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古代诗歌为话题的作文(共8篇)

来源:作文周刊网 时间:2017-06-26 03:50:42

篇一:2015年古代诗歌学生版

2015年古代诗歌阅读高考真题汇编

一、(新课标全国1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11分)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 岑参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迟,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厲县.在今新鲁木齐。

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

答案:在本诗中,诗人应该是在前往边塞的途中,所写并非亲眼所见,诗人出于想象,并将想象之景诉诸笔端。(3分)从标题可以看出,作者此时尚处于前往边塞的途中;开头“闻说”二字也表明后面的描写是凭听闻所得。(2分)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直接描写,用比喻的手法,展示作者所看到的西域八月壮丽雪景;《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则是间接描写,作者通过想象,描写出一种荒凉的边塞景色。。

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 尾联表现了诗人虽有羁旅思乡之愁,却能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热忱。(3分)使得诗中的思乡之情不至流于感伤,也提升了全诗的格调。

二、(新课标全国2卷)阅读下面这首庸诗.完成8~9题。(11分)

1 残春旅舍 韩偓○

2 旅舍戌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意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34 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执朝簪待眼明○。

[注]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②咸京:这里借指都城长安。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④朝簪: 朝廷官员的冠饰。

8.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5分)

9.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8. ①用词巧妙。“抱”“吹”两个动词,生动形象地描写出蜜蜂抱着花须随风飘落,鱼儿吞吐水沫吹着柳絮游玩的情境,让本是残春之景的“飞花”“落絮”平添了生机和趣味。(3分)②俯仰结合,写景顺序分明。“树头蜂抱花须落”是仰视,“池面鱼吹柳絮行”是俯视,写春景富有层次感。

9. ①客居旅舍的寂寞与悲伤。诗人流落他乡客居无聊,想要写诗抒写心境,而未作成,只好用酒做奇兵,借酒消愁。(3分)②期待唐朝复兴后为国报效,不负朝冠的高尚节操。诗人擦拭自己的官帽,不要被尘埃污染,期待有一天唐王朝复兴,再次穿上朝服参与朝政。也表明自己不作异姓之臣,宁可终生潦倒,也不改变气节的态度。

三、(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月圆①

【唐】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②

未缺③空山静,高悬列宿④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①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所作②这里指光彩更,③未缺:指月圆。④列宿:指众星。

8.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哪 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答案】孤月当空,清辉满楼;月映寒江,影动柴扉;月洒江波,浮光跃金;月照绮席,光彩交融;月挂空山,万籁俱静;月明中天,疏星寥落。

9.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

【答案】遥想故园桂花开放,是虚写;眼前的清辉,是实写。故园桂花正该开放,虚中有实;万里清辉,实中有虚。虚实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寄托了诗人渴盼万家团圆的美好愿望。

四、(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 分)

好事近

[清]黄之隽

高卧小船梢,仰看插江峰色。都背绿痕皴段,是丛篁幽石。天开十折画屏风,遮住半江黑。仔细乱篙撑处,怕悬崖崩坼。

(1) 开头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插”字有何表达效果?(4 分)

(2)末尾两句中的“悬崖”“崩坼”分别指什么?作者为何说“乱篙撑处”“怕悬崖崩坼”?(4 分)

答案:(1)表现了作者乘船观看山水时休闲自得的心情。用一“插”字,把江边山峰陡峭、挺拔形象地表现出来。 (2) “悬崖”指倒映在水中的陡峭山崖。“崩坼”本指倒塌断裂,这里指江中的山影破碎散乱。作者担心撑起竹篙时,江面荡起涟漪,倒映在水中的山影因而变得散乱。

五、(福建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秋夜纪怀[宋]陆游

北斗垂莽苍,明河①浮太清②。

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

病入新凉减,诗从半睡成。

还思散关③路,炬火驿前迎。④

(选自《四库全书》本《放翁诗选》)

[注]①明河:银河。②太清:指天空。③散关:即大散关。④炬火驿前迎: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

(1)第二联写景精细,请简要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四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3分)【要点】①上句写微风穿过树林,叶子悄然落下;②下句写露水沾湿秋草,百虫鸣叫;③全联运用视听结合和点面结合的手法,细致地写出了秋夜的寂静,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

(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2)(3分)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诗人虽秋夜病卧,仍壮心不已,念念不忘昔年在大散关的战斗生活,还想重返战场,报效国家。

(意思对即可。)

六、(广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早过大通驿①

查慎行

夙雾才醒后,朝阳未吐间。翠烟遥辨市,红树忽移湾。

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画家浓淡意,斟酌在荆关②。

【注】①大通驿:在安徽铜陵,大通河由此入长江,作者乘船途经此地。②荆关:五代后梁画家荆浩、关仝,二人擅长山水画。

(1) 第三联的“软”字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请作赏析。(3分)

(2) 诗题的“过”字在诗句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答案】

(1)“软”字一语双关,既是写风软,也是写江水之软。写出了微风轻柔,温软

拂面,也写出了软风吹拂江水,使江水也变得温柔绵软,微波轻漾。

(2)“过”即指经过,路过。诗中通过前三联的时间、景物的变化,移步换景,展现出作者清晨乘舟江上,经过大通驿时的轻松畅快的心情。首联写晨雾未散,朝阳未升,眼前一片迷蒙。颔联写江雾散去,远处的市镇依稀可辨,转眼移过了水湾。颈联江风拂面,云朵飘过在九子山间,写出了行舟之快。全诗通过作者在行舟之上,遥看岸上景物变化,体现出“过”之意。

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8分)

卜算子

张元幹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注]张元幹,宋代爱国词人

(1) 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4分) (2)“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1)湿,“使?打湿”,迷,“使?迷失”。(1分)将湿和迷的状态动作化,写出了露浓重和雾轻淡的过程。(1分)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了一幅夜间泛舟归来清幽静逸的画面,表现了作者沉重的心情与内心的迷惘。(2分)

(2)作者借用闻鸡起舞的典故,反衬出自己收复失地的豪壮之志的落空(2分)唯有借酒消愁,借“潮落秋江冷”这样的凄凉之景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愤懑之情。(2分)

八、(上海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3—15题。(8分)

隐净山中大雨 (南宋)张孝祥

①②青峰度云气,幽壑舞回风。山神助我奇观,唤起碧霄龙。电掣金蛇千丈,霆震灵鼍

万叠,汹汹欲崩空。谁泻银河水,倾入宝莲宫。

③坐中客,凌积翠,看奔洪。人间应失匕箸,高处独从容。洗尽从来尘垢,润及无边焦

槁,造物不言功。天宇忽开霁,日在五云东。

[注]①碧霄:隐净山有碧霄泉。②鼍:鼍龙,扬子鳄。③匕箸:羹匙和筷子。

13.这首词的词牌应是( )。(1分)

A.沁园春 B.水调歌头 C.雨霖铃 D.八声甘州

14.对上阕中的景色描写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青嶂”句写山中大雨来临之前风起云涌的情景。

B.“山神”句用碧霄龙喻雨,展现山中奇特的景观。

C.“电掣”句用金蛇、灵鼍来比喻电闪雷鸣的景象。

D.“谁泻”句想象丰富,写出山中大雨的磅礴气势。

15.下阕画线句借雨写怀,生动形象,请加以赏析。(4分)

答案:

13.(1分)B

14.(3分)B

15.(4分)答案示例:画线句借雨写怀,借眼前大雨洗尘垢、润焦槁的景象,形象地表现作者涤污秽、惠天下的抱负,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又以“造物不言功”,寄托作者不以功自居的宽阔胸襟。这样写言近旨远,物我浑然。

评分说明:雨景的特点1分,情怀2分,效果的分析1分。

九、(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7分)

木兰花慢 赠弹琵琶者

(元)张伯淳

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尽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凤孤鸣。都来四条弦里,有无穷、旧谱与新声。写出天然律吕,扫空眼底蓁筝。

落红。天气暖犹轻。洗耳为渠听。想关塞风寒,浔阳月色,似醉还醒。轩窗静来偏好,到曲终、怀抱转分明。相见今朝何处,语溪乍雨初晴。

注:律吕,此指乐律或音律。蓁,一种弦乐器,如筝。 语溪,溪水名,在今浙江桐乡。

21.下片“浔阳月色”语出白居易《琵琶行》,写出白诗中与此句匹配的相关诗句。(2分)

(1)(2)

22.分析上片与下片对琵琶演奏描写角度的差异。(5分)

答案:

21.(2分)

①浔阳江头夜送客(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

②别时茫茫江浸月(唯见江心秋月白/绕船月明江水寒/春江花朝秋月夜)

22.(5分)

①上片从乐曲方面来描写(乐曲的演奏者、乐曲旋律的复杂变化、乐曲声律的高雅等),侧重正面描写、直接描写。 ②下片从听者方面来描写(气氛感受、典故联想、景色渲染等),侧重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十、(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6-19题。

醉翁操【1】

苏轼

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

童巅【3】【2】。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时而【4】,水有时而回川。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

注释:【1】据本词序,欧阳修喜爱琅琊幽谷的山川奇丽、泉鸣空涧,常把酒临听,欣然忘归。后沈遵作琴曲《醉翁操》,崔闲记谱,请苏轼填词。【2】蒉:草筐。《论语·宪问》:

篇二:古典诗词怎样在作文中运用

龙源期刊网 .cn

古典诗词怎样在作文中运用

作者:黄金焱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4年第10期

【摘要】 诗词在中国文学中占有独到的一席之地,我们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应该教会学生去诗词的国度中寻找写作的源泉,用诗词来完善自己的作文构思、培养自己的作文能力,从诗词中领略细腻的真情实感。这样,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得到了提升,也有利于传承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

【关键词】 诗词 意境 作文教学 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10-053-010作文是语文的一块大天地,特别是在高考中,作文的分数更是让学生“嘴馋”。但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面对作文,总是难以提高兴趣,并且感叹作文难写。其实,我们只需要提高学生对作文的兴趣,让学生懂得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也可以是作文,学生的作文思路便会豁然开朗。如果让学生学会从诗词中寻找作文的灵感,寻找作文的快乐,那么作文教学也就轻松自如了。在作文教学中要借助诗词,首先要明白诗词中常用的两组术语:

一、意象和意境

文艺理论大家童庆炳先生在《文艺理论教程》一书中对二者作了如下界定:意境是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是抒情作品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意象是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或荒诞性为基本特征以达到人类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即为艺术典型。根据这个界定,我们可得出以下几点:首先,意象是一个个表意的典型物象,是主观之象,是可以感知的,具体的;意境是一种境界和情调,它通过形象表达或诱发,是要体悟的、抽象的。其次,意象或意象的组合构成意境,意象是构成意境的手段或途径。

二、技巧

在古诗鉴赏中经常会运用到技巧这个概念,技巧小而言之也就是手法。如情景交融,托物言志,以小见大,虚实相间等。作文教学中,经常要用到的是写作技巧,而我们在诗词中讲的比较多的也是表达技巧。

明确了两组概念之后,我们还要明确一个步骤:积累,教会学生厚积薄发。《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提到了“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这一要求,而且规定了中小学生必备的古诗词篇目。同时每年的中考、高考对于古诗词积累的考察也是必考内容。积累一定数量的古诗词,并能灵活运用,更是个人素养的外现形式。因此,古诗词的积累是至关重要的。学生通过背诵或

篇三: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一单元写作训练

写诗——提炼主旨 写人论事

要想写好诗,一定要读古人诗歌。模仿前人的作品是学习写作的好方法。

诗歌的种类较多,有古体诗,有近体诗,古体诗是和近体诗相对的,有今体诗(自由诗)。学写哪一种诗呢,近体诗要求严格,讲究对仗、押韵,讲究字数整齐;今体诗形式上比较自由、灵活。

怎样写诗?先学会欣赏诗歌,然后把学到的欣赏技巧反用在写作中,创作出自己的诗作。写作诗歌要讲究“提炼主旨,写人论事”的技巧。具体而言就是:

(1)在感受生活的过程中提炼主题,要有鲜明的形象。“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我们写作的源泉,平常我们写作文,强调的总是写自己的生活,写自己真实的感受。在写诗歌时,我们同样应该如此。对于自己真实的感受,要着眼于写出具体的形象,用形象体现思想主旨,确立诗歌的灵魂。例如该单元就以“爱国”这一永恒的主题为中心,热情讴歌了诗人们高尚的爱国情操。

(2)抓住生活中感受最深的人或事进行构思和立意,抒发真实的感情。人总是有感情的,而诗歌是最要抒情的文学形式。因为诗歌常常是有感而发的,而且优美的诗篇也总是产生在感情激荡的时候。如白居易的《长恨歌》中夸张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无尽的爱情遗恨,讽刺了统治者荒淫误国的行为。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借助自己的身世遭际,抒发自己仕途上的哀怨、悲伤。陆游的《书愤》通过叙述现实境遇与昔日战斗生活的对比,表达了诗人渴望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诗就是诗人感情的喷发,当我们为某一人、某一事或某一物而动情之时,抓住自己的这种感受,通过诗歌的形式抒发出来,将自己的这种感情赋予诗歌之中,或歌颂,或讽劝,或揭露,强烈的感情就是写好诗歌的基础。

一、课内素材

1.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政治家、文学家。他抱着救国救民的志向,富国强民的打算,主张改革政治,任用贤才。因同贵族集团斗争,遭谗去职,屡被放逐。后自沉汨罗江而死。诗人一生为了祖国,为了实现政治理想,不惜奔走先后,试图“及前王之踵武”。当他看见“党人”把祖国引上“幽昧”“险隘”的道路,就大声疾呼:“岂余身之殚殃兮?恐皇舆之败绩。”当他一再受到群小的排挤和迫害时,就奋不顾身地同他们斗争到底,至死不悔。诗人一生的历史就是同旧贵族腐朽势力作斗争的历史。他的悲愤的歌唱,一字一句都倾注了深沉的爱国的思想感情,成为千古传诵的杰作。

应用指南 这则素材比较经典,应用较广,历来为广大考生首选,在历届高考优秀作文中,不乏应用者。可以应用到“爱国”“气节”“勇气”“个性”“情操”等诸多话题或材料作文中,应用时变换陈述角度,突出特色,自然融入话题中。

2.《长恨歌》是白居易创作的长篇抒情叙事诗。诗人借民间流传和典型化的唐朝皇帝李隆基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象征人民群众对美满婚姻的追求,以及在封建等级制度下不能实现的、平等真挚的爱情理想。

应用指南 “强国与误国”“爱与恨”“为己为公”“遗恨”“为情而生”。

3.《蜀相》是我国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七律中的名作。杜甫是我国诗歌史上集大成者,所谓集大成,首先是他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文化传统里的一些最重要的品质,比如忧国忧民的情怀。他与屈原有许多不同,但两人在诗中的忧国忧民情怀是一致的。在《蜀相》中,杜甫在追思、钦慕诸葛亮的同时,还一掬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痛苦之泪。

应用指南 “鞠躬尽瘁”“爱国”“壮志难酬”“孔明”。

4.《书愤》是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游居家乡山阴时所作。爱国主题贯穿了他一生的创作历程,成为他诗歌的灵魂。在《书愤》中陆游抒发了自己一心报国却因投降派把持朝政而空度岁月、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感。陆游时年六十有二,这分明是时不我待的年龄,然而诗人被黜,只能赋闲在乡,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报国欲死无战场”,感于世事

多艰、小人误国而“书生无地效孤忠”。于是,诗人的郁愤之情便喷薄而出。“书愤”者,抒发胸中郁愤之情也。

应用指南 “分与合”“愿望”“人生艰难”“痴情不改”。

哈里王子:做一名建筑工人

哈里王子是英国查尔斯王储和戴安娜王妃的第二个儿子。他原本生活在“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环境中,但随着母亲的突然离世,他渐渐变得任性、暴躁,甚至常和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青年混在一起,麻醉自己。

祖母伊丽莎白女王对他的堕落感到非常难受,一天,她忧心忡忡地把小王子叫到身边,深情地注视着他,耐心温和地教育他。望着祖母温暖的眼神,哈里的心濡湿了。他泪流满面地对祖母说,他要拯救自己,让灵魂得到一次彻底的洗礼。

2008年2月24日,哈里来到非洲国家莱索托。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小王子看到和感受到的不仅是荒凉,还有人性的善良和淳朴。他在中国建筑集团七公司援建的“马塞卢慈善中心学校”工地找到一份工作——到工地食堂的猪圈喂猪,工钱是每天4美元,和工地上黑人的工资一样。

就这样,小王子开始了每天喂养十几头猪的工作。为了保证这些猪的健康,小王子要不停地驱赶蚊蝇。为了照顾好这些猪,晚上,小王子索性从工棚里溜出来,裹着毛毯,住到猪圈里??

当英国驻莱索托大使馆的大使在工地发现“失踪”的小王子时,所有人都惊呆了。中方经理告诉大使,哈里王子在这里表现得很好,是一名合格的建筑工人,由于表现突出,还受到了表彰。哈里王子听到夸奖,脸上溢出一缕羞涩,他激动地说,是中国人的优良品质和非洲人坚忍耐劳的精神鼓舞了自己,在这里,他学到了人生中最宝贵的东西:温暖和爱。

应用指南 成长,永远充满苦涩与希望。哈里王子曾经一度消沉,给王室带来很多负面影响,但当他在非洲大地上做了一名建筑工人后,他明白,只有凭实际行动改正错误,才会真正成长起来。

1.仿照下面一节小诗,另写一节句式相同、意思相关的诗句。

不一定??

声色俱厉的,不一定真理在手;

沉默寡言的,不一定心中无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列诗歌,续写后面的内容。

感 谢

汪国真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

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题目设计

1.示例 名气最大的,不一定实力最强;默默无闻的,不一定乏善可陈。(或:开会坐中间的,不一定是真正的权威;偏居一隅的,不一定无所作为。)

2.示例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

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撷取一枝红叶

你却给了我整个枫林

篇四:借古典诗词为作文添彩

让古典诗词飞进作文的窗口

--------浅谈利用古典诗词在作文教学中的有效指导

摘要:中国是诗歌的国度,我们的文明历史就是一部诗歌的历史。我们的祖先

为我们留下了灿烂的艺术瑰宝, 新课标要求“诵读古典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

定数量的名篇”,并在“阅读与鉴赏”中明确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

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教师在诵读和鉴赏中,请不要忘记,古典诗词同样是我

们作文教学的宝贵资源。将古典诗词开发为作文教学资源,纳入学生作文中,丰

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

关键词:古典诗词 作文教学 精炼含蓄 意境韵味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之一。优秀的古典诗词,往往具有深邃的

意境,蕴含着丰富的感情,语言精炼含蓄、生动形象,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为

广大青少年所喜爱。余秋雨先生曾说过:“在欧洲,作为古代经典最醒目的标志,

是一尊尊名扬天下的雕塑和一座座屹立千百年的建筑。中国历史上毁灭性的战乱

太多,只有一种难以烧毁的经典保存完好,那就是古代诗文经典。这些诗文经典

是蕴藏在无数中国人心中的雕塑和建筑,而一代一代传递性的诵读,便是这些经

典连绵不断的长廊。” 教育部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学生要“认识中

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

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随着中考作文分值的增加,语文老师对作文教学愈来愈重视,但学生照样持

笔茫然,笔下生涩,似乎好的中考作文离我们越来越远。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

在言谈和写作中,一句精当的诗词名句的引用,往往会使其谈吐生色,文笔增辉,

起到画龙点睛、言简意赅和意趣横生的作用。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

强的课程,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

以古代诗歌为话题的作文

有。在新

课程标准背景下,如果将古典诗词开发为作文教学资源,纳入学生作文中,丰富

学生的写作素材,改变学生因“无米”而难成“炊”的作文窘境,是展示学生才

情,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

一、借古典诗词扮靓“善睐的明眸”

“题好一半文”。标题是作文的眼睛。如果我们能够为作文嵌上一双美丽而

又明亮的大眼睛,读者对本文便会一见钟情,那么,我们的作品将会使人一见,

便赢得更多的青睐。标题需创新,要突出一个“新”字,做到新颖别致,独出心

裁。

用诗词入题,扮出了许多美目话题。如以“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识。”为

主题的作文,用《只缘身在此山中》。等做标题。以“张扬自我”为主题的作文,

用《天生我材必有用》《路漫漫其修远兮》《天下谁人不识君》《梅花香自苦寒

来》等做标题。新鲜事物蜂拥而来:《忽如一夜春风来》《乱花渐欲迷人眼》。

赞美他人《小荷才露尖尖角》。路途坎坷的《柳暗花明又一村》《乘风破浪会有

时》 “思念”话题的作文以《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为标题,都是引用诗词名

句,既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又蕴含深刻的双关含义。用“月有阴晴圆缺”拟题

来写悲欢离合,既主旨明确,又使人浮想联翩。用“山雨欲来风满楼”来写家长

会的风波可以使人一接触到作文的题目就被紧张的气氛所感染。

二、借古典诗词让开头或结尾出彩

好的开头,新颖生动,引人入胜。你要是把古诗放在开头,利用它的结鲜明,

来引导全文,这样便起了一个“群龙之首”的作用。如中考满分作文《音乐,让

生活更美好》的开头“看过鱼游池底,月光下澈,你会觉得便是快乐;闻过野芳

幽香,佳木繁阴,你认为那便是美丽;游过百里三峡,略无阙处,你会领悟那便

是壮美??其实,你一直忘了,有一样东西能让生活更美好,那便是音乐。”引

用诗词开头,一开始就为文章蓄满了势,既引起下文,又奠定了抒情基调。

用诗词结尾,锦上添花。结尾的方法很多,或总结全文,以揭示主旨;或展

示未来,以鼓舞斗志;或抒发情怀,以增强文章感染力;或造语含蓄,使读者掩

卷而思仍遐想不已。引用诗词结尾,感召力强,往往能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憾力。

如满分作文《品味历史,让生活更美好》的结尾“我酷爱读史,心里话颇想告诉

每一位被生活中的挫折所困扰的人,不如品读一下史书,也许它正是解开你心结

的良药,给人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

雨不须归’的闲适享受” 引用诗词巧妙收束全文,余味无穷,又发人深思。这

便是引用诗词的魅力。

三、借古典诗词营造繁复多彩的意境

诗歌作品中描写的自然景物不再是客观的景物,而是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

西,也就是作者主观之意和客观之象融为一体的艺术形象,称之为意象。它比之

自然界中的客观景物更容易激发读者的共鸣。这种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考的艺术

境界,称为意境。古典诗词中不乏有特定涵义的意象。“朝露”“流水”是对时

光易逝的感叹,“夕阳”的断肠,“小雨”的清寒,“秋”的萧瑟,“花自飘零

水自流”的有情和无情??无一不具有特定的涵义。借古典诗词的意象可以营造

繁复多彩的意境,诗歌(尤其是古典诗词)主要是通过创造意象和意境来传达思

想感情的。正如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所言:“何以谓之有意境?曰:写情

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古诗词之佳者,无不如是。”

在作文中,通过多种色彩的搭配、疏密线条的安排、词语感情色彩的选用来

构造画面,是营造作文繁富多面的意境,从而很好地表达主旨的一种切实高效的

途径。“月儿柔柔,洒落下一地的银白,遥远的天际传来了那熟悉的歌谣??走

在月光铺下的小路上,妈妈的手牵着我的手,走向通往家的路上。妈妈哼起了我

小时候爱听的歌谣,那么亲切,那么熟悉。我知道歌声中满载着思念与希望。妈

妈的歌声,是我生活的温暖港湾”;“道旁,可清晰看见那棵茂盛的樟树。一身的

绿色,在那条平坦的公路边异常显眼,绿叶被它弯曲的枝干怀抱着,不愿让其流

落人间。偶尔,轻轻地一阵清风拂过,稀稀落落的叶儿随风落下。在树荫下勾勒

自己的理想天空,给人好静谧安详的感觉。看着树下的落叶,不禁荡起一丝秋天

的凉意,荡起那发自内心的静谧情绪”; “雨停后残留的雨水从叶上滚落,圆润

润坠入一池碧水中,荡起圈圈的涟漪。立在池中央的那几枝青莲,如几位娉婷的

少女,在水波中摇晃。那似开非开的莲啊,你可知晓那一瓣先开的花瓣,粉嫩的,

纯洁的,扰乱了多少文人墨客的心”。这些优美的意境使得作品的感染力特别强,

它会启发读者产生想象和联想,进入到作者所创造的那个无限丰富和广阔的艺术

空间。

当然写作这样的语段,最重要的是作者对诗词的分析、感悟和概括能力。如

果不明白诗的意境,随便套用,那便是“画虎不成反类犬”了。

四、借古典诗词让语言“华采满天飞”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引用或化用一些经典诗词可使作文语言生动活泼,

魅力深厚。朱自清在《春》中引用志南和尚的《绝句》中的诗句“吹面不寒杨柳

风”来写春风的柔和;郝铭鉴为了表达科学工作者的探索精神,引用了楚国诗人

屈原的离骚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一些优秀作文,也是靠引用诗词出彩的。例《今天的篮球赛》??上一场我

们班的篮球比赛输了,这一次是最后的机会。不知怎么我竟然感到了“风萧萧兮

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悲壮。陈老师的口哨声响了,我心中一紧:“该

上场了!”

《语文,让生活更美好》中“语文绚烂了生活。李白的云帆点缀了沧海,辛

弃疾的双眼迷离了剑光,文天祥的激情回荡了整个零丁??因为语文,我读懂了

抱负、执著、爱国。举酒觥之高远,邀明月之满杯,我徜徉在诗林词海之中,看

落红化为春泥,叹国破山河在,赞采菊之芳篱,唱绝顶之豪情。在初中的生活里,

留下一轮暖阳,让生活更美好。”

《古典情节》中“日中寻古,是陶潜的那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

悠闲;是魏帝的‘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的豪壮;是易安的‘兴尽晚回舟,误入藕

花深处’的欢快;是放翁‘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洒脱;日中寻

古,是那份‘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坚贞;是杜工部的‘北极朝

廷终不改,西山盗寇莫相亲’的自信;是‘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的惊喜。”

这几段文字,均选自中考满分作文。就是因为作者善用诗词佳句,信手拈来,

使得文章语言亮丽,富有诗风雅韵,如缕缕茶香沁人心脾,让人心荡神驰。也使

作者的思想渗入了一些古典情节,变得越发厚重。较好地体现考生的文学积累和

修养,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这也是这几篇文章能在众多作文中脱颖而出的主要原

因。

五、借古典诗词的表现手法,让作文行文摇曳生姿

古典诗词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其表现手法纷繁复杂。在此仅采撷几种特殊的

手法。

1、学习古典诗词采用修辞,言简意丰

古典诗词里大量广泛地采用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反复等修辞手法通过

古典诗词这个载体让这些修辞在作文训练中得以运用和强化,促进学生写作语言

运用手法的多样化,从而能达到提高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可以巧妙运用多种修

辞方法。古诗中经常使用修辞来表情达意,同时赋比兴、托物寓意、托物言志等

表现手法的灵活使用,使诗歌言简而意丰,语约而旨深。在作文中,借鉴诗歌的

这种写法,往往能达成意想不到的效果。

可以合理选用形象的文字。古诗语言常有较大的省略和跳跃,但正是这种情

节空白和跳跃,造成了诗歌丰婉含蓄而又意趣迭出的独特审美感受。有一个学生

这样写道:“雨丝细细密密地划过,交织成一幅凄迷绝美的画卷;晶莹无暇,薄

薄的雾气升腾,升腾,附在睫毛上,然后就成了泪,划过面庞散开的一道道不甚

规则的水渍。”借助丰富的想象和联想,由雨丝交织联想到雾升腾,由雾升腾联

想到泪划过面庞,比喻、拟人的使用,前后互相关联照应,将一幅普通的江南的

春雨图描摹得有景、有情、有趣、有味。

2、学习古典诗词景物描绘,情景交融

“一切景语皆情语”。人物形象的塑造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完成的,高明的

作者在描写人物时总是善于把人物与客观环境紧密联系起来,让环境起到渲染气

氛、烘托人物性格的作用,在情景交融中增添文章的感染力。

如作文片段:

“夕阳如血,站在家乡的小山坡上,我仿佛听到了当年外婆呼唤我回家吃饭

的声音。炊烟袅袅,在不远处升起,这炊烟仿佛是一根长长的绳子,一头系着故

乡,一头系着我的乡愁。夜里,故乡的明月升起,月华如水,洒遍了我的全身,

我感到少有的舒畅”小作者在文中描写了夕阳、炊烟、明月,每一种景物得描写

中都饱含了作者那不解的乡愁,作者把自己的感情注入景物描写中,使景物有了

情感,有了韵味。

3、学习白描或工笔凸显细节的手法

工笔和白描。工笔(红描)是对人物和景物进行精雕细刻,细腻描绘的方法;

白描则是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和渲染,把形象原原本本、一五一十地勾勒出来,

给人清新质朴的感觉的方法。细节,泛指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事件过程以及人

物外貌、语言、神态、动作中看似无关紧要,却很有描写价值的细致环节。写记

叙文离不开细节描写。

新课标要求:写作要有真情实感,要写出自己真实的心理或真切的了体验。

篇五:中国经典古典诗词魅力(高考作文可引用)

沉醉心迷品诗词

内容摘要: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精华,是中国文化的宝藏。伤情离别,吊古怀今,社会生活,政治风云,无不在诗词中体现。任凭时光流逝,岁月更替,古老的诗词仍以它无限的魅力超越时空。品中国古典诗词,无不让人沉醉心迷。 关键词:中国古典诗词 品读 风格 特点 语言 交稿日期:2009年5月

学了中国古代文学,我感觉到诗词是中国古代最美的文字,最动人的文字,最擅长抒情的文字。它们深微隐幽,意味渊永。时而美到极处,又豪放到极处。情调闲雅,怀抱旷怀,雄放慷慨,动人心魄。细细品味,又是最能让人沉醉心迷的文字。

唐代的诗,一派异彩缤纷的壮丽景象。全面繁荣的经济和文化背景,让唐诗充分的酝酿。从小最先接触的就是唐诗,印象中最深刻的就是唐诗昂扬的情调,豪迈的气魄;又是清新自然,漫游隐逸的田园生活。即使是在日薄西山晚唐,唐诗也能出现一片灿烂的夕阳余晖。

唐诗,有山水田园诗的清新自然。

就像孟浩然的诗一样温和可亲。他的《过故人庄》,用最朴实的口头语,写眼前景,叙家常事。“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暂抛开烦恼,应邀

去故人家,是最淳朴的深厚的情谊。“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单是这美好的景致就是最好的享受了。但是短短两句描写,渗透着诗人轻松愉快的心情,可见他也对这山水田园美景十分的喜爱与向往。“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更是在这“田家”淳朴的民风中享受,抛开世俗与不快,饮醇酒,啖佳肴,纵情谈笑。最后是恋恋不舍的惜别,相约“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这样的山水田园诗,是那么的真实,那么的朴实自然。甚至淡的看不到诗的味道,却有能在平淡中见醇美,在简单中体会浓郁的情谊。

唐诗又有悲壮雄浑的边塞情。

印象最深的是岑参的边塞诗。融合着自然景象的描写,写的热情洋溢,气宇轩昂!军旅生活在他的笔下,更多的是苍凉的边塞风光,和将士们的勇武。就如他的《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首先把我们带进“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的西域。狂风弥天、飞沙走石,狼烟四起。更是用恶劣环境的描写烘托出匈奴敌军的来势凶猛。“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夜半行军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将军亲自带兵奔赴战场迎敌,在风雪交加的恶劣天气里行军,这样吃苦耐劳,勇武向前的英雄军队,必定是“料知短兵不敢接”,而“车师西门伫献捷”也是必然之事!诗中的乐观,英勇豪迈的气概,让我们充分体会着盛唐这个时代才具备的精神。

唐代,有一匹狂放不羁骏马——“诗仙”李白。

诗仙李白行侠仗义,豪放不羁。他政治无谓,却可遨游天海。他胸怀开阔,憎爱分明,高兴时美酒清歌,仰天大笑;悲愤时要“捶碎黄鹤楼”,“倒却鹦鹉洲”。他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漫游生活中洒脱的诗,句句给我们展现他追求的自由和他宽阔的胸襟。那些的不用细腻的工笔画,他的诗是飞动椽笔的大写意。“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太阳神驾着六龙的车子到这里也要折回来,奔腾的江水也要撞回来。他无比丰富的想象力,去如疾风,纵横变幻。这样的描写,唯其夸张,更加传神!“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这一句绝妙的风景描绘,蜀道的艰难险峻,青泥岭道路弯曲险怪,被展现的淋漓精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引人入胜的魅力,令人荡气回肠!只有李白的胸怀与豪壮奔放的性格才能装下这样的令人魂悸魄动气势,只有李白的神笔下的奇思异想才能让我们感受到这样的令人惊起长嗟的奇姿壮彩!

晚唐又有一位一生坎坷,境遇凄凉的接触诗人。他曾用“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来告诫当朝君主,但最终在政治上日益失意,壮志难酬。但他的爱情诗篇却是晚唐诗中最灿烂的一抹余晖!他就是李商隐。

细细品读,我们会沉迷于“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的铭骨相思,也会为“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的情感真挚之美和诗人内心的迷惘而伤感。他的字里行间交织着爱情的希望,又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生死与共。深沉而绮丽的语言,严肃而浪漫。真挚的情思,痴迷的心,他的爱情绝唱让读者在诗人营造的炽热的感情世界里的存在,沉迷。

他的诗句委婉、深情、耐人寻味。“巴山夜雨涨秋池”给人的感觉岂止是滂

沱的秋雨和上涨的池水?分明是他在不眠之夜对妻子无限思念的感情波涛!景中透着情,情景交融构成了他的委婉曲折的手法和营造朦胧美的特点。 我能品出,他的诗句,字字是浓郁的情感琼浆!

宋代的词,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她的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诗争奇。它如行云流水,临风伴月,最擅抒情。写艳情而不纤佻,写富贵而不卑俗。宋词大体上可分类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词,潇洒超脱,高远清雄。犹如沙场的英雄,一腔热血,又有恢宏刚健的气魄。婉约派的词,犹如淅淅沥沥的杏花春雨,美得令人屏声静气。它典雅涪婉,情景交融,曲尽情态。

豪放词作是从苏轼开始的。他把词从娱宾遗兴的天地里解放了出来,发展成独立的抒情艺术。细品苏轼的词,一首首皆是一粒粒珍珠,随便拾起一粒,都是光彩照人。山川胜迹、农舍风光、优游放怀、报国壮志,在他手里都成为词的题材,除了风月柔情,他也把词从花间月下走向了广阔的社会生活,也把词转化成了言志抒怀的工具。

他用词表现着自我,是抗敌御辱的的爱国热忱,是怀古的沉郁情思。他用豪迈磅礴的语句赞历史丰功伟绩:“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他用起笔恢弘的气势,连接广阔的历史时空,贯穿着无数英雄豪杰。他用《念奴娇》为我们讲述了辉煌的历史故事,他用雄丽之至的语言,写出了一个横槊赋诗的曹操,驰马射虎的孙权,隆中定策的诸葛亮,和足智多谋的周公瑾。“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历史现实交相震撼,让人忽然醒悟,既然人生如梦,何不寄情于大好河山?

内容的大起大落,横绝今古。古往与今来,哲理与人生,贯穿在他壮丽恢弘的辞藻之中。高起然后低徊,平稳过渡后激昂慷慨至极,雄风浩荡。品读他的词,是感受热烈奔放风格,是念出短促有力的音律,又是思考沉郁过后,复归于沉静的思想。

在词坛上,以婉约著称的要数那突破束缚的一代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 她用委婉细腻的笔触,和女性特有的心灵感受,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可爱少女。清新明丽的语言凝练优美,谁都能读出她笔下那妩媚婀娜少女的含羞多情。

她以婉约隽秀的语言,大胆的抒发对丈夫的真挚爱情。《一剪梅中》花与水的比喻,情随景生,景随情移,情景交融,似不经意又无脂粉气。“云中谁寄锦书来”,又以大雁传书的浪漫吐露相思之苦。“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更是言有尽而意无穷。辞藻清新生动,意美音佳,蕴藉而含蓄。

南渡以后,国破,家亡!让这个曾经幸福的闺秀为颠沛流离的孤苦生活而愁。她“寻寻觅觅”又无所寄托的失落感,只有在“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环境中独自伤心。“雁过也,正伤心",又是旧时相识的大雁飞过,可丈夫已死,这锦书以无处可寄。想想,只有"伤心”。她触景生情,悲秋自怜:“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菊花盛开,而自己由于忧伤愁苦而憔悴瘦损,无心摘花,尽是难罢难休得相思!

大珠小珠落玉盘似得叠词,急促的节奏,凄婉的情调,把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凝集心头,描绘的淋漓精致。让我们不由得伤感起来。这和着泪写下了千古

篇六:把古诗词引入学生的作文

教学论文

把古诗词引入学生作文

单位:

姓名:

时间:

把诗词名句引入学生的作文

赵云刚关键词:诗词名句引入作文

摘要:诗词名句如果能引入学生的作文,可以使学生作文显得典雅,语言显得凝练,增加文章的词彩,而且这是学生作文的一个亮点,为作文增加不少的得分。如何把古诗词嵌入作文之中,这是本文探讨的问题。

在学生作文中,如果能在恰当的时候引用诗词,无疑会为学生的作文增加一个亮点。 一方面增加了学生作文的词彩;另一方面使文章显得凝练。这样的作文往往会多得几分,而多出的几分,往往会使学生的总体成绩升上一个台阶,对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有极大的作用,对诗词的熟记也更牢固。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引用古诗词的能力。为此,我认为,应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古诗词,积累古诗词。

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它以高度凝练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强烈的节奏感、韵律美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抒发作者思想情感。诗歌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而诗词中的名句更是广为流传的,出类拔萃的文学精华。从古至今能够广为流传的古诗词名句,是经过历史长河磨练的,经得起考验的,为人们所接受的文化的典范。它之所以经久不衰,不仅因为精练的语言,协调的韵律美,还因为它在材料的选择,写作的方法和技巧上也极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文章缺乏营养,干瘪无物是现代大部分学生的通病。分析原因是学生缺乏积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肚子里没有墨水,怎么能写出优美的文章来呢?作为古代文学的精华——诗词名句。不仅语言经过了千锤百炼,而且也有华丽的辞藻和丰富的内容,有写景的、有记事的、有说理的等等。是学生语言积累的最好素材。有了丰富的积累才会有言可发,有情可抒。正所谓厚积才能博发。因此我利用学生的采蜜本这个阵地,每天让学生抄写十句诗词名句,让学生进行吟读和背诵。一段时间下来,学生积累了不少名句,出口成章了,这为习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准确把握诗词的意思。

中国的诗词,浩如烟海。从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到现代的诗歌,留下了上十万首的诗歌,这些诗歌从内容和材料上分有叙事的,写景的,抒情的,明志的,说理的……从写作方法和技巧上分有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夸张写实……分门别类,各具特色,不尽相同。从某种意义上讲,一首诗歌就是一篇文章的大概。因此系统地进行诗词名句训练,就是接触积累各种写作素材,学习掌握多样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要合理地嵌入诗词,首先必须准确把握诗词的意思,当自己写作的内容与诗词内容发生意义上的关联时,就可以嵌入实词。怎样把握诗词的意思呢?读古典作品,特别是读古代诗歌,第一道难关,就是要确切地理解其含义。如对诗歌的某一词句的含义理解得不正确,往往要影响对全诗思想的正确理解。如何准确理解古代诗歌的含义呢?笔者认为要注意以下四点。

(1)要结合时代背景理解

譬如杜甫《春望》中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句,有人解释为“战火连接了两个三月,家中的藏书很富,可值万金”。这样的解释是靠不住的,为什么呢?先谈“烽火连三月”,有人认为“连三月”指去年三月至今年三月战争不绝,在沦陷区接连过了两个三月。这种说法,不很可靠。我们常说,杜诗是史诗,是记载历史的最好的见证。杜甫此诗作于至

德二年(757年)三月,历史记载:从玄宗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安禄山起兵反唐至代宗广德元年(公元763年)叛乱平定,安史之乱历时八年。此诗正好写于安史之乱中。这里的“烽火”应是“战火”;“三”在古诗文一般并非实指,而是泛指多次。“三月”即“多月”。由此可见,“烽火连三月”解释为“战火一直蔓延了好几个月”或“战火已接连好几个月不曾停熄”为好。再说,“家书抵万金”讲成“家中藏书很富,可值万金”的说法,有望文生义之嫌。家书,这里应指家信。在那战争的岁月里,消息阻隔,两地牵挂。一接到家信,比什么都高兴,可低得上万金之贵重。这是完全符合情理的。我们知道诗人作诗的时代背景,就不会有人云亦云之误了。

(2)要注意古今词义的区别

准确地理解古代诗歌含义,还应该注意到古今词义的区别,不能完全用现代汉语的解释来解释古汉语词。如杜牧的《山行》诗中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句中的“坐”字,应该作“因为”讲。如果讲成今义“坐下”的“坐”,那是讲不通的。

(3)要结合内容风格理解

准确理解古代诗歌含义,要同全诗的内容风格一致起来,理解诗句要把诗句表面的、内在的东西都挖掘出来。如《琵琶行》中“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两句表面上的解释都容易解决,但内在思想是什么呢?这就要结合全诗的内容理解。此诗由琵琶女技艺的精湛和身世的凄凉,进而联想到作者贬谪生活冷落悲伤,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喟叹,诗人借此抒发了对美好事物、杰出人才被摧残、被侮辱、被抛弃的同情和愤懑。诗中的琵琶女就是作者自己的影子,一身绝技,一身正气,满腹才华,满腔热血,在封建社会这些只能给自己带来灾难,这不只是一两个人的命运,而是普遍的社会悲剧。

(4)把握古诗特点进行理解

(一)字句的岐义性。尽管古代诗歌语言也逐代丰富更新,但其中仍然保留有大量前人的诗歌语言材料,而形成一些相对稳定的特殊的诗歌意象。而后人常常借这些具有现成意义和习惯用法的语词,以表达某种特定的思想感情。如果读者对这种语汇无所知识,就很难懂透,未能懂透而事赏析,就只能是扪烛扣盘,似是而实非。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如“千门万户”一辞,出现在古典诗词里面,那就不是千家万户那个意思。这辞有一个出处,即《汉书·郊祀志》的“建章宫千门万户”。在古诗人笔下,这个辞也就通指宫殿而言了。读者宜联系上下文仔细揣摹,切勿望文生义。如李德裕《长安秋夜》:“万户千门皆寂寂,月中清露点朝衣。”便说的是诺大宫室俱已静寂,而自己身负重任独不得眠。刘禹锡《台城》“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则是说故园宫殿荒芜,乃缘陈隋君王之淫佚。有时省作“千门”,如卢照邻《长安古意》“啼花戏蝶千门侧”,即宫门侧,杜牧《华清宫三绝句》“山顶千门次第开”,即华清宫门次第开。有时亦省作“万户”,如王维《凝碧池》诗“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更朝天”,即伤心宫室遭此战乱。杜甫《春宿左省(门下省)》“星临万户动”,即言宫室高入星空。像这种用语,表面上没有疑难,今选本亦多不注,是极易误会的。读者不能确认,理解上先有偏差,欣赏也难免隔膜。

(二)字句的双关性。如秦韬玉《贫女》诗曰:“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这首诗,以语意双关、含蕴丰富而为人传诵。全篇都是一个未嫁贫女的独白,倾诉她抑郁惆怅的心情,而字里行间却流露出诗人怀才不遇、寄人篱下的感恨。

(三)诗词中字句的象征意义。这是指那些专门使用象征手法派生出来的意义。象征义有两个特点:第一,用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象征抽象的意义;第二,用客观的实实在在的事物象征心理和情绪。如以松菊象征高洁,以美人、香草象征理想,以归鸟象征归隐,以“东篱”象征洁身自好的品格等。

(四)诗句的意义内涵。它隐藏在字句的表面意义之下,有时需一层一层地剖析出来。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表面上的意思是写船行之速,是记行旅之诗,而其实质是李白写自己遇赦东归,想饱览三峡风光,可惜没有看够、听够,“轻舟已过万重山”了,似乎船走得太快了。有时在描写自然景物中含有深意。如柳宗元《江雪》表面看来是一幅画意的写景诗,在大雪迷漫之中“鸟飞绝,人踪灭”,只有一个身披蓑衣,头戴笠帽的渔翁坐在孤舟上,一竿在手,独钓于江雪之中,而深沉的意义呢?是寄托了诗人高洁的人格和遗世的独立精神。 还有一种富有哲理意味的诗歌,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最后二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不仅抒发了诗人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而且用极度夸张的手法,形容看清楚更远的地方,必须“更上一层楼”,揭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

三、在作文中巧用诗词添文采。

积累了诗词,理解了诗词,怎样嵌入诗词呢?笔者认为,有下列一些方法:

(1)化用诗词。所谓化用,就是截取诗词的某一部分直接变成我们作文语言或者是用自己的语言去演绎诗词的意境。比如下面这些语段:

乐观就是那直上青天里的一行白鹭;乐观就是那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乐观就是那鹦鹉洲头随风拂动的萋萋芳草;乐观就是那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点点落红。

在这段文字中,连续化用了诗句“一行白鹭上青天”,“沉舟侧畔千帆过”,“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从而把乐观形象化了。

(2)仿用诗词。这种方法就是根据诗词的形式,作者用自己的语言再写一句(首)形式一样的诗词,以达到表达自己情意的目的。比如一篇以“家”为话题的作文中有这样一段:“ 夜来幽梦忽还乡,水汪汪,捕鱼忙。四寂无声,惟有馨风凉。料得年年思家时,明月夜,芦苇浜。 ”作文很好地仿用了苏轼《江城子》的下阕: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

苏轼的《江城子》表达的是对亡妻的思念之情,回忆往日的美好时光,看看这凄凉的短松岗,唯有自己“形影相吊”,怎不叫人思绪万千,愁肠寸断!而对“家”的思念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家乡乡亲忙碌的身影,热闹的劳动场面,相对于自己身边的“四寂无声”,唯有无限的思念了! 可以说仿用诗词不仅能借助诗词的形式指引读者走进原诗的意境,同时也能很好地表现作者写作上“学以致用”的本领,使文章出采。

(3)直接引用古诗词。这种方法就是当作者要表达的内容与诗词内容贴切的时候,直接嵌入诗词名句。如:寂寞是什么?是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孤独;是李后主“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悲愁;更是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茫然。

总之,古诗词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资源.妙用古诗文可以激活语言表达.彰显文章底蕴.使文章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气。古诗词名句是诗人呕心沥血的创造,是文学发展之源,妙用诗句是文章增色的一种方法。我想,诗词是文章的“萤火虫”,用好了这只“萤火虫”,相信它一定会为你的作文增添绚丽的色彩,照亮你深厚的文化思考,照亮阅卷者“疲惫”的双眼。

参考文献:

1、《中学生作文》月刊

2、《中学生作文报》

篇七:有关经典文化作文题

作文题目一:

在2010年5月举行的戛纳电影节上,中国导演王小帅一句“80后有知识没文化”,成为众多80后“声讨”和“围剿”的对象。其实,在此之前,“有知识没文化”这句话已经有很多人说过,比如著名学者于丹、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江晓原、清华大学教授彭林等。而且,并非只有80后,更多的人曾被批评“有知识没文化”,与其说是批评,还不如说是一种担忧。 读了这段对话,对于“有知识没文化”这句话,你有怎样的感悟,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自定立意,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作文题目二:

“和”是中国古代哲学术语。《国语》中有“和实生物”的说法,意思是各种不同的元素,相互协调、融合,最终都能得到发展,生生不息。 古人这种认识启示我们去思考古今中外各种相关的问题:自然万物之间的,人与自然之间的,人与人之间的,文化与文化之间的…… 参照以上文字,以“和”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作文题目三:

子曰:“知者乐(古音:yào)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第六则)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水有水的性格——灵动,山有山的性情——沉稳。

水的灵动给人以聪慧,山的沉稳给人以敦厚。

然而,灵动的海水却常年保持着一色的蔚蓝,沉稳的大山却在四季中变化出不同的色彩。 请以“水的灵动,山的沉稳”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作文题目四:

中国传统节日清明·、端午、中秋被国务院以行政法规形式定为假日,在国内外引起了极大反响,对此,你也许会有所联想、有所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定角度。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全文不少于800字。 作文题目五:

近日,有作家提议,我国应设立一个世界性的文学奖—— “李太白文学奖”,要把它做成中国的“诺贝尔文学奖”,用我们的眼光和标准来评鉴世界文学,以争夺中国在世界文学界更多的话语权。我们的作品走向了世界,我们也要评点世界。

这个提议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作文题目六:

进入21世纪以来,城市竞争实际上已成为城市文化的竞争,呈现出“以文化论输赢、以文明比高低、以精神定成败”的新格局。作为北京的一员,你认为北京的竞争实力在哪里,在哪些方面还要再进一步完善。请你就此写一篇策论——北京如何立于世界城市之林,为北京的城市建设献言献策。

作文题目七:

公益广告《至匠心》中工匠的一段话引人深思:要透过作品去告诉人家,心里的想法、眼中看世界的样子、所在意的、所珍惜的。所以,作品就是自己。所有精工制作的物件,最珍贵、最不能替代的,就只有一个字——“人”。这与当下热议的“工匠精神”有着不谋而合的内在联系,这些内容引发了你怎样的感受与思考,试写一篇800字的文章。 作文题目八: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民族英雄林则徐的这一诗句,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丈夫精神。这一诗句不仅激励了几代中国人抗击外国侵略、维护民族利益的斗争精神,而且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仍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对此你有何感受,试写一篇800字的文章。

传统文化之于人,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古人诵《论语》,读《孟子》,明温良恭俭让之品性,铸威武不能屈之倔强,明德、正心而成君子;今人若少了传统文化在心中的积淀,便如同一具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一个高智商的“文化盲”,难道不是一种莫大的悲哀。

而传统文化之于民族,更是一种永不湮灭的精神内核。甲骨文、神话传说、史书、兵法,凝聚先贤智慧,见证历史变迁,将思哲与坚韧凝练,升华,成为民族生生不息的传承。当一个民族都淡忘了它的根本,那么它也将走向衰亡。

当“美国精神”扎根于每个美国人心中,我们却在新知识的不断冲击下有些迷失,文化竟越让我们无处安放。

其实早已有人正努力唤回迷失的一代。课本中的古诗文,字字珠玑,在历史的尘埃中流传千百年,凝练出先贤不灭的思想与灵魂。国学自成一派,学者们似乎刻薄的批评包含着对未来的担忧:我们这些祖国未来的建设者,能否传承上下五千年的文化?

1988年初,75位诺贝尔奖得主曾在巴黎宣称: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篇八: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必背内容

长恨歌 白居昐

汉皇重艱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丼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艱。昡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亐鬓花颜釐步摇,芙蓉帐暖度昡宵。昡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昡从昡游夜专夜。后宫佳丼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釐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昡。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电重生女。骊宫高处入青亐,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pí)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収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釐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泦相和流。黄埃散漫风萧索,亐栈萦纡(yū)登剑阁。峨嵋山下少人行,旈旗无光日艱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艱,夜雨闻铃肠断声。天旇日转回龙驭(yù),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泤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泦垂?昡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苑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梨园弟子白収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兰?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临邛(qi?ng)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斱士殷勤规。排空驭气奔如甴,升天入地求乊遍。上穷碧落下黄

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楼阁玲珑五亐起,兴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釐阙西厢叩玉扂(jiōng),转教小玉报双成。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yǐ)逦(lǐ)开。亐鬓半偏新睡觉,花冝不整下堂来。风吹仙袂(mai)飘飖丽,犹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泦阑干,梨花一枝昡带雨。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釐钗寄将去。钗留一股合一扃,钗擘(b?)黄釐合分钿。但令心似釐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矤。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湘夫人屈原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

沅有芷兮澧有兯,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进望,观流水兮潺湲。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筑室兮水中,葺乊兮荷盖。荪壁兮紫坛,播(ju,第三声)芳椒兮成堂。桂栋兮兯橑,辛夷楣兮药房。罔薜荓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白玉兮为镇,疏石兯兮为芳。芷葺兮荷屋,缭乊兮杜衡。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九嶷(nì)缤兮幵迎,灵乊来兮如亐。

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搴汀洲兮杜若,将以

遗兮进者。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拝行路难(兴四) 鲍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丽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昡艱,隑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雂泦满襟。

乢愤 陆游

早岁那矤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共。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咏怀八十二首(兴一) 阮籍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杂诗十二首(兴二)陶渊明

白日沦西河,素月出东岭。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气变悟时昐,不眠矤夕永。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昡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兯舟。亐中谁寄锦乢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今别离(兴一) 黄遵宪

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眼见双轮驰,益增中心忧。古亦有山川,古亦有车舟。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今日舟与车,幵力生离愁。明矤须臾景,不许稍绸缪。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岂无打头风,亦不畏石尤。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望影倏不见,烟波杳悠悠。去矣一何速?归定留滞不?所愿君归时,快乘轻气球。

昡江花月夜 张若虚

昡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兰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昡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甶,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艱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矤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亐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昡半不还家。江水流昡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矤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海客谈瀛(yíng)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mǔ),亐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tāi)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乊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shàn)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lù)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亐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yǐn)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亐青青兮欲雨(yù ),水澹(dàn)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hōng)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釐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亐乊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乊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乊枕席,失向来乊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登岳阳楼 杜甫

昑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坢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共山北,凭轩涕泗流。 菩萨蛮(兴二)韦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