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新人教版部编本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精编教案

来源:作文周刊网 时间:2020-09-28 09:37:51

  2018年新人教版部编本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3.学会朗读背诵文言文,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

 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合作探究、体验反思学习经典的原创精神。

 2. 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能够正确认识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重点】

 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学习法;分类整理归纳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用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理解并背诵前三则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论语》就是其中的一部辉煌的巨著,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的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它依旧光芒四射,熠yì熠生辉。现在就让我们怀着一种自豪的心情来研读它。

 二、作家、作品简介

 《论语》, 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它以语录体、对话体为主。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四书五经:五经指:《诗》《书》《尚书》《礼》《易》《春秋》。北宋政治家赵普曾有:“”之说。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此书在中国古代社会所发挥的作用与影响之大。

 三、初读前三则,扫除语言障碍

 1.教师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曾zēng]子曰:“吾wú]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四、探究学习、理解并背诵前三则

 第一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学习方法)?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修身做人)?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道德修养)”《学而》

 子①曰②:“学而时习③之,不亦说(yuè)乎④?有朋⑤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⑥而不愠(yùn)zōuyì)(现山东曲阜)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②曰:动词,说。

 ③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时,按时。习:动词,温习,复习。

 ④不亦说(yuè)乎:不也是很愉快吗?不亦……乎,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乎,语气词,相当于“吗”。说,通“悦”,愉快,高兴。

 ⑤朋:文章中指同一师门志同道合的师兄弟。

  ⑥知:了解

 ⑦愠(yùn):生气,发怒。

  ⑧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⑨学而:和下文的“雍也”“述而”等都是《论语》的篇名。篇名只是从各篇第一则语录中摘取两三个字而来,并没有特别的意义。

 2.小组合作翻译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学习方法)?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修身做人)?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道德修养)”《学而》

 第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修身做人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道德

 4.朗读、背诵。

 第二则

 曾zēng]子曰:“吾wú]日三省吾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修身做人)”《学而》

 zēng]子①曰:“吾[wú]②日③三省[xǐng]④吾身:为[wèi]⑤人谋⑥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⑦乎?传⑧不习⑨乎?”(《学而》)

 ①曾[zēng]子:即曾[zēng]参[shēn](前505——前436),姓曾,名参,字子舆[yú],春秋战国间鲁国蓝武城(现在山东嘉祥,一说山东平邑)人。孔子的学生。

 ②吾[wú]:人称代词,我。

  ③日:每天。

 ④三省[xǐ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省,自我检查,反省。

 ⑤为:替、帮。

  ⑥谋:考虑事情、办事chuán]:老师传授的知识。

  ⑨习:温习。

 2.小组合作翻译

 曾zēng]子曰:“吾wú]日三省吾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修身做人)”《学而》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讨论修身做人,思想品德修养。

 4.朗读、背诵。

 第三则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修身做人)”《为政》yòu]五:指15岁。“有”通“又”,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

  ②立:站立,站得住,这里可以理解为独立做事情。

 ③惑:迷惑,疑惑。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④天命:指不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⑤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的解释是,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指对那些于己不利的意见也能正确对待。

  ⑥从,遵从的意思;

 ⑦逾[yú]:越过,超过。

  矩:本指木工用的曲尺,引申为法度,规矩,规范。

 2.小组合作翻译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修身做人)”《为政》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遇事就,五十岁懂得了自然规律,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在本章里,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

 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

 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

 拓展:“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子,七十古来稀,八十为耄[mào]耋[dié]之年”常用来指代年龄。

 4.朗读、背诵。

 五、【作业布置】

 复习、背诵前三则。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理解并背诵第四至第八则

 【教学步骤】

 一、学生默写《论语》第一、二、三则

 二、初读第四至第八则,扫除语言障碍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dài)。”《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2.学生自由朗读,齐读。

 三、探究学习、理解并背诵第四至第八则

 第四则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习方法)”《为政》

 2.小组合作翻译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习方法)”《为政》

 :“从中获,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

 “温故而知新”是孔子对我国教育学的重大贡献之一,他认为,不断温习所学过的知识,从而可以获得新知识。这一学习方法不仅在封建时代有其价值,在今天也有不可否认的适应性。人们的新知识、新学问往往都是在过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此,温故而知新是一个十分可行的学习方法。

 4.朗读、背诵。

 第五则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dài)。(学习方法)”《为政》

 dài)②。”(《为政》)

 ①罔[wǎng]:通“惘”,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从所适从。

  ②殆dài]: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dài)。(学习方法)”《为政》

 :“只学习不思考,到头来等于白学;只思考不学习,。”

 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学习和思考相结合,才能有所得。

 4.朗读、背诵。

 第六则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学习态度)贤哉,回也!”《雍也》

 dān]: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②巷:此处指颜回的住处。

 ③堪:能忍受。

  ④乐:乐于学。

 2.小组合作翻译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学习态度)贤哉,回也!”《雍也》

 清苦

 本章中,孔子称赞颜回,对他作了高度评价。这里讲颜回“不改其乐”,这也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这里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关于学习态度方面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

 此章孔子回环曲折,一说两叹,高度赞扬了颜回安贫乐道的高贵品质,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流传很广,几乎妇孺皆知。

 4.朗读、背诵。

 第七则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态度)”《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态度)”《雍也》

 孔子说:“懂得学习的人比不上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这里,孔子强调了学习态度,即强调了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有了浓厚的兴趣,我们才会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去努力。孔子在这里没有具体指懂得什么,看来是泛指,包括学问、技艺等。孔子正是这一点的身体力行者,孔子听《韶乐》,“三月不知肉味,”即为明证。

 4.朗读、背诵。

 第八则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修身做人)”《述而》

 gōng]:胳膊,由肩至肘的部位。曲肱,即弯着胳膊。

  ③于:对,对于。

 2.小组合作翻译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修身做人)”《述而》

 :“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孔子他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饭疏食饮水,曲肱(gōng)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同时,他还提出,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所以,这一章强调的是修身做人,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古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

 拓展:饭蔬饮水:后因以“饭蔬饮水”形容清心寡欲、安贫乐道的生活。

 4.朗读、背诵。

 四、【作业布置】

 复习背诵第四至第八则。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学习、理解并背诵第九至第十二则

 一、学生默写《论语》第四至第八则

 二、初读第九至第十二则,扫除语言障碍

 1.教师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三、探究学习、理解并背诵第九至第十二则

 第九则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学习态度)”《述而》

 2.小组合作翻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学习态度)”《述而》

 :“行。选择他向他学习,看到他就改正”

 3.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

 这一章讲了正确的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取长补短,弥补不足。

 4.朗读、背诵。

 第十则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学习态度人生哲理)”《子罕》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学习态度人生哲理)”《子罕》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

 孔子在河流的源头,抚今追昔、满怀感慨,自告且忠告所有决心开始“见、学、行”“圣人之道”的君子,要像这江水一样,从“闻其道”的源头开始,后浪推前浪,生生不息、前赴后继,无论任何时候、任何地方,无论条件恶劣还是优越,甚至出生入死,都要不断地“固守”,“承担”“圣人之道”之行直到最终成就“不愠的世界”而不退转。”这里必须明确,这话既是孔子自己的感慨,也是对所有有志于圣人之道的人的忠告和勉励。

 故后人多用来指时间像流水一样不停的流逝,感慨人生世事变换之快,亦有惜时之意在其中。这一章既讲了正确的学习态度,又阐述了人生哲理。

 4.朗读、背诵。

 第十一则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道德修养)”《子罕》

 2.小组合作翻译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道德修养)”《子罕》

 3.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

 一国的军队,可以夺去它的主帅;可一个男子汉,他的志向却是不能强迫改变的。对于一个人来讲,他有自己的独立人格,任何人都无权侵犯。作为个人,他应维护自己的尊严,不受威胁利诱,始终保持自己的“志向”。所以这一则强调的是道德修养。

 4.朗读、背诵。

 第十二则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学习方法)”《子张》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学习方法)”《子张》

 博览群书而且能而且能

 这一章强调了学习方法,提到孔子的教育方法问题。修德进学的门径:学欲广博,志欲坚定,外问于人,内思于心。

 既要广博地学习,又要有一个追求的中心,这就叫,“博学而笃(dǔ)志”。

 既要多问问题,又不要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地空想,而要多想当前的事情,与自己的实际情况密切相关的事情,这就叫“切问而近思。”

 学习的关键在于自身的体会,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所以,一定要从自身处去问,接近处去思。

 4.朗读、背诵。

 四、分类整理归纳

 1.这十二章中,哪些语句是讲学习方法?哪些语句是讲学习态度?哪些语句是讲个人修养?(孔子在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等方面有哪些主张?)

 ①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第6章)

 学习 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第7章)

 态度 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第9章)

 ④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第10章)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 (第1章)

 《论语》学习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第4章)

 十二章 方法 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第5章)

 ④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第12章)

 ①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第1章)

 修身 ②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第2章)

 做人 ③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第3章)

 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第8章)

 2、孔子终身学习,取得了哪些效果?

 明确: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不亦乐乎、温故知新、见贤思齐、择善而从、三人行,必有我师、博学笃志、饭蔬饮水。

 4、“而”字的用法

 而:连词。

 ①表承接,如“学而时习之”。

 ②表转折,如“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A学而时习之 而:连词,表承接。

 B人不知而不愠 而:连词,表转折,却。

 C温故而知新 而:连词,表承接。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而:连词,表转折,却。

 E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而:连词,表承接。

 F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而:连词,表承接。

 五、课堂小结

 《论语》十言简意赅富有哲理谈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思想修养,表达了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

 我们不得不佩服孔子作为一名教育家和思想家为后世做出的杰出贡献。唐代吴道子根据史料画两边的对联是后人对孔子一生的评价——学为人师学不厌,行为世范教不倦。我提议咱们用现代人的鞠躬礼来表达自己心中对孔老夫子的敬意,好吗?、结束语:通过,我们了解到了中华民族最优秀的传统文化,对文章中的语言精华和思想精髓有了初步了解与掌握,希望同学们能够学以致用,好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