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瓷现象高一作文(共7篇)

来源:作文周刊网 时间:2017-04-25 03:37:49

篇一:江西省宜春市奉新一中高二语文 面对老人摔倒,你扶不扶?作文素材

"江西省宜春市奉新一中高二语文 面对老人摔倒,你扶不扶?作文

素材 "

尊老爱幼本是我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面对老人的摔倒,本该立即上前搀扶,然而如今面对这种情况,多数人选择视而不见,少部分则会注意一旁是否有监控,如果有则会上前搀扶,没有便会依旧视而不见??面对这冰冷的一幕幕,莫说路人的心是冰冷的,就连倒在地上无助的老人心里也冰冷的。是什么让这个社会开始了对生命的漠视?是什么让这个社会开始了对人性的缺失?这个社会在无声地流泪,而我们的良心,却在冰冻中默默地滴血??

不是不扶,是不敢扶啊!

太多太多的好心人遇到了太多太多的“碰瓷”的,以至于他们迫不得已将自己那颗火热却伤痕累累的心冰冻起来,也许只有那样他们才不会再受伤。可是,他们忽略了一点,不管是“碰瓷”的还是好心人,有一天他们终会老去,终会需要人帮助,需要人搀扶,然而按照社会这样发展下去,他们还能指望哪位陌生人敢在他们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 社会的某些角落是冰冷的,可人心是火热的啊!如若每人心中都燃起那把热情的火,就算是冬天

也是温暖的啊!也许的确还会出现那些出卖良心的社会渣滓来祸害社会,可这

终将是少数。我们有良心、良知的人不能因为有少数社会败类就不去做扶危济因、温暖他人的好事。我们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弘扬社会正气、铲除不正之风。

我们这个社会,需要多点关心,多点信任、多点监督;少点邪念,少点欺骗,少点冷漠,这样每个人的心才会感觉到温暖,才能燃起心中那团热情之火,再以燎原之势,焐热整个社会,让所有的贪婪、自私全部消失得无影无踪,还社会一片洁净的蓝天。在这片洁净的蓝天下,还会有好心人被诬赖、被索赔的事情出现吗?即使偶尔出现,法律应还他们清白,公众应赠他以崇高!扶起跌倒者,褒扬扶人者,焐热受伤后变得冰冷的心。因为只有他们的心是热的,才能让对方感受到你的温暖,你才能感受到对方的温暖,只有相互依偎,相互取暖,才能相互点燃对方的热情之火,才能点燃社会的热情之火??这样,这个如今被视为社会重大问题的问题就不再是问题!

评语:“扶不扶”的焦虑随着作者透辟的阐述涣然冰释。文章开门见山提出问题,逐层深入分析问题,最后水到渠成解决问题,亮出观点:扶起跌倒的老人,还社会洁净蓝天;焐热好人,温暖他人,相互取暖,和谐社会,缔造美好社会公序良俗。

——宋蓉评 “扶不扶老人”被搬上春晚舞台后,引起公众热议。面对摔倒的老人,人们都会犹豫:要不要伸出援手?因此造成道德上的焦虑。然而反过来,人们若是能够利用智慧维护自己,便也不会有道德焦虑了。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早在几千年前,孟子就有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爱护老人,尊敬老人,在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这是我们作为年轻公民应该做到的。这是一种道德观,从某种程度上说,这能够体现一个人的品格好坏。同时,又能够反映一个社会的和谐程度。可是当道德遇上现实问题时,又该如何应对呢?这就需要我们的智慧了。

过去的“小悦悦事件”已然让社会为之心寒,正当人们为社会上道德缺失不禁唏嘘时,“扶老人”又让人们不禁纠结起来,想要行善然而却被老人反咬一口,背上骂名,严重

的可能有物质上的负担。这岂能不让人犹豫?去年,有一位年轻人救了一名摔倒的老人,好在年轻人请朋友帮助摄下当时的情况,在老人诬告他时拿出证据维护了自己的权益。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我们可以运用身边的可用于记录的证据,用我们的智慧和道德,来维护我们社会的和谐和安定。

孟子说过:“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意思是不忍心看到别人受苦,要秉持一颗同情心。所以,当我们看到路上有摔倒老人时,我们要有一颗同情心与道德约束来处理这个问题,同时要善于利用智慧来维护我们自己的合法权益。这样,当你面对摔倒的老人,亦或是其他情况需要伸出援助之手,然而却又有可能伤害到自己权益时,你的智慧,会让你的道德不再感到焦虑。同时,社会应该给老人更多思想道德上的教育,在中国这个老龄化的社会,老人是一个大群体,他们需要我们的帮助和关爱。

由此,我们可以学会用法律用智慧作为你行善的法宝,用正当的手段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当我们道德面临挑战时,智慧行善,让你的道德不再焦虑。

评语:人生之路,本应“爱在左,情在右”,而错综复杂的社会,却让这条“行善”之路如此磕绊,如此崎岖,所以才让“性本善”的人心如此纠结如此焦虑。

本文不是回避现实,而是正视矛盾,不是站在道德制高点,进行苍白说教,而是冷静提出“智慧行善,道德不再焦虑”,既行善又维护行善者的合法权益,才有真正持续的“社会和庇和安定。”

思考问题的方法是辨证的,周密的,所以语言是直捷的而非偏激的,这就是议论文的灵魂所在。 ——宋蓉评

篇二:时事评论类作文素材

扶贫不能搞平均主义

山西一个贫困村去年用扶贫资金买了一批扶贫羊,本打算分给贫困户,让他们养羊脱贫,但村干部生怕分配不公引发矛盾,干脆全村每人分一只,剩下的又6人合分一只。新华社报道称,仅大半年时间,这些羊就被村民们卖了一多半。而据了解,类似扶贫思路,在基层并不鲜见。

精准扶贫,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怎么能“广撒芝麻盐”,搞平均主义呢?要是允许平均分配,倒不如直接按人头发钱来得痛快,何必又是立项,又是买种羊,又是谋销路,费这么大劲呢?出现按人头分扶贫羊的现象,说明一些地方还没有理解精准扶贫中“精准”二字的内涵。

实际上,精准扶贫的初衷非常清楚,就是要把全国5000多万贫困人口,一一登记造册,具体到户、具体到人,通过政策扶持,加上困难百姓的努力,摆脱贫困,最终消除极贫人口。按照这个原则,参照有关条件,确定扶贫对象应该不难。一些基层干部之所以觉得难,要么是没把政策讲清楚,没能取得当地百姓的理解和支持;要么是缺乏担当,怕分不好闹矛盾就绕着走,抑或二者兼有之。

不论出于什么原因,都不能因为怕事就和稀泥、吃大锅饭。那样做既是对扶贫政策的扭曲,更是对老百姓的不负责任。精准扶贫的机会难得,把握住就可能让贫困户的日子红火起来。如果只是把它当成一种形式,以形式对“形式”,还能期待有什么好效果?没有效果,没有起色,老百姓不满意,挨骂的还是干部。

精准扶贫是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就该底气十足、拿出智慧和勇气,而不是怕这怕那。同时也要明确,扶贫不是派发福利,不是想怎么分就怎么分,它必须符合规定、接受监督。精准扶贫、脱贫攻坚事关“共同富裕”的大局,事关老百姓的切实利益,不是哪一级的事,不能一级级往下推,最后都推给村里了事,甚至连村民把扶贫羊分了卖掉都置若罔闻。尤其是在精准扶贫对象的确立、扶贫资源的发放上,必须严格依照规定执行,并将有关情况公诸于众,接受社会监督。符合条件的才能享受精准扶贫的政策,享受扶贫政策的贫困户也不能终日“躺在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相反,得主动谋出路,否则就将受到舆论的谴责和制度的反制,这样才有的放矢。

贫困是一个世界性问题,中国的精准扶贫被各方面寄予了很高期待。能否让数以千万的贫困人口摆脱贫穷,过上好日子,取决于政策执行者的勇于担事,取决于被帮扶对象的振作自强,取决于公众监督渠道的畅通。公众、政策执行者、贫困户,三者形成一个相互咬合的闭合的环,扶贫才能遵从规律、有效运转,才不至于出现类似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的闹剧。

扶贫要放弃对“感恩”的幻想

有“网红县委书记”之称的湖北巴东县委书记陈行甲,再度成为舆论焦点。11月4日,湖北省巴东县广播电视台在其微信公众号推送了《陈行甲:精准扶贫中 自强感恩教育要跟上》一文。陈行甲在文章中表示,有些贫困户不懂感恩,反而出现了无理取闹的心态:“我是穷人我怕谁”“我是小老百姓我怕谁”“我掐着你玩”。对此,他要求加强对群众的自强感恩教育。(澎湃新闻网11月8日)

陈行甲这封“如鲠在喉,不吐不快”的公开信,相信当是出自真心。信中所揭露的一些贫困户的心态与扶贫现象,或确实在当地存在。

但是,在现代政治理念中,政府扶贫,乃是基于基本的公共职责与公共服务的必然要求。扶贫不是对贫困户的施舍,贫困户脱贫、享有基本的生存生活条件,也是其自身的一项公民权利。若要求贫困户对政府扶贫有感恩之心,是不是意味着没有感恩之心就不配接受扶贫?显然不是。再说,若干部都怀着收获感恩的心态去扶贫,不仅是一种责任与权利关系的倒置,

扶贫工作恐怕也难以精准化。

现实中确实不排除一些贫困户有“等靠要”的消极心态,但这正是扶贫要致力解决的真问题。陈行甲在公开信中也提到,“精准扶贫不仅是帮助贫困人口改善生存条件,让他们经济上翻身,精神上也要翻身”,但是显然,感恩是达不到这一目标的。须知,贫困户产生消极心态,固然与个体的精神状态有关,但与过去粗放式的扶贫方式也难逃干系。如大水漫灌式的扶贫,“授人以鱼”而非“授人以渔”,当然容易引发一些人产生惰性,并割裂政府脱贫帮扶与贫困户自主脱贫的联系。

有必要正视的一点是,政府扶贫本不该预设贫困户都具有高道德水平和上进心。而且,一些看似个体层面的消极心理之形成,与区域性的生存条件、权利状况息息相关。要纾解“精神贫困”本就非一夕之功,对贫困户“怒其不争”,并不解决问题。针对千差万别的贫困户状况,予以有效帮扶,也是扶贫工作的难点。

至于扶贫工作中出现一些干部比贫困户更着急的现象,也要反思扶贫的工作方式与干部的考核制度设计问题。工作方法对了,激励机制恰当了,就不会因个别情况否定官员的扶贫绩效,也难以让一些贫困户“我掐着你玩”的心态得逞。

扶贫进入攻坚阶段,剩下的都是“硬骨头”。艰难之一表现在,一些地区的贫困不是仅仅通过个体努力和地区的协同发展就能脱贫,而是必须有赖于外界从资源投入到权利赋予的精准满足。若仍过于强调贫困户自身原因,强调贫困户应有感恩心态,就有可能形成“贫困就是穷人的错”的治理幻觉。

如何调动和激发贫困户自身的脱贫积极性,确实考验着精准扶贫在现实中的实施智慧。只强调感恩,显然无法实现扶贫目标。

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在全国脱贫攻坚工作中,实现70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其中就包括“发展教育脱贫一批”。通过发展教育,对于促进贫困人口就业、提高贫困家庭收入水平、从源头上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具有重大意义。

我国教育公共服务的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和群体差距仍十分显著。许多贫困地区,同时也是教育公共服务供给最为薄弱的地区。

目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主要分布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特别在一些边远山区,有的学校连课桌椅等最基本的办学条件都难以保障。同时,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发展严重滞后,绝大多数贫困地区乡村都没有公办幼儿园,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严重紧缺。

“再穷不能穷教育”,这是老百姓心里最普通的诉求。政府在扶贫工作中更需要对教育扶贫的重视,通过发挥教育优势助力脱贫攻坚。

建议国家层面加强顶层设计,将治愚、扶智作为扶贫开发的长远之策和根本大计,对各地教育扶贫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做出系统部署,切实加大对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教育扶持力度,着力从源头上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大力支持贫困地区乡村幼儿园建设,加快构建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体系。贫困代际传递的问题,必须从学前教育抓起,为贫困家庭子女提供学前教育机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大力支持乡村幼儿园建设,从最贫困地区、最贫困人口做起,逐步建立和完善学前教育资助政策体系,切实减轻贫困家庭学前教育负担。

全面完成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任务,基本实现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标准化。国家“十三五”规划期间,应加强教育资源统筹和项目整合,集中各方面的力量,全面完成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任务,确保贫困地区每一名适龄儿童少年都有机会接受有一定质量保障的义务教育。

以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加大对贫困地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支持力度。目前,我国城镇地区和东部发达地区已基本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关键是普及贫困地区高中阶段教育。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也是一项具有历史深远意义的扶贫举措。普及贫困地区高中阶段教育,一方面中央财政要加大支持力度,支持贫困地区扩大高中教育资源,完善贫困地区高中阶段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健全学生资助体系,着力化解普通高中债务问题。另一方面,要结合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突出就业导向,以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避免将高中阶段教育完全办成升学教育。

进一步调整完善保障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大学的政策措施,拓展贫困家庭子女纵向流动的通道。近年来,针对农村寒门子弟上重点大学机会减少的现象,国家实施了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计划。但这项政策还不够完善,建议进一步在贫困学生精准识别、完善监督机制等方面有针对性地采取政策措施,确保这项政策真正惠及贫困家庭子女。

同时,加强贫困学生信息与贫困家庭人口信息的对接,实现精准资助。贫困学生信息要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信息有效衔接,精准识别贫困学生。既要做到“应补尽补”,又要尽可能避免资助非贫困家庭的学生,将有限的资助经费用在“刀刃上”,提高资助经费的效益。

扶贫要走出“重扶物轻扶志”误区

前不久,湖北巴东县委书记陈行甲撰文,谈了一些扶贫干部“早就想讲却不敢讲”的问题——有少数贫困户带着“我是穷人我怕谁”的心态,被国家的好政策养得“浑身不舒服”,不如意就去找政府“碰瓷”;有少数贫困户对来家里帮扶的干部很麻木,认为干部比自己更得急,因为自己不脱贫干部交不了账??“新华每日电讯评论”微信公众号(ID:dianxunpinglun)转载该文章后,阅读量迅速突破10万次,网友纷纷留言讨论。

“十三五”时期是脱贫攻坚啃硬骨头、攻城拔寨的时期。近年来,精准扶贫战线捷报频传,但仍有很多“硬骨头”待啃。在一些地方,确实存在少数贫困户不思进取、“扶不起来”的现象。我们应该认识到,“扶志”本来就是扶贫工作的一部分,只重视物质扶贫的老路已经走不通。

对扶贫工作,一些地方干部认为,“缺钱就给钱,没房就盖房”,砸钱搞发展是最“短平快”的扶贫方式。而一时难见成效、需要下细功夫慢功夫的“扶志”,却长期未得到足够重视。“砸钱式”扶贫也让一些习惯了“等靠要”的贫困户认为,扶贫就是等国家给自己发票子、修路、修房子。与其汗流浃背地通过劳动脱贫,不如“蹲在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来得实在,得过且过、缺乏斗志和信心的心态也得以滋生,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其实,物质上脱贫与精神上“扶志”,是脱贫攻坚的车之双轮、鸟之双翼,两者不可偏废。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把发展作为解决贫困的根本途径,既扶贫又扶志,调动扶贫对象的积极性,提高其发展能力,发挥其主体作用。”

当前,各项扶贫新机制正为脱贫攻坚不断释放着改革红利,也为物质扶贫提供了更加全面的制度保障和实现路径。但是,“身贫”好扶“心贫”难治。对于那些有强烈脱贫愿望的群众,一定的物质扶持即可使他们走上自主脱贫之路;而对那些“身贫”又“心贫”的群众,如果不“扶志”,则即使通过给钱给物使其一度脱贫,也很可能坐吃山空再度返贫,进而耽误脱贫攻坚全局。因此,我们既要理解许许多多奋战在基层的扶贫干部的不易,更应该认识到,帮部分贫困群众除“思想穷根”已逐渐成为扶贫工作“硬骨头”中的“硬骨头”,“重扶物轻扶志”的误区亟须纠正。

诚然,脱贫攻坚的时间紧、任务重,但做好“扶志”工作,是扶贫干部不能推脱的担子。克服少数贫困群众思想观念贫乏、懒得改变现状的心理状态,挖掘并激发他们摆脱贫困的内生动力,需要有强有力的外力支持,尤其需要作为脱贫攻坚战主力军的基层党员领导干部去苦下

功夫,耐心摸底,科学引导。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干部。同样,打造一支满怀信心、敢于担当、踏实做事的干部队伍,让他们发挥“领头羊”的作用,也是啃下“扶志”这个硬骨头的关键一着。要让广大扶贫干部深刻理解“扶志”的重要性和严峻性,克服少数干部身上“遇难而退”的潜在风险,才能为带领群众走出“志短”困境想实招、办实事、见实效。如果面对部分贫苦户“不思进取”,扶贫干部先泄了气,怎么能够带领贫苦户克服困难呢?

要找准“志短”病根,做到“精准医疗”、对症下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少数贫困户懈怠、“志短”,原因不尽相同。有的是沾染了酗酒慵懒等不良习气;有的是受占小便宜、得过且过的不良风气影响;有的是因为脱贫创业遭遇挫折而撂挑子;有的是遭遇家庭变故,对脱贫致富失去信心??总之,党员干部要逐一调研了解,找准病根,才能精准地解除他们的“心魔”。

要讲究策略,做到稳扎稳打。“扶志”是夯实基础的长期工作,如果急于求成,很有可能遭遇挫折。只有保持住稳扎稳打的踏实干劲和耐力,效果才能显现。海南省琼中县湾岭镇岭门村的黎族老汉王成安,原是个“懒汉”“醉鬼”。驻村第一书记黄海军先后采用激将法、“诱惑法”等策略,用心用情,积极引导帮扶,王成安终于受到触动。在黄海军的支持下,他盖好了羊舍,买回13只大羊、7只小羊,每天像伺候孩子般好好放羊。现在说到自己的羊儿,王成安两眼放光,以前那个萎靡不振的老汉消失不见了。

令人振奋的是,越来越多的黄海军正在践行“扶贫先扶志”的理念,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激发贫困户主动脱贫的积极性;越来越多的王成安眼光也看得更远了,“政策再好,还要靠家家户户自己努力”的信念逐渐扎下根基。但对于扶贫来说,“扶志”永远在路上,希望更多的基层干部尽早走出“重扶物轻扶志”误区,迎难而上,对症下药,激发贫困群众的脱贫内生动力,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把扶贫工作做扎实。

篇三:2014年上海市高三各区一模作文题与立意

2014年上海市各区(县)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

(一模)语文试卷选编

(作文题目与分析部分)

目录

普陀区 ······················································································································ 2 杨浦区 ······················································································································ 2 长宁区 ······················································································································ 3 浦东新区 ··················································································································· 3 嘉定区 ······················································································································ 4 虹口区 ······················································································································ 4 松江区 ······················································································································ 5 徐汇区 ······················································································································ 5 静安区 ······················································································································ 5 黄浦区 ······················································································································ 6 闵行区 ······················································································································ 7 闸北区 ······················································································································ 7 宝山区 ······················································································································ 7 金山区 ······················································································································ 8 青浦区 ······················································································································ 8 崇明县 ······················································································································ 8

注:本次整理暂缺奉贤区。

声明:本材料仅供教师备课、考生复习之用,严禁以任何方式出版发行,相关版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提示:本文档已编排电子目录,在目录相应条目上按住Ctrl键并单击鼠标可直接追踪链接。也可使用“文章结构图”。

第 1 页 共 9 页

普陀区

【题目】

28、作文

对于未来,有人憧憬、有人茫然、有人畏惧……而英国哲学家C〃S〃刘易斯说:“未来就是某种每个人都会以每小时六十分钟的速率达到的所在,无论他干些什么,无论他是谁。”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见解。

要求:(1)自拟题目;(2)全文不少于800字;(3)不要写成诗歌

【分析】

本文旨在探讨“对未来的态度”。对于未来,你可能憧憬,可能茫然,可能畏惧??还可能有多种多样的心态,而材料中给出的英国哲学家对于未来的看法,则带有一种“命定”的含义。无论你在做什么,也无论你的身份是什么,未来总在那里,你总能到达。理解了题干,我们可以沿着题干来拓宽自己的思路。

首先,你得明确自己对于“未来”这个词在心中的定位:

1、你对未来憧憬——你憧憬的是什么?未来有哪些东西值得你憧憬?

2、你对未来感到茫然——没什么不可以。你的现实决定未来的大部分走向,凝聚出你感到茫然的“点”,你可以一一阐述。

3、你感到畏惧——你害怕社会太过现实?害怕自己长大得太快?害怕未来的某一天,你会遗失了本真的自己?

4、其他心态——感受真实即可。

其次,不能把作文单单地停留在感受上,必须从感受上升到精神层面的“态度”上。这时候英国哲学家的那段话就能够给你启示。“未来”在你心中,究竟是“命定”的存在,还是可以通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创造的“新世界”。从这个层面上来说,若你憧憬未来,你必将为你所憧憬的付出努力。若你对未来感到茫然,你不能沉迷与混沌,须在茫然中寻找希望和继续下去的勇气。即便你畏惧未来,未来也必然会到来。然而他以什么样的姿态到来,你依旧可以左右一二。

每个人都可以对自己的未来有不同的看法,但作文的立意尽量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姿态。

可以通过对未来的态度来确定你文章的标题,如某考生以《未来,为我而来》为题,值得借鉴。① 杨浦区

【题目】

27、作文

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强调积极进取,道家主张看淡放下。历代许多士人深受其浸润,当今社会也有不少人经常提及这些话题。

根据上述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要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分析】

首先,简单明确材料给出的两个角度。

1、儒家提倡的积极进取。

2、道家主张的看淡放下。

这两种思想,你可以选取其中一种,来表达你的感受。当然,你也可以深入探讨两者的关系,你可以不否定其中一种,也不认可其中一种,怀着辩证的态度去看待这个问题。

如果你认可其中的一种,那么可以结合你自身的经历体会去具体阐述你的理由,并适当选取材料佐证。如果你选择辩证的角度看待问题,那么选用的佐证材料也需要两面俱到,难度相对就大一些,可能“歪楼”。 此外,材料中还提到“历代许多士人受其浸润”,“当今社会也有不少人提及这个话题”。不论是历代士人的思想还是当今社会的言论,都可以作为你所选取角度的论据。

第 2 页 共 9 页

一个人选择一种思想,这只是表面现象。如果你对你所举的例证了解细致,那么不妨可以挖掘的深一些,比如:某个人积极进取,最后如何了?某个人看淡放下,最后又如何了?

如果文章中的反例成功,那么儒家和道家的辨证关系,你就明白一二了。

长宁区

【题目】

27、以“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分析】

命题作文的难度一般来说都小于材料作文,因为可以从题目的这一个字上生发出千百种不同的思路,每一个思路都能生发。相对材料作文给出了固定的思维模式而言,“思路广”是其最大的优势。一般看到命题作文的题目,沉思一分钟,你脑海中必然会有关于这个字或者这个词的相关俗语、谚语、成语、名言警句等等跳跃出来。

说回这个题目,“路”。从最为贴切的人生经历而言,可以有:成长之路、奋斗之路??甚至具体你每天都要走的一条路。走在这些路上,你成长的点滴,你奋斗的艰辛,你一步一步走过的体会,那些得到的,或是遗失的,都可以是行文的资本。

换个角度,从宏观一点的思路,路可以是国家、民族、信仰的路,为着一个信念,你走上这条路。是这条路影响了人生,还是人力让这条路变得不同。

此外,“路”的本身,还有很多种。例如阳关道、独木桥,有的路让人趋之若鹜,有的路让人避之唯恐不及。站在分岔路,你如何选择人生;遇到绝路,是否又能够逢生。

总而言之,“路”这个词,还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无论你选择哪一个角度去阐释这条“路”,最好都要在收尾的时候或明确,或暗示地表明你的态度。“路”可以有千万条,走路的方式也可以有千万种,你如何选取、如何对待,至关重要。

浦东新区

【题目】

27、作文。

近日,上海发生一起车祸。电瓶车驾驶者魏先生被撞倒在地,周围的人纷纷拨打电话求救,一名外国女子走到他身边,用双手紧紧握住他的手,不断地鼓励他,直到救护车赶到。事后她对周围的人说;“我既不是医生,也从来没有做过护士。我只是看见他非常的痛苦,没法动弹。地上非常冰冷,我觉得握住他的手可以让他暖和些、舒服些。”

这则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1)题目自拟;(2)全文不少于800字;(3)不要写成诗歌。

【分析】

这是一则时事材料,讨论的是近来炒得比较热烈的话题。可见材料作文不光是名人名句的生发为主,时事也可以被充分利用。从材料中看,当遇到“车祸被撞”者倒地不起时,围观人群的态度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动口不动手”的电话求助人群;一类,是以外国女子为代表的“亲身实践”来帮助他的人。我们不能简单片面的去说哪一种人的做法才是正确的,因为他们所做的事情,在这样的情况下,都是有利于事情发展的。所以,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简单归纳,能用于行文的角度大致有三。

1、从宏观来讲,可以讨论“分工”的问题。

遭遇车祸时,打电话求助的人和亲身实践抚慰的人,都是具有存在意义的,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我们需要有人打电话报警求助,而在等待救援的时间里有人走上前去抚慰伤者,则是更好的心灵陪伴,有那么一丝“锦上添花”的效果。

2、从个人角度来看,可以讨论“理性”与“感性”的问题。

第一反应打电话求助的人,是理性的。我们需要理性的人,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做出决断。同时也需要感性的人,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心灵的慰藉。在人生道路上也同样如此,理性把控生活的大方向,感性在很多时候,让生活更为丰富多彩,灵魂更为美好。

第 3 页 共 9 页

3、可以结合时事,“碰瓷”事件来深入探讨。

为什么围观群众大多采取口头上的电话求助,却很少有人上前亲身帮助地实践,反倒是外国朋友走到了前面。这与国家社会的大环境也并不是毫无联系。“碰瓷”的人越来越多,就会有更多的人想要保护自己不受这类意外的“再次伤害”。因此采取更为保守的帮助方式,既能帮助伤者,也能保护自己。我们不能批评他们的做法,因为他们不是淡漠的,他们也切实的起到了帮助的作用,甚至这种帮助比“抚慰陪伴”来的切实很多。然而“碰瓷”引发的诸如此类的风气,则是需要改进的。

这篇作文的立意大致就解析到这里,从这个范围内生发出的相关角度,只要切合题意,应该就不会有大问题。 嘉定区

【题目】

27、作文。

曾经,父母叮嘱孩子的口头禅是:“慢慢走,小心跌跤!”“慢慢吃,小心噎着!”现在,孩子听到最多的是:“快点吃饭!”“快点做作业!”“快点弹琴,快点睡觉!”甚至是:“快点玩!”

请你以“我们到底是该快点还是慢点”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请把题目抄在答卷纸上;(2)不少于800字;(3)不要写成诗歌;(4)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分析】

这是今年的第二篇命题作文,命题作文的立意向来不需要如何深入分析和挖掘,关键是了解题目之后,开始做思维的发散性活动。我们究竟是应该快一点,还是慢一点?

以材料作为起点,儿时父母总叮嘱我们凡事小心,慢一点,为的是让我们更好的生活和成长。而现在我们听到的“快一点”的催促,更多的是对我们成长的鞭策,不希望我们将时间浪费,而是把握一分一秒,去做更值得的事情。“快一点”或是“慢一点”,都是父母对我们的关爱。只是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他们表达爱的方式有了变化。他们侧重的点,也不尽相同。

那么就我们而言,是希望快一点,还是慢一点呢?这不仅仅是速度,也可以预示成长、成熟,更进一层,也可以是做事情的方式等。只要你找到自己更为倾向的角度,把立意站稳,然后生发,要偏题是很难得。 虹口区

【题目】

27、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小米”手机,是“拿来主义”的典型代表。企业从起始就打定主意走“山寨”路线,将全球最顶尖的移动终端技术与元器件运用到每款新品。团队采用“饥饿”营销手段,打低廉价格战,号称小米手机是同价格中性价比最高的产品。“小米”团队最近宣传将推出一款组装机,按需匹配器件。

对此,社会反响热烈,褒贬不一。

【分析】

这则材料给出的诸多内容,最关键的还是需要大家仔细的理解“拿来主义”的意义。社会舆论对于小米手机的“拿来主义”及“饥饿营销”褒贬不一。所以是褒是贬,或者褒贬兼顾,都是可行的作文的角度。

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阐明了应该批判继承和借鉴文化遗产及外来文化的态度。拿是有选择的拿,为我所用的拿,不亢不卑的拿。“一切好的东西都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外国好的东西、对中国的进步有益的东西都应该吸收,这应该是拿来主义的真实意思。”

从这个角度而言,小米手机的确是吸取各家所长的产物,性价比也确实很高。的确是“拿来主义”的典型代表和发扬者,值得褒奖。

如果换个角度,“山寨”这个词自出现以来,似乎就带着一点“轻蔑”的意味。支持正版,远离山寨,也一直是很多人奉行的原则。真正的“山寨”,是一味的模仿抄袭,换汤不换药的复制,如“康师傅—庚师傅”之流。虽然小米手机从这个立场上看并不算是完全意义上的“山寨手机”,比之许多国产手机好了太多太多,然而它毕竟是缺少创新的产物,只是集合,并无自己的专长。比之苹果、诺基亚之类的品牌,还是少了让人一瞬间就能想到的“品牌优势”。甚至它的“饥饿营销”模式,也是为了营造出虚荣的市场优势,创造出隐形的“品牌价值”。

第 4 页 共 9 页

所以,从品牌的营销和产品的质量上,小米手机的确是做得很好,但是从自身的发展和创新来看,还是停滞不前的。

把正面和负面的舆论归结一下,就不难看出小米手机的优劣。那么是选取一个角度来写,还是两者兼顾地生发主旨,就看考生自己的把握了。切记,完美的“拿来主义”应该是辩证的,有继承也有发扬。

松江区

【题目】

27、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智者,总是享受着自己的生命,享受着自己的闲暇时间;而那些愚不可耐的人总是害怕空闲,害怕空闲带给自己的无聊,所以总是给自己找些低级趣味的游戏,给自己一点暂时的快感。” 阅读上面的文字,你有怎样的思考和认识,请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原文来自:wWW.zuOWEnzhouKan.com 作 文周 刊:碰瓷现象高一作文)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分析】

这篇作文看上去并不困难,因为立意选取没有难度,做人嘛,总是要选择做一个智者,充分的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享受生命。所以这个作文难就难在,要怎么从“智者”的角度出发,完成这篇作文。下面给出几个可以的角度,供大家参考。

1、如何才能成为一个智者,享受生命,而不是被生活所累,庸庸碌碌地度日,被偶尔空闲出的闲暇支配得不知如何是好。

2、智者处于世,该如何安排自己的生活,如何享受生命。

3、从反面入手,以愚者的无知,衬托智者的睿智。低级趣味的游戏只是短暂的欢愉,欢愉过后难免更为寂寥,而智者的生活,却是长乐长安的。

行文时,可加入个人的亲身经历,或是历代人物的事例来佐证自己的观点。

徐汇区

【题目】

27、阅读下面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当草地向牧民完全开放时,每一个牧民对自己有利的选择是多养一头牛。如果所有的牧民都这样做,那么草地将因过度放牧而枯竭,他们的牛都将被饿死。

【分析】

从材料来看,考生可能会会心一笑,这不就是可持续发展观么?当然,“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本身套用在这个材料上是没有问题的,并且十分贴切,所以你如果围绕着“可持续发展观”来完成作文,一定是挑不出什么立意主旨的毛病的。下面列举一些其他立意。

1、可以套用闸北区作文的立意:有舍才有得。放下,是为了更好的拥有。

2、为人处世不能专注于眼前的蝇头小利,而是要用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

3、不能盲目跟风,人云亦云。就好比一个人在一个地方开了一个加油站,大家觉得有利可图,纷纷效仿,在附近开设许多加油站,结果只可能适得其反。若是变通思维,在一个加油站附近开发相关的副业,反倒能够达到共赢的局面。

4、不要将到手的利益全数用尽,凡事都要给自己留一点余地,才能稳步向前,不自断后路。

以上这四个引申的立意完全在题目的联想范围之内,当然也还可以有其他,只要联想合理,自圆其说,一般都不会有问题。

静安区

【题目】

27、作文

逃离,或许是旧的结束新的开始,或许又是一次无奈的挣扎。那些想从日常生活中逃离的瞬间,无法预知;很多时候,逃离的念头很快被日常生活所淹没……

第 5 页 共 9 页

篇四:2015最新高考作文备考素材集锦

2015高考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观察”2015年5月号第1辑

1. 无知的歧视才是最可怕的“乙肝病毒”

2. “以生为本”怎能遭遇“无能为力”?

3.电话诈骗何以敢在局长头上“动土”?4

4.“部门利益”何时不再是改革阻力?

5.景区何时摆脱“门票经济”依赖?

6. 律师“碰瓷”不能查清了事

7.政府信息公开也是一种“大数据思维”

8. 旅行社的票从何而来理应明确交待

9. “尾气检测”怎么成了“金钱检测”

10. 终身追责专治“期权腐败”

11. 削减文艺评奖让文艺不再“名利”

12.高龄农民工何以慰藉残破的夕阳

13.“应急车道之堵”验证救护惩戒机制效力

14. 治理不合理低价给旅游市场吹来清风

15. “雷人安全标语”有违文化安全

16. 最大的伪装是对权力的“伪监督”

17.霸气“恶导”是如何炼成的?

18.边界越清晰,规则意识越易养成

19. 15元米饭,到底公道不公道

20. “路培国一游”考验旅游新政效力

1.无知的歧视才是最可怕的“乙肝病毒”

堂吉伟德

吴昕怡女,福建福鼎人,天津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大一学生,2015年4月10日,她在学校单间宿舍烧炭自杀。在学校的一次义务献血之后,2014年12月6日,她被查出大三阳,系乙肝病毒携带者;今年3月7日,被安排进单独的学生宿舍居住。(4月30日《新京报》)

尽管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大多是“血液、性交和母父婴传播,以及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密切生活接触传播”,日常工作或生活接触,如同处一室、握手、拥抱、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不会传染乙肝病毒。然而,基于对乙肝知识的不了解,以此由此产生的歧视,才使得乙肝携带者被视为异类,甚至被当成“不可接触者”而受到排斥,让其背负了过大的精神和心理压力,在被人为孤立的情况下,被社会抛弃者若心态不够坚强,其就可能会选择一条不归之路。

歧视来源于恐惧,恐惧又来源于无知。因为对乙肝的认识不足,从而才有了“谈之色变”的恐惧,并对乙肝病毒感染或者携带者避而远之。很多人歧视乙肝或者艾滋病患者,就是基于对这种病症的认识不足,对其安全性没有把握,于是采取了“一概拒绝”的方式,人为将其孤立起来。比如学校让感染乙肝病毒的学生住单间,保护反成了最大的伤害。这种如同瘟疫的隔离,也意味着将其作为一个异类,被限制在主流人群之外。

科学素养不足是当前最亟待解决的问题,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为3.27%,相当于日本、加拿大和欧盟等主要发达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无知的恐惧,无孔不入体现在各个层面,即便连公共政策的制定都不能脱离窠臼。包括政府在内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比如招考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人员,都对乙肝携带者或者患者给予了拒绝。当然,这样的恐惧与认识,并非与生俱来而属于医学上还没有明确的结论,只有以此结论作为基础,然后才能开展常识性的宣传和普及,让公共政策迈出第一步后去实现破题。

这就要求公共政策必须具有“先知”的超前性,在没有证据证明其危害性的情况下,不能以“有可能存在传染”,而在政策制定上出现偏差和歧视。虽然像女大学生这样自杀的案例还不少,但公众对于乙肝的认识发生了改观,却是不争的事实。很多人由之前的抗拒者而转身为呼吁者和接纳者,同时政策层面也悄然发生了改变,比如在高考、公考和就业方面,“不得强制要求检测乙肝项目”已成一种规制,并以此推动了整个社会观念的迅速跟进。

但必须承认,根深蒂固的偏见要得到消除和改变,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还有待于做好长久之功。而要从根本上消除歧视,还得从解决无知和消解恐惧上下功夫。因而,进行医学常识的普及,提升全民的科学素养,依然是解决乙肝、艾滋病歧视的根本路径,也是实现权利平等,让每个人都免于恐惧的最终出路。

2. “以生为本”怎能遭遇“无能为力”?

郭文婧

河南省南阳师范学院毕业的刘佳拿到了毕业证书和学历证书,可她通过自己的身份证号在网上查询,却找不到任何相关信息。原来学校录取她时采集的身份证号有误,是个错误的身份证号。毕业证成为一张废纸,找工作屡屡碰壁。学校也为她着急,可是表示无能为力,无权修改信息。(4月23日《法制晚报》)这年头,谁都不想摊上事儿,高校也不例外。对于已经毕业了的学生,除了可以沾光的荣誉,或者以校友身份捐款,面对因毕业证书和学历证书信息错误而焦急万分的学生,学校的“无能为力”四个字,呈现了“常回母校看看”的几多虚伪、几多矫情。反正,生育我们、养育我们的母亲,几乎在任何时候,都是想孩子之所想、急孩子之所急、做孩子之所需,即使是真的无能为力,也不会忍心将“无能为力”破口而出。

错误总是需要改正的,办法也一定比困难多。是的,高校确实无权随意修改学生的毕业证书和学历证书信息,但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是有权修改的。教育部要进行修改,也得首先确认以前采集的信息确实有误,需要从源头提供证明材料。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所就读的高校,不仅有义务告知学生更正的程序,更有义务协助学生提出申请和提供相关证明,怎会“无能为力”呢?

明知可以为,却告知学生“无能为力”,其中的缘故是什么呢?按照笔者所熟悉高校学生学籍管理的工作,学生在高校就读期间,至少有三次可以发现和更正错误信息的机会。第一次是新生入校后的入学资格复查,发现错误后,学校会及时与学生生源地省级招办复核,省级招办负责办理并补报教育部更正,并将复核结果及时反馈学校。第二次是新生正式取得入学资格后,学校要通知学生上学信网查询校对学籍注册信息,第三次是毕业前的图像信息采集、毕业资格审查与毕业生信息核对,发现有误,都可提出来要求更正。

刘佳同学的身份证号,除了前两位和生日数字无误之外,其他均是‘0’,学校在入学资格复查时,理应发现这个疑点并进行复核。该发现却没有发现,这一个细节实际上已经反映出学校相关工作的“认真”程度,我们也可以估计学校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的严重程度,我们也就明白了学校“无能为力”的原因所在,就是学校不愿意承认工作疏失,更不愿意承担因工作疏失造成问题的责任。当然,由于该身份证号码来源于录取时招生部门采集的考生有效身份信息,在刘佳同学高考报名、打印发放准考证、高考证件信息核对等环节,也理应发现错误并进行更正。要更正刘佳同学在学信网上的错误信息,也少不了高中就读学校、教育局、招办、考试院、公安局等单位的协助,甚至有可能追究责任,所以这些部门不愿意配合高校进行错误信息更正。在这种情况下,高校也可能确实“无能为力”。即使是这种情况,学校也可以告知刘佳同学,可咨询学信网的客服,可通过行政申请、甚至是行政诉讼来要求更正。

实事求是地说,刘佳同学也是够糊涂的,居然到拿到毕业证书和学历证书后,才发现自己的信息有误,可见她平时对自己的事情也是不认真、不够负责任的。而她的不认真、不够负责任,也许正是学校长期“无能为力”的教育熏陶的结果。如今,整个社会强调以人为本,学校更是强调以生为本,尽管有学生自己的责任,

但更多的是相关部门、学校自身的工作失误,给学生的未来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一句“无能为力”岂不让“以生为本”难堪?

问题来了,就要面对,就要解决。包括“以生为本”在内的所有理念与口号,既体现在平时工作的每一个细节里,更体现在面对问题时的作为上。对学校来说,学生为本,不能只挂在嘴上;对其它学校来说,也当以此为鉴,包括学籍管理在内任何关乎学生成长与发展的的事情,都马虎不得;对刘佳同学以及我们每一个人来说,也都应该举一反三、吸取教训,任何事情,首先都要学会对自己负责,不能总是指望别人对自己负责。(

3.电话诈骗何以敢在局长头上“动土”?

薛家明

4月29日,广州市副市长兼广州市公安局局长谢晓丹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一名记者投诉早上收到自称广州市公安局某分局打来的诈骗电话,谢晓丹借此爆料,自己局长办公室的座机也经常接到诈骗电话。据他透露,广州市公安局将出台“一揽子”防诈骗举措,开展针对信息诈骗的专项打击行动。(4月30日《南方都市报》)

在记者与公安局长的一问一答中,我们不难得出两个结论。一是,如今诈骗无孔不入,甚至敢在公安局长的“太岁头上动土”。二是,骗子的手法,虽不断升级,但万变不离其宗,公安机关早就对这些诈骗路数摸得门清了。但言及于此,每个人都不禁会问,既然骗术早就没有秘密可言。可现实中,公安机关为何任由骗子嚣张?

到底是什么助长了骗子的嚣张?还需先让事例说话。2014年7--11月,在宁波工作的刘先生,先后被骗54万多元。颇让人玩味的是,在被骗走7万元的时候,刘先生已经意识对方有问题。可他却选择继续被骗,原因很简单,“才这么点钱,公安应该不会管的,干脆就赌一把,把数额弄大一点。”刘先生任性被骗,可能只是个案,但这也是相关部门不给力的现实投影。试想,如果公安机关对每一起网络诈骗,都给与足够的重视,刘先生用得着兵行险招,把骗局做大么?当然,“案值”较小的诈骗案得不到重视,也与基数大有关。据统计,仅今年1至3月,北京网络安全反诈骗联盟共接到网络诈骗报案4920例,报案总金额高达1772.3万元。窥一斑可知全豹,可以想象,加上其它诈骗,以及未报案案件,全国诈骗案件总量肯定是个“海量”数字。囿于有限的警力,公安机关也只能抓大放小。

但“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对小额诈骗忽视,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诈骗分子的疯狂。试问,“小打小骗”驾轻就熟之后,突然有一个机会,能骗几十万,骗子会收手么?结果只能是越骗越大,最终害人害己。而且,经小“案值”诈骗练手之后,骗子的演技会越来越逼真,达到戏霸的程度。这也是,“我是你领导”“社保卡出问题”“你家人生病”等老掉牙的骗术,依然能够“钓”人上钩

的重要原因。可见, “明天到我办公室来”丛生,也是公安机关对小额诈骗放纵的恶果。

当然有人会说,诈骗案件丛生,杂糅着多方面因素。比如,电信公司、银行的长期“视而不见”。试想,电信公司对手机号码实名制执行的严苛一点,对诈骗号码封杀的及时一些,银行假若多科普一点银行卡使用技巧,骗子们的犯罪门槛都会提高很多。但任何事都不能因过程变复杂,就推卸掉担当。公安机关不能因为案件多、侦办难,就推卸掉担当。

目前,广州市公安局已推出“一揽子”防诈骗举措,但不重视再好的举措,也出不来。以110设防诈骗专线为例,假若机位不够,电话长期占线、无人应答,对防骗而言,又有何益呢?因此,要让防骗举措出实效,相关部门就要百分百的重视起来。也唯有真抓实干,“明天到我办公室来”才不会继续到“局长头上动土”。(

4.“部门利益”何时不再是改革阻力?

何勇海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近日发布的《行政改革蓝皮书:中国行政体制改革报告(2014-2015)》显示,当前我国行政审批改革中存在“中梗阻”现象,近六成接受访问者认为“部门利益作祟”是地方政府改革的最大阻力。(4月30日《南方日报》)

这份报告的副主编、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说,“这样的调查结果发人深省”,“这个调查佐证了多数人对本轮简政放权,可能出现‘中梗阻’的担忧”。确实,国务院近年来在大刀阔斧地简政放权、激活市场,这些改革大多数要靠地方落地,地方如何落地收效,是改革最终能否成功之关键。当部门利益成为地方改革阻力,改革出现“中梗阻”绝非危言耸听。一旦出现“中梗阻”,改革就会出现政令不通、执行不力、效能低下等问题。

举个“红顶中介”的例子。近年来,一大批审批事项本被取消或下放,地方相关部门不能把控着审批权而敛财了。然而,一些拥有特殊利益关系的“红顶中介”(相关部门“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下属单位,或直接指定的中介机构同,或有利益输送关系的中介机构),却悄然从政府部门手中接过本被取消或下放的审批权限,蚕食简政放权的改革红利,致使百姓和企业需面对的审批与收费有增无减。这样的改革,可谓是走了样、变了形。

要提升改革“含金量”,首先要突破改革“中梗阻”,而要突破“中梗阻”,首先要去除部门利益。去除了部门利益,才能保障公共政策的公平正义。事实上,部门利益成地方改革阻力,这是不难想到的多年顽疾,决策层旁敲侧击了多回。比如前几日,李克强总理严斥一些部委和地方文件运转流程繁冗拖沓,“部长们参加的国务院常务会已经讨论通过的一些政策,现在却还‘卡’在那儿,让几个处长来‘把关’,这不在程序上完全颠倒了吗?”

篇五:高一作文训练三:议论文结构及分论点提炼

高一作文训练三:议论文结构及分论点提炼

班别:姓名:

一、议论文的结构模式一般有三种:并列式、层进式、对照式。

(一)并列式(条理清晰,容易让阅卷者把握全文)

引论(提出论点)

分论点1+ 论据+分析论证+总结

分论点2+ 论据+分析论证+总结

分论点3+ 论据+分析论证+总结

结论(照应全文,回扣主题)

(二)层进式(逻辑严密,有层次感)

引论(提出论点)

论据+分析论证(回答是什么)+总结

本论(证明论点) 论据+分析论证(回答为什么)+总结

论据+分析论证(回答怎么样)+总结

结论(照应全文,回扣主题)

(三)对照式(逻辑严密)

引论(提出论点)

正面(反面)论证:论据+分析论证+总结

本论(证明论点)

反面(正面)论证:论据+分析论证+总结

结论(照应全文,回扣主题)

二、一篇议论文一般结构包括:引论(论点)—本论(论证)—结论 (请以例文分析)

三、议论文论证段结构一般结构:分论点+论据+论证+总结(请以例文分析)

四、参考例文:

(2012广东)我爱这时代(并列式)

我也偶尔会在文章里,畅想未来斑斓的图景;我也偶尔会在白日梦中,痴想如果我回到古代会有怎样的奇遇。但是如果时光穿梭真的能够实现,如果有人邀请我迁居到另一个时代,我一定会坚定地告诉他:我不愿意。

因为我爱这个时代。

我爱这个时代,因为我的根在这里。(分论点1)我已经习惯了这里的电视、电脑、洗衣机,习惯了和好友在电话上的闲聊或讨论,习惯了家门口的菜市场,习惯了人满为患的公交车。更多的,已经融入血液,成为深深的依恋。我无法想象,我该怎样与古人谈论维生素或是微积分,也不知如何才能使他们接受自由乃天赋人权。我也无法想象,未来的世界究竟会怎样发达,又会怎样问题重重?我接受了这时代的滋养与教诲,注定了我对这时代无尽的依恋。

我爱这时代,因为这时代充满美与机遇。(分论点2)虽然,这时代里有着像药家鑫杀人、小悦悦遭遇冷漠路人、

动车事故、食品安全屡出问题等危机,但这时代里也有"最美妈妈"、"最美大妈"、"最美老外"等等真善美的典型。青少年越来越多地投身社会公益,从争当志愿者到支教助学到为环保人权奔走呼吁,他们的身上彰显了品格精神之美,也让人看到,我们的舞台正在变得越来越大,我们有了越来越多的追求梦想的自由。当我看到"菜花甜妈"站在舞台上羞涩而自信地唱出《送你葱》,当我看到18岁少年已经在华为基因中从事喜欢的研究,我知道,这个时代如此美好,这个时代梦想更近,人生更加丰富多彩,机遇无穷!

我爱这个时代,因为建设它的责任已来到我们的肩上。(分论点3)我们从降生之时起,就承载了家庭的期望、祖国的期望。我们也无数次构想过自己的事业,遥望过自己的理想。只有我们能继承父辈的事业,只有我们能为后辈的幸福奠定基石。这份光荣的使命让我们怎能不心潮澎湃,心怀自豪!这个时代,既是我责任所在,也是我心之所在。

我为这个时代而激动自豪,我为这时代而梦寐思忖。纵然还有千千万万个别的时代,它们自由热爱它们的赤子。我

爱这个时代,我的根、我的梦、我的责任所在!

【评语】

这是一篇考场高分作文。此篇文章的亮点有三:一是观点切题,层次明晰。文章从原材料的引伸义出发,建设性地

提出"我爱这时代",符合命题要求。在阐述观点时,围绕"我的根在这里"、"充满美与机遇"、"责任已在我肩"等三个层次

来展开,条理明晰,对其原因的探讨,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深刻性。

二是语言凝练,富有概括性。比如文中的第三段,在论述"我的根在这里"的观点时,该考生形象地搜取了"电视、电

脑、洗衣机、电话、菜市场、公交车"等意象,全面而生动地传达了"这个时代对我的滋养与教诲".在第四段,该考生在

援引材料时,也是言简意赅,富有概括力和表现力的。

三是行文自然,情感真挚。小作者没有空洞的议论,无谓地抒情;而是时时将"我"、"我们"切入到行文中,在冷静

客观地叙述中针对议论,传达了一种对时代的深切的"爱",令人动容。

谈坚持(层进式)

人们都希望驻足金碧辉煌的“罗马宫城”,到达魂牵梦萦的“象牙之塔”,实现自己长久的念想,这就需要不懈的努力,

因为坚持就是胜利。

坚持是对极限的挑战,是对心血和汗水的慷慨挥洒,是对理想的执着,是不到长城不止步的豪迈。王军霞在汗水里

争渡,在“苦海”里泛舟,最终登上奥运会冠军的宝座,是坚持;中国工农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将两万五千里踩在脚下,这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还是坚持。(论证“是什么”)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成功往往就诞生在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爱迪生的风骨令人折服,他发明蓄电池历时十年,

进行了五万次实验,才取得了成功。这就是坚持的力量。有一年的高考作文题是一道漫画题,漫画上那位老兄挖了四口

井没有见到井便扬长而去。其实有的井距水层只有一锨之遥,如果再坚持一下,胜利便属于他了,然而他放弃了,于是

与成功失之交臂。丢弃恒久长远的坚持,捡起浅尝辄止的遗憾,当然摘不到金灿灿的苹果了。(论证“为什么”)

坚持需要七擒孟获的韧性,需要六出岐山的不坠之志,需要耐得住寂寞的孤独,更需要知其不可为而为的大智大勇。

张海迪从小便患了脊柱瘤,胸椎以下的肢体永远失去了知觉,然而她却以惊人的毅力自学了英语、日语和德语,甚至翻

译创作了几十万字的小说。这就是坚持,坚持使她只有三分之一的躯体放射出灿烂的光彩,坚持使它终于托起了一轮不

落的人生太阳。(论证“怎么样”)

当然,坚持不是固守,更不是画地为牢。试想,如果蔡伦在造纸的多次失败之后,仍坚持原来的作法,而不是大胆

的改进原料,那么我们引以为自豪的“四大发明”恐怕就要改写成“三大发明”了。鲁迅若不是认清形势,弃医从文,中国

现代史上恐怕就要多一个平凡的医生,而少一个文豪。那种只知在陈迹斑斑的老路上挥汗如雨,不撞南墙不回头的人,

是莽夫,是懦夫,其结果,势必南辕北辙,头破血流。

远方的诱惑是我们之所以忙碌,之所以奋斗,之所以拼搏之所在。当我们遇到困难,遭受挫折,当我们汗流浃背,

精疲力竭的时候,我们应该在心中默念一声:再坚持一下。

点评:此文严格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一模式来行文的,开头结尾照应点题,第二段写“是什么”,

第三段写“为什么”,第四段写“怎么样”,第五段需要特别注意,此段不仅将议论推进了一层,而且对写足字数大有裨

益。

勿为情所障目(对照式)

古人云: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在茫茫人世中浮沉的我们,有

时总免不对事物产生错误或肤浅的认识,然而有谁想过,蒙蔽忘我们真实的双眼的,也许是每个人都具有的“情”

呢?

以情障目,不见泰山!

情近,则信任、亲近;情疏,则怀疑、冷淡。这恐怕是人之皆有的常情。然而这或亲或疏的情,却往往在很大

的程度上左右我们的认知和决策,使之偏于浅薄或偏颇。翻开中国古代王朝兴衰史一看,竟有如斯感叹!

君不见,为博褒姒一笑,周幽王的三百里烽火,不仅烧出片刻的欢喜,更吞噬了周朝的大好河山;只因凭着“六

宫粉黛无颜色,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妹妹,杨国忠便在一系列提拔中平步青云,扬眉吐气,唐王朝的衰败也由此而

起;而吴三桂情动之下“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劣迹,千古年来仍然另人发指。而愤激至死屈原,惨死风波的岳飞之

所以成为令人扼腕的悲剧,除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冲突,难道就没有很大一部分是与君王疏远的原因吗?只因君王之

目为情所障,看不到有幸埋葬忠骨的青山,只瞥见白铁无辜铸的佞臣!情之障目,岂止不见泰山而已?

幸于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为国奋斗终生,当为今人所仰,后人所慕。他们之所以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知,

往往是从能不为情所障目而起。林觉民在《与妻书》中挥泪洒出一曲“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之变色”的悲壮挽歌,

正由于他不为夫妻之情所障目;毛泽东在儿子壮烈牺牲后表现的坚定理智,难道不是他创下“欲与天公试比高”伟

大业绩的原因吗?对待亲属家人从来没有特殊要求的彭德怀,若不是不为情所障,又何有“谁敢横刀立马,惟我彭

大将军”的英雄气概?

为情所障,不见泰山;不为情所障,则得有真知灼见。“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鲁迅,若不能脱出“人情”的枷

锁,又怎样能成为天地间最不屈的斗士,中国最硬的脊梁?过多的思考恩情亲疏,只会为自己的认知带来不必要的

障碍。因此,我们必须做到理智、清醒地对待自己的感情,勿以情障目,勿以亲疏论英雄!

是的,只有身在最高层,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因而我们每个人都应做到:勿以情障目。

点评:此文为2003年满分作文,其实结构非常简单,就是一个论点+两个论据(正反论证)+一个结尾。

作文专项训练突破之“教你怎么提炼分论点”(本次写作的训练点)

二、拟写分论点的方法:

1、是什么,主要是回答类别和性质方面的问题。

2、为什么,主要是回答原因和目的方面的问题。就是把中心论点作为结论去追溯这个结论产生的条

件和原因。

3、怎么办,主要是回答解决问题的方法。

方法一:阐释内涵“是什么”

如:以“做真正的自己 ”为中心论点提炼三个分论点。

(1)做真正的自己,是自信的表现。(2)做真正的自己,是人生的大智慧。

(3)做真正的自己,是时代的召唤。

方法二:分析理由“为什么”

如:以“开卷有益”为中心论点提炼三个分论点。

(1)读书能增长见识(2)读书能使人心胸开阔(陶冶性情)(3)能受人尊敬。

方法三:探寻方法“怎么办”

如以“坚持就是胜利”为中心论点提炼三个分论点。

(1)坚持需要韧性。 (2)坚持需要不坠之志。

(3)坚持需要耐得住寂寞的孤独。(4)坚持需要知其不可为而为的大智大勇。

(2014深圳一模)1、一个人活得要像一支队伍(879字)

一个人要年轻,得像风或者烟;要伟大,得像大海一样广阔;要活着,得像一支队伍:不气馁,有召唤,

爱自由。(排比开头,有气势,点题)

古希腊曾有位将军说:年轻人本该有自己的信条,可他们却趋向成世俗的方向,(引用名句)这句话到

今天为止依然使用。这个社会代表着创新和反叛的派别,如今却追求着安稳和利益。豆蔻年华的少女,却叼

着烟一副老成的姿态,令人感慨万千。温室中长大的90后,00后中越来越多的“玻璃少年”更令人忧心。(列

举现实现象)

一个人活得要像一支队伍,越战越勇,有自己的信仰。(分论点1)在这个虚无空洞的时代,人需要有一

个信仰,有一些墨守的规则,有一些破与立。例如上文的青年,活得如同毫无主张的嫩苗,无心无骨,怎能

支撑起社会的天空?所幸这不是全部,还有些人真正地活着。廖智活着,她虽然失去了女儿和双腿,可她内

心中仍有爱,她的心灵之中有爱的兵团,在玉树的废墟之中翩翩起舞;乔布斯活着,他虽然已经离去,但苹果的光亮,点燃无数创新的热情。(正面论证)

一个人要活得像一支队伍,为自己的心灵招兵买马,也要严格把关。(分论点2)我们招收勤奋、正直,

宽容与自信,但拒绝贪婪,嫉妒,懒惰与仇恨。队伍中难免有害群之马,要及时清理,不能让钱财蒙蔽了双眼,走上万劫不复的道路。近年来“碰瓷”事件逐渐增多,北京烟霾笼罩,武汉大雨后积水淹城等便是此类的恶果。人得像一支队伍,而不是一伙骗子或者强盗,得有纪律,有责任。不然,瞧瞧历史上的草寇,哪个得了善终?(反面论证)

一个人,要活得像队伍,社会,才能够像一个大团体。(分论点2)兵团之中,队伍们相互依靠,又能够

独善其身,兵团才能够多元化发展,螺旋前进。当你进入社会这个大草原,会有许多未知的危险。作为一个队伍,你有自己的枪手,自己的医师,不能时刻指望父母为你遮风挡雨,他们也有老去的一天。当战争打响,再没有仁慈和侥幸可言,要靠自己,杀出一路血路,一路荆棘,你却不是一个人,而是一支铁骑,披荆斩棘,直至终点,队伍团结有律。

诗言:火那么壮大,睡却淹没他;水那么壮大,土却掩盖他;土那么壮大,山林却冲破他;山林那么壮

大,人却征服他;人那么壮大,名利却动摇他;名利这么壮大,时间却消磨他。是时间最伟大吗?(排比结尾,有气势,增添文采)

不,当灵魂发光,时间便只是道路,人的队伍踏上它,就去向漫漫征途。

训练题目

过关基础训练:请以“学会欣赏别人” 为中心拟写 三个分论点。

(一)请以“学会欣赏别人”用“是什么”方法拟写 一个分论点。

(二)请以“学会欣赏别人”用“为什么”方法拟写 一个分论点。

(三)请以“学会欣赏别人”用“怎么办”方法拟写 一个分论点。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2014韶关二模)

中国著名企业家,阿里巴巴集团、淘宝网、支付宝创始人马云说:“如果你毕业自名牌学校,

你就用欣赏的眼光看看别人;如果你毕业于像我们这样的三四流学校,就用欣赏的眼光看看自己。

这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

围,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选文体。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篇六:临沂市高三一轮作文阅卷分析

2017年临沂一轮语文考试作文分析

沂南第二中学高三语文组执笔人 高元华

【材料回顾】

阅读下面材料,进行感悟和联想,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情景1:教师讲解朱自清名篇《背影》时的困惑:尽管讲得声情并茂,学生却似乎不为所动,反而对文中的父亲费力攀爬月台、穿过铁道、最后捧回几只桔子的举动提出质疑,“这是否属于违反交通规则?”

情景2:以《令我感动的一件事》为题给学生布置作文,结果发现大多作文内容空洞、言之无物,于是问学生,难道没有更让你们感动的事吗?学生纷纷摇头,她还不甘心,循循善诱道:“生病时,父母有没有连夜送你上医院,通宵守护着你?学习到半夜,是不是煮好了夜宵放在旁边??”这回下面活跃起来,大部分说有过,“那你们不感动吗?”课堂霎时又静了下来,忽然有学生说“这都是理所当然的呀”。

【考题解读】

2017年临沂市一轮考试作文延续了期中考试的命题形式,仍然是材料作文。材料出自2017年1月份《人民日报》的一篇文章,作文相对平稳,在选材上,更加注重平民化、注重情感、注重社会。材料更贴近生活,审题难度不大,考生普遍反应这次考试审题难度不大,易于书自己的真情实感,比较好写。

材料包含两个部分,情景1和情景2,情景1和情景2两个材料都涉及“学生不感动”这一现象,这样的题目,我们需要大处着眼,小处入手。采用因果溯源分析法比较好。材料里的疑问“难道没有更让你们感动的事吗”?学生的回答竟然是“这都是理所当然”。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回答,深入分析,是学生缺少了“爱的感知力”,是没有“感恩”之心。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让孩子拥有共情的能力,才能让他们拥有易于感动的心。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都需要为孩子营造生发感恩之心的土壤,积极培养孩子观察生活、体悟情感、感恩分享的意识。进一步分析,是时代的变化、感恩教育的缺失、传统文化的失落。

【参考立意】

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构思立意:

1一类立意(53-60),以“感动”为中心,强调“爱的氛围”、“爱的情怀”,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弘扬孝道,感恩分享,学会感恩。

2二类立意(46-52),以“学会沟通” 以“换位思考”为中心,时代不同,生活环境不同,学生的认识不同。

3三类立意(36-45),“真情”“亲情”“ “孝道”“交通规则”为中心,则为偏题立意。

【考情分析】

从实际阅卷来看,绝大多数考生都能够读懂题目的要求,立意准确、观点鲜明、表达流畅,表现出了较强的审题能力和写作素养。通过分析,考生的写作情况大致如下:

今年一轮考试的作文平均分为45分。在改卷时,必须综合权衡,合理考量,同时一定要打出分差,敢于打高分。因为材料较为简单,偏题离题文章相对较少。

在阅卷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

1.个别立意偏题,如 “真情”“亲情”“孝道”“交通规则”

2.思维浅表化,不少学生作文空洞无物,就事论事,过于肤浅,展不开,绕圈子,不能分析现象原因,论述解决问题的办法。

3.材料使用上,多数学生举不出准确、恰当的事例来分析说理。

4. 思路展不开,材料千篇一律,多数把《陈情表》当例子,泛滥成灾。

5.标题拟不好,多数过于普通;新颖、靓丽、吸引阅卷老师眼球的太少。

6.卷面潦草,达不到“整洁”要求,更谈不上“美观”。很多考生的书写连基本的横平竖直都不能达到,有的考生书写字过大或者过小,有的字数不足,都影响了作文分数的取得。 【考后建议】

1.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读报刊杂志,看新闻时评、写随笔杂文。明知高三后期时间很紧,作文指导收效甚微,但仍然还是要有决心要留出时间让学生读、让学生看,让学生写!至少让学生在读写看中对阅读、对写作、对语文还能保有一点感觉。

2.要舍得花心血指导学生精读细读几篇真正优秀的典型的议论文、记叙文。要从篇、章、段、句、词,像解剖“小麻雀”一样,逐步逐步一点一滴得跟学生一起分析一起解读,“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些写?”然后把读写怎样有效地结合起来,让学生“依葫芦画瓢”模仿借鉴,写作能力差一点的就画个木葫芦也是好的呀,写作能力好一点的画个宝葫芦就更好了。

3.要舍得花精力对写作特困生和写作优等生进行面批,个性化辅导!面批特困生,是力求消灭班级最低分,以免拉班级作文平均分的后腿;面批优等生,一则是在技术层面上帮助他们升格提高,二则是在精神层面上对他们进行鼓励和感召,保护他们仅存的一点对语文对读写的热情!

4.要选择性地对习作进行二稿修改和升格指导!一定要让学生看到作文修改或升格后的确“好”了很多,要让学生有成就感!

5. 注意提升发展等级。

【作文展评】

感恩,让世界春暖花开

沂南二中高三、十八班娄艳茹

教师讲解《背影》,本应是体现父亲无声的爱的行为,在学生眼中竟只剩下违反了交通规则;父亲为生病的儿子通宵守护,母亲为学习到半夜的女儿准备夜宵……如此感人的场面却成了理所当然,我们或许应该反思在时代发展中的学生到底失去了什么?

归其原因在于,社会发展了,生活水平提高,但在经济发展的大潮中,我们的学生被庸俗蒙住了双眼,被聒噪麻木了耳朵,亲情、友情等在他们眼里变得越来越淡薄了,也越来越没人情味了,感恩之心也淹没在冷漠的死水中。

但我们仍应保持一颗充满感恩的心,学会感恩,留住真情,采撷身边的感恩,方能于世间雨落风惊之中静水缓流,才能让我们的世界春暖花开。

感恩生活,生活才能时时处处给你感动,无腿青年陈州在一次意外中失去了双腿,虽然生活不便,可他从没放弃希望,经过他不断努力,凭着他惊人的意志力,征服了泰山,享受了“一览众山小”的豪迈气概,他始终感恩生活,珍惜每一秒,踏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

正是因为陈州对生活始终抱有感恩之情,欣赏生活的各种姿态,他才活出了自己,收获了幸福。

海子说:要有最平静的生活和最遥远的梦想,即使明天天寒地冻,路遥马亡。从30岁开始,周汝茂便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红学,对红学的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每天都投入了研究,付出了最深的真情,被誉为“红学泰斗”;星云大师在那个动荡的时代,不顾一己之安危,心系佛法之传承,毅然走上了一条未知的道路,走上了弘法利生的道路,被后人称颂。

他们都是对自己热爱的事物充满真情,心系大家,心怀感恩,不为一己私欲,理应受到后人尊敬。

反观当下,人与人之间却越来越冷漠。同在一间屋子里,却人手一机,谁也顾不上谁;过年过节都成了“发红包、抢红包”的过程;公交车上有站着的老人和孕妇,都装作看不见,有的干脆装睡觉;有的路上老人摔倒,都认为是碰瓷不敢向前;还有当年震惊全国的“小悦悦”事件都反映了一件事:经济虽然发展了,我们最起码的感恩意识却淡了,人与人之间的情味也淡了……

不过,还没有彻底沦丧。“天津爆炸案”后,人人纷纷伸出的援手,各种灾害后的四方有难八方支援,“精准扶贫计划”,各种慈善组织的出现,也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情还是存在的,将来只能是越来越深厚!

欧.亨利说过,当你在沙滩上奔跑,拾起了名,拾起了利。请别忘记回头,拾起你自己,在时代发展的洪流中,我们不能迷失自己,让真情常在,让感恩永存。

学会感恩,守护真情,让世界春暖花开。

让感恩之心常立心间

沂南二中 高三、十七班 苏彦枚

,龙应台说:“所谓父母子女一场,不过是你挥着手送出家门,追到巷子口,他却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我觉得这很形象地描述了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一个默默付出,不求回报;一个只求索取,不知感恩。

父亲弯曲着身子,步履蹒跚,尽自己所能来给子女所有的爱,学生非但不感动,反而调侃他违反交通规则。父母深夜担惊受怕,东奔西跑来护住孩子的健康,却被当作是理所应当。父母将所有的爱都给了子女,不求子女涌泉相报,但是做子女的必须感恩父母,报答他们那颗装满爱的心。

在一个家庭中,孩子几乎是全家的重心,整天被宠着爱着。妈妈整日为这些家长里短操劳,脸庞被刻上岁月拂过时留下痕迹,氤氲的雾气中仿佛还能看见她忙碌的身影,快要令人忘记,妈妈原来也是爱漂亮的女人啊!一家之主的爸爸像个超人,但他也在为不能给孩子带来更好的条件而悔恨着。孩子什么都不懂,渐渐把这些当成了理所当然,但是父母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已经很辛苦了,难道我们还要继续不懂珍惜吗?光阴无涯,聚散有时,一定要在还来得及时告诉他们,我们也有给他们的爱。

当三毛失去一切时,她觉得在这个世界上毫无存在的意义,但她却不敢撒手离去,因为她不愿看到父母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哀,她说她年轻时从不在孝顺父母的原则下作任何事情,但父母却总是顺着她,不论是出国留学还是定居撒哈拉。父母知道他们的二女儿固执,便只能以自己的方式去支持她,等到她回头看时,看到白发苍苍的父母,不禁感到后悔,便尽力去弥补他们,希望还来得及。父母永远是这样默默付出,我们应该珍视这份温情。

卧冰求鲤,为父温席,为母辞官,孝顺父母本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可在当代社会却几乎消失得无影无踪。打开电视机,你几乎就可见这样的新闻报道:某某某因不赡养父母被告上法庭,某某某因无地居住在儿子家跳楼自尽,还有“奖孝金”制度,难道我们的社会真的冷血至此吗?人心都是肉长的,父母将我们带到世上,让我们看到第一缕光,让我们感受到温暖,而我们却何曾给他们带来一丝光和热,难道不应该反省吗?

古语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光阴无涯,聚散有时,因为懂得,所以珍惜。父母给予了我们无限的爱,我们也应该用丰满的羽翼为他们遮风挡雨圆了自己那颗报得三春晖的寸草心。

篇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两则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两则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首禅诗说:开悟之前,砍柴,挑水;开悟之后,砍柴,挑水。

从这首诗歌中,你悟到了什么?根据你的经历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思路点拨】

这首禅诗言简意赅,旨意明显。砍柴、挑水即日常生活。开悟前后表面上看好像做着同样一件事情,但是实际上却不一样:做事的境界已经不同。

本材料有如下四个立意角度:

1.学会在日常工作中寻找乐趣。最好的休闲就是工作。工作上得不到快乐,在别的地方也不可能得到。学会从平凡工作中寻找快乐,让自己在工作中获得乐趣,就会感觉到生活的意义。

2.简单的事情重复做。我们每天只需要做一点点,砍柴、挑水虽然乏味,但一定要坚持做,全身心地做,创造性地做,就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成功的秘诀就是简单的事情重复做,认真做,以百倍的恒心与耐心等待成功的到来。

3.境由心造。一个人的处境是好是坏,常是由主观决定的。我们应保持一颗平常心。这和客观环境并不一定有直接关系,正如砍柴、挑水,有的人把它当作爱好,主动做好,日日长进,其乐无穷;有人把它当成负担,被动接受,碌碌无为。心态决定一切。在人生的道路上,既要积极进取,又要从容淡定,拿得起放得下。坦然面对人生的荣与辱、平凡与伟大、欢乐与痛苦。

4.做好身边的小事。我们身边有许许多多小事,很多人会因为事太小而不乐意去干,认为要干就得干惊天动地的大事,所以很多人最后一事无成。砍柴、挑水是再枯燥不过的小事,只有坚持把这些小事做得有声有色,你才会做出高度。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不可能走得很远,只有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非洲谚语) 在这人世间有些路是非要单独一个人去面对,单独一个人去跋涉,路再长、再远,夜再黑、再暗也得独自默默地走下去。(席慕蓉)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非洲谚语强调“但”后面的内容,即:一个人不可能走得很远,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它告诉人们:做事要有合作、团队意识;众人智慧胜于个体力量;成功来自集体的团结、协作努力。席慕容的话强调个体走自己的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人生之路有些地方可以依靠别人,但有些路必须自己单独去走、体验,即使路上有坎坷、挫折,也要坚持走下去,因为,这是人生必走之路,不可缺少、无法替代的成长之路。

两则材料说法各有侧重,可以把两则材料综合起来思考,也可以立足一则,兼顾另一则思考,但不能完全把两则材料对立起来看待、理解。

拟题:独行的力量;直面孤独;群体的力量;灵魂只能独行;

向善之路需我们一起走

江苏一考生

正如非洲谚语所说:“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不可能走得很远,只有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向善之路,回归善良之路仅靠个人是不可能走得很远的,需要我们一起走。 孟子曾说:“人性本善。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社会各阶层的深刻变革,思想多元,多

样,多变趋势明显。金钱崇拜,一切货币化让越来越多的人陷入思想迷茫。善正被利益所驱逐,善良之心不过是可有可无之物。于是“碰瓷”大戏荒诞上演,“毒胶囊”“毒药园”事件频频曝出。东郭先生被蛇咬在各大城市交叉并行。好人难做,人善被人欺是很多人在现实中的无奈感慨。

然而,长此以往是极不利于社会稳定。善良的本性是社会道德的基础。善是温暖人心的一盏明灯。若是去了它,整个社会就会黑暗,就会被冷漠所包围。而冷漠却又是恐怖主义这颗毒瘤所最需要的。昆明事件不正是这最好的例证吗?

回归善良之路,找寻向善之道不是仅靠几个富人捐献一笔钱就足以解决的。也绝不是就几位作家写几篇文章极力呼吁的人们要向善,要坚守心中善的理念就能解决的,它所需要的是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

鲁迅曾说: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这正如地上的路,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鲁迅在《故乡》结尾这段精辟的话饱含了他对后来者的希望,希望他们一起为争取新生活而努力。而如今这条向善之道虽有着希望,但若没有社会各成员的共同努力,这希望是本无所谓有的。

在道德规范不足以来约束人们行为之时,法律便是让人们走上向善道路的最好保障。完善法规,政府应引领社会向善的标榜作用。而全社会各成员也要修身养性,把外在的道德规范转化为内在的道德修养。真正建立起公正,文明,和谐,富强,民主的新社会。

周国平曾说:渴望与渴望者相遇,便有了家。向善之路正因为有了众多的渴望者一起携手努力,才会有希望。而要把这条路走的更远,也需要更多的人参与。唯有如此,声势浩荡的向善之路才最有号召力,才最有可能让社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