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全册

来源:作文周刊网 时间:2020-09-28 09:38:52

  第1课 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学科网]

 [来源:Zxxk.Com]【】【】【】【】【】……导入农业及农业的起源而导入本课的新课学习。

 (科考队进入下一站,来到浙江余姚……)

 利用学生熟悉的内容谈话,接近历史与现实距离 二、河姆渡遗址

 该遗址是何地发现的?发现了些什么?这些发现能说明什么问题?能画出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房屋吗?

 除此以外,他们还从事哪些生产活动?你知道稻谷是如何种植、储存、加工、食用的吗?

 当地的气候条件怎么样?这与先民的这些生活习惯有什么关系?

 指导学生阅读P12史海拾贝。

 这是南方的原始居民的农耕文化。那北方的原始居民的农耕文化是否一样呢?

 学生看书、寻找、发现

 理解生活的需要制造相应的工具

 理解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知道最早种植水稻与粟

 过渡,引起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 三、半坡遗址

 要求学生看书找找“半坡遗址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是否与河姆渡原始居民一样?”“有哪些不一样?”“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观察书上的石器和陶器,看看它们有什么用途?是如何使用的?

 你能根据书上P10小字的描述和你的理解复原出半坡人的居住的房屋吗?

 带着问题看书,有的放矢

 大胆猜测、想象

 学生看书,然后自己试图画出半坡人居住的房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四、大汶口遗址

 在山东泰安附近,比河姆渡和半坡晚些的时候,出现了一处更先进的原始农耕文化遗址,即大汶口遗址。

 现在请大家看看书,想想河姆渡、半坡、大汶口三处遗址的其同点?各有什么特点?

 指导学生阅读小字,想一想“大汶口墓葬的差异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教材,去归纳发现。 五、小结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我国的原始农耕文化具有起源早、成就大、存在南北两大类型。

 认真听,自豪感。 六、学习活动与学习测评

  当堂测评、巩固。

 巩固知识、激发兴趣。 【】【】【】【】【】【】

  从中知道了哪些有关农耕文化的重要信息?

 谈后世祭祀炎、黄(谈两碑上的字),华夏之祖

 调动参与兴趣

 听或自己讲

 清晰明了,便于掌握。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禅让的传说

 简要讲:黄帝以后很久,尧禅舜、舜让禹。要求学生概括其过程的共同点。

 然后得出结论。让学生简单发表一下关于如何看“禅让制”的看法。

 听讲、看书、归纳得出结论。

  四、治水的传说

 禹之所以在舜死后出任部落联盟的首领。必定是他的德才出众、威望很高。何以见得?还是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禹治水的传说。

 要求学生讲述大禹治水的传说。然后问,禹治水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然后小结:禹治水成功,树立了崇高的威望。

 处理辅栏的读读、说说。

 过渡、导入。

 学生好表现,给他们提供表现的平台,取得成功感 五、情感升华

 我们从他们身上学习什么?

 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将其发扬光大。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六、拓展学习

  P16学习活动。要求学生讲其他的传说故事,要说出传说的名称、点出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或提供了什么重要的信息?

 学生讲。 【】【】【】【】【】①禹死后,其王位是如何继承的呢?这与禅让有什么不同?你如何看待这种王位的继承方法?②要求学生谈启是如何巩固其统治地位的?并提醒学生注意“奴隶“两个字。③为什么把禹开始这个政权称为国家呢?它与前面的部落联盟有何不同?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结合自己课外了解的知识谈自己对这几个问题的看法。然后教师归纳整理,以突破难点。 三、商朝的建立与迁都

 1、商朝的建立:过渡。然后

 指导学生阅读小字的问题“说说夏桀是一个怎样的君主?你认为成汤灭夏的战争是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2、商朝的迁都:原因、情况、影响。

 进入下一问题的学习。

 认识是非善恶,战争的正义与非正义的性质

 为下一目的学习铺垫 四、商朝的盛衰

 1、商朝的疆域:学生阅读教材上的地图,说说。

 2、经济的发展:观察插图说明了什么?然后阅读教材,说说商朝表现?并要求学生来概括。

 3、商朝的灭亡:知道,找找夏、商亡的共同原因。 培养读图能力。

 学生阅读教材,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归纳、概括的能力,同时认识到国家兴亡与暴政的关系 五、小结:学生:讲了哪些问题,有何启示。 培养综合、概括的能力 【】【】【】【】【】【】【】【】【】【】【】【】【】【】【】【】【】【】【】【】【】【】【】【】【】【】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汉武帝实现大一统的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措施。理解其内容、作用、影响。

 二、能力培养目标

 培养历史人物评价能力,初步掌握历史人物的评价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进行维护国家统一观念的教育。通过汉武帝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其相互关系的教学,进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尊儒术兴太学。开发边疆。

 教学难点:“大一统”的含义。“推恩令的内容和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放电视剧《大汉天子》的主题曲,创设历史情景,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并引发思考,问:

  1)、讲的是汉朝哪个皇帝的故事?

 2)、你知道关于汉武帝的哪些故事?

 历史上的汉武帝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今天穿越时空,置身西汉,走近大汉天子——汉武帝。?

 二、教授新课:

 歌中唱到“守业更比创业难”,西汉自高祖刘邦建立以来,历经惠、文、景帝几代人努力,到武帝时,他不但守住这份业,而且还发扬光大,今天把中国人称为“汉人”,把我们的语言叫“汉语”,就是因为汉朝的强盛对后世影响深远。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汉武帝是如何守住这份业的?

 (展示)汉武帝在文治方面做的如何?

 用5分钟的时间,学生阅读课文,自主学习。分为3组,分别找政治、思想、经济面临的问题?有什么措施?起什么作用?各组学生相互提问、解答。

 政治:王国问题→颁布“推恩令”→内容→作用:政治上一统于皇帝,加强中央集权。

 (问)与景帝的“削藩”有何不同?(景帝用武力 “硬”的,武帝用“软”的,手段更高明、更巧妙)。

 (过渡)但是,削弱王国实力的做法,在当时招来了诸子百家的责难,他们由于立场不同,议论纷纷,甚至诽谤朝廷,谩皇帝,面对这种局面,汉武帝怎么处理?

  思想: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废除诸子百家的学说,惟独推崇儒家学说。)兴办太学,推行儒家教育。看图观察太学的基本情况。从此,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经济:措施:(统一铸币、盐铁官营)→原因→作用:经济上一统于皇帝。

  (展示)感受探究,讨论“五铢钱”为什么是天圆地方的形状?

 这样子就从政治、思想、经济等各方面将权力一统于大汉天子手中,这就是大一统。董仲舒宣称天是万物的主宰,皇帝是上天的儿子,是人间的主宰。“天子”一词由此而来。

 (过渡)看了武帝在文治方面的作为后,感到他确实是有勇有谋的政治家,那么,武功方面又如何呢?

 文治上的大一统为武功提供了坚实的政治、经济基础,国力强盛后打败了匈奴,开始了开疆拓土的征战,请认真观察比较一下:秦、汉的疆域对比:汉朝管辖范围大大扩张,奠定了祖国地大物博的基础。

 回顾总结: 复习本课线索、内容。

 【课后反思】

 第12课 张骞通西域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识记西域的地理范围及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时间;理解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及西域都护府设置的意义;培养学生根据史料想象历史情景及根据历史人物的贡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播放西域的风情片,感受神秘和旷远;列表比较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与第二次出使西域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引导学生理解出使西域对巩固西汉统治加强联系的作用,正确评价张骞。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张骞勇于冒险、勇于开拓、忠于国家、坚忍不拔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了解新疆历史、维护国家的统一。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一、重点:西域的地理范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西域都护府的设立。

 二、难点:西域的地理范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具体任务及完成情况。

 三、教学突破:指导学生读图,找出西域的大致范围、张骞通西域的时间、出发点、最远点、所经国家、主要任务,让重难点知识在一张图上凸现出来,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读图能力。

 【教学准备】张骞出使西域示意图的动态课件、西域风情的电视片、张骞像的投影;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播放影片,引入情景

 谈话:同学们,西域是我国西北葱岭以西广大地区的总称。它辽阔、神秘、美丽。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西域去走一走、看一看。播放西域的风情电视短片,让学生感受西域

 二、西域

 1、引导:此时此景,同学们都在想些什么呢?(美丽的西域在什么地方)

 2、出示张骞出使西域示意图的动态课件,讲解西域的地理位置,并让学生认真观察识记。

 3、设疑:和我们内地一样,西域有人类生存,那么,他们是怎样生活的呢?请看书67页辅栏内容。(阅读相关内容,知道西域的人们是如何劳作、生养的,知道很早的时候西域就和内地有联系)

 三、张骞出使西域

 1、过渡:从阅读中,同学们一定了解了大量的信息,知道了内地与西域早有联系,但显然的是西汉对西域的了解不够,于是汉武帝刘彻招募勇士前往西域探险。请同学阅读教材68页的内容,了解汉武帝招募人出使西域的原因。(学生阅读找出答案)

 2、出示张骞头像的投影或者图片,简略告诉学生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出发的时间、出发地点、任务、主要经历、返回时间、地点等,使学生对张骞出使西域的史实有大致了解,并使学生明白张骞出使西域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3、组织学生阅读教材69页辅栏内容,了解张骞在出使西域的过程中的危险经历。

 4、简单介绍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的情况。(与第一次比较加深印象)

 四、西域都护府

 1、向学生讲解,使学生明白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后,内地与西域的联系密切,西去东来的人员增多,这有利于民族的融合。

 2、进一步讲解:张骞出使西域后,内地与西域的联系加强,各民族往来频繁,为了保护商旅、管辖西域的政治军事,西汉政府设置了西域都护府。(学生在地图上找到西域都护府的位置,明白其设置的作用和意义,知道自古以来新疆就是我国固有的领土。)

 3、结合一系列成果,组织学生分析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并分析评价张骞。

 (意义:具有开创性,加强了内地与西域的相互了解,促进了内地与西域各族的往来,为西域西域都护府的设置奠定了基础。张骞敢为天下先,不辞辛劳,冒着生命的危险两次出使西域,虽然没有完成西汉政府交给她的任务,但是客观上促进了西汉政府加强对西域的了解及后来的管辖。张骞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为中华民族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五、本课总结:本课讲述了西汉汉武帝时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加强内地与西域的交流,也促进了西汉政府对西域的管辖的史实。

 【教学反思】

 第13课 西汉时期的对外交流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识记“丝绸之路”的起点和大致走向,以及中国与欧洲开始直接交流的时间;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史上的地位、认识“汉委奴国王”金印的历史价值;培养和提高观察概括能力及从历史文物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张骞出使西域的有关史实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丝绸之路示意图的动态课件,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丝绸之路的起点;通过师生互动、学生讨论等形式,探究丝绸之路形成的意义和作用;通过放影相关的史料图片的幻灯片,了解汉与朝、日交流的历史。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西汉时期中国经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认识国家、地区间的交流对各国和世界经济文化的促进作用,加深对理解改革开放重要性的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丝绸之路 2、两汉时期的中日交流;难点 甘英出使大秦及其意义。

 【教学准备】教师:1、丝绸之路示意图的动态课件 2、东汉陶船图片、“汉委奴国王”金印图片的投影 3、东汉疆域图;学生:收集了解南方丝绸之路的相关史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回忆旧知,构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学生:回忆上一节课所学的有关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内地与西域的交流,同时也为这种交流在地广人稀的西域开辟一条通道)

 2、请学生朗读一遍“读读”的内容,使学生明白张骞出使西域后,内地通往西域的道路被开辟出来,而这些道路对以后的东西文化交流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阅读,理解张骞通西域开辟道路的作用。)

 3、组织学是阅读导言,引出丝绸之路。

 二、具体学习相关知识

 1、出示丝绸之路示意图的课件,告诉学生这就是丝绸之路的线路,让学生整体感知。(学生:认真看课件,在教师的指导下整体感知地图中的路线,大致了解图中的地名)

 2、演示课件,向学生讲解“丝绸之路”的相关知识。(学生找出来并回答)

 3、组织学生阅读教材主、辅栏,进一步明确知识点,并了解相关史料。(学生阅读教材72、73页的内容,包括图片资料,进一步了解了“丝绸之路”以及以成都为起点的“南方丝绸之路”。)

 4、设疑:在这条丝绸之路上,可以说是山高水远人险恶,经商的人们经过这条路既要与自然斗争,还要时刻防范盗贼。为什么这些商人较安全地通过这条路呢。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后派代表发言。

 5、联系收集的南方丝绸之路的史料,谈谈丝绸之路的意义和作用;肯定、评价、总结并形成认识。

 三、两汉与朝日的交流

 1、导入:了解了陆上通道及丝绸之路,接下来了解一下对外交流中的海上通道,它们在哪里呢?

 2、设疑过渡:请大家想一想,去日本、朝鲜不能走路吧,也不能象在丝绸之路上那样骑骆驼骑马吧,那当时的人们怎么去的呢?(学生回答:船)同学们说得对,是坐船去的,那么是坐的什么样的船呢?

 3、出示东汉陶船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并告诉学生两汉的中日、中朝来往也可以在陆地上开展。

 4、组织学生阅读课文,勾出主要内容。展示东汉疆域图。(学生阅读书74——75页的内容)

 5、导引:观察下这幅图片,找一找东汉的都城洛阳、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在地图上的位置。

 6、肯定学生的观察成果,提问:在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说是东汉光武帝赠了日本列岛南部的委奴国的使节一枚“汉委奴国王”金印,而这枚金印现在保存在日本的博物馆里。今天老师把这个金印请到我们的课堂,大家来看看。简略介绍相关故事,可向学生略讲金印上的字体,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四、汉与欧洲的往来

 以丝绸之路的走向引入再次演示丝绸之路示意图的动态课件,告诉学生,公元97年,东汉派甘英出使大秦,116年,大秦使者回访东汉。(回忆所学知识,联系课件找出大秦的位置,在教师的引导下明白大秦就是古罗马,而条支海就是今天的波斯湾。请学生阅读课文最后部分了解相关知识。

 五、总结全文,与学生共同探讨两汉对外交流的作用与意义。

 【教学反思】

 第14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 青铜工艺的杰出成就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青铜器的主要成分和最主要的青铜器(司母戊大方鼎、四羊方尊),理解“青铜时代”的含义几历史地位。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指导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阅读、探究和分析,使学生理解青铜文明的实质,培养和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感悟中国历史文化的悠久,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了解青铜珍品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器。

 难点:青铜的含义、成分及铸造工艺。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搜集家中的香炉;重读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的《世纪宝鼎》一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中国人民送给联合国成立50周年的生日礼物巨型青铜器“世纪宝鼎”图片,由学生介绍其特点[三足双耳,腹略鼓,四周有商周纹饰,浮雕兽面,云纹填底]。教师和学生一起找出与鼎有关的成语:三足鼎立、钟鸣鼎食、人声鼎沸、一言九鼎等。

 教师点明:鼎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发展到今天已变成烧香的工具[看搜集到的香炉]。最早的鼎是什么样子?有什么用途?它是怎样制造的?让我们一起去解开那神秘的一页。板书课题。

 二、巧夺天工的青铜冶铸技术:

 教师出示问题组,布置学生阅读“巧夺天工的青铜冶铸技术”一目,点明青铜是一种铜锡铅合金,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1、什么叫青铜器?可讨论、合作回答。——教师板书

 2、什么叫青铜时代?讨论、合作回答。—教师板书,稍着归纳: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

 3、如果我们现在要按照商周时期的工艺来做青铜器,应该怎样做?课堂讨论回答。

 4、展示人教版图片“制造青铜器”,说明商周时期大型青铜器的生产情况。

 三、青铜器物和青铜艺术:

 教师布置学生看“种类繁多的青铜器物”和“精湛绝伦的青铜艺术”。学生思考问题:商周时期青铜器的艺术价值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

 1、青铜器的造型表现了很高的艺术价值,器型各式各样,令人赏心悦目,是难得的艺术珍品。

 2、教师分别展示司母戊大方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器的图片,让学生欣赏、点评。教师归纳:母戊大方鼎——雄伟端庄、气势凛然、代表商代青铜器的典型风格;四羊方尊——结构巧妙、制作精细、堪称青铜器中的精品;三星堆青铜器——风格独特造型奇异,具有无穷的魅力。

 3、青铜艺术的价值还表现在青铜器的纹饰上,青铜纹饰线条丰富,图案优美,给人以艺术的享受。教师指导学生观看教材中的几幅青铜器图片。

 4、教师简单指出,青铜器不仅具有艺术观赏价值,也具有当时社会的适用价值。请同学们根据教材提示给青铜器按用途分类。

 四、小结:

 教师指点:我们把人类使用青铜器的发展阶段称为青铜时代,在这个时代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明便被称做“青铜文明”。提问:这一灿烂的青铜文明是谁创造的?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指出:奴隶,他们用劳动创造了青铜文明。

 五、最后,学生看书熟悉课文内容,加深印象,在思考讨论的基础上提出学习本课后认识到的问题。教师引导指点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

 六、基础知识巩固:[略]

 布置作业:参照课本,查找资料,写一篇小作文:介绍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器

 【教学后记】

 第18课 卓越的工程

 【】【】【】【】r

 设问:怎样计算圆周率?哪位科学家在这方面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旁白:介绍割圆术 圆周率

 问:祖冲之为什么能取得如此突出的成就?

 设问:同学们,能用一句话说明祖冲之在科学界的地位吗? 答:“降低成本,

 提高产量。”

 “树皮、麻头、旧麻布、破鱼网”与“好麻”相比。

 答:“反复思考、试验”

 阅读造纸术发明的意义

 观看《蔡伦墓》及外传路线

 我国——东亚、中亚、欧洲

 有所思?

 学生想办法测量:

 “祖冲之”看图像。

 阅读表格第4行

 边看教材正文、小字边回答(见P115史海拾贝)

 答:①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

 ②自己刻苦钻研

 祖冲之是我国和世界古代伟大的数学家。 知识链接

 培养分析能力

 进行科学精神的情感教育

 增强民族自豪感

 联系实际培养归纳能力

 培养科学精神

 小结

  过渡:此外医学、农学和地理学上也有突出的成就,请同学阅读教材

 旁白:同学们分组讨论:

 第一组研究张仲景,并作出评价;

 第二组研究华佗,并作出评价;

 第三组研究贾思勰,并作出评价;

 第四组研究郦道元,并作出评价;

 研究后派代表发言。

 游戏:猜一猜,下列五个人的动作各代表哪种动物?

 重现表格

 旁白:每一个人的成功都有其道理,希望我们都能以古人“功崇惟志,业广惟勤”为座右铭,刻苦学习,努力工作,成为有用的人! 分组讨论

 上台演评

 学生总结 掌握评价科学人物的方法

 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突出创造性价值,发扬创新精神

 培养把握知识的能力。

 感情升华

  【教学反思】

 第20课 汉字的演变

 【】【】【】【】【】【】【】【】【】【】【】【】【】【】【】【】【】

 认真思考,特别是理解“纪传体”通史的。

 4、指导学生理解“纪传体”通史。

 讲、听

 阅读、讨论、发言

 听讲、看书、归纳得出结论。 四、佛教的传入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抓出其中的要点。

 2、简介佛教的教义。让学生思考,佛教为什么在我国逐渐流行?你能举出佛教对我国影响深远的事例吗?

 阅读、理解、思考、发言。

 通过例子,加深理解,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 五、道教的兴起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知识点。

 简介道教的教义,让学生谈谈道教传播的原因。

 说说道教对今天影响的事例。

 阅读教材。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六、小结 【】【】【】【】【】【】【】

 黄帝

 炎帝

 蚩尤

 汉族

 其他

 黄炎部落联盟

 华夏族

 炎帝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