先破后立议论文(共9篇)

来源:作文周刊网 时间:2017-04-05 03:17:31

篇一:2016高考议论文的四种论证结构形式及例文

2016高考议论文的四种论证结构形式及例文

层层深入,步步推进

——层进式论证结构应用示范

议论文论证,采取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形式,即是纵式层进结构的体现,又称推进式结构。它的特点是各层的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变更。一般议论文采取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然后解决问题的思路,即体现了层进式结构的特点。

层进式的基本结构分为两类:文章各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改动。

基本结构有以下两种:

一、围绕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或者“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路线结构文章,展开议论分析。这种结构纵向开拓,层层深入,步步推进,深化议论。“是什么”可理解为提出问题,它指明问题的实质,或申述论述的范围,或直接提出中心论点等;也可以是对论述对象作必要的解释、说明等。 从“为什么”与“怎么样”的角度论述,是文章的主体部分,这两部分可以并重,也可以有所侧重,不一定平均用力。侧重点的选择,要考虑需要我们着重讲清的是观点成立的理由,还是根据某个道理应该怎么做

二、采用由此及彼,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特殊到一般(即归纳推理),或由一般到特殊(即演绎推理)的逻辑思路展开论证,体现纵式层进结构。

【应用范例】1

当你不是世界的中心

天地合而万物生。大自然厚德载物,却从不以造物主自居。雨水润物无声,海水容纳百川,水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却从不居功。清风徐来,带来阵阵花香,你甚至感觉不到空气的存在。这些自然万物无处不在,却温柔敦厚,不事张扬。而在自然中生长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骄傲呢?因此,人要学会将自己“边缘化”,即不以自我为中心。(从自然万象的描述中引出本文论点。)

只有当你不把自己当作世界的中心的时候,你才能正确认识自己。自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只有跳出自我,才能认识自我。“天朝上国,物产丰盈,本不必与外夷互通有无”,正是清朝几进年来以“天朝上国”自居,闭关锁国,没有认识到自身各种弊病,从而日益落后于世界。后人再看历史,无不扼腕吧息,因为此时的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东西方差距,没有妄自尊大。故跳出自我并审视自我,才能认识自我,并完善自我。(阐述“为什么”: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只有跳出自我,才能认识自我。)

不以自我为中心是一种谦卑的姿态,是一种优雅的风度。在三月份的日本九级特大地震中,日本民众充分展示出了这种姿态和风度。几千遇灾民众正等待救援物资,可以想象当时他们心中的恐惧,领取物资时也没有一个人插队,最后整个场地没有任何垃圾,他们没有一个人以自我为中心,每个人的生命、需求都是平等的。而在中国,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他人集体的例子比比皆是。无论个人还是民族,都需要学会尊重他人,不以自我为中心,保持自身的风度与姿态。(论述“是什么”: 是一种谦卑的姿态,是一种优雅的风度。)

不以自我为中心,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以不同的眼光看待世界,而不单从自身出发。或许你以为自己是万众瞩目的大明星,是舞台的焦点,可是在一个农民眼里,你只是个行为怪异的年轻人,远不及他的庄稼重要。或许你正逼着自己的孩子去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殊不知在他们眼里,蓝天、白云、草地、游戏才能构成最美的童年。所以在别人眼中你不一定耀眼,你要用他人的眼光看到自己的卑微。在孩子眼中你奉为金科玉律的东西可能一定耀眼,你要用他人的眼光看到自己的卑微。在孩子眼中你奉为金科玉律的东西可能一文不值,所以你要以孩子的眼光去找回自己的童真和快乐。以不同的眼光看世界,你必将看到更绚丽的色彩。(阐明“怎么样”:要学会以不同的眼光看待世界,而不单从自身出发。)

当你不再是世界的中心,你将明白众生平等,从此不再轻视一只蝴蝶、一片落叶,你将以谦卑的姿态、优雅的风度去生活,你将读懂无言的自然。(结束全文,展望前景。)

技法揭秘:

文章主要论证了怎样才能做到不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作者运用层进式论证结构形式对不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作用、核心特质和做到不以自我为中心的重要前提,进行了逐层深入的论证,使读者明确了三者之间存在着的内在因果关系。文章中心突出,举证典型,内容充实。层进式的论证,增强了论证的逻辑性。

【应用范例】2

有志者为何事不成?

季洪余

古往今来,有志者事竟成的例子是很多的,司马迁忍辱写《史记》,曹雪芹发愤著《红楼梦》,清代还有个谈迁,呕心沥血二十七年,写了一部《国榷》,不料手稿遭窃,心血毁于一旦,他下决心从头开始,又苦干九年,终于完成了这部巨著。(正面引出论题:有志者事竟成。)

然而大千世界,扑朔迷离,又并非每个有志者都能成功。有一位青年朋友,立志要做中国的托尔斯泰,四五年来,他卧薪尝胆,平均每七天就有一篇作品出世。遗憾的是,除了一篇曾在厂里小报上露过面以外,其他都成了老鼠的佳肴。我不主张以成败论英雄,但是同是有志者,为何有的事竟成?有的事不成?这个问题值得朋友们三思。(反面引出论点:有志者为何事不成。)

夫志者,志向、志愿也,属精神范畴。精神能不能变成物质,首先取决于它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的需要。与社会需要背道而驰,当然注意要失败。社会需要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人才,大伙偏钻一个牛角尖里,成功的机会怕就不多。许多青年想做文学家,科学家,很少听说有人愿作清洁工,火化工。其实,社会需要前者,也需要后者。与其众多的人在文学小道上挤来挤去,倒不如另辟蹊径,从平凡的本职工作做起。有位作家在一次创作会上说:“不是我泼冷水,在座的三百多位青年中,有五位能成为作家,已经是非常乐观的数字了。”这是大实话,至少我以为然。(论证层次一:志向能否实现取决于它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的需要。阐明“为什么”。)

一个人的志向能否实现,除了客观因素之外,主观条件也很重要。人贵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长处与短处,要有个正确的估价,然后扬长避短,切不可以短为长。精于做买卖的不必硬来写小说,擅长种花的不必偏去拍电影(业余爱好又另当别论)。试想,假如陈镜开立志做体操冠军,聂卫平决心当举重健将,能行吗?(进一层论证:志向能否实现除了客观因素之外,主观条件也很重要。阐明“为什么”

那么,在大体相同的条件下,为什么仍有“事竟成”与“事不成”之别吗?据我初步分析,一要看你的志向是否坚定,无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志不移。朝三暮四,见异思迁,难免一事无成;二要有你付出了多少努力,一分耕耘,十分收获,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第三还要有正确的方法,头悬梁、锥刺股,精神可嘉,但勇于实践、勤于学习,善于总结,才是通向成功的阶梯。(论证更进一层:志向能否实现须看志向是否坚定,须看实际付出了多少,还要有正确的方法。阐明“怎么样”,解决问题。)

愿青年朋友中出现更多的有志者。祝更多的有志者“事竟成”!(回应篇首,重申论点,表明心愿作结。)

技法揭秘:

本文采用由一般到特殊的逻辑思路展开论证,首先摆出一个现实问题:一个青年朋友,立志要做中国的托尔斯泰,最后没有成功。而后进入对有志者为何事不成的原因的分析和论证。作者先确立“大前提”——几条“有志者”真正能够获得成功的“基本原则”,用以证明那些青年朋友有志之所以不能成功,是因为违背了这些“基本原则”所致,从而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论点,阐明了有志者为何事不成的道理。

【特色总评】

上述三篇满分文凸显以下共同特色:

1.均采用层进式论证。每篇文章都用两个以上的分论点,从各个层面对各自的中心论点进行了逐层深入的论证,有力地支撑了中心论点。

2.均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行文。论证结构完整,逻辑推理严密,分析问题不违背认识规律。

3.分论点体现层进性。两篇文章都有两到三个分论点,且分论点都充分体现出意思的递进或程度的不同,它们之间不是并列关系。

【温馨提示】

采用层进式(纵式)论证需要注意:

1.在序论部分提出中心论点,而在本论部分其分论点是层层推进,步步深入,由浅入深地进行论证,最后在结论部分加以综合,并进一步使中心论点得到确立。

2.要选择不同高度,同一方面的分论点或论据来证明观点。其分析问题,一般是按照由现象到本质、由原因到结果等层层深入的思维轨迹进行。它的层次与层次之间已不再是并列、平等的关系,而是推进的关系,向前发展的关系;犹如剥笋,一层比一层深入,最后挖掘出本质和灵魂:

3.采用层进式论证,常常在段与段之间常常用一些递进式的标志词,如:“不仅如此”、“而且”、“甚至”等。

正反对照,突出论点

——对照式论证结构应用示范

在论证过程中,把两种事物(或意见)加以对比,抑或用另一种事物或意见来烘托某一种事物或意见,这就是对照式论证。

对照式论证的基本结构有两类,无论哪一类,绪论部分都要提出中心论点,本论部分才是他们的区别所在。

正反对比型:在本论部分从正反两个方面提出分论点或摆出正反两方面的论据,先从正面论述,再从反面论述,或采用先正面后相反面的顺序,进行正反对比,分析论证,最后进行结论。

对照式论证的特点是两种看法或论据之间为一正一反的关系,或通过正反对比明辨事非,或通过正反衬比突出其中一个方面的正确性。这种结构方式能起到对比鲜明、突出深化观点的作用。

破立结合型:先论证正面的观点,再批驳反面的观点。或采用先批驳反面观点,再论证正面观点的顺序进行。无论是先立后破,先破后立,还是边破边立,文章所

驳斥的错误观点应是文章所立论点的对立面,(破)的目的是为了立,是为了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更牢固地确立正面的论点。所以,文中所驳斥的观点既要是错误的,又要是与文中确立的论点针锋相对的。

破立结合,破是为了立,驳论部分是用一种特殊方式证明正面的论点,以使正面的论点立得更稳,更令人信服。

【应用范例】1

海子曾说:“要有最朴素的生活和最遥远的梦想,即使明天天寒地冻,路远马亡。”袁隆平的愿望,是纯粹得让人起敬的。作为一名科学家,他深知自己所肩负的任务,深知自己的本分是替中国人民乃至全世界造福。至于追名逐利,在这位可敬的科学家身上无法存留。我想,袁隆平是宁静致远的,他拥有朴素、勤恳以及脚踏实地的精神,名利对于他是极淡的事情,就是因为这样,这个获得国家最高科学奖的科学家会慷慨地把奖金捐赠出来,用于慈善事业。(正面论证。)

反观我们的社会,又有多少人能够如他般心无杂念?有谁能够像他一样坚守自己淡泊宁静的精神家园?在这个急功近利的社会,成功成了唯一的标准,急功近利是人们渴求成功而衍生出来的心态。大学里的导师们为了名利不恪守职责,抄袭论文;当郭敬明大言不惭地对大众宣布:“我写作就是为了赚钱!”当“最”时代的图书大行其道的时候……我们不禁困惑:这个时代到底怎么了?人心浮躁,人们开始把官职、金钱、称号等外在形式化的东西作为人的价值尺度,而人的思想情感、精神境界却在逐渐淡出视角。(反面阐述。)

不仅社会被浮躁所笼罩,就连科研工作也面临着这种威胁,君不见有多少搞科研的人不是为了申请专利,达到名利双收的目的?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的时代缺少真正的大师。当我们国人在感叹每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没有中国人时,我想,应该有更多的人大胆站出来响亮地说:“那是因为我们急功近利,缺少宁静致远的心境,浮躁是我们国家的拦路虎!” (反面论证、概括原因。)

(高考满分文《让我们拥有宁静朴素的心》的本论部分)

技法揭秘:

根据材料内涵,作者从中提炼出“人要拥有宁静朴素的心”这一观点,为了论证论点,作者采用了正反对比的对照式论证。先用海子的一段关于朴素生活理想的名言引入话题,以从正面阐述袁隆平所拥有的宁静朴素的心,是替中国人民乃至全世界造福,追名逐利在他身上无法存留的事实。再以“反观我们的社会”一句进入反面论证,在两句反问之后,列举大学导师为名利不恪守职责,抄袭论文,郭敬明“我写作就是为了赚钱!”的大言不惭,以及科研工作者搞科研无不是为了申请专利,达到名利双收的目的的现实。如此正反对比,对照鲜明,论点更令人信服。

【应用范例】2

篇二:议论文佳作分析

议论文佳作分析

郑春茂

一、“先破后立式”结构

拿来主义

鲁迅

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鲁迅首先是从中国与外国的关系上谈起的,关于国与国之间的关系,首先是交流与否,中国一向奉行“闭关主义”,于是“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接着就都是“送去主义”了。这种交流,不仅指文艺,但包括文艺,而且文章最后落脚在文艺。)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送古董去展览,结果“不知后事如何”;“发扬国光”丢了颜面,注意“捧”字刻画出的嘴脸。)

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首次提及论题“拿来”)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以尼采发疯为例,说明像太阳一样大度无私,终会崩溃;某些人提及的做法只会让后人成为乞丐。)

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辨清“抛来”“抛给”“送来”的区别,揭示帝国主义的险恶用心,突出不拿来的弊端,从反面证明拿来主义的必要性。)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正面提出中心论点)

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

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拉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把“文化遗产”比作一所大宅子,形象生动地说明“拿来主义”的内涵)

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联系现实,指出拿来主义对人提出的要求和拿来主义对文艺的意义。)

【赏析】

对比的鲜明和反衬的强烈,是本文写作上的特点。本文名为《拿来主义》,但一开头却大谈“闭关主义”“送去主义”,好像绕了一个大弯子。其实这正是鲁迅杂文极有章法、极有功力的表现。先“破”字当头,切中时弊地展开对“闭关主义”“送去主义”的批判,解释“送来”的险恶用心,最后“立”在其中,提出了“拿来主义”的观点。“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主义”,是“拿来主义”的对立物,正好和“拿来主义”形成鲜明的对照。它们的弊端越多,毛病越大,越可以反衬出“拿来主义”的必要和可贵。果然,在历数了“送去主义”等的不足取之后,文章急转直下,提出“拿来主义”,便显得顺理成章,很有气势,“拿来主义”的难能可贵也显得十分突出,“闭关主义”“送去主义”等等,便成了“拿来主义”的很好的铺垫。

二、古代经典史论文赏析(论证的严密性、论点的现实性、论证方法的丰富性)

六国论

苏洵

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文章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从“赂秦”的国家来说)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从不赂秦的国家来说,自问自答,逻辑缜密)故曰:弊在赂秦也。(回应开头,重申论点)【提出中心论点后,从两个方面简要地阐释论点,说明“弊在赂秦”的道理,既是对中心论点的阐释,也是提出分论点。】

②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⑴比较诸侯割地赂秦而造成的双方土地得失变化。以双方土地消长的鲜明对比,证实由于“赂”而造成的得失远远超过通过战争而造成的得失,以割地赂秦的事实说明赂秦之害,得出“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的结论。】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⑵写诸侯赂秦的情形和结果,说明赂秦乞和适得其反,只能助长秦国的侵略野心,造成“颠覆”的下场。先对比诸侯祖先得地的艰难和子孙割地的轻易,再写诸侯赂秦求安而不可得,说明“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得出结论:“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⑶引用古人的话为证,形象地说明赂秦的危害。】

③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⑴单说齐国灭亡的原因。指出齐国虽然不曾赂秦,但“与嬴而不助五国”,五国灭亡了,齐国也不能独自保全。】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

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⑵合说燕、赵两国灭亡的原因。这两个国家与齐国不同,没有“与嬴而不助五国”,而是“义不赂秦”,敢于用兵抗秦,但终于“战败而亡”。原因不仅在于燕、赵本身的错误,即燕“以荆卿为计”,赵“牧以谗诛”“用武而不终”,还在于“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孤立无援,其灭亡是“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⑶总说六国,提出假设,从反面将论证推进一层。如果韩、魏、楚不赂秦,齐国“不..

附于秦”,燕、赵有正确决策,也有不灭亡的可能。】

④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⑴承接上文进一步从反面假设,提出并力抗秦的主张,指出“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秦国即使想吞并六国也是难以办到的。】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⑵承上转折,又回到史实,抨击六国的政策,以“悲夫”起头,嗟叹六国“有如此之势”,却“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而灭亡。这句话慨叹六国灭亡的可悲结局,揭示“赂秦”的根源在于“为秦人积威之所劫”。】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⑶紧承上句作出论断,得出“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的历史教训。这句话一语双关,似乎是在批评六国的“为国者”,其实是在告诫北宋“为国者”,这就把对历史的评论自然地转到现实上来。】 .........

⑤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讽谏北宋王朝。将六国的情况和北宋的情况作对比:六国只是各踞一方的诸侯,力量虽然比秦弱小,“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而北宋据有一统天下,力量远远强于六国,却“从六国破灭之故事”,这就连六国也不如了。作者语重心长地警告北宋王朝,切勿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这就点明了本文的主旨,即作者的写作意图。】

本文的论证方法有:引证法、例证法、对比论证、假设论证、道理论证。

篇三:高中议论文4种典型格式

层层深入,步步推进——层进式论证结构应用示范

议论文论证,采取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形式,即是纵式层进结构的体现,又称推进式结构。

它的特点是各层的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变更。一般议论文采取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然后解决问题的思路,即体现了层进式结构的特点。

层进式的基本结构分为两类:文章各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改动。基本结构有以下两种:

一、围绕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或者“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路线结构文章,展开议论分析。这种结构纵向开拓,层层深入,步步推进,深化议论。“是什么”可理解为提出问题,它指明问题的实质,或申述论述的范围,或直接提出中心论点等;也可以是对论述对象作必要的解释、说明等。从“为什么”与“怎么样”的角度论述,是文章的主体部分,这两部分可以并重,也可以有所侧重,不一定平均用力。侧重点的选择,要考虑需要我们着重讲清的是观点成立的理由,还是根据某个道理应该怎么做

二、采用由此及彼,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特殊到一般(即归纳推理),或由一般到特殊(即演绎推理)的逻辑思路展开论证,体现纵式层进结构。

【应用范例】1

当你不是世界的中心

天地合而万物生。大自然厚德载物,却从不以造物主自居。雨水润物无声,海水容纳百川,水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却从不居功。清风徐来,带来阵阵花香,你甚至感觉不到空气的存在。这些自然万物无处不在,却温柔敦厚,不事张扬。而在自然中生长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骄傲呢?因此,人要学会将自己“边缘化”,即不以自我为中心。(从自然万象的描述中引出本文论点。)

只有当你不把自己当作世界的中心的时候,你才能正确认识自己。自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只有跳出自我,才能认识自我。“天朝上国,物产丰盈,本不必与外夷互通有无”,正是清朝几进年来以“天朝上国”自居,闭关锁国,没有认识到自身各种弊病,从而日益落后于世界。后人再看历史,无不扼腕吧息,因为此时的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东西方差距,没有妄自尊大。故跳出自我并审视自我,才能认识自我,并完善自我。(阐述“为什么”: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只有跳出自我,才能认识自我。)

不以自我为中心是一种谦卑的姿态,是一种优雅的风度。在三月份的日本九级特大地震中,日本民众充分展示出了这种姿态和风度。几千遇灾民众正等待救援物资,可以想象当时他们心中的恐惧,领取物资时也没有一个人插队,最后整个场地没有任何垃圾,他们没有一个人以自我为中心,每个人的生命、需求都是平等的。而在中国,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他人集体的例子比比皆是。无论个人还是民族,都需要学会尊重他人,不以自我为中心,保持自身的风度与姿态。(论述“是什么”: 是一种谦卑的姿态,是一种优雅的风度。)

不以自我为中心,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以不同的眼光看待世界,而不单从自身出发。或许你以为自己是万众瞩目的大明星,是舞台的焦点,可是在一个农民眼里,你只是个行为怪异的年轻人,远不及他的庄稼重要。或许你正逼着自己的孩子去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殊不知在他们眼里,蓝天、白云、草地、游戏才能构成最美的童年。所以在别人眼中你不一定耀眼,你要用他人的眼光看到自己的卑微。在孩子眼中你奉为金科玉律的东西可能一定耀眼,你要用他人的眼光看到自己的卑微。在孩子眼中你奉为金科玉律的东西可能一文不值,所以你要以孩子的眼光去找回自己的童真和快乐。以不同的眼光看世界,你必将看到更绚丽的色彩。(阐明“怎么样”:要学会以不同的眼光看待世界,而不单从自身出发。)

当你不再是世界的中心,你将明白众生平等,从此不再轻视一只蝴蝶、一片落叶,你将以谦卑的姿态、优雅的风度去生活,你将读懂无言的自然。(结束全文,展望前景。)

技法揭秘:文章主要论证了怎样才能做到不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作者运用层进式论证结构形式对不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作用、核心特质和做到不以自我为中心的重要前提,进行了逐层深入的论证,使读者明确了三者之间存在着的内在因果关系。文章中心突出,举证典型,内容充实。层进式的论证,增强了论证的逻辑性。

【应用范例】2

有志者为何事不成?

季洪余

古往今来,有志者事竟成的例子是很多的,司马迁忍辱写《史记》,曹雪芹发愤著《红楼梦》,清代还有个谈迁,呕心沥血二十七年,写了一部《国榷》,不料手稿遭窃,心血毁于一旦,他下决心从头开始,又苦干九年,终于完成了这部巨著。(正面引出论题:有志者事竟成。)

然而大千世界,扑朔迷离,又并非每个有志者都能成功。有一位青年朋友,立志要做中国的托尔斯泰,四五年来,他卧薪尝胆,平均每七天就有一篇作品出世。遗憾的是,除了一篇曾在厂里小报上露过面以外,其他都成了老鼠的佳肴。我不主张以成败论英雄,但是同是有志者,为何有的事竟成?有的事不成?这个问题值得朋友们三思。(反面引出论点:有志者为何事不成。)

夫志者,志向、志愿也,属精神范畴。精神能不能变成物质,首先取决于它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的需要。与社会需要背道而驰,当然注意要失败。社会需要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人才,大伙偏钻一个牛角尖里,成功的机会怕就不多。许多青年想做文学家,科学家,很少听说有人愿作清洁工,火化工。其实,社会需要前者,也需要后者。与其众多的人在文学小道上挤来挤去,倒不如另辟蹊径,从平凡的本职工作做起。有位作家在一次创作会上说:“不是我泼冷水,在座的三百多位青年中,有五位能成为作家,已经是非常乐观的数字了。”这是大实话,至少我以为然。(论证层次一:志向能否实现取决于它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的需要。阐明“为什么”。)

一个人的志向能否实现,除了客观因素之外,主观条件也很重要。人贵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长处与短处,要有个正确的估价,然后扬长避短,切不可以短为长。精于做买卖的不必硬来写小说,擅长种花的不必偏去拍电影(业余爱好又另当别论)。试想,假如陈镜开立志做体操冠军,聂卫平决心当举重健将,能行吗?(进一层论证:志向能否实现除了客观因素之外,主观条件也很重要。阐明“为什么”

那么,在大体相同的条件下,为什么仍有“事竟成”与“事不成”之别吗?据我初步分析,一要看你的志向是否坚定,无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志不移。朝三暮四,见异思迁,难免一事无成;二要有你付出了多少努力,一分耕耘,十分收获,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第三还要有正确的方法,头悬梁、锥刺股,精神可嘉,但勇于实践、勤于学习,善于总结,才是通向成功的阶梯。(论证更进一层:志向能否实现须看志向是否坚定,须看实际付出了多少,还要有正确的方法。阐明“怎么样”,解决问题。)

愿青年朋友中出现更多的有志者。祝更多的有志者“事竟成”!(回应篇首,重申论点,表明心愿作结。) 技法揭秘:本文采用由一般到特殊的逻辑思路展开论证,首先摆出一个现实问题:一个青年朋友,立志要做中国的托尔斯泰,最后没有成功。而后进入对有志者为何事不成的原因的分析和论证。作者先确立“大前提”——几条“有志者”真正能够获得成功的“基本原则”,用以证明那些青年朋友有志之所以不能成功,是因为违背了这些“基本原则”所致,从而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论点,阐明了有志者为何事不成的道理。

【特色总评】上述三篇满分文凸显以下共同特色:1.均采用层进式论证。每篇文章都用两个以上的分论点,从各个层面对各自的中心论点进行了逐层深入的论证,有力地支撑了中心论点。2.均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行文。论证结构完整,逻辑推理严密,分析问题不违背认识规律。3.分论点体现层进性。两篇文章都有两到三个分论点,且分论点都充分体现出意思的递进或程度的不同,它们之间不是并列关系。

【温馨提示】采用层进式(纵式)论证需要注意:1.在序论部分提出中心论点,而在本论部分其分论点是层层推进,步步深入,由浅入深地进行论证,最后在结论部分加以综合,并进一步使中心论点得到确立。2.要选择不同高度,同一方面的分论点或论据来证明观点。其分析问题,一般是按照由现象到本质、由原因到结果等层层深入的思维轨迹进行。它的层次与层次之间已不再是并列、平等的关系,而是推进的关系,向前发展的关系;犹如剥笋,一层比一层深入,最后挖掘出本质和灵魂:3.采用层进式论证,常常在段与段之间常常用一些递进式的标志词,如:“不仅如此”、“而且”、“甚至”等。

正反对照,突出论点——对照式论证结构应用示范

在论证过程中,把两种事物(或意见)加以对比,抑或用另一种事物或意见来烘托某一种事物或意见,这就是对照式论证。对照式论证的基本结构有两类,无论哪一类,绪论部分都要提出中心论点,本论部分才是他们的区别所在。

正反对比型:在本论部分从正反两个方面提出分论点或摆出正反两方面的论据,先从正面论述,再从反面论述,或采用先正面后相反面的顺序,进行正反对比,分析论证,最后进行结论。对照式论证的特点是两种看法或论据之间为一正一反的关系,或通过正反对比明辨事非,或通过正反衬比突出其中一个方面的正确性。这种结构方式能起到对比鲜明、突出深化观点的作用。

破立结合型:先论证正面的观点,再批驳反面的观点。或采用先批驳反面观点,再论证正面观点的顺序进行。无论是先立后破,先破后立,还是边破边立,文章所驳斥的错误观点应是文章所立论点的对立面,(破)的目的是为了立,是为了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更牢固地确立正面的论点。所以,文中所驳斥的观点既要是错误的,又要是与文中确立的论点针锋相对的。破立结合,破是为了立,驳论部分是用一种特殊方式证明正面的论点,以使正面的论点立得更稳,更令人信服。

【应用范例】1

海子曾说:“要有最朴素的生活和最遥远的梦想,即使明天天寒地冻,路远马亡。”袁隆平的愿望,是纯粹得让人起敬的。作为一名科学家,他深知自己所肩负的任务,深知自己的本分是替中国人民乃至全世界造福。至于追名逐利,在这位可敬的科学家身上无法存留。我想,袁隆平是宁静致远的,他拥有朴素、勤恳以及脚踏实地的精神,名利对于他是极淡的事情,就是因为这样,这个获得国家最高科学奖的科学家会慷慨地把奖金捐赠出来,用于慈善事业。(正面论证。)

反观我们的社会,又有多少人能够如他般心无杂念?有谁能够像他一样坚守自己淡泊宁静的精神家园?在这个急功近利的社会,成功成了唯一的标准,急功近利是人们渴求成功而衍生出来的心态。大学里的导师们为了名利不恪守职责,抄袭论文;当郭敬明大言不惭地对大众宣布:“我写作就是为了赚钱!”当“最”时代的图书大行其道的时候……我们不禁困惑:这个时代到底怎么了?人心浮躁,人们开始把官职、金钱、称号等外在形式化的东西作为人的价值尺度,而人的思想情感、精神境界却在逐渐淡出视角。(反面阐述。)

不仅社会被浮躁所笼罩,就连科研工作也面临着这种威胁,君不见有多少搞科研的人不是为了申请专利,达到名利双收的目的?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的时代缺少真正的大师。当我们国人在感叹每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没有中国人时,我想,应该有更多的人大胆站出来响亮地说:“那是因为我们急功近利,缺少宁静致远的心境,浮躁是我们国家的拦路虎!” (反面论证、概括原因。)

(高考满分文《让我们拥有宁静朴素的心》的本论部分)

技法揭秘:根据材料内涵,作者从中提炼出“人要拥有宁静朴素的心”这一观点,为了论证论点,作者采用了正反对比的对照式论证。先用海子的一段关于朴素生活理想的名言引入话题,以从正面阐述袁隆平所拥有的宁静朴素的心,是替中国人民乃至全世界造福,追名逐利在他身上无法存留的事实。再以“反观我们的社会”一句进入反面论证,在两句反问之后,列举大学导师为名利不恪守职责,抄袭论文,郭敬明“我写作就是为了赚钱!”的大言不惭,以及科研工作者搞科研无不是为了申请专利,达到名利双收的目的的现实。如此正反对比,对照鲜明,论点更令人信服。

【应用范例】2

对于国家这个宏大的函数图景,尽管它有着各种复杂的自变量、因变量和对应关系,但它只有一个原点,一个根本,那就是人民。从先哲们“民贵君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的观点,到唐太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水舟之辩,再到中山先生“耕者有其田”的三民主义大同理想,以及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无不点明了原点所指、根本所在—— 以民为本。(从正面阐明题旨:以民为本。)

但是,当今之社会,当今之国家,本末倒置、不识原点者,可谓不少。例如部分官员心中已无公仆之心,反以封建时期“牧人者”自居。思想的偏差,根本的缺失,原点的无视,造就了一件件啼笑皆非的事件。怒喝上访者“我服务的是人民,不是你一个人”的有之,勒令开发商把建设好的商品房拆除,置公众利益不顾,只为政府“风水”者有之,为GDP增长,暴力强拆者不在少数。(反面论证。)

我们的公民,也有众多身为主人而不自知,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是国家的原点。很多人只关注自己房价涨未?股票升否?但对自己要承担的公民责任躲之避之,不愿投身于基层民主,不愿行使自己应有之责,对社会不公平现象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反面论证。)

(高考满分作文《回到原点》的本论部分)

技法揭秘:根据《回到原点》这道命题作文的题旨,作者认为“以民为本”就是原点之所指、根本之

所在,亦即文章的中心论点。为论证这一论点,作者列举我国历史上几位伟人的言论,从正面阐明了题旨,强调了论点。然后将笔锋一转,从反面指出当今社会,当今国家,本末倒置、不识原点者不少。我们公民中很多人只关注自己房价涨未,股票升否?身为主人而不自知,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是国家的原点的现实。在这正反对比,是非对照中,读者的思想认识必能得到提高。

【应用范例】3

这个世界以一种矛盾的方式充斥冷漠。我们见过了声嘶力竭的呐喊者被社会的冷冰冰抹去棱角;我们见过了曾经意气风发鲜衣怒马的少年走向了成长的虚无消失不见;我们见过了拯救地球的英雄只能在角落落寞地感受人群欢呼的余温。于是我们惧怕,惧怕怀揣理想登上高楼被恶语推搡被势力所挟,坠入深渊,果决惨烈。(反面论证“破”:析甘当“路边鼓掌者”的思想根源。)

于是有人提出,为何总要做路上跑的人,我们可以懦弱一回,成为路边鼓掌的人。的确,以旁观者的身份存活于世,只负责惊呼与鼓掌,于人潮涌动时显形,于悄无声息时消遁,是再简单不过的保全之道。此时人人化为随风倒曳的芦苇丛中的一株,汇入朝五晚九的电车流,没了尖锐与戾气,温吞吞地,对世界宣告妥协。(反面论证“破”:析“路边鼓掌者”的种种情态、行为。)

自然是有人坚决反对的。汲汲营营于世之人一直是古来圣贤批斗最为惨烈的对象。我们有软弱的不堪一击的肉体支撑,却也有如同摒弃一切的死士般的意志,为何突然屈服于养生求歇的贪欲之下?人活着,并不是以此般形态,“口鼻尚存一丝气,四肢仍余一丝力”,而更应追求海明威所说的“高贵”。拨开迷雾看,偌大的世界从来不缺旁观者,若是从一开始就放弃了追逐世界的信念,人、社会只能成为冷漠无知胆怯堆砌起的躯壳;而由旁观者构建出的团结却也是一击即碎——佯装弱者充当手无缚鸡之力的老弱病残是对生命的亵渎。(正面论证“立”:论述为何要做“跑步的人”。)

跑步的人在冲向终点后获得荣誉,性情耿直者更是不会因过程中的辛酸和疲累而后悔。当人群散去,跑道上空无一人,却也能携着饱满的泪光餍足地归去。(正面论证“立”:总论“跑步的人”的荣耀和无悔。)

(高考满分作文《跑步的人》的本论部分)

技法揭秘:依据文题,作者沿着为什么要做“跑步的人”,为什么不能做“路边鼓掌者”这一思路去深层思考生活现实。首先,文章分析一些人甘当“路边鼓掌者”的思想根源,从反面论证了这个世界以一种矛盾的方式充斥冷漠的分论点。接着再从反面剖析“路边鼓掌者”的种种情态、行为,并一语道破这是一种“再简单不过的保全之道”。然后文章转入正面论述,用“自然是有人坚决反对的”一句将笔锋转向“立”,用“佯装弱者充当手无缚鸡之力的老弱病残是对生命的亵渎”,从正面回答了“为什么”的问题。这样,文章就在有破有立的论证过程中,突出了作者所持的正确观点。

【特色总评】上述三篇满分作文具有以下共同特色:1.均采用对照式论证。上述每一篇文章都采用了对照论证式,从正反两面对各自的中心论点进行论证,有力地支撑了中心论点。2.注重论证的正反对照。上述三文的各自分论点均体现出对照性,或先正后反,或先反后正,对中心论点展开充分而严密的论证,以有力地证明了论点。3.注重论据的鲜明对比。上述每篇文章的两个或三个论据,都含有或正或反的固有特质,都能形成正反对比、鲜明对照,能够最大限度地突出中心论点。

【温馨提示】1.对照的双方要有可比性。对两个对象进行对照比较,必须肯定它们之间存在可比性,否则比较的结论就不一定有效和可靠。可比性体现在:一是拿来比较的对象一般来说应该是同类的,这点与类比论证的要求是一致的。如例文《让我们拥有宁静朴素的心》的心态、心境则是同类的。二是往往要界定比较的界面,即两者是在一定的范围和层次上的比较,是两个对象的某些性质和特征在某个特定的界面上进行对照比较,而不是两个对象整体上的完全对比,因此对比的结论不可无条件地外推。如例文《跑步的人》,对“跑步的人”与“路边鼓掌者”的思想心态进行对照比较,论证始终紧扣“思想”和“心态”这一界面上进行的,界定十分清楚,并未做无条件地外推。

2.要建立合理的参照系。要进行对照比较,就必须具有合理的共同参照系,没有共同的参照系,两者就无法进行对照比较。参照系指的是用来衡量和确定双方优劣长短的标准,这样的标准必须具有客观性,否则比较的结论不一定可靠。如论述人的思想境界,就只能进行今人的横向对比,若与古人作纵向对比,就不合理了。3.运用对照式,目的是通过两个方面的对照比较,以突出其中一个方面的正确性。因此,写作中往往是对一个方面用墨多些,做为论述的重点,另一方面却起烘托、陪衬的作用,切莫平均使用笔墨。

纲目清晰,层次井然——总分式论证结构应用示范

论证的层次之间,是总说和分说的关系,即是议论文总分式的论证结构。总分式结构是先总说后分说,总说提出中心论点,分说部分则横向开拓,分解论点,论证中心。论证时,先提出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即论点,然后加以分析、论证,最后得出结论。这种结构形式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顺序来展开论述,且分述的各项一般都是并列的。

论证时一般都要在中心论点的统率下,确立几个从属于中心的,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分论点,然后通过对分论点的逐一阐述,以使中心论点得到深刻有力的证明。写作中,有时先总说后分说;有时先分说后总说;也有时先总说,后分说,最后再总说。

其基本结构形式有以下三种:(1)“总——分”;(2)“分——总”;(3)“总——分——总”。

【应用范例】1

诚信之惑(节选)

河北一考生

究竟是什么造成了当今社会如此严重的诚信危机呢?在我看来,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和高尚信仰的缺失是罪魁祸首。(以设问提出论点。总)

当市场经济的大潮汹涌澎湃而来,我们所怀念的那个时代就一去不复返了。物欲横流的世界里,似乎“金钱是万能的”成了绝对真理,每个人为了金钱从早奔波到晚,从青年奔波到老年。所谓“诚信”,似乎与利益成了反比关系。若垫资支付的彩票中了5000元,相信很多人会把奖金还给彩民;若中了5万元,这个人数就会大大减少;50万,500万呢?结果就可想而知了。在金钱面前,欲望将诚信压缩,将贪婪放大,从而衍生了可怕的诚信危机。(分:阐明造成诚信危机的第一个根源)

另一方面,高尚信仰的缺失也对诚信危机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高尚的信仰如灯塔,可以照亮我们的心,指引前程。如若没有,就会在漫漫长夜中迷失方向。诚信作为古往今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直让我们知道该走向何处。如今,这盏明灯渐渐暗淡,甚至在有的人心中熄灭,反其道而行之,利用别人的诚信为自己谋利。(分:阐明造成诚信危机的第二个根源)

今年52岁的陶彩芬大姐是淮安市一名普通市民,每天清晨她走街串巷,卖豆腐供儿子上大学,维持生计。一天,她拾到一个装有1700元现金的皮包。在辗转找到失主后,失主竟说包里本有8100元现金,要求陶大姐赔偿不见了的钱。这件事经新闻媒体报道后引起轩然大波。很多人同陶大姐一样不明白,为啥做了诚信的好事却还沦落到现在这个下场呢?失主这样的行为,不仅会使依旧保有诚信的人们寒心,而且进一步加剧了整个社会的诚信危机。(分:以实例印证根源二)

技法揭秘:本文采用了“总——分”的论证结构形式。文章开篇亮出中心论点,即“提出问题”。这是“总”。然后分别论述“根源”的两个方面:一是从金钱物欲的角度,二是从人生信仰的角度。“分”论的部分包含了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很全面。为了论证第二个分论点,证实“根源”的可信度,作者以再分的形式例举一个生活典例,对之进行印证,有力地支撑了第二个分论点,增强了说服力。

【应用范例】2

谈意气 (节选)

湖南一考生

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苏子有意气,虽遭官场与文场一齐泼来的污水,但他仍意气风发,“侣鱼虾而友麋鹿”,心胸豁达可见一斑。“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遭人诽谤的李白,被玄宗赐金放还,虽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日月齐辉之才,终化为泡影,但他仍意气风发,“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酒入愁肠三分酿成月亮,七分化为剑气,秀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若无意气,他怎会有如此豁达的胸襟?(分论点一: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

人有意气,才能有千古留名,流芳百世,才能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几百年的风风雨雨,早已涤荡了风波亭的点点残血;几百年的潮起潮落,早已淹没了零丁洋里的声声叹息;几百年的猎猎西风,早已拂走了牧羊的老者;几百年的漫漫黄沙,早已淹没了西域路上的声声驼铃……然而,岳武穆的满腔热血,文天祥的一颗丹心,苏武的一根竹杖,张骞的十几年牢狱之苦,早已映入史册,成为民族的精神瑰宝。若

篇四:陕西高考满分作文

切莫走近

古语有云:君子之交淡如水。小时候对这句话大为不解,总觉得是朋友就应该亲密无间,为什么要:“淡如水”呢?后来才明白,这句话是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学。细细玩味,就会愈发赞叹古人的智慧与超然。

人是感情的动物,就是因为这样,人类才成为万物的灵长,也是因为这样,人类常因为自己的情感而左右了对事物的判断。所以,"淡如水"亦是一种境界:真正品行高尚的人,是不屑于酒肉欢颜的交往,而只是追求清淡、理智的沟通和淡泊如水的明澈。

过于浓烈的感情或亲近会像迷雾一样遮住自己的眼睛,对事物的认识和判断便也要不可避免地因此受到影响。偏见、袒护也由此而来。面对矛盾,选择,如果只一味地想要维护那份亲密,便会导致我们的片面和错误。 马克思和恩格斯这两位伟大的革命导师,一个穷困潦倒,一个则是商人。马克思的小女儿病死了,他无钱为

她举行葬礼,即使如此,他却从未向他的朋友恩格斯要求过任何经济上的帮助。然而这样一份友谊却维持了几十年之久,成为佳话。这段伟大友谊的背后就是两位伟人对公正、平等、真诚的理解,也体现着他们对人生的追求。

"切莫走近",这样的一句话,并非真正的警告人们不要亲近,这只是一种长久而深切的提醒。提醒我们,保持一点距离,并享受这种距离所带来的美。这样的距离并没有真正隔阂了人与人的感情,而是透过一份距离留出了思辨的空间和冷静的余地,留出了平和的面对和公正的认识。

从小时候对父母亲的盲目崇拜,觉得大人的话都是对的,直到我们逐渐成长,有了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其实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也随着所谓"距离"而微妙地改变着。而我们正是在这种改变中日渐成熟。

"切莫走近",就要这样一份淡泊如水的清醒与明澈,让心灵沫浴在冷静的和风中,成就属于自己的那份智慧和高尚!

【点评】:听唱新翻杨柳枝

黑格尔曾说:"距离产生美。"这句名言被无数评论家所用,而眼前这篇文章的作者却从另一角度重新阐释了它的含义。文章的观点很明确(标题"切莫走近"也清楚地概括),告诫人们交往时恪守“淡如水”的原则,因为“过于浓烈的感情或亲近会像迷雾一样遮住自己的眼睛”。对于古语的阐释准确恰当,又辅以马克思和恩格斯伟大友谊之例,高度凝练了其申的深刻哲理。论述并不武断,而是反复说理,从自己的体会认知到理性分析,可见作者对问题的把握和解决能力,更可见思路的清晰晓畅。文章语言也清新自然,显出文字驾驭的能力。

不要让眼光带上感情

大是有感情的,所以往往在某些事情上表现出个人主义。由于感情,许多人处世不公,甚至于包庇罪犯,往往造成极不好的影响。"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拨开这障眼的"一叶"就能够认识到、处理好生活中的一切事。

在当代社会,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与社会的交流与沟通,然而频繁的沟通与交流要求我们有犀利的眼光,而不能感情化。在历史上,"女人祸水"这一说法虽然现在来看实在片面,但是这背后的故事是值得人们深思的。商朝灭亡是由于"女人",但这表现了什么?约王由于宠爱姐己,事事皆听信于她,忠臣良将直言劝诛,却被一一杀害,最终走向灭亡!假如他能认真地思考群臣的劝诛,商还会亡国吗?历史也许就会另一个样了。"兼听则明"。所以说,感情就像一副有色眼镜,它往往歪曲了现实,也许看到的景观更美丽,然而这已是自己被欺骗了·由此可见耍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必须摘掉"有色镜",不要让眼光带上感情。

"剑伤肉体,话伤灵魂。"有些话让人喜欢,有些话让人难以接受,但是不要让一时的喜怒哀乐使你失去明智。"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一次乘车出去旅游,跟几个朋友一块,一路上乐得没完,到了景点的山脚下后,一看满山还是雪,山民告诉我们:"上山路滑,要出事的。"我犹豫了一下,这时一友说:"晦气,还没上就说这样的话。咱们这么多人,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的呢扩我们立刻同意了,当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友首当其冲,摔伤严重,我只是把脚扭伤了。后悔已来不及了,吸收教训:不要感情化,让认识摘掉感情化的"眼镜"冕"

人之处事,或多或少会因为感情因素的影响。如今有些政府官员滥用、乱用职权、为亲友,家属行方便,偏信于熟人,给社会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党中央掀起了"反腐倡廉"的运动,这是为建设国家做出的重大决策。

再次敬告:不要让眼光带上感情,人人公正,事事公正,我们的社会才有进步,我们祖国才更强大!

【点评】:开宗明义,条分缕析

这是一篇结构完整、论证充分的议论文。文章开门见山,先摆出自己的观点:"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九感情之雾遮住了人们的视线,由此而提出挑战,"拨开一叶",重见天日,接下来是两个举例论证,并夹叙夹议,不落枯燥之味之嫌。从商针灭亡的历史事实到自己的切身冒险经历,小作者作了深挖掘,说明感情化行事的巨大危害性,使材料围绕中@G而展开,做到了少而精,吵、而细。

文章末尾一声棒喝,是水到渠成,却又如晴天霹霹,强烈的语气震撼人心,同时回应全文,也表现出小作者强烈的社会、民族责任感。读罢文章,掩卷而思,原来丰富的事例就在我们身边,关键是我咱"要有一双发现、发掘它们的眼睛”。

切莫感情用事

陕西一考生

魏徵在《课太宗十思疏》中写道:"无因喜以谬赏,无以怒而滥刑",是劝唐太宗在赏罚上不能因为自己的喜怒哀乐而便赏罚不公正,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也明白这些道理,但往往我们真的遇到一些事情无法判断时,总会选择距离我们关系密切的,这就是感情用事。

如果你是一名律师,你的亲人犯了罪,在法庭上你是依法办事,一切按法理讲,还是运用你的口才,抓一些漏洞,为亲人尽量摆脱罪名,这实在很难选择:一边是法理,一边是人情,该顾哪边。违背哪一边你都会不安。但大义灭亲,法理可容,人们也会慢慢理解你;若你违背法理,自己良心不安不说,整个社会都会鄙视你。选择正义,有罪就该罚,这才是你的正确选择,切莫感情用事。

物理史上,人们在理解光的本质时,由于著名物理学家牛顿坚持微粒学说,光波学说其时已经得到验证,但牛顿在科学界的影响很大,人们宁愿相信牛顿,也不愿相信真理,使光波学说埋没了100多年,直到在实验室里面重新被演示以后,人们d慢慢相信,接受光波学说。在科学史上,人们宁愿相信著名科学家,而不去相信真理,这一切都是因为人们感情用事,认为名人不会错,孰不知名人也会有失误乃至错误的时候。孔子曾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切莫因一个人的名声,而决定他所说的所做的一切。

毛泽东是我们伟大的领袖,在抗日战争期间,对苏共派来的使者,他并不因为自己崇拜马列主义,而相信使者所指挥的一切都是正确的,而是根据当时的抗战形势来决定抗战的路线,并且在井冈山创立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策略。对人感情的亲疏,往往会影响我们对事物的认知,从而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错误。

判断一件事情的对错、是非,切不能因为感情用事而做出错误的判断,不能因为盲目的崇拜而相信他人的一切,遇事应冷静,仔细考虑认真研究来判断正误"排除一切感情因素,是我们以后工作做事时首先要做的。

切莫感情用事!

篇五:从2013年高考作文反观高三作文教学

2013年的高考尘埃落定,高考作文题目也成为街头巷尾的热议、千家万户的话题。新材料作文对于江苏卷来说可谓千呼万唤始出来,它给全省五十多万考生的感觉却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对于新材料作文,考生们虽说已是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也经历了无数次实战训练,但6月8日上午它姗姗而来时,仍然在许多考生内心掀起了滔天巨浪。

江苏卷2013年顺利完成了由命题作文向新材料作文的过渡,试卷提供的材料如下: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几位朋友说起这样一段探险经历:他们无意中来到一个人迹罕至的山洞。因对洞中环境不清楚,便点燃了几支蜡烛靠在石壁上。在进入洞穴后不久,发现许多色彩斑斓的大蝴蝶安静地附在洞壁上栖息。他们屏住呼吸,放轻脚步,唯恐惊扰了这些美丽的精灵。但数日后再去,却发现这些大蝴蝶已经不在原地,而是远远地退到了山洞的深处。大家若有所悟,那里的环境也许更适宜吧,小小的蜡烛竟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题目自拟;④诗歌除外,文体自选;⑤不少于800字。2013年的高考作文虽然打破了命题作文的形式,但从供料来看,仍不失江苏一贯的命题特色和风采。所给材料情趣与理趣兼备,时代感浓烈、生活味十足;留给学生的思考空间宽泛,让每位考生有感可发,有理可讲。同时,2013年的高考作文在貌似平易近人的背后却也意蕴颇丰,想要写好还需要真本领,深功夫。

新材料作文与近几年江苏的考查重点“材料+命题”式的作文本质的区别是,命题作文题目是写作的关键,考生需要扣准题目,在题目内进行创作,考生对于自己写作的方向、范围十分明确。而新材料作文较之命题作文,多了分析材料、提炼观点这道门槛。许多考生会因为没有跨过这道门槛,而被拒之门外,这也是莘莘学子持临深履薄之心,尽悬梁卧薪之力的根本原因。

新材料作文因为材料的多义性,所以给了考生自选、自定的权利。但是“自选”不等于“任选”,“自定”也不等于“无定”,即审题不可超出材料的范围。考生审题要追求与材料神似,紧紧抓住材料中“探险者”“蝴蝶”“蜡烛”“环境”等关键对象,并且能理清对象背后的事件,感悟事件背后的情感,体悟情感深处的道理。2013年江苏高考作文为考生提供的材料审题角度比较宽泛,考生可以抓住材料结尾的关键句谈“小与大”的关系,无意间微小的举动也会造成巨大的影响;也可以从探险者的角度谈“人与自然的和谐”,人类要保护自然界的宁静、平衡;还可以谈对美的珍惜、保护;甚至从蝴蝶的角度谈对于宁静的追求和坚守等等。考生只要做到观点从材料中来,并且能够自圆其说,规范为文即可。

70分的作文给许多考生的感觉是“想说爱你不容易”,甚至有些考生会谈之色变惊心。6月7日12时,当考生们结束语文考试陆续走出考场时,大部分考生对自己的作文是缺乏信心的。从高考作文反观我们平时的作文教学,我们应该引导学生需要铸就文法的沟渠,援引生活的清泉,点燃情理的火把,照亮时代的天空。

一.铸就文法的沟渠

文无定法的前提是文亦有法,我们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各种方法,追求羚羊挂角,幻文章之法于无形的最高境界之前,还是要教会学生基本的为文方法。复杂记叙文的双线并行法、场景转化法、虚实相生法、一线串珠法;当然这些方法要建立在基本的记叙文写作常识的基础上,即要能熟练地记叙一件事、摹写一个人、打造一段景、表达一份情。议论文的引议联结、辩证分析、先破后立、时事评论等等。同样,在提升学生议论文的写作层次之前,也应该先教会学生准确地拟写论点分论点,合理地谋划篇章结构,灵活地运用各种论证方法,深刻地展开议论分析。

学生只有先知文法、懂文法,才能会用法、巧用法。基本的审题立意、谋篇布局的方法以及相应的文体训练对于大部分中等及中等以下的学生是颇为适用的;但是对于语文尖子生的培养则不可画地为牢,一定要鼓励他们写出自己的思考,展示自己的个性,万不可将千军万

马赶上一座独木桥。

二.援引生活的清泉

早在唐朝,白居易就已经响亮地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口号,意在强调文章存在的时代意义和社会价值。我们写文章不应该一味的弄烂古文,无病呻吟,只有援引来生活的活水,用文法铸就的沟渠才有存在的价值。所以我们提倡学生在写作文时要时刻关注生活,用心去体验生活;在自然中去发现溪水潺潺,山花烂漫;在社会中去感受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如此,接了地气,学生的作文才能言之有物,真切动人。当然,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在学校,身边接触的人群都是师生,所以生活难免枯燥,认识难免贫乏;故而要引导学生走进阅读的天地,在文字构造的世界中充实自己的生活。

例如,我们苏教版的必修教材就是很好的范本,在“向青春举杯”一专题中,我们可以在感受他人青春魅力的同时思考自己的人生理想;在“月是故乡明”一专题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的民族心理。我们从阅读中学会了像山那样思考,思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文章才充实、有生命力。

三.点燃情理的火把

2011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目“拒绝平庸”给全体考生指明了做文、做人的方向,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必须有自己的情和理。所以我们在高三作文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真情、用自己的思考写作,以我手写我心。简单的复制别人的文章风格一定会弄巧成拙,毫无个性的文章也定是味同嚼蜡。或冷静深邃,或嬉笑怒骂,或至情至真,或细腻绵柔,一定要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发现自己的作文特色,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作文的思想、观点、感情及一切材料源于生活。所以学生作文首先要深入生活、观察生活。善于在生活中探求、挖掘自己的独特感受。当然,著名作家刘心武曾对文学青年说,倘若仅仅是有生活,而不对生活进行深入的思考,从而形成对生活的某一方面的独到的、深刻的见解,那么写出的作品当然也不可能有什么深度。因此我们要将作文教学、思维训练落实到每一堂语文课上,鼓励引导学生提出新的见解、解决新的问题,或者能够对前人、他人已有的成果做出创造性的运用。

关于学生作文情理的训练,我们也可以形成自己的序列化教学。当然记叙文重在记事抒情,议论文重在议论说理。但是我们也要积极探索,力求让学生们在记叙类的文章中寄寓理的思考,即教会学生点题,升华主题,让记叙文兼有典型的场面、丰满的形象和深邃的思考。对于议论文,我们传统的做法是要学生观点明确,说理深刻。在此基础让要培养学生如何让议论文的语言少点枯燥和说教,多点感性和文采。让记叙文有理趣、议论文有情趣,就可以在众多的平庸之作中略胜一筹。

四.照亮时代的天空

当文法的沟渠中激荡的是生活的泉水,我们还应当追求用情理的火把照亮时代的天空。在写作训练中,我们要引导学生立足当下,用文字去折射生活,反映现实。例如我们很多学生的记叙文之所以拔得头筹,就是因为做到了用一滴水来折射太阳的光辉,以小见大地反映了人们真实的生活。例如描写老家和童年生活,表达了城市铁蹄对宁静田园的践踏,以及飞速发展的物质文明使人们精神的沃土日渐沙化。写议论文也是同理,可在文章中增加点儿对于现实的反思。面对一些社会现象,可以谈谈危害、挖挖根源、寻寻办法等等。短短的八百字也可以成为折射社会问题的深潭。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很多学生走上考场之后往往会为了求稳而降低对自己的要求,顺利完篇即可,没有更多的追求,久而久之则会导致作文水平的整体下滑。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们要进行方法的指导,更应给学生更多的激励教育,勉励他们燃起内心的热望,追求在考场写出精彩个性的高分作文来。

黄越前,语文教师,现居江苏靖江。

篇六:2015年广州二模作文题目分析及标杆优秀作文

2015年广州二模作文题目分析及标杆优秀作文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微信用户可以在朋友圈中发布文字、图片和视频,但只有朋友圈内的好友才能看到并点评;而微博平台上博主发布的内容,则可以让所有认识和不认识的人看到并作出评论。因此,网络平台用户有不同的看法。

甲: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信息后收到的大多是点赞和肯定的评论,我觉得很开心。 乙:我更喜欢微博,在上面发布内容后,收到的评论有赞扬,也有批判,甚至是不留情面的指责和嘲讽。我更需要这种氛围。

丙:我多用微信,更满足在朋友圈这种比较私密的空间里和亲朋好友交流。 丁:我偏爱微博,更喜欢在一个更为开放的空间与认识和不认识的博友互动。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指导】

一、关于题意理解

本题与近两年广东高考作文题基本相同,都属于材料引出写作要求的材料作文题,考生须在阅读题目中的材料以后,按四个要求写作。

材料首段解释了微信和微博的区别,目的是为引出下面四种人对微信微博等交流方式的不同看法。

题目中的材料分为两部分:第一段文字陈述了“微信”和“微博”这两种交流方式的特点以及因此引起人们不同的看法;第二、三、四、五段文字分别陈述了对这两种交流方式的四种不同态度和观点。

题目中所陈述的微信和微博这两种交流方式的不同在于交流对象不同。微信发布的内容只有朋友圈内的好友才能看到并点评;微博发布的内容可以让所有人看到并点评。 题目中所陈述的四种不同态度和观点应分为两组。甲乙围绕两种交流方式所收到评论的不同结果进行讨论:甲喜欢在微信平台上所收到的肯定评论,乙更喜欢在微博平台上有赞有弹的评论。丙丁围绕两种交流方式不同的空间特点和交流对象进行讨论:丙喜欢微信私密的空间,更愿意与亲朋好友交流;丁喜欢微博开放的空间,更愿意与认知和不认知的博友互动。

从命题者意图看,四人的情感、态度和认知没有对错、高下之分,而写作者本人对这四类人是可以有倾向性的,对他们的看法肯定或否定,或有所肯定、有所否定,都是合乎题意要求的。

二、关于材料的内容和含意

作文题要求“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内容”应指字面上的、表层的意思,“含意”应指深层的抽象概括的意思。

(一)关于材料的内容

1. 因为微信和微博两种交流方式各有特点,所以人们对这两种交流方式看法不同。

2. 因为微信上收到的大多是肯定的评论,所以有的人更喜欢微信。

3. 因为微博上收到的评论具有多样性,所以有的人更喜欢微博。

4. 因为微信的空间私密,交流的对象是亲朋好友,所以有的人更愿意用微信。

5. 因为微博的空间开放,交流的对象包括认知和不认知的,所以有的人更愿意用微博。

(二)关于材料的含意

微信与微博是当下最流行的交流方式,考生可从这两种交流方式出发,围绕交流方式谈交流结果、交流空间或交流对象,表达自己的情感及认知。

1. 有的人喜欢能得到更多肯定与赞美的交流方式。

2. 有的人需要能有多样性评论的交流方式。

3. 人有不同的交流需求,有人渴望在私密的空间内交流,有人期待在开放的空间里互动。

4. 网络的多样交流方式满足了人们不同的交流需求。

三、关于是否符合题意

判断考生作文是否在题意范围之内,主要看是否围绕“微信、微博/交流方式”来谈交流结果、交流空间或交流对象,表达自己的情感及认知。

(一)符合题意

只要围绕“微信、微博/交流方式”来谈交流结果、交流空间或交流对象,表达自己的情感及认知,属符合题意。

(二)基本符合题意

如果只是开头、结尾或文中其他部分提一下“微信、微博/交流方式”或与之相关的交流结果、交流空间或交流对象,主体部分与之无关;或者离开交流方式,只谈“表扬”“批评”或“私密”“开放”等,属于基本符合题意。

(三)偏离题意

离开“微信、微博/交流方式”,离开交流结果、交流空间或交流对象,仅谈“空间的大小”“时代”“如何评论”等,属于偏离题意。

如果考生只抓住了材料中的“朋友”“信息”“氛围”“开心”等,但不联系“微信、微博/交流方式”来谈交流结果、交流空间或交流对象,则为偏离题意。

四、关于角度选择与立意参考

(一)角度选择

考生可以从第一段选择角度,也可以从第二、三、四、五段文字中任意一段(甲乙丙丁四种观点中任意一种)选择角度,也可以综合四种观点选择角度,没有优劣之分。可以从材料的内容选择角度,也可以从材料的含意选择角度,没有高下之分。

单一角度:

1.肯定或否定或辩证看待甲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情感及认知

2.肯定或否定或辩证看待乙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情感及认知

3.肯定或否定或辩证看待丙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情感及认知

4.肯定或否定或辩证看待丁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情感及认知

复合角度:

除了以上所列的单一角度之外,还可以任选其中的两种、三种甚至四种观点综合作为写作的角度。(说明:列出的甲乙丙丁四种观点,根据“自选角度”的要求,考生任选两种、三种、四种亦是可以的。)

(二)立意参考

1.直接评论甲观点,微信朋友圈中得到多数点赞,能愉悦身心,是值得提倡的人际交流方式。

2.对甲的看法商榷甚至质疑,交流中若只在乎表扬,容易使人忘乎所以,满足现状,不利于更好地成长或发展壮大。

3.直接评论乙观点,交流中有批评、指责、嘲讽,才会有自我反思、调整、进步。

4.评价乙观点,微博中表扬批评等多种评论俱存,有利于自己客观、理性去分析认知自己转发或发表的各种信息。

5.从丙的态度看,喜欢一种比较私密的交流方式,向往一种与亲朋好友相处的舒适、亲密的生活。

6.从丁的观点看,乐意置身于一个开放的交流环境,缘于开放交流的种种好处,诸如广泛接触,有利于拓宽视野,择善而学,相互包容,和谐相处,等等。

7. 比较微信、微博的点赞,分析其可信度,微信限于朋友交往,得到的表扬或出于礼节;微博亲疏不拒,获得的肯定多发自肺腑,由此告诫人们理性对待点赞,网络外的交流亦然。

8. 如何对待微博的表扬与批评,也可从两方面理解。一方面,因为交流方式的开放性,收到的评价会更加客观真实,有益自我提升;另一方面,由于网络交流的虚拟性,夸大其词的追捧或以匿名的方式进行不负责任的攻击,都有可能,`需要擦亮眼睛,辨别真伪。

【范文欣赏】1号文:

评分:

23+25+10=58

评语:

本文属议论类一等文。

本文从材料中的微信角度立意。第1段先比较了微博、微信的不同特征和人们对待它们的不同态度,继而提出中心论点:微信给我们提供的私密空间,能保护我们免受这纷扰世界的侵烦,是我们心灵的的港湾。立意符合题意。第2段开头提出中心句“自古至今,一个私密的空间一向弥足珍贵”,并对应举出古人五柳先生、今人南怀瑾及其它概括事例,强调“私密的空间,让人们的心灵躲避纷繁,在宁静的休息中,茁壮成长”。第三段紧承上文,指出“微信,就为人们提供了这样一个私密的空间”。第四段进一步论述保有一个私密的空间在信息时代的重要性。第五段举腾讯的例子对上一段作收束。第六段引用布莱希特的话再次强调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个私密的空间。最后两段分别以海子的事例、皮埃尔的话作结。

全文围绕微信来论述私密的空间之于心灵的重要性,中心突出,内容充实,论述富有逻辑,语言自然流畅。

发展等级在立意深刻、材料丰富。

【范文欣赏】 2号文

篇七:2016年高考标杆作文及满分作文点评

2016高考满分作文报告 ■真题回放

阅渎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命题解读

2016年全国高考语文I卷漫画作文试题新鲜出炉,让一直以来在积极投身于任务驱动型作文备考的考生有些措手不及。其实,对漫画作文而言,大家不应该陌生。高考恢复三十多年来,它曾多次出现。而今年的漫画作文则是继2007年、2010年漫画式作文的延续,值得点赞。近年来,全国一卷一直在考查思辨类材料作文,今年又回归漫画类材料作文,富有新意,这也是对高考作文备考的一个新突破。

从漫画的内容来看,涉及社会、家长、学校对孩子的教育问题,突出“激励赏识,关爱孩子”的热点, 带有鲜明的时代色彩。选材来源于社会生活,贴近新课改实际,具有非常强劲的导向性作用,目的很明确,就是让关注家庭生活,放眼社会,要注意正面激励,共建和谐。漫画所反映的问题和现象不仅仅是今天的数百万考生要面对的“任务”,也是每一位家长、教育工作者以及全社会要思考的问题。

■阅卷手记

作为一名多年参加高考作文阅卷的老师而言,今年感触最深的是,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拟定与往年明显不同。今年采用同一套试卷的省份较多,为了保持作文评分标准的一致性,在拟定作文评分标准时,专家们一改往年“一言堂“的形式,而是把所有参与作文阅卷的老师集中在一起,献言献策,集思广益,最终拟定出了大家均认可的作文评分细则,最大限度地保护每个考生的权益。在具体阅卷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受去年高考作文书写体的影响,今年高考作文中涌现出了一大批高质量的书信体作文。书信体有效地规避了议论文体枯燥说理,在叙事中穿插抒情,在抒情中巧妙说理,情理交融,事理清晰,相辅相成,丝丝入扣,成为考生情绪的发泄地,情感的宣泄场,时时叩击着阅卷人的心扉,处处弘扬着人生的正能量。尤其是《妈妈,我比分重要》一文,更是让阅卷老师潸然泪下!体裁的单一性与举例的陈旧性是今年高考作文最为突出的一个特点。尽管有书信体、小小说、演讲稿等体裁出现,但与海量的议论文相比,仍然显得微不足道。爱迪生是今年高考作文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位人物,不是学习成绩差,就是实验失败多;不是家庭教育环境宽松,就是西方素质教育好,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作为一个外国人受到中国考生如此青睐,九泉之下他若有知的话,不知会有怎样的感想,而这恰恰反映出考生缺乏对新颖素材的有效储备!审题不准确,立意不正确是今年高考作文失分的主要原因。(本文来自:WWw.zuoWEnzhoukan.com 作文 周刊:先破后立议论文)应该说这幅漫画的解读并不困难,整体立意非常宽泛。考生无论从是从漫画的基本寓意“分数”“考试”入手,还是从漫画的引申义“教育的价值”“奖惩机制”等方面着笔,都是符合题意的。遗憾的是部分考生则以“诚信”“谦虚”“友情”“诚实”为主题,明显偏离了漫画的主旨。《作品改动的变化》一文中,该考生竟然大谈特谈改动被人作品时应该尊重原创的独立精神,这样的立意更是让老师大跌眼镜。由于考前受到高强度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强化训练,本次高考作文明显呈现出就事论事的特征,这固然不属于违规,但却限钳制了考生思维的多向发展,导致文章在论证过程中扣材料有余,拓展性不足。深度有余,广度不足。论述性有余,文采性不足。由于阅卷时间的限制,在任务繁重

的情况下,决定了阅卷教师在保证阅卷速度,又注重阅卷质量的前提下,往往对那些卷面整洁,字体美观的作文比较青睐。而六年的阅卷经历,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字体书写质量一年不如一年!

标杆文章:观点鲜明朴实无华

标准因人而异

——河南考生

对每个人来说,都有衡量自己的标准,即使在社会的统一标准下,自己的标准才是衡量成功与否的准则!就如同漫画中的两个孩子因不同的成绩不同的标准得到了不同的对待。这看似好像不公平,但事实上却对每个人都很公平。这种公平是建立在能力的基础上的,是为你量身定制的标准,是对你最好的要求。

标准因人而异。时下正是高考之际,是决定每个人命运之际。高考的成绩决定你的何去何从,决定你的工作,未来。但我想说:不论成绩如何,都坦然对待,毕竟你不能用别人的标准来衡量自己!清华,北大不是给所有人准备的,我们要很公正地看待问题。即使你以后没有房,没有车,没有好的收入,但做好自己,用自己的标准来衡量自己成功与否,在平凡中做好自己也是成功!

标准因人而异。在一个电视节目中是一个人在唱京剧而且是花旦。大家纷纷觉得唱得不好,但当镜头拉近后发现时一个外国老汉在唱,大家纷纷叫好。京剧作为我们的国粹,自然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若是科班出身自然要求很高,但若是外国老汉那就另当别论了。汉语被公认是一门最难学的语言,而京剧的唱腔则更为复杂,别说外国人,就连我们自己都很难学会。如此看来,外国老汉能上台表演已经唱的不错了。所以我们何必再较真和京剧演员对比呢? 标准因人而异。浙江卫视一档真人秀《来吧!冠军》通过设置关卡来使明星与奥运冠军进行比赛,但艺人们可以使用道具来给冠军们增加难度。或许有人看后,会对冠军抱不平,认为既然是比赛就要有公平的对待。但这作为一档真人秀节目,本身就是在轻松之余为大家送上欢乐,若是真让冠军与明星们比赛,这样毫无悬念的比赛不会有人想看的。对冠军而言在面对明星们的挑战若还能轻松应对,这样不仅会增加比赛效果,同时还会增加人们对冠军的敬佩。标准因人而异,建立在能力的基础上。

标准因人而异,能力越大对自己的要求和标准就可以更高。同样也没有必要为没有达到标准而沮丧,这始终都是评判自己的标准。

点评:这是2016年河南高考作文标杆卷一号文。本文标题醒目,切合漫画的寓意。文章开篇首先概括漫画的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标准因人而异。在确立文章的观点后,作者在主体部分安排了三个分论点,从几个方面阐释观点的准确性。首先联系当前的高考形式,然后拓展到中国的京剧艺术,最后延伸到真人秀栏目等等。环环相扣,层次清晰,主题集中,内容详实,观点鲜明,语言朴实。中心句不断出现,文章卒章显志。 具体得分:57(内容19分+表达20分+发展18分= 57分)

场外名篇:假设论证说理详实

留一个空间,给孩子自由生长

文/周静(儿童文学作家)

画面里的“巴掌”和“亲吻”,我都不喜欢。这两个行为背后都隐藏着一句话——你要给我好好学习。在这样一句话里,学习的目的与谁相关?

家长不要在有意无意之间将孩子的人生责任接到自己手里,你接不住,也扛不起。

每一代人都比上一代人有着更宽广的视野,有着更为恢弘的想象力。不要用你自己去局限一种无限可能的可能。

你能想象孩子走多远?

假设一切顺利,孩子如你所愿,得高分,考名校。然后呢?

然后学习基本结束,学习能力很可能在他人生步入社会的起点达到最高峰。

著名画家陈丹青先生说,“这年月,画家亮出文凭是想干啥?真正有效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你接过孩子的人生责任。为你而努力地学习,还能大概率地培养出“自我教育”的孩子吗? 而且,从儿童心理学的层面上来说,这种暗含功利的行为,不管是“亲吻”,还是“巴掌”,都会造成孩子的压力。

因为这次“100”,下次有可能是“98”;这次“61”,下次也可能是“55”,你能保证人生一直是进步的吗?

100分的孩子,为什么考了一个“98”?是考试的时候看到教室外面飞过的小鸟分了神,还是粗心算错了答案,或者是想有个机会让妈妈陪自己改错题?都有可能。

55分的孩子,为什么考及了格?是这段时间为了避免“巴掌”而突击学习了,还是做判断题的时候瞎蒙对了几个,或者是新来的老师让他觉得温和、美丽从而上课变得专注了?都有可能。

一个行为或结果的背后,有着复杂而深层的心理原因。我们喜欢讲“因果”。一系列的“因”造成了这个“果”。只管“果”而粗暴做出判断、决定,是可怕的。

近年来,神经科学的研究更加明确地解释了孩子成长中的需求。孩子从成人那里需要的不是静态的陪伴,而是动态的交互,尤其在遇到挑战时,更需要成人提供恰当的支持。

人类的特征之一,就是成年后会忘记幼年时的感受。我们总喜欢用“无忧无虑”去给童年贴标签,然而我们搞错了。实际上,真正的童年是多种元素的混合,其中的确有幸福、好奇和快乐,但也一定有恐惧、愤怒和悲伤。孩子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接纳和等待,还需要我们主动伸出援手。

在价值越来越多元的新时代,留一个空间,给孩子自由生长。忘掉“巴掌”和“亲吻”,用爱去温暖和关爱你的孩子。爱之花,能结出你所不敢想的甜美果实。

点评:作为名家而言,无论是看问题的角度还是提出的解决方法,明显高于普通人,当然更高于一般的考生。文章开篇直截了当的表明观点——“巴掌”和“亲吻”,我都不喜欢!分析的深刻性是本文最为显著地特征。作者采用假设论证的方式,紧扣漫画反映出的相关现象,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得高分,考名校。然后呢?能大概率地培养出“自我教育”的孩子吗?你能保证人生一直是进步的吗??这些问题层层递进,环环相扣。驳斥错误的教育理念,引导人们树立积极正确的教育观。先破先破后立,边破边立,逐层推进,结尾处水道渠成,得出科学的结论——用爱去温暖和关爱孩子!文章句式多变,长短句交错,富有气势。引用名家论断,印证自身观点,说服力强。

满分作文1:

亮点:感情真挚语言朴实

妈妈,我比分重要

亲爱的妈妈:

揉着被您打红的脸,我竟无泪可流,看着那鲜红的“98”,再看着那被表扬一番的“61”,我决定提起笔告诉您一点什么??

妈妈,我比分重要。请您告诉我“胜不骄”,而不是“想要什么,妈奖给你”。上一次我得满分,您吻了我,并带我一顿胡吃海喝。您眼中的儿子似乎已不是我,而是那个映着的“100”,我开心地笑了。当看到另一个孩子被打时,我曾天真地以为您与他的妈妈不一样,您不会在我考不好时给我一巴掌。然而当刺眼的“98”出现时,我满心希望听到是您的勉励和劝诫。然而,响亮的一记耳光过后,妈妈,那一刻我觉得“100”才是您的儿子!

妈妈,我比分重要。请您告诉我“败不馁”,而不是一记耳光。古人常说“月满而亏,水盈则覆”,成绩分数的变化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当我捂着通红的脸颊时,满腹委屈。本以为那些“胜败乃兵家常事”等类的话会从您口中涌出,却不料是一记滚烫的巴掌。此刻,我方

醒悟:妈妈,您的眼中只有“100”!

妈妈,我知道您的每一次痛下狠手来藏掖着一颗始终爱我的心。然而我更希望去看到您用一颗理性的心去面对我的成绩,毕竟,青春只有一次受教育的权利。想必您也不想在这种功利化教育下,无情扼杀我该有的欢声笑语与纯真童年吧?

妈妈,请你记得,我比分重要!范仲淹曾写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妈妈,您的心情却被分数完全掌控。是的,您对我的态度完全取决于我的分数高低。难道分数高我是您的孩子,分数低我就不是您的孩子吗?此情此景,连小王子都会感叹“大人们的世界可真奇怪。” 妈妈,我多么希望您能牵起我的手陪我去散步,不管我是否完美,您都爱我如一。即使爱因斯坦七、八岁还不说话,成绩落后,他的妈妈永远鼓励他;即使李娜发挥失利,她的妈妈也会拥抱她并鼓励她继续加油。我也希望您也能这样,那么我一定可以从您身上学到更多课本以外的知识,比如理性的爱、淡然的心,坚毅的志向和纯粹的求学愿望。

当然,妈妈,我理解您为我好的一片苦心,您希望我成绩优秀出人头地,但我更希望得到您正确而理性的爱,看到您淡然而纯粹的心,您能不以“分”喜,不以“分”悲。

妈妈,真正的教育不是不分青红皂白的乱打棍子、乱扣帽子,而是循循善诱下的春风化雨,是良好的家庭氛围与道德熏陶下的潜移默化的过程。我深爱着您的辛勤付出,也更期待您多出一份文明教育。

妈妈,在我心中,您最重要,我也希望在您心中,我比分数重要!

你的孩子

2016年6

月7

疯狂点击:

今年高考作文中书信体较多,然而唯独该篇文章戳击着阅卷人的泪点,阅读之后,泪眼婆娑。文章以给妈妈写信的形式,表达自己对家庭教育的看法。一声声“妈妈,我比分重要”,叩打着母亲的心扉,喊出了天下无数学子的心声;一句句“妈妈,我多么希望??”,表露出对母爱的渴望,传递着莘莘学子的共同愿望;一行行“妈妈,??”,既有着对母亲无限的尊敬,更体现出普天下所有孩子对母亲深深的依恋!真挚的情感,恰当的说理,娓娓的诉说,理性的表达。无论是动之以情的呼唤,还是晓之以理的劝告,全文自始至终都是一个“情”字贯穿其中。全文结构严谨,首尾呼应。从标题到行文,再到结尾,均紧扣文章的主旨,脉络分明,主旨突出。

具体得分:60

满分作文2

亮点:体裁新颖构思创新

韩信之死,萧何之生

河南考生

话说刘汉灭楚,天下初定,四方扰攘,仍无太平。高祖遂辗转南北,平定九州;汉初三杰之中,张良已去官修隐,萧韩二人仍留侍朝中。韩信封王三齐,感念重用之恩,故效力高祖,屡定战乱;萧何官拜丞相,虽事事皆为,却力不及往,且时有贪敛之名传出。信虽困惑不解,行仍效以往,功绩斐然。

一日,暗月悬浮,宫灯明灭中映出宫道上并行的两人。前行着高冠文服,紫绶金章,面目和顺,正是丞相萧何;后趋者袍绣蛟蟒,腰悬玉带,器宇轩昂,正是齐王韩信。

夜寂人静,徐行之中时有言语传出。

“不知相国深夜偕行,欲往何处?”

“某亦不知,只闻圣谕宣听,召你我二人进宫议事。”

篇八:2016届高考备考:任务驱动型作文五篇

2016届高考备考:任务驱动型作文五篇

2016届高考备考:任务驱动型作文五篇

一、任务驱动型作文思路拓展的通用模式

开头部分(约占25%):

1.用简洁的语言转述试题材料。

2.选好角度,对所引材料做简单分析,或提出观点,或提出下文要探讨的问题(论题)。

常见的写法:

①选好角度,对所引材料做简单分析,再提出自己的观点。(类似新材料作文)

②选好角度,对试题材料做简单分析,并对关键概念作必要阐释后再提出观点。(类似

新材料作文)

③选好角度,对试题材料做简单分析,并对关键概念作必要阐释,但没有马上提出观点,只是为下文的深入分析作了分析说理范围上的界定,以便下文的分析说理更有针对性。

④选好角度,对试题材料做简单分析,但没有马上提出观点,只是为下文提出要探讨的问题。

主体部分(约占65%):

紧扣上文所提出的观点或问题进行多方位多层面的分析,就事论事,一以贯之,体现纵深思维,追求透彻说理。要求具有一到两次拓展,两到三个层次,层次之间的关系不限。

1.分析说理的目的:

①明析原因(根源、本质),②辨是非,③直指利害。

2.分析说理的方式:

①综合运用因果分析、对比分析、假设分析、类比分析和辩证分析等分析方法对选定的事件或人物的行为进行多方位多层面的分析。

②有时,为了使分析更深入透彻,或者为了使文章的内容更充实厚重,也可以适当联系现实或历史,引述相关的典型事例或名言警句(经典论述)。

3.分析说理的原则:

注重文明交流,包容并尊重他人权利,反对打压不同意见;要通过自己的自由思想和独立判断来支撑文章的看法和观点,还要避免自说自话。

4.层次拓展的方法:

正反对比、横向展开、逐层深入??

结尾部分(约占10%):

再次回到试题材料与自己的观点,总结全文,升华主旨;或寻找对策(措施、办法)、倡议劝勉、呼吁号召。

二、任务驱动型作文思路拓展的“正面材料”模式

①用简洁的语言引述试题所给材料。(略写)

②对所述材料进行简要分析,并表达自己的看法。(略写)

③从多个角度分析材料,可适当联系社会中的类似现象,剖析某种做法的合理性,阐明其意义。(主体部分,详写)

④倡议劝勉、呼吁号召,总结全文。(略写)

三、任务驱动型作文思路拓展的“反面材料”模式

①用简洁的语言引述试题所给材料。(略写)

②对所述材料进行简要分析,并表达自己的看法。(略写)

③从多个角度分析材料,可适当联系社会中的类似现象,剖析某种做法之错误、危害,并挖掘现象背后的根源(原因)。(主体部分,详写)

④从多个层面提出若干解决问题的“合理化建议”,总结全文。(较详)

(先破后立:前三步为“破”,最后一步为“立”)

四、任务驱动型作文思路拓展的“争议性材料”模式

①用简洁的语言引述试题所给材料。(略写)

②对所述材料进行简要(一分为二)地分析作为过渡。(略写)

③选择一个角度分析解读,表达自己的看法,可赞成,可反对,也可辩证看待。(较详)

④(赞成)适当联系社会中的类似现象,剖析某种做法的合理性,阐明其意义。(主体部分, 详写)

⑤(赞成)倡议劝勉、呼吁号召,总结全文。(略写)

⑥反对)适当联系社会中的类似现象,剖析某种做法之错误(危害),挖掘产生的根源(原因)。(主体部分,详写)

⑦反对)从多个层面提出若干解决问题的“合理化建议”,总结全文。(较详)

⑧辩证)适当联系社会中的类似现象,对某种做法作一分为二的辩证分析,辨明是非,阐述利害。

⑨辩证)就不足不当之处提出建设性的改善意见,并适当展望其良好效果,总结全文。

十题十篇:全国卷“任务驱动型”作文小汇

第一篇: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全国一卷)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有一种爱或许无需别人理解

小陈:

你好,我叫明华,看到有关你的新闻后深有感触。很惭愧,像你父亲一样,我以前开车时也有接听和拨打电话的陋习,受你爱父之心和此举的感动,以后一定会改掉。想起前几天,我的孩子批评我吃饭时还在刷手机,内心也无比温暖。谨以此信向你表达支持与敬意。

你的行为赢得了多数人的支持,也有少数人质疑和反对——你要宽容这种七嘴八舌的杂音,这就是舆论,当有关你的新闻变成一个大众传播事件后,很多评论就跟你、跟事件本身无关了,你不要被这些争议所干扰,不要被“举报父亲”这个渲染性标签压得喘不过气来,坚信自己是以这种父亲能接受的方式表达对父亲的爱。我知道,你这样做,绝不是“吾爱吾父,吾更爱原则”——而就是纯粹的爱父亲,以这种让父亲记忆深刻的方式改掉陋习。这种爱,只要父亲能够理解就足够了,无须别人的理解。

之所以有一些争议和质疑,是因为他们没有站在一个爱父亲的女儿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没有将心比心,没有同情的理解,而是一个凑热闹的看客和冰冷的旁观者。当这件事成为一个大众话题时,你已经成为一个被消费的热点。大众传媒工业从这条新闻中各取所需:网友需要的是伦理冲突和情法争议,媒体需要的是劲爆新闻和反常故事,评论员需要的是噱头和谈资,交警需要的是普法案例,律师需要的是以案说法,道学家需要的是道德高地,微博需要的是能增加点击的热点,微信圈需要的是能刷屏的温暖鸡汤。

而这一切,与你的需要没有关系。作为一个曾一直努力想让父亲改掉抽烟习惯的我知道,作为女儿的你,要的只是父亲能改掉这个开车陋习,要的是父亲免于被这种陋习所伤害,要的是开车的父亲平平安安回到家中和你一起吃晚餐。从新闻看,你的目的已经达到,父亲老陈后来领悟到“觉得女儿确实说的很有道理,她是在对家人的生命负责,也是对家人爱的一种体现”。——父亲理解了你的良苦用心,读到了你的爱,那就足够了。

这个世界上,说服真的是一件很难的事,尤其是想说服每个人,让每个人都点赞,那根本不可能——我想跟你分享一幅漫画,你永远都无法满足所有人。很多时候,你只须介意你爱的人的感受,只要说服那个你想说服的人,你爱的人理解,你介意的人接受,就可以了。这是你跟父亲两个人的事,是为了影响和拯救父亲,而不是做给别人看的,所以不必介意那些杂音。你这样做,只是想让父亲改掉陋习,你成功地让父亲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理解了你的爱,真的非常棒。

不要被“亲亲相隐”之类的伪伦理讨论所误导,那是键盘侠牵强附会的乱阐释,这不是会让父亲受到严惩的告密,而是一种提起注意的警示方式。也不要被“大义灭亲”之类的高调赞美所迷惑,这是把你和父亲对立起来的高级黑。这不是什么“大义”,就是纯粹而可爱的爱父之心,你“灭”掉的也不是亲情,而是父亲的陋习。能意识到开车打手机的交通陋习,是原则;能在一再劝说无效后坚持用其他方式去影响,是韧性;能在穷尽各种方式后想到报警,是可爱和智慧;最终赢得了你父亲的理解,是完美的佳话。

小陈,这一次事件你可能已经感受到了舆论的多元与复杂,当你走向社会,会更多接触到这种舆论生态,请坚守自己强大的内心,坚守自己内心崇高的爱与原则。(1200字)

祝好!

你的支持者:明华

第二篇:教育部考试中心(全国二卷)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篇九:层进式结构议论文写作指导

2013届高一下学期作文训练一:层进式议论文写作指导(2011-2-28)

李丽 高志杰 韩斌

一、议论文基础知识

一、何谓“议论文”

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议论文又叫说理文,它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新闻报刊中的评论、杂文或日常生活中的杂感等,都属于议论文的范畴。 二、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

议论文的论点是 “要证明什么”,论据是 “用什么来证明”,而论证是 “如何进行证明”的问题。论证的目的在于揭示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1、论点(证明什么)?

(1)论点就是文章所要议论、阐述的观点,是作者要表达的看法和主张。写议论文,首要的就是确立文章的论点;阅读议论文,首要的就是寻找、提取和理解文章的论点。

(2)一篇文章的论点,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一个总论点下的几个分论点。如果分论点不止一个,那就需要明确中心论点。这几个分论点可以是并列的,也可以是递进的或相反相成的,但它们都应该服从全文的中心论点。

(3)论点的位置:文章的论点可以安排在开头,也可以安排在文章的中间或结尾。(受到论证方法的影响)即可以安排在文章的任何位置。但高中生进行议论文的写作训练时,我们提倡中心论点应该在文章开头明确提出,并在文章的结尾加以强调;分论点也应在每一段落的开头提出。

(4)论点的呈现方式:有的议论文的论点在文章中用明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我们只要把它们找出来即可;有的则没有用明确的语句直接表述出来,需要读者自己去提取、概括。写作议论文时,我们主张大家采用第一种方式,应该尽量运用明确且准确的语句鲜明地表现自己的观点。

(5)论点的提出和确立要注意: ①正确性。论点的说服力根植于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而这又取决于作者的立场、观点、态度、方法是否正确,如果论点本身不正确,甚至是荒谬的,再怎么论证也不能说服人。因此,论点正确是议论文的最起码的要求。

②鲜明性。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非常鲜明,而不能模棱两可,含混不清。

③新颖性。论点应该尽可能新颖、深刻,能超出他人的见解,不是重复他人的老生常谈,也不是无关痛痒、流于一般的泛泛而谈,应该尽可能独到、新颖。当然,所谓“新颖”,是说对同一问题或事件要学会从不同角度去分析看待,并非是一意“反弹琵琶”。新颖必须以正确为前提,逆向思维是一柄双刃剑,不能为了求新而使观点有悖于常理。

2、论据(用什么来证明)

(1)论据就是证明论点的材料、依据。 (2)论据的类型:

①事实的材料:作为论据的事实材料,可以是具体的事例,概括的事实,统计数字,亲身经历、感受。一般表述事实的论据不要过长,也不要过于堆砌。在一个分论点中以100字左右为宜。

②理论的材料:作为论据的理论材料,可以是前人的经典著作、至理名言,民间的谚语和俗语,科学上的公理、规律等等。 (3)使用论据的要求:

①确凿性。我们必须选择那些确凿的、真实可信的事实(切忌胡编乱造)。引用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材料作为论据时,必须注意所引理论本身的精确涵义。

②典型性。引用的事例应该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代表这一类事物的普遍特点和一般性质。 ③新颖性。尽可能寻找一些新鲜的、能给人以新的感受和启示的论据。这就需要我们多留意身边的人和事,多关注生活,了解时事。

④论据与论点的统一。议论文重在分析、评论,论据是为了证明论点服务,因此,两者联系应该紧密一致。避免只举例而不分析、不评论。(使用论据时,最好是概括引用、有选择的引用,重在分析。)?

3、论证(如何进行证明)

(1)什么是论证:是指运用论据阐释、证明论点正确的过程。

(2)论证的类型:议论文的种类很多,就其性质可分为立论、驳论、立驳相结合等三种方式。

①立论是以充足的论据正面证明作者自己论点正确的论证方式,它采用的论证方式通常有例证法、引证法、对比法、类比法、比喻法、因果分析等方法。

②驳论是以有力的论据反驳对方论点(即证明对方观点错误)的论证方式,它的论证方法有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过程的荒谬等方法。

③立驳结合的议论文,可先破后立,也可先立后破,在批驳对方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正确观点,然后再用论据证明自己的论点。其论证方法可综合立论和驳论的论证方法来使用。

立论和驳论都是一种证明,无非一个是从正面证明其正确,而另一个是从反面证明其错误。它们可以使用基本相同的论证方法。 三、议论文的论证方法

1、归纳法。归纳论证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论证方法。它通过许多个别的事例或分论点,归纳出它们所共有的特性,从而得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因为个别中会有一般,一般要靠个别来表现,所以这种论证方法很有说服力,其用途极广。

归纳法一般是先举事例再归纳结论,例如,司马迁在《极任安书》中有一段极为著名的话:?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书修列;不违迁蜀,世传《吕览》;韓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一连举了八个事例,从而得出普遍性结论:“凡垂名后世之人,都是身处逆境、情意郁结的,其情怀发而为言,则成为不朽之作。”这便是典型的归纳论证法。

又如:“的确,无论什么职业,不管什么位臵,每个人都发挥着自己不可替代的作用。哪怕,只是一名普通的清洁工,也能为城市的美化作出巨大的贡献;哪怕只是一名平凡的下水道工人,也可以给居民的生活提供很大的方便。只有每个人都坚守自己的岗位,这个社会机器才能正常运转。反之,则一定会出问题。”

运用归纳法要求必须在深入调查研究,详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进行。要透过现象抓本质,找出许多个别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特征,以推导出一般性结论。事例要真实典型,又要恰当有力,与结论有必然的联系。

2、例证法:列出观点后举出具体实例证明观点的论证方法。例证法在议论文中用得最多最广。因为任何观点不能孤立存在,而事实胜于雄辩,最具说服力,所以例证法是一般议论文都要用到的。

例如:“冲出圈子能开发人的潜能。假想当年没有那只勇敢跳到地上的猿猴,也许我们的社会还停留在远古。假想当年没有爱因斯坦勇敢地对牛顿经典理论质疑,也许我们现在都还不清楚光到底是什么东西。每个人的潜能都是无限广博的,但圈子是有限的无法承载你的潜能。如果能勇敢地走出圈子,在没有束缚中开发自己的潜能,那也许世界将会因你而精彩!”

例证法和归纳法往往是组合运用的。先提出观点,再举例进行论证,再对观点进行归纳总结,形成一种“①观点——②例子——③观点”的结构。相对于①②而言就是倒证法,相对于②③就是一个归纳的过程。其中的②的部分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运用事实论据的部分。

运用例证法的注意要点:

①事例应当确凿而典型。“确凿”是说:事实本身应当是正确的事实,且应当是准确的。比如哥伦比亚号的失事原因,有人同学说是因为一块抹布,有的说是因为一个螺丝钉,有的说是因为因为一个小数点的计算错误,而事实是:“一块手提箱大的泡沫隔绝材料在航天飞机发射后61秒后脱落,它把哥伦比亚航天飞机的左翼撞了一个大洞。宇航局在航天飞机16天的任务期中没有发现这一损伤,但这一损伤在2月1日航天飞机再进入地球大气层时造成航天飞机解体,航天飞机上的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所以,论据的正确和准确是十分重要的。“典型”是说:引用的事例应该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代表这一类事物的普遍特点和一般性质。

②例子不要过长,也不要过于堆砌。大家一定不要为了凑字数而拼命地堆砌事例。在一个分论点中以100字左右为宜。过长则有文体不明之嫌,容易写成记叙不像记叙、议论不像议论的文章,影响得分。

③事例的运用有两种方式:

其一,如果运用的是众所周知的例子,可以几个例子列举在一起,构成排比句。例如:“穿梭在历史的长河中,我看到的是无数志士在负重下谱写的辉煌篇章。如果不是背负统一全国的重任,秦始皇怎么可能战胜六国,奠定华夏民族的基石呢?如果不是背负使人民安居乐业的重任,汉武帝刘彻又怎么可能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战胜强大的匈奴呢?如果不是立志恢复故国的重负的驱使,又怎么会有勾践的卧薪尝胆、一举反攻灭吴的历史伟业呢?如果没有报效祖国这一重负的驱使,又怎么会有杜甫忧国忧民的豪言壮语、慷慨诗篇呢?历史上这样的事迹太多,但它们无不向人们显示:只有负重的生命才会造就历史的辉煌。”

“发现是创造的源泉,瓦特因为发现水烧开后能顶起壶盖而发明了蒸汽机,引起第一次工业革命;牛顿因为发现苹果往下掉而提出?万有引力?说,彻底改变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法拉第因为做实验时发现了电流计的微小偏转而提出电磁感应原理,进而引发第二次工业革命。从过去到现在,有很多伟大发明或发现,都是由于一点小小的现象而引发的,而抓住这些小现象深入研究的便是那些伟大的科学家们。只要你善于抓住小现象发掘下去,就有可能有大的创造之举。”

其二,如果是需要比较详细表述的例子,我们可以只举一个,把它阐述的稍微详细一些。例如:“看看在奥运会上为祖国频添光荣的健儿吧,他们的成绩又何尝不是在负重的情况下创造出来的呢?还记得刘翔在参加男子110米栏决赛前说的一句话:‘参加决赛的选手都很强,在决赛中,我要和他们拼了!’正是这种激烈竞争的重负,使他坚定地走上赛场,并最终取得了成功。同样,刘翔还要向世人证明?黄种人不是‘东亚病夫’?,他做到了,他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黄皮肤飞人。是什么让刘翔有勇往直前的勇气?是全中国人民、所有黄种人的期望。他就是背负着洗去民族耻辱的压力才创造出历史的奇迹。”

“例如日本,在你不住惊叹一个二战战败的小国如何能如此迅速地发展成为引领亚太发展的经济强国之一时,看看她们如何进行儿童教育吧。在我们不停地把孩子们往各种补习班送,填鸭式地灌输他们无法理解的高端知识时,日本的家长们正想尽办法培养孩子们独立、刻苦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品质。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才对他们将来有利。事实证明,他们是对的,少年夏令营时,日本孩子能独立完成任务,中国的孩子都不能;招聘会上,企业更喜欢勤奋的日本应聘者。我们应当学习他们的教育方式,提高孩子们的精神素质。”

④运用例证法要注意不能只把例子摆在论点后,而不去揭示论点论据之间的内在联系。不加以充分的分析、说理,就不能把观点阐述清楚,文章就会变得简单化,缺乏内在的逻辑力量。摆出事实后,需要讲道理。

⑤论据与论点的统一。论据是为了证明论点的,因此,两者应该联系紧密一致。大家对于引用的论据一定要有所分析,阐明论据与论点的关系。特别是有的时候同一个论据可以有多角度的理解的时候,一定要阐明你要说明的是哪一个角度。

3、演绎法:从普遍性结论或一般性事理推导出个别性结论的论证方法。演绎论证是一种由一般到个别的论证方法。它由一般原理出发推导出关于个别情况的结论,其前提和结论之间的联系是必须的。演绎法有三段论、假言推理、选言推理等多种形式,但最重要的是三段论。三段论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部分组成。如大前提“凡金属都可以导电”、小前提“铁是金属”、结论

“所以铁能导电”。

比如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有一段著名的论述:“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这段话中就包含着一个完整的演绎论证。“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是普遍性原理,是论据,是“大前提”;“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是已知的判断,是“小前提”;而“他的死是比泰山还重的”则是结论,也是论点。

演绎推理的主要形式是三段论,即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大前提是一般事理;小前提是论证的个别事物;结论就是论点。用演绎法进行论证,必须符合演绎推理的形式。但在写作时,根据文章表达生动简洁的要求,对三段论推理过程的表述可以灵活处理,有时省略大前提,有时省略小前提。比如“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真理,它是不怕批评的”,就省略了大前提。又如,“鲁迅曾说:‘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一直往前走。’我们不正该焕发朝气,勇往直前吗?”就省略了小前提。

运用演绎推理,作者所根据的一般原理即大前提必须正确,而且要和结论有必然的联系,不能有丝毫的牵强或脱节,否则会使人对结论的正确性产生怀疑。

4、类比法:通过讲故事、打比方的办法将相类似的两件事进行比较,从而由此及彼,自然地得出新结论的论证方法。

类比论证在议论文中经常使用。它以浅寓深,以近比远,形象鲜明,有很强的说服力。类比论证要求必须用同类事物进行比较,而且要求根据类比对象共有的本质属性来进行推理。要求作者用科学的观点分析研究客观事物,透过现象抓住本质。

例如:?没有根系支撑的鲜花结不出丰硕的果实,没有堤坝保护的河流冲不出奔腾的浪花,创新就好比根系和堤坝,只有大胆尝试,开拓进取,才能打开辉煌灿烂的成功大门。”

“创新,使人不拘泥于原有的条条框框,不受传统和旧思想的束缚,让思维在一个更广阔的空间里得以自由发挥,因而能够产生更多的灵感和办法,克服难关,完成新的突破。这就像鱼应在大海里遨游,鸟应在蓝天上飞翔一样,思维需要空间,就必须创新。反之,养在水池里的鱼不会真正明白遨游的乐趣,养在笼子里的鸟也不会理解天空的广博,没有创新精神的人很难实现自我突破取得成功。?

?毛毛虫无视近在咫尺的食物,不肯走出习惯定式的怪圈,只能饿死;而它们只要有一只大胆尝试,便能避免死亡。人类何尝不是如此,只有走出定式的怪圈,才能有新的发现,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腊梅抗击风雪,才绽放出严冬炎热的美丽,毛虫扑撞挣扎,才翩跹出林间花簇中的彩蝶。生命经过苦难的打磨,才能拥有坚毅与不屈。那些生命不能承受之重,恰恰赋予了生命最深层的内涵。让生命负重,才能绽放出人生的光彩。?

?温火徐炼铸不成绝世宝剑,风调雨顺树不起参天古木;没有大风大浪的熏陶,造就不了合格的舵手;没有奇峰险途,培养不出跋山涉水的脚力。只有在难以承受的重压之下,生命才会迸发出耀眼的火花。负重使生命丰富,使生命坚强,使生命辉煌。?

?高山之巅,古松巍然屹立,那是因为它经历了百年的风吹雨打;瀚海之中,航船乘风破浪,那是因为它经受住了海浪无数次侵袭。人只有借助负重的压力,才会倚世独立,开创一片辉煌。?

5、因果论证法:通过对事理原因或结果的周密分析,从而证明论点的正确性、合理性的论证方法。也称为分析法。事物都有自己的原因和结果。从结果来找原因,或从原因推导结果,就是找出事物产生、发展的来龙去脉和规律,这就起到了证明论点的合理性和正确性的作用。

例如:“科技的进步,也需要开拓进取。敢于走出前人的圈子才能创造今日的奇迹,只有不墨守成规的人才能科学进步的方向。哥白尼敢于走出?地心说?的圈子,才发展了他的?日心说?;杨氏走出了牛顿?微粒说?的圈子,而使?波动说?赫然问世;爱因斯坦走出牛顿经典力学的圈

子,今天我们才拥有了更具普遍意义的相对论。因此,可以说,科学的每一次小小进步,都是对前人理论的突破,对前人思想的超越。正是这种敢于超脱的精神促使着人类思想向前延伸,走向更远的境界。相反,满足于现状,就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科学巨人牛顿晚年沉迷于对"神创造世界"的圈子,未能在科学上有进一步的创新,留下了千古遗憾。比尔 盖次说,电脑产品的技术周期永远只有十八个月,十八个月后如果没有创新,就会面临破产。这一清醒的认识足以让我们深思。?

(这一段文字是多种手法的综合运用。请同学们分析一下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对你有什么启示?)

事物的原因和结果是相对的。一事物的结果可能又是另一事物的原因。所以对事理原因和结果的分析,可以,根据论证的需要,逐层深入下去。

6、引证法:引用经典作家的言论、科学原理、尽人皆知的常理等作为论据来直接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引用的东西,用来作讲道理的依据。

例如:创新是消除困境的武器,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大学》说:?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江泽民主席也说过:?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可以使一个企业摆脱困境,创新,可以给一个民族注入新鲜的活力。大胆开拓,勇于突破旧观念,开创新的道路,是取得成功的前提。

“我渴望背上旅行包, 与王维共赏‘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韵致,与他‘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世界太喧闹了,我想觅一方净土,盖一座静谧的院落,看春来秋往,聆听四季花开的声音。

我渴望与李白举杯邀月‘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听他豪迈的声音穿透山河飞瀑 ,回响震天。‘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随他‘直挂云帆济沧海’,将祖国的名山大河溶入浩瀚胸襟,构筑永不衰竭的文思。”

7、对比法:这是一种常用的、有说服力的论证方法。把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从而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点,使结论映衬而出的论证方法。也称比较法。对比的方式很多,可以是不同性质事物的比较,也可以是相同事物的比较。

对比和类比两种议论方法在议论文中有时是连用的。对比重在对事物间的差异性的揭示,而类比则着重于对事物间共性的展现。 例如:“敢于走出前人的圈子才能创造今日的奇迹,只有不墨守成规的人才能科学进步的方向。哥白尼敢于走出?地心说?的圈子,才发展了他的?日心说?;杨氏走出了牛顿?微粒说?的圈子,而使?波动说?赫然问世;爱因斯坦走出牛顿经典力学的圈子,今天我们才拥有了更具普遍意义的相对论。因此,可以说,科学的每一次小小进步,都是对前人理论的突破,对前人思想的超越。正是这种敢于超越的精神促使着人类思想向前延伸,走向更远的境界。相反,满足于现状,就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科学巨人牛顿晚年沉迷于对‘神创造世界’的圈子,未能在科学上有进一步的创新,留下了千古遗憾。比尔 盖茨说,电脑产品的技术周期永远只有十八个月,十八个月后如果没有创新,就会面临破产。这一清醒的认识足以让我们深思。”

“冲出圈子能够获得更大的机遇。因为圈内尽是一些墨守成规的人,毫无创造性的思想,成天只知循规蹈矩;而圈外的世界却清新明亮,机遇的种子往往在那里发芽。想想50多年前哈佛的一位大学生,勇敢地冲出了圈子,带着人们不解的眼光,他离开了圈子。事实证明他成功了,他改变了这个世界,这个人就是现在的微软总裁比尔〃盖茨。?

“而圈里圈外虽只有一步之遥,可圈里圈外的人却是完全不同的人,圈外人积极进取,敢于创新,圈里人墨守陈规,因循守旧。如何才能走出这个圈,做一个成功的圈外人呢?无疑,首先要从思想上解放自己,摆脱传统束缚,敢于尝试。同样处于内忧外患,日本人?明治维新?,走向富强,中国人?百日维新?,最终走向了衰弱。让我们走出圈子,因为那里的天空更广阔,那里的路更宽广,前途更光明。”

注意这里所说的对比论证法和对比论证结构的区别:对比论证结构是相对于整篇文章的结构而言,而对比论证法是指在对一个分论点进行论证的时候,运用在一个段落中的论证方法。

8、比喻法: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从这个角度讲,议论文中运用比喻,是以具体的事物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地表达出来,借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因而又常借用比喻的方法来进行论证 例如:“走出固有的圈子,做一个成功的人,世界才会因我们而成就更多的奇迹。未来是块画布,只有单一的白色,调色板里只有红黄蓝,如果你明白这些颜色可以调出千变万化的颜色,那你的作品一定不会是单调的色彩……把思想打开,让灵动进来,让幻想开路,用双手耕耘,正如莱特兄弟或者前苏联的天文学家那样,只是想像鸟一样飞,只是想亲吻一下月亮,于是他们走出了人类固有的行动方式,才有了飞机的出现、宇航太空的实现……? 又如:“困于前人的圈子,只会裹足不前,最终衰败没落。从这个意义上讲,前人的经验似乎更像一个蚕茧,我们则是臵身于其中的一个蛹。如果满怀畏惧,不敢突破,结果只是腐烂死亡。” “创新是泉水,滋润迷茫的心灵;创新是明灯,点亮逆境甚至危境中的思想;创新是钥匙,打开通向成功的大门。?

?生活像是一只圆规,以其特定的圆心,固定的半径划出我们生活的范围。我们的脚步就受着这个特定的圆的牵制,但总有那么几个大胆迈开脚步的人,也正是因为他们的大胆尝试,或多或少地改变了他们的命运或是更多人的命运。”

9、假设法:以退为进,要打人,先把拳头缩回去,再伸出去,很有力量。 例1:“沉稳从难而来。一个人若没有经历无数的挫折与磨难,身陷蜜水与襁褓之中,自然无法拥有沉稳的性格,一遇困境,便心浮气躁,岂能成所谓大事者哉。君不见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没有经历磨难,便无法形成沉稳的性格,也就无法取得辉煌的成就。始皇建秦以来,不居安思危,身陷声色犬马,终心浮气躁,毫无沉稳。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倘若秦王不念纷奢,经历磨难,以求沉稳,则可递三世以至万世而为君。“ 例2:“是的,科学是伟大的,它推动过也仍在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必将使人类开创新的辉煌。但是,正如一位哲人所说:?科学可以用来解决问题,但它不能解释为何要解决问题。?人类的发展是立体式的,当我们忙于构建科学大厦的时候,人性的殿堂也早已悄然而兴起。当我们为科学大厦的规划绞尽脑汁时,是否考虑到人性殿堂或许根基不稳呢?当我们拥了先进的科技手段时,是否想过科学这把双刃剑可以披荆斩棘也可以大开杀戒呢?当我们抛开林林总总的科技成果不谈时,是否想过到哪里去寻觅人类心灵最终的归宿呢?那些在键盘上能将贝多芬等世界名家的曲子倒背如流的德国绅士们何以在二次世界大战中变成了疯狂的野兽?或许在于他们只重视硬件升级而忘掉了软件的设计吧。所以,为了让曾经有过的的悲剧不再上演,人类啊,请不要忘记另一半。”(《不要忘记那一半》)

10、引申法:通过对某一结论的合理引申,使正确的主张得以强调,使错误的观点充分暴露其荒谬性的论证方法。引申法主要用于驳论中。用于反驳对方的论点时,引申常和归谬法结合使用。这种论方法辛辣、有力,又常富于幽默感,具有独特的风格。

例如,“不走寻常路,因为创新才是这个时代的?魂?。只有创新,才会有更多,更大胆的尝试,才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就像《萌芽》杂志社,本来是一家因经济不良循环而面临倒闭的杂志社,但他们打造出的?新概念作文?这一全新的作文理念,不仅救活了杂志社,也挖掘出了很多优秀的人才。试想,如果他们只是一味的遵守传统作文的套路,在众多的杂志社中,他们如何崭露头角?如何解决即将关门的危机?这无一不说明,只有创新,才能自救,不被时代淘汰。? 引申要按照事物变化、发展的一般原理进行,而且要适度,以能说明问题、树立论点或驳倒对方论点为限。

11、归谬法:首先假设对方的论点是正确的,然后从这一论点中加以引申、推论,从而得出极其荒谬可笑的结论来,以驳倒对方论点的一种论证方法

归谬法主要用于驳论文章中。这种论证方法常和泼辣、犀利的语言相配合,产生辛辣、有力而富有于幽默感的表达效果。 例如,《樗斋雅谑》记有一则用归谬法进行论战的故事:“近一友有母丧,偶食红米饭。一腐儒以为非居丧者所宜,诘其故,渭红米喜色也。?友曰:?然则食白米饭者,皆有丧耶?’?这里腐儒

认为红米表示喜庆,居丧者不能吃。反驳者就假定这个论点是对的,加以合理地引申──既然红米表示喜庆,白米则表示死亡,那么,食白米饭的人都是家有丧事了。这个结论的荒谬是不言自明的,对方的论点便也立即被驳倒了。

又如:有一次,国民党的一个地方官僚禁止男女同学同泳,闹得满城风雨。鲁迅先生幽默地说:“同学同游,皮肉偶尔相碰,有碍男女大防。不过禁止以后,男女还是一同生活在天地中间,一同呼吸着天地中间的空气。空气从这个男人的鼻孔吸进去,淆乱乾坤,实在比皮肉相碰还要坏。要彻底划清界限,不如再下一道命令,规定男女老幼,诸色人等,一律戴上防毒面具,既禁空气流通,又防抛头露面……?(《琐忆》) 【说明】

(1)以上所举的论证方法在内涵上并非是截然对立的,它们存在着交叉互溶性。

(2)以上所举的论证方法在写作实践中存在着兼容性。在议论文的写作中,我们为了增强论证的力度,往往是多种论证方法兼用。多种论证方法的运用,是我们学习议论文写作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今后应加强“议论文语段的训练”,力争在一个语段中能够兼用多种论证方法。这样才能增强论证的力度,说理才有说服力。

(3)论证的要求:

①论证要周密严谨,符合逻辑。(注重论证结构) ②论证要深刻,有力度。(兼用多种论证方法)

③讲究论证的艺术(形象生动)。(语言的诙谐幽默、比喻论证法等) 四、议论文的结构(框架)及论证结构

(一)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框架)由三部分构成:

“引论”——开头(总)——提出问题(提出中心论题或中心论点)

“本论”——主体(分)——分析问题(运用论据分层次地论证中心论点) “结论”——结尾(总)——解决问题(归纳总结)

(二)议论文的论证结构(主要是指议论文的“本论”部分的结构方式)

1.层进式结构 2.并列式结构 3.对照式结构

二、层进式结构作文写作指导

一、层进式结构

对“层进式”结构的理解一般有两种,为了更好地进行结构方式的训练,我们这里的层进式只强调其中的一种,即围绕中心论点在文章的本论部分回答三个问题:①是什么;②为什么;③怎么办。

当我们面对任何一个问题的时候,我们都会思考下面几个方面:第一,这个问题的内涵是什么;第二,为什么会这样;第三,我们应该怎样做。所以,层进式的作文的本论部分可以分三个分论点展开,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例如面对题目为“责任”的作文,我们很快会想到以下几个分析问题的角度:责任是什么?责任有什么重要性?面对责任我们应该怎么办?把这些问题依次解决,就是层进式。

图释如下(以“责任”为例):

在这里,有几点要注意:

(1)此类结构适合于“概念式”作文题,我们可以从解释这个概念的内涵入手,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顺序依次写来。

(2)如果材料或话题有明确的提示只能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角度之一来切入,那就不适合用层进式。

(3)层进式作文三个部分的笔墨要大致均衡,其中“是什么”可以稍微略化处理,而“为什么”和“怎么办”应当篇幅相当。

(4)因为层进式不像对照式和并列式那样,分论点有明显的比照性,或格式相同(并列式),或观点相对(对照式),所以不能像对照式和并列式那样一眼就能看清文章的线索和结构,因此有必要强调的是,这时我们更应该在每一个层次的开头明确地把分论点说明,这样可以使文章的脉络更清晰,否则,容易给人以思路混乱的感觉。

二、层进式作文示例: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武汉市鄱阳街有一座建于1917年的6层楼房,该楼的设计者是英国的一家建筑设计事务所。20世纪末,也即那座叫?景明大楼?的楼宇在漫漫岁月中度过了80个春秋后的某一天,它的设计者远隔万里,给这一大楼的业主寄来一份函件。函件告知:景明大楼为本事务所在1917年所设计,设计年限为80年,现已超期服役,敬请业主注意。这件事虽说属于上个世纪,但我认为它说明的道理在哪个世纪都不能缺少,那就是——责任。

请以“责任”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用层进式结构。

[分析]拿到这样一个题目,我们很快会想到以下几个分析问题的角度:责任是什么?责任有什么重要性?面对责任我们应该怎么办?把这些问题依次解决,就是层进式。

请同学们结合以下范文体会层进式作文结构和多种论证方法的使用:

责任自在勇者心

2005级高二(2)班陈雪莹

?责任?,字面上看,是?职责、义务?的意思,似乎只是个空洞抽象的词语,其实不然。可曾试想,当你撞坏了别人的车子甚至伤及人时,你会怎么做?当你遇到歹徒在伤害他人时,你会怎么做?当你面对生死和国家安危,两者只能选择其一时,你又会怎么做?想着这些问题,你是否感受到?责任?是那么鲜活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责任广泛地存在在我们的生活中,它是严肃的,是需要我们怀着成熟和敬意去面对的;它不是轻松的,需要我们勇敢地去承受。

为什么我们需要责任呢?培根说:?人唯一可以自我夸耀的只有尽职尽责。?每个人生活在自己的天地中都会有他们不同的责任。有人回避它,怨恨它,觉得责任是负担的代名词。他们错了!他们只是一些胆小懦弱的人,没有勇气去面对、承担责任罢了!责任需要勇气,我们只有真正将责任放到肩膀上时,我们才会发现肩负责任重任的你眼界更加高远,头脑更加清醒,双手更加灵活,脚步更加稳健——责任激发了我们的动力,提高了我们的素质,促使我们变得更加成熟、更加优秀。倘若有人不曾受过责任的重压,那他不算活过,起码不算真正有价值地活过!

那么我们怎样来担负责任呢?还记得《项链》中的马蒂尔德夫人吗?当她发现丢失了朋友的项链时,她也曾经惊慌害怕,但是最终,她用自己娇嫩柔弱的身躯依然扛起了还债的重任。她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担负责任,必须要去勇敢地面对。只有勇敢地面对责任,勇敢地跨出第一步,才有机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我国老一辈革命家经历了?左倾?、?右倾?等错误所造成的种种苦难,但是最终还是赢得了胜利,建立了一个崭新的中国。这是为什么呢?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能对所犯的错误勇敢地面对,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以此作为转折向正确的方向迈进。善于总结经验教训,这是担负责任的另一重要因素。

做人难,做一个有责任心、负责任的人更难。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勇敢面对、善于承担,人生

路上,我们一定可以风雨无阻,成就自己、成全他人!

挑起属于自己的担子

2005级高二(22)班周静

担子,压在我们的肩上,一日日的承载或许会让我们想到放弃,但请你不要放下,因为那是你的责任。

责任正如那些担子,装载着欢愉泪水和荣誉。更重要的是,那里面满满装着我们的心。从小到大,我们总被一些担子压着。健康快乐的成长是我们对父母的责任;努力学习是我们对国家也是对自己的未来的责任;保护环境是社会赋予我们的责任……在这么多的责任重担面前,请你毅然挑起前行。

责任二字联系起了你我他,也为这个和谐的社会打下了基础。试想一下,当老师不再把教书育人当做自己的责任,当职员不再完成分内的事,当父母不再为自己的子女负责,当人人不再爱这个家园,当世界上没有人肯挑起自己的重担,这个世界会怎么样呢?我们生活的世界不再是天堂。

责任是对内心的审查,是人格的最低体现,也是一个人有无爱心的衡定。它最终会升华一个人的灵魂。一个对自己不负责任的人又怎么会为他人负责任呢?一个不肯挑起重担的人,只会形如枯槁的活着,淡漠的看着世界,不肯伸出一双手完成自己份内的事,这样的人又怎么会快乐呢?他抛弃了生活,于是生活也放弃了他。

挑起自己的担子吧,用或羸弱或平稳或强健的肩膀挑起自己的担子吧。一份持续80年的责任让我们看到了那所建筑设计事务所的用心,他们的函件为那份责任划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也许我们无法将一份责任持续那么长,但我们可以把责任缩短在生活的每一年,每一月,乃至每一天。看啊,王顺友用马载着他的责任用20年的光阴走了一个人的长征路,百分之百的正确投递率印证了他人生不朽的丰碑。他是我们每个人学习的榜样。为父母倒一杯茶,为自己加一把油,拾起一个易拉罐,载下一棵小树,给人一个美好的微笑,用心去爱,用心接受他人的爱……这些都是你的责任。

担子依旧压在肩膀上,挑起它一路前行。

责任,从你我开始

2005级高二(4)班文 凡

什么是责任?英国王子查理斯曾说过:?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你不得不去做的事,这就是责任。?

一个人从出生开始,责任便与之相伴终生。小到把垃圾丢进垃圾箱,坐公交车不插队,大到为国家守边戌土,这些无一例外都是责任。为了责任,学生扔下玩到高兴之处的游戏;为了责任,战士冒着北国的严寒,迎风站岗;为了责任,武警官兵们冒着生命危险跳进洪水中……

为了责任,我们可以付出很多,但是同时我们也得到了很多。因为,责任是人类社会赖以成长的根基,是人类幸福的保障。

2006年秋季,一场罕见的特大台风将要袭击上海,如不采取紧急措施,造成的损失将是惊人的。危急时刻,面对如此繁重的任务,上海市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各尽其职:气象监测人员及时预报,政府紧急通知动员,消防队员、武警官兵全力转移人民,进行安全防护……正是各单位的密切配合,全体人员的忠于职守,勇于负责,上海市最终在狂风中镇定下来,没有造成巨大的灾难。试想,如果其中有一个环节被疏忽,出了问题,后果都将是不堪设想的。

朋友,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哲人告诉我们,?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责任也正是在这相互尽责中得以实现的。

?我为人人?,说的就是要各尽其责。商人应对消费者负责,医生应对病人负责,战士应对祖国负责,公职人员应对人民尽责……每一个人都把本职工作放在首位,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否则,忽略本职工作,就有点儿本末倒臵,甚至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河南博爱医院的值班医生在值班期间外出办事,导致病人病情恶化寻医未果而死亡。血的教训时刻警醒着我们:我为人人,就是要各尽其责任。

当一个人为人民尽职尽责时,?人人为我?便会显现在他身上。北京解放军总医院外科主任华益尉便是这样一个人。他一生动手术几千例,对患者无一不尽职尽责,以精湛的医术和温暖的笑容挽救无数的生命。当他因患癌症而住院时,来看望他的人络绎不绝,每个人都饱含热泪,医护人员也全都尽心尽力照顾他,胡锦涛总书记也发出?向华益尉同志学习?号召,要求全力救治华益尉同志。正是由于他前期默默地为人人尽责,人人便会真心对他尽责。

还记得那个因一个玩笑而站岗至半夜,在路上哭泣的孩子吗?当别的孩子都早早的回家了,而他却因为他的责任而坚持站岗,那一颗纯洁的心灵向我们昭示着:

责任,从你我开始!

用肩膀挑起大梁

2005级高二(10)班刘园

当年轮碾过岁月的轨道,留下曲曲折折的印迹,当一觉醒来发现我们已脱去稚气,不再?年轻?;当所懂得的道理越来越多,了解的知识越来越细,我们发现会脚步越来越沉重,身荷的责任越来越多。

责任就是屈原满怀悲痛,自沉汨罗,以死殉国;责任就是鲁迅弃医从文,用笔杆挥洒热血,以生命来搏击;责任就是爱因斯坦孜孜不倦,为人类科学事业做出巨大贡献;责任就是父母含辛茹苦把我们抚养长大;责任就是我们要刻苦学习,积极奋发,为自己,为家人,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责任是我们前进的动力,丧失了责任感,我们就如同泻了气的皮球,断了线的风筝,是无法飞高飞远的,即使跃向高空也终将落到地上,摔得惨不忍睹。假使这个社会上失去了责任感,那么遍地也许将会是弃婴、乞丐,工厂不能再正常运作,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欲望中,黑暗将笼罩大地,人类也许会回到蛮荒时代……这并不是骇人听闻。责任可以督促我们严于律己,责任可以激励我们奋发图强,责任可以充实我们,让生活多姿多彩,充满意义,责任可以让世界充满爱。

责任就是要求我们要热爱祖国,关爱他人。爱国是有责任感的重要体现,五千年的中国历史中,涌现了多少仁人志士,正是由于他们强烈的民族责任感,才使得我们五千年的文明得以传承,今天的辉煌得以实现。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就是首先要做一个爱国的人。关爱他人是责任感的重要内涵,心里时时装着别人,勇敢承担自己的责任,?我为人人?,才能?人人为我?,这样才能建立和谐美好的社会。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就是要做一个关爱他人的人。

当然,对他人负责的先决条件是对自己负责。倘若一个连自己都不能管好的人又如何去对他人负责?而对于我们来说,当前最大的责任就是要好好学习,掌握文化知识,将来才能用自己的所学去回报父母,回报社会,回报祖国。

责任不是一句口号,我们必须付诸于行动,做一个真正的有责任感的人。

担起心中的责任

2005级高二(14)班蔡君

太阳东升西落,从不倦怠;胡杨坚挺沙漠,防沙杜尘;蜜蜂?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是什么让它们卑微的生命变得纯净、肃静和夺目?是责任,是人生的职责和意义所在。

什么是责任?

责任是一种追求,一种态度和一种坚持。?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孔夫子提出的为人的最基本的责任;?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这是屈夫子的责任;?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阕?,这是岳元帅的责任;?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鲁迅的责任;?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是周总理的责任。他们的声音不约而同的告诉我:?人一旦有了某种追求,并勇于承担责任,就有了责任感。?

责任,是人生路上的?红绿灯?,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是不竭的?能量饮料?,激励我们披荆斩棘;是一条不变的?准绳?,衡量我们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当众人都在嘲笑诸葛卧龙愚时,只有他自己知道鞠躬尽瘁辅佐幼主是他的责任;在面对熊熊烈火时,布鲁诺固执仰头,宁愿化为灰烬也决不放弃对科学真理的执着追求和作为科学家的责任。是责任,这根坚挺卓绝的支柱,赋予他们执着的勇气和无比的热情。回顾历史,从太平天国运动到辛亥革命,再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