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观后感(共9篇)

来源:作文周刊网 时间:2017-04-10 03:28:46

篇一:读《太平天国史》有感

读《太平天国史》有感

作者:***

单位:***************

我爷爷以前是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在我很小的时候就特别喜欢爷爷给我讲他年轻时候的故事,每次我都听的很入迷。后来上了小学,第一次接触历史课本,知道了过去发生的那么多故事,开始渴望了解更多的历史故事??后来上了初中,当时在收音机里听过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单田芳先生的《百年风云》,讲太平天国的,当时对单田芳的作品很痴迷。

后来上了一所省重点高中,第一次看到了正规的图书馆,当时借的最多的就是历史类和解谜类书籍,看的很投入。《太平天国史》也是高中看的,但记不清是高几看的了,当时喜欢里面的故事情节。《太平天国史》是罗尔纲老先生1958在南京期间,以曾三版发行之《太平天国史稿》为祖本,他以一种常人所无法想象的毅力和公认的深厚功力,夜以继日,埋首斗室,汲取前人和当代人的搜集调查研究成果,积累资料而成书的。本书由中华书局1991年9月第一次出版,全书八十八卷,分五大部分。《太平天国史》是罗尔纲先生在太平天国史学研究领域集大成之顶峰力作,也是新中国太平天国史研究的总结。

从1851年广西金田起义开始,经过轰轰烈烈的斗争和封建统治阶级的打压,太平天国运动历时十四年,占领长江中下游地区多年,战事波及半个中国,使清王朝国力大伤。太平军纵横十八省,攻取了六百多个城市,最后建都南京,并派出部队誓死北伐,直指清王朝的老巢,最终到达天津附近。

以前也看过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用幽默的语言来说历史。在《太平天国史》里面,有些内容也很恢谐幽默,但不局限于打诨插科,而是融入了更多的对人性的分析和对一些争议事件的考证。通过这些分析考证,作者对许多争议问题或已被定论的历史事件提出了自己全新的见解。比如,对杨秀清与冯云山座次排位的分析,作者认为,杨秀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是由于“天父下凡”的“独家表演”使其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宗教领袖身份,当然与冯云山的高风亮节也不无关系。

每本书都有其独特的观点,也就是不同于其他人的观点,“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才能使文化进步。《太平天国史》中对北伐战争失败原因的分析考证,作者认为,并不只是人们通常所认为的“孤军深入,粮食弹药不济,援军败回”,“战略失误,条件不成熟”等原因。除此之外,造成北伐军全军覆没之悲剧,其根本在于北伐军“有将无帅”。林凤祥,李开芳,吉文元固然是具有较强的攻坚能力和奔袭能力的优秀将领,但他们只是顽固的贯彻洪秀全、

杨秀清“疾趋燕都”的战略思想,未能根据战场形势变化,及时以主帅身份进行战略调整,以致孤守待援,最终全军覆没。这样的分析有理有据,让我们可以更开阔的视野去看待更多的历史事件。

虽然洪仁轩协助洪秀全颁布了《资政新篇》,但于太平天国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再加上领导层的腐化、脱离群众,领导集团内部严重的矛盾与斗争,战略战术上的错误,以及清王朝反动势力勾结资本主义侵略势力残酷血腥镇压,最终使这场轰轰烈烈的农民革命战争归于失败。同时太平军在江南征战时,大量富户及平民逃到上海避难,促进了上海的发展。不过有人只赞赏太平天国反清的“民族主义”,却直指太平天国“只知有民族,不知有民权;只知有君主,不知有民主。即使成功了,也不过是历史上的又一个封建王朝而已”,根本不值得效法。他们认为太平天国并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因为他们的领袖还有皇帝思想,实行的是封建专制主义。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它建立了政权,颂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分配土地制度和其他改革措施。太平天国在同封建统治阶级和资本主义侵略势力的斗争中坚持了十四年之久,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是很了不起的。在太平天国的防御战中,几次打败外国侵略军和洋枪队,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太平天国农民运动虽然失败了,但是却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现代对于太平天国的评价, 可谓是褒贬不一,有人认为是太平天国运动是我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也有人说它是封建统治的继续。我认为,太平军所进行的战争,反对清政府腐朽统治和地主阶级压迫、剥削的正义战争。太平军进军的途中,坚决镇压和打击官僚、豪绅、地主、焚烧衙门、粮册、田契、债券,有力地冲击了封建统治秩序。太平天国运动不但打击了封建势力,还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是我国农民的进步。

通过对《太平天国史》的阅读,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都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该书为我们了解这段历史提供了一定依据。本书还适时地对一些问题进行了系统梳理,如 “自古以来的选官制度”,“农民起义的几种模式”,“宗教与邪教的判断依据”等等,这些有助于对太平天国起义本质的深入理解,也为读者们普及了更多的历史常识。

我更深地认识到,在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农民有很大的革命潜力,但其自身不能担负起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篇二:太平天国读后感:笃信的力量

太平天国读后感:笃信的力量 关于洪秀全和拜上帝教 “人相信什么,就会成为什么样。”这是在书中第六章的开头,也是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 说来真的很可笑,一个离奇的梦竟然是这场浩大运动的“始作俑者”。没有人能够解释这个梦的真正含义,也没有人能够证明这个梦是否真的存在。也许这正是由于这样离奇和怪异,才给事情蒙上了一层更加神秘的面纱。人们总是倾向于将神秘的事想的更加神秘,把离奇的事讲的更加离奇。愈是难以解释愈是容易让人相信,或者更确切的说应该是“迷信”。一方面,人们对于永远不能得知的事情永远会保持一种好奇心,但是又不敢轻易去揭开面纱一探究竟,愈是好奇,(本文来自于范-文-先-生-)愈是敬畏。另一方面,人对未知事物的恐惧容易给人带来崇拜感。也许正是这两方面奠定了宗教心理的基础,可能这也是是导致人逐步养成信仰的重要原因。 于是,人们都纷纷慕名而来。若说他们都在一瞬间顿悟,感应到了上帝的感召,谁都不会相信。也许是因为没有信仰,或者是原来的信仰已坍塌,人们不安的心灵无处安放,所以盲目的奔向了一个未知的方向。黑暗中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只要看见一丝光亮,便会毅然决然地顺着光亮走去。因为没有别的选择,那一丝光亮是唯一的出路。殊不知,那可能是通向地狱之路。 拜上帝教的信徒们笃信的东西缘起于一场梦,梦本身就是一种虚幻的东西,而如何证明梦的存在就人就更加不得而知了。 同样,在我们的时代,我们是不是也对一些不知事实与否的事物深信不疑,而由此“创造”新的历史的一页又一页呢?即便心存怀疑,是否又在身不由己地随波逐流呢?或是干脆放任懒惰,沉迷于廉价的娱乐、放情于欺瞒的消费、满足于被阴谋构建的需求? 无论1837年的那场梦,是真有其事,还是刻意附会,甚至子虚乌有,都已经不重要了,最重要的是大多数起义参与者“深信不疑”的心理,并且将之作为信念闯荡出了一大片历史的天地。也许历史上所有的革命或者起义都是因为这种笃信的力量的支撑。 我不能完全否定洪秀全是上帝的信徒,

但我相信拜上帝教对于洪秀全来说,从一开始的懵懂后来渐渐发展成一种专制的工具。 洪秀全逐渐发现,正是人们的崇拜和畏惧在赋予他愈来愈多的权力。当一个人的权力欲被无限激发和满足时,他的欲望只会愈加膨胀。为了证明他的权力有多大,他会不断挑战权力的极限,而挑战的方式必然是用权力压制赋予他权力的人。很多人都在批判洪秀全的变态军规和管理方法,包括禁止男女发生性关系。也许当时太平军所处的处境的确需要通过控制人口的增加,但是撇开这一点,我想说一下权力对人的主宰。就像电影《死亡实验》里所说的,“我们中间有多少人可以手握权力而不丧失人性”?人在拥有无限权力的同时,人性必然被权力绑架。当处于权力金字塔的顶端时,每个人都会享受那权力带来的快感。为了满足自己愈来愈膨胀的权力欲,不会察觉自己做出了多么没人性的事。

篇三:湮没中的辉煌 ——观《凤凰大视野之太平天国》有感

湮没中的辉煌

——观《凤凰大视野之太平天国》有感

1864年7月19日,一把火点燃了洪秀全的天王府。这个存在了14年的政权就在这把火中灰飞烟灭,湮没于历史的长河。后朝后代的政权风起云涌,但都没有一个能够像太平天国一般在史书上为后人留下惊鸿的一笔。这个由农民阶级领导的政权,这个曾经夺下江南半壁江山的政权,最终选择了黯然离场的结局。离场是历史的必然结局,但什么都抹煞不了太平天国的辉煌,无论是对当时的盛况还是对后世的影响。

在这里我想谈一谈对太平天国历史影响的看法。我不能妄下结论说天平天国运动就是利大于弊或是弊大于利。我只能说这一农民起义的产生与灭亡虽具有偶然性,但更多的是必然性;太平天国对后世亦具有深远的积极影响,而非如今有些学者对其的全面否定。

首先,太平天国的发生具有历史必然性。在《凤凰大视野之太平天国》的第一集(《凡人洪秀全》)中,洪秀全是一个背负着全家人的期望,却屡屡科举失意,在命运的恶搞下产生变态心理的一个普通人。而拜上帝教以及后来的太平天国就在这样一个凡人臆造出来的梦境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这样说来这应该是对清王朝更大的恶搞。但事实是太平天国是由当时的社会大环境所催生的。

其一,农民困苦,被迫反抗。鸦片战争战败后,中英签订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战争所耗费用与条约签订的巨额赔款都压在了百姓(主要是贫苦农民)身上。正如马克思所说的,“这一切就造成了两个后果:旧税捐更重更难负担,此外又加上了新税捐”1。百姓负担大大加重,民生益加凋敝,农民人人苦不堪言。处于水深火热状态下的农民群众为了求得生存,就不得不进行反抗斗争。对此,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的太平军将领李秀成说:当时参加金田起义者,“俱是农夫之家,寒苦之家,积多结成聚众”2。

其二,手工业者失业,被迫反抗。鸦片战争后小农经济开始解体。五口通商之后,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在华利益,向中国大规模输出商品。物美价 1

2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A].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中国历史学会.太平天国(资料丛刊):第2册[C].北京:神州国光社,1952.

廉的洋货很快占领市场,使中国传统商品难以有一席之地。尤其是纺织品的倾销对中国传统的手工纺织业造成了极大的破坏,许多手工业者因此失业。无数事实证明:参加太平军起义的队伍中就有不少是缺衣乏食的游民和失业者。

其三,政治腐败,刑罚淫滥。清代中叶,随着清政府中央集权达到顶峰清政府的腐败也趋于极点。各级官吏无所不用其极地搜刮百姓,因拖欠钱粮捐税而被捕入狱者难以计数。然而有权有势者,尽管罪行累累,却总能逍遥法外。因此,即使像曾国藩这样的清廷高级官员也不得不承认:统治残酷、民生困苦、“钱粮难纳”、“冤狱太多”等因素是造成民变迭起的重要原因。

其四,灾荒连连,各地起义。当时清政府不事生产,导致水利失修,灾荒不绝,饿殍满地,民心不稳,形势严峻。尽管如此,各种名目的苛捐杂税仍然有增无减。全国各地深受灾荒之苦的农民群众只能啸聚起义。马克思说,“中国的连绵不断的起义已延续了十年之久,现在已经汇合成一个强大的革命”3。这一“强大的革命”就是波澜壮阔的太平天国运动。它是由无数小规模农民起义的涓涓细流汇聚而成的。这也就是太平军于起义之初能够迅速发展壮大、所向披靡的重要原因。

由上可知,19世纪中叶之后的清朝政府已经到了日薄西山的地步。空前规模的太平天国运动适于此时发生,绝非偶然现象,更非洪秀全个人之力。正如容闳所说:“当时即无洪秀全,中国亦不免于革命。”4

其次,我想谈谈太平天国的积极历史意义。正如《太平天国》第十集(《天王之死》)中所说,关于太平天国一直是极富争议的。研究太平天国的史学家简又文先生认为以破坏性与毁灭性论,太平天国运动“仅亚于现今日本侵略之一役耳,其前盖无匹也。”并由此得出太平天国大破坏论。而同世代的罗尔纲先生则热情地讴歌了太平天国的革命精神、反抗精神、创新精神。这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但我认为太平天国的功绩是不容抹灭的。

(一)加速中国近代化进程。清政府当时正因为迫于打击太平天国这一农民阶级政权的需要,才开始谋求西洋先进军事武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从而开展了洋务运动。可以说,如果没有太平天国运动,那么,促使中国迈入近代化进程的洋 3

4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A].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容闳.西学东渐记[M].

务运动,可能还要向后推迟一段时间。洋务运动对于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作用自不用多说。因此,太平天国运动的发生对于标志着中国近代化进程的洋务运动的兴起,是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的。

(二)《资政新篇》问世。《资政新篇》是中国近代最早出现的建立和发展资本主义的纲领。洪仁玕在书中明确提出了要效法西方先进国家富国强兵的成功经验,“乘此有为之时,奋为中地倡”,使中国成为“东方之冠冕”,巍然屹立于东亚不致为“外邦欺”。5这一思想可以说反映了那一时代的最强音。洪仁玕在香港的经历使他更能认识到中西的不同与差距,他感觉到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远远胜过中国封建的小农经济。因此,他要求太平天国必须学习资本主义国家,走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道路,建立和发展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使中国也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我认为他在向西方学习这一点上甚至超过了同一时代的封建知识分子,如林则徐、魏源等人。洪仁玕及其《资政新篇》让我联想到孙中山与其辛亥革命。同样都主张发展中国资本主义,同样都是不能完成历史使命的领导阶级,同样都是失败的结局,但他们同样都站在时代的前列,为历史画上浓重的一笔。我脑海中出现了这样的场景——1864年11月23日,即兵败被俘的44天后,洪仁玕在南昌被凌迟处死,时年42岁。在临终前留下的绝命诗中,他仍然坚信“吾国虽消逝,他日必复生”6,寄希望于后来者。就在洪仁开抱憾而死的两年后,孙中山诞生在广东中山县翠亨村的一个客家农户。这位以“洪秀全第二”自况的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先行者领导了一个全新的运动,最终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并亲手缔造了民国。在某种意义上,孙中山所创建的民国可以看作是太平天国在更进步形态上的一种“复生”。

(三)启蒙国人思想。历时14年的太平天国运动不仅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封建统治,还涤荡了中国两千年来根深蒂固的的封建思想。一方面太平军对封建社会的陈规陋习进行了很大的冲击。在《太平天国》中不难发现,太平军的发式不同于清人,他们不剃头不疏辫;他们还主张男女平等等。另一方面,太平天国运动迫使人们开始认识西方,对西方世界的许多事物也渐次从毫无所知到有所了解,从新奇感到钦羡,从学习进而师法。这种变化虽是渐进的,但却是深刻的, 5

6中国历史学会.太平天国(资料丛刊):第2册[C].北京:神州国光社,1952. 转引自王庆成.洪仁矸亲书鲍命诗.文物,1997: 4 .

积而久之,遂使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了变化。反之,如果没有太平天国运动而仅仅是发生了两次鸦片战争,那么整个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两千余年来形成的保守思想和种种痼疾将会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

(四)爱国主义精神永存。在两次鸦片战争中得清政府懦弱无能,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以求自保。而此时英勇的太平军将士则在上海等地与英、法等国侵略者进行顽强的斗争。事实说明,中国人民有捍卫民族尊严的勇气和决心,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这大大地鼓舞了人民的反抗斗志。容闳认为:具有反帝爱国性质的义和团运动,就是太平天国反抗外国侵略者的继续。有的史料还记载:参加义和团运动的广大群众中,就有一些人是太平军的老兵。

总之,太平天国虽未能真正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吃的“小天堂”,但其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的事实不容否认。至少这样的辉煌应该由历史事实来湮灭,而非后人的偏见。

篇四:观后感

《走进辉煌》观后感

四三班 王梦琪

观看走进辉煌感悟了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是用无数先辈的鲜血换来的。中国共产党从当初几十个人的一个小党经过奋斗发展到现今的八千万,历经千辛万苦,最终领导着新中国,开辟了新天地,多少仁人志士将青春和生命奉献给时代的更替和进步。

走进辉煌详细讲解了中国自1840年以来到改革开放期间共产党人如何抛头颅、洒热血在艰苦奋斗中夺得胜利以及我党和军队早年的革命史,怎样建党建军再现了共产党在内忧外患的国情和各种艰难困苦、挫折中团结和带领人民英勇奋斗。中国共产党诞生最初的信仰和艰难,在历史的大河中是随波逐流还是奋勇前行扭转乾坤,每一步迈出都如履薄冰。历史的发展不是由个人的主观控制,有对就有错,谁都会犯错,在看不清的动荡时代产生错误的判断。那是一段跌宕起伏,惊心动魄的革命征程。

我想我们都应该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人的一生也应该经历一些挫折或痛苦这样才能迎来美好的未来,俗话说风雨之后见彩虹,回想自己在学习上工作上遇到一点挫折就打退堂鼓,真的很不应该,想一想先辈们为了革命事业前仆后继,为了我们现在的幸福克服种种困难,为了中华民族不再受外国欺辱,不顾一切地拼命抵抗甚至失去生命,相比之下,这一点小小的困难又算什么呢?

《走进辉煌》观后感

四三班 王帅文

一部《走进辉煌》让人重温亿万中国人历经艰难险阻而重获新生的苦难历史;展示了人民军队慨然赴国难,最终夺取胜利的历史轨迹。是的,在中国近代史上,我们总是被凌辱,被欺负。 在帝国主义的铁蹄下饱受凌辱, 在封建主义的夹缝中艰难求生。 中华民族的近代,经历了太多苦难,太多挫折,太多失败的屈辱。 我们需要胜利,我们需要胜利来唤醒中华民族的自立自强和全中国人民的自尊;我们需要胜利,我们需要胜利来打破封建主义的枷锁,打破帝国主义的牢笼;我们需要胜利,我们需要胜利来挽救民族的危亡,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正是这个时候,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她给中国人民点燃了燃烧的火炬,她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未来的希望,她给中国人民筑起坚韧和信仰,她给中国人民带来挺直身躯的脊梁!民族的觉醒,或许这个时候才算真正开始。中国共产党人出发了,一群特别坚决、特别勇敢、告别能奋斗、特别能吃苦、特别富有牺牲精神的中国人出发了。他们以自己的一腔热血,引导着中华民族的未来的方向,改变

着中华民族的历史的命运。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哪一件不是艰险异常?哪一件不是关系着生死存亡?而在这种后有追兵、前有堵截的情况下还要面对共产党组织内部的争论与妥协,弥合与分裂。但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从来都不相信困难。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人仍然勇敢坚韧,从层层的苦难中走了出来,创造了战争史上的种种奇迹。那二万五千里的长征,正是一份精神洗礼。

没有人会去否认共产党人曾经经受的苦难。其实,也正是由于这些苦难,让共产党人明白了:实事求是是从苦难走向辉煌的思想根基;人民群众是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力量源泉;理想信念是从苦难走向辉煌的精神动力。

《走进辉煌》观后感

四三班 杨睿涵

回顾历史,中国有无数次“革命”。洪秀全的太平天国,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的洋务运动,康有为、梁启超的君主立宪,孙中山的建立共和,五四运动打到孔家店这些都没有挽救中国,最后还是社会主义挽救了中国。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建党时共有53名党员,中共一大只有13名代表,在1927年南昌起义28000多人只剩下800人后才建军,在22年后中国共产党拥有了百万雄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虽然成立了,但是国民生产总值低下,1952年我国工业水平低于英国1800年、法国1890年的水平。人口平均只及英国18世纪后期的水平,相差将近200年。但是中国国力增长非常的快,经济建设取得极大成就。直达2004年,经济总量超过意大利成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2005年连续超过英国、法国,2008年超过德国,到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苦难之后是辉煌,不经历苦难,哪里来辉煌?历史给中国共产党人的磨难,超过了所有其他政治团体和党派。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谁也不会想到就是那个仅仅只有50人的小团体、小组织,渺小的力量,迅速发展壮大,更是成为了中国以后发展的领导力量。在异常艰苦和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着中华名族就像是一只浴火的凤凰,在历经了苦难和挫折之后走向辉煌与胜利。这靠的是一批不怕苦、不怕死、脚踏实地、一心一意为了人民群众的共产党人,靠的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生活在现在的和平年代的我们,不需要像先辈们那样抛头颅、洒热血,不必嚼树根,不必穿草鞋。但是我们作为后来人,必须做好自己的职责续写历史,接住先辈们的接力棒,跑好自己的历程,脚踏实地的走好每一步,做好历史的传承者,促就我国的辉煌。

篇五:《林则徐》观后感

2014 —2015 学年第(转自:wWw.zUOwenzHoukan.com 作文 周刊:太平天国观后感) 2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课》

实践报告

题目:《林则徐》观后感

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电气12-2

学号:120603140227

姓名:苗志学

成绩:

东北石油大学学期

《林则徐》观后感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福建省侯官(今福州市区)人,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

1839年,林则徐于广东禁烟时,派人明察暗访,强迫外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并将没收鸦片于1839年6月3日在虎门销毁。虎门销烟使中英关系陷入极度紧张状态,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入侵中国的借口。

尽管林则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根据文献记载,他至少略通英、葡两种外语,且着力翻译西方报刊和书籍。晚清思想家魏源将林则徐及幕僚翻译的文书合编为《海国图志》,此书对晚清的洋务运动乃至日本的明治维新都具有启发作用。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对林则徐的生平事迹早已有所了解,今天再次观看了电影《林则徐》,相比幼时我又有了一些新的感想。以前对于林则徐的印象都是来自于历史书和人物传记的描述,观看了展现林则徐大义之事的影片后,林则徐在我心中的形象更加丰富、真实、具体。

电影对以船夫一家为典型的百姓的描绘让我看到了晚清社会老百姓的态度。他们憎恨洋人、热爱中国,不信任朝廷不信任官员。他们在朝廷无能的背景下,以自己的双手帮林则徐阻碍鸦片贩子逃跑、以自己的智慧在战争中尽一份力。这是我们的民族,我感到骄傲,也伤心,为中国近代遭受的屈辱而难受。

鸦片战争,历史上鲜明的一页,记下了中华民族的艰苦创业,也刻下了动人心魄的英雄故事。

正如我们在影片中看到的,19世纪30年代末的中国深受鸦片贸易的毒害:官兵吸食鸦片成风,从将军到士兵无不火枪烟枪一起扛,军队战斗力极弱;官场上贪官污吏讨好洋人,欺压百姓,中饱私囊,官官相互,包庇鸦片贸易,地方官更是与皇亲国戚勾结,党派林立,一片乌烟瘴气;民间吸食鸦片者更是十之七八,人们无心劳动,流离失所,大街上的鸦片馆如餐馆般平常。电影中就有这样令人难忘的一幕:林则徐到民间微服私访,见一餐馆前站一可怜妇人,便给了她一点钱财让她吃顿饭。谁曾想那银子还没在妇人手中捂热便被一中年男子抢去,林正要阻拦,妇人却说那是其丈夫。中年男子匆匆道一声谢然后急切离开,中年妇女登时掩面而泣。林疑惑不解,便跟随那男子来到一处店铺,见那男子将刚讨来的银子往桌子上一扔便在那大烟馆里抽起鸦片来。鸦片对人民的毒害由此可见一斑。当时的罪恶贸易更是使大清王朝国库空虚,中国面临着国将不国的危机。

林则徐就是在这个时候站了出来,被皇帝任命为钦差大臣奔赴广州禁烟。皇帝在此前也派过不少官员来此禁烟,但不是被收买就是被打压,因此一直收效甚微。林则徐到广州后一心禁烟,令行禁止,多方斡旋,终于在1839年将当时英商在中国的所有鸦片在虎门销毁,并随后

着手加强海防,发动人民准备抗击英国即将到来的侵略。林则徐虎门销烟成为了1840年鸦片战争的导火索,而鸦片战争正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开始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并逐渐被卷入世界市场,中国人民也由此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救亡图存运动。1841年的三元里人民抗英运动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虽然中国从此开始了被侵略的血泪史,但同时也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列强入侵,山河蹂躏,不但没有扑灭人们斗争的火焰,反而使反帝反封建的星火燃烧更旺,虎门硝烟是人类历史上旷古未有的壮举,展示出中华民族无与伦比的伟大形象;三元里抗英,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入侵的勇气,给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这些闪着光芒的爱国主义动向,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不可欺!

很喜欢电影的最后一句话:英国侵略者企图用鸦片来麻醉中国,但无数中国人正是因为鸦片而清醒,从此走上强国之路。终于明白国庆六十周年阅兵式上,为何国旗护卫队要走一百六十九步。因为中国是从那一年起开始受屈辱,开始觉醒,开始探索,中华民族反帝反封建的号角正式吹响。。一百六十九年走来,不知当年的林则徐看到今天想比较当初强大的国力,会发生怎样的感想。一定还是那句话“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从太平天国到义和团,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中国这头沉睡的雄狮历经磨难,渐渐苏醒。1840年的北京一片歌舞升平,但在这安详的背后是危机四伏,是列强对这片古老大地的虎视眈眈,而如今的北京天安门前也同样是狂欢的景象,可我们也必须知道,狂欢的代价是什么?是一代代革命先驱用鲜血换来的和平;是无数华夏儿女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信念。正是前辈们用生命铺就的道路,我们才更要将它走得踏实,走得铿锵,走得漫长!

以史为鉴,勿忘国耻,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希望。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历史的责任,是国家宝贵的资源,我们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处理好理想与现实,权利与义务,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要明确自己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要有高尚的人生追求,提高自我修养,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自己的一分贡献。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应当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众人,报效国家,崇尚荣誉,献身使命。

篇六:源泉的观后感

纪实片《源泉》观后感

在北国的哈尔滨有这样一群优秀的共产党员和先进党组织,他们在实施新战略实现新跨

越的进程中,服务群众造福百姓,发挥了先锋模范和战斗堡垒作用,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

肯定和拥护。他们是榜样,他们是楷模。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是责任是使

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力源泉。在观看纪实片《源泉》的过程中,每一个事例都让我

有所触动,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才能保持党员先进

性。那些给我们源源不断动力的人们。 30年如一日坚守在贫困边远地区防盲治盲的“第一线”市眼科医院院长55岁的钱丽敏。

知道院里有重患病人,连夜赶回医院为其手术。与病人握手,没有架子,像亲人一样,传递

温暖就是传递信任。“为患者寻找光明是我的使命,更是我的力量源泉,感受百姓的冷暖,医

生的心就该永远火热。”这是她的独白,也是内心的真实写照。开“好使”的药、通过技术创

新降低手术费用、适当缩短病人的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的支出,减轻贫困患者的经济负担。

她深知医者责任重大这样的医生必将全心全意为患者着想;这样的党员必将竭尽全力履行党

员职责,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已过天命之年的钱丽敏至今仍未停下传递光明的脚部,

30年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每一次前行都是一个新的起点,每一个清晨都是一个新

的起点,在工 作中实现自我价值,每一个任务,都是一份使命,对待工作的那份热忱之心也要像钱丽

敏一样火热下去。 道里区太安村党总支书记徐成德,刚做完心脏搭桥手术打着点滴上工地,

意识到“要致富先修路”,开沙场、办休闲度假村、投资20万办鲜奶厂,联系买家销往蒙牛

集团、鼓励并支持村里人创业。太安村富了,徐成德掌管着上千万资产,却总是严格要求自

己,清正廉洁,把村里的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朴实的人,总是有他们特有的可爱之处,

他说的“俺是个庄稼人不会讲啥大道理,可按就认准这么一个理:让村里乡亲们的腰包鼓起

来,就为了这,俺拼了老命都值。”他们说的话总是说到人得心坎里,用自己的行动说服了乡

亲们,让现在的太安村,呈现出一片喜气洋洋的,新农村新景象。一个人可以带动一个村,

乡亲们一句“17年前没有选错”这是最大的荣誉。每一个生机勃勃的新农村都有一个或是几个先进的带头人,徐成德带全村致富让人赞扬。

那么,依兰县道台镇永丰村的朱书记朱景树,则是会定格在你的心上,让人感动,让人难以

忘怀。将一个治安混乱、人心涣散、“兔子不安窝”的永丰村,改变成远近闻名的文明村、富

裕村。依兰县道台桥镇永丰村书记朱景树勒紧裤腰带,三年还清百万元外债。要收地先收自

家人的,公正的赢得大家支持,将100多公顷耕地收回,通过招标公开包租,用租金偿还外

债。 树立起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威信,壮大集体经济,凝聚民心,把大家拧成一股绳,共同走

上富裕路。”靠真情凝聚人心,村经济发展步入正轨,谁家有了困难、家庭有了矛盾,他总是

第一个到场帮助解决。十几年来,在朱景树的带领下,村里铺上了水泥路,引进、自办了8

个企业,搞起了万寿菊、五味子、葡萄和小笨鸡饲养等特色种养业,特别是哈市企业投资的

千头牛场,不但解决了几十名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每年村民们卖秸秆就能收入10万多元

钱,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8000多元。有人“挖墙脚”出年薪三倍薪资聘厂里技术人员,得

到这样的答案“没有朱书记,就没有我的今天。好技术要用到村办企业上,给多少钱也不能

走。”让腰包鼓起的村民精神富足“我们永丰村不是最富裕的村,但我们村的人心最暖、人气

最旺。”可以感受到村民的自信和自豪,他知道“只有树立起党员干部的威信,才能凝聚民心”,

大家说“跟景树干,有奔头。”村民一天比一天富起来,但他却怕富裕起来的村民再回到过去打小牌、唠闲嗑、喝小酒

的日子,这些陋习会拖住永丰村发展的后腿、消磨掉村民致富的热情。用丰富多彩的群众文

化活动、健康文明的休闲娱乐活动占领百姓的文化阵地,“尊老爱幼”节、“百姓活动大舞台”

自编自演的歌舞、快板书、二人转等文艺节目,歌颂党、歌颂家乡的巨大变化,宣传新风气,倡导新风尚。这些都是是朱景树的得意之举。有太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他的信念影响了多少人,他的爱人说“孩子爸是干大事业的人,我不支持他谁支持她”

拿出全部积蓄供村里建厂子,为了全村的孩子都可以上学。这样一个人有太多感人的事迹。

村里人说:“我们这样一个穷乡僻壤,谁愿意来投资?朱书记馒头片就凉水,跑了五趟哈尔滨,

他是为了我们老百姓”。朱书记走了,是因为他爱的永丰村,提到这,村民们声泪俱下,“他

还有好多事没有做”。在奔小康的路上,吃了多少苦,乡亲们就享了多少福,有这样的好干部,

乡亲们的腰板更直了。 甘愿到离家很远的地方工作,大水袭来只为救援,顾不上回家的

阿城区公安分局党组成员、松峰山派出所所长王影。距离阿城区城中心70公里的松峰山就是

王影工作的地方,自从1989年武警部队转业当民警到现在,王影从未离开过这座大山。从警

23年来,王影侦破的各类刑事案件有1500多起。现在松峰山派出所辖区治安稳定,18个自

然屯中有10个屯连续6年无案件。围绕“群众满意”,进一步改进思想作风、服务作风、执

法作风,时时刻刻从群众关心的小事入手,竭尽全力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到对群众急

需急盼的事情“零懈怠”,在维护群众权益中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树立共产党员的先锋形

象。他公事外出,总是找最便宜的旅店。一次外出考察 为了节省有限的资金硬是在火车上站了60多个小时,脚肿了、人瘦了,回到家中体重竟

掉了近20斤,病倒在床。2011年积劳成疾的王影病情加重,在北京接受了肝移植手术。网

民们为其找寻肝源,“我愿捐肝救王影”全国各地数十人自愿提供肝源。 荣获“十大杰

出妇女”光荣称号的市企业信用融资担保服务中心主任王莉。爱人患有肠癌刚做完手术,没

有在床边照顾,却从未与同事提起。在岗期间帮助一千余户企业,营业额增长达200余亿,

增加岗位113个,担保金额105.8亿元,与十五个副省级城市政策性担保机构相比,担保规

模、资金实力、资金使用效率均列前三甲,其中人均担保额列举第一。王莉自强不息、追求

卓越,顽强拼搏、积极作为,吃苦耐劳、无私奉献,为推动城市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发挥了

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新时代女性的学习榜样。 还有,凡事相信党,办事为群众,干

事讲科学的“土改第一村”党总支书记张宝金;敢于碰硬、善于琢磨、勇于决断、始终将消

费者的利益放在首位的王绪坤;每天清晨都会走上街头,检查环卫工作、不断地弯腰捡拾起

地上的碎纸屑扔进垃圾桶,坚守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不论炎炎夏日还是刺骨寒冬,都坚持

在工作第一线上,从事环卫工作已26个年头的老党员葛玉兰;那些伫立于酷暑之中、伫立于

寒风之中站岗执勤的交警们;在建设第一线,为路桥工程贡献力量的建筑者们。深深的感动

着我,上网,去书店了解他们的故事,了解的越多内心就越是受触动,在被感动的同时,决

定要把这些感人的事篇二:观后感 《走进辉煌》观后感

四三班 王梦琪

观看走进辉煌感悟了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是用无数先辈的鲜血换来的。

中国共产党从当初几十个人的一个小党经过奋斗发展到现今的八千万,历经千辛万苦,最终

领导着新中国,开辟了新天地,多少仁人志士将青春和生命奉献给时代的更替和进步。 走进辉煌详细讲解了中国自1840年以来到改革开放期间共产党人如何抛头颅、洒热血在

艰苦奋斗中夺得胜利以及我党和军队早年的革命史,怎样建党建军再现了共产党在内忧外患

的国情和各种艰难困苦、挫折中团结和带领人民英勇奋斗。中国共产党诞生最初的信仰和艰

难,在历史的大河中是随波逐流还是奋勇前行扭转乾坤,每一步迈出都如履薄冰。历史的发

展不是由个人的主观控制,有对就有错,谁都会犯错,在看不清的动荡时代产生错误的判断。

那是一段跌宕起伏,惊心动魄的革命征程。我想我们都应该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人的一生也应该经历一些挫折或痛苦这样才能迎

来美好的未来,俗话说风雨之后见彩虹,回想自己在学习上工作上遇到一点挫折就打退堂鼓,

真的很不应该,想一想先辈们为了革命事业前仆后继,为了我们现在的幸福克服种种困难,

为了中华民族不再受外国欺辱,不顾一切地拼命抵抗甚至失去生命,相比之下,这一点小小

的困难又算什么呢?

《走进辉煌》观后感

四三班 王帅文

一部《走进辉煌》让人重温亿万中国人历经艰难险阻而重获新生的苦难历史;展示了人

民军队慨然赴国难,最终夺取胜利的历史轨迹。是的,在中国近代史上,我们总是被凌辱,

被欺负。 在帝国主义的铁蹄下饱受凌辱, 在封建主义的夹缝中艰难求生。 中华民族的近代,

经历了太多苦难,太多挫折,太多失败的屈辱。 我们需要胜利,我们需要胜利来唤醒中华民

族的自立自强和全中国人民的自尊;我们需要胜利,我们需要胜利来打破封建主义的枷锁,

打破帝国主义的牢笼;我们需要胜利,我们需要胜利来挽救民族的危亡,从而实现中华民族

的伟大复兴。

正是这个时候,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她给中国人民点燃了燃烧的火炬,她给中国人民

带来了未来的希望,她给中国人民筑起坚韧和信仰,她给中国人民带来挺直身躯的脊梁!民

族的觉醒,或许这个时候才算真正开始。中国共产党人出发了,一群特别坚决、特别勇敢、

告别能奋斗、特别能吃苦、特别富有牺牲精神的中国人出发了。他们以自己的一腔热血,引

导着中华民族的未来的方向,改变 着中华民族的历史的命运。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

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哪一件不是艰险异常?哪一件不是关系着生死存亡?而在

这种后有追兵、前有堵截的情况下还要面对共产党组织内部的争论与妥协,弥合与分裂。但

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从来都不相信困难。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人仍然勇敢坚韧,

从层层的苦难中走了出来,创造了战争史上的种种奇迹。那二万五千里的长征,正是一份精

神洗礼。

没有人会去否认共产党人曾经经受的苦难。其实,也正是由于这些苦难,让共产党人明

白了:实事求是是从苦难走向辉煌的思想根基;人民群众是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力量源泉;理

想信念是从苦难走向辉煌的精神动力。 《走进辉煌》观后感

回顾历史,中国有无数次“革命”。洪秀全的太平天国,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的洋务

运动,康有为、梁启超的君主立宪,孙中山的建立共和,五四运动打到孔家店这些都没有挽

救中国,最后还是社会主义挽救了中国。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建党时共有53名党员,中共一大只有13名代表,在1927年

南昌起义28000多人只剩下800人后才建军,在22年后中国共产党拥有了百万雄狮,中华人

民共和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虽然成立了,但是国民生产总值低下,1952年我国工业水平

低于英国1800年、法国1890年的水平。人口平均只及英国18世纪后期的水平,相差将近

200年。但是中国国力增长非常的快,经济建设取得极大成就。直达2004年,经济总量超过

意大利成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2005年连续超过英国、法国,2008年超过德国,到2010年

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苦难之后是辉煌,不经历苦难,哪里来辉煌?历史给中国共产党人的磨难,超过了所有

其他政治团体和党派。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谁也不会想到就是那个仅仅只有50人的小团体、

小组织,渺小的力量,迅速发展壮大,更是成为了中国以后发展的领导力量。在异常艰苦和

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着中华名族就像是一只浴火的凤凰,在历经了苦难

和挫折之后走向辉煌与胜利。这靠的是一批不怕苦、不怕死、脚踏实地、一心一意为了人民

群众的共产党人,靠的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生活在现在的和平年代的我们,不需要像先辈们那样抛头颅、洒热血,不必嚼树根,不

必穿草鞋。但是我们作为后来人,必须做好自己的职责续写历史,接住先辈们的接力棒,跑

好自己的历程,脚踏实地的走好每一步,做好历史的传承者,促就我国的辉煌。篇三:《公司,

力量的源泉》公司的力量读后感 公司,力量的源泉2008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金融海啸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关于这场经济危机所

影响的深度和广度,还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做出判断。可以做出判断的是:这必定是一次影

响历史的重要事件。另一个显著的事实是:全球的这次巨大震荡发端于一些公司的不良运作。

轻轻扇动了一下翅膀却造成了一场飓风的这只蝴蝶就是——公司。 今天,公司已渗透到人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无处不在。但是公司究竟是什么?它

是怎么产生的?公司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未来的公司又会发展成什么样?这些问题都是我

们需要了解和探索的。在部门的组织下,我们观看了由央视摄制的大型电视纪录片《公司的

力量》,从这部纪录片中,我们找到了答案。

【《公司的力量》内容】《公司的力量》这部纪录片,以近现代公司的发展历程为主线,以各历史阶段围绕公司

所凸现的重点主题为结构进行了讲述。全集共十分集,分别是《公司、公司》、《市场无限》、

《猎富时代》、《进步之痛》、《危机时刻》、《谁执权杖》、《各领风骚》、《创新先锋》、《本土雄

心》和《地球无疆》。从本片中全球数十所高等学府、商学院和研究机构,5位诺贝尔经济学

奖得主,9位知名商学院院长,还有数百位来自历史、经济、政治、社会学等领域的各国自

身学者的智慧言论和几百年来在公司这一组织形态发展演变过程中所发生的历史性、代表性

和启迪性的历史事件,使我领悟到“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这句话的

真实含义。同时,也告诉我们“公司”在创造无数奇迹的同时,也已然化身为一种生存方式

和生活方式,而我们就身处其中。

【公司的破坏力】

在金融市场支撑下,肆意驰骋的公司在无边的自由里自我膨胀的公司缔造了人类从未领

略过的成就,也酿成了人类从未历经过的祸端。公司既是灾难的引发者,也是受害者。在《危

机时刻》这一集,谈到了1929年全球经济危机,是史无前例的一次经济“大萧条”。公司组

织本身采用一系列措施来抗衡,美国、德国等国家政府也采取一定的应对之策。公司的自救

体现了其本身在市场上的作用,罗斯福总统在面对经济危机时候的救市计划,其中就包括加

大国家基础设施的建设,从而拉动就业,减少失业的措施,大大降低了危机带来的灾难。公

司组织和政府,两个独立、相互抗衡的机构在危机时刻交锋,共同推进了市场经济的进步。中国是个制造业大国,但由于我们这个民族以前官本位比较厉害,轻视商业,而且轻视

技工、轻视技术,所有的事情都比较随意,不像日本人那么严格。在《各领风骚》这一集,

谈到了日本开国之初,横滨港对外开放,一位前来观察的英国记者在报告中写道;日本人非

常懒惰,这么懒惰的国家,经济是不会发展的!这让日本人很气愤,因为他们一直认为自己

很勤劳。“为什么有这样的报道呢?恐怕是因为在此之前,日本人做事总是比较随意,按照自

己的时间去做事。但是受到西方刺激以后,整个社会风尚改了。中国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以来,

改了很多很多东西,但是有很多东西也说是不是根本上我们就是这样的?其实不是,是能改

的。

【公司的创新】

300多年前,英国思想家培根说道:知识就是力量!而让知识真正成为力量,让科技真

正成为第一生产力的,并不是知识或者科技本身,而是面向市场进行创新的公司组织,因为,

在创新活动的诸多要素中:制度大于技术!在《创新先锋》这一集,我们再一次见证了日本

的雄起。二战之后的日本崛起,致使欧美国家对他产生了恐惧。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之后,

美国再次依靠创新、软件、互联网、晶体管等核心技术成为全球经济的主导者。创新对国家

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创新诞生的先决条件是自由,创新的主体是公司,

创新的保证不是技术而是管理。美国之所以可以拥有如此多的核心技术,源自于美国政府建

立的大学、企业、研究机构的产学研模式,而中国也在推行这种模式,但是我们的大学和研

究机构却并未有美国如此高的技术转化率,这也让我们不得不深思,每年国家向大学和研究

机构投入的巨资,是否都得到了回报,为何无法得到有效回报的原因还是因为公司组织机构

不健全,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或许杜邦公司从知名大学聘请教授做科研,最终研

发出可用于多种商品的尼龙材料,应该成为中国产学研模式的榜样。

【公司的影响力】

公司的发展,带来了人类历史上最快速的经济增长,但是也引发过尖锐的社会矛盾,产

生过前所未有的经济崩溃,资本的逐利性,决定了公司投资人容易忽视社会公平、人民福祉

问题,也决定了公司极有可能把整个社会拖入深渊,毁掉人们的幸福生活。所以,我们在赞

赏公司不凡成就的同时,也必须直面公司给我们带来的困境。虽然在任何国家,公司都是创

造财富的组织,而国家只是对财富再分配的组织,但是国家作为社会管理者,所承担的职责

是要致力于让所有人都享有平等、自由和获取幸福的权利,国家只有通过立法、行政、司法

的手段,合理提高改善工人的福利待遇,坚持反对大公司的垄断经营,保护中小企业的生存

空间,适时干预经济中存在的重大问题,才能在社会公平与效率之间取得平衡,才可能减少公司发展给社会造成的冲击和带来的伤害。公司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市场解决不了所

有问题,绝对的自由必须加以规范和限制,过度的放任自流只会导致公司陷入危机,停滞不

前,国家采取积极措施有效规范公司行为才是公司长期发展、全面发展的真正保障。

【对公司的展望】

《公司的力量》从从古罗马到文艺复兴后的意大利城邦,从大航海时代的欧洲到全球化

时代的今天,用一个个穿越历史和现实的公司的故事,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公司是什么?公

司从哪里来?公司将走向何方?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必然是全球整合企业与自主经营体的最佳结合,这是一种宏观与

微观、全局与基本单元的组合,它彻底实现了客户导向和自主管理,解决了激励问题,并成

功地实现了信息正向传导,它将显示出最强大的公司的力量。 利华公司王辉

二零一一年十一月篇四:服务人员五项修炼观后感 观服务人员五项修炼有感服务是利润的源泉,作为服务人员必备的五项修炼—看、听、笑、说、动。共分十二讲

对这五项修炼进行了具体的讲解。看了这十二讲我觉得无论是公司的销售人员还是我们做为

对外服务窗口的人员这五项修炼都是必须具备的。看—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与顾客的注视目光分为大、小、倒立三角三种,通过目光与顾

客进行情感上的交流,通过对顾客的观察进行基础客户信息的判断有助于更好的服务顾客。

通过看可以预测顾客的需求,还有对机遇的需求。给顾客提供优质的服务不经可以得到个人

的提升,还可以涨工资,最重要的是可以保持愉快的心情。其中给顾客造成的不满可能一个

人提出来背后可能存在25人不满但是不表达出来,而这25人选择的沉默的离开,而这些不

满的人会把他的不满告诉10-20人,而顺利把顾客的投诉解决后至少还有60%的机会再次合

作,通过这个调查让我更清楚的知道把握老顾客的重要性,我们应更加注重客户投诉的快速

处理。

听—学会倾听才能更好的了解顾客真正的需求,其中5w1h法我觉得很受用,5w即什么

事情,何时在哪,谁,为什么。1h是如何去做。我想我们在接收指令不管是顾客发出的还是

领导发出的都应该遵循这个法则。还有电话沟通中更指出了我们平时工作中那些没有注意的

小细节带来的影响,看完这个课程后我在接电话时更加注重了服务的细节。

篇七:参观太平天国金田起义地址有感

参观太平天国金田起义地址有感

五一我去了位于广西桂平市北部金田镇金田村西侧的犀牛岭上的太平天国金田起义地址,别人都称它为金田营盘。金田起义地址是当年太平军誓师起义的地方,这里古松参天,绿草如茵,经多年建设,设施逐渐完善,这里已成为人们瞻仰观光、学术研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场所。

刚下车,我就迫不及待的准备开启这天国之门

首先我看到的是犀牛岭,它是一个南北走向的土丘,后枕荆山,前列金田平原,对于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军来说是个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要地。该岭北端为古营盘,相传是明代瑶民起义领袖侯大狗所筑,墙体长65米,宽23米,高3米 。

说起洪秀全,他在1843年就开始拜上帝。随后,他从家乡广东进入广西,利用拜上帝教开始组织群众。

1851年1月率拜上帝教教众在广西沈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犀牛岭中间是一块太平天国起义时的“拜旗石”。古营盘前的草坪,是当年太平军练兵场。太平军在这里列队布阵,苦练杀敌本领。岭的西北坡紧靠犀牛潭,是太平军秘藏武器的地方。岭的南面是“太平天国金田起义历史陈列馆”,为花岗岩体,琉璃瓦歇山顶,外观古朴,与接待室、碑廊、录像室形成园林式布局。馆内展示历史文物100多件。太平天国北王韦昌辉故居,在犀牛岭

东侧的金田村内。拜上帝会总部曾设其家,会众们在这里开炉日夜打制武器,然后运到犀牛潭中秘藏

说起韦昌辉,不由得让我想起了天京事变就在太平天国取得重大胜利的同时,太平天国内部潜在的矛盾和弱点也日益明显的暴露出来。天王洪秀全以及其他诸王养尊处优,专务与声色货利。而且彼此暌隔,猜忌日生。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先后被杀,翼王石达开甩部出走败亡。天京事变严重地削弱了天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成为太平天国有胜转衰的分水岭。

没过多久我就到了古营盘它位于金田村边犀牛岭北端。是

太平天国军民誓师起义之地。犀牛岭前临金田平原,背靠穆群山,与紫荆山南部要隘风门坳互为犄角之势,形势极为险要。 营盘中间,原来有个圆形的的土台子,前面有块高出地面约1米的大石、叫拜旗石。传说1851年1月11日那天,太平天国的几位领导人登上土台,洪秀全高声宣告起义,建号“太平天国”,一面杏黄大旗随即在拜旗石旁冉冉升起。这不仅仅是一场起义的开始,而是一次反对清政府腐朽统治和地主阶级压迫,剥削的正义之战。太平军在进军的征途中,坚决镇压和打击官僚,豪绅,地主,焚烧衙门,粮册,田契,债券,有力的冲击了封建统治秩序。

再走过去是金田起义历史陈列室,它建于1980年,位

于练兵场东南角,金田起义地址保管所西边。室内陈列着洪秀全发布的诏令,太平军使用过的大刀、长矛、旗帜和打造武器留下

的木炭、铁砧、铁渣,缴获清朝官员的顶载等实物和史料,再现了金田起义发生的全过程,是太平天国起义的一个缩影。

说到这里,让我想起了 洪秀全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他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它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方案,《天朝田亩制度》的主张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及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表现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分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对农民战争“均贫富,等贵贱和均平,均田”思想的发展和超越,具有进步意义。

第二天,

我去了三界庙太平军前线指挥所遗址

三界庙位于金田平原中心的新圩。1851年农历8月太平军由紫荆山区移营金田后,以三界庙为前线指挥所,洪秀全曾在此指挥有名的新圩突围之战。 三界庙内,现有《重修宣里新圩三界庙碑记》、《安良约碑记》等碑刻20多方,碑文反映了金田起义前夕当地的社会、经济和阶级状况,是研究太平天国历史的重要资料

在太平天国历史的重要资料中。记载着我最喜欢的《资政新篇》,它是一部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社会发展方案。它的主要内容是在政治方面主张“禁朋党之弊”,加强中央集权,并学习西方,

制定法律和制度。在经济方面,主张发展近工矿,交通,邮政,银行等事业,奖励科技发明和机器制造,尤其提出“准富者请人雇工”对穷人“宜令作工,以受所值”。在思想文化方面,兴办学校,医院和社会福利事业。在外交方面,主张和外国平等交往,自由通商,但严禁鸦片输入。对于外国人,强调“准其为国献策,不得毁谤国法”。

在我回来的途中,我好好反思了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和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太平天国沉重的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太平天国起义具有了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太平天国起义还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太平天国还有力的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他们禁止鸦片,与英法联军斗争。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动摇了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基础,可是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滋生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这一切都大大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向心力和战斗力。

车停了,思路也断了,中国的太平天国时期也会像车一样结束,这是命运,无法改变的命运。

篇八:《极乐诱惑——太平天国的兴亡》读后感

1《极乐诱惑—太平天国的兴亡》是著名历史写作狂人梅毅(网名:赫连勃勃大王)创作的一部关于太平天国兴亡的一部略带有文学性质的历史读物。作者是想通过这四个字总结太平天国败亡的原因。从金田村起义到天京建都再到血腥天京事变直到最后湘军攻破天京,天国的很多政策无一不是体现了领导人对于权力的狂热,最终也因权力的诱惑而自取灭亡。

第一节 本不存在的金田村起义

在中小学和大学教科书中,都将今天村起义作为太平天国起义的开始。早先我也很认同这种观点。不过在看过这本书后,我比较同意作者的看法,即金田村起义确切的说是一场民变或者说是村民械斗——即当地客家人与土家人的一场冲突。冲突的对象也并非是为清王朝的当地ZF。作者在本书中第一部分第八节到第十节有详细的介绍(太平军方面的书籍中也不曾有金田起义的说法,而只有万寿起义的记载,时间在金田起义后数个月)。我认为金田村的起义因民变而起,却不为民变所局限。洪秀全、冯云山通过引导和控制使这次民变最终成为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导火索。

然而,太平军在起义初期却属于流寇作战,直到永安建制时,天国方面的领导层仍然没有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作者介绍了太平天国初期的军事行动计划,我总结为:第一步,在金田村附近与清军周旋,伺机向外突围。第二步,攻占一座县城作为临时休整之所。第三步,进而图取广西省城级的大城市,如不利则继续北行。从太平军的计划来看,在他们进入湖南之前,确实仍数流寇作战,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第二节 建都后的错误决策和血腥的天京事变

太平军进入湖南后,使清军摸不准其下一步进军方向。于是太平军在进攻长沙失败后,利用清军犹豫和互补配合的机会,直捣湖北重镇武汉。攻克武汉是太平军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太平军此时的军纪就已经开始败坏。洪秀全、杨秀清等人开始大肆纳妃,而太平军也开始严令民间上交一切财物,甚至包括农家的鸡蛋和咸菜。由此,我想到前些年央视《太平天国》这部电视剧,里面描述了太平军进入武汉使受百姓欢迎的场景。想来该剧的导演恐怕在历史方面就是一个文盲而已。太平军在武汉休整后沿江东下,最终一路攻取了南方重镇——南京。

在天国建都南京后,陆续开始对周边进行了一系列的军事行动。作者认为,如果太平军能坚持北伐,最终就能占领北京。对此我不敢苟同。我认为建都天京虽然是一种保守的表现,但却是很务实的行为。太平天国的失误在于忽视了长江上游的重要性,分兵北伐虽然减少了天京及西征军的部分压力,但是清军驻守北方的部队并不很擅长在长江中下游作战,其对太平军的压力远不如江南大营。此时分兵北伐不仅分散了兵力,而且使清ZF意识到了不能只靠ZF军镇压叛乱,清ZF开始从政策上扶植湘军这样的地方武装。而天京最终也是被湘军攻破。

在初步解除了天京周围和上游的危机后,太平军在长江中下游取得了令人可喜的局面。遗憾的是,在大好形势下,一场看似出人意料实则意料其中的事件发生了——天京事变。作者在天京事变这节中不仅引用了天国方面和清廷方面的文献,同时引用了在天京的外国人和当地人的记载。这有助于我们客观的了解的天京事变。我同意作者的看法,即天京事变中杨秀清只是想摄取更多权利,而洪秀全却是想将杨、韦、石等实力派出之而后快。我认为天京事变不仅仅是一场太平天国内部血腥的权力再分配,而且是太平天国太平天国发展的必然产物。作为一个封建政权,天国在一开始就没有一个强有力的独裁者,而是拥戴了一个平庸无能的领导人做精神领袖(洪秀全)。当在政权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后,平庸的领导人肯定要和强有力的手下进行以权力和生命为筹码的博弈。所以不管天京事变谁是胜利者,最终都会导致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第三节 无愧我心的忠王

忠王李秀成因被擒后的一封《自述》而被后人骂做没有骨气。对于此,作者分析后认为李秀成并非怕死,

更不是没有骨气。我同意作者的分析和看法。李秀成被俘后,对天国的信仰完全消失,从而产生了悲观的念头,这是很正常的心理反映。遗憾的是后世史学家分析此事时却很少运用历史心理学的方法分析李秀成当时的心理活动。于是乎,批评李秀成临死前失节便成为了现在的主流。

结 语

《极乐诱惑——太平天国的兴亡》是一本很不错的普及历史知识的读物。作者不仅仅在文中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而且还引用了不少有价值的史料。我很欣赏作者的这种认真的

篇九:大火种观后感

《大火种》观后感

《大火种》这样的一部作品,分量不言而喻。直到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了泄露版的视频,可以很负责的对大家说,这部电影是绝对意义上的佳作,个人已经把它列为十佳电影的第一部。电影中还是大量充斥着导演惯用的镜头,把每个场面和细节都表现的触目惊心,鲜血与呻吟,残忍与死亡,《大火种》的广角镜头下,广饶的壮丽风光一览无遗,一个种族的命运正在上演。

反动派对我党的围剿并不是因为它们想吃人,更不是因为它们生性残忍,它们不管你是为何而来,是强大还是弱小,只要它们的领地受到侵犯,它们就会把入侵者撕碎,因为这就是野蛮世界的规则,如果你不能守护自己的领土,等待你的就是灭亡。

在20世纪,大量的外国人涌入中国,他们砍伐森林,猎杀野兽,严重的破坏了当地的生态平衡,也威胁到了中国人的生存,于是他们遭到了反抗,爆发了战争。凭借先进的思想和对当地群众的熟悉,共产党人获得过几场大胜利,最后的国民政府不得不在重庆与共产党签订了协议,此后又战败,也很快消湮没于历史长河之中。《大火种》的故事,就是这段历史中的一段插曲。

《大火种》再现了1926年冬中国首版《共产党宣言》如火

种般在爱国党员和人民群众之间传递的故事。陈瑾饰演的女主角刘雨心带着由陈望道翻译的中国首版《共产党宣言》来到广饶,她不知道风声早已走漏,省警察厅马厅长纠集一班人等在广饶只等瓮中抓鳖。敌人抓紧围剿,共产党员却依旧在各个农村活动、向群众宣讲《共产党宣言》的真义。 《大火种》是我国首部正面描写《共产党宣言》在中国广大农村地区传播的电影,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这个重要历史节点上,通过观看这部电影,让广大观众特别是广大党员干部、共青团员更加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传递老一辈革命精神。

《大火种》故事虽然不属于大开大合的历史事件,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通过看似平凡的故事,表现历史进步的必然要求,表现了人民群众追求真理的满腔热血,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共产主义理想在齐鲁大地扎根、发芽、成长的伟大历程,讴歌了山东儿女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该片贯彻了习总书记文艺座谈会重要讲话的精神,是坚持以人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的具体体现。

《大火种》再现了1926年冬中国首版《共产党宣言》如火种般在中共党员和人民群众之间传递的感人故事。青年知识分子刘雨心带着由陈望道翻译的中国首版《共产党宣言》来到广饶,向群众宣讲《共产党宣言》的真义。大王镇的百

姓为了保护《共产党 宣言》不惜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但革命的种子也终于在这片土地生根发芽。五十年后,当年负责保管《共产党宣言》的群众将这历史的信物交给政府。重回故地的刘雨心望着展览馆里陈列的《共产党宣言》感慨万千,今夕对比让人对革命先辈更添崇敬。

《共产党宣言》无疑是一本史无前例的著作。在1872年《共产党宣言》的序言中,我们可以看到:共产主义者同盟在当时条件下只能是秘密团体的国际工人组织。而到2007年的12月10日,甚至在更久远更久远的12月10日,当天只能是秘密团体的国际工人组织,得到世界的公认和肯定,从而迅速的发展壮大。到今天,这个伟大的组织已成为了世界上不可以缺少的一部分。试问,这样的功绩应该归功于谁呢?每一个伟大的团体要传承万世,都必须有代表其组织的思想。无疑,《共产党宣言》正是国际工人组织的思想代表。正是《共产党宣言》,让国际工人组织得到这个不可替代的地位。

谈谈我们的祖国,回顾中华民族奋发崛起的革命历程,必然会发现一个顽强智慧的民族政党——中国共产党;也必然发现一个伟大的思想灯塔——马克思主义。在黑暗的旧中国,在《共产主义宣言》的到来之前,中国的土地上凝聚了

无数仁人志士的智慧、勇敢,更有无数仁人志士为社会的发展躺下鲜血,牺牲自己。但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这些斗争的最终失败揭示了一点:农民、资产阶级改良派不可能承担起领导民主革命的重任。在孙中山同志领导的辛亥革命中,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终于得到了终结,但历史的、阶级的局限,旧中国人民依然无法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惨状。路在何方?旧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一直在苦苦求索,直到一天,《共产主义宣言》代表了马克思主义来到了,中国的发展道路明朗了,清晰了。

在《共产主义宣言》光临我国之前,它曾在俄国掀起了正义革命,并最终了俄国走向了共产主义的起点。正是鉴于这一历史事实,我国的先进知识分子选择了共产主义。在他们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旅程中,好比一段漫长的航行,轮船走走停停,也经历了风风雨雨,甚至船上的人被挤得前仰后合,但是,在前进而又曲折的道路上,他们还是到达了终点,让旧中国彻底的改观了,并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什么为这次“航行”指明了方向呢?无疑,是马克思主义。以毛泽东主席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一切从实际出发和照搬外国经验教条主义的长期斗争中,坚持了理论结合实际与实事求是的原则,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第一次

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当前实际的大结合,并融合为一部为当时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思想——毛泽东思想。这个也是史无前例的。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八荣八耻,直到今天的第十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重要思想,一直源于马克思思想,并在其基础上结合实际,与时俱进,把马克思思想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同时也带领我国迈出新的历程。

不妨再从祖国发展谈到个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思想一贯以来的理论品格,也是它之所以永葆生命力的根源。而与时俱进,这个不仅仅局限与社会发展,国家进步。创造力的重要性,源于它不可低估的力量。而创新所需要的,就是与时俱进。能把自己的前途和社会国家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大胆创新,就是时代的强人。有时可能会想,为什么马克思主义会是大学的一门必修课程?现在我想,也许我们要从中学习到的,就是这个马克思思想的根源所在——与时俱进。大学生要面临的就是就业问题,就是社会,一个关系到自身前途的问题是每个大学生所必须去想的。大学生要求具备的,是创造力,是一种结合社会和自身,发挥想象力去创造的能力。能在社会中拥有竞争力,生命力,要拥有的,就需要马克思思想中的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