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优秀教案

来源:作文周刊网 时间:2020-07-29 09:14:41

  唐雎不辱使命优秀教案

 【篇一:《唐雎不辱使命》优秀教案】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借助工具书,课下注释及古文知识积累,初步体会课文大意, 反复诵读,尤其读准多音字。

 (2)体会唐雎有胆识,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勇士形象。

 (3)体会文章选材善于突出重点,突出中心的写法。

 二、教学重难点

 1、 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的评析,了解人物的性格 特征。

 2、 把握课文中精辟的语言。

 3、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人物形象 四、课前准备

 、了解战国时期历史背景。

 、了解《战国策》。

 五、教学过程

 〈一〉从时代背景导入。

 1、 公元前 230 年和前 225 年,靠近秦国的韩国、魏国相继被秦国 所灭,其余山东六国中的赵、燕、齐、楚,在连年不断的战争中, 早已被秦国日削月割,奄奄待毙了,又过了几年,秦就统一了天下。

 安陵国是魏国的附庸小国。安陵在它的宗主国魏国灭亡之后,一度 还保持着独立的地位。秦国想用诈骗手段吞并安陵,于是安陵君就 派唐雎到秦国谈判。

 2 、文学常识介绍 《战国策》是末年根据战国时事的记录整理编辑的,共三十三篇, 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 策。

 〈二〉整体感知课文

 1 、学生读课文,教师听读。

 2、 请学生结合注释读课文,注意下列字词的意义。

 加惠:给予恩惠。怫然:盛怒的样子。

 免冠徒跣:摘了帽子,光着脚。冠,帽子。跣,赤脚。

 抢地:撞地。抢,碰、撞 休浸:吉凶的征兆 色挠:指变了脸色,挠,屈服 谢:道歉

 谕:明白

 、理解词类活用,然后翻译句子。

 ⑴ 轻寡人与(轻,形容词用如 动词,意动用法, ) ⑵ 请广于君(广,形容词用如动词,使动用 法, )

 1

 4、难句翻译。

 ⑴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

 ⑵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

 ⑶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 〈三〉研讨课文 〈1〉这是一篇描写强弱斗争的文章,请同学们熟读课文,然后找出 文中能表现秦国强大而安陵弱小的语句。

 秦国 “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安陵 “以五十里之地存 ”。

 “秦王不悦 ”于是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

 秦王尚未统一六国,却在文中自称 天子”

 〈2〉找出秦王在唐雎出使前后的不同态度的句子,并思考本文作者 的写作意图。

 秦王表现: “秦王不悦 ”—“秦王怫然怒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 之”。

 作者的意图:赞颂不畏强权敢于为国牺牲的自我的英雄。

 〈 3〉请学生再次齐读课文,连贯,完整地感受整篇文章,并体会人 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的评析,从而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四〉拓展延伸 思考、讨论:同学们,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们认为唐雎是怎样的一 个人?唐雎的这种不畏强权的精神,和敢于为国牺牲自我的精神, 在我们现代社会,还有没有现实意义? 此题意在引导学生分析唐雎这个人物形象和让联系生活实际思考: 面对不良风气,面对歹徒,应当怎样有勇有谋地斗争?当国家有难, 比如在台湾问题上有人挑起战争;比如说日本强占我钓鱼岛时,你 应当怎样做?答题时教师注意点到为止,不要上纲上线或偏离课文。

 〈五〉课堂小结 这篇记叙文,写了唐雎忠于使命,不畏强暴,敢于 斗争,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揭露了秦王的骄横欺诈,外强中干, 色厉内荏的本质,虽不假修饰,却十分鲜明生动,在刻画人物性格 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六〉布置作业。

 1、查找资料,了解外交史上那些出使他国而 “不辱使命 ”的人和故事。

 2 、积累文言词语。

 2

 【篇二:《唐雎不辱使命》 公开课教学设计】

 比较?探究 唐且不辱使命 《战国策》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 初步体会课文大意,并积累一些文言虚词

 2、 了解有关战国策的文学常识

 3 、 把握人物形象,学习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过程与方法:

 1 、 学习本文运用对话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依据文本分析唐 且和秦王的性格特征(重点)

 2 、 在角色朗读中,更深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读出语气和气势 (难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习唐且不畏强暴,敢于为国家利益而斗争的精神 教学行为提示及方法指导: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朗读与疏通文章是分不开的。翻译时,先 注重读,再采用直译的方法,译不通跳过,做好记号;再用意译的 方法,解决遗留的问题。在掌握课文大意,理解难词、难句的基础 上反复诵读课文不仅可以加深对文意的理解而且有助于语感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创设引入: 从前有一位年轻人,一心想得道成仙。便风尘仆仆,千里迢迢,不 辞劳苦的奔赴峨眉山拜会一名智真长老!大师,我想皈依佛门,得 道成佛成仙,您老可一定要收留于我啊! 阿弥陀佛!这么大的事情,你和你的父母亲商量过了吗? 没有,长老。

 孽畜!这么大的事情,你敢私做主张。徒儿们,拉出去打他 40 大棒。

 打完后,被轰了出去!

 谁知,这位兄弟锲而不舍,养了几个月伤,又来了! 大师,我要遁入空门,成佛成仙,您老一定要收下我! 你和父母亲商量了吗?

 商量了,早商量了!学生迫不及待。

 孽畜!你这个孽畜,这么一点点这么一点点小事情,自己都做不了 主,要你何用,徒儿们,接着打!

 又是四十大棒后被轰下山去! 谁知,这家伙第三次又来了:大师,我一定要遁入空门,您老一定 要收留我! 那你和父母说了吗?

 我敬仰大师的为人和学识已经非常久了,我把自己的建议和父母一 讲,他们听说是您,非常赞同啊!

 【篇三: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 公开课】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 公开课

 [ 教学目标 ]

 1 、 学习本文通过对话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2、 培养学生复述、翻译、朗读的能力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 演能力。

 3、 学习唐雎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 神。

 、 领悟本文言辞的巧妙美。(言之有节、言之有据、言之有力)

 [ 教学重点 ] 学习本文塑造人物的方法。

 [ 教学难点 ] 赏析文中的语言描写,了解史传文学的写法。

 [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也许听说过战国时期荆轲刺秦亡的故事吧。荆轲在易水上辞 别燕太子丹时,慷慨悲歌,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这就是《战国策》里描绘的燕赵游侠之士的形象,虽然它最终失败 被杀,但他的故事却一直为后人传诵,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我要讲的是另一个故事:作为小国之臣的唐雎,在秦王寻衅威 胁的情势下出使秦国,能够毫不畏惧,敢于同秦王展开面对面的斗 争,最终理直气壮的折服秦王,不辱使命。这种勇气是难能可贵的。

 这里的唐雎,是《战国策》里塑造的又一个游侠勇士的形象。

 二、 作者背景介绍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写的一本以记言为主的史书,是一部 国别体史书。它叙事年代上接春秋,下至秦灭六国为止,约二百三 四十年时间,使我们研究战国时期历史的一部重要著作。它叙事长 于铺陈,多加渲染夸张,写得有声有色 ; 语言生动流畅;善于在矛盾 冲突中运用对话刻画人物性格,人物形象比较鲜明丰满;在论辩中 往往采用故事或寓言作比喻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富有文学色彩。所 以它对后代的散文著作有很大影响。

 这篇文章记叙了战国末期的一段故事:公元前 230 年和公元前 225 年,秦先后灭亡了韩魏两国,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秦想用诈骗手 段吞并安陵。安陵君拒绝亲王的要求,在秦王不悦的情况下派遣唐 举出使秦国,目的就在于保全国土,解除于秦国之间的矛盾。

 三、 全班齐读,然后正音正字。

 四、 同学反复朗读,可按照美小段一组的顺序举行朗读比赛,以激 发学习读书的乐趣。

 五、 借助工具书和参考资料,自行疏通文意,同桌之间可以讨论。

 六、 文章可划分为几个部分?全文共四段,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1) 叙述唐雎出使秦国的缘由。

 第二部分( 2-3 )写唐雎和亲王面对面的斗争。

 第三部分( 4) 写亲王被唐雎的浩然正气所折服。

 七、 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用一句话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通过唐雎对暴秦展开斗争直至折服秦王的记叙,赞扬了唐雎坚 持正义、勇敢无畏的爱国精神。全文短小精悍,全部用人物对话来 叙述和展开情结。

 八、 总结、扩展 本课注重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疏通了文意,使大家对《唐雎不 辱使命》一课有了整体的感知。在战国时期有很多 “士”,这个特殊 的阶层流传下来许多故事,如毛遂、蔺相如、晏子等,课下可搜集 一些。

 —\ O

 第二课时

 一、 导入新课 《战国策》论证说理周密严谨,笔锋犀利。《唐雎不辱使命》以短 小的篇幅,写了一个结构完整的故事,情节曲折,人物有鲜明的个 性,使人读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今天我们就来体会 一下。

 二、 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 根据课文内容的理解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 、 为什么说唐雎没有辜负使命? 秦王要求用五百里土地换安陵君的封邑,实际是要吞并安陵。而在 当时这是不可抗拒的。唐雎奉命出使,凭着自己的机智勇敢,面对 蛮横狡诈,色厉内荏的秦王,不畏强暴,敢于斗争,不被威势压服, 最后使亲王放弃了易安陵的打算。唐雎维护了本国的尊严,出色的 完成了使命。

 2、秦王与安陵君“易地”并非真心,何以见得?

 秦王兵分真心易地,意在吞并。

 a、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可以看出 秦王对安陵君的轻视;

 b、寡人欲以??安陵君其许寡人 可看出秦王口气强硬,并无商量 余地;c、秦王不悦,可看出秦王名易实夺得心理。

 3、 安陵君拒绝了秦王的无理要求,实际上是看穿了秦王的真正用 心,那为什么还要说出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 ”的话呢? 安陵君虽然对秦王的野心洞若观火,无奈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为 争取周旋的余地,没有当场揭穿秦王的骗局。

 4、 文中怎样体现秦的强大和安陵的弱小?

 5、 说说“秦王不悦“四个字在故事情节发展中的作用。

 “秦王步约”引起故事的开端,贯穿整个事件的全过程,对情节发展 起着推动作用。

 6、 秦王曰“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 故不错意也”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言外之意是我亲王如果不 以君为长者”,“错”起 意”来,就会让你 和韩魏一样灭亡。

 7、 秦王说, “天子之怒 ??千里“,唐雎说“伏尸二人 ??今日是也。” 他们各表达了什么意思?

 “天子之怒”是秦王慑服唐雎的话,意为要发动战争,消灭安陵; “布 衣之怒”是唐雎回击秦王的话,意思是你要我的地,我就要你的命, 而且我不惜自己的生命保卫安陵。

 8、 文中亲王、唐雎分别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秦王:骄横、狂妄、狡诈、色厉内荏。唐雎:沉着、镇定、坚强无 畏、有胆有识、正气凛然、不畏强暴。

 9、 延伸思考。

 思考、讨论:唐雎的这种不畏强权的精神,和敢于为国牺牲自我的 精神,在我们现代社会,还有没有现实意义?

 四、教师小结

 这片记叙文,写了唐雎忠于使命,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 揭露了秦王骄横欺诈,外强中干。色厉内荏的本质,。虽不加修饰, 却十分鲜明生动,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板书设计 ]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秦王“不悦”---“怫然怒”---“色挠,长跪而谢之”狂妄、骄横、色厉内 荏

 唐雎“唐雎之刺秦王”,将“伏十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沉 着、镇定、坚强无畏

 主题赞颂不畏强权的精神,敢于为国牺牲自我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