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气议论文(共7篇)

来源:作文周刊网 时间:2017-06-26 03:45:57

篇一:高考满分优秀议论文及点评

高考满分优秀议论文及点评

1、话题作文珍“惜拥有和懂得舍弃”:拥有的方式

自幼就听说猴子摘果子的故事,淘气的小猴摘了苞谷丢了桃子,丢了苞谷去摘西瓜,结果却一无所获,年幼的我们都对那只可爱的小猴付之一笑。匆匆间我们都已长大,奔忙于晨夕之间,明白了很多道理,却依然在上演一幕幕小猴摘果子的现代剧。有人忙碌于追求自己的梦想,却认为失去的才最珍贵;有人怀揣着许多的获得,却身心疲惫,不敢放弃。静心去想,其实我们并不快乐。

(用简洁的故事切入话题,引出文章的观点。)

如果说"拥有"是宝贵的财富,我们因为拥有知识和能力而骄傲自豪,因为拥有亲情和友情而幸福快乐;而不知道珍惜却使它埋没于凡庸,就会分文不值。

花开绚烂,只因有爱花的蜂蝶才倍加美丽;漠视它,只会在花败英残后哀叹感伤。日出灿烂,只因有热爱阳光的人才倍加温暖;藐视它,只会在黑夜里孤寒后悔。

(用对举的语言形式,从正反两个方面对比论证"拥有"和"珍惜"的关系和表现。)

饥饿者视粮食贵于金钱,寒冷者视衣帛重于珠玉,只因他们真正体会到衣食的重要。成功的人珍惜自己的成功,失败的人珍惜自己的付出,因为他们知道成功的不易,付出的辛劳。而智者,居陋室而自娱,无得失而自乐,他们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因为他们知道,只有现在的拥有才最值得珍惜,失去的和将来的只是水中月镜中花,虽美却虚幻。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古风悠悠中陶渊明吟唱于田园菊下,坦然恬然笑嘲一切务幻望虚之子。

(使用古诗,便于说理。)

也有哲人说,人如负筐采石者,于岁月的崎岖蜿蜒间采撷心爱的珍宝,载着越来越重的行囊,追赶流逝着的光阴而怀揣曾经希冀的未来。当衣食使人沦于琐屑庸俗,成败使人堕为钩心斗角,拥有,竟成了累赘。或许,让昨天随风而逝,让明天姗姗而至,失去些拥有,我们会更轻松。

(用名人名言证明观点,有说服力。)

有登山者不幸将腿夹于两石间,呼唤、推石都不得救,他竟勇敢地用刀剪将腿卸下,血流殷红,浸润石土,他忍痛爬行找人帮助。后来他得救了,虽丢失了健壮的肢体却保住了完整的生命。

面对强权富贵的逼迫诱惑,职位荣耀都成了陷阱上的屏障。李白愤然甩袖而去,"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超凡于名利之上,慨然摆脱拥有的羁绊,名垂千古。 壁虎能断尾,所以弱小的它们勇敢地长存于世;蜗牛不舍壳,所以只能缓慢地爬于尺寸之地。(连续用事例证明,增强了文章的气势。)

舍弃,不是浪费。当前进的步伐因行囊而蹒跚,舍掉偌重的负荷,脚步才会更坚实。甚至舍弃比拥有需要更多的勇气,拥有是我们曾经辛苦的汗水、心爱的珍品,弃之,几许依依之情丝痛心呵!

(对所列举的事例进行分析,证明自己的论点。)

许多的选择与行为都令人难以左右,处于昨日与明朝,总会有几多惆怅几多憧憬。人生就似乘车,于一站站的聚合离别而或喜或悲,成熟就在选择中成就。珍惜自己的拥有,学会割舍自己的拥有,才能真正拥有自我。

【感悟赏评】文章先通过一个故事引出观点,然后用对举的方式用事理、事例证明,结构完整。作文前,注重了对生活本身的思考和反思,激发了写作的灵感,在选材上下了一番功夫,材料正反对比,有事例有分析,所以文章显得很有生活性,有说服力。

2、莫把情云遮慧眼

湖北 /一考生

人生活在世上,是在无数的感情里度过的。有人说一个人的生命从笑声中开始又在哭声中结束,这一笑一哭,莫不饱含着浓浓的人情,浸透了感情的一生,使生命有了支柱、目标、希望,使生命真正饱满、充实,使人性有了耀眼的光华。

人们重感情,人类也许永远也无法理解在一头饥饿的雄狮面前,它的孩子与猎物没有区别的那种无情兽性。然而深深浅浅的感情织成的云却又常常成为一种遮蔽,让人们原本智慧的眼蹿无法看到青天。

司马迁说,人情莫不念父母、顾妻子。人在很多时候都会自然而然地因情感的砝码将公正的天平偏向自己更在意更关心的人,就像俗话所说的“胳膊肘哪能朝外拐”。于是古代有了智子疑邻的寓言而今人也仍旧在走着这条老路,甚至走得很偏很远。一个年轻的女职员在她本该拥有幸福家庭,拥有灿烂前途之时却因贪污公款被投入监狱,当人们问她为什么要做这种傻事时,她的回答只有三个字:“为了爱。”一位母亲,因年幼的儿子身患绝症无药可治,竟抱着儿子一起踏上了黄泉路。一个老实的农民,却也知道讲哥们儿义气,将儿时同学偷盗来的赃款藏在了自己的被褥下,稀里糊涂地便成了窝藏犯??人们所犯的错误,小到考试时帮助作弊,大到杀人放火,有的只是一时的情不自禁,美好的情感却真的成了道家所说的“情劫”。

也有很多人认识到这一点,于是情似乎又变得可恶了。"杀熟",在很多不同的地方,不同的领域冒出头来。一样的顾客,陌生人就可以得到全面周到的服务,而熟人却被晾到了一边儿;有次品卖不出去,就联系一个熟单位做职工福利。反正是亲不见怪,抑或是熟人自然能够体谅,熟悉的人碍着面子不好说,只管让他们自咽苦水。感情又一次左右了人的态度,甚至还成为了一种被利用的工具。

我们景仰包公,不只是因为他不畏强权,更因为他大义灭亲,铡了自己的亲侄儿。而事实上,每个人在感情占了上风的时候,只要能再有一刻的冷静,就能摆脱情感的纠葛,不论是偏向亲近的人还是故意"杀熟",都不再会成为人们心中对错的评判。

人是有感情的,但更是有理智的。当我们注视感情时也切记:莫把情云遮慧眼。

【点评】多角度扣击主旨

围绕"在认识事物时必须控制感情纠葛"这个主题,文章先写了感情之客观存在与重要,接着第三自然段举出了与《智子疑邻》材料主旨一致的大量事例。行文至此,作者的思维没有满足于对话题材料主旨的简单图解,而是深入进去,指出了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杀熟"现象,这是因为利益驱使,使得感情变为被利用的工具"由于从多个角度扣击主旨,阐释话题,至此收束全文就水到渠成。没有对话题的;住确把握,没有对社会、生活的广泛关注,没有多角度思考的认识能力,文章就不会写得立意如此深刻,主旨如此鲜明。

3、公则生明

江西一考生

朱熔基总理将"公则生明,廉则生威"这句话作为他的人生信条,于是,我们看见了一个公正无私、威严廉洁的高大形象。

"公则生明",单单四字,意韵深远。公正,不偏私地想问题、办事情,则处理问题明智正确;反之,带有主观色彩,便不能公正无私地认识和处理问题。而人往往受主观影响,难以对事物做出正确深刻的认识,所以要做到"公则生明"并非易事。

人们首先得克服感情上的亲疏远近才能客观地认识事物。《韩非子》中一则寓言日:宋国一富人,一日大雨把他家墙淋坏了,他儿子认为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家老人也如此认为,是夜,果然富人被窃。富人于是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邻家老人为窃贼。可见,富人对被窃一事,完全受感情亲疏所左右,自己的儿子、偏私地认为聪明,邻翁却是怀疑对象,这样不客观,很难认识到真相,或许,事情的真相恰恰相反也未可知。所以,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判断,要想获得正确的认识,必须理智客观地分析研究事物,不带一丝感情色彩。

历览古来圣贤人,无不在对事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在处理事情上力求做到公正不偏私。

我们要向包拯学习,他公正廉洁,不包庇一切罪行。他的铡刀上斩昏君,下斩黎民,只要是真相,就能在他面前闪光,只要有罪恶贪婪,一律逃不过他公正无私的眼睛,于是,才在青史上永远携刻着他的名字。

我们要向岳飞学习,他训练的岳家军,行军迅猛,杀敌勇武,这与他的公正无私是分不开的,儿子岳云,犯军规违纪按军法处置,不因他是自己的儿子而有所偏颇,于是全军上下,无人不服,元人不赞,因此,岳家军才使金军闻风丧胆,才使得北宋得以保全,岳飞的精神一样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不论是故去的古人,还是现存的今人,只有做到公正无私,才能在对事物的认识上得到真理,才能在对事物的处理上得到赞美。感情上的偏私只能陷人于不分青红皂白,不辨是非之中,我们要坚决拒绝让感情主宰理智。

"公则生明"这句话犹在耳边回荡,让我们掘除感情的干扰,理智公正地在世为人吧!

【点评】立意准确 材料丰富

这篇江西考生的满分作文一出炉,就引来了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此文水平一般,缺乏创新意识。尽管基础不错,但发展等级分给得过高。那么,这篇文章能否获得满分呢?获得满分的依据是什么呢?首先,这篇文章立意十分准确,为文"意"为先,"意"为帅,这是毫无疑问的。考场作文首先考的就是你的审题立意能力,本文这一点做得很好,准确把握了"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的关系,为全文定下了基调。应该说是本文成功的基础。其次,本文论证精当。

这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该考生议论文的功底扎实,论点明晰,论据充足,论证过呈尤其值得称道,文章由现实入手,引朱总理的话立题,出手不凡,然后简析"公则生明"的内涵,主体段先引作文材料以做反面典型,由此带出两例正面典型事例。这样,三个事例一反两正,对比鲜明,孰是孰卜,一目了然。文末再联系现实,照应主题,整个论证过程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再者,此文材料丰富,文章不过800字,利用的材料就有四廿,有正有反,有理论论据有事实论据,有现实材料有历史材料。各种材料搭配使用,论证的效果很好。

4、勿以好恶论断之

陕西 /一考生

人有七情,自有喜好与厌恶之情,然而,当这种好恶之情掺入对真理的认识时,又会有怎样的影响呢?

也许腊梅讨厌冬风的肆虐与无忌,却依然在寒冬中吐露芬芳;也许鱼儿讨厌巨浪的汹涌与狰狞,却依然与巨浪为伴,成全生命的真讳;也许落叶对这个天地无比依恋,然而,当秋风吹来时,它毅然地飘落,告别那个美好的世界,成全明年即将萌发的草芽??

勿以好恶论断之,这是一种怎样的人生境界!这是一种何等的明智选择!

篇二:高考满分优秀议论文及点评

高考满分优秀议论文及点评

1、话题作文珍“惜拥有和懂得舍弃”:拥有的方式

自幼就听说猴子摘果子的故事,淘气的小猴摘了苞谷丢了桃子,丢了苞谷去摘西瓜,结果却一无所获,年幼的我们都对那只可爱的小猴付之一笑。匆匆间我们都已长大,奔忙于晨夕之间,明白了很多道理,却依然在上演一幕幕小猴摘果子的现代剧。有人忙碌于追求自己的梦想,却认为失去的才最珍贵;有人怀揣着许多的获得,却身心疲惫,不敢放弃。静心去想,其实我们并不快乐。

(用简洁的故事切入话题,引出文章的观点。)

如果说"拥有"是宝贵的财富,我们因为拥有知识和能力而骄傲自豪,因为拥有亲情和友情而幸福快乐;而不知道珍惜却使它埋没于凡庸,就会分文不值。

花开绚烂,只因有爱花的蜂蝶才倍加美丽;漠视它,只会在花败英残后哀叹感伤。日出灿烂,只因有热爱阳光的人才倍加温暖;藐视它,只会在黑夜里孤寒后悔。

(用对举的语言形式,从正反两个方面对比论证"拥有"和"珍惜"的关系和表现。)

饥饿者视粮食贵于金钱,寒冷者视衣帛重于珠玉,只因他们真正体会到衣食的重要。成功的人珍惜自己的成功,失败的人珍惜自己的付出,因为他们知道成功的不易,付出的辛劳。而智者,居陋室而自娱,无得失而自乐,他们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因为他们知道,只有现在的拥有才最值得珍惜,失去的和将来的只是水中月镜中花,虽美却虚幻。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古风悠悠中陶渊明吟唱于田园菊下,坦然恬然笑嘲一切务幻望虚之子。

(使用古诗,便于说理。)

也有哲人说,人如负筐采石者,于岁月的崎岖蜿蜒间采撷心爱的珍宝,载着越来越重的行囊,追赶流逝着的光阴而怀揣曾经希冀的未来。当衣食使人沦于琐屑庸俗,成败使人堕为钩心斗角,拥有,竟成了累赘。或许,让昨天随风而逝,让明天姗姗而至,失去些拥有,我们会更轻松。

(用名人名言证明观点,有说服力。)

有登山者不幸将腿夹于两石间,呼唤、推石都不得救,他竟勇敢地用刀剪将腿卸下,血流殷红,浸润石土,他忍痛爬行找人帮助。后来他得救了,虽丢失了健壮的肢体却保住了完整的生命。

面对强权富贵的逼迫诱惑,职位荣耀都成了陷阱上的屏障。李白愤然甩袖而去,"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超凡于名利之上,慨然摆脱拥有的羁绊,名垂千古。 壁虎能断尾,所以弱小的它们勇敢地长存于世;蜗牛不舍壳,所以只能缓慢地爬于尺寸之地。(连续用事例证明,增强了文章的气势。)

舍弃,不是浪费。当前进的步伐因行囊而蹒跚,舍掉偌重的负荷,脚步才会更坚实。甚至舍弃比拥有需要更多的勇气,拥有是我们曾经辛苦的汗水、心爱的珍品,弃之,几许依依之情丝痛心呵!

(对所列举的事例进行分析,证明自己的论点。)

许多的选择与行为都令人难以左右,处于昨日与明朝,总会有几多惆怅几多憧憬。人生就似乘车,于一站站的聚合离别而或喜或悲,成熟就在选择中成就。珍惜自己的拥有,学会割舍自己的拥有,才能真正拥有自我。

【感悟赏评】文章先通过一个故事引出观点,然后用对举的方式用事理、事例证明,结构完整。作文前,注重了对生活本身的思考和反思,激发了写作的灵感,在选材上下了一番功夫,材料正反对比,有事例有分析,所以文章显得很有生活性,有说服力。

2、莫把情云遮慧眼

湖北 /一考生

人生活在世上,是在无数的感情里度过的。有人说一个人的生命从笑声中开始又在哭声中结束,这一笑一哭,莫不饱含着浓浓的人情,浸透了感情的一生,使生命有了支柱、目标、希望,使生命真正饱满、充实,使人性有了耀眼的光华。

人们重感情,人类也许永远也无法理解在一头饥饿的雄狮面前,它的孩子与猎物没有区别的那种无情兽性。然而深深浅浅的感情织成的云却又常常成为一种遮蔽,让人们原本智慧的眼蹿无法看到青天。

司马迁说,人情莫不念父母、顾妻子。人在很多时候都会自然而然地因情感的砝码将公正的天平偏向自己更在意更关心的人,就像俗话所说的“胳膊肘哪能朝外拐”。于是古代有了智子疑邻的寓言而今人也仍旧在走着这条老路,甚至走得很偏很远。一个年轻的女职员在她本该拥有幸福家庭,拥有灿烂前途之时却因贪污公款被投入监狱,当人们问她为什么要做这种傻事时,她的回答只有三个字:“为了爱。”一位母亲,因年幼的儿子身患绝症无药可治,竟抱着儿子一起踏上了黄泉路。一个老实的农民,却也知道讲哥们儿义气,将儿时同学偷盗来的赃款藏在了自己的被褥下,稀里糊涂地便成了窝藏犯??人们所犯的错误,小到考试时帮助作弊,大到杀人放火,有的只是一时的情不自禁,美好的情感却真的成了道家所说的“情劫”。

也有很多人认识到这一点,于是情似乎又变得可恶了。"杀熟",在很多不同的地方,不同的领域冒出头来。一样的顾客,陌生人就可以得到全面周到的服务,而熟人却被晾到了一边儿;有次品卖不出去,就联系一个熟单位做职工福利。反正是亲不见怪,抑或是熟人自然能够体谅,熟悉的人碍着面子不好说,只管让他们自咽苦水。感情又一次左右了人的态度,甚至还成为了一种被利用的工具。

我们景仰包公,不只是因为他不畏强权,更因为他大义灭亲,铡了自己的亲侄儿。而事实上,每个人在感情占了上风的时候,只要能再有一刻的冷静,就能摆脱情感的纠葛,不论是偏向亲近的人还是故意"杀熟",都不再会成为人们心中对错的评判。

人是有感情的,但更是有理智的。当我们注视感情时也切记:莫把情云遮慧眼。

【点评】多角度扣击主旨

围绕"在认识事物时必须控制感情纠葛"这个主题,文章先写了感情之客观存在与重要,接着第三自然段举出了与《智子疑邻》材料主旨一致的大量事例。行文至此,作者的思维没有满足于对话题材料主旨的简单图解,而是深入进去,指出了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杀熟"现象,这是因为利益驱使,使得感情变为被利用的工具"由于从多个角度扣击主旨,阐释话题,至此收束全文就水到渠成。没有对话题的;住确把握,没有对社会、生活的广泛关注,没有多角度思考的认识能力,文章就不会写得立意如此深刻,主旨如此鲜明。

3、公则生明

江西一考生

朱熔基总理将"公则生明,廉则生威"这句话作为他的人生信条,于是,我们看见了一个公正无私、威严廉洁的高大形象。

"公则生明",单单四字,意韵深远。公正,不偏私地想问题、办事情,则处理问题明智正确;反之,带有主观色彩,便不能公正无私地认识和处理问题。而人往往受主观影响,难以对事物做出正确深刻的认识,所以要做到"公则生明"并非易事。

人们首先得克服感情上的亲疏远近才能客观地认识事物。《韩非子》中一则寓言日:宋国一富人,一日大雨把他家墙淋坏了,他儿子认为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家老人也如此认为,是夜,果然富人被窃。富人于是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邻家老人为窃贼。可见,富人对被窃一事,完全受感情亲疏所左右,自己的儿子、偏私地认为聪明,邻翁却是怀疑对象,这样不客观,很难认识到真相,或许,事情的真相恰恰相反也未可知。所以,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判断,要想获得正确的认识,必须理智客观地分析研究事物,不带一丝感情色彩。

历览古来圣贤人,无不在对事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在处理事情上力求做到公正不偏私。

我们要向包拯学习,他公正廉洁,不包庇一切罪行。他的铡刀上斩昏君,下斩黎民,只要是真相,就能在他面前闪光,只要有罪恶贪婪,一律逃不过他公正无私的眼睛,于是,才在青史上永远携刻着他的名字。

我们要向岳飞学习,他训练的岳家军,行军迅猛,杀敌勇武,这与他的公正无私是分不开的,儿子岳云,犯军规违纪按军法处置,不因他是自己的儿子而有所偏颇,于是全军上下,无人不服,元人不赞,因此,岳家军才使金军闻风丧胆,才使得北宋得以保全,岳飞的精神一样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不论是故去的古人,还是现存的今人,只有做到公正无私,才能在对事物的认识上得到真理,才能在对事物的处理上得到赞美。感情上的偏私只能陷人于不分青红皂白,不辨是非之中,我们要坚决拒绝让感情主宰理智。

"公则生明"这句话犹在耳边回荡,让我们掘除感情的干扰,理智公正地在世为人吧!

【点评】立意准确 材料丰富

这篇江西考生的满分作文一出炉,就引来了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此文水平一般,缺乏创新意识。尽管基础不错,但发展等级分给得过高。那么,这篇文章能否获得满分呢?获得满分的依据是什么呢?首先,这篇文章立意十分准确,为文"意"为先,"意"为帅,这是毫无疑问的。考场作文首先考的就是你的审题立意能力,本文这一点做得很好,准确把握了"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的关系,为全文定下了基调。应该说是本文成功的基础。其次,本文论证精当。

这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该考生议论文的功底扎实,论点明晰,论据充足,论证过呈尤其值得称道,文章由现实入手,引朱总理的话立题,出手不凡,然后简析"公则生明"的内涵,主体段先引作文材料以做反面典型,由此带出两例正面典型事例。这样,三个事例一反两正,对比鲜明,孰是孰卜,一目了然。文末再联系现实,照应主题,整个论证过程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再者,此文材料丰富,文章不过800字,利用的材料就有四廿,有正有反,有理论论据有事实论据,有现实材料有历史材料。各种材料搭配使用,论证的效果很好。

4、勿以好恶论断之

陕西 /一考生

人有七情,自有喜好与厌恶之情,然而,当这种好恶之情掺入对真理的认识时,又会有怎样的影响呢?

也许腊梅讨厌冬风的肆虐与无忌,却依然在寒冬中吐露芬芳;也许鱼儿讨厌巨浪的汹涌与狰狞,却依然与巨浪为伴,成全生命的真讳;也许落叶对这个天地无比依恋,然而,当秋风吹来时,它毅然地飘落,告别那个美好的世界,成全明年即将萌发的草芽??

勿以好恶论断之,这是一种怎样的人生境界!这是一种何等的明智选择!

篇三:议论文

1,情感的权力

在我所听闻过的悲剧中,情感犯下的错是占大多数的,因为情感的权力有时太大,大得等不及真相的告白,就将一切划上了句号。

翻开历史,尤其是中国的历史,君王的昏庸,王朝的颓败,忠臣蒙“莫须有之罪”,奸佞飞黄腾达的段子一折接一折,这大概就是情感惹下的不小的祸吧,佞臣们大抵也是科举之人,一试一试考上来的,也大抵有着灵活的头脑和如簧的巧舌,三言两句套套近乎,便成了亲信,成了近宠,他们的话,岂止是“一言千金”,更是“一言系千命”呀,君主们的情感被这些居心叵测之心操纵,君主们的情感也随即获得了无人企及的权力――可悲的权力,惨痛的教训。 莎翁的悲剧也有一出,叫《麦克白》,性质是一样的,即使妻子是身出名门,即使自己相信妻子是忠心不二,然而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情感是脆弱的,信任在怀疑和虚荣面前是瑟缩发抖直不起腰的。于是亲信的部下有了可乘之机,让麦克白亲手杀妻抱撼而终。情感的权力施展起来往往就是这么残忍而不可理喻,它封闭一切正义的外力作用范围,总是一意孤行,让“非”者昌,“是”者亡。

谬误总爱偷穿真理华贵高雅的衣裳,卖弄纯洁卖弄博学,所以情感会禁不起诱惑,近谬而疏真理,情感会操纵当权者的法杖,颠倒黑白――所以说,“感情用事”很多情况下是有害无益的,在情感与正义面前,我们需要让情感“回避”,让情感站远,让真理敢于靠前。

当然,历史上,现代社会中也有很多大义灭亲的事例,不会单凭着感情的亲疏胡乱判案模糊执法的。古语云: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太子亦然,这是明君之所为。才不愧“光明正大,明镜高悬”八个铮铮大字。

而在现今社会,小到班级学校,教师们不因为个人与某些学生的亲疏而错判正误;大到一个国家不因与某些国家的邦交厚薄而任意进行军事政治支援纵容非正义战争的肆意扩大,伤及无辜;这些,都是正确处理情感与真理的极佳明证,不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真理永远是真理,我们不能掩盖或歪曲它,所谓“真金不怕火炼”么! 当情感的开始干涉正义时,当情感的亲疏开始混淆是非时,当惊觉情感的权力超出界限时,我们应该学会反省,保持冷静,“退一步海阔天空”,――“退一步,真相会昭然而现”,站远一点看事情,会更加公正一些。

(这题目表明着作者专注于“权力”一点上来议论“情感”不像某些考卷那样泛论情感问题。起段按照题目设定的范围提挈全篇,用笔也很讲分寸。接着,以史为鉴:先概述中国历代君王的情感如何形成无限的权力,因而造成惨痛教训的事实;再以莎士比亚历史剧《麦克白》作为例证,论述暴君施展情感的权力而导致怎样的恶果。中外历史表明,一当情感“操纵当权者的法杖”,正义便丧失了。反面论证之后,又从正面展开论证,这一段文字的力度不如前文,不过意思还是表达出来了:不能用情感遮蔽了真理。通过反面和正面层层深入的论证,以颇有思想力度的结论收束全文――把情感的亲疏与是非、正义、真理联系在一起,其意蕴比仅从表层上谈论感情对认知的影响的文章要高出一筹。)

2,话题作文珍“惜拥有和懂得舍弃”:拥有的方式

自幼就听说猴子摘果子的故事,淘气的小猴摘了苞谷丢了桃子,丢了苞谷去摘西瓜,结果却一无所获,年幼的我们都对那只可爱的小猴付之一笑。匆匆间我们都已长大,奔忙于晨夕之间,明白了很多道理,却依然在上演一幕幕小猴摘果子的现代剧。有人忙碌于追求自己的梦想,却认为失去的才最珍贵;有人怀揣着许多的获得,却身心疲惫,不敢放弃。静心去

想,其实我们并不快乐。

(用简洁的故事切入话题,引出文章的观点。)

如果说"拥有"是宝贵的财富,我们因为拥有知识和能力而骄傲自豪,因为拥有亲情和友情而幸福快乐;而不知道珍惜却使它埋没于凡庸,就会分文不值。

花开绚烂,只因有爱花的蜂蝶才倍加美丽;漠视它,只会在花败英残后哀叹感伤。日出灿烂,只因有热爱阳光的人才倍加温暖;藐视它,只会在黑夜里孤寒后悔。

(用对举的语言形式,从正反两个方面对比论证"拥有"和"珍惜"的关系和表现。)

饥饿者视粮食贵于金钱,寒冷者视衣帛重于珠玉,只因他们真正体会到衣食的重要。成功的人珍惜自己的成功,失败的人珍惜自己的付出,因为他们知道成功的不易,付出的辛劳。而智者,居陋室而自娱,无得失而自乐,他们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因为他们知道,只有现在的拥有才最值得珍惜,失去的和将来的只是水中月镜中花,虽美却虚幻。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古风悠悠中陶渊明吟唱于田园菊下,坦然恬然笑嘲一切务幻望虚之子。

(使用古诗,便于说理。)

也有哲人说,人如负筐采石者,于岁月的崎岖蜿蜒间采撷心爱的珍宝,载着越来越重的行囊,追赶流逝着的光阴而怀揣曾经希冀的未来。当衣食使人沦于琐屑庸俗,成败使人堕为钩心斗角,拥有,竟成了累赘。或许,让昨天随风而逝,让明天姗姗而至,失去些拥有,我们会更轻松。

(用名人名言证明观点,有说服力。)

有登山者不幸将腿夹于两石间,呼唤、推石都不得救,他竟勇敢地用刀剪将腿卸下,血流殷红,浸润石土,他忍痛爬行找人帮助。后来他得救了,虽丢失了健壮的肢体却保住了完整的生命。

面对强权富贵的逼迫诱惑,职位荣耀都成了陷阱上的屏障。李白愤然甩袖而去,"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超凡于名利之上,慨然摆脱拥有的羁绊,名垂千古。 壁虎能断尾,所以弱小的它们勇敢地长存于世;蜗牛不舍壳,所以只能缓慢地爬于尺寸之地。 (连续用事例证明,增强了文章的气势。)

舍弃,不是浪费。当前进的步伐因行囊而蹒跚,舍掉偌重的负荷,脚步才会更坚实。甚至舍弃比拥有需要更多的勇气,拥有是我们曾经辛苦的汗水、心爱的珍品,弃之,几许依依之情丝痛心呵! (对所列举的事例进行分析,证明自己的论点。)

许多的选择与行为都令人难以左右,处于昨日与明朝,总会有几多惆怅几多憧憬。人生就似乘车,于一站站的聚合离别而或喜或悲,成熟就在选择中成就。珍惜自己的拥有,学会割舍自己的拥有,才能真正拥有自我。

【感悟赏评】文章先通过一个故事引出观点,然后用对举的方式用事理、事例证明,结构完整。作文前,注重了对生活本身的思考和反思,激发了写作的灵感,在选材上下了一番功夫,材料正反对比,有事例有分析,所以文章显得很有生活性,有说服力。

3、莫把情云遮慧眼

人生活在世上,是在无数的感情里度过的。有人说一个人的生命从笑声中开始又在哭声中结束,这一笑一哭,莫不饱含着浓浓的人情,浸透了感情的一生,使生命有了支柱、目标、希望,使生命真正饱满、充实,使人性有了耀眼的光华。

人们重感情,人类也许永远也无法理解在一头饥饿的雄狮面前,它的孩子与猎物没有区别的那种无情兽性。然而深深浅浅的感情织成的云却又常常成为一种遮蔽,让人们原本智慧的眼蹿无法看到青天。

司马迁说,人情莫不念父母、顾妻子。人在很多时候都会自然而然地因情感的砝码将公正的天平偏向自己更在意更关心的人,就像俗话所说的“胳膊肘哪能朝外拐”。于是古代有了智子疑邻的寓言而今人也仍旧在走着这条老路,甚至走得很偏很远。一个年轻的女职员在她本该拥有幸福家庭,拥有灿烂前途之时却因贪污公款被投入监狱,当人们问她为什么要做这种傻事时,她的回答只有三个字:“为了爱。”一位母亲,因年幼的儿子身患绝症无药可治,竟抱着儿子一起踏上了黄泉路。一个老实的农民,却也知道讲哥们儿义气,将儿时同学偷盗来的赃款藏在了自己的被褥下,稀里糊涂地便成了窝藏犯??人们所犯的错误,小到考试时帮助作弊,大到杀人放火,有的只是一时的情不自禁,美好的情感却真的成了道家所说的“情劫”。

也有很多人认识到这一点,于是情似乎又变得可恶了。"杀熟",在很多不同的地方,不同的领域冒出头来。一样的顾客,陌生人就可以得到全面周到的服务,而熟人却被晾到了一边儿;有次品卖不出去,就联系一个熟单位做职工福利。反正是亲不见怪,抑或是熟人自然能够体谅,熟悉的人碍着面子不好说,只管让他们自咽苦水。感情又一次左右了人的态度,甚至还成为了一种被利用的工具。

我们景仰包公,不只是因为他不畏强权,更因为他大义灭亲,铡了自己的亲侄儿。 而事实上,每个人在感情占了上风的时候,只要能再有一刻的冷静,就能摆脱情感的纠葛,不论是偏向亲近的人还是故意"杀熟",都不再会成为人们心中对错的评判。 人是有感情的,但更是有理智的。当我们注视感情时也切记:莫把情云遮慧眼。

【点评】多角度扣击主旨围绕"在认识事物时必须控制感情纠葛"这个主题,文章先写了感情之客观存在与重要,接着第三自然段举出了与《智子疑邻》材料主旨一致的大量事例。行文至此,作者的思维没有满足于对话题材料主旨的简单图解,而是深入进去,指出了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杀熟"现象,这是因为利益驱使,使得感情变为被利用的工具"由于从多个角度扣击主旨,阐释话题,至此收束全文就水到渠成。没有对话题的;住确把握,没有对社会、生活的广泛关注,没有多角度思考的认识能力,文章就不会写得立意如此深刻,主旨如此鲜明。

4、公则生明

朱熔基总理将"公则生明,廉则生威"这句话作为他的人生信条,于是,我们看见了一个公正无私、威严廉洁的高大形象。

"公则生明",单单四字,意韵深远。公正,不偏私地想问题、办事情,则处理问题明智正确;反之,带有主观色彩,便不能公正无私地认识和处理问题。而人往往受主观影响,难以对事物做出正确深刻的认识,所以要做到"公则生明"并非易事。

人们首先得克服感情上的亲疏远近才能客观地认识事物。《韩非子》中一则寓言日:宋国

一富人,一日大雨把他家墙淋坏了,他儿子认为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家老人也如此认为,是夜,果然富人被窃。富人于是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邻家老人为窃贼。可见,富人对被窃一事,完全受感情亲疏所左右,自己的儿子、偏私地认为聪明,邻翁却是怀疑对象,这样不客观,很难认识到真相,或许,事情的真相恰恰相反也未可知。所以,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判断,要想获得正确的认识,必须理智客观地分析研究事物,不带一丝感情色彩。

历览古来圣贤人,无不在对事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在处理事情上力求做到公正不偏私。

我们要向包拯学习,他公正廉洁,不包庇一切罪行。他的铡刀上斩昏君,下斩黎民,只要是真相,就能在他面前闪光,只要有罪恶贪婪,一律逃不过他公正无私的眼睛,于是,才在青史上永远携刻着他的名字。

我们要向岳飞学习,他训练的岳家军,行军迅猛,杀敌勇武,这与他的公正无私是分不开的,儿子岳云,犯军规违纪按军法处置,不因他是自己的儿子而有所偏颇,于是全军上下,无人不服,元人不赞,因此,岳家军才使金军闻风丧胆,才使得北宋得以保全,岳飞的精神一样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不论是故去的古人,还是现存的今人,只有做到公正无私,才能在对事物的认识上得到真理,才能在对事物的处理上得到赞美。感情上的偏私只能陷人于不分青红皂白,不辨是非之中,我们要坚决拒绝让感情主宰理智。

"公则生明"这句话犹在耳边回荡,让我们掘除感情的干扰,理智公正地在世为人吧!

5、《寂寞中的坚持》

很是敬佩集藏人。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如一日,舍弃种种世俗的享乐,牺牲

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耗费大量的时间、金钱、精力,殚精竭力,心无旁骛,

在他人不务正业的讥议和冷嘲热讽中默默坚守,以宗教徒般的虔诚和执著,探

幽寻微,搜罗觅求,沙里淘金,集腋成裘,将一件件别人眼中的俗物罗致到自

己门下,将爱好演绎成事业,将平凡演绎成美丽。

成功路由寂寞铺成。成功不是懒汉身上的虱子,一伸手便可以摸到;成功

是悬崖峭壁上的灵芝,只有不畏艰辛的勇者才能采撷到。除非你绝顶聪明,鸿

运当头,否则想要出类拔萃,必须比别人多想一点,多做一点,多准备一些,

多迈出一步,多坚持一阵;流更多的汗,吃更多折苦,品尝更多的寂寞。

成功是漫长的马拉松之旅而不是短短十几秒的百米冲刺,有太多的艰辛和

太多的理由可以放弃,有太多的诱惑可以稀释激情,冲淡理想。做琐碎小事的

耐心以及竞成大事的信心,是成功者的必备品质。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三

更灯火五更鸣,咬定青山不放松,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到事业上,在乱花

渐欲迷人眼的灯红洒绿,物欲横流中坚守信念,不浮躁,不迷失。平淡而不平

庸,平凡而能平静,在离群索居,无伴独处中思索,追求、创造,高瞻远瞩,

洞幽烛微。因为他们明白,当热闹的爆竹响过之后,留下的只有满地纸屑。

成功来自坚持,执著创造奇迹。成功者不是不懂得享受生活,他们只是不

愿让世俗的安逸迟滞前进的脚步,他们只是不愿在迎来送往,闲聊宴饮中看着

青春和激情如燃着的香烟般被慢慢烧成灰烬。于是他们背起寂寞的行囊,在心

中那轮明月的照下悄然远行,一直走到别人看不见的远方。他们用孤独的背影

昭示:什么才是真正的潇洒走一回。

能忙人之所闲,才能有人之所无。

6、追求刚柔相济,成就和谐自我

人心是刚与柔的统一体,坚硬与柔软的并存使人既得以留有珍贵的棱角,保存鲜明的个性,坚持内心的准则,又得以体味世间的温情,维持人性的温度,感知世事的温暖。只有刚柔相济,均衡统一的健全人格才得以成就和谐的自我。

太过强硬的人往往过分在意自我意志的实现,过分恪守自我的准则。性格中不掺柔软的坚硬最终会如一堵围墙一般隔绝与他人的正常交流与交往,将冷漠与隔阂一并种在人心底。海瑞有“抬棺骂嘉靖”的凌然与强硬,却没有半点柔情留给自己的亲生女儿,恪守三纲五常的伦理,以致将拿了男家丁一块糕饼的女儿饿死。可见,过分的强硬即意味着不知变通的固执和不懂情感的麻木,最终会如双刃剑一般伤人伤己。

但内心太过柔软同样不好,因为过分的柔软会让人丧失正确的是非观。当好人与坏人,好事与坏事均被无差别的平等对待,泛滥的爱心与同情心就廉价到无意义,一味的妥协与退让只会促使大罪恶的滋生。

由此观之,过分的强硬与柔软都会导致人格缺憾的产生。真正和谐的自我,应当如稼轩一样,有“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铁血豪情,亦有“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的刻骨柔情;应当像龙应台一般,有与儿子安德烈互通书信的慈母情怀,又有愤而质疑“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的浩然正气。生而为人,我们既要对大是大非的恪守,又应有对小情小爱的珍视;既要坚守住自己的人生准则与态度,又应葆有对风花雪月作出灵敏感知的能力。梁晓声有言:“以敢憎而与可憎较量,以敢爱而捍卫可爱。以与可憎之较量而镇压可憎之现象,以爱可爱而捍卫可爱在我们生活中的发扬光大。”善哉斯言!必要的强硬,才可守住所真爱的柔软;适当的柔软,方可凸显出真正的强硬。柔软与强硬虽泾渭分明,但并非南辕北辙,事实上,他们相傍相依。

愿我们皆能追求刚柔相济的健全人格,收获自我的和谐统一。

7、规则与道德

什么是规则?是白纸黑字的法律条文,还是七大章八大节的校规?应该不是这些。当一个孩子在你身边摔倒时,没有哪条规则要求你必须把他扶起来,但你还是这样做了,因为你心是有这样一个规则:要帮助比你弱小的人,心中这种规则多了,道德也就随之形成了。

规则与道德是相辅相成的。

没有道德,规则是无法支撑一个社会正常运转的,规则是人定的,如何严密也不能够到“天衣无缝”。若没有道德的支撑,规则是很容易被人钻空子的。你说不许“随地”吐痰,那我就吐到公园的长椅上好了;你说不许“乱涂乱画”,那我就“认认真真”地给你画上一排青面獠牙的小鬼,如何?事情若真到了那一步,恐怕就不是一口痰,一幅画那么简单了。律师们大可钻法律的空子,凭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将事情弄得黑白颠倒,是非不分,只怕年年都要“六月飞雪”了。

没有规则的社会更是要方寸大乱。不是所有人都能像范促淹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路不拾遗”或许还有可能,而“夜不掩户”却怎么听怎么像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当道德不足以约束人们的行为时,规则将会适时地补上这个漏洞。“个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听上去是道德的沦落,但美国却制定法律,要求你先把自家门前的雪扫干净了再说,

篇四:议论文范文800字高中带评语

高考满分优秀议论文及点评

1、话题作文珍“惜拥有和懂得舍弃”:拥有的方式

自幼就听说猴子摘果子的故事,淘气的小猴摘了苞谷丢了桃子,丢了苞谷去摘西瓜,结果却一无所获,年幼的我们都对那只可爱的小猴付之一笑。匆匆间我们都已长大,奔忙于晨夕之间,明白了很多道理,却依然在上演一幕幕小猴摘果子的现代剧。有人忙碌于追求自己的梦想,却认为失去的才最珍贵;有人怀揣着许多的获得,却身心疲惫,不敢放弃。静心去想,其实我们并不快乐。

(用简洁的故事切入话题,引出文章的观点。)

如果说拥有是宝贵的财富,我们因为拥有知识和能力而骄傲自豪,因为拥有亲情和友情而幸福快乐;而不知道珍惜却使它埋没于凡庸,就会分文不值。

花开绚烂,只因有爱花的蜂蝶才倍加美丽;漠视它,只会在花败英残后哀叹感伤。日出灿烂,只因有热爱阳光的人才倍加温暖;藐视它,只会在黑夜里孤寒后悔。

(用对举的语言形式,从正反两个方面对比论证拥有和珍惜的关系和表现。)

饥饿者视粮食贵于金钱,寒冷者视衣帛重于珠玉,只因他们真正体会到衣食的重要。成功的人珍惜自己的成功,失败的人珍惜自己的付出,因为他们知道成功的不易,付出的辛劳。而智者,居陋室而自娱,无得失而自乐,他们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因为他们知道,只有现在的拥有才最值得珍惜,失去的和将来的只是水中月镜中花,虽美却虚幻。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古风悠悠中陶渊明吟唱于田园菊下,坦然恬然笑嘲一切务幻望虚之子。

(使用古诗,便于说理。)

也有哲人说,人如负筐采石者,于岁月的崎岖蜿蜒间采撷心爱的珍宝,载着越来越重的行囊,追赶流逝着的光阴而怀揣曾经希冀的未来。当衣食使人沦于琐屑庸俗,成败使人堕为钩心斗角,拥有,竟成了累赘。或许,让昨天随风而逝,让明天姗姗而至,失去些拥有,我们会更轻松。

(用名人名言证明观点,有说服力。)

有登山者不幸将腿夹于两石间,呼唤、推石都不得救,他竟勇敢地用刀剪将腿卸下,血流殷红,浸润石土,他忍痛爬行找人帮助。后来他得救了,虽丢失了健壮的肢体却保住了完整的生命。

面对强权富贵的逼迫诱惑,职位荣耀都成了陷阱上的屏障。李白愤然甩袖而去,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超凡于名利之上,慨然摆脱拥有的羁绊,名垂千古。 壁虎能断尾,所以弱小的它们勇敢地长存于世;蜗牛不舍壳,所以只能缓慢地爬于尺寸之地。(连续用事例证明,增强了文章的气势。)

舍弃,不是浪费。当前进的步伐因行囊而蹒跚,舍掉偌重的负荷,脚步才会更坚实。甚至舍弃比拥有需要更多的勇气,拥有是我们曾经辛苦的汗水、心爱的珍品,弃之,几许依依之情丝痛心呵!

(对所列举的事例进行分析,证明自己的论点。)

许多的选择与行为都令人难以左右,处于昨日与明朝,总会有几多惆怅几多憧憬。人生就似乘车,于一站站的聚合离别而或喜或悲,成熟就在选择中成就。珍惜自己的拥有,学会割舍自己的拥有,才能真正拥有自我。

【感悟赏评】文章先通过一个故事引出观点,然后用对举的方式用事理、事例证明,结构完整。作文前,注重了对生活本身的思考和反思,激发了写作的灵感,在选材上下了一番功夫,材料正反对比,有事例有分析,所以文章显得很有生活性,有说服力。

2、莫把情云遮慧眼

湖北 /一考生

人生活在世上,是在无数的感情里度过的。有人说一个人的生命从笑声中开始又在哭声中结束,这一笑一哭,莫不饱含着浓浓的人情,浸透了感情的一生,使生命有了支柱、目标、希望,使生命真正饱满、充实,使人性有了耀眼的光华。

司马迁说,人情莫不念父母、顾妻子。人在很多时候都会自然而然地因情感的砝码将公正的天平偏向自己更在意更关心的人,就像俗话所说的“胳膊肘哪能朝外拐”。于是古代有了智子疑邻的寓言而今人也仍旧在走着这条老路,甚至走得很偏很远。一个年轻的女职员在她本该拥有幸福家庭,拥有灿烂前途之时却因贪污公款被投入监狱,当人们问她为什么要做这种傻事时,她的回答只有三个字:“为了爱。”一位母亲,因年幼的儿子身患绝症无药可治,竟抱着儿子一起踏上了黄泉路。一个老实的农民,却也知道讲哥们儿义气,将儿时同学偷盗来的赃款藏在了自己的被褥下,稀里糊涂地便成了窝藏犯??人们所犯的错误,小到考试时帮助作弊,大到杀人放火,有的只是一时的情不自禁,美好的情感却真的成了道家所说的“情劫”。

也有很多人认识到这一点,于是情似乎又变得可恶了。杀熟,在很多不同的地方,不同的领域冒出头来。一样的顾客,陌生人就可以得到全面周到的服务,而熟人却被晾到了一边儿;有次品卖不出去,就联系一个熟单位做职工福利。反正是亲不见怪,抑或是熟人自然能够体谅,熟悉的人碍着面子不好说,只管让他们自咽苦水。感情又一次左右了人的态度,甚至还成为了一种被利用的工具。

我们景仰包公,不只是因为他不畏强权,更因为他大义灭亲,铡了自己的亲侄儿。而事实上,每个人在感情占了上风的时候,只要能再有一刻的冷静,就能摆脱情感的纠葛,不论是偏向亲近的人还是故意杀熟,都不再会成为人们心中对错的评判。

人是有感情的,但更是有理智的。当我们注视感情时也切记:莫把情云遮慧眼。

【点评】多角度扣击主旨

围绕在认识事物时必须控制感情纠葛这个主题,文章先写了感情之客观存在与重要,接着第三自然段举出了与《智子疑邻》材料主旨一致的大量事例。行文至此,作者的思维没有满足于对话题材料主旨的简单图解,而是深入进去,指出了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杀熟现象,这是因为利益驱使,使得感情变为被利用的工具由于从多个角度扣击主旨,阐释话题,至此收束全文就水到渠成。没有对话题的;住确把握,没有对社会、生活的广泛关注,没有多角度思考的认识能力,文章就不会写得立意如此深刻,主旨如此鲜明。

3、公则生明

江西一考生

朱熔基总理将公则生明,廉则生威这句话作为他的人生信条,于是,我们看见了一个公正无私、威严廉洁的高大形象。

公则生明,单单四字,意韵深远。公正,不偏私地想问题、办事情,则处理问题明智正确;反之,带有主观色彩,便不能公正无私地认识和处理问题。而人往往受主观影响,难以对事物做出正确深刻的认识,所以要做到公则生明并非易事。

人们首先得克服感情上的亲疏远近才能客观地认识事物。《韩非子》中一则寓言日:宋国一富人,一日大雨把他家墙淋坏了,他儿子认为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家老人也如此认为,是夜,果然富人被窃。富人于是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邻家老人为窃贼。可见,富人对被窃一事,完全受感情亲疏所左右,自己的儿子、偏私地认为聪明,邻翁却是怀疑对象,这样不客观,很难认识到真相,或许,事情的真相恰恰相反也未可知。所以,感情上的

义气议论文

亲疏远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判断,要想获得正确的认识,必须理智客观地分析研究事物,不带一丝感情色彩。

历览古来圣贤人,无不在对事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在处理事情上力求做到公正不偏私。

我们要向包拯学习,他公正廉洁,不包庇一切罪行。他的铡刀上斩昏君,下斩黎民,只要是真相,就能在他面前闪光,只要有罪恶贪婪,一律逃不过他公正无私的眼睛,于是,才在青史上永远携刻着他的名字。

我们要向岳飞学习,他训练的岳家军,行军迅猛,杀敌勇武,这与他的公正无私是分不开的,儿子岳云,犯军规违纪按军法处置,不因他是自己的儿子而有所偏颇,于是全军上下,无人不服,元人不赞,因此,岳家军才使金军闻风丧胆,才使得北宋得以保全,岳飞的精神一样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不论是故去的古人,还是现存的今人,只有做到公正无私,才能在对事物的认识上得到真理,才能在对事物的处理上得到赞美。感情上的偏私只能陷人于不分青红皂白,不辨是非之中,我们要坚决拒绝让感情主宰理智。

公则生明这句话犹在耳边回荡,让我们掘除感情的干扰,理智公正地在世为人吧!

【点评】立意准确 材料丰富

这篇江西考生的满分作文一出炉,就引来了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此文水平一般,缺乏创新意识。尽管基础不错,但发展等级分给得过高。那么,这篇文章能否获得满分呢?获得满分的依据是什么呢?首先,这篇文章立意十分准确,为文意为先,意为帅,这是毫无疑问的。考场作文首先考的就是你的审题立意能力,本文这一点做得很好,准确把握了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的关系,为全文定下了基调。应该说是本文成功的基础。其次,本文论证精当。 这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该考生议论文的功底扎实,论点明晰,论据充足,论证过呈尤其值得称道,文章由现实入手,引朱总理的话立题,出手不凡,然后简析公则生明的内涵,主体段先引作文材料以做反面典型,由此带出两例正面典型事例。这样,三个事例一反两正,对比鲜明,孰是孰卜,一目了然。文末再联系现实,照应主题,整个论证过程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再者,此文材料丰富,文章不过800字,利用的材料就有四廿,有正有反,有理论论据有事实论据,有现实材料有历史材料。各种材料搭配使用,论证的效果很好。

4、勿以好恶论断之

陕西 /一考生

人有七情,自有喜好与厌恶之情,然而,当这种好恶之情掺入对真理的认识时,又会有怎样的影响呢?

也许腊梅讨厌冬风的肆虐与无忌,却依然在寒冬中吐露芬芳;也许鱼儿讨厌巨浪的汹涌与狰狞,却依然与巨浪为伴,成全生命的真讳;也许落叶对这个天地无比依恋,然而,当秋风吹来时,它毅然地飘落,告别那个美好的世界,成全明年即将萌发的草芽??

勿以好恶论断之,这是一种怎样的人生境界!这是一种何等的明智选择!篇二:议论文评语

逻辑性、思辨性的训练,

“言约意深”的“理趣”

发展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

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

语言脱离思维

议论文“言之有体”,就必须在文中体现论点、论据、论证这三要素。单有“论题(话题)”,围绕“话题”东拉西扯,却没有形成自己的观点,更不用说有意识地运用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来论证观点了。“体”的缺失,思维也就变得零散甚至混乱

“言之有物”通篇花哨的文字,却没有一个确凿的论据。论文的“言之有物”,至少要表现在确凿有效的论据上,以充足的论据支持观点,这是写作态度上的“求真务实”。

积累历史与现实素材,而不随手拿“小神探柯南”“哈里·波特”的故事做文章,这是一种理性分析的严谨要求;虚构的人物、情节,也许能折射一定的社会现象,但毕竟是虚构的,

不足为据。

“言之有理”,则集中体现在对论据的分析,这也是思维能力的反映。从事实中分析出道理来,需要的是逻辑与思辨。

言之有序,体现在语言局部,是语言的逻辑性,体现在文章大局上,则是谋篇布局的思路,亦是逻辑思维的体现。

文章张合有度,论证有力且有序,使人清晰地把握了作者的观点与思路。

文章在思路上呈现层层深入的特点,各部分间构成文意的递进,逻辑的递进, 剥笋般接近问题的核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掌握思考分析的规律,逻辑谨严地展开论述,文章就可能导向深刻。而现在中学生中常犯的“无序”,表现为将与论题相关的素材无序地叠加,

“言之有文”,本该是为文章的内容配以最恰到好处的形式。

“言之有新”,则是新课标中反复强调之“创造性”,鼓励学生在平时作文中敢于出新,而经过砥砺之后的“创见”。思想真有个性创见,欲与人争鸣的一种“不吐不快”。“创新”是一个“思考-切磋-再思考”的过程,而非心血来潮,标新立异。这样的训练过程,也能培养学生追求真知的精神,是议论文训练特有之功能。

“言之有新”不仅是观点之新,还包含语言表达的清新、论据的新鲜。鼓励学生关注现实社会,从新闻中积累素材,或是在温故时发现新的角度,用不落俗套的语言表达出来,也是一种创新。篇三:议论文精彩语段及其评语

议论文精彩语段及其评语

1.灵魂储藏在人的心中,闪动在人的眼里,流露在人的嘴上。眼睛足以传情。它毫不掩饰地展现出你的学识、品性、情操、趣味和审美观。也许你貌不惊人,眼小如豆,但它却可以流露出华美的气质;也许你美目流盼,但却可能有一个蜷曲衰败的灵魂在其中沉睡。如果说眼睛是灵魂的窗户,语言就是灵魂的镜子,它完美清晰地反映出你知识的深浅,趣味的雅俗,思想的清浊,动机的纯杂,你一动嘴便在勾画你自己。(《品味语言》运用比喻,显得有趣味,有文采,更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其实完美本身是一个美好的字眼。完美是八月十五一轮圆满的明月,完美是白璧无瑕的一枝出水芙蓉,它激发人们内心最强烈的欲望,它深深地撩拨着人们的心弦。然而,这月是水中月,这花是镜中花,多少人受了“完美”的诱惑,踏上一条没有终点的道路,最终失足于心灵的沼泽。(《走出完美的误区》)为了说明“追求完美”的不切实际,作者连续设喻,层层深入,道理说得形象而又富于启迪。

3.“回顾历史,忧大于喜。20世纪可谓成就巨大,但也损失惨重:历史上战乱不休,但哪个世纪的战乱杀人比得上20世纪?人类历史上暴君迭出,但哪一个人搞种族灭绝比得过希特勒?人类历史上武器无数,但哪一种武器比得上20世纪能在瞬间夺走十几万人的生命的原子弹?”(《中国名校大学生辩论赛决赛》)(短短几句话,连用三个反问句组成排比,言之凿凿,咄咄逼人,让对

4.“自信是什么?自信就是诸葛亮在空城之上面对百万之众时镇定自若的笑容,自信就是毛泽东运筹帷幄指挥三大战役时坚定的目光,自信就是朱总理当选后答记者问时激昂的语调,自信就是女足姑娘们在球门前果断的一脚??”(《谈自信心》)(作者紧扣自信,纵论古今,着意铺排,酣畅淋漓,既有丰富的容量,又有鲜明的节奏,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读者读到这里,定会思维翻滚,随之生发出自信的勇气 )

5.“万物各有不足,人又何尝不是这样。诸葛亮一生惟恭惟敬,可是不免有街亭失守之过;唐太宗贞观之治流传千古,可是不免有‘文字狱’之错;成吉思汗,逐倭御寇,功绩显赫,可是不免有杀城戮民之罪;一代伟人毛泽东,缔造新中国,功比天高,可十年浩劫留下一块瑕疵人人可见。”(四川考生《黄鹂·百灵·完人》)(作者运用排比句,列举了古今伟人

之过,文字简练,气势宏大,在段落中充当论据,有力地论证了“人各有不足”的论点。)

6.德国的布莱希特说过:“不管我们踩着什么样的高跷,没有自己的脚是不行的。”也许你有富裕的家境,也许你有身在仕途的父母,也许你有父母已为你铺就的人生坦途,这些用金钱、地位和宠爱做成的“高跷”会使你在人生之路上昂然阔步且四平八稳,可一旦“高跷”倒了,你便会重重地摔倒在地,除了落得个鼻青脸肿外一无所有——没有用自己的双手摘来的果实,没有用自己的头脑设计的未来,更没有用自己的双脚走出的人生之路。(《说自立》)(运用排比的方式,把名言的内容具体化,语段的内容变得充实丰满,节奏比较自然流畅,语气相当充沛雄辩。)

7.杨树横着种、倒着种、折断后再种都能活,可是十个人种树却抵不住一个人毁,岂不怪哉?怪么?不怪,因为‘毁树容易种树难’。生活中也有许多事包含着与此相近的道理。(福建考生《读〈毁树容易种树难〉》)这个开头先用了一个反问句,肯定“十个人种树却抵不住一个人毁”这个现象是奇怪的。但是后面却又设计了一个设问句,对这个设问句的回答是“不怪”,两个问句对同一个现象却有一正一反的回答,这样,文章波澜陡起,吸引人们去探究答案。

8.曾经常常在想,文字的天地无涯无际,究竟该怎样用她去抒怀?就好像是一支无法得知墨水多少的钢笔,你会怎样使用它去工作呢?信手拈来随意涂鸦,还是竭尽所有,用心去完成一幅杰作?是珍惜使用,还是毫不吝惜地挥霍?进而言之,如果是人生呢?在面临人生中无数的转折点时,我们又将如何运用手中的笔为这转折写出下文呢?(北京考生《转折》)(作者层层设问,竟引得人思绪起伏,不得不与作者一起思考作答。文章内容因此设问而层层深入,文章结构因此设问而跌宕生姿。)

9.生活如酒,或芬芳,或浓烈、或馥郁,因为诚实,它变得敦厚;生活如歌,或高昂,或低沉,或悲戚;因为诚实,它变得悦耳;生活如画,或明亮,或暗淡,或素雅;因为诚实,它变得美酒;生活如书,书写的文字要我们用诚实去书写,生活要我们用诚实去呵护。(《要用诚实酿造生活》)(运用反复式的比喻和排比将抽象的生活描述得生动形象,并且进行了蓄势。)

11.你心里有了许多话,你要描写一件事,这件事老在你的心里打转,它一切都准备好了,单等你拿语言把它送出来。那你就把它送出来吧,不要怕你的文字不“美”,言语不“文”。用花轿送出姑娘固然好看,初学写作好比穷人,把你的姑娘用牛车拉出去吧。只要文章的内容好,语言笨一些没关系——但记住这是说初写,你千万不要认为这就好了:我永远运用牛车往外送姑娘了,这样下去,会弄成车上已经不是姑娘而是粪草了。(孙犁《好的语言和坏的语言》)(诙谐设喻则如同在一碗内容丰富的汤中撒上适度的盐,使汤的味道更加鲜美可口。)

12.倾听着自己的心跳,充实着自己的记忆,用自己的左手温暖着右手,穿过西风凋碧树的季节,穿过为伊憔悴的隘口,待一生走完,你会在蓦然回首之间发现,原来人生是这样变得完整而走向更文明。(《倾听自己的心跳》作文的最后一段:这段文字,寓深刻哲理于浓浓的诗情画意中,融入了作者深切的感受和真挚的感情,既给人启迪又让人感动。)

13.无数的艰难无数险阻,构成了整个生命的画卷;无数的转折无数的叉口,教会了我们坚定和执着。翻过这一峰,另一峰却又见。生命的意义在于生活,而生活的意义在于真心付出,用热情创造每一个明天,用微笑面对每一次转折,在转折中学会判断,在转折中学会坚持,在转折中学会依赖,生命其实是一首无悔的阙歌。(北京考生《失败是人生的转折》)(运用对偶、排比语言有文彩。)

14.时间是一把双刃剑,既奖励勤奋者,又惩罚懒惰者。时间是天使也是魔鬼,它为耕耘者留下丰收的田野,为懒惰者留下荒芜的戈壁;它赠给跋涉者以醉人的花香,也会把投机者引入绝望的沼泽。(《时间》文段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把抽象的时间变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说理精辟透彻,语言也显得文采飞扬。)

篇五:高中作文范文

这个“度”字不简单

河南省商城高中高二(12)班 桂竹 所谓“度”,涵盖各个方面。吃饭要适量,太多了会撑着;喝酒要适量,过量了轻则容易闹病,稍有不慎,重则还要坏大事;玩电脑要适量,时间太长,不是得个“鼠标手”、“颈椎病”,就是视力急剧下降。诸如生活中的为人处事等也都要讲个“度”。

材料中的青蛙就是因为心中无“度”,太过义气做事,最终肚皮越来越大,“啪”一声破了。它不了解自己,太不自量力,再加上做事没有“度”,才酿成了这个悲惨局面。

因此我知道,要控制好这个“度”实属不易。

有诗云:“花为什么谢了呢?我的热烈的爱把它紧压在我的心上,因此花儿谢了。琴弦为什么断了呢?我强弹一个它力不能胜的音节,因此琴弦断了。”花虽美,但过度的爱惜,反而弄巧成拙,欣赏不到花的美丽,爱花,我们需要有“度”。弹琴鼓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谈好了,我们可以领略到“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美妙境界,但过度的弹奏,超过了琴弦的弹性限度,那也就会拨断了琴弦,令人扫兴。所以说,做事有了“度”,我们才会收到美的效果,结果才会令人满意。 在《庄周的燕子》这篇文章中,也颇能体现出“度”的重要性。

燕子住在人家的屋梁上,却没人去伤害它。正是因为它心中有“度”,看懂了人类,摸透了人类的脾气,有亲近人又不受人控制,保护着自己的精神独立。它深知自己什么时候该离开,什么时候该回来,它巧妙地循着人类情绪地起落安排自己的生活节律。相反,麻雀就差远了,它也将巢建在人的屋檐下,但它们的蛋被顽童任意毁坏,成鸟被大量捕杀。愿意就在于麻雀鬼鬼祟祟,不信任人类,却又不远离人类,做事没“度”又整天围着人聒噪,而且一旦住下,就再也不走了,惹得人烦不胜烦。 其实,做人更应该要有“度”!在这里,我给大家总结一些关于“度”的道德:要宽容不要纵容,要执着不要固执,要骨气不要傲气,要品味不要地位,要单纯不要愚蠢,要知足不要贪婪,要坦荡不要放荡,要朴素不要落伍,要节俭不要吝啬。

做事恰到好处,是人生的最大学问。把握做人的分寸,掌控做事的尺度,日积月累,在一分一

寸之中叠加起人生的新高度。

这个“度”字不简单!

自知与自足

商城高中高二12班 刘晓

鸟儿拥有双翼,才能飞得更高;人们拥有“自知”与“自足”,才能走的更远。

——题记

你了解自己吗?那只已是各种蛙类比赛冠军的青蛙,却还未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在哪些方面,去和水牛比体格,你还能肯定得说你自己自知吗?

你懂得知足吗?那些天上飞的到处都是,长相平平的麻雀,都对自己能翱翔于天际而感到欣慰,不去和笼中的鹦鹉比安闲,你还能不学会自足吗?

自知是茫茫大海中矗立的标杆,使你能明确自己的位置;自知是漆黑夜空中闪烁的北斗,使你能走向正确的路途。

自知的人更加聪慧。你们常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没错,一个能看清自己的人,才能明白什么样的做法是适合自己的,这是明智的选择。三国刘备自知自己才能有限,所以三顾茅庐请孔明,才促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那只愚蠢的青蛙,傻傻地与水牛比大;那些愚钝的书生,痴痴地守望功名,明明没有从政的能力,浪费了毕生时间也找不回自己。想想我们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不是他清楚地知道自身的实力无法与国民党正面冲突,采用了迂回的游击战术,又如何以少胜多、捷报频传?自知很重要,先哲曾子为何要一日三省?当然是为了获得自知。

一个人首先有了自知,才能懂得自足。

面对狂风暴雨,你依然很开心,这就是自知,因为风雨之后必有阳光与彩虹;面对冰天雪地,你依然很高兴,这就是自知,因为冬天已经过去,春天不会太远。

自足的人更加懂得生活。有句俗话说得好“知足常乐”相反,不知足常悲。一个人能安心地接受自

己的一切,生活才会更加快乐。正所谓“人心不足蛇吞象”,当下那些为追求金钱名利而不满足地的人,甚至为之抛弃亲情、友情、道德底线都可以不要,最终也只落了个空悲切。不如学学陶潜的悠然,“种豆南山下”;学学苏轼的豁达,“一蓑烟雨任平生”。自足,让伤痛化为力量,让苦难化为成就。史铁生,正因为自足,才能乐观面对苦难,从容面对死亡;正因为自足,他才能抛开不幸的阴影,绽放生命的光辉。学会自足吧,不要像青蛙那样,带着蛙类比赛冠军的光环,还徒劳羡慕水牛的伟岸,学会自足吧,让你的生活涌出一泓永不停歇的沁人心脾的清泉,滋润你那干涸的心灵。

你了解自己吗?你懂得自足吗?不管你的回答是什么,我都要告诉你:自知与自足,就像一只船上的两支桨,少了哪一支都无法正常前行。不要做不自知的青蛙,逞强,与水牛比伟岸;要学做能自足的麻雀,自由,不与笼鸟比安逸。

知己者,方能赢

河南省商城高中高二(9)班 陈亮

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只有先了解自己能力的大小,对各种形势做出正确判断,才能在竞争中取得胜利。

材料中的那只青蛙,因为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在和牛比大小时胀破肚子而死。这就是他不够了解自己才造成的悲剧。

古往今来,了解自己的人很多。他们中有的人取得成功,自然十分高兴,但也有人选择退出,在别人看来,他们是输,但在他们自己看来,却赢得了自我。

获得诺贝尔奖的史蒂芬.霍金,原本在别人看来,身体瘫痪,是个没有希望的人,但霍金却不这样想,他明白,自己在没瘫痪前,学习十分优秀,尤其是物理,便决心研究物理方面,用大脑进行复杂计算,再加上自己丰富的想象力,最后提出虫洞学说,获得了成功。这难道不是他了解自己,从而轰动一时的见证吗?

兵兵球运动员王皓曾对自己说:“一定要拿八连冠!”尽管一开始在赛场上总能拿冠军,但由于年

龄问题,他在将要实现自己的理想时,却连连失误,连续几年只得亚军,像是命运在和他开玩笑。最终他放弃了,有人因此而叹惋,认为他输了,但他却说自己已经赢了,因为他了解自己的能力,年龄问题不允许他东山再起了。况且回顾历史,自己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勇流急退,顺理成章。虽然他未达到自己的理想而退出赛场,但他胜利了,因为他了解自己的能力,因此把机会留给了更多的人。

也有人因为过于自负,不了解自己而导致失败。三国时期,马谡算的上是个有智谋的人,因为孔明曾说:“知我者,马谡也。”但正是由于这样高的评价,导致马谡过于自负。在与魏对战时,马谡被派去守街亭,他不听丞相之言,将军队驻于山坡,使全军被围困而导致街亭失守,最后落得被斩首的下场,这幕惨剧不得不让我们深思。

鲜花了解自己,绽放在春天,渲染了一个季节;雄鹰了解自己,翱翔于蓝天,勾勒出一幅美丽画卷;风儿了解自己,吹拂在四季,以不同姿态向人们暗示季节的更赞......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自己,先对自己的能力做出正确判断,我们才能获得最终的胜利。世间皆如此:知己者,方能赢。

适可而止

河南省商城高中高二(12)班 李奕晓

适可而止是一种智慧,一种懂得见好就收的哲学,一种像弹簧一样为自己的伸缩空间留有余地的技巧。学会适可而止才不会让自己的欲望和虚荣泛滥成灾,从而淹没理智;学会适可而止,生活会回馈给你适度的惊喜。

学会适可而止,别把自己推向欲望的深渊。

如今,有些人认为炒股票和买彩票都是一种发财的捷径,一开始(在买彩票和炒股票的时候)

尝到了一点甜头,就向这个无底洞里不断投钱,后来搞的倾家荡产却后悔莫及,可这时候已经晚了。如果当时不是欲望膨胀冲昏了头脑,不知道适可而止见好就收,也不会搞的血本无归。像那些做“瘦肉精”、“毒药丸”、“染色馒头”的商家们,(也正是因为)利益熏心,无法制止(克制)自己,最终亲手把自己推向了法网下(之中)。

学会适可而止,为自己留条后路。

张衡,一个全才,为我们留下了许多文化财富。他发明的地震仪、漏水转浑天仪等都让我们为之骄傲。【我一直认为如果他当时在受宠升官以后没有适可而止,辞官去研究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而是为了名利在皇上面前阿谀奉承,在官场争斗,也不会有今天语文教科书里让我们崇敬的张衡。】【而当初陷害林冲让他变成一个普通的士兵却还没有想到收手的那几个奸徒,】还想要设计少草场去烧死他,结果没把林冲杀掉倒害死了自己。

学会适可而止,为自己已有的成绩喝彩。

那个童话里的渔夫与他的妻子,要求那条有魔力的比目鱼帮他们变出房子,有了房子又想要财宝,有了财宝还要当女王,当了女王还想当教皇,结果到头来又回到了自己的小破船。又像那只青蛙,【本来自己已经获得了好多冠军,】遇到了水牛,羡慕他健硕的体魄,于是撑大肚皮(撑大身体)最终撑破了自己的肚皮。都是虚荣心在作祟,让他们不满足于自己现状(主题是?),到最后连自己拥有的一点成绩都失去了。

也许有人会说,适可而止意味着满足现状,不再追求。但我所说的适可而止,不是意味着没有进取心,安于现状,而是在物质追求上不要计较太多,(适可而止,)学会以正确的心态面对宠辱得失。

生活处处面临选择,(事事都要你选择,)然而只有把握“火候”,不要让欲望膨胀,适可而止,【坚持适度原则,】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

适可而止,把握分寸,置身天平中,端坐莲花台。

适可而止,把握分寸,面向大海,春暖花开。

篇六:千古义气话三国

千古义气话三国

——读《三国演义》有感

《三国演义》是一本奇书。

前人为其写过的文章不计其数,可谓能说的都说到了,但是既然我把这一百二十回的宏大历史篇章读完了,那心中的如波涛般的感受真是不吐不快!

不知道《三国演义》的中国人,好像不多。此书问世数百年来,称得上是“家喻户晓”,同学们在班中谈论三国权术、人物事迹,常常为了某个事件或某个人物争得面红耳赤,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偶像,好武的人崇拜关羽、吕布的成夫莫敌,喜文的人佩服诸葛亮、周瑜的运筹帷幄,而崇尚权术的则被曹操的雄才大略所折服。

外国人知道《三国演义》,政治家读他的权谋,军事家读他的韬略,士家工商被他的传奇故事吸引,而平凡人事则视桃园结义为千古楷模,至今仿效不绝,就连漫画、游戏一旦被冠以“三国”的名字,那也会相当畅销。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就供奉两本书——一是被他们称为“天下第一神灵”的《孙子兵法》,另一本就是《三国演义》。

纵观中国历史,从三皇五帝到新中国成立,几千年的历史,问人们最熟悉哪一段,我想大多数人都会毫不犹豫地说:“三国”。要说称五称霸,大忠大邪,文治武略,英雄美人,

何时不曾有?那么,这段知名度最高的历史,则应归功于经罗贯中演义后的这部奇书。

也可以说是文学的力量。即使是在《三国演义》这本书中,也不难看出作家的一支笔,有多大的威力。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曹操、刘备、孔明三人。曹操可谓是一奇人,既有精湛的武艺(只因是老大,没机会施展),又有统治者的霸气,更以“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迈诗句扬名文学界。然而,罗贯中却将他刻画成一位乱世枭雄形象,阴险狡诈,那张白脸是怎么也洗不清。结果,受罗贯中影响,一些日本人的三国游戏将曹操设为了最后关底,身形巨大,皮肤漆黑,犹如怪物一般。曹操要是还活着的话,肯定是又高兴又郁闷,高兴的是自己六尺身材变得如此高大,郁闷的是自己成为了人们痛打痛骂解恨的对象。刘备跟曹操相比那真是差得远了,毕竟他是手工业者出身,没有曹操的雄略,又总是带着仁义的面具,做事一点不干脆,像夺荆州时的犹犹豫豫,结果被蔡夫人献给了曹操,而且他小胜以后,掉以轻心,没有及早作撤退准备。而他携民渡江的大逃亡中,他虽得到了千古赞扬的仁义道德,是以新野、樊城两地人民的生命,和他的部队渍不成军为代价换来的,真是令人怀疑这美名的价值。而诸葛亮则被刻画成了绝对的智慧、绝对的公正、绝对的忠诚的化身,有关这方面的谈论也很有趣,那就是关羽。我个人认为,关羽在整个三国中只能算一流武将,二流人物,

甚至可以说是导致刘备被打败的原因所在,要不是他当初说了“虎女焉能配犬了“,那诸葛亮的联吴抗曹或许可以获得最后成功。若不是他恃功自傲,不听计策,那也会丢樊城、失荆州,自己也没了性命,但是这一没了性命,刘备又要报仇,结果被陆逊营烧七百里,使蜀国的战斗力丧失殆尽。可是这样一个人物,在今天居然成了一名英武之神、道义之神、发财之神,被人们顶礼膜拜,实在是很神奇。

本人学问不深,领悟力有限,仅跟大家讨论。但是我还是要说,如果你没读过《三国演义》,那么赶快去读吧,否则你很容易出丑的。如果你读过《三国演义》的话,那再读一遍吧,你会体会到更多的东西。

篇七:历届高考满分议论文

历届高考满分议论文.txt39人生旅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逆境 失意会经常伴随着我们,但人性的光辉往往在不如意中才显示出来,希望是激励我们前进的巨大的无形的动力。40奉献是爱心,勇于付出,你一定会收到意外之外的馈赠。历届高考满分议论文选粹(附点评)

话题作文珍惜拥有和懂得舍弃

拥有的方式

自幼就听说猴子摘果子的故事,淘气的小猴摘了苞谷丢了桃子,丢了苞谷去摘西瓜,结果却一无所获,年幼的我们都对那只可爱的小猴付之一笑。匆匆间我们都已长大,奔忙于晨夕之间,明白了很多道理,却依然在上演一幕幕小猴摘果子的现代剧。有人忙碌于追求自己的梦想,却认为失去的才最珍贵;有人怀揣着许多的获得,却身心疲惫,不敢放弃。静心去想,其实我们并不快乐。

如果说"拥有"是宝贵的财富,我们因为拥有知识和能力而骄傲自豪,因为拥有亲情和友情而幸福快乐;而不知道珍惜却使它埋没于凡庸,就会分文不值。

花开绚烂,只因有爱花的蜂蝶才倍加美丽;漠视它,只会在花败英残后哀叹感伤。日出灿烂,只因有热爱阳光的人才倍加温暖;藐视它,只会在黑夜里孤寒后悔。

饥饿者视粮食贵于金钱,寒冷者视衣帛重于珠玉,只因他们真正体会到衣食的重要。成功的人珍惜自己的成功,失败的人珍惜自己的付出,因为他们知道成功的不易,付出的辛劳。而智者,居陋室而自娱,无得失而自乐,他们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因为他们知道,只有现在的拥有才最值得珍惜,失去的和将来的只是水中月镜中花,虽美却虚幻。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古风悠悠中陶渊明吟唱于田园菊下,坦然恬然笑嘲一切务幻望虚之子。

也有哲人说,人如负筐采石者,于岁月的崎岖蜿蜒间采撷心爱的珍宝,载着越来越重的行囊,追赶流逝着的光阴而怀揣曾经希冀的未来。当衣食使人沦于琐屑庸俗,成败使人堕为钩心斗角,拥有,竟成了累赘。或许,让昨天随风而逝,让明天姗姗而至,失去些拥有,我们会更轻松。

有登山者不幸将腿夹于两石间,呼唤、推石都不得救,他竟勇敢地用刀剪将腿卸下,血流殷红,浸润石土,他忍痛爬行找人帮助。后来他得救了,虽丢失了健壮的肢体却保住了完整的生命。

面对强权富贵的逼迫诱惑,职位荣耀都成了陷阱上的屏障。李白愤然甩袖而去,"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超凡于名利之上,慨然摆脱拥有的羁绊,名垂千古。

壁虎能断尾,所以弱小的它们勇敢地长存于世;蜗牛不舍壳,所以只能缓慢地爬于尺寸之地。 舍弃,不是浪费。当前进的步伐因行囊而蹒跚,舍掉偌重的负荷,脚步才会更坚实。甚至舍弃比拥有需要更多的勇气,拥有是我们曾经辛苦的汗水、心爱的珍品,弃之,几许依依之情丝痛心呵!

许多的选择与行为都令人难以左右,处于昨日与明朝,总会有几多惆怅几多憧憬。人生就似乘车,于一站站的聚合离别而或喜或悲,成熟就在选择中成就。珍惜自己的拥有,学会割舍自己的拥有,才能真正拥有自我。

【感悟赏评】文章先通过一个故事引出观点,然后用对举的方式用事理、事例证明,结构完整。作文前,注重了对生活本身的思考和反思,激发了写作的灵感,在选材上下了一番功夫,材料正反对比,有事例有分析,所以文章显得很有生活性,有说服力。

莫把情云遮慧眼

湖北一考生

人生活在世上,是在无数的感情里度过的。有人说一个人的生命从笑声中开始又在哭声中结

束,这一笑一哭,莫不饱含着浓浓的人情,浸透了感情的一生,使生命有了支柱、目标、希望,使生命真正饱满、充实,使人性有了耀眼的光华。

人们重感情,人类也许永远也无法理解在一头饥饿的雄狮面前,它的孩子与猎物没有区别的那种无情兽性。然而深深浅浅的感情织成的云却又常常成为一种遮蔽,让人们原本智慧的眼蹿无法看到青天。

司马迁说,人情莫不念父母、顾妻子。人在很多时候都会自然而然地因情感的砝码将公正的天平偏向自己更在意更关心的人,就像俗话所说的“胳膊肘哪能朝外拐”。于是古代有了智子疑邻的寓言而今人也仍旧在走着这条老路,甚至走得很偏很远。一个年轻的女职员在她本该拥有幸福家庭,拥有灿烂前途之时却因贪污公款被投入监狱,当人们问她为什么要做这种傻事时,她的回答只有三个字:“为了爱。”一位母亲,因年幼的儿子身患绝症无药可治,竟抱着儿子一起踏上了黄泉路。一个老实的农民,却也知道讲哥们儿义气,将儿时同学偷盗来的赃款藏在了自己的被褥下,稀里糊涂地便成了窝藏犯??人们所犯的错误,小到考试时帮助作弊,大到杀人放火,有的只是一时的情不自禁,美好的情感却真的成了道家所说的“情劫”。 也有很多人认识到这一点,于是情似乎又变得可恶了。"杀熟",在很多不同的地方,不同的领域冒出头来。一样的顾客,陌生人就可以得到全面周到的服务,而熟人却被晾到了一边儿;有次品卖不出去,就联系一个熟单位做职工福利。反正是亲不见怪,抑或是熟人自然能够体谅,熟悉的人碍着面子不好说,只管让他们自咽苦水。感情又一次左右了人的态度,甚至还成为了一种被利用的工具。

我们景仰包公,不只是因为他不畏强权,更因为他大义灭亲,铡了自己的亲侄儿。

而事实上,每个人在感情占了上风的时候,只要能再有一刻的冷静,就能摆脱情感的纠葛,不论是偏向亲近的人还是故意"杀熟",都不再会成为人们心中对错的评判。

人是有感情的,但更是有理智的。当我们注视感情时也切记:莫把情云遮慧眼。

【点评】:多角度扣击主旨

围绕"在认识事物时必须控制感情纠葛"这个主题,文章先写了感情之客观存在与重要,接着第三自然段举出了与《智子疑邻》材料主旨一致的大量事例。行文至此,作者的思维没有满足于对话题材料主旨的简单图解,而是深入进去,指出了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杀熟"现象,这是因为利益驱使,使得感情变为被利用的工具"由于从多个角度扣击主旨,阐释话题,至此收束全文就水到渠成。没有对话题的;住确把握,没有对社会、生活的广泛关注,没有多角度思考的认识能力,文章就不会写得立意如此深刻,主旨如此鲜明。

公则生明

江西一考生

朱熔基总理将"公则生明,廉则生威"这句话作为他的人生信条,于是,我们看见了一个公正无私、威严廉洁的高大形象。

"公则生明",单单四字,意韵深远。公正,不偏私地想问题、办事情,则处理问题明智正确;反之,带有主观色彩,便不能公正无私地认识和处理问题。而人往往受主观影响,难以对事物做出正确深刻的认识,所以要做到"公则生明"并非易事。

人们首先得克服感情上的亲疏远近才能客观地认识事物。《韩非子》中一则寓言日:宋国一富人,一日大雨把他家墙淋坏了,他儿子认为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家老人也如此认为,是夜,果然富人被窃。富人于是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邻家老人为窃贼。可见,富人对被窃一事,完全受感情亲疏所左右,自己的儿子、偏私地认为聪明,邻翁却是怀疑对象,这样不客观,很难认识到真相,或许,事情的真相恰恰相反也未可知。所以,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判断,要想获得正确的认识,必须理智客观地分析研究事物,不带一丝感情色彩。

历览古来圣贤人,无不在对事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在处理事情上力求做到公正不偏私。 我们要向包拯学习,他公正廉洁,不包庇一切罪行。他的铡刀上斩昏君,下斩黎民,只要是真相,就能在他面前闪光,只要有罪恶贪婪,一律逃不过他公正无私的眼睛,于是,才在青史上永远携刻着他的名字。

我们要向岳飞学习,他训练的岳家军,行军迅猛,杀敌勇武,这与他的公正无私是分不开的,儿子岳云,犯军规违纪按军法处置,不因他是自己的儿子而有所偏颇,于是全军上下,无人不服,元人不赞,因此,岳家军才使金军闻风丧胆,才使得北宋得以保全,岳飞的精神一样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不论是故去的古人,还是现存的今人,只有做到公正无私,才能在对事物的认识上得到真理,才能在对事物的处理上得到赞美。感情上的偏私只能陷人于不分青红皂白,不辨是非之中,我们要坚决拒绝让感情主宰理智。

"公则生明"这句话犹在耳边回荡,让我们掘除感情的干扰,理智公正地在世为人吧!

【点评】:立意准确 材料丰富

这篇江西考生的满分作文一出炉,就引来了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此文水平一般,缺乏创新意识。尽管基础不错,但发展等级分给得过高。那么,这篇文章能否获得满分呢?获得满分的依据是什么呢?首先,这篇文章立意十分准确,为文"意"为先,"意"为帅,这是毫无疑问的。考场作文首先考的就是你的审题立意能力,本文这一点做得很好,准确把握了"感情亲疏"和"

对事物的认知"的关系,为全文定下了基调。应该说是本文成功的基础。其次,本文论证精当。这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该考生议论文的功底扎实,论点明晰,论据充足,论证过呈尤其值得称道,文章由现实入手,引朱总理的话立题,出手不凡,然后简析"公则生明"的内涵,主体段先引作文材料以做反面典型,由此带出两例正面典型事例。这样,三个事例一反两正,对比鲜明,孰是孰卜,一目了然。文末再联系现实,照应主题,整个论证过程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再者,此文材料丰富,文章不过800字,利用的材料就有四廿,有正有反,有理论论据有事实论据,有现实材料有历史材料。各种材料搭配使用,论证的效果很好。

勿以好恶论断之

陕西一考生

人有七情,自有喜好与厌恶之情,然而,当这种好恶之情掺入对真理的认识时,又会有怎样的影响呢?

也许腊梅讨厌冬风的肆虐与无忌,却依然在寒冬中吐露芬芳;也许鱼儿讨厌巨浪的汹涌与狰狞,却依然与巨浪为伴,成全生命的真讳;也许落叶对这个天地无比依恋,然而,当秋风吹来时,它毅然地飘落,告别那个美好的世界,成全明年即将萌发的草芽??

勿以好恶论断之,这是一种怎样的人生境界!这是一种何等的明智选择!

当一个人可以将对事物的判断游离于感情的亲疏之外,那他必是明哲之人了!

公子小白曾被管仲箭射衣带钩,自是对其痛恨无比。然而,当他认识到管仲的才识时,放下心里的厌恶,重用管仲,终成一代霸主。

刘邦不喜韩信的出言无忌,却委其以重任,让韩信统兵作战,征讨四方,终于灭了西楚霸王,成为天之骄子。

房玄龄曾为李建成出谋害李世民,李世民又岂能不恨?然而李世民不计前嫌,重用房玄龄为臣,遂有"贞观之治"之盛世,

感情的亲疏可以蒙蔽你的双眼,让你看不清事物的真面目,阻碍你对真理的认识,成为你求知路上的绊脚石。

勿以好恶论断之,楚王不听信郑袖之辞而疏远屈原,自不会为秦国所吞并。

勿以好恶论断之,李存勖不宠幸伶人,重用伶官,不谈国事,自不会因一人之乱而七庙隳,

为天下苍生所笑。

勿以好恶论断之,诸葛亮不听信马谡的信誓旦且,自不会痛失街亭,一败千里,死不螟目。 举目四望,古今中外,有多少英雄豪杰因内心之好恶而惨遭滑铁卢?古代如此,今天亦如此,或许,将来也如此。

对真理的探求是独立的,对事物的认识也不能掺杂上感情,“做学问就是做学问”,陈景润的话也许揭示了这个真理。

自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不必苛求,不过,不可不求。

勿以好恶论断之,也许你会发现,狗尾草也会开出美丽的花。

【点评】:内容充实 语言优美

这是一篇内容十分充买的好文章。文章以简短的问句起笔,接以充满抒情意味而又具有启发性的文段引人思考,继而明确指出“勿以好恶论断之”的论点,然后分两个层次纵论史买。以公子小白、汉高相刘邦、唐太宗李世民之例谈明智之人的明智之举,以楚王听信郑袖,李存勖宠幸伶人、诸葛亮误用马谡为例谈被感情蒙蔽双眼的后果,进而发出“有多少英雄豪杰因内心之好恶而惨遭滑铁卢?”的疑问,最后以陈景润的话结尾,使得文章前后文脉贯通,内容十分充实,极具说服力。

此外,本文语言很有特点,美感十足,一是语言有个性,凝炼简洁善用短句,没有众多考生常有的大话、套话、俗话,抒真情、发真论月之可亲。二是文中多用比喻句、排比句,形式上显得整齐,表达上增添了生动性、形象性,加强了气势,堪称美文。

感情不是保险绳

陕西一考生

中国是个人情大国,除原有的宗族关系之外,又重新发展了诸如情同手足、亲如兄弟之类的新感情。在处理各类事务中,喜欢拉关系找后门、找熟人等等,仿佛这样做才能万无一失,如同上了保险一样。

我们不能否定这样做带来的好处,但靠感情的亲疏来处理事务和认识事情,是否片面了些,岂不知这样做的后果往往会得不偿失,会蒙蔽我们看待事物真实一面的双眼!

《韩非子》中有这样一个寓言,说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东西。自己的儿子与邻居说同样的话,而宋人对此却做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论断,究其原因,都是感情惹的祸。邻人出于好心却被认作贼,只是缺少了一份血缘关系,宋人做此论断不但会伤了邻里关系,而且会有真贼逍遥法外,而他丢失的东西也不可能失而复得,片面地强调感情亲疏与事情发展的紧密联系,毕竟会使我们走进某些误区,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诚然与你关系亲密的人值得信赖,可以给予你帮助,但与你疏远或是完完全全的陌生人,就一定会陷你于不义,想加害于你,成为被怀疑、被仇视的对象吗?有一句老话:"世上总归是好人多。"在你处于困难的泥淖不能自拔,当你面临四面楚歌的境地无法突围,当你徘徊于迷途之中不能前进时,也许有些与你平时亲如手足的人只会观望,而许多好心的陌生人会交给你一根救命的稻草。多少人当官时门庭若市,又有多少人下台后门可罗雀,"人走茶凉"的话并不是平白无故就有的,"落井下石"者往往是你意想不到的人。所以不要把感情当做你惟一的筹码,信赖他人,以友善的目光去注视每一个你不认识或疏远的人,从而你便收获一份意想不到的惊喜;原来并非熟人才能把事情办得如此之好,并非手足才能给你亲人般的关怀,也并非亲朋好友才值得你信赖。

不要总以审视的目光打量陌生人,也不要把所有的筹码都正在感情的亲疏关系上,毕竟感情不是我们认识事情,处理事情的保险绳。

感情不是惟一筹码

【点评】:议论文的写作,既要明白起码的要求— 将道理讲“清”,又要知道较高的要求— 将道理讲“透”(周密、透彻、抓住要害,无懈可击),更要懂得最高而又永无止境的追求—将道理讲透,具有气势和文采。气势,即文章有一种扑面而来的凛然正气和无可辩驳、不容置疑的征服人心的英气—这是风华正茂的青年的心灵主旋律;文采,即文字、辞藻的华美或朴素之美。

本文作者的英气和文采主要体现在第四段的分析阐述上。作者通过列举现象,正反对比,得出掷地有声的结论—“不要把感情当做你惟一的筹码!”鲜明地昭示自己的观点:“感情不是保险绳”。文采上体现朴素美、真挚美 “世上总归是好人多”、“人走茶凉”、“落井下石”等熟语的运用,还有“四面楚歌”、“门庭若市”、“门可罗雀”等成语的使用,无不体现作者运用语言的嫡熟老练,朴素中显现才华,说理恰到好处。

天平和七弦琴

陕西一考生

理智和情感是人类生活中的两只脚印,人类在认知事物的道路上的每一次成长都和他们的理智私感情有关。

认知事物当然必得有严格的理智,不能纵容自己的感情和好恶。如果仅仅以感情的亲疏远近来下结论,大多数情况下会得出错误的判断,正如《韩非子》里那个宋国的富人,他的儿子与老人说的是相同的话,而他听凭感情的亲疏远近却得出了不同的结论,这当然是没有道理的。又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的妻子私他,姬妄畏他,而客有求于他,都说他美于城北徐公。邹忌最后排除 了感情因素的干扰,悟出了一番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

“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常困于所溺。”因为有所溺,有好恶,感情上有亲疏远近,人们在认识事物时便易于被迷失双眼。这时惟有理性的火光才能照亮黑暗混浊的末知世界,人类要到更高更远的地方去,健全的理性才是可靠的阶梯,布鲁诺被烧死在鲜花广场时,欢呼的人群又何尝不以为自己才是真理的掌握者呢?但是布鲁诺相信理性这个"内心的教师",他要让"所向披靡的论据万箭齐发",射穿习惯和感情上依赖的迷雾,把人类在认知事物的道路上引人正轨。

理性固然在认识事物中不可缺少,但我们能因此完全排除了感情因素吗?难道感情在认知过程中永远起着反面的作用吗?

康德仰望星空的时候,他的内心泛起的是崇高的感情,正是靠了这亲近永恒、亲近真理的感情,他才能在认知彼岸的道路上不断前进。没有感情的存在,人类生活会陷人刻板和抽象,我们认识事物不仅要分辨对和错,也要知道美和丑啊,没有了情感,艺术如何存在呢?只剩下了冷冰冰的法律条文,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一切熟悉的温情都离我们远去,我们能说我们认识了世界的本来面目吗?生活又有什么乐趣呢?即使是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是看重情感在认知中的作用的,有人向他提出一个设想时,他并不判断正误,只说:"啊,真丑!"他不愿意在丑的事情上花费时间,在他眼中,即使是物理学中丑也不能立足。

因此我们认知事物时,既要有冷眼,又需要热心,虽不能任凭感情的亲疏远近去判断,又不可仅仅是可怜的"数字化生存"。在理智和情感、天平和七弦琴的引导下,我们才能“诗意地栖居”。

【点评】:精选例证 结构清晰

本文有四个特点:一是贯串全文、令人信服的辩证思维,结尾以形象化的语言完整准确地揭示了感情、理智在认知事物中各自不可替代的作用;二是精选例证,用邹忌和康德、爱因斯坦例分别论证理智、情感的认知功能,典型贴切,给人启迪;三是思路严密,结构严谨。文章由理智到情感,运用"总一分一总"结构,都显示出作者较高的谋篇水平;四是善用比喻、借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