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高中作文(共7篇)

来源:作文周刊网 时间:2017-03-31 09:39:20

篇一:采撷乡土素材 作文鲜活起来

龙源期刊网 .cn

采撷乡土素材 作文鲜活起来

作者:蒋光荣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2014年第03期

农村不少小学生一提到写作文,就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其实对于生活在农村广阔天地的孩子来说,他们的笔下应该有本地的风土、人情、生活、劳动的情趣。民俗风情清纯可爱,更原生态,能让人感到清新自然,让人耳目一新。乡土语文资源可谓是一笔弥足珍贵的写作财富。如何在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农村乡土写作素材,提高作文能力,使乡村孩子的作文能够充满浓浓的乡土气息?我结合平时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阅读乡土作品,感受乡土魅力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现行小学语文课本中精选了大量文质兼美的乡土佳作,如《安塞腰鼓》《欢乐的泼水节》《水乡歌》《槐乡五月》《姥姥的剪纸》等。学生经过阅读,必定会得到大师们的启发、艺术的熏陶,对充实写作内容、提高写作技巧、吸收优美语句、拓展写作思路等会有所帮助。我十分注重乡土作品的阅读教学,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一些具有乡土特色的经典名著的感染。同时,我还注意收集有关报刊、杂志上那些富有鲜明特色的农村生活作品,推荐给学生阅读,不断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为学生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留心观察自然,描绘家乡美景

一方山水,一方风情,让人留连忘返,引发诗情,激发感慨。对农村学生来说,农村的风景优美,乡土气息浓厚。教师利用这种优势,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展开想象,使他们“见景生情”。把这种情景教育引进小学作文教学中,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春天,家乡一片绿油油的麦苗;遍野是金黄的油菜花;挂满枝头雪白的槐树花。秋天,那遍地铺金的稻谷;素有“黄金水道”的美誉的京杭大运河苏北段,三树镇蒋集街西五华里处的美丽的竹络坝;村头屋后的小桥流水;无不如诗如画,写入作文中,怎能不具有诗意呢!

三、细心品味生活,感受淳朴民俗

相对于城镇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而言,农家自有农家乐,农村生活更注重于对传统风俗习惯、古老文化的继承。我们生长和生活这一方水土,有着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有着无与伦比的民族遗存。所以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挖掘本土文化特质,寻找自己的优势所在。如讲述节日民俗。正月初一吃饺子;清明节去扫墓;端午节包粽子、吃大蒜、吃红鸡蛋、门插艾;七月七牛郎织女鹊桥会;八月中秋赏月吃月饼等。这些都是作文的好材料,融入作文中,特色鲜明,引人注目。

四、热心参加劳动,体验劳作之美

篇二:浅谈农村中学作文教学中的乡土题材

龙源期刊网 .cn

浅谈农村中学作文教学中的乡土题材

作者:梁艳萍

来源:《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12年第21期

新课改的春风在农村中学教学中也开始生根发芽,新课改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的深入发展,祖国的面貌日新月异。新课改提倡的素质教育不能走过场,农村教师要根据农村教育的现状,制定出适合自己的教改之路,要注重乡土题材的开发和利用,作为中学语文课教师,亦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和需要作出相应的教学方法的调整,在语文课尤其是作文教学上有新的教学思维导向。根据笔者的经验,在中学的作文教学中,如能根据地方特点,扬长避短,充分把握作文教学的契机,培养学生乡土情感,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使学生关注家乡、描写家乡、对于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大有效益。从培养乡土情感入手,激发学生学作的兴趣,具体做法可以分为三步:

一、拟题

拟题具有导向功能,教师在命题或指导作文题时要及时抓住这一契机,培养情感,激发兴趣。新《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总目标中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因此,无论是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是一般文体的训练还是文学体裁、新闻、通讯、调查报告等其他文体写作,教师都应有意识地通过拟题引导学生多写家乡,并注重拟题的技巧,以点燃乡情之火为出发点来构拟作文题目。与发达地区相比,家乡虽然贫困,但贫困是落后,不是耻辱,在让学生正视家乡落后的同时,也要使他们了解家乡的变化,看到家乡的未来和希望,激发其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如《我家门前的那条路》《家乡的“花果山”》《山村风景独好》《家乡报上的头条新闻》,这类的题目都能较好调动学生观察和思考,挖掘家乡的亮点,培养爱国爱家情感,提高审美情趣,激发了写作的兴趣。

二、指导

写作指导是选材布局主要环节,也是提升主题、加强情感渗透的有利时机。有了好的拟题,还应有好的指导。指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家乡的一事一物,从深入了解认识中增进乡土情感,指导他们从中恰如其分地选择写作材料。学生初写家乡往往内容单薄,言之无物,是由于对自己的家乡缺少关注,熟视无睹,就好像每天走过的台阶不一定能说得清楚的它级数。因此,作文指导要因时制宜,多搞一些实物观察,实地观察和实践观察体验,平时可出一些小题目,如“每次上学,看家乡的交通”“家乡地名与传说”“一个有趣的老乡”等,让同学们在观察思考和训练中形成乡土气氛,增进乡土情感、从而产生介绍家乡、赞美家乡的写作兴趣和写作冲动。课堂作文指导还应善于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一次指导《家乡,我为你骄傲》时,一些偏远贫困山区的同学很是为难:“家乡四处是高山大岭,只见树木不见人,哪有值得骄傲的东西呢?”教师一时也不知如何回答,但教师猛然想起一件事:上次放假回校,这位同学不是提了一袋刚从树上摘下来的新鲜核桃来派给同学们吃吗?于是教师便趁机诱导:“谁知道某某同学

篇三:乡土资源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龙源期刊网 .cn

乡土资源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陈福来

来源:《甘肃教育》2015年第05期

【关键词】 语文教学;乡土文化;实景作

【中图分类号】 G63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5—0062—01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语文教育更是重中之重,这就要求我们要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水平。

1. 体验式语文教学

到底什么才能叫做乡土,是房屋周围的满地黄沙,还是黄沙边上的排排绿树?是田间的片片黄河蜜瓜,还是波澜荡漾的红崖山水库?这些所见所闻,又是如何来到我们的心灵、占据我们的记忆,影响我们的人生?语文教学,要课内和课外相结合,要老师教与学生学相结合。通过课内教学,学生能系统地学到专门的书本知识,通过课外教学,学生可以自己体验到更为真实的社会,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于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课外活动侧重于用,偏重于做。语文课外活动与乡土文化的整合,是给学生提供一个机会,让他们能够在活动中亲近乡土文化,领略乡土文化特有的气息,从而明白生活是语文不可分割的主题。

体验式语文教学,可以有意识地把乡土文化资源作为素材或背景。例如开展“我为家乡旅游做宣传”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去收集家乡的各类旅游资源。如反映苏武牧羊的苏武山、瑞安堡等历史文化积淀浓重的庄园等等,然后用宣传旅游的形式把它们表现出来。这样的活动,一方面训练了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另一方面则增进了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培养他们对家乡的感情。

2. 情景式语文教学

语文教育是我国相对古老的教育。从四书五经开始,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工作者对此做着不断探索。当社会各界要求加强素质教育,使学生在各方面全面提高时,课堂教育方式还是不能

篇四:高中生优秀作文

美丽乡村 回家过年

高二10班祝景硕

春节来临,小镇虽灯火辉煌,却不是我的家,却不是给予我们最踏实的地方。家虽在偏僻的农村,我们那个地方却充满这祥和的乡土气息,充满这最为温暖的记忆。小镇的魅力也诱惑不了回家的人们;城市的精彩也耐不住回家的步伐;城市的砖瓦也禁不住回家的心声.衣锦还乡是中国人的传统夙愿,游子们不在像漂泊的孤帆.而是有一个共同目标----回家.

机场步履匆匆的老板带着自己的妻儿,各个车站带着沉重行囊的农民工,大街上车辆川流不息,熙熙攘攘的学生像一群群归巢的鸟儿,透过他们焦虑的神情,我看到更多的是游子们心中永远不灭的乡情。漂泊的日子里,无论是成功或失败,无论是快乐或辛酸,回家的路总是不能省略的旅程。

旅程的终点随着浓郁的年味快乐的向前推进.村口的水泥路宽敞平坦。路的一边是层叠的青山,一边是清澈的溪流,小村环境保护得很好,维持着我童年记忆中的模样.一路上村子里的人和我热情的打着招呼,感受着乡里人的热切. 儿时的一些枝微末节的东西就像老奶奶珍藏在箱子底里的布料子或几张旧钞票.家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像镂刻在我的心里的美好. 虽然老家只是一个

能够遮风避雨的地方,那些年的生活也是清哭 的,但老家却给我们带来很多温馨快乐的回忆.

各家各户张灯结彩,门前挂起了一盏盏喜庆的灯笼像漫山的红桔,预示着来年的红红火火.看着家乡的江水,那有我儿时逐波划舟的惊险,那流转的江

乡土高中作文

水象一条条晶莹的玉带,预示着来年的富足有余??

再看乡里人对新年的热情,叔伯家刚杀罢年猪,蒸笼里冒着雾气腾腾的白烟,炖钵里盛满了猪血汤,三亲六眷男女老幼吃着说着笑着喝着猪血汤。豆腐坊里,人们正排着队,小毛驴吃力地拉着磨,柴灶里腾腾地燃烧着映红了所有人的脸庞,有人“咿呀、咿呀”地摇着豆包,乳白色的豆汁正哗哗地流进了木桶.隔壁的哥哥正房前屋后撵鸡逮鸭,母亲和大妈正比赛似的蒸馒头炸年货,父亲正忙着给家里贴对联儿……年味就像一缕一缕缕诱人的芳馨早已在村子里弥漫开了. 不知不觉地,2015年的春晚又来了,中国人每年看了春晚、跟着春晚主持人数完除夕倒计时,才安排放鞭炮、才自然过渡到吃饺子,春节这个老百姓生活中最看重的节日到这个时候,才算逐渐进入头一个高潮。同样,每年听罢《难忘今宵》,一种岁月“逝者如#斯”之感便会在人们心中油然而起。是啊,有多少个春晚就有多少个难忘的年华,有多少个春晚就有多少个美好的精神生活记忆,年年花开花落,春晚岁岁不同。春晚不仅让全球华人欣赏了艺术,同时使人们更好地回味和记取自己与国家、与民族、与传统的联系。

正月初一的早上,孩子们把过年的氛围推到了及至。穿着难得的新衣新帽新鞋,满村子里跑着拜年。虽然得到的打发只有一捧花生或包米、一根甘蔗、一枝劣质香烟,但大人小孩个个喜笑颜开,其乐融融。 饺子是新年的主食,这意味着团圆.端上了热气腾腾的饺子,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津津有味地吃着这团圆的水饺. 电视上是段童谣“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此时此刻,我再也忍耐不住温暖的眼泪,触动深情,感触美丽.

泥泞的小路变成了平坦的水泥路;沙尘的马路变成了柏油路。荒地变成了地产项目;一座座房子统一的粉刷成白色的;一些些农田变成了蔬菜大棚??

回家过年,充满着虽曲折的途径,但却依然前行,找到属于自己梦幻的家。是过年,才让我们祖国许许多多的家庭团聚,一起享受这天伦之乐;是过年,才让我们过的开心、安心;是过年;才让我们一起对未来的夙愿,对家庭的夙愿;是过年,才让我们知道这蹉跎的岁月能够让人慢慢变老??

时光的车轮还在前行着,这红红火火的日子也过的越来越有滋味了。中国梦,是每个人的梦,就让这红红火火的中国梦实现吧!

我在农村过年(高二10班王玉婷)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农村的春节是小时候的我最盼望的节日。

春节差不多在腊八节就拉开了序幕。腊八这天,家家户户都会熬腊八粥——由糯米,红枣,花生,红绿豆熬成的美味食物。母亲总还要撒上一大把白砂糖和干桂圆,令粥更加让人垂涎三尺。小孩子们总会捧起碗,将小肚子喝的圆溜溜;除此之外,还要泡腊八蒜,等到年三十,将盖子一拿,便看到那一个个蒜瓣变为翠绿,连醋也有了些许辣味,称得上是饺子的黄金搭档。

腊月二十五左右是大扫除时间,父亲总会拿起扫把,这儿掸掸,那儿扫扫,将屋子的每个角落打扫得一尘不染;孩子们便拿起抹布,将玻璃擦得焕然一新。接下来,便要炸年货了,母亲准备好鸡鸭鱼肉,生上火,浇上油,噼里啪啦的忙活起来。经过一个上午的辛勤劳动,香喷喷的美食就闪亮登场啦!走在街上,飘来的都是浓郁的年味儿。

除夕,人们迎来了过年的高潮。母亲踩着凳子张挂对联,父亲忙着给灯笼接线,而我则郑重其事地站在地上指挥。“哎,歪了.向左一点..不对,再向下一点...好..”不一会儿,家里便洋溢着喜庆红火的氛围。中午十二点往后,鞭炮声便绵延不绝了。祭拜完祖先,一大家子人便围在一起其乐融融的开饭啦,小孩子们哪顾得上吃饭,光是喝各种饮料就不停打嗝了。 除夕晚上最有意义的事莫过于守岁了。一家人边看春晚边聊天,每家每户灯火通明,不时传出欢声笑语,整个村子笼罩在一片喜庆祥和中。到了十二点,爆竹声便又开始此起彼伏。已长大一岁的孩子们也渐渐有了睡意。

大年初一,天刚蒙蒙亮,孩子们便鲤鱼打挺似的坐起来,穿上新衣服去爷爷奶奶家拜年了。奶奶早也准备好压岁钱,从里屋走出来,脸上满是喜悦满足。

接下来几天,孩子们的档期便被安排得满满当当。初二去姥姥家,初三在家带客,初四去小姨家...几天下来,孩子们的肚子里已满是美食,一走路,肚子鼓出老远。

十五元宵节,这时已近春节的尾声。鞭炮声再一次响起来,热热闹闹的春节便伴随着圆圆的汤圆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春节,让我们回归乡土

高二10班王帅

在众多节日当中,春节是一个最为中华儿女所倾慕的节日。在经过一年的忙碌之后,春节假期是能够让人们放松身心的绝好时间;而回家过年,则是让人们卸掉一切包袱,共享天伦之乐的绝佳方式。

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过年我也有了新的期待,起初只是为了那些美食与红包,而现在我更加期盼的是一家人能够相聚在一起,抛开一切工作快快乐乐地吃顿团圆饭。我也更加明白父亲为什么这么多年一直坚持要回老家和大伯家一起过春节了,或许就是千古不变的宗族情结和那份血浓于水的亲情。

腊月三十早上和往年一样我们一家很早就从郑口出发回老家,一路上每个人的脸上都充满了喜悦与幸福。二十分钟之后终于到了那个熟悉的小村庄,那个我儿时生活的地方。下车之后,那种质朴而又熟悉的味道迎面扑来,还是那条小村路,虽不比城里,但却保留了村庄应有的气息。

刚到家就看到大伯大娘忙碌的身影,我们一家也立刻放下东西参与其中,帮忙准备午饭。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桌丰盛的午餐准备

出来。在我的印象中家里似乎把中午这顿饭看得比年夜饭还要重要。一年一度的团圆饭充分表现出中华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家人的团聚往往令家里的长辈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与满足,长辈眼里看到儿孙满堂,一家老小共叙天伦,过去的关怀与抚养子女所付出的心血总算没有白费,这

是何等的幸福。

吃过午饭休息片刻之后就是包饺子环节,放置好一切用具分好工之后,我们边包饺子边唠家常,小孩子们也来凑热闹,弄得满脸白面,惹人发笑,那时那刻觉得这似乎是一种幸福。包完饺子之后,几近傍晚,到了该请神的时候了。女眷都在家等候,各家男士手中拿着香,到同氏族家跪拜行礼,此时村中也想起了鞭炮声。供奉箸子的堂屋内早已放好的供桌上摆满了饺子,水果,鱼之类的贡品。盘香泛着荧荧火光,不断散发着刺鼻的味道,形成的烟环绕而上氤氲了视线,让我联想起一年当中所经历的事情,或许人们都是这样吧,每到年底过节时都会感慨这一年所发生的,总结归纳并吸取教训,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能够奋起前行。

终于到了饭点,嫂子生好火,缕缕炊烟渐渐升起,农村的大锅大灶虽原始但却给了无限年味,不一会儿热腾腾的饺子就出锅了,外面依旧烟火满天,我们在欢笑声和鞭炮声中吃完了年夜饭。

长达四个多小时的春节联欢晚会,对于我们来说已经成了春节必需品,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欢乐与心灵的慰藉,还有对新一年的期待。在欢声笑语和声声祝福中终于迎来了钟声敲响十二点的时刻,鞭炮声顿时四起,节日的烟火照亮黑夜,寄托者人们美好的祝愿。

平日里人们都在为事业或学业奔波,没有时间回家。看久了城市的繁华,别忘了春节时回家看看。万家灯火明亮之时永远都有一盏灯再为你守候,等你回来,回到那个你而是曾经生活过的家乡。

篇五:高考考场作文资料合集:乡土深情——专家点评版

考场作文资料:乡土深情

1、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唐]高适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唐]贺知章3、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4、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唐]白居易5、落叶萧萧江水长,故园归路更茫茫。――[清]袁凯【运用思路】

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离开家乡出外旅行、谋生、办事,都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有离乡,就有思乡,所以古今中外产生了无数的思乡诗、思乡文、思乡故事。思乡,是游子常有的情感,也是最易感染人的情感。报效家乡,则是游子圆思乡之梦的一种方式。【精彩素材1】海外华侨的“乡井土”

18-19世纪,在闽粤沿海港口常常可以见到一艘艘红头船,乘着信风,把一批批中国人——被逼得走投无路的破产的农民送到海外各地。在去海外谋生的时候,他们都习惯地从井中取出一撮泥土,珍重地包藏在身边。他们把这撮泥土叫“乡井土”。直到现在,海外华侨的床头箱里,还有人藏着这样的乡井土。【素材点拨】

即使是“被逼得走投无路的破产的农民”,不得不离开故土的农民,对家乡也是这么深情啊!在这一撮撮看似平凡的泥土里,寄托了人们多少丰富深厚的感情啊!【适用话题】

“故乡情”“思念”“ 乡井”【精彩素材2】李嘉诚深情报效桑梓

华人首富李嘉诚,巨富之后,时刻关注着社会公益事业和家乡建设,从不吝啬解囊。1980年起,他回到家乡,以极大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到汕头大学的创办中。他要为潮汕地区兴建第一座高等学府,并立志要把它建设成国内乃至国际上知名的高等学府。为此,他亲力亲为,从最初的图纸设计到后来的师资配备,无不一一过问。他曾说:“汕大在我心目中的位置,

甚于其他一切事业。”对于曾经因贫困而不得不中断学业并走上经商之道的李嘉诚来说,汕大的创立,不啻圆了他当日求学的一个梦。【素材点拨】

李嘉诚报效桑梓的方式多种多样,汕头大学的创办只是其众多善举中的一种。当他积毕生的心血以报效桑梓,当他智慧地运用他的成功之果服务于华夏的子孙后代的时候,人们不难从这一系列的壮举中窥见他所追求的人生理想和生命意义。【适用话题】“回报”“故乡情”【精彩素材3】一位旅美画家的遗嘱

1973年,侨居美国近半个世纪的中国画家杨令弗,已是87岁了。她深深地思念着祖国,一连写了两封信,托章行严先生和美国国务卿基辛格转交给我国领导人,流露出对故土故国的无限深情。她立下遗嘱,希望骨灰埋葬在故乡——无锡太湖之滨;把她历经艰辛带到美国的一批文物——书画和玉器,悉数送回祖国,交给人民政府,以报答祖国大地的哺育之恩。【素材点拨】

热爱自己的祖国是全人类共同的情感。树高千尺也离不了根,一个人无论离开家乡多远,他的心都还留在自己的故土,报效祖国,造福桑梓是华夏儿女的优秀传统。【适用话题】

“爱国之情”“故园之思”。

优秀范文:

蔷薇·故乡

席慕容说:记忆是无花的蔷薇/永远不会败落。?

阔别故乡多年,我才吟出这一句诗的滋味。或许,"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关于故乡的记忆经历时光的打磨,反而愈发清楚了。?

梦中经常回到故乡。那是一个静谧的小山村,夏日的午后,似睡非睡间,总有几声欢快的蛙鸣,老牛"哞-哞-"的呼喊。有时又回到村前的小溪旁,和傻丫等小伙伴玩笑嬉戏,水花经常溅在挽起的裤管上??宿舍的人说我经常在梦中笑出声。?

时间就像是一条宽广的河流,缓缓地从大堤上流过,洗去了尘埃,灌新了记忆。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栩栩如生地浮在我眼前,六年来从未消失过。我经常怀念那些淳朴的乡亲,他们是不是也同样惦念着漂泊在外的伢子呢??

初到城市,我紧紧握住小叔的衣襟不敢放开。那些红烛,灯光,悠扬的萨克斯,快节奏的列车??一切向我涌来,让我不知所措。想象中的城市应该是多一些安宁和淳朴的,一如我的故乡,那个多年来魂牵梦萦的地方。?

时间有时候过得很慢,非凡是久久收不到家信的时候。我在日历牌上用鲜艳的红笔圈出每一个收信的日子。对我来说那一天是新年,是最值得铭记的日子。圆圆圈圈,红色有时密有时疏地散落在每一本日历上,记载着好多关于故乡的记忆。日历不只明示给我时间,更给了我许多美好的记忆。也许,这就是余光中先生所说的"根"的感觉吧。?

问及故乡,回信中常说哪里变了,哪里没变。于是关于故乡的记忆得以一点点修整,一点点完美。时间固然更改了故乡昔日的容颜,却风化不了她在我心中的记忆。?

某日在键盘上敲击文字,洋洋洒洒一片全是记忆中的故乡。隔几日汇款单来了,除了稿酬,还有一句:?

记忆是无花的蔷薇/永远不会败落--席慕蓉?

拿到单据的那一刻,泪水盈满面颊。我不知道是谁特意写给我的这句话,也许他/她也是漂泊在外的游子吧。记忆中的故乡,时间愈久便愈有分量。时间又怎么会风化她在我心中的记忆呢??

我的故乡,我心中的无花蔷薇,千载盛开??? 名师点评:?

思乡,是游子永远也醒不了的梦,那枝无花的蔷薇,竟能引起作者如此浓重的情思!梦中故乡那老牛"哞-哞-"的呼喊,是一段快乐时光的回音,而这正是作者魂牵梦绕的往昔。身置城市的我,还是在找寻着故乡记忆的"根",纵然时光流逝,童年不再,而于记忆中的,永远是一份刻骨的情愫,对故乡永久的眷恋。文章语言开合自如,诗意婉转,物线行文,将话题演绎得十分到位。

达达的马蹄

有一个地方,是起点也是终点,是离别也是欢聚,是起程也是归宿,那就是月台。来自四面八方的土随着人的脚步,在这里堆积又崩塌,聚拢又散开,然而,就如没有一颗种子在这里发芽,没有一双脚会长期停留在这儿。

这是月台的悲哀,却更是人类的悲哀。

生于江南,长于江南,那轻柔的摇橹声就着母亲的哼鸣是童年里最熟悉的声音。一派水色的江南啊,生活便印透在每一个水花溅起的音符中。然而有一天,我终究还是想要从这股妩媚中逃离,从月台出发去领略外面的世界。从震颤着安塞腰鼓的黄土高原到演绎着二人转的东北山场子,从神洁的玉龙雪山到热情的海南岛,我一次次地出发去寻找所谓的新奇,最终都逃不出疲惫织就的网。回程的路上,疲惫淹没了我,隆隆的火车声淹没了我的疲惫,到站了,那熟悉的站台上熟悉的人仍旧微笑着迎接我,消弭着我的疲惫。

有一天,我终于明白,我的根在江南啊。那一次次的逃离,一次次疲惫的回归,不过是在我的小聪明下的自作自受。这里是我今生今世的证据的第一页,别的任何地方怎么能取代它的地位呢?

这种微弱的声音,在我一次次的试验后终于被我听到,而对于那些还奔走在交错纵横的铁轨上的人呢?他们忽视着那个声音,终日庸碌着,从一个个站台出发,在随意的一站下车,仍经不起现实的打击,又再一次离开。他们不能理解:如果你在这里,你的心也应在这里;更不敢面对自己的心在家乡的土里,只能选择一次次地离开。然而,离开不是真正的离开,归来不是真正的归来,这样的浮土又焉能扎根。

相比起我们这些深受现代文明熏陶而变得茫然的人,古人内心的那一缕家的呼唤要重视得多。“一夜征人尽望乡”“低头思故乡”,这样的诗句比比皆是。更有因坚持对家、家乡的信念而成就了千古佳话的人。苏武持节牧羊,在荒芜的草原上赤裸地表达着他对家乡的怀念;钱学森不顾阻挠,排除万难回到祖国,传达着他的忠诚,家与人之间的那根线总是存在着,只是它的若隐若现,让我们感到了迷惘。

“我达达的马蹄是个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是的,对于那些我曾经到达的城市,我只是一个过客。所以那疲惫是必然的结果。然江南,用酷似陈逸飞的《丽人行》中的姿态,抚慰了女子的惆怅、男子的失意,这正是令我沉醉的地方,也正是吾心之所安。 满分揭秘

新颖的标题,靓丽的开头,别致的结尾,认识的变化,深远的意蕴,作者为我们捧出了一篇很有意蕴的好文章。对照高考的基础等级与发展等级,文章自然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获得了高分。

考场绝招

文化厚实,蕴涵丰富。文章以象征离合的独具文化特色的月台为起点,引出乡愁的话题,从江南轻柔的摇橹声到母亲的哼鸣,从震颤着安塞腰鼓的黄土高原到演绎着二人转的东北山场子,从神洁的玉龙雪山到热情的海南岛,从“一夜征人尽望乡”到“低头思故乡”,从苏武持节牧羊到钱学森排除万难回到祖国,从郑愁予的《错误》到陈逸飞的《丽人行》??文章材料杂而不乱,蕴涵着丰富的文化气息。

意境幽远,引人入胜。江南水乡中“达达的马蹄”,那轻柔的摇橹声就着母亲的哼鸣是童年里最熟悉的声音??生活便印透在每一个水花溅起的音符中??这些意境能调动起读者的视觉、听觉,产生丰富的联想。

语言诗意,值得品味。“没有一颗种子在这里发芽,没有一双脚会长期停留在这儿??”“隆隆的火车声淹没了我的疲惫??”“抚慰了女子的惆怅、男子的失意??”这些句子或以哲理渗透诗意,或以动词焕发诗意,值得咀嚼,值得品味。(洪方煜)

恋你,我的根

——传统文化需要归根

杨柳依依,春风拂面,那是一种怎样的惬意。空气里满溢的香甜,全部融入了我的肌肤。蓝天白云,真让人迷恋??

——题记 恋你,我的根。

我可以嗅到深埋在地层下面,散发出来的书卷芳香;我可以感受到你的心跳就在我紧贴大地的耳边咚咚作响。文化,一种深沉的符号。

突然有一天,文化就像被风吹走的蒲公英,飘走了。

物欲横流的世界让人们的眼球只看到了金钱名利这样一些污浊不堪的东西,一双双布满血丝的眼睛直通向冷酷的残暴。

五月初五的天空异常昏暗。从前的粽香满溢的小巷没有了,从前小伙子们赛龙舟的热闹场面没有了,从前小孩子们争抢香袋的热情没有了。更悲哀的是,我们根深蒂固的端午节文化就在我们这样的忽视中被韩国申遗成功,从此“江陵端午祭”要用韩文来书写,这无疑对我们是一种巨大的打击,甚至是一种莫大的耻辱!

恋你,我的根,我的端午节,我的传统文化,我要归根。

七月初七的月色并不爽朗,反而有些黯淡。这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夜晚。对,它太平常,以致我们忘却它竟是我们的情人节。七夕的意义早已被西方的情人节的火热所覆盖。“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一种情人间的依恋,一种爱意的相约。越来越少的人会记得牛郎织女的浪漫故事,因为我们从小就看了太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这样美好的传统文化竟要在我们这一代消逝,真是一种羞愧!

恋你,我的根,我的情人节,我的传统文化,我要归根。 ??

小桥横,小雨冥,小亭冷。

重重叠叠的山,曲曲弯弯的路,叮叮咚咚的泉,高高下下的树,隐隐约约的屋,清清白白的云,朦朦胧胧的雾??这一切都是我要恋的,你的一切都是我要归根的理由。

落叶要归根,文化要归根。

无论你在哪里,我都托云彩告诉你;无论你在哪里,我都托风儿告诉你;无论我在哪里,我都将依着你;无论我在哪里,我的情都将牵着你。

我要大声呼喊:“恋你,我的根。”

我俯卧在你的脚下,我要归根,归入你深沉的思想,归入你博大的内涵,归入你五千年的积淀,归入你对我的爱,归入我对你的情??

恋你,我的根! 满分揭秘

曾几何时,金钱埋葬了远大的理想;冷冰冰的电脑屏幕代替了真诚的笑脸;疯狂、匆忙、冷峻、钩心斗角钝化了我们对大自然美好的感触,对生活的体验与感动,对大自然的深刻思考。文章从传统文化的角度,为传统文化鼓与呼,立意深刻,深情感人。 考场绝招

紧扣题意,主旨集中。文章以“恋你,我的根”为题,每部分在分析事例后都以“恋你,我的根”作结,到最后再以“恋你,我的根”作结,形成了间隔反复、往复回环的特色,大大强化了题意。在选择素材上,从文化到民俗,再到人文景观,扣住了传统文化。

语带深情,真挚感人。“物欲横流的世界让人们的眼球只看到了金钱名利这样一些污浊不堪的东西,一双双布满血丝的眼睛直通向冷酷的残暴”,让人读出了沉重;“五月初五的天空异常昏暗”运用双关手法,兼及自然与社会,让人读出了其中的愤怒;“七月初七的月色并不爽朗”则让人读出了悲痛。

卒章显志,引发共鸣。文章的最后,作者在前面的铺垫上情不可抑。“我要大声呼喊:‘恋你,我的根。’我俯卧在你的脚下,我要归根,归入你深沉的思想,归入你博大的内涵,归入你五千年的积淀,归入你对我的爱,归入我对你的情??”直抒胸臆的方式,将作者的深情推向了高潮,引起了读者强烈的共鸣。(洪方煜)

脉脉乡情

浩浩的江水载着扬帆的船儿远征,然而船儿明白来时灯塔的方向是心底最依恋的港湾;碧蓝的天空承载着鸽子飞翔的双翅,然而家的方向是如此清晰。正如那江水中流淌着的依恋,天空中掠过的思念,当一个熟悉的名词在脑际浮现,心中总有些悸动。

曾经是如此惊诧于叶落的壮美,感怀于那极致的美丽。枝杈与土地仅有几米的距离,然而叶儿毅然挣脱,任风翻飞,任车将它压得粉碎,它依然高歌,向着根的方向飞旋着动容的美丽。我问落叶,落叶不语,那该是由内散发的情愫,慢慢体会。

直到那一年,阳光融融,拂过内心小小的激动,春风暖暖,却吹过心底淡淡的苦涩,门前的柏树窸窣作响,摇曳着内心的不舍,那一天我们举家迁往城里。远去了清晨那晶莹的露珠,远去了熏豆茶在乡土味中蒸腾出的清韵雅致,远去了春雨下撑着伞漫步于田埂的惬意。钻进门前等候的车内,望着阳光映衬出的古屋的倩影,记忆便尘封在这安详伫立的院落,在那渐渐远去的方向,我落泪了,止不住地落,从心底流淌出的。

远离了家乡,在一个陌生的城市一切都是那么新奇,可心中似乎是愈加想家了。这时我仿佛能够真切地体会到落叶挣脱枝头的毅然,是家的力量,是根的力量呀。林语堂的一篇随笔曾给予我深深的慰藉。小时候的他住在鼓浪屿,离海很近,他常常和父亲在海边倾听海的沉吟,他常问父亲海的那边的图景,他向往着。终于他飞过了那道海,可海的这边依然深深地萦绕在他的心底。他说:“当我乘飞机越过这道海时,觉得其实它很小,而当我在海的那头遥望家乡时,它是如此渺远。”短短的一句话是如此意味深长,因为乡愁是人间最美的语言。

每个生灵都有着它的根,都有着牵引着它的一根丝,流淌着人间最美丽的情感。就在秘鲁和玻利维亚的交界处有一个的的喀喀湖,上面住着一群乌鲁人,当日月斗转过多少个春秋他们依然生活在浮岛上,当印加文明渐去,当温室效应袭来,他们依然坚持固守,他们说:“那是根生长的水域,根是拔不起,移不动的。”

带着按捺不住的依恋,再回到那片熟悉的土地,手捧一杯清绿的熏豆茶,踱步于乡间小道,感受着那氤氲的湿气里弥漫着的泥土的芬芳,犹如泰伊的弥撒曲一般令人销魂,那一刻我觉得自己被融化了。随手拔起路边的野花,我惊诧于那根系的葱茏,是它生成了绚丽的色彩,那时我找到了一直追寻的答案。

青春的我正要扬帆起航,一卷书,一杯茶,蒸腾着脉脉乡情,在心底一直有灯塔照着我来时的方向。 满分揭秘

文中写到作者全家从农村迁往城市后,心中仍然想念着老家的古屋,那“门前的柏树窸窣作响,摇曳着内心的不舍”,“远去了清晨那晶莹的露珠,远去了熏豆茶在乡土味中蒸腾出的清韵雅致,远去了春雨下撑着伞漫步于田埂的惬意”,时时在作者心头记挂着,这是多么深沉的乡恋啊!故土难离,虽是乔迁之喜,却因离不开故土而黯然神伤。也是那“一杯青绿的熏豆茶”,那一段曲折的“乡间小道”,那一怀“脉脉的乡情”,不能不打动读者的心。 考场绝招

落笔点题,怀恋乡土。文章开头以诗一般的语言来抒写自己对家乡故土的思念和留恋,用“叶落的壮美”来表达对“根”的向往。落笔点题,主题鲜明。出彩的地方是,作者两次提到家乡的那一碗“熏豆茶”,那“青绿”的颜色,那“清雅”的味道,怎不叫人想煞?

穿插引用,人文深厚。文中还引用了林语堂随笔里“意味深长”的叙述,来引证自己离开故土的心理,十分恰当。接着又引用了的的喀喀湖上的乌鲁人的话来强调“根”在人们心目中的牢固。这些都显示了作者深广的阅读积累和丰富的知识,给文章营造了很浓的人文氛围。

含蓄结语,玩味无穷。最后又以“一卷书,一杯茶,蒸腾着脉脉乡情,在心底一直有灯塔照着我来时的方向”这样含蓄的语言,再次点题并有力煞尾。这一切都为文章获得满分奠定了基础。(顾银乔)

心之所系,唯有故乡

飞翔的鸟离不开天空,即使停驻,它也要留在最接近天空的树梢;茂密的叶离不开根,即使凋零,它也要回归根的怀抱;漂泊的浮萍离不开水,即使轻盈无依,它也需要水的环绕。

就算是漂泊不定的风也会眷恋叶的温柔,一颗再怎样向往自由的心都会无法抗拒故乡的羁绊。那一片土地,也许繁花似锦,绿草如茵;也许黄沙飞卷,戈壁苍凉;也许只有农人的辛勤,见不到灯红酒绿,但那片土地总会在记忆的深处停留,占据心头最柔弱的角落。

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最深沉的爱我们总会留给故乡,每个背上行李的游子走在他乡路上怀念最多的必是故乡。离开故乡已有三载,每当走在城市车水马龙的大道上,心头浮现的却是家乡那布满青苔的青石板,还有杂草丛生、被农人踩出的山间小道。在这里,我懂得了:路,不好走。

看见城市灯火,会怀念起家乡的皎月星辉;看见城市被霓虹打扮得妖艳的树木,会怀念家乡那质朴的梧桐;看见城市高楼,会怀念家乡的平房,只因为那里是我心之所向。

终于明白,苏武持节牧羊二十载,历尽磨难也要回到大汉的决心不仅是因为他的忠心,更因为他的心放不下他的家乡。终于明白,项羽“富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何人知之”的感慨,不是没有雄心,而是敌不过对故乡的牵念;终于明白,岳飞为什么已有“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的觉悟,仍是放不下大宋,执意征伐,因为他的故乡情愫弥漫了整个宋朝。

故乡就是有着这样的魔力,只有离乡背井的人才会懂得离人的心,于是我读懂了他们。 这样的故乡情,这样一片执著于故乡的心能激发人的勇气,唤醒人的柔情,坚定人的信念。就像他们,也像我,明白无论我走多远,故乡在那里期盼着我,等候着我,成为一片心灵永远的避风港。

鸽子的去而复返是对家乡的牵恋,鳟鱼的巡游是对家乡的期待,老马识途更是对家乡的一片念念不忘。所有的这些,不仅是生物的本能,更是情的真切深沉。

心之所向,唯有故乡。 满分揭秘

飞翔的鸟、茂密的叶、漂泊的浮萍离不开根,鸽子的去而复返是对家乡的牵恋,鳟鱼的巡游是对家乡的期待,老马识途更是对家乡的一片念念不忘,这是自然界的;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人类离不开自己的故乡,哪怕是名臣将帅也不例外,一如苏武、岳飞、项羽,纵使驰骋沙场、出使边关,心里放不下的仍是故乡。文章内容丰富,层次清晰,主旨明确,语言优美,获得高分,自在情理之中。 考场绝招

开篇不凡,夺人眼球。“飞翔的鸟离不开天空,即使停驻,它也要留在最接近天空的树梢;茂密的叶离不开根,即使凋零,它也要回归根的怀抱;漂泊的浮萍离不开水,即使轻盈无依,它也需要水的环绕。”文章的开篇即紧扣题意,运用对偶、排比、押韵的形式,显示了不一般的功力。

整散结合,叙述有致。“那一片土地,也许繁花似锦,绿草如茵;也许黄沙飞卷,戈壁苍凉??”“看见城市灯火,会怀念起家乡的皎月星辉;看见城市被霓虹打扮得妖艳的树木,会怀念家乡那质朴的梧桐;看见城市高楼,会怀念家乡的平房??”读着这样的句子,我们会于铺张扬厉、流光溢彩中体会到一种奔腾的文势。

识见超常,富有哲理。学习贵有识见,作文更是如此。这位考生在这方面显出了与一般考生不一样的才识。对于苏武牧羊,古往今来大多将之归结为爱国,但作者却读出了他的放不下家乡;对于岳飞弹琴,人们惯常理解为知音难觅,但作者却读出了其中的故乡情;而对于项羽的“富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何人知之”,千百年来多作为反面教材出现的,但作者硬是为他翻了案,且不乏道理。这样的识见,在考生中是不多见的。(洪方煜)

故乡在我心中

有这么一天,我重新去感受我的故乡,不知道要如何描绘,因为我找不到一条路,让我通往故乡,通往最原始的家园。 尘土飞扬

尘。土。飞。扬。那是几年前,抑或是十几年以前的事,这是故乡的路,环绕着西湖,像金黄的腰带,诉说着这里的辉煌,车水马龙的大街,飞驰着的车儿, 留下一道黄尘,翻起一片黄沙漫漫之景。手在空中胡乱地抓起一把,那细碎的声音,淳朴的像一曲乐章,在微波中荡漾开去。淅沥的雨滴,打落下

来,洗刷着城镇的喧闹,那一片黄尘被压了下去,一条路,泥泞。颠簸。雨过之后,腾起一阵土的气息,湖上是袅袅的青烟,弥漫。凝结。隐约有彩虹挂在天边,羞涩地躲在烈日身后,遥望着那条路。夜,路显得疲惫了,没有灯红酒绿的店铺来印衬,他在微风中沉睡。 故乡——杭州,是沉淀在尘土里的朴实。 春意盎然

春意。盎然。这条通往故乡的路,打扮了多少次,这条通往故乡的路,经历了多少载,那些黄尘都去了何方。依旧是车水马龙的大街,飞驰的车儿,留下一道风过的滑痕,翻起一片城市的味道。西湖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这些树将湖景重重围住,只在一旁,漏着几段空隙,路才隐约可以看见。仰头轻轻呼吸,那些微小的分子中,是浑厚而又纯美的氛围。倾盆的雨洒落下来,冲走一片热浪,坚实的柏油马路,溅起一朵朵雨花,开得无比灿烂,就像这个城市兴起一样,美丽得无言再去形容。湖的一侧,荷叶间点点“繁星”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一条路,平坦。湿漉。雨过之后,弥留着雨得清,雨得纯。夜,路,有灯光打在他身上,有月光为他指明,有路边的霓虹灯为他搭建舞台,他不能疲惫,不能沉睡,他要像夜一样,像一块永远也铺展不到尽头的布匹,他承载着这个天地,他要通往更远的故里。故乡——杭州,是盛开在风景上的华丽。 泪流满面

杭州是西湖养育的,西湖是杭州拥有的,杭州在打造西湖,西湖在照亮杭州。前进间,暮然回首,兄弟却在艰难困苦处。

泪流。满面。黄尘不在了,柏油不在了,路不在了,8级,一个看似很小的数目摧毁了一个家园。汶川,一种疼痛。一种心都流泪的感觉。广播、电视、网络,一篇篇报道、一张张图片、一个个帖子,占据了满眼,充溢了满耳,任何一面,都是残不忍睹。

如果,它发生在浙江,如果,它发生在杭州……不敢再想!

泪流。满面。那些不复存在的路,那些已成废墟的房子,那下面,一个个鲜活或者已经不再鲜活的生命,都以企望活着的姿态等待着……雨水洗刷的不仅仅是山的泥泞,更是绚丽的血。大山流失的不仅仅是滚落的石子,更是流离失所的人儿。雨过之后,带来的是艰难和困苦,流走的是时间和生命,没有彩虹,没有烈日,只有万众一心的坚持与努力。

侧身西望长咨嗟!夜,一望无垠的废墟沉浸在这墨块一样的黑里,星星点点的光源,是寻找生机的努力,是唤醒生命的双手。地震,拷问的不仅仅是一方的力量,更是我们的灵魂。杭州,我们,每一处

每一人都在流泪,每一处每一人都在捐献。我们为自己还是施予者而幸福,并为此而感谢上苍。那些倒下的战士,那些倒下的伤员,那些还在坚持的人们,那些还在努力的同志。你们泪流满面,我也泪流满面。多少动人的词,只愿泪也为你们祈祷。 故乡——杭州,是氤氲在感恩中的温暖。

一个生活在杭州的女孩,这样目睹着这个城市的变化,一点一滴,就像她在慢慢长大。这个城市不但给了她安逸的生活,更给了她会哭会包容的心。她想到海子的诗:把眼睛拿在手里,把穷人放在心上。

篇六:月是故乡明(高中作文)

月是故乡明

筋脉盘虬的老手,再也不能剜起一汪浓稠的老卤了,无力再点出那样丰润的豆花,任凭氤氲的豆香沉淀在无人问津的岁月中。老人倚窗而望,深深凹陷的眼窝中,湿漉漉的目光看着通往村外的那条朝天的土路上,日复一日地爬满荒蔓。他的腿坏了,一下一下地捣着地,竟像个小脚女人似的寸步难行。他真想出去看看,看看曾经孕育出青秧漫原的水田和麦浪滔天的粮野的土地上,是否还有一小茬作物在坚持生长着。可他终究只能挪到门边,强撑着朽蚀的木门才站稳了。他看到那头跟他很像的倔牛已经老死在了牛棚里。他枯枝般的两条腿又向窗边晃去,耷拉下来的裤裆也松松垮垮地晃到了窗边。荒废的土地上开出了一摊又一摊的野花,像是个吃了亏的孩子还在傻乎乎地笑着,看得他一阵阵的心疼。

这个无农侍地,无地可耕的年代,精壮地年轻人都奔向了花柳繁华的城市,留下像他这样的老农守着空巢荒地。入侵的填路机,招摇的商业楼,借着改造发展的名义,肆意侵蚀着承载乡村文明的每一寸古老的肌体。他知道,这几年村里少了很多户人家,他们遗弃的那些丧家犬就成群地流浪,再成堆地死去。只是,有些东西不能再少下去。

他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太久没听到人的声音了,以至于奇异地听见土地对生灵的耳语。土地安抚着求救于无常路的爬虫:这片生灵的乐土绝不会被消噬,你会在春花秋草间蹦跶完欢乐的一生;土地劝导着拾掇行囊的农人:劳作并不是件荒凉事,且看秋收时节那屯积如山的稻草垛,且听风中麦穗遍地的拔节声便可知。生时在这片田野上劳作,死后还肥这方土。父辈们殷实的教诲你们忘了么?

远古的悠悠呼唤声从故土深处传来,与土地血脉相连的老农先听到了。他闪动的目光中蓄积着某种晶莹的情愫,关于那些温情的故人旧事。曾经,他就在这片土地上荷锄挥钯,流汗洒泪。那时的劳动场面何等火热,农民都赤膊光膀,头扣草帽,豆子似的曝晒于骄阳下,铺满整片乡土。闲时,便成堆扎在田埂上,或站或蹲,都摘了草帽呼呼地扇着风,分享着旱烟和好收成。农民嘛,都是一个憨实样,坐成一堆谁都认不出了,还分什么彼此,都是本家啊。像他做的豆花,那一碗飘溢着日月芬芳的豆花,那一轮汪在小碗中的金黄圆月,曾捂暖了故乡人的记忆,成就了豆香遍野的故乡传奇,让土生土长的孩子们口角噙香,痴恋了许多年。他想不明白,被如此温暖的故乡情思牵绊着,远足的心怎会舍得离弃?

他想尽力在世上多走一程,以守望者的身份守护和故乡人同生同长的花草虫鱼,守护尚风华正茂的土地。他虽是一个失职的守望者,但他尚未腰折。

他等待着,苦旅后,失意后,寻根归来的游子们,因血脉中传承的共同使命而携起手来,在乡村现代化的洪流中,让古老美好的乡村文明蓬勃发展,细水长流。在跂而可望的远方,是村庄还未到来的美好前景。

他想,到那时定会有人启封豆圃,重开炉灶,把他毕生的心血代代传承。那时,人畜共居的村庄,万灵共生的故乡,岁月静好。

那晚,他做了一个梦。梦中的他头扣草帽,躺在一片油亮亮的草地上,与一只瓢虫相视而笑,与一声蛙鸣琴笙共奏。看着一片云的飘逸,听着一只鸟的浅唱,学着一朵花的深情……

篇七:怎样开发乡土作文题材

怎样开发乡土作文题材

在我们民族地区,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作文教学始终是一大难题,许多学生作文,常常缺乏真情表现,只有假情假意,语言干巴巴,情思不见影。不少学生手头题材匮乏,作文没有真情实感,不晓得从生活中去“发现”素材,进而害怕作文,讨厌写作。如何开发民族地区作文题材,让学生在“实实在在”的环境下,捕捉乡土作文题材,陶冶情操,提高写作的能力,就个人在实践教学中,谈谈我个人的一些观点。

一、展示家乡风采,激发创作的兴趣

凉山是个神奇秀美的广阔天地,而彝族聚居区特色更是别具一格。“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只有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到熟悉的家乡去寻美,在取材中孕育美,在写作中表真情。

1、采群山之险

雷波有着一座座巍峨壮观的高山,一座座的山峰各有各的特点和神韵,它们的形状、大小、都各具特色,引导学生就地取材,去发掘家乡的形式美和内在美,激发学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同时又能够避免舍近求远、浪费资源、避免了学生的猎奇心理。更锻炼了学生捕捉素材的能力。

2、采山岭之美

以连绵起伏的山岭为背景,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是值得欣赏的。对于民族地区的学生来说,山岭已经融入到了他们的生活当中而不易被他们发现,因此应注意引导学生感知美,学生从感知美到表达美的过程,也是内心情感起伏发展的过程。

3、采新农村建设之恩

改革开放及党和政府的关怀,给凉山带来了无限生机,彝家独特的居民建筑,厚实的土掌房、堂屋里设的火塘、火塘边的锅庄、家具上刻着的有着浓郁彝家特色的彩绘等等,让学生从各个方面去描写彝家新居的美,激起学生热爱家乡之情,也让学生在写作中更能表达真情实感。当前我们的家乡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栋栋彝家新居正是民族地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是学生习作,学生通过采集实实在在的事物,去反映家乡富了、变了,不正是讴歌祖国的的一大题材吗?

二、从生活中感悟写作的魅力

彝家千百年的发展史,刻下了祖祖辈辈彝家人的辛劳印记。通过让学生种菜、翻地、施肥、割草等等,让他们亲身体察劳动的辛苦,真正感悟“粒粒皆辛苦”劳作的过程。通过走村田间地头,收集素材,不正是一幅《我的家乡》的真实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