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特洛伊观后感(共9篇)

来源:作文周刊网 时间:2017-04-02 03:39:42

篇一:《特洛伊》观后感

希腊罗马神话赏析论文

学院:xxxxx

专业:xxxxx

姓名:xxxxx

学号:xxxxx

《特洛伊》观后感

希腊罗马神话赏析课上看完《特洛伊》之后,我不得不感叹战争是一种最荒谬的悲剧。但是,电影中也时刻闪现出了二十一世纪人类的智慧和那一段旷世爱情。特洛伊之战,一场因为爱情而发起的战争,一场因为女人而发动的浩劫。特洛伊之战似乎验证了那句经典成语——红颜祸水。

古希腊,历史上一对传奇式的情人——特洛伊王子帕里斯和斯巴达王后海伦之间的爱情激起了一场毁灭文明的战争。公元前1193年,特洛伊国王普利阿莫斯和他俊美的二儿子在希腊斯巴达王麦尼劳斯的宫殿中受到了盛情的款待。而帕里斯却对麦尼劳斯的年轻美貌的妻子一见钟情并将海伦从她丈夫——国王麦尼劳斯身边诱走,这对一国之王来说是不可忍受的耻辱。强大的迈锡尼国王阿伽门侬认为,自己兄弟麦尼劳斯所受之辱就等于是自己的耻辱,在家族荣誉感的驱使下,他很快联合起希腊众多部族夺回海伦,保护兄弟的荣誉。

阿伽门侬对荣誉的追求实际上已被他强烈的贪婪所侵蚀——他要通过控制特洛伊城来巩固自己已经拥有的广阔帝国的霸权。在特洛伊国王普利阿摩斯的领导和王子赫克托尔的保卫下,这座围墙高筑的城市坚不可破。但只有一人是这场战争胜败的关键——他就是被人们认作是最伟大的勇士的阿基里斯。

阿基里斯,一个天生的勇士,在希腊享有“不死战士”之称,从未打过败仗,从不屈从于任何人,只为自己的心而战,为自己的名誉而战。荣誉,这就是桀骜不驯的阿喀琉斯为之而战的理由

“你若不去打这场仗,你会娶到一个好女人,之后儿孙满堂,他们敬重你,喜欢你。但是,当你的儿孙们都死了,就没有人还记得你。如果你去打这场仗,你会死,但是你的名字将会流芳百世” 阿基里斯的母亲在他犹豫不决的时候说的一番话。阿基里斯要的就是这份简单的荣誉感,战胜了,他不会在乎名,在乎利。他只想要自己的名字能流传下去。

他在特洛伊战争中表现出的睿智、勇敢,对勇敢女祭祀坚贞的爱情,对表弟的疼爱与保护,对侍从的体恤。特别是最后他因赫克托尔杀死了表弟而与其决斗,将赫克托尔杀死,并将赫克托尔绑在战车后面拖回军营,后又因特洛伊老国王的请求归还赫克托尔的尸体,同时承诺,在赫克托尔大葬期间,12日不进攻特洛伊。这一切的一切,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旷世勇士,一个盖世的大英雄形象。

阿基里斯,这个被称为冷血杀手的人,在遇到满身是血的圣女的时候,他感觉到了一种不同以往的心灵感受,我相信他不是被爱情征服的,心灵的那种平静绝不能不负责任地用爱情两字来搪塞来粗描淡写来一笔带过.虽然他可能因为这种心灵的感受而产生了爱情.但,爱情只是一种副产品,也还是一种私欲. 这种心灵的力量已经促使他作出了令所有希腊士兵都吃惊的转变,他决定撤退回家了.不参战了.然而,惋惜的是特洛伊人的私欲也开始膨胀,他们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不仅仅满足于守住城池了,他们想要消灭敌军,于是悲剧接着上演了.阿基里斯的表弟,阿基里斯的崇拜者,身披阿基里斯的全副盔甲迎战,结果牺牲了.我忘不了阿基里斯带着平静的幸福的与世无争的笑容走出营棚,听到表弟死了的那一瞬间,他脸上表情的变化,他的眼睛瞬时充满了腾腾杀气,那种宁静不复存在,他只想为亲爱的表弟复仇,这种私欲障碍了他的宁静.这确实是一

种私欲,当他在为他的表弟心痛的时候,他没有想到他的刀下曾经倒下了多少别人的表弟.战争不可避免地延续了.特洛伊的王子是个善良的人,他和所有普普通通的人一样,他爱他的妻子,忠于自己的国家.然而,他杀了阿基里斯的表弟!他善良,他温情.他不适合战争.他不可避免的死了.阿基里斯,在决斗前轻蔑地拒绝了王子想要体面安葬的请求,他说"狮子和羊没有约定",于是,他带着一腔仇恨,在特洛伊王族的众目睽睽下,在王子亲人们的心如刀绞的泪眼下,快意地用快马拖着王子的尸体拖回营地.当年迈的特洛伊国王以一个死者父亲的名义深夜悄悄吻着他的双手时,他的脸上又一次现出了复杂的表情.于是这次他和"羊"的父亲约定,安心举行为期十二天的葬礼吧,战鼓在十二天后再鸣.然后他走出营帐,对着特洛伊王子已没有生命的身体哭泣.这不仅仅是一个男人的眼泪.他,曾经被人称为勇士,冷血杀手!在生命面前,他内心深处的一些东西被触动,也许有些苏醒了。

赫克托尔,普里阿摩斯的儿子,特洛伊王子,帕里斯的哥哥。他是特洛伊第一勇士,被称为“特洛伊的城墙”。作为特洛伊城的主将,他预感到特洛伊注定要毁灭,对妻儿将要面临的悲惨命运感到难过,心情沉重,但他控制住自己的悲哀,毅然负起保卫家园的责任。他因杀死假阿喀琉斯而心怀愧疚,但他决不向强者低头;他宁可战死沙场,也不愿苟延残喘地活着??他的形象有着强烈的悲剧色彩。

阿基里斯是为荣誉而战,帕里斯是为女人而战,阿伽门农是为利益而战,只有赫克托尔是为他的国家、为他的人民而战。但也正是因为处在这样特定角色的背景之下,造就了他不可避免的悲剧结局。

英雄的特洛伊的大王子,对着自己的战士们说出这样一句话: 热爱自己的女人,敬奉自己的神明,保卫自己的国家!非常简单的人生信条,但是这个称得上史诗、称得上英雄的男人,用他短暂而伟大的一生恪守着这样的诺言,并以其中无限的力量震撼着每一颗热血涌动的心灵。

与天生的战士阿基里斯不同,赫克托耳的力量来自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所以,当阿基里斯可以因为一己的矛盾而置千万希腊军于不顾,拒不出战时,赫克托耳却不得不舍下娇妻幼子,为惹下祸端的弟弟承担起并不光彩的战争责任。他不能任性,不能逃避,只有迎头而上。任情驰骋的阿基里斯也许可以成为一种关于力量的浪漫梦想,背负着责任的赫克托耳却是真正拥有力量的肩膀和脊梁。这位本该继承王位的大王子也许稍欠身为王者的野心霸气,但是这个以全部心力热爱着祖国的男人足以成为特洛伊最坚强的守护者。

赫克托尔注定要走出城门面对愤怒的阿基里斯。死神就在外边,他的敲门声清晰可闻,你会开门吗?宿命难道是一种力量而不可抗拒?英雄要在最光彩的时候殉难,唯有此才有震撼力。谁愿意看到美人迟暮,谁愿意看到英雄死在床上?也许,战争给了他们最好的舞台,幕尽而亡,死得其所。

特洛伊国王,他能够说出"你现在就是我的敌人,但对于敌人也应该尊重"这样的话,就足以说明他是个值得敬重的人,但不幸的是他缺乏智慧,盲目轻信祭司关于神意的种种解说,两次错误的拒绝了两个儿子的建议.第一次,他失去了大儿子,第二次,他失去了整个国家.并让整个国家陷入灾难.而这一切,都源于欲.欲产生了战争.

这就是战争中的英雄,但是英雄的结局总是悲剧。

傲慢、反叛、所向披靡的阿基里斯除了荣誉外,从不效忠于任何人或任何事,而对建立不朽英名的无限渴望促使他加入阿伽门农旗下攻打特洛伊,他的退出与

归来左右了这场战争。最终赫克托尔被阿基里斯所杀,而阿基里斯自己也死在了特洛伊的城墙下。

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海伦是特洛伊战争的罪魁祸首,也喜欢把这场战争说成是因爱情而起,我却觉得它更是男人的赤裸裸的占有欲的体现,是自以为是的男人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利用他人发动的战争。悲剧因懦夫而起却要以牺牲英雄的生命来结束!令人遗憾!海伦只是这场战争的导火索,不同的人为了这场战争有不同的筹备和打算.女人和爱情不是这部影片的重点。《特洛伊》着墨最多的,是双方的两个英雄的个性刻划,他们间的牵扯,以及芸芸众生在这场悲剧战争中的所得所失。

战争本没有输赢,败者失去了生命,胜者失去了人性。当士兵们奋勇杀敌的时候,他们真的知道自己究竟是为什么而战吗?当看到一个个生命消失,一个个家庭粉碎,他们真的应该感到自豪吗?那些英雄,以他们的生命和才智为赌注,在一场名为特洛伊战争的赌博中胜利了,奖励为流传千古。麦尼劳斯,赫克托,和神之子阿基里斯。这些人,注定了要在这场长达十年的战争中留下他们的名字。但是,他们并不都是为了荣耀和流传千古而战斗的。为了这些而战的,只有那位面容冷毅英俊的阿基里斯。麦尼劳斯为了他的尊严和权利,而赫克托,这位特洛伊第一勇士,为的却是现在的我们也一直在追求的家园的安全。战争,注定了要有鲜血和疼痛。

特洛伊之战,不论最后胜利的是谁,这注定是一场悲剧。

从某种意义上讲,战争让人们变得聪明,战争推进了人类发展.纵观古今,战争一直都没有停息,在滚滚硝烟中,人类的文明被创造,被破坏,再被创造...

这,就是历史。

篇二:特洛伊战争观后感

特洛伊战争,是一场以争夺世上最漂亮的女人海伦为开始,以木马计为结尾的十年攻城战。战争的双方分别是以阿伽门农及阿克琉斯为代表的希腊军和以帕里斯及赫克托尔为代表的特洛伊城。同时,在希腊神话中,这也是一场神的战争。这是一场异常绚烂的战争,其中值得人们深思熟虑的地方实在是数不胜数,因此造就了如荷马史诗这般恢弘的经典之作。在此,我想就这场战争谈几点个人看法。

首先是对这场战争所谓的导火索,海伦和帕里斯。据说他们两人是真心相爱的,因此这场战争也被称为为爱发动的战争。我并不想对他们两的爱情做出任何评价,因为相较于这之后发生的种种,他们的爱情只能说太微不足道了。电影里,帕里斯跟他的哥哥说,他要为爱而战。赫克托尔反问他:“告诉我,你杀过人吗?你看过战死的人吗?我杀过人,听过也看过他们死前的哀嚎。一点也不光荣,一点也不伟大。你说你要为爱而死,你却不懂死亡,更不懂爱情。。。。。。”个人觉得这段话完美的揭示了海伦和帕里斯的狭隘与无知。他们以爱为名,却带给了无数人血与泪。他们觉得自己是“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实际上却是因着自己的欲望给别人带来了他们本不应承受的灾难。尤其是帕里斯,他自私,懦弱,甚至连决斗中的勇气都不够。因着他,父兄受难,国家受难,在他身上,丝毫看不到一个王子该有的担当。虽然说,帕里斯和海伦的私奔并不是这场战争真正的起因,然而身为导火索,他们两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相较于他们两自私的爱情,另两段爱情更加真挚美好。其一是安德洛玛克和赫克托尔这一队恩爱的夫妻,他们间感情深远。而且他们之间除了爱情,还参杂着信任,恩惠,每次赫克托走上战场前,都会望一眼安德洛玛克,而后者也很清楚,丈夫的每次出征都可能有去无回,虽然很担心,很害怕,但是却不能阻止他,而是选择站在他背后默默的祈祷。他们的爱情是最平凡而又真实的。另一段是阿基里斯与帕里塞伊丝,他们原本是两类对立的人,一个勇猛,所向披靡,喜欢想要战争追求自己渴望的荣誉,一个纯净,平和,善良,渴望和平,及其痛恨战争,但是战争让他们两个之间产生了爱情。有人认为阿克琉斯为了布里塞伊丝的爱情而死是可笑的。而在我眼里,阿基里斯这样做,并非毫无来由。首先,阿克琉斯之所以会喜欢上帕里塞伊丝,是因为她身上有他所没有的纯净,虔诚,阿克琉斯遇到了帕里塞伊丝,就好像一头浑身是血的野兽站在一个出生的婴儿跟前。我个人非常喜欢阿克琉斯临死时对帕里塞伊丝说的一句话:“You gave me peace.”(“你让我的

心平静”)。戎马一生的阿克琉斯,最终,在一个信仰阿波罗的女孩身上找到了他想要的平和,这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种神的暗示。因此,与其说阿克琉斯是爱上了帕里塞伊丝,不如说是他爱上了她身上的平和,抛弃了一切爱恨情仇,回归到生命最原始的平静。阿克琉斯最后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去拯救帕里塞伊丝,也是在拯救他内心深处所向往的纯净。同理,帕里塞伊丝之所以会爱上阿基里斯,也是因为他拥有自己所没有的的野性,不羁,他对神所表露的不敬······这些都是她从未见识过的,她很快就明白了阿克琉斯并非自己想象中的杀人机器,而是看到了他冷酷野蛮的外表下迷茫而痛苦的心。这一段感情绝非是有些人所说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希腊滥情版”,这是两种极端的人生观的碰撞,这种相遇 ,已经超过了爱情本身。

然后是对赫克托尔与阿克琉斯,特洛伊战争中最熠熠生辉却难逃命运的两颗星辰。他们都是典型的古希腊英雄,这场战争从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是属于他们两个人的。阿克琉斯为追寻荣耀而来,他是一个单纯的战士,追求胜利,渴望流芳百世。即使在母亲告知他将有的命运之后,他依然选择了荣耀,从这一点来说,他是一个当之无愧的人生赢家,因为他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他抓住了自己认为重要的。诚然,如每一个天之骄子一般,他有着致命的性格缺陷:骄傲自大,目中无人,冲动易怒,这些也令他丧失了许多,留下了无穷的遗憾。相较之下,赫克托尔则更加温和。他深爱着自己的家人,深爱着自己的国家,他有着身为王子的责任,有着身为战士的天性,他就像特洛伊的城墙一样,坚定不移地守护着自己想要守护的一切。他的内心应该是厌恶战争的。他本该会成为一位贤明的君主。这样两个人在战场上相遇了,一个为着荣誉而战,一个为着守护而战。他们两人的战斗成了这场战争在历史书写的激昂一笔。之后,赫克托尔落败,阿克琉斯因着愤怒甚至拒绝让这个他本该惺惺相惜之人安息;最后,在特洛伊城墙,阿克琉斯没有死在一场光明正大的决斗中,而因帕里斯的暗箭而亡。他们两个都是这场战争浓墨重彩的悲伤。

对于其他人,不得不提到的就是阿伽门农、帕里赛伊丝和特洛伊老国王。阿伽门农,可以说是这场战争最大的赢家,同时也是这场战争本质的操纵者。他是一个典型的权利爱好者,渴求土地与财富,饱含统治者的傲然。他无法容忍阿克琉斯在士兵心目中的神圣,无法容忍阿克琉斯的傲慢,甚至想方设法的压制阿克

琉斯,他似乎是这场战争的头号反派。帕里赛伊丝,是这场战争受害者的代表,她美丽,善良,勇敢,带给阿克琉斯一生征战都未有过的平静,然而这个卫神的圣女却不得不遭受战争带来的迫害,正如同那些本与这战争无关的普通人。特洛伊老国王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赫克托尔死后,独自一人在深夜前往阿克琉斯的营帐乞求自己儿子的安歇。其实在之前,希腊联军即将到来之时,他对帕里斯说这次要为爱而战,我们就看到了一个慈爱的老父亲。即使知道没有太大的胜算,即使明白儿子其实犯下了大错,却依旧鼓励儿子,与儿子并肩作战。他是一个伟大的父亲。然而,他真的不是一个合格的君主,不管是一开始,还是后来的木马计,他都没能做出一个好的君王应当做出的正确选择。

再来说说这场战争本身。战争的本质,无外乎权利与财富的争夺。这场以爱为名的战争也不免难逃俗套。阿伽门农以海伦为借口,联合亚细亚各君主进攻特洛伊城,事实上,不过是觊觎特洛伊的土地与财富,渴求更多的财富而已。阿克琉斯曾经问他的表弟,你为何而战,是啊,为何而战?一个最底层的士兵,可能甚至从没见过自己的君主,却要因为那个素未谋面之人的一个命令赌上自己的性命投入战斗。更悲哀的是,这场战斗可能并不是为着保护自己的国土,保护自己的家人,而是在异国他乡去屠戮他人的家人,侵占他人的国土,这一切,也不过是为了高高在上的那几个人的私欲罢了。雨果曾经说,治人者的过错不是治于人者的罪过。然而,千千万万的治于人者却不得不因着少数几个治人者的一声两声命令或身首异处或横行不义。对于这种悲哀,实难言明。除了为何而战,无论是《荷马史诗》还是《特洛伊战争》都牵扯出另一个问题——为何而活?“你留下来,能过平静的生活,你会找到一个好女人生下许多小孩,儿孙满堂,他们会敬爱你,你走了他们也会记得你,当你的子孙后代都不在人世,你的名字就会被遗忘;如果你去特洛伊,荣耀将属于你,你的伟大事迹将流传千古,世人将永远记住你的名字,但如果你去特洛伊,你将无法再回来,你的荣耀将为你带来灭亡??”阿克琉斯最终选择了为荣耀而死,他无悔!这些体现的是一个很现代的词——人生观。人生观没有对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愿意如何选择是个人的自由,只要对自己的决定负责即可。

篇三:特洛伊观后感

《特洛伊》观后感

——关于女人,以及爱情

女人和爱情不是这部影片的重点。《特洛伊》着墨最多的,是双方的两个英雄的个性刻划,他们间的牵扯,以及芸芸众生在这场悲剧战争中的所得所失。

但女人和爱情在这场战争中(至少是在电影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战争因海伦而起,随着阿基里斯(Achilles)为救Briseis付出生命而结束,屠城时,特洛伊的老幼残病,在Andromache的带领下通过密道逃离了纷乱中的特洛伊。女人和死亡成了这个故事所有矛盾的出口。

爱情,在片中也只是铺垫。帕里斯与Helen的爱情让这位“泡遍整个爱琴海美女的花花公子”有了一个质的改变,尽管他是整个悲剧的掘墓人,却也未让观众那么的痛恨他,也许大家都在他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复杂的人性。在影片的后半部,帕里斯这个人物有了明显的成长,尤其在他的兄长赫克托战死之后,他担起了巡卫特洛伊城的责任。首先是在发现著名的特洛伊木马时,他是唯一一个建议不要把木马运进城,而是将其烧毁的人。而当希腊人里应外合,半夜里木马屠城之时,他做了一回真正的王子--他将所有王亲,包括他最爱的海伦送进密道,将象征特洛伊这个国家的宝剑交给走入密道的年轻人,然后,拿起了弓箭,捍卫起自己的王城。当阿基里斯死在帕里斯的飞箭下时,对帕里斯而言,这是他成熟的标志。最终特洛伊木马屠城时,帕里斯将所有的王亲(包括Helen)送进密道,自己却留下捍卫特洛伊。Helen不愿走,帕里斯盯着她的眼睛道:“我们会再相见的,我们会在一起,如果不是此生,就是来世。”到这里才刚刚看出一点旷世奇情的真谛。

Andromache和赫克托这一对恩爱的夫妻,他们间深远的感情反而给我比较深的印象。我想经过了岁月的洗礼,那已经不再是纯粹的爱情,那是参杂着信任,恩惠,极其深重的感情。因此当我看到赫克托每一次走上战场前,与Andromache对望的眼神,我是被揪动的,夫妻做到这个份上,彼此都已经成了对方的一部分,Andromache当然也很清楚每次丈夫出征,都可能有去无回,她担心,害怕,却无法阻止他。Andromache与赫克托夫妻多年,恩爱如初,赫克托在城外与阿基里斯决斗战死时,有一幕是坐在城楼顶观望的Andromache见到丈夫摔倒在地而倒下哭泣。这对夫妻之间的感情也是电影三段爱情里最经得起推敲的一段。

最后是阿基里斯(Achilles)和Briseis。这是一段原著里不存在的爱情,但在电影里比海伦和帕里斯更能吸引人。有人认为片中阿基里斯为了与Briseis的爱情而死是“可笑”的。而在我眼里,阿基里斯这样做,并非毫无来由。首先,阿基里斯之所以会喜欢上Briseis,是因为她身上有他所没有的纯净,虔诚,阿基里斯遇到Briseis,就好像一头浑身是血的野兽站在一个初生的婴儿跟前。我个人非常喜欢阿基里斯临死时对Briseis说的一句话:“You gave me peace.”(“你让我的心平静”)。戎马一生的阿基里斯,最终,在一个信仰阿波罗的女孩身上找到了他想要的平和,这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种神的暗示。因此,与其说阿基里斯是爱上了Briseis,不如说是他爱上了她身上的平和,抛弃了一切爱恨情仇,回归到生命最原始的平静。阿基里斯最后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去拯救Briseis,也是在拯救他内心深处所向往的纯净,他不愿看到这样的纯净毁灭在战火中的特洛伊。同理,Briseis之所以会爱上阿基里斯,也是因为他拥有自己所没有的野性,不羁,他对神所表露的不敬……这些都是她从未见识过的,她很快就明白了阿基里斯并非自己想像中的杀人机器,而是看到他冷酷野蛮的外表下迷茫而痛苦的心。这一段感情绝非有些影评人所说的“罗米欧与朱丽叶的希腊滥情版”,这是两种极端的人生观的碰撞,这种相遇,已经超过了爱情本身,而到达了一个更抽象的意念境界??

这是一场没有胜者的战争。英雄们都死了,无论他们参加这场战争的初衷是什么--是为了爱,是为了荣誉,还是为了捍卫自己的国家--他们的结局都是一样的。幸存下来的,或者生死未卜的,并未因此得到幸福。在这场颠倒众生的战争里,没有得到,只有失去。

篇四:特洛伊,影评

关于《特洛伊》影评

在浪漫壮观、引人遐思的古希腊,奥林匹亚众神与人类之间的爱恨传奇至今为人津津乐道,而在这其中,荷马史诗《伊里亚特》所记录的特洛伊之战更是后世剧作家与观者反复演绎的经典作品。当特洛伊王子帕里斯受希腊斯巴达国王之邀赴宴之际,却迷恋上了国王的妻子海伦,对方倾国倾城的容貌让他不能自已,遂将海伦带回自己的国家。此举引发了希腊诸国的愤怒,在迈锡尼国王阿伽门侬的号召下,一支强大的联军浩浩荡荡向特洛伊挺进。在随后长达十年的战争中,阿喀琉斯、奥德修斯、赫克托尔等英雄各逞英豪,谱写了荡气回肠却又令人扼腕唏嘘的传奇史诗……

爱情带来了战争也结束了战争!在最后阿喀琉斯奋不顾身的去找那个女人着实感人啊。在恶毒的人也有心软的地方。只是纠结为什么那个女人不去为阿喀琉

斯挡一箭呢?好像期待他们能在一起,或者那个女人跟阿喀琉斯一起死去。观看电影《特洛伊》始终是一个平静的过程。没有悬念,没有巧合,甚至没有过多的出人意料。究其原因,我想是由于对《荷马史诗》的内容和情节早已耳熟能详。特洛伊战争几乎完全来自于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女神忒提斯的婚礼没有邀请离间女神厄里斯,怀恨在新的她将一个刻有"赏给最美者"的苹果丢在婚宴上,这引起了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阿西娜,爱与美神阿佛洛狄忒只的争吵,为他们评判的帕里斯将苹果给了爱神,于是,另外两个女神发誓要向特洛伊人抱负。希腊的皇后海伦被特洛伊王子夺走,这成了双方交战的导火索,除了1000只战舰和双方的20万大军之外,奥林匹斯众神都加入到这场大战之中,战争持续了10年,双方都损失巨大,在最后阶段希腊方面的奥德修斯设"木马计"攻破了特洛伊的城池,海伦又被带回希腊。

就像荷马自己说的那样,阿喀琉斯的愤怒是整部史诗的主线,影片的第一主角仍然是阿喀琉斯。电影也是以阿喀琉斯的出场而掀开帷幕的。这是典型的好莱坞式的开端。两军交锋,势均力敌,各不相让,恰恰需要一个超人式的人物出现来打破僵局。而阿喀琉斯正是这个创造奇迹的关键人物。当主帅传令召他出阵时方知他并未在队伍中,便火速令人回去请他出战。孰料我们的英雄此刻却在自家的纬帐中睡眠正酣。闻听前线有难后仍不慌不忙地更衣披挂,搬鞍认镫。通过这一系列的铺垫已经在观众的心里营造出了一种强烈的期待和渴望。到这里,导演已经很成功地完成了对阿喀琉斯这一英雄人物的初步塑造。这样一个开头尽管充斥着强烈的美国风格,但却很好地避免了史诗中众神争夺金苹果的冗赘的开篇。此之谓编剧的聪明之处。这个开头真是相当精彩。但是若再想影片中寻找类似的精彩之处却寥寥无几了。

用电影手段重新诠释经典历来是件不讨好的事情,稍有不慎便会招致失败。影史上成功的例子虽然不少但失败的例子也有很多。这部史诗巨片《特洛伊》是否真的重现了史诗应有的恢弘魅力和气质呢?我的回答是否定的。史诗原作中一切皆由神安排,人类逃不脱神的掌控。其实整个特洛伊传说的悲剧色彩,也正在于此。但是在电影中我无论如何也无法把布拉德·彼特扮演的阿喀琉斯以及奥兰多·布鲁姆扮演的帕里斯视为神而不是人。他们的一举一动,言谈举止无一不体现出人类的特质。因此在影片中,所有的神都已经人化了。这个问题不知是否应该归咎于导演。

此外,影片中的众多人物也有许多问题。首先是特洛伊皇后海伦。原作中把她形容为天下第一的美人,但是到了电影中,演员本身的气质不足以表现出美女海伦的全部风采,相貌平平不说,单是寥寥的几句平庸台词就让人感到希腊与特洛伊两个国家因为她而发动持续十年的战争是多么荒唐无比的事情。其次是我们的第一英雄阿喀琉斯。阿伽门农要想胜利,只有依靠勇士阿喀琉斯——世界上最伟大的战士。傲慢、反叛又不可战胜的阿喀琉斯向来只是为了自己的荣誉而战,他对名声的追逐永不厌倦,这是他才是高举阿伽门农的旗帜攻打特洛伊的真正原因,然而突然降临的爱情决定了他的命运。阿喀琉斯给我的感觉总好像是前后判若两人,人物性格发展得有些太过突兀了。为了国家的纷争而退隐山林,为了兄弟的惨死而怒向刀丛。虽然原作如此但剧情发展得总是显得突然而缺乏条理。褪去神话的光环,单纯表现阿喀琉斯的英勇,一个四肢发达,头脑极度简单的形象便取代了原作中真正的、核心的英雄,同时削弱了他的悲剧英雄色彩。

总体而言,影片有些穷途末路之感。这也是好莱坞电影发展所必须要面对的关键问题。但是荷马的巨作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影片的不足。希腊不仅仅在思想及科学领域点燃了西方文明的火花,那个人神共存的世界,同样为艺术奠定了根基。尼采用一本书,论述了艺术的根源便是悲剧性,而这悲剧性恰恰来自于希腊的文化。那些传说,那些被诗人们所吟唱的神与英雄的悲壮事迹,成为整个希腊乃至世界的财富。显然,这在世界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姓名:朱波

学号:20101200755 班级:新闻A班

专业:新闻学

篇五:观《特洛伊》有感

西方文化精神与礼仪通则作业:

观《特洛伊》有感

战争和爱情,是电影永恒的主题。《特洛伊》也不例外。

这部电影讲述了特洛伊王子帕里斯爱上拐走斯巴达王后海伦,后将其带走,而阿伽门农便将此为借口,建立了希腊联军,征战特洛伊的故事。这部电影对人物形象的塑造非常成功。对战争带来的伤害刻画得淋漓尽致,对和平的渴望也得到非常好的体现。

这是一部英雄的悲歌,它诉说着英雄之间无休止的战争;有些人为了得到至高的统治地位,为了拥有权势,有些人为了得到荣誉,留名青史而战;有些人为了捍卫国家领土主权,保家卫国,驱赶侵略者而战,有的为了亲情复仇而战;而在硝烟滚滚的战争中,人类文明的古城在一夜间化为乌有,人类古老的文明被摧毁;在血迹斑斑的刺刀亦或飞箭下,英雄的生命瞬间枯槁成战场上的悲壮!

看完这部电影,英雄人物阿基里斯、郝克托尔王子、和帕里斯王子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阿基里斯,一位英雄式的人物!他信守承诺,有大丈夫的豪迈气质。在郝克托尔王子去世后,答应特洛伊国王,保持12天的和平。他有自己的原则,不畏惧权势,不为所谓的君王而战斗,只为自己而战,为名留青史而战。他深知战争的残酷,但是为了能名留青史,毅然出战。他是个温情的人,他疼爱自己的表弟,不希望双手未曾沾上血腥的表弟体会战争的残酷;他对善良的女祭司布里塞斯保护有加;他爱女祭司布里塞斯,为了解救她,不顾危险,藏身木马,潜入特洛伊,确保她的安全。在他身上,我看到了诚信、骨气、和爱护弱小的柔情。他是位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英雄!

郝克托尔,是另一位英雄式人物. 他也有自己的原则。他热爱祖国,爱护妻小,敬奉神明。他追求和平,热爱和平,但是当外来侵略者的铁蹄企图践踏国家的领土时,他毅然为民族而战,为保家卫国而战。在他身上,我看到了他的热爱国家、热爱人民的满腔热血,看到他的理智稳重和高度的责任心,还有舍小家为大家的大无私精神!

小王子帕里斯,在最后也称得上英雄了。最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他的身上得到体现。掩护国人先行离开,自己继续投入到战争中。不得不说,那时的他终于成为了一名英雄!在他身上,最后我也看到了他的勇敢和担负起保家卫国的责任,看到了他从小男孩到大男人的趋于成熟的雏变过程。

同时这也是一部到处充满爱的气息的大片。爱,本身是神圣的。理智、无私的爱,让人感到敬佩;但是不理智的爱情,难免会犯错。

郝克托尔王子的爱,是无私、博大、令人敬仰的。他热爱自己的国家,热爱自己的子民,敬爱自己的父亲,疼爱自己的家人。在列强侵略时,舍小家,护大家。保家卫国,亲自征战。独自带领军队,深入虎穴去面对阿基里斯;在知道自己将可能面对死亡之前,为妻子孩子安排好逃生的路口。而他妻子对他的理解,也让我感到敬佩,虽然她不舍得自己的丈夫去为战争而丧命,但是在民族大义面前,妻子对丈夫的理解,令我感到深深的敬佩!

阿基里斯对布里塞斯的爱,也十分令我感动,为了她,他可以决定放弃战争,为了她,在兵荒马乱的特洛伊被攻陷之夜,藏身木马,只是想去找到她,保护她。爱情的力量竟是这般伟大!

而风流王子帕里斯与美丽绝伦的海伦之间不理智的爱,最终成为一场毁灭了特洛伊古城文明战争的导火线。当然,爱情本身没有错,错就错在他们在错(转自:wWw.zUOwenzHoukan.com 作文 周刊:电影特洛伊观后感)的时间里爱上了不该爱的人。

爱情,在战争中起到了很好的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战场上因为始终有爱——这么一种美的东西的存在,而少了几分血腥,多了几分人性美!

在看完影片之余,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和平的宝贵性。战争,永远不可能带来什么实质性的东西,它只有给人民的生活带来的灾难,带来苦痛。为了所谓的权利和虚无的荣誉,致使国家交战,百姓流离失所,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为了个人荣誉,私欲心作怪,让千军万马为之作战,千万人为之赴汤蹈火,让无数原本美好、团圆、过着幸福生活的家庭变得支离破碎。

战争,是毁灭和平、毁灭人类文明的恶魔。人的私欲心,是万恶的源泉!一切的功名利禄迟早都会被

淹没在历史的滚滚巨涛之中,最后销声匿迹。只有和平才是永久的主题!

国家需要和平!世界需要和平!人类需要和平!只有在和平的环境里,人民才能安居乐业,经济和政治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文化才能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弘扬。和平,自始至终都是人类的永恒追求!而和平,需要我们全世界人民一起共同努力才能得到实现。所以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为和平而努力奋斗!

看完《特洛伊》这部电影,我感受良多,获益良多!

篇六:特洛伊观后感

公元前1193年,特洛伊国王普里阿摩斯和他俊美的二儿子王子帕里斯在希腊斯巴达王麦尼劳斯的宫中受到了盛情的款待。但是,帕里斯却和麦尼劳斯美貌的妻子海伦一见钟情并将她带出宫去,恼怒的麦尼劳斯和他的兄弟迈西尼国王阿伽门农兴兵讨伐特洛伊。

希腊联军的统帅阿喀琉斯和Priam最小的儿子,特洛伊年轻的国王赫克托耳逐渐成为在战争中成为双方各自的英雄.

整个故事有几处是非常感人,震撼心灵的,故事中人物的选择与情节变化对比非常明显。

一、爱情:帕里斯是一个帅气、富有、浪漫的王子,他一直生活在哥哥与父亲的庇护下,快乐而多情的过着日子,他有过很多情人,他浪漫多情的同时,却没有过真切的爱,当他碰到海伦时,他一瞬间却爱的那么深切,他与海伦决定逃跑时,那种爱情所衍生的伟大力量,让一个王后敢于私奔到另一个国家,这是会引起两个国家的战争,如果按照中国的思维,我想他们不会有爱情,更不会私奔,这是我所欣赏的,爱本来就是爱,在爱面前一切阻碍都是无,这是爱情的伟大之处。阿喀琉斯是希腊的勇士,他战无不胜,可他去爱上了俘虏太阳神的女祭祀,帕里斯的表妹,于是在爱情和战争前,他选择了爱情,决定放弃战争,却又因为表弟的死,让他疯狂地复仇,杀了赫克托耳,最终在特洛伊城池攻陷后,为了心爱的女人而死。

二、亲情:赫克托耳是特洛伊的王子,帕里斯的哥哥,他在得知海伦也随船回特洛伊时,坚决要把海伦送回去,帕里斯也表示,海伦回去,他也会一起回到希腊的。赫克托耳爱他的弟弟,不希望他失去生命,所以赫克托耳在战争和亲情之中,选择了亲情。老国王在得知这一情况下,也选择了亲情。他们都知道,战争不可避免,那是两个国家的战争。

三、宽容:当帕里斯愿意以自己和麦尼劳斯(海伦的丈夫)一决雌雄,他明知道自己不是对方的对手,却依然决定决斗,但当他的剑被抛在地上时,他显现出了懦弱,爬回了自己的阵地,又赫尔托耳将对方杀死,他与海伦的对话中,说自己是个懦夫,海伦却对他说:我要的是一个男人,可以陪我到老,而不是一个勇士。”

四、父爱:老国王为了要回儿子赫克托耳的尸首,在深夜潜入敌营,进入阿喀琉斯的帐篷,俯首去问阿喀琉斯的手,老泪纵横地请求着,最终将儿子的尸首带回特洛伊。

这部影片惊险缜密,节节扣入主题,而且生动感人,让人看后心理会有所感动,是部值得一看的好片子。

生命的价值

《特洛伊》以饥犬食荒尸的战争惨烈开场,以英雄之死告终,记录了一段英雄的历史,阿基里斯和赫克托耳的历史。

秉承《伊利亚特》的内在气质,《特洛伊》果断将历史背景虚化了,浓墨重彩的是两个英雄为他们各自的信念抗争的历史。

阿基里斯至始至终都在追求荣誉。这个在“自由”觉醒之前西方世界所最为推崇的信条。当他第一次初战,临行面对小男孩对于赌命厮杀的恐惧,他毫不迟疑的回答是“这就是你没有被历史记住的原因”。生与死的搏杀,为的便是千古留名。而他最终选择参加这场战争,不为国更不为君主,而是因为这是一场“一千艘战舰”的战争,并且对手赫克托耳是一位勇士,赢得战争就能赢得众神的荣耀。在攻打滩头战斗中,阿基里斯的战舰一往无前,他走上舰头,剑指密密麻麻的敌群,再次向战士们宣扬共同的信条:彼岸即是永垂不朽的传奇,攻下它即能永垂不朽。而当战士们用长枪击打甲板并发出战斗怒吼时,英雄主义的乐章响彻云霄。轻生死,重荣耀,影片将古希腊这一古朴的信念演绎得如此气势!

但是,荣耀是阿基里斯的盔甲的话,爱便是他的勇敢之心。随从帕卓克斯一直受到他兄弟般的爱护。狂傲不羁的他不听国王命令拒绝初战,而崇尚服从的帕卓克斯却为了军队的士气穿戴上他的铠甲出战。最终帕卓克斯在与赫克托耳决斗中封喉而死,阿基里斯悲痛万分,愤而决斗为他报仇。最后一役,木马突袭,特洛伊城陷,所有的士兵都在烧杀掳掠,一片混乱,只有他是一个个飞奔寻觅的清晰镜头,他是在寻找他爱慕的那个希腊女祭司。在荣誉和爱之间,阿基里斯最终选择了在爱人怀中平静地死去。

而影片中的另外一个英雄赫克托耳却正好是阿基里斯的对立面。他的振臂一呼,为的是国家的尊严,一方子民的安危。他扛起守城重任,夙兴夜寐,几次三番承受住猛烈的进攻,并组织了一次有效的夜袭。他与假冒阿基里斯的帕卓克斯决斗,为了个人的勇气,更是为了战势着眼。阿基里斯肆意毁坏神庙,砍掉阿波罗的头像,但是他却敬神,并希冀神助。家国一体,不同于阿基里斯的漂泊骑士个性,他是一个好儿子、好父亲和好丈夫。

但是阿基里斯和赫克托耳却都是敢于向命运抗争的英雄。神谕上说,阿基里斯有两种命运:如果他在家中过和平生活,就会幸福长寿;如果上战场,则会命定早死,但是阿基里斯挺身而战。而赫克托耳的英雄主义则更有悲剧色彩,他明知特洛伊要打败仗,城池将被毁坏,但仍誓死战斗。这种刚强、威武和向命运抗争的精神正是荷马时代的风尚。

在战争残酷中,我们看到的却是生命的价值。战场是勇士们争夺荣誉,充分表现粗蛮和阳刚之气的场所。轰轰烈烈的战斗和死亡正是一种拔高了的人格,人对于自我生命悲剧般得牺牲。影毕,反观当世,干预一个小国的政治却理所当然地采取空袭暗杀的方式……国外大国尚且如此,国内沉浸在寺宦文明之中。

史诗中一切掌握在神的手中,金苹果是争吵女神的诡计,拐走海伦有爱神的帮助,赫克托尔的死是因为诸神称了赫克托尔和阿基里斯的命运,天平倾向阿基里斯,而阿基里斯的死是因为这是他与生俱来的宿命……一切的机缘巧合胜败生死都可以归结为神的旨意。然而电影的编导们抛弃了神,战争成了人的意愿,却又不能够自圆其说中间的牵强。于是人物情节都在缺乏强劲的戏剧张力的情况下发展,终于变成了一场愚蠢无聊的战争闹剧。

我原本抱了很大的希望,希望能够看到一场宏伟的战争。因为说实话,预告片里一千艘战舰的镜头让我印象深刻,却忘了,哪怕是垃圾片,预告片也是剪得天花乱坠的。

虽然并不是非常喜欢《角斗士》,但是《角斗士》开场的战争拍得非常经典,足以让《特洛伊》闹哄哄的人群堆砌失色。《角斗士》有战前的肃穆,有环境的烘托,有将士之间的打气,有万箭齐发的震撼,有背后包抄的出其不意。长镜头和快速移动镜头都非常出色,几乎可以说是精致。血腥但不失美感。《特洛伊》呢?什么都没有。除了木马计,我就没看出双方有什么高瞻远瞩的战略战术。我只看见人多,人的确多,黑压压的一大片。每次大战镜头,都是两磅黑压压的人向对方奔去,然后狠狠撞在一起,犹如斗牛相扑,混打一气。何况大部分时间,群众演员的主要任务是在主角们单挑时作布景和拉拉队。

或者拿《指环王双塔》的圣盔谷保卫战来比较一下,《双塔》兼顾到整场战役的各个方面:手无寸铁的妇孺,逼入绝境的国王,盟友,敌人,起到关键作用的勇士。人物群像的真实表现使《双塔》将一场虚拟的战争拍得有血有肉。可《特洛伊》呢?百姓在哪里?英雄是为人民而战的吗?他们发动这场战争没有想到人民,他们英雄奋战时的信念里也没有人民。为了海伦吗?可怜的海伦,这个花瓶要是漂亮到颠倒众生也就罢了,可惜她还是个不怎么样的花瓶,既不能让人爱,又找不到痛恨的实处,她的心理发展全无说服力,她就像是一件无处摆放的器物,在战争中找不到自己的位子。

帕里斯,哦,上帝原谅他。海伦一脱衣服,小王子就神魂颠倒了。怎么看都没看出海伦和帕里斯有什么条件什么过程就这么不顾一切的相爱了,难道是冥冥中有神(或者编导)进去对他们吹气,没办法,为了发动这场战争,委屈两位就快点相爱吧……我这几十万群众演员还在后面等着呢……于是他们就相爱了。这是历史的使命啊。

帕里斯拐走了海伦,让他的哥哥来收拾烂摊子。帕里斯眼见兵临城下,还在海伦耳边喃喃作着远走高飞的美梦。帕里斯好不容易有了点男人的样子,打算以性命解决这争端,却又被墨涅拉俄斯打得没有还手之力。帕里斯很可以做个勇士死在墨涅拉俄斯手下,但关键时刻,他却爬向哥哥,乞求拯救。难怪墨涅拉俄斯当即就对着城头上观战的海伦大声说道:“你就是为了这家伙背叛我的吗?”这真是全剧最大的讽刺。 墨涅拉俄斯……也真是,老婆被人拐走了,虽然屈辱,但大丈夫忍辱负重……(这不是我说的,这是施瓦辛格的搭档说的)

野心勃勃的阿迦门农,居然是个贪财好色的小人,手下一干人等几句颂扬连带家传古董就把他唬得飘飘然。他真是胸怀韬略的帅才,也不会为了一个小小的特洛伊女祭司不惜与第一勇士翻脸,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这句话他大概是没听过。看他既不是冲锋在前的勇士,也不是背后谋略的智者,那他这个统帅是干什么吃的?希腊联邦就让这家伙带着劳师远袭特洛伊去了?

赫克托尔,好吧,全剧就他一个算是有勇有谋。每当特洛伊皇宫那帮虔诚的吃客们斗志昂扬的说什么神的眷顾的时候,只有他是头脑清醒的。他明白希腊军要的是特洛伊,不是海伦,所以阻止海伦出城。他是为特洛伊而战的。可即使如此,他还是背信弃义一刀宰掉了弟弟的情敌。既然已经背信弃义了,阿基里斯上门挑战又光明正大起来,巴巴的独自出城迎战去了。面对挑战,他还一再要求对方给战败者一个体面的葬礼,生死关头居然这么没有自信,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无怪会死在阿基里斯手下。

其中很搞笑的一场,赫克托尔杀了小表弟后,内心大受震动,对奥德修斯说:“今天到此为止吧。”然后奥德修斯和赫克托尔就这样礼貌的带着人走开了。喂,这是打仗唉,这是拚命啊,刚刚还在浴血奋战,一会儿抬抬手就过去了,这也太不敬业了吧?(偶朋友一边说:你懂什么,这叫风度,风度,明白吗?) 更搞笑的是赫克托尔准备迎战阿基里斯,人家是特洛伊的王子,亲戚也就特多,一个一个的告别过去费了好一番手脚,苦了阿基里斯在外面顶着爱琴海的太阳一遍遍叫他的名字,也不知道涂了防晒霜没。还好人阿基里斯教养好,等了那么长时间也没骂出什么生猛海鲜的词来,而且老叫着赫克托尔那多没劲啊,

早知道学门口摆摊的小贩带一喇叭机械重复“十块卖三样”了。

阿基里斯,我承认我迷BRAD已经有五六年了,对他那张帅到没边的脸充满了形而上的敬意。可除了那张漂亮的脸,阿基里斯仍然是个莫名其妙的角色。枉编剧为他安排了那么多戏份,想把他塑造成盖世英雄。一出场就在美人背上,对叫醒他的年轻FAN说了几句类似“第一勇士算是WHO”之类的牛话,纵马跑出拉拉队阵营,与阿迦门农几句口角差点就甩手走人了,当然为了对得起观众,他还是一计挑投把那个四肢发达的家伙解决得干净利落。接下来的话也喊的气干云天。我对他接下来的表演基本没多大意见,虽然勇猛有余底气不足,每在杀完人之后还会冒出几句玄乎乎酸兮兮的哲理来。单挑打得很好看。小表弟死后的悲痛印象深刻。杀完赫克托尔又哭得稀里哗啦也觉得满可爱的。但是,结尾真是让我跌破眼睛。

他的表弟死了,他的情人被他放走了,战争对他来说毫无意义,他也把他的手下打发走了。那他留下来干什么?他为什么还要去攻打特洛伊?为了见他的情人……为了将这场战争进行到底……为了……哦,对了,是编导在后面吹风啊:阿基里斯,去吧去吧,什么都不为,就为了一次壮烈牺牲不就得了吗?于是最后20分钟进行得一塌糊涂:老国王被干了,阿迦门农被干了,女祭司与阿基里斯重逢了,阿基里斯被帕里斯一箭射穿了。阿基里斯傻乎乎的就站起来一步一步上去让帕里斯射个够,差不多了,再一箭一箭拔出来扔掉。临末了还对情人说了一大堆话,好不容易才死掉。不愧是战神啊,连咽气的时间都撑得比常人长一些。

基本上这就是全部了。当然了,有牛人在里面看出了:“巨额的投资,精良的制作,完美的特效,一流的演员阵容和睿智的导演和制片必然给这部难得的战争大片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精美视觉效果……”甚至什么:“导演巧妙选择从希腊最勇猛的战士Achilles的角度来诠释人性和不朽。”云云云云。可惜,偶眼拙,只看见了一群不高兴的英雄演绎了一场没头脑的战争。

http://item.taobao.com/item.htm?id=13617139364&_u=noo13ju1e29&initiative_id=staobaoz_20120323

篇七:《特洛伊》影评

《特洛伊》影评 考号26

简介:这是一次传奇性色彩很浓厚的战争,因为它不仅有关权力和荣誉,更加有关于爱情。在古希腊时代,特洛伊的王子帕里斯与斯巴达国王的妻子海伦一见钟情,他们之间的爱情让斯巴达国王遭受到了耻辱,发动了特洛伊战争。而这场战争的灵魂人物是勇士阿喀琉斯。阿喀琉斯为了荣誉而加入了攻打特洛伊,当斯巴达的军队久攻不下最终撤回时,这场战争其实才刚刚开始…… 关键字:战争 权利 生命 爱情

我们生活在一个缺少英雄的时代,艺术家们常以人类自悼的方式在艺术与生活的高度差中制造英雄,以激起我们从祖先那里遗传来的英雄梦。如《特洛伊》

《特洛伊》将古希腊意识流和现代价值观念进行了中庸调和,抽离了所有神话的成分,《特洛伊》将神的特性移驾到人的身上,进而直接将影片升华到了阐释“人的神性”的高度,使影片以更高的姿态为观众演绎人类永恒追求的两大主题——生命和爱情。

《特洛伊》以古希腊第一勇士阿喀琉斯为中心展开。不可牢笼的阿喀琉斯是唯一一个可以逃脱道德捆绑和成败约束的人,他崇尚武力,却不被战争所左右;他自负冷峻,却对挚爱体贴温柔;他眷恋生命,却又死之泰然。他的特性所迎合的不仅仅是年轻一代的叛逆或是中年一代的迷惘,他不局限于年龄困囿的旷达是人将自我观念独立于主流意识形态之外的价值取向。在写实的世界里,青春会逝去,梦想会幻灭,爱情会消散,阿喀琉斯作为一个神奇的精神载体,是我们无边的蹭蹬岁月里最具神性的安慰!

影片的另一个灵魂人物赫克托耳是影片中最具人性魅力的角色。赫克托耳是一个被宿命与悲剧,爱与血成全的凡人。他有这样一句对白:“我的一生只奉行一个信条,这个信条很简单:敬畏神明,忠于妻子,保卫国家。”但这不足以是这个温暖如亚麻色阳光的男人的完整写照。没有阿喀琉斯的神化披挂,赫克托耳的本色可以抽象到只有“完美”二字,一路的“完美”走来,就是赫克托耳的大义与大爱。赫克托耳慷慨赴死是整部电影最悲凉的桥段,尽管阿喀琉斯和赫克托耳的决战被誉为二零零四年度最精彩的打斗,但炫目而写实的动作场面不足以冲淡观众心中的令人窒息的无奈,赫克托耳的死亡仿佛给了“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最惨烈的诠释。阿喀琉斯的死太浪漫而富于传奇色彩了,因为

阿喀琉斯只是自然界的一道迂回,用以创造一两段不朽的佳话。而身负国家的赫克托耳之死才是英雄苍凉的瞬间崩塌,高古慷慨,给男人以梦里的呜咽。

电影以“人们总是在追求永生,渴望千百年后的人们依然记得我们的名字,记得我们的战斗多么英勇,我们的爱情多么伟大”开篇,将“永生”这个千古滥俗的话题讲述得悲壮而独步。正是因为追求“永生”,阿喀琉斯的一切个性顺理成章地成了使然,一切行动成为了自我实现的过程。而赫克托耳“用有限的生命抗拒无限的困苦和磨难,在短促的一生中使生命最大限度地展现自身的价值,使它在抗争的最炽烈的热点上闪耀出勇力、智慧和进取精神的光华,显示出自己的勇敢、技艺、智慧和健美”,让生命简单到只剩一支洁白的羽毛。《特洛伊》不以说教的态度,只是用一边流血,一边宽容着并肩踏浪而来的英雄给我们一种醍醐灌顶的大智慧,大超脱:生命因我们的热爱和敬畏而产生意义。

更多的人乐意将《特洛伊》定义为爱情片而不是战争片。《特洛伊》表现爱情的最大成功之处,在于第一次打破了爱情片用时间堆积,用承诺安抚的模式和用阶级属性的差异与际遇的纠结作矛盾推进的枷锁,阿喀琉斯与布里塞伊斯的恋情被演绎地简淡大气,宁静缱绻,毫无扭捏的小女子之态。没有长久的相聚,没有缠绵的对白,阿喀琉斯的爱情洁白如同父爱的札记。

在影片的结尾,阿喀琉斯在弥留之际一面忍受利箭穿心的痛苦,一面还要微笑着安慰痛哭流涕的布里塞伊斯:“不要紧,我没事,走吧,特洛伊在沦陷。”这在表现形式上颇似《泰坦尼克号》,但其寓意非《泰坦尼克号》所能及,杰克的遗言是“我一生最幸运的事是登上了泰坦尼克号,最幸福的事是认识了你(露丝)。”全然一副热血青年抱定了必死信念的姿态。而阿喀琉斯的遗言是:“我戎马一生,终于在你(布里塞伊斯)身上找到了宁静。”坦然而深邃。同为生死离别,《泰坦尼克号》所体现的依然是属于热恋之人的儿女情长,而《特洛伊》已然让铁蹄之下的戎马恋不再拘泥于儿女情长所包含的小情小爱,真正实现了杜拉斯所谓的“爱情之于我,不是一饭一蔬,不是肌肤之亲,而是一种英雄的壮举。”我们没有必要去怀疑冷兵器时代的爱情的可成立性,电影这种从自然走向无穷的艺术所创造爱情故事的价值就是让我们去唏嘘不已。

注释:资料来源于www.yetwo.comhttp://i.mtime.com/113574/blog/2813567/

篇八:电影特洛伊《Troy》英文影评

My view about 《Troy》

----The shining human nature

When I was a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 I knew something about Helen’s beauty and the war between Troy and Greece fought for her. Recently, I saw the movie--troy, and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I completely and thoroughly knew about this war story.

As is known to us all, this war is caused by Helen, the Spartan queen, she is so beautiful that Paris, the Trojan prince, fell deeply in love with her and persuaded her to run away with him to Troy. Then Helen’s husband, the king of Spata, decided to attack Troy and look for the help of his brother, the king of Mycenae, a selfish and brutal man, who just want to conquer troy and expand his power.

In this movie, what impressed me most was not Helen’s beauty, but hector and Achilles’ brave and the good side of human nature the movie showed to us. First, I like hector most; he is a true hero in my mind. He desires peace and happiness, he love his country, his wife and his brother and he wants his son grow up with his care. Actually, he has won the peace for the country in the beginning, but his younger brother’s irresponsible behavior made him involved in the war again. He never

complains and just takes the responsibility to protect his country and his family. He bravely faced the challenge of Achilles after he killed Achilles’ cousin by mistake, even if he knew he would be killed by Achilles. Achilles is a romantic hero in his movie, he was born a skillful warrior and he never be controlled by anyone. Originally, he just fight for glory and immortality, but he changed his attitude toward the war and felt tired of the war and the fight when he fell in love with Briseis. That was the first time in his life that he found peace and quiet. It’s the love that changed him and he died for his love at last.

At the end of this movie, troy was captured by the Greeks because of a wooden horse. The two heroes and the kings all died. So there is no winner in this war .maybe the only winner is the human nature. It’s the human nature that make hector his country and his family despite of losing his own life, and it’s the human nature that make Achilles give up chasing glory and then protect the girl he loved, and it’s the human nature that make the king of troy to plead for his son’s body at night. All of these are the shininess of human nature.

篇九:特洛伊—影评

《特洛伊》电影精品赏析结业论文

伟大的历史神曲

广播电视编导三班 张博文

学号:141305050325

我们常会看到这样的好莱坞电影----众星云集且特技炫目的战争史诗。比如场面宏大的《埃及艳后》,比如塑造了英国传奇英雄的《勇敢的心》,比如讲述历史上第一位征服亚欧大陆的帝王的《亚历山大大帝》。而这一次,美国人将目光落到了与他们相隔一个大西洋一个地中海的希腊,古希腊。古希腊这神话般的国度,令无数人心驰神往。希腊神话,众神栖息;盟国众多,战争频繁;好战尚武,英雄辈出。2004年华纳公司出品的《特洛伊》正是以战争为切入点,讲述了特洛伊小王子帕里斯为拥有斯巴达国王米奈劳斯的美丽妻子海伦、古希腊第一勇士阿基里斯为追求永恒的荣誉所展开的为世人千古传诵的特洛伊战争。

《特洛伊》改编自古希腊巨作《荷马史诗》中的《伊利亚特》,以叙述特洛伊战争的因后果为主线。原著中有着浓厚的希腊神话色彩,但是在影片中将神话部分统统剪掉。神话部分的缺失,把观众与影片的距离拉近,同样使得全片的故事脉络异常清晰。影片以文字叙述来做战争背景的交代,随即来到一片刚刚结束战争血腥之地,以一只狗的眼睛引出了继续打仗的双方。两方各派出一名最佳战士进行对抗,于是我们的大英雄阿基里斯出场。导演用一场简洁明了的决斗展现了阿基里斯的英勇善战,“史上最伟大的战士”亦并非浪得虚名。随后,地点来到斯巴达,特洛伊的两位年轻帅气的王子正为两国间的和平努力着。然而小王子帕里斯爱上了斯巴达国王米奈劳斯的美丽妻子海伦,并带着海伦回到特洛伊,于是和平谈判的成果破裂,特洛伊战争的炮火即将燃起。妻子跟别的男人跑走,身为一国之王的米奈劳

斯自然不会就此罢休,于是他搬救兵找到哥哥阿伽门农----因为特洛伊城数百年来从未被人攻破,而阿伽门农依已然征服整个希腊,所以特洛伊战争变成了希腊联邦与特洛伊的战争,要想赢下这场战争,希腊人还需要两个人,一名说客,一名领袖。于是奥德赛出现了,他说服了阿基里斯参加这样战争----当然,不为别的,只为名流千古。导演沃尔夫冈·彼得森用了三十多分钟交代了特洛伊战争的起因,简洁明了,亦生动有力。特洛伊战争开始后,从希腊人抢滩特洛伊滩到帕里斯与米奈劳斯为了海伦单挑,从赫克托的夜袭到他与阿基里斯的对决,从木马屠城到英雄阿基里斯的死亡,一切井井有条,似是娓娓道来。作为一部商业片,能把故事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就非常优秀。

影片的主要人物

《特洛伊》以古希腊第一勇士阿基里斯为中心展开。不可牢笼的阿基里斯是唯一一个可以逃脱道德捆绑和成败约束的人,他崇尚武力,却不被战争所左右;他自负冷峻,却对挚爱体贴温柔;他眷恋生命,却又死之泰然。他的特性所迎合的不仅仅是年轻一代的叛逆或是中年一代的迷惘。在写实的世界里,青春会逝去,梦想会幻灭,爱情会消散,阿基里斯就是一个神奇的精神载体!

影片的另一个灵魂人物赫克托耳是影片中最具人性魅力的角色。赫克托耳是一个被宿命与悲剧,爱与血成全的凡人。他有这样一句对白:“我的一生只奉行一个信条,这个信条很简单:敬畏神明,忠于妻子,保卫国家。”但这不足以是这个温暖如亚麻色阳光的男人的完整写照。没有阿基里斯的神化披挂,赫克托耳的本色可以抽象到

只有“完美”二字,一路的“完美”走来,就是赫克托耳的大义与大爱。赫克托耳慷慨赴死是整部电影最悲凉的桥段,尽管阿基里斯和赫克托耳的决战被誉为二零零四年度最精彩的打斗,但炫目而写实的动作场面不足以冲淡观众心中的令人窒息的无奈,赫克托耳的死亡仿佛给了“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最惨烈的诠释。阿基里斯的死太浪漫而富于传奇色彩了,因为阿基里斯只是自然界的一道迂回,用以创造一两段不朽的佳话。而身负国家的赫克托耳之死才是英雄苍凉的瞬间崩塌,,给男人以梦里的呜咽。

影片的开篇与结尾

在追求永生,渴望千百年后的人们依然记得我们的名字,记得我们的战斗多么英勇,我们的爱情多么伟大”开篇,将“永生”这个千古滥俗的话题讲述得悲壮而独步。正是因为追求“永生”,阿基里斯的一切个性顺理成章地成了使然,一切行动成为了自我实现的过程。

电影又以“如果后人传诵我的故事,让他们说我曾与英雄同在。人的生命有如冬麦般脆弱,但这些名字将永垂不朽。让他们说我活在赫克托的时代,让他们说我活在阿基里斯的时代。”做结尾。这是奥德赛的一段独白,是个巧妙的手法,首尾呼应。我们都知道《荷马史诗》分为《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特洛伊》将《伊利亚特》的故事讲完,便开始为《奥德赛》的故事做铺垫。赫克托与阿基里斯,两位英雄,都以悲剧收场。赫克托是位好王子,他关心百姓安危,热爱特洛伊城,一心一意爱他的妻子,而在战场上,他同样英勇无敌,不似弟弟帕里斯那样软弱无能。但最终他死于阿基里斯的剑下,被阿

基里斯拖回大本营,再也没有了王子的姿态。阿基里斯送走他的时候,他说:兄弟,我们很快会再见面的。这句话令我瞬间泪水汹涌,果真是英雄惜英雄。

影片中的爱

《特洛伊》中,包含了亲情和爱情。影片将这这两种感情贯穿始终,结合影片的发展,将情感表达的淋漓尽致。影片中表达亲情最让人感动的是普利安国王来到杀死他儿子的阿喀琉斯的营前讨要他儿子的尸体时说的那番话,同时也唤醒了阿喀琉斯混沌的内心。这是位贤德的明主,不过在几次战役的定夺时机上出现偏颇并葬送了整个特洛伊的命运。表现爱情的最让人震撼之处,是将阿基里斯与布里塞伊斯的恋情被演绎地简淡大气,宁静缱绻,毫无扭捏的小女子之态。没有长久的相聚,没有缠绵的对白,阿基里斯的爱情洁白如同父爱的札记。 长子赫克托对其弟弟帕里斯的爱,将其弟弟的风流视而不理,在那样“女子是男人奴隶”的社会,无非流露出对弟弟的溺爱;还有当弟弟与敌国斯巴达国王米奈劳斯搏斗失败后,帕里斯抱住哥哥的腿,赫克托及时将弟弟送回国后,与敌奋战,并大获全胜,这表明弟弟对哥哥的依赖和哥哥对弟弟呵护,这种相互关系就是兄弟之爱。阿基里斯对堂弟手把手的传授作战技巧,并将道理与其,体现了兄弟之爱;当其堂弟被赫克托误杀后,阿基斯里恼羞成怒,戴盔披甲,杀死了赫克托,为其弟报了仇,这也是爱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