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源泉为话题作文800字(共9篇)

来源:作文周刊网 时间:2017-06-10 03:37:02

篇一:生活----作文写作的源泉

生活——作文和创新的源泉

2008年11月,我听了朱仙镇回中老师设计的一堂作文课,感到此次作文新颖、创新、紧贴生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现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现就此次作文教学作以分析:

一、教学案例:

八年级第八次作文

设计及授课人:朱老师、郑老师时间:2008、11、20 授课时数: 2课时审验人:马会东 题目:

长期以来,老师教、学生学的教育模式已严重阻碍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它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和思维,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和创新,师生 皆累而收系效甚微,教学改革事在必行。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学案为依托,以自探——展示——反馈为步骤的检测式教学模式已在我校全面展开。经过近两周的实行,你一定有许多感触,结合你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选择你最有话可说的角度以“教学改革”为话题作文。

要求:1、自拟题目,题裁不限,500字以上。

2、可记述精彩难忘的一堂课,可说明新的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法步骤,可发表你的感想谈教改的得失。

3、要真实,有真情。

评改参考标准:

1、拟题是否恰当?

2、记叙文:①、记叙的中心是否明确?中心是什么?

②、叙事是否清楚?叙事是否紧扣中心?

③、详略是否得当?

④、记叙的语言是否通顺、生动?

3、说明文: ①、说明的对象是什么?说明是否清楚明白?

②、本次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是否合理?

③、文章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作用怎样?

4、议论文:①、全文的中心观点是什么?

②、讲了哪些道理,举了哪些事例证明观点?

这些道理、事例能否证明观点?

③、论述是否透彻明白,令人信服?

5、字、词、句、标点、书写有何问题?

6、写一句鼓励或建议的话。

评改人: 本人意见: 评改时间:

二、案例分析:

第一:作文拟题紧贴生活。《课文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写作,有真情实感、重视对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以及多角度观察生活,有创意地表达。长期以来,学生害怕作文,不想写作文。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无内容可写,“无下锅之米”。本案例拟题,教师紧贴该校开展的检测式教学改革,学生在两周的教学实践中,对教学的新鲜、刺激上课模式,对便于合作交流的分小组座位,对学案 设计的新奇,对教学形式的欣然体验,对教改中的成功与不足,都有较深的体会,让学生以“教学改革”为课题,就是让学生写自己身边刚刚经历的事,介绍自己刚刚使用的新的学习方法。明刚刚体会于新的理,所以学生无不欣然提笔 、洋洋洒洒一节课毕,五、六百字的作文一挥而就。

第二、体现了作文教学的创新精神,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过去作文一般都是老师命题学生作文,写好之后,老师须费很大的功夫,很长的时间批改,然后过一两星期再给学生讲评,这样“老师很累,学生不会”。本案例中,老师让学生一节作文、一节评改,而且评该完全放给学生,学生根据评改参考标准,集体评改两篇作文,使大家对这次作文的标准、得失有了较为准确的把握,然后每人再单独评改一篇作文,有眉批、旁批、总批、综合评价,在这个过程中,变老师改为学生改;变老师说为学生说;变学生被动接受,为学生主动思考,大大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 其写作能力和学生互改作文的能力有较大提高。

第三、积极倡导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案例中,学生自主作文,自主评改,自主分析都使每个个体充分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积极思考的能力,在评改过程中对本篇作文出现的问题,有学生拿不准,就让小组参与意见,博采众长、合作交流,通过这个过程,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了,自信心提高了,评改出的作文更加准确了,另外对有些作文中出现的问题,小组内有争议,就可让全班参与评价。评价的对错无所谓,关键看争议过程中同学们对问题理解的依据和表达的过程,

此学习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学生探究的学习方式和探究能力得以锻炼。

第四、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功能。本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说话很少,都是学生在写、在思考、在发言、在评改、在争议,老师只在紧要关头予以指挥和组织。做到了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把舞台让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体现了新课改理念。

最后,此案例的不足之处:1、学生评改作文的书写和格式需要教师进一步规范。2、评改的时间不足,一节写,一节评,而评改中有集体评、学生单独评,还有问题争议,在一节课中,学生没有尽兴发挥,评改变两节时间也未尝不可。3、个别学生没有争取到发言机会,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宜给一些内向的学生以展示的机会。

篇二:生活是作文源泉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

摘 要: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离开了生活的作文,就如无米之炊,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作文只有与生活紧密结合,才能充满生机。 关键词:生活;作文;活动

多年来,作文教学始终是一个研究、探讨、争论的话题。而这个热点的中心是:如何能让学生写出一篇令人满意的习作来。满意的首要条件是有话可说。所以,学生写作的首要问题是材料。学生不喜欢作文,也是因为没有材料或抓不住材料。那么,如何为学生创设情境,解决写作材料?我的主要方法是: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作文“货源”。

喜欢参加活动,这是大多数儿童的共性。活动中蕴涵着丰富的作文内容,学生是活动的参与者。把活动与写作结合起来,在活动中学习:观察、动脑、动口、动手、动感情。有了深刻的体会,再让孩子写写参加过的活动,学生想得到,写得出,材料就在眼前。同时,教师必

须在活动前,向学生明确提出活动的目的、作文的要

求,这样既能避免活动结束后头脑空空,又能避开活动与作文脱节的弊病。如果活动结束后及时写作,趁热打铁,效果更好。

一、参观访问,扩大视野

我们苏南地区的经济发展迅速,家乡变化巨大。在热爱家乡的思想教育中,我组织学生走上我们市最大的集贸市场,进行参观了解,有意识地叫他们分门别类地看看、想想、听听、问问。看看市场上

篇三:以“回味”为题800字作文写作指导含例文点评

以“回味”为题800字作文写作指导含例文点评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有时,我们会说到两词语:前瞻、后顾。人生当中,既需要前瞻,也需要后顾。如果说前瞻打通了与理想的通道,那么后顾则沟连出回味的桥梁。

回味是一种享受,一种美的享受;回味是一种借鉴,回味一些还在发光的金子,学得一些还可实用的东西;回味是一种醒悟,醒悟人生的道理;回味是一种升华,因为学而不思则罔,我们需要回味自己所看到的,所学到的,升华自己的人生境界,臻于完美。通过回味,你会发现事物的另一面,体验新的感觉,触碰另一个开始。

请以“回味”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以“回味”为标题,不得变换。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点拨】“回味”既须有“回忆”,也须有“体会”。只有回忆,没有体会是不准确的。“回味”尽管只是一个词,但它的写作内容比较宽泛,不论是自己亲历的事,还是他人的事;不论是古人的事,还是国家、民族的事,只要是过去的事,都可以写,但又都得品出点什么东西来。体会的可以是认识,可以是情感,可以是蓦然回首的感动,可以是痛定思痛的酸苦,也可以是拨云见日的顿悟等。

【优秀例文】

回 味

庄蒙正

三月连绵不绝的细雨又开始营造迷茫的氛围,对江南历史的感悟或许只能在那最凄怆的回味中。

在南方长大的人,呼吸中必有荆楚风的节奏,胸怀内必有吴越水的柔情。昔日项羽平定天下却不在秦地称王,可见八年的战火驱不走霸王心头对江南的眷恋。“楚人富贵还乡,如沐猴而冠,又怎成得了帝业?”故萧何如是说。北方的秋风永远都是寒远的,而江南的温暖却一直让人回味,不忍忘怀。

鲜卑人骑着高头大马,轻易攻破了洛阳的城门,彼时没有盛世繁华的牡丹,只有青灰色的城楼在夕阳下茕茕孑立,弥漫出苍凉的气息。没有人再去回味当年西晋士族们南下时天空中迁徙的鸟群,以及铁骑踏破江川时漫山遍野飞扬的旌旗。是时的东晋王朝蜷缩在长江以南,并被江南的温软一点一点磨掉了回到北方的锐气。江南历史的感悟中永远都只有最悲怆的回味,舞女的长袖卷过萤萤的烛火,华丽的轻纱摇曳生姿,连空气都随着那杨柳般招摇的腰肢柔软下来。南下的士族们终日以雨声为节拍,吟唱着流光溢彩的乐章。对江南的回味,恍如《玉树后庭花》在奏响。

历史无情翻过,但谁又会忘记那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南宋王朝?当彪悍的蒙古骑兵踏破江南烟花细雨中的沉梦时,那份回味中又多了一丝苦涩。南宋,这是以江南为都城的终结,南宋终究没能收复山河,却在江南的朦胧雨雾中走完了最后一程,亦如多年以前的东晋。 明代,朱元璋定都南京,然而这座都城仅仅承载了两位皇帝的夙愿就被历史无情抛弃了。这颗长江岸边的宝石,正是苏浙那纵横交错的河流,给予了它最灵动的光彩。江南的宝地,潺潺的水勾勒出石头城中金陵十二钗的红巾翠袖,孕育成北固亭外稼轩词的龙腾虎跃,《玉树后庭花》在秦淮河朦胧的雨夜中停歇,“王谢堂前燕”从“斜阳草树,寻常巷陌”间飞过。抬望眼,“秦淮水榭花开早”,回头看,“红杏褪尽,绿水人家绕”,谈笑间,“六朝旧事如流水”,微风过,“夜船吹笛雨潇潇”??然而,看那六朝六代繁华似云烟,对这一切的回味却只能用惋惜和悲怆来定格。

有时,这份属于江南的回味仅仅只是一个简单的思维游戏,所有的沉默与想象只是为了

篇四:生活是作文的源泉

三、论述题

请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加强与阅读教学的联系、增加学生生活积累、优化习作练习设计、改进习作教学指导和评价等方面中,选择其中之一,简要阐述自己在提高习作教学实效性方面的具体做法。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在课堂教学中,我以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在拥有众多的信息中,选择、比较、提炼,由仿到创,由单项到多项进行表达技能训练。以多种形式激活我们的作文课堂,让学生自己在实践活动中探索,深入挖掘学生内心深处的写作欲望,促进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一、 导入中激发写作兴趣

题目一出,不导就写,对多数学生来说,是苦差事。因此,导写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教师不可等闲视之。“导”就是要解决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必须借助老师的疏导,使之文思涌来。

二、 活动中激发写作兴趣

为了丰富学生创作题材,我们应该组织多种活动,从学生“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到生活实践活动“我能行”、“我是家庭的小主人”、“我帮爸爸戒烟”,甚至要求学生参加田间劳动、实践活动-------学生们在活动后写出自己的亲身感受,尽情地体验着写作带来的乐趣,一篇篇活泼、有趣的习作应运而生。

三、 范文引路,讲练结合——让学生有法可循

无论做什么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作文也是一样。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范文给学生提供模仿的依据。

四、 评改中激发写作兴趣

在学生评改作文的过程中,老师应该耐心的指导学生积极引发学生在作文评改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直接参与评改,并从中体味“文章不厌百回改”、“精自改中来”的趣味

五观察中激发写作兴趣

写作来源于生活,而又应该回归生活。如果平时不注意观察,对周围的人和事都不熟悉,学生就没有写作的“丰富资源”,就不会进入“文思泉涌”的境界。因此,引导学生注重观察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首要条件。

如果能这样,我们的作文教学就将如我们的生活般丰富多彩,鲜艳多姿,学生的作文就不再是冥思苦想地编造,而是他们生活的真实写照,是他们心泉的自然流淌。

篇五:以希望为话题的作文800字

以希望为话题的作文800字 我种下了春的种 在冬天快结束的日子里,我悄悄种下了春,种得很深很深,埋藏在我心中,蕴含着无限的希望! 当春天来的时候。我心中的春之种已经发了小绿芽!你瞧,路边的花圃中已布满了五彩的小星星——花骨朵!远处飘来植物的幽香,多么美妙的意境呀!这是一个个新生命的诞生,是孕育着希望和活力的时候,当我们静静坐下聆听时,就会感觉到它的神奇。嘿!春天呀,是个充满活力的季节,它一点一点生长着,给我心中春的种子很多的营养。 春天的气息正弥漫在空气中,我的心也感觉大了——阳光明媚,鸟语花香。在我心中的春之种也变茁壮了!世界的活力已被唤醒。你瞧,山野上、小丘上到处充满了欢乐的气息,大家都在快乐奔跑!青绿色的叶子,五颜六色的花朵都向着太阳召唤。草地上闪耀着光泽,哈,那是太阳的光芒呀,多么美妙的世界呀!孩子们在欢歌、跳舞,在草地上打滚,说笑,好快乐。喜欢春天的快乐,春天的活力绽放出来,我的心无比愉悦,我在心中呼喊着——“春天,春天,我爱春天!” 春天是那么美,一点一点地感染着我,我不仅发现了春天的外在美,更体会到了春天的内在美。所以我心中那春天的种子成熟了——这个季节是多么美丽!春天这个希望的季节,我们应该好好把握,把自己的心愿和发奋的精神以及坚持的信念延续到后面的季节。这一年我们才能过得很有意义,很充实。春天是美好的,春天的人们也是美好的!万物复苏的春日是多么美妙,让人有无限的向往,而且懂得欣赏这美丽的人会让这风景更加美丽。

篇六:以风波为话题的作文800字

以风波为话题的作文800字“然”家兄弟的风波 “老弟,请醒醒,请醒醒。”一大早,“竟然”推醒了还在沉睡中的“居然”。 “叫唤什么?人家还没有睡醒呢!”“居然”不耐烦地转过身去。 “你无端地抢占了我的位置,还嫌我叫你?太

霸道了吧。”说着话,“竟然”把一个本子扔到了“居然”面前。只见上面有一道选择题: 竟然居然 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居然)拢住了那只蝴蝶。 括号内,“居然”自由自在地仰躺在里面。 看到这儿,“居然”强辩道:“这不能怪我,是小主人——肖马虎相中了我,让我进去的。有本事你找他去。” “你——”“竟然”一时语塞,气得满脸通红。 正在这时,“然”家老爷爷走了进来,了解事情的原委后,他笑呵呵地说:“你们然字兄弟实在太多太多,有果然、居然、欣然、悠然、蔚然??这么多兄弟,偶尔占错位置,也很正常嘛,有什么可争吵的呢?其实,只要明白了你们之间的区别,就不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了。”点上一袋烟,任烟圈飘向窗外后,“然”家老爷爷继续道,“就拿你俩来说吧,你俩都能表明预期和结果相反,含有‘没料到会这样’的意思。‘居然’有两种情况:一指‘不容易这样而这样’,指好的方面。如:再过几天,二两炒面也会发生困难。现在居然有了一头牦牛,怎么不叫人高兴呢!二指‘不应该这样而这样’,指不好的方面。如:看日本鬼子杀了那么多中国人,你居然还笑得出来?‘竟然’跟‘居然’的后一种情况相同(本文来自:WwW.zuowENzhoUkaA.Com 作文周刊:以源泉为话题作文800字),但语气要重一些。如:老师布置的作业,你竟然一道题也没做!”听老爷爷说得句句在理,“竟然”

“居然”拉起了手,不好意思地笑了。随后,老爷爷又铺开纸,提起笔,写下了一张告示: 然家兄弟真是多,请你用时别出错。 一切照旧用仍然,表示转折用虽然。 意料之中用果然,事出意外用居然。 用然切莫想当然,要知其中所以然。 自这张告示贴向大门后,“然”家兄弟一个个循规蹈矩,再也没有发生争抢他人位置的事儿。

篇七:以欣赏为话题的作文 (800字)

以欣赏为话题的作文

以欣赏为话题的作文(一)

世界上本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同一棵树,有的人看到的是满树的蓊蓊郁郁,有人看到的却是树梢上的毛毛虫。仰望同一片天空,有人看到了乌云朵朵,而有人却看见那藏在乌云后的太阳。学会欣赏,你的周围才更加美丽;学会欣赏,你的生活才会更加丰富多彩。

因为拥有欣赏的眼光,才有东坡那“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的从容;才有王维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浑;才有陶渊明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静。学会欣赏,便发现身边充满了美景。

学会欣赏,不仅仅是学会欣赏美景,还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人和事。美国南北战争初期,林肯总统在危难之时,毅然任命了酒鬼格兰特为北军将领。当时舆论大哗,人们说“昏君”用“庸才”,北军完了。好多人晋见林肯,说格兰特好酒贪杯,难当大任。林肯不为所动,坚持任用格兰特,而结果证明,正是由于对格兰特的任命,才成了美国南北战争中北军取胜的转折点。林肯懂得欣赏格兰特的优点,才有了北军胜利。是呀,我们应该看到别人的闪光点,而不是因为别人有缺点就否认,世界上哪有十全十美的人呢?只有学会欣赏别人,才能真正看到他人的价值。

我们不仅要学会欣赏,还要学会接受别人的欣赏。任何事物都是两面的,我们切忌“捧杀”!伤仲永的>故事不就是不会接受欣赏的恶果吗?现在也有许多神童被埋没的教训。面对他人的欣赏,我们应该要反问自己:我为何被欣赏?这样你便可以发现自己的长处。我配不配这样的欣赏?这样你又可以认识到自己的短处。向周围看去,到处都是可欣赏之人,你就能持久进步。

学会欣赏,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学会去欣赏事物好的一面。欣赏你的对手,他便是你努力的动力;欣赏你遇到的困难,它就不会再是你的绊脚石,而是通往成功之路上的一块基石。学会欣赏,你会发现,世界在对你微笑。

学会欣赏吧,你才会不断进步;学会欣赏吧,你便可以乘风破浪,勇往直前!以欣赏为话题的作文(二)

从古论今,影响我们这群城市里最渺小的平庸人,无非就是一些了不起的名人了。而我今天要说的,恰巧就是这些人,这些改变人类集体命运的伟大人物。

先说说在军事方面鄙人最欣赏的一位长官——隆美尔。即使他在二战时为元首效力,但这绝不影响他在我心目中绝高的地位。隆帅有着“沙漠之狐”的美誉,他也是历史上一颗夺目长存的星,按照现在的话说也就是“低调奢华有内涵”了。不得不说的,还有他精妙的战术令人叹服。以上应该就是他吸引我的原因了吧。

南非的黑人领袖曼德拉也是我欣赏的人物之一。他的毅力是常人不能达到的,这种执着的精神感染着饱受屈辱与压迫的黑人们,让来自人民的力量得到了又一次的升华。由此,我又想到了诗人海子的一句名言:“要有最朴素的生活和最遥远的梦想。”曼德拉在罗宾岛被监禁的那些艰苦日子里,还能写出一本融聚着无限正能量的自传体《漫漫自由路》,这也体现出他崇高的精神品质。南非国父,谁与争锋?

论我大天朝的能人异士,最属我意的便是明国时期的大文豪鲁迅先生。主要的原因是他的几篇文章叹出民间疾苦,世态炎凉。《药》和《狂人日记》在我眼中最为优秀。先生的文章一般都有两层含义,而这些文章中的字字句句都表达了他对祖国的一片热枕与忧国忧民的内心痛苦,让我从中感受到了他炽热发烫的心。如果说是鲁迅先生推动了

当代文学的发展,不如说是当时的社会背景影响了他的一生。我认为,他是笔杆上的勇士。

最后一位,想必大家都熟悉,那就是我们自己。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与梦想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就算没有宽裕的家境,没有天才的头脑,但我们拥有精神财富。靠自己的双手去挖掘远比容易得到的要宝贵和实在。“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其实,超越自我才是对自己真正的欣赏。

我们可以去欣赏,也可以去超越,当然如果你有这个本事的话。

以欣赏为话题的作文(三)

我是一朵云,天真。

不想烦恼,不想痛苦,从不向健康是什么,更不知学习是为了什么,我快乐的上课,更快乐的下课,再快乐的休息和放假,害怕老师拖堂,更害怕老师打骂,我会哭,也会笑,不想着离开父母的怀抱,只是想着外面的世界像阳光,像彩虹,像钻石,多姿多彩,无忧无虑。

不知为什么,我好怀念过去的开心和洒脱,不懂什么叫社会,不懂什么叫人生,妈妈骂,我听,爸爸夸,我笑,那时的我就像一根洁净的白鞋带,天真,无知,欣赏自己的可爱!

我是一星月,渺小,无力。

全想烦恼,全想痛苦,不想思考健康是什么,不想试着谈论学习是为了什么,我无法快乐的上课,无法快乐的下课,更无法快乐的休息和放假,不怕老师拖堂,不怕老师打骂,我不会笑,也不会哭,只想着离开父母的怀抱,只想着妈妈嘴中那个人情世故和无比险恶的社会,像黑布,像牢笼,像烤箱,毫无情趣,毫无快乐。

不知为什么,我多了几分沉静与思考,拉住窗帘,闭上门窗,听着那些自以为不错的歌曲,幻想着未来,是中考失败,还是自甘堕落;幻想着如今,是悲伤不断,还是前途渺茫。我多了几分惆怅与担忧,不懂担心什么,也不愿去想担心的到底是什么,尽管事事都去做,却从不想着做好。那时的我就像一根打了一个结的白鞋带,渺小,无力,欣赏自己的惆怅!

我是一轮日,耀眼,明媚。

忘记烦恼,忘记痛苦,开始思考健康是什么,开始探索学习是为了什么,再次快乐地上课,再次快乐的下课,再次快乐的休息和放假,不怕老师拖堂,不怕老师打骂,我会哭,也会笑,只想着离开父母的怀抱,只想着外面的世界像阳光,像彩虹,像钻石,多姿多彩,无忧无虑。

不知为什么,似乎豁达了,似乎想通了,现如今的我,不逃避,不放弃,敢于去拼搏这个复杂的人生和环境,我要抬头,我要抬头!现在的我就像打了许多结的白鞋带,结实,坚强,欣赏自己的勇气!

回首过去的我,一波三折,就像一条摸爬滚打的鞋带,只有疙瘩越多才会越来越精彩!哦,欣赏自己,真好

篇八:请以“又见山花烂漫”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请以“又见山花烂漫”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题目回放】

请以“又见山花烂漫”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1)角度自选;(2)立意自定;(3)不得抄袭。

【导写】

《又见山花烂漫》为题写作的文章,有一定的审题难度:

第一,题目本身隐藏着一个审题最重要的要素,那就是“又见”,潜台词的意思是“不是第一次花儿烂漫”,而是“又见”一次了。许多学生不一定能考虑到这个审题要素。 第二,“山花”,既可作实解,也可作虚解。作实解,这里的“山花”就是自然之花,可以描述时序更替,可以写大自然之美,等等。作虚解,“山花”代表“青春”、“成功(或成绩)”等等。写好该题目,关键还是要体现“又见”,没有“又见”的过程,至少是不甚切题。写好该题目,重点是内容要充实,因为题目本身比较空泛,如果找不到合适的角度,空乏抒情,那只能是无病呻吟。

又见山花烂漫

老家的后山上又是一片红艳,我知道,那是映山红。成片的映山红正如它的名字,像一团团燃烧的火焰,将山体映得通红。在这一片火红中,我仿佛看见她又欢快地向我跑来?? 她就像这映山红一样,热烈纯真,映红他人。因为她,我才走出了不爱交流、自我封闭的自己。

那一年,同样是春天,同样是在开满了映山红的山上,我与她的故事,开始了。那天,班上的同学自发地组织了一次春游。到了山上,大家都一起欢快地打闹嬉戏,而我,只是坐在一旁的大石上,捧着一本书。我清楚地知道,我的心并不在书上。那一声声欢笑,不断刺激着我的耳膜,我多么渴望加入她们的行列!

“你肯定想和同学们一起玩吧?”这时,她坐到了我的身边。不知她是如何看出我内心的想法的,可能是她注意我很久了,捕捉到了我眼角不经意间流露的羡慕。“嗯。”我点了点头,又说:“我,我担心她们不理我??”她听了我的话开怀一笑,说道:“你看,我不是理你了么?你没试过怎么知道她们不理你呢?走吧,别给自己留下遗憾啊!”她那句“别给自己留下遗憾”打动了我的心,我有些犹豫。她又察觉出我的犹豫,继续说道:“不要犹豫啦!相信我,走吧!”

之后的过程要比想象中顺利得多,似乎我原本是她们中的一员。她一直牵着我的手,话语像春风,吹拂着我忐忑的心。我们说话很投机,我问她最喜欢什么花,她说她喜欢杜鹃花。她给我讲了关于杜鹃花的传说:古蜀国有位皇帝杜宇,与皇后恩爱异常,因遭奸人陷害,凄惨死去,灵魂化作杜鹃鸟,每日在皇后花园啼鸣,泪珠是一滴滴鲜血,染红了园中的花朵,皇后知道是丈夫所化,郁郁而终,灵魂化为火红的杜鹃花开满山野,所以杜鹃花又叫映山红。 我不记得那天我们都玩了些什么,只知道那是我最高兴的一天。我们灿烂的笑容,与山上的映山红相映衬,分外耀眼。从那天起,我逐渐变得开朗。我与她成了挚友。可惜的是,第二年她随爸妈去了外地,就再也联系不上了。

现在,漫山的杜鹃花又开了,这里风景依旧,可我再也见不到她了。我又一次想起她的话,渐渐明白她为什么喜欢杜鹃花了。杜鹃花代表着爱的喜悦,喜欢此花的人纯真无邪。它只在自己的花季中绽放,总是给人热闹而喧腾的感觉。五彩缤纷的杜鹃花,唤起人们对生活热烈美好的感情,象征着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幸福生活。白居易写道:“回看桃李都无色,映得芙蓉不是花。”这是对杜鹃花的高度赞美。

篇九:学生作文的源泉

生活,学生作文的源泉

——2007浙江省初中语文“新生代”教师课堂教学风采

展示活动听课有感

长兴古城中学 陈苏珍

一、基本情况介绍

为了促进年轻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年轻教师快速成长的舞台,省教研室

于11月5—7日在杭州举行浙江省2007年初中语文“新生代”教师课堂教学风

采展示活动。11月5日,县语文教研员郭中柱老师和我县其他七位语文老师观

摩了浙江省新生代教师(初中语文)教学风采展示活动。本次活动历时两天半,地点是杭州钱塘外语学校,我们观摩了来自全省11个地区的12名新生代语文教

师的作文课堂教学,聆听了金戈、王曜君、刘飞耀、邵金生4位专家对课的点评

和对作文教学的思考,深切地感受到作文教学的尴尬现状和新生代教师张扬的活

力,听后受益非浅。现特将所“得”与全县初中语文老师共享。

这12节课对写作的指导“角度新,切口小”,可谓“新颖别致”。 12位优秀

的年轻教师就作文教学这一语文教学的难点、重点加以个性化的驾驭,上出了自

己的个性,自己的风采。在展示中,探讨作文教学的规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

性,使新课标的理念、素质教育的精神落到实处。最重要的是通过“新生代”教

师的个性化展示,让创新、有效的作文课堂教学走进我们寻常的课堂。他们的课

名辑录如下:

1、《写作是一种打开》温州实验中学朱彬茹

2、《古文新意》宁波市第七中学 陆 琦

3、《打开悬念之门》 金华市南苑中学 徐 娟

4、《让亲情在细节中流淌》衢州峡川镇中心学校陈海良

5、《横看成岭侧成峰,多角度立意》嘉兴市泗洲中学 石 斌

6、《逆向思维桃源村》 绍兴市上虞谢塘镇中学 姚 闯

7、《“故事新编”出华章》 杭州萧山区临浦镇中孙中利

8、《思念如茶 真情如歌》 湖州安吉外国语学校蔡 红

9、《心存感恩 率真表白》 丽水缙云县实验中学余 敏

10、《借一斑略知全貌,以一目尽传精神 ——细节描写写作训练》

杭州三墩中学凌 燕

11、《刻画心理 活现人物》舟山高亭初级中学 刘海英

12、《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写作中叙述主体的选择》

台州初级中学王姣敏

二、印象最深的几堂课

现我主要谈谈我在这次听课中印象最深的几堂课。荣获省一等奖的第二名的

宁波市第七中学青年教师陆琦,他以一堂主题为《古文新意》的作文教学课,博

得现场评委及观摩教师的一致好评,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在此次竞赛中,他以

年轻人特有的思维和风采,深刻地诠释了作文中“新”这个授课主题,这堂课对

学生作文技巧上做了独到的指导,做到了“材料翻新,随意点染”,“很有新意”。

现列举其中一个环节举例说明:

改变背景,创出新意:

这段文字改变了什么背景?创出了什么新意?

与陶渊明对话

陶:小伙子,你在写什么啊?

我:作文。就是你们那个时代的文章。

陶:哦,写文章啊。老夫也常常写文章,自娱自乐??

我:

陶:考试?老夫不明白。老夫觉得读书是一种快乐,不求甚解,只求会

意??

我:陶:??

(学生思考回答,后出示下文,仅供进一步创古文新意作指导)

陶:小伙子,你在写什么啊?

我:作文。就是你们那个时代的文章。

陶:哦,写文章啊。老夫也常常写文章,自娱自乐??

我:什么自娱自乐!每次语文考试我的作文总是拿不到高分,这样下去

我还有什么乐趣可言?

陶:考试?老夫不明白。老夫觉得读书是一种快乐,不求甚解,只求会

意??

我:不求甚解?只求会意?哪个学生敢这么做。“不求甚解”那考到文言

文字词怎么办?说起来还要怪你们,没事写那么多文章干什么?你的《五柳先生

传》的解释,我可是整整背了三天呢!

我们写作教学的内容要明确,还要富有层次性。教学形式的创新就需要有序、

有味、有效。陆琦老师作为青年教师在作文课上积极动脑、敢于思考,敢于尝试

教学中的新事物,使学生在短短的45分钟内就在作文的创新性思维上受益匪浅。

但我们都知道,作文光有技巧是不够的,应该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家创

作离不开生活,学生写作也离不开生活。叶圣陶老先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

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因此,要想方设法去丰富学

生生活,打开学生的生活。温州实验中学的朱彬茹老师的作文课就独具特色,以

《写作是一种打开》为题,娓娓道来,看似平常,却蕴涵深刻道理。写作课一开

始,教师就从自己丢三落四的习惯说起,引发学生回顾自己成长经历的欲望;再

通过《埋头书本的学生》《有空调的日子》《带问号和不带问号的小孩》三幅漫画,激发学生思考我们还丢了什么;然后带领学生去叩问自己的生活体验,找到自己的写作素材。写作教学关键是唤醒学生尘封的记忆,让原本模糊的回忆变得清晰、丰满、甚至鲜活起来。当思维经历从具体到抽象、从正向到逆向的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便不断的打开了学生写作的思路。我们作为一名语文教学的有心人,作文教学就应打开学生的思路,打开学生的生活,打开学生的记忆,打开学生的心扉。因为唯有打开,方能领略天光云影的开阔,唯有打开方能触动文字背后的思索。让我们略显逼仄和苍白的心灵,永远呈现一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丰盈和满足,让真正有温度的语言从心底流泻出来。

三、印象最深的专家点评

金华婺城区语文教研员(浙师大硕士生导师)邵金生老师认为:(1)作文指导不可过多地站在技巧的层面,应关注“义理”。(2)“写作是一种打开”,有一定的高度,但也应关注打开的是什么?(3)应重视学生的生活积累,丰富他们的感情,敏锐他们的感觉。(4)阅读文本应接触最经典的著作而非《作文选》,《作文选》最主要的功效是展示成果和体验成功,一味拿来学、模仿,种族要退化。(5)作文指导不能搞批量生产,应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专家们的一席话引起我的深思。写作技巧过多,万一没有内容,岂不成了新“八股文”?我们不能太多拘泥于技巧层面上的,应“取法之上,得乎中”。写作是一种打开:打开思路、打开记忆、打开生活、打开心灵、打开生命、打开方法。如果把生活比作写作的土壤,我们教育者要做的是给它松土、施肥,而不是刻意去给长成的花木修理、剪裁,按照教育者自己的假想去“完美”它。作文教学真正意义上要回归本位,就要避免那种“森林进城去,园林下乡来”的机械移植,要给学生“高天厚土”,触动他们的心灵,敏锐他们的感觉,让他们可以对着一朵花笑,对着太阳、月亮思考。

四、最深的几点感悟

听课回来后,我不断地反思着我们平时的作文教学,越来越深刻地感到:作文课原来可以这样真真确确地从学生的写作实际出发,进行深入学生心灵的有效指导,使学生在真实抒写自己的生活与感受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获得了一些独到的写作方法。

(一)在课文范文上做写作文章

回想我们平时,明知作文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但总是侧重课文的讲授和学习,对于课文,教师逐一钻研,潜心体味:从句段到篇章,从大意到中心,从分析到归纳。讲析不可谓不细,教师感觉良好。但学生只是为学课文而学课文,获得的感悟和写作方法远远不够。我们教师可能在学习和借鉴缺了一把火,缺了在借鉴上的点拨引导;缺了用范本之“长”联系对照自己的文之“短”;缺了趁热打铁,及时进行“作文”与扩散思维训练。

(二)生活是学生写作的源泉

生活是创作的唯一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要真正提高写作水平,除了多读、多写之外,还必须把注意力投入到丰富多彩的生活中。长期以来,我们只看到学生写作内容空洞的表象,并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归结为学生缺乏生活体验,于是提出了写作教学的根本出路在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素材。但时至今日,我们并没有走出写作教学的困境,相反地,在一些基本问题上我们却疑惑起来了。 事实上,学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每天总要接触一些人和事。有人作过统计:一个人如果将一天中的观感用文字表达出来,至少可写成一本书,而一个学期所规定的大作文也不过七八篇,材料照例应该说是绰绰有余了,而他们竟无材料可写,如何解释?恐怕是记忆的仓库未曾打开。新生代告诉我们:作文教学重在唤醒。而语文老师要做的就要善于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将他们自己对生活的感悟转化为写作的素材,用心去观察身边的世界,用细腻的心灵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