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的散文(共7篇)

来源:作文周刊网 时间:2017-03-29 13:05:37

篇一:当代最具影响力的十大散文家

当代最具影响力的散文家 散文家是一种常见的作家型式,因为散文是一种比较随性,短篇的文章。常为杂志,报章所采用。比较著名的散文家有朱自清、冰心、徐志摩、张爱玲、郁达夫、黄永武、孙犁、劳伦斯、博尔赫斯、茅盾、宗璞、王鼎钧、珙玮、卞毓方、沈从文、钱钟书、张晓风、刘心武、逸盈玮、刘湛秋、陈染、韩春旭、逸名、汪建中等。

1、宗璞,女,原名冯钟璞,。乃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之女,幼承家学,抗战胜利次年入南开大学外文系,后曾就职于中国文联及编辑部工作。又多年从事外国文学研究,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粹,学养深厚,气韵独特。

主要作品: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中篇小说《三生石》;童话《总鳍鱼的故事》、《蜗居》、《我是谁》;长篇小说《南渡记》(《野葫芦引》之一)、《东藏记》(《野葫芦引》之二);四卷本《宗璞文集》。

《弦上的梦》(1978年12月《人民文学》),《三生石》(1981年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宗璞小说散文选》(1981年北京出版社出版),《丁香结》(1986年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等。其中《三生石》获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弦上的梦》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童话《总鳍鱼的故事》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2、王鼎钧,当代著名华文文学大师,山东人,一生流亡,阅历不少,读书不多,文思不俗,勤奋不懈。1949年去台湾,1978年后移居美国纽约。 主要作品:(一)抒情散文--《情人眼》(情话)《碎琉璃》《灵感》《左心房漩涡》《心灵分享》《活到老,真好》《海水天涯中国人》《山里山外》《看不透的城市》、代表作《开放的人生》。

(二)小品文--《开放的人生》《人生试金石》《我们现代人》《意识流》《随缘破密》《千手捕蝶》。

(三)杂文--《人生观察》《长短调》《世事与棋》。

(四)自传回忆录--《昨天的云》《怒目少年》《关山夺路》《文学江湖》。

3.卞毓方 江苏盐城人。1944年生。著名散文作家、教授、高级记者。现供职于人民日报文艺部。 197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东方语言系日语专业,1982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国际新闻专业。 已出版《雪冠》、《岁月游虹》等多部作品。近年来在散文界长啸而出,独树一帜。

4、沈从文 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凤凰县人,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

京派小说代表人物。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屈指可数的文学大师之一。

散文集 :《沈从文散文选》、《记胡也频》、《从文自传》、 《记丁玲》、 《湘行散记》、 《湘西》、 《废邮存底》、 《烛虚》 《云南看云集》

5、钱钟书 江苏无锡人,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钟书,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曾为《毛泽东选集》英文版翻译小组成员。晚年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任副院长。书评家夏志清先生认为小说《围城》是“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是最伟大的一部”。钱钟书在文学,国故,比较文学,文化批评等领域的成就,推崇者甚至冠以“钱学”。其夫人杨绛也是著名作家。一生共出版了《石子船》、《从文子集》等30多种短集小说集和《边城》,《长河》等6部中长篇小说。 散文:《十七世纪英国文学里的中国》(论文)、《写在人生边上》(散文集)、《猫》(讽刺小说)《人·兽·鬼》(短篇小说集)

6、张晓风 中国台湾著名散文名家。毕业于台湾东吴大学,并曾执教于该校及香港浸会学院,现任台湾阳明医学院教授。尤其以散文见长,第一本散文集《地毯的那一端》曾荣获中山文艺散文奖,奠定了她在文坛才女的地位。她最新的一本散文集是《星星都已经到齐

了》。

代表作品:《愁乡石》,《步下红毯之后》,《你还没有爱过》

7、刘心武 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红学研究家,笔名刘浏、赵壮汉等。四川成都人,是当代主流作家之一,以短篇小说《班主任》成名,该作被视为伤痕文学的代表作。其作品多以关注现实为特征,长篇小说《钟鼓楼》曾获得茅盾文学奖。后成为《红楼梦》的积极研究者,曾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就秦可卿等专题进行系列讲座,对民间红学的蓬勃起到推动作用。

主要著作有:短篇小说集《班主任》、《母校留念》、《刘心武短篇小说选》,中篇小说《秦可卿之死》,中短篇小说集《绿叶与黄金》、《大眼猫》、《都会咏叹调》、《立体交叉桥》、《5·19长镜头》,中篇小说集《如意》、《王府井万花筒》、《木变石戒指》、《一窗灯火》、《蓝夜叉》,纪实小说《公共汽车咏叹调》,长篇小说《钟鼓楼》(获全国第二届茅盾文学奖)、《风过耳》、《四牌楼》等。

8、刘湛秋 当代著名诗人,翻译家,评论家,《诗刊》前副主编,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会长。其作品清新空灵,富有现代意识,手法新颖洒脱,立足表现感觉与情绪,既面对生活,又超越时空。早在八十年代中期,他就被一代大学生誉为“抒情诗之王。”他结集出版有诗歌、散文、评论、翻译、小说等三十余种,其诗集《无题抒情诗》获过中国新诗奖。他译的《普希金抒情诗选》、《叶赛宁抒情诗选》为广大读者喜爱,并一度成为畅销书。

主要作品:诗集《生命的欢乐》、《无题抒情诗》、《人·爱情·风景》,散文诗集《遥远的吉他》,论文集《抒情诗的旋律》等共22种。部分作品译有英、法、日、德、意、俄、西、韩、南、保等外文版本。译著《普希金抒情诗选》、《叶赛宁抒情诗选》,主编《中国诗歌理论大辞典》、《俄罗斯文学名著金库》、《泰戈尔文集》、《契诃夫小说集》,PTV(诗歌电视)《爱的罗曼斯》等及《三月桃花水》。

9、余秋雨当代著名散文家,文化学者,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家。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曾任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院长、荣誉院长。余秋雨主要从事文化散文写作和艺术理论研究。被公认为目前全球华人社区中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及作家之一。现任《书城》杂志荣誉主编。

主要作品:《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行者无疆》、《晨雨初听》,收有《青年人的阅读》、《寻找文化现场》、《一个王朝的背影》、《遥远的绝响》、《最后的课程》、《人生的最后智慧》等文章、《借我一生》、《笛声何处》、《寻觅中华》、《摩挲大地》、《我等不到了》、《从北大到台大》等

10、曹文轩,男,1974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中国作协全国委员会委员,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和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客座教授。

篇二:散文#好聚好散

好聚好散

青春就像是一条连续不断、圆滑润泽的河流。我们一日又一日、一年又一年不曾停断地栖息于其中,而它也如流水卷动河沙一般牵引着我们不断朝前滚滚而去。

有人说青春就是一场病,一场思念的病。

而我说青春就是一群人的无病呻吟。

高考结束了,同学说他的青春也结束了。

高考后的那个夏天,高中群却出奇地像蝉的歌声般聒噪着。消息提醒声音就像起床的闹钟般轰炸着我,大家聊着的无非是诸如想念大家、再也没有比你们更了解且对我好的人此类的煽情文字。而朋友圈一直笼罩在离别的灰霾中,往下拉发现朋友圈竟如此的相近,也如此的悲伤。每当看到大家敲打的文字便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心情会莫名地被带进忧伤的深渊而不能自拔。那个夏天大家都似乎中了蛊般天天释放着自己的负能量,抒发完后便是吸食完毒鸦片般爽快。

接着,成绩出来,大学也录取完成了。一切都安定了下来,就像高中群一样逐渐地安静了,而高中就真正落下了帷幕。大家开始转移了阵地,在大学的新生群里和一群尚未见面的同学聊得如鱼得水。再后来,我们便上了大学,认识了自己的同学,也开始适应并享受着大学的刺激与自由。朋友圈也恢复了以往的搞怪与各种花式晒,一切都似乎过得合情合理。

我们之间的联系断了,却没有断得很彻底。慢慢地我们只会寻求别人帮忙点赞或投票,我们似乎就只剩下这么一点利用的价值了;而一到高中的各种活动纪念日,朋友圈便是重复地刷屏同一个回忆。说来觉得可笑,煽情似乎成了一种会传染的感冒,在已经许久不讲话的人群里蔓延。或许是因为不愿情绪被别人所煽动,我对大家组团式的煽情并没有什么好感。点赞、评论假装身同感受成了大家仅存的默契,我们在自己营造的氛围里自我满足地惺惺作态。

而我上大学的第一学期,似乎便和高中断了念想。没有深夜在朋友圈的矫情,也没有独自在被子里因眷念而啜泣。在高中还没毕业那会总是为友情提心吊胆、对朋友患得患失的我彻底被自己埋葬在那几份高考卷里,考完试的我没有哭泣,只是安静地收拾着复习资料便走了。再后来,我认识了新的人群,也过上了新的生活。我始终把高中的人和事存放在心的深处而不是大肆地宣泄,因为就像郭敬明说的“青春只不过是和一些人熟悉,然后离开他们,再去熟悉另外的人,然后再离开另外的他们。如此至终,得不到超生。”

从心理学来说,怀旧是一种自欺,是人类心理自我平衡、自我调节的一种手段。一旦人在眼下的现实生活中没有快乐,没有幸福,便会从过去的生活里找寻曾经有过、或自以为有过的幸福和快乐,以安慰现实生活中的生存难堪与尴尬。这便是为何矫情而又做作的话总是出现在深夜的朋友圈里,说到底这只是人所谓的孤独感在作祟。

夜很深很长,但也很静,静到连自己的呼吸声也能听见。当我们独自一人躺在床上时,思绪便像断了线的风筝般随意飞飏。而这个时候我们便会怀念过去。“过去”是我们怀念的东西最确切的描述。尽管怀念的人不同,但怀念的东西却很相似。很多时候我们怀念的是一种感觉,一种有着只说半句便明白自己又能让自己放肆的感觉。过去便像放在橱窗里的布娃娃,得不到因而显得特别好;也像握在手中的青烟,但飘走时才恍惚明白是什么东西。似乎过去的都是美好的、是令人向往的,而现在什么都是不堪的。就像歌词说的“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诚哉斯言,因为早已远去所以无比牵挂。这就好像人们对束之高阁的书画有着极大的兴趣。

而人最想念的就是过去的好友。每一个人都会有着或多或少能够谈心、彼此照应的朋友。在相聚的时间可以大笑,在离别后可以彼此挂念对方。在别人面前有着只有彼此才懂得的梗,在无聊的时间可以发微信。或许你们彼此已经忘记对方的样子,但你们也不会忘

记当初的羁绊,而且羁绊不会因时间的推移而淡化。但他们都会淡出你的生活。而你将会在岁月的流逝中沉淀,在岁月的打磨中愈加光彩。一切都会有尘埃落定的一天,彼此都有着自己的归宿。人生已没有相欠,亦没有偿还。没有谁是谁的劫难,也没有谁是谁的救赎。转身离去,各自安好。

其实,离开后的人都会有全新的生活、全新的朋友,重新接受爱,和重新拒绝爱。同样,你也一样。因此我们不应该再在十字路口看着那个僵冷如水的背影无措且徘徊不前。悲伤是难免的,但不要依赖于时间的治愈。不要总是活在回忆的世界,也不要总是封闭自我,因为人不可能活在没有回忆的时代,但也不可能活在只有回忆的时代。梦中就是会醒的,不会醒的梦终究会变成悲伤。有时候,我们应该活得坦率些,擦干眼角的泪水再坚强地走下去,去面对未来,去认识已在某处等待你多事的朋友。或许在下一路口便能找到了你生命中的另一半,用坦然的心态去接触世界,用当初的心情去认识下一个过客。

即使有一天终究要散落天涯,可是曾经生命交汇过,曾经的光芒万丈,曾经为彼此的委屈伤心地哭过,那就可以在挥手的时候忍住伤心灿烂地微笑。或许经历多了,便成为了一种习惯。在拥有时不要浪费上帝的苦心安排,珍惜可遇而不可求的缘分。

因为缘分,所以相遇;因为相遇,所以分别。

好聚好散,愿你坦然。相安无事,一切安好。

篇三:散文整体把握

篇四:散文稿

成都宽窄巷子最成都

成都,一座来了就不离开的城市。成都,一座来了还想再来的城市。

宽宽窄窄,红尘之外,少城之中。平平仄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每个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记忆,每个城市的记忆总要附着在某个地方。而在有着三千年文明史的成都,人们更多地认同这个地方是宽窄巷子。

宽窄巷子地处成都三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之一的少城片区,是成都遗留下来的保存较完整的清朝古街道,也是老成都“千年少城”百年原真建筑格局的最后遗存。

如今的少城,只剩下宽窄井三条巷子,成为成都这个古老又年轻的城市往昔的缩影,一个记忆深处的符号??

成都有句老话叫“宽巷子不宽,窄巷子不窄”,意指宽巷子并不是达官贵人的专利,窄巷子也不是平民百姓的代名词。他们很像一母所生的兄弟,许多地方都极其相似,一个名叫仁里头条胡同,一个名叫仁里二条胡同,这里散发着老成都的味道,这是一种特别的令人向往的味道,触手可及的安逸与悠闲,宁静与怀旧,足以让任何人心醉。

成都是闲适的,如果说这种闲适是成都的文化,那么宽窄巷子就是他的根儿。青灰色的街巷、黑色的屋瓦、低矮的砖墙、竹椅、茶室、麻将、小吃??当你踩着柔软的光阴走进巷子,这里的悠闲和缓慢,会让人误以为,年华忘记了更换,故事还发生在昨天。 如果说宽、窄巷子是一册装帧古朴的线装书,那么井巷子便是书页里现代清新的一笔。将陈旧的建筑重新粉饰,既保存着当年质朴的风骨,又增添时尚多彩的风情。那一道长400米的文化墙,浓缩了老成都的历史原貌,像是一位阅历沧桑的老者,无声地诉说着成都的前世。或许,只有成都人可以把历史与现代融合得如此完美安适,这样的声色斑斓。 其实,离别和相逢一样,都是众所周知的寻常。成都的宽窄巷子,关住的是一个城市古往今来的记忆,开启的却是万千过客摇曳缤纷的人生。

浅淡的阳光下悠长的宽窄巷子 落满了一地的光阴

往事拂过行人的衣袖 这个叫成都的地方 许多闲适的幸福 触手可及 烟火弥漫的巷陌

散发着老成都的味道

青灰的木门

为来者开启昨天的记忆

老旧的茶馆

讲述着蓉城市井的生活 还有苍绿的院墙

年复一年守着寻常人家

不让韶光改变城市的容颜 一条百年小巷 经历凡尘荣枯

也阅尽众生无数

有人将青春

挂在了雕花的窗檐 有人将闲情 抛洒在洁净的石板路上 还有人将故事 匆匆地装进自己的行囊 人生真的太缓慢

看遍了巷内的风景

老成都的生活还是初时的模样 人生又真的太仓促 像是一杯闲茶

由暖转凉 由浓到淡 片刻而已

打开记忆深锁的重门 成都的宽窄巷子

每天以同一种风情将过客等待 永远没有最早

永远不会太迟

篇五:写给一位父亲的散文诗

写给一位父亲的散文诗

成都的肖大爷,今年90岁。其女儿60岁,先天智障患者,生活不能自理。数十年来,肖大爷与女儿相依为命,不离不弃。当有人问及肖大爷的心愿时,肖大爷说:“没

人动容。——题记

夕阳,如期而至,依旧在这一刻用最浓烈的色彩,渲染着父亲的背影。

本来,淌过河流的父亲,应该有一块宁静的草地,在和风的轻拂中,所有的疲惫都丛生出葱茏的绿茵;

本来,越过山岭的父亲,应该有一片恬淡的林子,阳光从枝叶间筛下来,星星点点汇成生命最后的诗意。

父亲其实真的苍老了。

苍老了的父亲,却不敢让脊背弯曲,必须挺拔如树,为孩子撑起一份安宁。

苍老了的父亲,却不敢让脚步蹒跚,他得让孩子踩着他的脚印,小心地避开路上的泥泞和荆棘。

苍老了的父亲,却不敢让老迈的手臂垂下来,必须亢奋如初,像岛礁上的灯塔,在茫茫人海中为孩子指引回家的方向。

笔下的那片绿叶,为孩子挥去岁月的孤寂。

父亲牵着孩子,夕阳拉长了他们的影子,世界在他们的影子里无比静谧。

父亲守着孩子,酷似两株相识的树,没有言语,没有交流……除了爱,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打扰他们。

父亲就这样站立着,石头一般地站立在我们的中间。

对于孩子来说,父亲是依托,是踏实。

对于我们来说,父亲是承载,是人类血流涌动的声音。

篇六:散文名篇欣赏

白色山茶花

席慕容

山茶又开了,那样洁白而又美丽的花朵,开了满树。

每次,我都不能无视地走过一棵开花的树。那样洁白温润的花朵,从青绿的小芽儿开始,到越来越饱满,到慢慢地绽放;从半圆,到将圆,到满圆。花开的时候,你如果肯仔细地去端详,你就能明白它所说的每一句话。就因为每一朵花只能开一次,所以,它就极为小心地绝不错一步,满树的花,就没有一朵开错了的。它们是那样慎重和认真地迎接着唯一的一次春天。

所以,我每次走过一棵开花的树,都不得不惊讶与屏息于生命的美丽。

匆匆

朱自清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

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春天吹着口哨

刘湛秋

沿着开花的土地,春天吹着口哨;

从柳树上摘一片嫩叶,

从杏树上掐一朵小花,

在河里浸一浸,在风中摇一摇;于是,欢快的旋律就流荡起来了。

哨音在青色的树枝上旋转,它鼓动着小叶子快快地成长。

风筝在天上飘,哨音顺着孩子的手,顺着风筝线,升到云层中去了。

新翻的泥土闪开了路,滴着黑色的油,哨音顺着犁铧地镜面滑过去了。 呵,那里面可有蜜蜂的嗡嗡?可有百灵鸟得啼啭?可有牛的叫?

沿着开花的土地,春天吹着口哨;

从柳树上摘一片嫩叶,

从杏树上掐一朵小花,

在河里浸一浸,在风中摇一摇;于是,欢快的旋律就流荡起来了。

它悄悄的掀开姑娘的头巾,从她们红润润的唇边溜过去。

它追赶上了马车,围着红缨的鞭子盘旋。

它吻着拖拉机的轮带,它爬上了司机小伙子的肩膀。

呵,春天吹着口哨,漫山遍野地跑;在每个人的耳朵里,灌满了一个甜蜜的歌声——早!

金色花

(印度)泰戈尔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 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 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么?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 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当你吃过午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吗?

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橡树

(意)费拉里斯

——生与死相互交替的规律

初春,大地从沉睡中苏醒。田野里飘来一阵阵泥土的清香;草儿吐露出娇嫩的幼芽,好奇地窥视着人间;姑娘们穿着艳丽的衣裳,在碧绿色的草地上欢快地歌唱。

万木争春,小溪哗哗作响,两岸铺上翡翠般的地毯。举目眺望,大自然一片生机,令人陶醉,使人神往。

只有一棵橡树默默地站在一旁。它没有穿上新装,它那饱经沧桑、满是皱纹的老皮一丝不挂地袒露着;它雄伟、挺拔、巍然屹立,干枯的树枝直拂天穹,犹如高举双臂,祈求上帝怜悯。可是它的血液已经凝滞,生命的火花已经消失,严酷的寒冬结束了它的残生。

不久前,它还神采奕奕,英姿勃勃的。然而自它睡下去,就再也没有醒来。几天之后,来了几个人,七手八脚把它锯断,又把它连根刨出,装车运走。在生长过它的地方,只剩下一堆黄土。

橡树啊,我童年的伙伴和朋友,你曾赋予我多少甜蜜的幻想!我喜欢在你高大的躯干上攀登,在你坚韧而富有弹性的树枝上尽情地悠荡。

多少次,我在你那幽静、凉爽的浓荫下悠闲地歇息,自由地畅想。如今,那些甜蜜的时光同你一起离开了我们可爱的故乡。

幼小的橡树长出第一批嫩叶,又把枝条向四处伸延,转眼之间填补了你留下的空间。茁壮的幼苗变成参天大树,孩子们又会在它的树荫下嬉笑、玩耍,成年人又会在那里歇息、畅想。

雨之歌

([黎巴嫩]纪伯伦)

我们是上帝从天上撒下的银线;大自然将我们接住,用我们来美化山川。 我们是从阿斯塔特女神王冠上落下的美丽的珍珠,早晨的女儿抢走了我们,将我们撒遍大地。

我在哭,一个个小山丘却在笑;我往下掉,花儿们却高高的昂起了头。 乌云和大地是一对恋人,我同情他们,并为他们传递书信。我倾注着冲淡了他们俩中间的这一个强烈欲念,抚慰了另一个受创心灵。

雷声和闪电预示着我的到来,天空的彩虹宣布了我的终结。生活就是这样,他从愤怒的雷电脚下开始,然后在安谧的死亡的怀抱里结束。

我从海里升起,在太空的羽翼上翱翔。看到美丽的花园,我就下降,我去亲吻鲜花的嘴唇,拥抱树木的枝条。

万籁俱寂,我用纤细的手指敲着窗上的水晶玻璃,这声音组成了歌曲,使多愁善感的心灵沉醉。

大气的炎热生育了我,我却要趋散这炎热的大气,正象女人一样,她们总是从男人那里取得了征服他们的力量。

我是海洋的叹息,是苍穹的眼泪,也是大地的微笑。爱情也是这样,它是感情的海洋里发出的叹(本文来自:zuowenZHoukan.c om 作 文 周刊:成都的散文)息,是沉思的天空滴下的泪水,是心田里浮出的微笑。

白鹭

(郭沫若)1942年10月31日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由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有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了生命了。

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的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的诗。

[赏析] 《白鹭》这篇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虽没有华丽迷人的词藻,也没有浓妆艳抹的渲染,显得那么朴素无华。但是,它正是运用了如白鹭一般朴素的句子,让我们感受到平常事物中蕴含的美!作者仅仅对白鹭寥寥数笔的描绘,就揭示了它平常的美。先是同白鹤、朱鹭和苍鹭作比照,彰显了白鹭“全身的流线型结构”,这就突出白鹭一种无与伦比的独特的美,颇有点儿“百鸟之中我为首”的意思了。不是吗?白鹤“增一点儿则嫌长,减一一点儿则嫌短;素一点儿则嫌白,深一点儿则嫌黑”。文末说“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篇七:散文的基本特征

高 三 年级第二学期语文 学科 总第3课时教案

课题

高 三 年级第二学期语文 学科 总第 3 课时导学案

课题

使用时间: 主备人: 李大伟

一、学习目标:

1. 了解散文文体的基本特征,根据文体特征分析表现手法。

2. 明确散文的基本特征,结合具体练习讲解。

二、知识构成:

散文是以自由、优美的文笔记人、叙事、写景、状物,并借此抒发作者情感、表现作家个性的散体短文。

基本特征:1、情感浓烈,选材广泛

散文中所表达的情感,无论从其内容上看还是其表达方式上看,都充分地体现了作者的个性特征。散文介以抒发浓烈情感的既可以是一人一事,也可以是一景一物,还可以是不限于一人一事、一景一物,这样,散文在选材上就极为宽泛自由。

2、真实自然,富于美感。

散文创作特别重视“真实”,不仅描写真人真事,更要抒发真情实感,表达真知灼见。一旦作假,就失去了它应有的魅力。

3、以小见大,纸短韵长。

虽然散文篇幅短小,但却渗透的情却是真挚浓烈的,蕴蓄的内涵是深刻丰富的。

三、学法和自检:

(一)、明确概念

何为散文?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二)、理解特点:

形散:1、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

2、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

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

神聚:主题集中鲜明

(三)、散文的分类

(1)抒情散文(2)记叙散文(3)议论散文

(四)、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

象征 衬托 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 融情于事 先抑后扬

以小见大

(五)、散文的线索

找线索的方法:

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

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六)、散文的主题

散文的主题归根结底就是作者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感悟,把握住了作者融会在文章内容中的主观感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义。

四、达标检测

上善若水(09年江苏卷)

张笑天

去都江堰,一进入成灌高速公路,“上善若水”的巨型横幅扑面而来。这是指水吗?是褒扬都江堰吗?还是借水喻人,弘扬一种文化精神?岷江从雪山一路蹒跚走来,负荷着黎庶的厚望,伴随着历史的沧桑。人不可能在不同的时间趟过同一条河流,大概就是这种带有哲学意味的思维,令人频生感悟。

上善是最高的善。水滋润万物,使之生长,又从不与万物竞高下、论短长,所以老子认为“上善若水”。这种品格接近于他心中至高至圣的“道”了。

在喷吐着雪浪的离堆前,在散射着彩虹光芒的水雾屏幕上,我仿佛看到了重重叠叠的人影,杜甫、岑参、陆游??他们的诗篇传诵千古,历久弥新。譬如那玉垒山,本非雄峰峻岭,之所以名扬天下,还是仰赖诗圣的两句诗:“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而2200多年前蜀郡守李冰“低作堰、深淘滩”,劈山引水修筑的都江堰,才真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史记。河渠书》记载,李冰凿离堆,“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灌溉,百姓飨其利”。

李冰靠火烧、靠水浇,切断玉垒山,开凿离堆,修飞沙堰,今天看来实在原始。然而,原始有原始的好处。它绝不污染环境,绝不危及生态;它不会像现代水库几百米的高坝那样既令人惊叹。又令人隐隐不安。都江堰不会切断鱼类洄游的线路,人们用不着把鱼捞起来,送到大坝上头的水库里去产卵,再把孵化的幼鱼捞起来送回下游。人很累,鱼也很累。

都江堰是历史的遗存,既能防洪,又能灌溉,是人类利用大自然的神话。与之同时的郑国渠早已成了需要史学家考证的遗迹,而都江堰仍旧生机盎然,滋养着天府之国的子民。难怪道教尊李冰为“妙源清君”,这也暗合了老子“上善若水”的精髓吧。在都江堰,流淌着两条河,明的是岷江,暗的是流水孕育的文化。 伫立水边,听着震耳欲聋的涛声,望着清幽的水跳跃奔流,我的心与波涛一同律动,我被那至清的水融化了,与晶莹和透明合而为一。

一想到黄河将成为泥河、长江将成为黄河、淮河将成为黑水河,众多我们赖以生息的湖泊和近海频频告急,我仿佛是那快要窒息的鱼,无处安身。何处有生命之泉?何处有可供自由呼吸、可供安枕的绿洲? 好在都江堰有。

原生态的都江堰干净、持久,李冰“分四六、平涝旱”的科学治水方法,使它青春永驻,从容运转,成为几千万人民的生命甘露。李冰的众多后任,总会追踪李冰的足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疏浚、修缮都江堰。诸葛亮、高俭、卢翊、阿尔泰、丁宝桢??这些确保天府之国旱涝保收的官员们,生前也许没有立过德政碑,但后人有情。如今,他们就矗立在伏龙观前堰功道两侧,供人瞻仰。都江堰成就了他们,他们与都江堰同辉。

临别的晚上。我们在郡府楼上吃着关味的河鲜,窗外是涛鸣的和弦,真是一种久违的幸福。

11.开头一节的三个问句,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5分)

12.文中说都江堰“才真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作者这样评价的理由是什么?(6分)

13.本文写的是都江堰,但不以描写见长,请具体说明它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6分)

五、学习小结和课外作业:

1、学习小结:

2、上本作业:

3、课本或资料选题:

4、补充练习:

A

B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