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俗小说影评(共6篇)

来源:作文周刊网 时间:2017-06-26 03:33:56

篇一:影评范文

一路走来一路情

——评影片《那山 那人 那狗》的主题思想

影片中的山是翠绿的山,影片中的人是善良的人,影片中的狗是忠诚的狗,那山、那人、那狗,给我们营造了世外桃源般的静谧与和谐。而导演是通过那条寂静而陡峭的邮路将我们带入这一人间天堂的。

邮路首先是影片的拍摄线索和故事发生的空间。优扬的音乐中又一个清晨来到了,小邮递员(刘烨饰)要开始自己的邮递员生涯了,老邮递员(滕汝骏饰)不放心,带着“老二”决定陪他走一趟。于是两人同走这一条邮路。一路上,帮助五婆、背夫过河、侗族姑娘、风中追信等故事相继发生。同时,邮路不仅是一条故事线索,更是一条情感线索,当我们说这里是人间天堂的时候,不仅仅指旖旎秀丽的风景,还有浓浓的人间温情,而这些深情正是在这条邮路上酝酿。

首先,我体验最深的是父子情。影片在表达“父子情”上用了欲扬先抑的艺术手法。有一个远景让我们看到父子二人和“老二”离家走过小桥,画面中的绿色扑面而来,青翠宁静。但儿子在前,父亲在后,话语不多,关系并不和谐。通过小邮递员的画外音和童年记忆的影像再现,我们知道是因为他小时候父亲很少回家,即使长大了与父亲也很生疏。但通过走这条邮路这次机会,两人开始了心灵的沟通和交流:父亲发觉自己还不知道儿子已经学会了抽烟,并为没有发觉儿子脖子上的伤疤懊悔不已;儿子通过邮路的漫长和艰难,特别是得知父亲有次为了送信从陡峭的山坡上跌落,体会到父亲工作的艰辛,而通过父亲对五婆默默的照顾则感受到父亲无私的奉献,两人的关系开始发生转机。

小邮递员背父亲过河是两人相互理解后关系的升华。深情的音乐中,不停穿插老邮递员背儿子在肩头的画面,温馨的现实和醉人的记忆在他的胸中碰撞,这一蒙太奇的运用带来巨大的情感张力,老邮递员眼里溢满晶莹的泪花。“能背动父亲就说明孩子长大了”,这是任何一位被儿子背着的父亲都会有的由衷的幸福,特写镜头让我们进入了父亲波涛翻涌的内心世界,一同分享这种深沉而含蓄的感动。

除了父子情,还有乡亲们对老邮递员的关爱。它不仅是使小邮递员体验到父亲伟大、改变自己成见的因素,更作为独立的情感元素震撼着观众的心灵。乡亲们知道这是父亲最后一次送信,将他送到村头还依依不舍,在这里导演运用了景深镜头来传达这种感情:前面是行走着的父子二人,后面是乡亲们站立的身影。而后面跑过来几个小孩将食物“悄悄地”的放入小邮递员口袋里的行为则将真挚的情感“轻松地”表达了出来。

能够体现乡亲们对父亲感谢的还有转娃受爷爷的嘱托每次都在父亲曾经跌落的地方等待。与前面的送食物的小孩一样,这里不仅是更是一种情感的传递。当小邮递员接过父亲背上的邮包的时候,乡亲们也把他们的感谢之情告诉了孩子,让这种美好的情感传递下去,一代一代。

“老二”作为影片中重要的“主人公”之一,它衔很多柴禾让父子二人点火取暖的段落很然人感动,影片中它的“忠诚”可以说是对情感的最高阐释。影片的开始,它不跟随小邮递员上路,老邮递员上路了,他才顺从的跟着,可见,他只对父亲是忠诚的;但影片的最后,他也追随小邮递员踏上了漫长的邮路,联想到小邮递员对邮递事业的态度的变化我们就会明白 “老二”对父亲的忠诚其实是对“邮递员”这一职业的忠诚,而这又何尝不是对大山里乡亲们的忠诚、对这座秀丽青翠的大山的忠诚呢?

漫漫邮路,款款深情。因为忠诚,“老二”送走了老主人,陪伴着新主子;因为感谢,乡亲们依依相送孩子们远远相迎;因为奉献,儿子理解了父亲接过背上的邮包;因为有情,这里才是人间天堂,山常绿、水长流。

父与子的人生旅途

——评《那山 那人 那狗》

电影很多时候是一种相当有张力和弹性的产物,某一部电影表达的主题稍微有些剑走偏锋就会使得所对应的受众群体变小。比如放《罪恶之城》和《低俗小说》就绝对有不买账的。但是有一类电影绝对叫大家捧场——比如像《那山那人那狗》这样的亲情类电影。

一个考大学失利的青年心不甘的回到了原来的小山村,情不愿的接替了父亲的工作。开始随着父亲开始第一次带有轮回性质的邮递之路。

我原来说,这个相当于中国的“公路片”或者确切的说是“山路片”。故事在父子的跋山涉水中不断展开。父亲和儿子之间的隔膜不断消溶。你静静的坐在电影院,面前展开的是滋润到掐一下就会出水的画面和父亲与儿子之间的默默的爱。动容,那是应该的。

关于画面??

据说霍建起是做美工出身,所以你不难理解为什么这部电影把所有的山色水影包容的淋漓尽致。在侗族姑娘出现的那个黄昏,画面精致绽放到了绝美。倘若说李安的《卧虎藏龙》里的青山翠竹算得上有读书人的雅致和清傲,张艺谋的《英雄》里的水榭上的打斗的背景暗含着出世的洒脱和矛盾纠结,那么,我愿意说霍建起的这部电影背景有小家碧玉的风情和生活的质感。

这本是一部平静的电影,没有英雄要挽救人质,没有公路上的汽车追逐或者你吃纳米,我被克隆的科幻把戏。平白到你一定要耐下性子去倾听的电影。所以画面语言也这样为电影内容服务着。

关于矛盾与平衡??

父亲和儿子之间是有矛盾的,但是这种矛盾在最后得到了化解。父子之间的感情经过了四个层次的。出门的时候,父亲看到儿子和妻子亲密的道别,可爱的吃醋,而开始上路的时候,儿子和父亲连走路都离了很远,一路上儿子漫不经心的一路走一路跟着收音机唱歌不停,父亲则不断提醒儿子注意脚下的山路。

他们进了一个村子,给五婆送定期要送但是却根本不存在的信。这里是第一个层次的升华。在进了侗族的村落以后,他们遇到了侗族姑娘并参加了一场侗族婚礼。父亲在这里含蓄的和儿子谈论起爱情。这里为止可以视做第二个层次。

最后在河边儿子执意要背父亲过河,父亲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儿子已经很强壮高大了,父亲趴在儿子的身上开始哽咽起来。这里是第三个层次。

最后则是走过风雨桥头的时候,信件飞起飞落,父亲,儿子和狗一起收集信件,这里是最后一个层次。在父亲和儿子的矛盾中牵涉到了第三个人,儿子的美丽的母亲。儿子埋怨父亲总是叫母亲在家等待。父亲缓缓的流露出对母亲的爱。影片的不断出现的儿子的独白和父亲的记忆的回闪避免了讲述母亲的繁冗,使得语素变得集中而简单。

还有一对矛盾是儿子同深山生活方式的矛盾。儿子在山外的世界寻求一种自我认同,但是没有找到。山里的环境同他追寻的认同感的差距使得矛盾产生。最后经过父亲一路上带有仪式性质的送信之旅。终于使得这个矛盾达到一个平衡。

还要说到的是父亲与山外世界的矛盾。这个构想算是电影的神来之笔。父亲是深山的产物,淳朴而没有一点心机。他和山外的世界是单向绝缘并对立的。但是有意思的是,在片尾,儿子数落父亲接受山外世界的想法,叮嘱父亲注意和村里人的相处。父亲抱怨:山里还这么复杂。儿子出人意料的给出:”生活是复杂的”这样的答案。父亲才发现,其实儿子已经长大。于是父亲不作声。默默接受。

在这里三对矛盾互相交织。三对矛盾最后都达到平衡。

关于旅途所代表的意义??

这本是条没有风景可看而且孤独寂寞的旅程。影片也只摘取了父亲和儿子的三天路程的影像。但是这段旅程却绝对有着别样的意义。

这段旅程是父亲为了叫儿子熟悉以后的邮递工作而进行的一次带有仪式性的跋涉。在这次跋涉以后儿子要作为真正的接班人。而父亲也要退休。父亲在山路上跋涉几十年,退休怎么说都带有悲壮色彩,可是父亲却不悲哀,只是在最后流露出少许的留恋。影片没有在这里拿“悲伤”说事。在这段跋涉以后父亲将退休,儿子将继承工作。这样的维系和传承在这个带有仪式性质的跋涉过程中显得意味深长。

这段旅程是儿子对父亲生活的临摹和父亲对自己生活的重演与总结。原来儿子从来没有陪同

父亲走过这么一段路程。这次路程中他体会到了父亲的辛劳和父亲默默流露的对他和母亲的爱。而他以后也要向父亲这样生活。这是一次对父亲生活的临摹。父亲的最后一趟山路过程中,他不断回忆起过去,所有的点滴好像历历在目,然而,以后这样的生活将不复存在。所以这是一次重演与总结。

这段旅程还是一种轮回与延续。路程是轮回的,从家门口出去还要从家门口回来。父亲在路上跋涉了几十年,儿子要接着跋涉。儿子曾经到过山外的世界,现在又回到了原来的地方。就好像父亲在影片中说的:山里的人为什么喜欢住在山里,那就像是脚放在鞋里舒服一样。儿子是父亲的生命的轮回与延续,也是父亲工作的轮回与延续。电影的命题在这里关于人的生存状态的命题再一次被强调。

在这部电影中,虽然名字是叫那山那人那狗,但是狗只是被作为拟人化的龙套出现。少了很多值得渲染的地方。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看这部电影的时间实在有些久了,于是几乎都是纯粹客观的来看待它,所以语言中少了许多美感。

青春

——《阳光灿烂的日子》

《阳光灿烂的日子》是改编自王朔的《动物凶猛》的一部影片,影片比起文章少了一份文绉绉儒学,多了姜文自己的经验和无法用文字表现的视觉神采。这部影片虽说是姜文的处女作,但还是获得了美国《时代》周刊年度十大佳片评选“国际十大佳片第一名”。此影片整体是马小军的自述,时光中更容易的明白故事的前因后果。画面虽说没有《可可西里》那样引云流水,诗意如画。也没有《重庆森林》那样灯红酒绿,喧闹不堪,但是每一个画面都是当时文革的真实写照。

姜文在影片的色调上是动了不少脑子的。枯黄象征苍凉,暗黄象征暧昧,明黄则象征青春,金黄象征的是辉煌。影片中色彩是由暗黄向明黄的过渡出现。马小军对米兰的爱和他们这一帮孩子在一起开心的玩耍都能体现出来,不过最为明显的色彩过渡还是在马小军与刘忆苦过生日时,第一次是马小军自己想的虚幻的生日派对,整个色调是暗黄。马小军因为米兰和刘忆苦而大大吃醋。后来是大家高高兴兴的坐在一起谈天说地,是非常青春的,因而色调猛地变亮。影片的整体色彩也是对背景环境的无声抗争。

《阳光灿烂的日子》,很明显“阳光”也是本文的主题。因为马小军对照片女孩的迷惑,每天都到女孩房子周围转,这是对阳光的拍摄就更多了,通过阳光的暗淡来表示时间的匆匆流逝。“一场电影”使整个气氛变得缓和。后来孩子被赶出来时影院里非常的热闹。突然一个剪切转向了景。听着歌声,跟着摄像机的摇镜,石头、屋顶??主人翁出现,慢慢的天亮了,阳光逐渐由弱变强,伴随着歌声,洋溢着青春的朝气。影片中女孩房里的阳光展现的很多。阳光从窗外一缕一缕的射进,甚至连屋里的灰尘都拍摄出来。

音乐配合得也很好,通过不同的音乐让我们感受影片中人物的不同心情。孩子们在舞蹈时,灯光、音乐、舞步结合把孩子们那种毫无悲伤忧愁,自由自在开心的心情也给完全呈现出来。每次马小军在自述前,也有一段音乐是愁是喜是悲一听便知。片中还有文革歌曲的穿插,体现出当时的社会背景。

孩子们在游泳时,通过全镜来表现他们的快乐,马小军站在跳台上,此时用俯视的角度拍摄,也就是摄像机仿佛就是马小军的眼睛。马小军看到的都呈现在摄像机前。在拍这一段时整个色调都是暗黄的。同伴们弃他而走后,用一个远景和长镜头拍小军一个人躺在水池里,音乐慢慢响起。显得小军非常的孤单,很无助。紧接着整个色调都变成黑白的通过音乐和小军的自述,我们知道他们已经长大,最后一个镜头是长镜头车子慢慢远去。

姜文对青春的回顾决不象第五代导演有那样多的沉痛和反省,他的喟叹是青春的恍惚和留恋,是对青春骤然消失的惆怅,更多的是对青春及那个时代的讴歌。

篇二:影评合集

末日降临,何人审判?——从《大象》看电影叙事的确定性与客观性

回顾世界电影史,探索电影叙事的确定性与客观性可谓是一个长盛不衰的主题,而《大象》的导演在这一问题上也是匠心独运,用心良苦。

首先,导演大量采用长镜头跟拍不同角色的行动,甚至刻意调整焦距,使观众的视野与角色等同,这种完全的纪实性风格在某种程度上避免了《公民凯恩》、《罗生门》乃至《英雄》中基于当事人叙述而产生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更让因人性的虚伪利己而导致的文过饰非无所遁形。

其次,导演似乎一直试图把自己从影片中抽离。不同于迈克尔·摩尔《Bowling for Columbine》的强烈主观,更不同于昆汀·塔伦蒂诺的暴力美学,高斯·范·桑特“存在主义倾向”的电影没有试图去解释惨案发生的原因,因为他知道就连当事人或许也没有一个既定的理由。

描绘性的阐述都带着个人的主观色彩和片面,他的处理“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细致冷静,仿若一个旁观者,没有主观臆断,只有事实。或许正如别林斯基所言,“真实地描写丑恶比任何攻击它的话都要有力量的多”,尽管每个人对此都可以有不同的解读。

但是,正如二战期间数学家里柯克的哀叹:科学、神学和哲学共同参加了一个葬礼,那就是确定性的死亡。基于康德“现象世界”可知而“自在之物”不可知的认识论,既然是影片,就逃脱不了导演的构思与打磨,而所谓的真相与意义,也必然受制于导演的选择。

电影厚积薄发的叙事给了几乎所有初次观看者巨大的视觉和心灵上的震撼。早就知道这是一部描写校园枪杀案的电影,但前一个小时“蓄势”可说是平淡甚至冗长。当全副武装的少年行进于狭长的走道,我们仿佛还沉浸于那轻柔而又蕴含骚动的《致爱丽丝》,还以为这只是一场游戏,一次策划,或HBO那杀人如麻的枪战片,但颇有些突兀的枪声和无辜者的鲜血让我们幡然醒悟,一场真正的杀戮已经开始。

或许我们早已在电影、电视中目睹了太多廉价的死亡,血肉横飞也未必会让我们有些麻木的心灵产生更大的波澜,但这一次逝去的,却是和我们同样平凡而又鲜活的生命。由此我更折服于导演蓄势时看似闲散的拍摄:他们(包括罪犯)有欢乐,有烦恼,有各自如意或是不如意的生活,但暴力以其绝对冷静宣告末日的降临,一切终结,归于平静。

就像影片中三次出现灰色天空中飘荡着白云的空镜头。从影片开始时的暗流涌动,到惨案发生前的阴云密布。最后,当杀戮在歌谣中嘎然而止,我们看到字幕一行、一行地在云卷云舒的天空里升起。

就像片名“大象”,有人读出了“当大象出现在起居室,人们要么当作没有看到它,要么当它不是真的大象”的英国谚语,有人读出了北爱尔兰对英国的威胁,还有人想到了中国“盲人摸象”的比喻。

导演带领我们切近而又遥远,真实而又虚幻地经历了惨案的前因后果,在比比皆是而又都只是人的假设的意义、原因中有些无可奈何地注视着一切。但合上双眼,我总觉得在那镜头之后,有属于人类的宽恕

与悲悯——面对人类的疏离与彼此伤害,联想弗吉尼亚校园枪杀案将凶手也列为受害者,或许只有爱才能让我们最终得救,这或许也是导演内心的不自觉流露。

1999年,高斯·范·桑特与HBO电视台合作了短小精干的纪录片式电影《大象》,虽然只有短短的70多分钟,却在戛纳国际电影节大放异彩,其精彩绝伦的叙事结构也足以成为电影专业研究的重要个案。本文将详细解析《大象》的叙事策略,并尝试揭示结构背后蕴藏的深刻寓意。

一、叙事结构详解

整体来看,《大象》主要是由两大类镜头结构而成的:

第一类镜头,是阴云密布的天空空镜头,共出现三次,分别在片头字幕处、第55分钟Alex网上订购枪支处、片尾处。在影片的叙事中,这三个空镜头主要起到两个作用:其一是平衡影片的节奏,起到“标点符号”的作用;其二是用自然气象烘托、隐喻山雨欲来的压迫力和不祥预感。

二、结构的隐喻

高斯·范·桑特的叙事策略首先是一种形式的实验,这毫无疑问。他为“板块式结构”的非线性叙事策略提供了又一个精彩的范例。但这种板块式结构的电影叙事实验并非自他而始,当然也不会以他为终。早在1941年,天才导演奥逊·威尔斯就用“伪传记片”《公民凯恩》为板块式结构的非线性叙事提供了一个完美的先例,几位与“传主”紧密相关的人物用自己的视角回顾并组成了凯恩复杂多面的一生;1965年电影大师库布里克的《杀手》是另一部近乎完美的非线性叙事作品,但在板块的切割上体现出更加细化的特点;晚近一些的如1994年昆汀·塔伦蒂诺的后现代主义杰出文本《低俗小说》,不仅用板块切割打破了线性叙事,还用首尾相连的方式构成完美的圆形结构。相较之下,《大象》的板块式叙事更接近《杀手》的风格,即:板块切割更加精细,板块数量更多,排列组合的顺序也更为凌乱,这就使得板块之间的拼贴和咬合显得更加困难。但正如本文第一部分所分析的那样,范·桑特通过高度精密的安排和一些关键性的细节把凌乱的碎片几近完美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充满结构魅力的艺术整体。

《大象》以阴云密布的天空作为结尾的开放式处理也隐喻了故事的“延续性”:科伦拜恩枪击案虽已结束,但同类事件还会继续发生,危险恐怖的气息依然在弥漫。

《大象》采用了一种树状叙述结构,即每一个人物视角都是一脉枝桠,多支在不同的空间内随同一时间推进,最后汇于主干终于结尾。导演有意让影片产生一种多视角的重复,同类似摄影聚焦的表现人物方式一起,不仅为电影提供了一个陌生化的架构,或许还在形式上配合了本片主旨,表达了一种压抑下的沉默。

我们大概不能否认《大象》在叙事手法上与《罗生门》的密切关联。二者的叙事均是在叙述同一时空当中的同一事件当中展开的,但限于电影的时间艺术性,导演不得不将这些逻辑上处于同一时间的事件分置于影片现实时间的前前后后,同时又以特定手法为电影创造空间感。实际上,如何创造空间感正是二者的差异所在:《罗生门》实际上讲述的是一个故事随时间推进产生的变异,它关于记忆、关于真相。真相存留在时间与记忆当中,而时间能够取消事件的同一性。虽然《罗生门》讲述的是一件命案,看上去武士的死亡已经无可置疑,但实际上这个事件是开放的,是能够在不同视点的重复讲述中被隐瞒、被修改的,甚至能够在结尾被悬置,是一种类似博尔赫斯与格非的无限怀疑与可变重复。《大象》的处理则使事件具有封闭性,正如片中每个人对于其他人物的封闭性,对时空的某一点的不断重复并不是为了推翻与质疑,而是一种表现,一种对时空的确认和证明。多个叙述枝桠通过不同的视点讲述的是一件不可变的事实,《大象》的重复不在于修改,而在于以时间为参照,生产一种空间的平行感。

而在叙事枝桠的交集到来之前,《大象》呈现的是对单个人物个体的刻画,这种叙事结构的不可变重复为影片导演通过不同人物来安置的多重的观看角度和参照系创造了空间性。而同样拥有多重视角的《罗

生门》的叙事,是通过不同人物对同一事件的覆盖描述完成的,这决定《罗生门》始终要在人物的语言表达中展开;《大象》则以“看”完全替代了讲述。影片中有大量的长镜头同人物的大段行走跟随拍摄,《大象》的长镜头多是无台词的,本身不仅带有有一种纪实性的表达,并且令观众产生强烈代入感的同时,更是在封闭了听觉之外的感官强调了“看”。长镜头与人物的距离时远时近,以08:03至14:04 的片段对人物Jordan的长镜头跟随为例:起始镜头距离人物较远,Jordan同周遭景物人物一起,成为观看的对象,接着镜头在11:14突然拉近,画面聚焦Jordan,这样拉近距离的动作使观众对人物产生了亲切感,继而在12:53-13:08,以时间的慢进为提示,镜头甚至替代了Jordan的眼睛,人物Jordan不再是被看的对象,而成为观众“看的装置”。而伴随这一长达六分钟的镜头的仅是自然声音以及若有似无的沉静的钢琴声,更加突出了“看”的意图,影片便是这样保持着观看不语的姿态。沉默作为导演一种冷静客观的立场,累积了高潮到来的必要情绪;且导演以沉默的方式为被损害者、为现实沉默者发言,并将此作为一种状态隐喻贯穿全片。影片正是不倦地引领观众对同一时间作重复体验,多次改变空间性的观看角度,始终压抑着高潮姗姗来迟。

当叙事最终抵达那个枝桠汇合的交点,Aric与Alex成为了叙述主干。这二人的故事情节似乎与《罗生门》中樵夫的最后揭秘有着相互呼应的共同点——揭示了影片之前的不同人物/不同故事叙述的最终结局。但实际上,《罗生门》的樵夫自白与前几种叙述是一种互文的关系:互相交错、互相补充、互相渗透;而《大象》的结局视点同之前的几种人物视点则是一种互训的关系,或者说是互相解释的关系:之前的众多视角呈现出的压抑叙述正是结尾到来的理由,而Aric与Alex的情节则使困于导演构造的时空重复之惑的观众得以解脱。

剧情简介

影片揭开了美国一所高中里的平凡一日。像往常一样,这个平淡的日子里被家庭作业、足球、流言等等所填满。对于每位学生来说,高中生活都是一种独特的体验:刺激的,友好的,痛苦的,孤独的,或艰难的。

美国一所普通高中普通的一日,逃课未果的John(John Robinson),在父亲的逼迫下回到校园;喜欢摄影的Elias(Elias McConnell),在校园内外拍过一些人物和风景后,来到学校暗房冲洗照片;新交了女朋友的Jordan,正被与他有过关系的女孩纷纷议论着;被人冷落情绪异常低落的Michelle,来到学校图书馆帮助做工……

校园高墙之外,时常受人欺负的“患难兄弟”Eric(Eric Deulen)和Alex(Alex Frost)正在家里午睡,他们对纳粹形象和暴力游戏非常迷恋,曾在互联网上订购了枪支。午睡过后,两人进行一番简单的策划,身穿美军野战装、手持冲锋枪走进校园,开始大开杀戒。 关于影片

这部电影聚焦校园暴力,风格上继承范·桑特的前作《盖瑞》。制作上比之还要低调,没有马特·达蒙这样的大明星,拍摄时也没有剧本,只使用一台摄影机。演员大部分是波特兰当地的高中生。向来喜欢欣赏美国独立电影的法国人当然不会错过,MK2公司已经买下其法国的发行权。

影评

[1]《大象》:青春不残酷

《大象》是加斯·范·桑特确立新风格的代表作,2003年在戛纳斩获大奖,题材的敏感性和形式的先锋色彩都是它加分的地方。如今看来,它依然像是一个精致传神的小品,震撼之外有很多地方值得品咂。

大象之形

青春的色彩就是鲜亮,《大象》也是这样。全片没有太多阴暗的色调,基本上是在秋日艳阳普照的状态下,校园风景宜人,教室窗明几净。即使如影片首尾处的云天一色,被过滤

的色彩暗淡却依然纯净。从色彩的调性上看本片,冲淡中透露出一点张扬,很适合青春的眼光和心思。

《大象》采用的非线性叙述结构,从效果上看显得非常随意,同一时空的多视角再现也充满了游戏感。开篇不久,帅哥Nathan与黑人小伙Benny在玩橄榄球,然后绕操场跑圈的卷发女孩Michelle进入镜头,仰头望天,天空中(画外音)响起了贝多芬的《致爱丽丝》(后来我们知道,雀斑杀手Alex此时正在家中弹奏此曲)。在一个场景中交代三个人物的出场,又通过一个隐藏的人物纠结三人的命运(全部被杀手所杀),来铺垫后来的震撼,这样的安排与其说是匠心,不如说是游戏。

还有一处很明显的三重视角的时空交错。要离开教学楼的金发少年John,进入大楼的摄影爱好者Elias,两人在走廊相遇,卷发女孩Michelle从他们身旁匆匆跑过。这个镜头以三个人为视点各自跟拍了一次,除了增加观赏趣味很难说有什么揭示主题的太多意义,但它强化了观众的宿命意识,出来的万事大吉,进去的一命呜呼,一次次的演示给你看,直到你抓狂。

《大象》的长镜头,在静观人物的同时略带主观,有时候跟着人物走出老远,很有意味。帅哥Nathan从球场回教学大楼,镜头就在后面不动声色地跟着。直到他拐下山坡,要进入大楼,镜头停了下来,像是不忍心让他进去,却只能无可奈何地停在原地,犹豫着,然后还是跟了进去。

大象之神

青春的残酷,从来都是以赤裸裸的毁灭为代价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大象》是标准的 大象的剧照(7张)残酷青春,但说实话,我的感觉却不是这样。

雀斑杀手Alex受到了帅哥Nathan的欺负,忍受似乎是他唯一的选择。这个典型的弱势个体的受气包形象,弹得一手还不错的钢琴,有一个还能谈得来的朋友(Eric),绝对是个平凡的有点猥琐的男孩。这样的男孩到处都是,比如我们的马小军和小四,一个对着镜子装腔作势,一个拿着电筒胡乱摇晃,都在想方设法发泄着自己的憋屈和利比多。

不需要苦大仇深,让所谓的时代背景、社会现象、意识形态统统见鬼去,青春承载不了那么多清醒的认识,只要不爽就够了。但前提是,你能给我提供什么。于是镜头中出现了电脑上的杀人游戏、随意点入的卖枪网站、电视画面中的法西斯,但这些都构不成主题,充其量只是背景,它们似乎影响了Eric和Alex,又不过是些熟视无睹的东西。

轻才是青春的主题,你给我一颗糖我就会甜蜜,你给我一个吻我就会幸福,你给我一把枪我就会杀人。想想自己的青春期,有没有在憋屈和愤怒的时候,想过拥有一把枪。那些被我们内心放大的“少年的愁”,大到可以去杀人,但在《大象》甚至是有些刻意的客观和冷静里,无非是一种青春的轻。

大象之外

电影如果能带给我们感动,它就是有诚意的;如果再能带出一些思考,它就是智慧的;如果还能传递出一种诗意,那它就是完美的。往往是我们激动了、思辨了,却落得余味空空。因为诗意的电影太容易变成造作,所以没什么人敢轻易标榜。

格斯范桑特是个起伏不定的导演,也许是青春期过长的缘故,因此描画青春躁动的主旨一直未变。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从《盖瑞》发端,经由《大象》、《最后的日子》构成的所谓“死亡三部曲”,及至最近的《滑板公园》,他所崇尚的极端的“极简主义”所营造出的奇异风格——极度简约的画面、故事、音乐等,但决不简陋。

青春残不残酷,对于青春中人似乎没有什么意义,我存在,我毁灭,我认命。唯有青春已逝,它的残酷才那么明显地刺痛我们,然而除了哀痛,似乎也只能不了了之了。

《两小无猜》视听语言分析

主题 笑着、哭着,带你走入童话中的游乐场,开始一场放肆的漫游。参加这一场疯狂的爱情游戏,被命运捉弄,然后捉弄命运。在这里,聪明人率真有邪,勇敢者小心翼翼。那永远不被世人理解的爱情却也永远生机勃勃。纯净状态的幸福,是心底里最原始的呼唤,它胜过花生上的奶油、胜过圣诞老人、胜过自由、胜过,生命。

视听语言分析

一、视觉设计(色彩、色调、场景空间、光线等)

这是一个讨论爱的怯懦与勇敢的童话故事,所以无论是人物、景物、道具造型,还是光线、色调的设计,都营造了一种童话氛围与冒险气质,形成了内在质感的统一性。

片子主要为暖色调,以红、黄二色为主,同时采用大色差、高对比度,跳跃、热烈、明快,但又带着一点危险的感觉。这正是片中疯狂爱情的准确代表。

下面来说明一下其具体视觉材料的选择。

环境。场景空间开阔,人物经常在嬉戏追逐,似乎整个世界都是他们的游乐场;景物色彩艳丽,开篇两排红顶的“漂亮房子”,以红、黄、绿色为主的学校、家庭、街道、餐厅、超市等等;天气多为晴天,很多人物、景物都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

道具。旋转木马盒子,本身就具有童话的意味,同时主色也为红色;另外还有红色的校车、公车站牌,各种颜色的安全帽等,都配合了情绪的渲染。

人物服装。多为艳丽的色彩,特别是女主角索菲,几乎每个造型都有红色的元素:红发带、红格子衬衫、红礼裙、红花朵连衣裙,连将内衣穿在外面的时候都特意选择了红色的内裤,而仅有的两次纯黑、白的装束,也都配合了极艳丽的红色唇彩。代表热烈、好战的红色成为了索菲的主题色,极好地契合了她率真倔强的性格;而一些配角,甚至是龙套角色都运用了红色服装,如不断挨打的体育老师穿了红色的短裤,而街上的行人甚至穿了亮蓝色的套装。

几乎通篇的暖色调给人以激进的感觉,似乎是快进了二十几年的感情纠葛。它给人刺激,让人不安,但又活力四射,给人以爱的温暖抚慰。

但片中还是有几处重要的情节用了极端的冷色调,它们穿插在暖色之中,形成鲜明的对比。如朱里安母亲的病房——蓝色被褥、黑白格地砖,一切都预示着死亡,而它与紧接着的“索菲墓地放歌”相对比,更显索菲如天使一般的美好和对朱里安的拯救意义。接近结尾处的真情表白是片子的高潮部分,导演更别出心裁地处理为冷色的暴雨,朱里安晕倒之后的“漫游”与索菲的呼唤也在一片黎明的蓝色之中,营造了迷离梦幻的场景,也体现了索菲的深刻绝望。

另外结尾处二人老年生活时导演运用的是黄色调,它一方面当然是烘托了二人的幸福感,但有另一点也很特别:之前二人明明已经被浇灌进了水泥里,而现在二人又生活到了晚年,一般导演处理想像的画面时都会采用白色、蓝色等冷色调,而只有处理回忆时才会采用这种旧照片一般的黄色,所以究竟哪一个才是想像?至少导演没有用惯常的画面色彩给出答案,当然,这个问题其实本就没有答案,对于朱利安和索菲来说,其实两个都是幸福的结局。

光线:以高调,尤其是晴朗天气的自然光为主,表现欢快热烈的氛围;只有朱时安被父亲关紧闭时才会出现一片漆黑的屋子;在片中,索菲的出现一般都在强烈的阳光照射之下,即便是在室内,也会有窗户透进光来,或是有柔和的人工光照射她的面庞,因为索菲是朱里安的光明的象征,尤其是索菲墓地放歌那场戏,逆光拍摄给她镶上了一道金边,神圣如同天使;相反,朱里安的父亲则总在处于相对较暗的位置,或是干脆在阴影里。

二、剪辑特点

交叉剪辑。车祸后轻伤缝针的朱里安和汽车里误会他重伤而哭泣的索菲,在两人之间做交叉剪辑,加强了戏剧冲突和两个场景之间的因果联系。在同一时间内,两个人各怀心事,一个欺骗,一个被骗,但最终几乎同时他们讲出了彼此的名字——谜底解开,表现了二人心灵的感应与呼唤。

篇三:如何评价一部电影

如何评价一部电影?

那还是一个属于饭岛爱和武藤兰的时代,人们津津传颂的是“为人不识武藤兰,看尽A片也枉然”。那时至尊宝刚带上紧箍咒,背负着不可逆转的命运走上去西天的路(当然不是坐动车去的,你懂得),而我刚开始喜欢上摇滚,耳中带着耳机,嘴里吼着“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电影对于我来说还只是男女谈恋爱才消费的东西。

红颜弹指老,刹那芳华。小泽和松岛枫的出现弥补了饭岛爱和武藤兰的空缺。那时彼得杰克逊创造出一个魔幻的中土世界,拿下了一个又一个奥斯卡奖,我刚刚开始在电脑上补习周星驰的电影,刚刚开始惊诧于《星球大战》和《侏罗纪公园》里的视觉特效。

如今,皇孙还用小学生的水准写下“一师是个好学校”的时候, 苍井空老师的书法已经开启了AV界德艺双馨的新时代。我也终于追上了电影的脚步,开始走进影院追逐热门影片的步伐,开始从网上下载重温各个时代的经典作品。看的电影多了,看的影评多了,看《第十放映室》多了,看完电影后,忍不住写出一些自己的想法。当然,这些想法仅仅是一家之言,就像我的博士毕业论文一样,没有任何学术价值和参考意义;也无法做到像芙蓉姐姐的写真集那样让人虎躯一震。唐伯虎有诗云:“别人笑我太淫荡,我笑他人不开放”。这句诗真实的描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含蓄和内敛。而在这个人人都想hold住场面的时代,人人都想fashion的时代,写一些真话反而会让人觉得这是哗众取宠。所以说,不用认真,写着玩而已。

一、电影评价的参考系

从电影评价的主体看,主要分为三类:一是学院派,主要是专业的学者和影评人,可参考奥斯卡金像奖、金球奖和欧洲三大电影奖项;二是电影观众,最有参考价值的是互联网电影资料库(Internet Movie Database,简称IMDb);三是中国电影人,包括大部分导演、编剧、评论人,主要的代表是国产商业大片的导演和编剧。

其中前两个评价主体代表了电影评价的主流,二者对电影的评论基本相同。第三类主体代表了电影评论中的非主流,用一句骂人的脏话就可以将这类主体清楚的表达出来:“你丫才是拍商业大片的呢,你们全家都是拍商业大片的。”

前两个评价主体偶尔也有冲突的时候。最突出的表现是第67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授予了《阿甘正传》,这当然无可厚非,阿甘正传在艺术性上堪称完美,思想主题足够深刻。但当年的提名影片《肖申克的救赎》,截止2011年7月2日,IMDB评分为9.2分,高居IMDB排名第一位。而阿甘正传评分为8.6,排在第31位。

其实这个很好理解,阿甘正传顺应了美国当时的文化和思想潮流(当时美国盛行关注弱势群体,有人调侃,只要是拍傻子,就能拿奥斯卡奖,如《雨人》、《不一样的天空》等等),串联起了美国的历史和文化。《阿甘正传》其实是奥斯卡顺应美国社会长期弥漫的强烈的反智情绪和抚平越战伤痛呼声的产物。出了美国本土后,阿甘正传很难得到其他国家的电影观众在情感上和思想上的认同。我看《阿甘正传》时,看了一半就看不下去了,后半部直到现在也没看,而且在有生之年也不准备继续看了。原因很简单,这个是一个成年童话,让人看到了生活的美好,但未必会引起我的共鸣。无论如何,这个世界上总是聪明人更容易活下去,聪明人更容易产生公平、正义、真理的信仰。与未经尘世诱惑和洗礼的单纯,经过苦难磨砺和洗礼的单纯才是人类思想进步的终点。《阿甘正传》在奥斯卡的胜利,是学术派的胜利,是美国思想和文化的胜利,但那只是美国的文化和思想。代表人类普世价值的《肖申克的救赎》之所以稳居IMDB排名的首位,是因为电影讲述了人类思想和情感中的共性的东西,电影中传递出的人性的救赎能够在最黑暗的监狱里熠熠生辉。

当然,《肖申克的救赎》当年也是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提名,从这点上看,这部影片的技术性和艺术性与《阿甘正传》不相上下,只是因为奥斯卡本身固有的“美国特色的资本主义”,才使得《肖申克的救赎》成了影迷心中永久的遗憾。那一年的《狮子王》、《真实的谎言》也都是非常优秀的影片。离我们最近的例子就是《拆弹部队》和《阿凡达》。目前,《阿凡达》在IMDB上排名182位,票房无敌于天下,而当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拆弹部队》则不见踪影。其实,这两部电影放到其他年份,几乎都不能获奥斯卡,这年实在是没有太好的影片了,所以只能矬子里拔出一个《拆》。纯粹从技术角度将,《拆》比《阿》更有资格获奥斯卡,无论是服装、台词、情节还是人物角色。但是《拆》的思想性和《阿凡达》相差十万八千里,《拆弹部队》完全是美化伊拉克战争,而《阿凡达》是在反思和批判伊拉克战争及美国的中东政策。这年的奥斯卡成了政治的牺牲品,缺乏了艺术具有批判现实的勇气。在《拆弹部队》

中,我完全无法认同主人公这个战争犯的行事和思想动机。战争应该是让人们用来反思的,不是吗?怎么能够成为一个精神病发泄欲望和情绪的场所,怎么能成为一个变态挑战自己赌博心理的地方?所以,从思想性上,《拆弹部队》是毋庸置疑的大烂片。但《阿凡达》也不用不服气,放在任何一个年份,这种影片连最佳影片的提名都得不上,除了视觉,还有什么?剧情、台词、角色,一无是处。

大部分而言,奥斯卡和IMDB是差不多的。如《教父》系列、《指环王》系列、《飞跃疯人院》和《卡萨布兰卡》等等。所以,评价一部电影时,奥斯卡和IMDB是我们重要的参照系。

二、评价标准之故事

故事是评价电影的最基本的标准,因为电影和小说、戏曲等艺术形式一样,最基本的是要讲一个有吸引力的、完整的故事。故事是电影的基础,也是电影最基本的要素,没有故事,观众看什么?

电影的故事可以从两个层面评价:一个故事本身的精彩程度;二是导演(编剧)讲故事的技巧。有时候,一部没有什么思想主题、没有什么影帝影后、没有什么电影特效的电影,但是有一个足够精彩的故事,有足够的戏剧冲突,同样能够吸引观众,成为一部成功的影片。如《两杆大烟枪》、《恐怖游轮》、《非常嫌疑犯》、《低俗小说》、《蝴蝶效应》、《电锯惊魂》等等,国产的有《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这些电影的共同特点就是故事足够精彩,让你从电影开始的那一刻就无法再离开椅子,一直到电影结束的时候,才开始恍然大悟,甚至还想再看几遍电影,重温一遍情节,寻找各种细节和暗示。

网上大多数人把《穆赫兰道》排在高智商电影的第一位,认为这才是故事片的翘楚,更有装逼甚者,从佛洛依德的《梦的解析》来分析这部电影,装的已经有了点清尘脱俗的味道,看的我直反胃。其实,《穆赫兰道》只不过是讲述了一个女精神病做的一场噩梦。导演故意玩弄观众的智商,把一个本来谁都可以看得懂的电影,讲的谁都看不懂,然后装逼的叫嚣:“只有看过佛洛依德的《梦的解析》的人才能看懂本片”。观众被耍了一通之后,为了在其他人面前装逼一下,纷纷跟风的从《梦的解析》角度分析这部电影,然后吹嘘这部电影有多牛逼,好像自己分析明白了,就更牛逼似的。这个情景你眼熟吗?和中国现在社会中的某些场景,多么的相像!

电影是拍给观众看的,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故事能够让观众看懂,故事精彩的电影不是让观众看了十多遍还不懂,非得要看影评,才知道电影讲了什么,才知道被导演这孙子耍了。尊重观众的导演,电影情节再复杂和离奇,最终看完之后,观众都会明白故事的始终。导演在故事方面的构思或者技巧性的编排,都是为了将观众牢牢的按在椅子上,故事的结尾会给观众一个满意的交代,在电影的结尾,把观众带到高潮。而《穆赫兰道》完全是导演一个人的自慰游戏,导演自己高潮了,自己爽了,但是让观众云里雾里,完全没把观众当回事。我真想当面问问导演:“你妈妈的!该摸的摸了,该吻的吻了,前戏做的完美无缺了,贫尼已经湿了。但是,我都不知道你这个秃驴最后射还是没射,你就穿衣服走人,你什么意思?贫尼的钱白花了?你丫是不是中国国家足球队的,90分钟不射?”

好莱坞最典型的讲故事的技巧是,在电影的开始就设置一条主线,设置一个贯穿全片的剧情冲突,围绕这个冲突,展开情节,经过各种曲折后,到电影结尾的时候,冲突解开。在故事层面上,国产电影和国外电影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有时候我甚至怀疑导演和编剧们故意不想好好讲故事,不然怎么解释呢?在这个芙蓉姐姐已经开始减肥,凤姐已经想整容的时代,中国导演和编剧们讲故事的能力还是一如既往的糟糕,那只能说明他们实在是不思进取。幸好宁浩给我们带来了《疯狂的赛车》《疯狂的石头》,虽然有模仿盖里奇的《两杆大烟枪》的嫌疑,但毕竟故事精彩绝伦,情节设置巧妙,逻辑丝丝入扣。但更多的国产电影,故事性可以用没有故事来形容。代表作如《赤壁》,有人说:“烂片有两种:一种是赤壁上,一种是赤壁下”。赤壁本身是一个极为精彩的故事,1995年电视剧《三国演义》里赤壁的部分,单独剪辑出来,都可以作为电影了。而吴宇森在几个小时的长度了,却几乎没讲出故事来。还有一些编剧完全忽视故事的合理性,代表作如《游龙戏凤》、《江山美人》等,就不再多说了,这些只在童话里出现的情景,被编剧和导演毫无忌惮的放到现实中,让我看的心底暗暗发凉。 故事性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不能有硬伤。在这点上,《穆赫兰道》又成了反例。可能是导演没做过梦,或者没有做过正常人的梦。在正常情况下,无论是谁做的梦,做梦的主人一定会出现在梦境中,或者以第一视角看自己的梦境。这是做梦的常识。在影片中,女精神病的梦中,竟然出现了和女猪脚完全不相关的梦境(如电影中的导演发现妻子奸情、女二号如

何出现等戏),而且女猪脚也不是第一视角观察,这完全违背了做梦的常识。因此,作为支撑全剧最重要的线索的梦,出现了这么明显的错误,可见本片之烂。(顺便说明:这个漏洞是本人发现,并对该发现具有最终解释权。)

在一些剧情非常强的电影里,故事方面偶尔也会出现纰漏,但只要不足以影响剧情和逻辑,大多数观众都是可以接受的。如果故事中的漏洞影响了剧情,这种错误是不应该犯的。电影《非常嫌疑犯》中,最后的一场戏,也是最重要的一场戏,也是支撑整个电影的一场戏中,按理说口水金所坐的位置,不会看到对面的墙上的“SKOKIE”几个字母。我仔细的分析和预测过,口水金离墙大概3.5-4米,板子上的标志SKOKIE的大小大概为10-12号字。这么远的距离是不可能看清这么小的字的。这个细节已经影响到了电影故事方面的逻辑性,因此,也成了这个精彩故事中的最大遗憾。(同样顺便说明:这个漏洞是本人发现,并对该发现具有最终解释权。)

国产电影中故事方面的逻辑硬伤更是比比皆是。就拿大部分观众都热捧的《让子弹飞》来说。剧中,姜文为了加深戏剧冲突,安排一场剖腹验米线的戏。这个故事最早起源于广东佛山,后来被金庸成功的融入到《飞狐外传》里,金庸巧妙的串联,使得戏剧冲突十足,并构成了整部小说的一条主线,对主人公的形象刻画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剧中,锺四嫂一家与凤天南相比,是绝对的弱势群体,被人讹诈之后,有些疯癫的锺四嫂为了证明清白,只能剖腹验鹅肉。金庸改编了这段戏,人物设定合理,剧情符合逻辑。

然而姜文把这场戏搬到《让子弹飞》中,就变的不伦不类。张默饰演的角色是一个土匪,注意!是土匪!姜文老师,你还真以为鹅城是法制社会?还是你把鹅城当成云南高级人民法院了?人家是土匪好不好,这么有前途的职业,能拿人命跟你玩剖腹验米线?

这群土匪可不是什么弱势群体,别说多吃了一碗米线,就算张默是猪八戒,多吃了一锅,钱也是给的起的。只要张默不是在鹅城里扶起了一个摔倒的老太太,这点钱算的了什么呢(谢绝联想)?

人家当时记错了,现在补上那一碗的钱,不就完事了吗。人哪能没有记错的时候,人哪能没有带不够钱的时候。而且米线店老板又不是中国某些银行,人家不和你要利息,更不能光利息都能要得你倾家荡产,老板只是要那一碗米线的钱。张默就说自己忘了行不行,把老板的米线钱补上(反正土匪不差钱),然后把打车钱给报了。不就完事了吗?无论如何也不至于非得瞪着眼睛喊:“我就吃一碗,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什么?你不信,老子剖开肚子给你看看,你数数这带着血和粪的米线,够不够一碗”。这种人不是脑残吗?姜文老师此时毫无大脑的、生搬硬套的王霸硬上弓,结果弄的不伦不类。导演应该仔细想想:要是现在的富二代、官二代都有张默(角色名字记不住了)这种觉悟,那中国得提早100年进入文明社会。

三、评价标准之主题

古人云:“文以载道”。电影作为众多艺术形式的一种,虽然没有表达思想的义务,但是有表达思想的权利。电影中的思想和主题,通常能够引起人们更深层次的思考,带给我们享受的同时,带给我们更深的震撼。其实,电影和小说一样,并不仅仅是娱乐的功能,还有教育和宣传的作用。导演通过电影这种媒介,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人性,把自己的思想和普世价值观,传递给看电影的人。

好的电影,不仅可以在故事和艺术上做到极致,在主题上同样让人深思。如《肖申克的救赎》讲述了人性的救赎,《勇敢的心》表达了人对自由的向往,《断背山》道出了作者对同性恋的理解和关怀,《撞车》传递了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必要,《拯救大兵瑞恩》反思了战争和生命,《指环王》让我们认识到了欲望、希望和友谊。

主题有时候是电影的第二生命,让电影可以升华到更高的境界。第83届奥斯卡被认为是《国王的演讲》和《社交网络》之争,但最终《社交网络》完败于《国王的演讲》,我想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主题性。《国王的演讲》讲述了一个口吃的国王通过不懈的锻炼,最终能够流畅的进行演讲,故事给了人们努力、奋斗和积极向上的启示。而《社交网络》仅仅是讲述了facebook的创始人马克 · 扎克伯格的故事,没有创业的艰辛和奋斗的激情,虽然稍有戏剧冲突,但很难支撑起一个好的故事,主题则是完全没有。导演只是把一个人的成功经历在银幕上复述一遍,没想要给观众什么启示,没有想通过电影传递给观众什么信息(导演自己说:只是想告诉观众马克 · 扎克伯格那传奇的成功经历)。而且,主人公的成功经历仅仅是偶然,并非是由主人公自身的努力和自身特质决定的,没有普遍性和代表性。主人公的故事和一个浙江人买彩票中了5.14亿,在本质区别上并没有什么区别(前提是我们没在天涯

上看到那篇预测中奖的帖子)。当然《社交网络》的电影语言的运用还是值得称道的,演员的表演水准也非常高。

从主题层面,国产电影和国外先进的电影,同样有很大的差距,但这种差距已经是可以看得见的了。最近几年,国产电影在主题性上最突出的莫过于冯小刚的《集结号》了。在影片中,冯小刚对战争中牺牲的价值、对尊严和荣耀的思考,值得每一个观众去深思的。主人公可以自己不要荣誉,但是不能让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没有名分,这种抗争的意义堪比战场上、硝烟中的拼杀。导演在主人公身上表现的思想,牵动着观众内心深处最敏感的那根弦。这部电影的制作和表演也可以说是近几年中难得的佳作,只是人们都当商业片看了。

很多时候,观众对导演所要表达的主题多少都会有些误解,如《金刚》、《让子弹飞》。网上有些调侃《金刚》的话:“看了《断背山》之后,发现性别不是问题;看了《金刚》之后,发现物种不是问题”,“男人应该像金刚一样,站在世界最高的楼上,为心爱的女人打飞机”。从这些句话中可以看出,大多数人都认为《金刚》是描述金刚和女猪脚之间的爱情,如果光从表面看的话,还真有点那个意思。但如果仔细思考,仔细琢磨彼得杰克逊的意图,你就会明白,《金刚》其实描写的是英雄的孤独和英雄的反抗。从古希腊神话开始,英雄大多数都是孤独的,尤其是内心深处的孤独。女猪脚的出现,对于金刚来说,仅仅是让自己开心的玩偶,当然属于自己的东西,决不允许别人侵犯。于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宠物,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金刚大战恐龙,金刚大战飞机。

对于《让子弹飞》,其实电影受到的热捧和《穆赫兰道》是一样的。两部电影都反映了一个共同的社会现象:想装逼的人太多了,等到大家装到最后,发现正常人说的正常话反而被认为是装逼。例如,我评价《穆赫兰道》是烂片,说《让子弹飞》在国产影片中刚刚及格。这些话如果在网络上会被人攻击动体无完肤。尽管我说的是实话,但是装逼的人不会那么想,他们会说,你根本没看懂。其实,《让子弹飞》是导演故意在里面说了一些东西,这些东西无非代表着秩序和反抗,但是装逼犯们不甘心,联想到中国的现实社会,于是开始有了《让子弹飞》是暗喻革命的说法。如果你从《让子弹飞》里看到革命,那是你在意淫。我要郑重的告诉你,这玩意儿和手淫一样,次数多了,对身心健康不利。但是大多数装逼的人是不听这些的,他们兴高采烈的在网上讨论:“我又发现一处 …… ”。导演看到这些,故作深沉的一笑,不予解释,更显出了自己无与伦比的装逼实力。这段话有点过于直白,不过按照电影的标准,这部影片在化妆、道具、语言、对白等方面,都有很多问题,包括观众津津乐道的故事,也是存在很大漏洞的。如果电影的主题真是在暗喻革命,那就直接反应了导演的小家子气。真正具有人文关怀的导演,其电影的主题可以跨越国家和民资,让不同文化、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人们感受到同样的情怀、同样的感动、同样的魅力。例如:《肖申克的救赎》、《勇敢的心》、《黄石的孩子》、《飞屋环游记》《断背山》、《海底总动员》、《海上钢琴师》、《霸王别姬》等等。没办法,一个人的境界决定了其业务能力成长的空间,《让子弹飞》如果离开这个时代背景,让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人看,还有这样的共鸣吗?基本上可以断定,不会!

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电影的主题是为电影服务的,是为讲故事服务的,千万不要本木倒置。好的导演,不会把自己的思想横冲直撞地放到电影里,这样的做法会破坏观众的情绪,自然无法将观众带动高潮。有技巧的导演,则会熟练的运用各种姿势,九浅一深,慢慢地将观众的情绪带动起来,含蓄地将思想贯穿到电影中,高潮之后,让观众慢慢地回味,这种快感才真正是观众想要的。四、评价标准之角色

角色(这个词读juese,而不是较色。港台人没文化,总读错别字。不过对娱乐圈的认识到是很准确,知道“无色情、不电影”)很重要,一个好的角色甚至可以拯救一部电影。电影从本质上,还是表演的艺术,特效再好、画面再精致、故事再精彩,也都是为角色服务的。因此,奥斯卡中角色的奖项占据了很大的比重。

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价角色的好坏:一是角色本身具有的特质;二是演员的实力;三是角色的行事动机。经典的荧幕形象,比一部经典的电影更容易让人记住。我记得金庸先生曾说过,电影、小说或戏剧,故事情节归纳总结起来不过几十种,这些艺术形式更重要的是塑造形象。话题稍微扯开一些,金庸先生在塑造形象上,几乎做到了武侠小说的极致,故事中的主人公没有任何雷同,尤其是性格方面。而古龙则差的太远了,陆小凤、楚留香等等,都差不多,如果将《凤舞九天》里的陆小凤的名字ctrl+V成楚留香,故事没有任何不妥,人物角色的行事动机一律相同,没有目的性,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如果你把《神雕侠侣》里的杨过换成郭靖,那就完全需要编另一个故事了。两个人的性格差异太大了,同样一件事,杨过做的,郭靖未必会做。这就是塑造角色带给观众的魅力。电影塑造好的角色比比皆是,

汤姆汉克斯的阿甘、达斯丁霍夫曼的雨人、马龙白兰度的教父、海伦米伦的女王、约翰尼德普的海盗船长、张国荣的程蝶衣等,这个名单太多了。有时候是演员成就了角色,有时候是角色本身成就了演员。

我在这里想着重提得是第三点:角色的行事动机,也可以理解为人物的心理。在这方面,国内许多导演简直就是天马行空,想让角色做什么,就让角色做什么,完全忽略了角色本身应该有的心理活动和冲突。演员演起来,就像是带着脸谱的木偶,被导演支来唤去。我还记得《第十放映室》评论《江山美人》的时候,说过:“我们看不到故事的背景和人物之间的关系,也看不到任务的内心情感和动机,所有的人都想木偶一样,被导演拨弄来,拨弄去。观众完全无法认同他们的行事和动机。”这段话适用于很多的国产电影。哲学里有一句话:“性格决定命运”。不同性格的人,在面对同一件事上,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国内导演在讲述故事的时候,经常忽略了人物的性格和心理,为了故事能够讲下去,让主人公做他本来不会做的事。这时候,我想所有的角色内心深处都有一句共同的呼唤:“其实我是被自愿的。”与此相对,金庸先生自己在《倚天屠龙记》后记写张无忌:“但在他内心深处,到底爱哪一个姑娘更加多些?恐怕他自己也不知道。作者也不知道,既然他的个性已写成了这样子,一切发展全得凭他的性格而定,作者也无法干预。”牛逼吧?什么叫大师?这才是大师!作者或导演塑造好人物性格之后,是根据人物性格决定其行事动机,绝不会胡乱地、没有逻辑、没有目的的让主人公“被自愿”的做他不想做的。

四、评价标准之技术

这个标准包含了很多层面,如视觉效果、艺术指导、服装、摄影、剪辑、音效和配乐等。电影毕竟是一门艺术,这些艺术指标是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技术标准与前面三个标准比起来,更像是化妆和容貌的关系。有一句话说的好:“世界上只有懒女人,没有丑女人”。一部电影也是如此,如果电影即没有故事,也没有主题,角色还一般,那干脆就在艺术上下功夫吧,把视角特效做到极致,用震撼眼球的方法让观众心甘情愿的掏钱走进电影院。所以说,丑点没关系,好好学会化妆,如果化妆都解决不了,不还有整容吗?胸小点没关系,好好学会挤挤,如果挤挤都挤不出乳沟,不还有隆胸吗?凤姐都能整成蔡依林,你凭什么做不到?《变形金刚》、《阿凡达》、《蜘蛛侠》、《指环王》等等就是最好的例证。当然,《指环王》是属于化了妆的奥黛丽赫本,从骨子里就是美人。

有很多人误解,以为电影艺术主要就是视觉特效。国内导演看完《阿凡达》之后哀叹:“中国电影和国外电影技术相差一百年。”我想说这话的脑残导演甚至没弄明白电影的技术都包括什么,以为视觉效果就是一切。视觉效果确实重要,给人们的直观震撼也最明显,但还没有重要到让国产电影遥不可及的程度。服装、摄影、剪辑和配乐等同样重要,不然,奥斯卡设置这么多技术性奖项干嘛?李安的《卧虎藏龙》不是以中国的班底获得了奥斯卡最佳摄影、最佳艺术指导和最佳音乐吗?技术可以花钱购买,可以模仿,《集结号》正是请了韩国的爆破团队,才成就了逼真的战争场面。但是电影中的那种内涵、情怀,电影工作者对艺术的认真态度,才是国产电影和国外电影最大的差距所在。说到底,电影的艺术还是为故事、主题和人物服务的,前面三项才是电影最重要的部分。

也正因为人们过多看重视觉效果,很多人把《阿凡达》放在艺术的高不可攀之处,反而把《指环王》贬低的一塌糊涂。从艺术上看,《指环王》只在《阿凡达》之上,除了视觉效果方面,其余的完胜。不用不服气,《阿凡达》仅获得了最佳视觉效果、最佳艺术指导和最佳摄影三项。而《指环王1》获得最佳摄影、最佳视觉效果、最佳化妆、最佳电影配乐;《指环王2》获得最佳音效剪辑、最佳视觉效果;《指环王3》获得最佳歌曲、最佳剪辑、最佳配乐、最佳音响效果、最佳化妆、最佳视觉效果、最佳美术指导、最佳服装设计8项技术性奖项,三部合计共获得14项。如果《阿凡达》和《指环王》在同一年评选,《阿凡达》除了视觉效果之外,基本上会全输给《指环王》。这就是为什么奥斯卡评委会第一次把最佳影片颁给了一部魔幻电影。

五、结束语

本文中对某些电影的评论,可能会伤害到一些人,我可以想象的到,这些人不屑的撇撇嘴:“你丫吹的天花乱坠,牛逼你也去拍电影啊,你拍的还不如人家姜文呢!”就像我们骂中国足球队踢的臭的时候,这些人说:“牛逼你去踢啊,你TM还没我踢的好呢!”其实如果水

篇四:我最喜欢的十大外语片及影评

我最喜欢的十大外语片及影评

我最喜欢的十大外语片之首: 死亡诗社(dead poet society) 我最喜欢的十大外语片之二: pulp fiction(低俗小说)

我最喜欢的十大外语片之三: 七宗罪(seven)

我最喜欢的十大外语片之四: 情枭的黎明(carlito s way)

我最喜欢的十大外语片之五: 变脸(face/off)

我最喜欢的十大外语片之六: 黑暗中的舞者(dancer in the dark)

我最喜欢的十大外语片之八: 海上钢琴师(The Legend of 1900)

我最喜欢的十大外语片之九: 这个杀手不太冷(leon)

我最喜欢的十大外语片之十: 大鱼(big fish)

一、青春的祭奠—死亡诗社

文:十一月的雨

在它之前我从来没有想过,会有这么一部影片,影响我的一生。

青春,激情,理想,现实,光影交错中散射的气息竟然与我而今的心情如此的契合。那种迷惘,那种追寻,那种急切的想掘出活着的意义却无毫无头绪的焦躁。王朔在他的小说中形容这种心情为《动物凶猛》。也有哲人说:这就是成长。如果说这是每个人必经的过程的话,那么在四处碰壁撞的头破血流后突然发现自己一直在追求的理想世界不过是自己的臆想,在现实的面前一切梦想都可以渺小的无关紧要的时候,我们该怎么面对呢?

有人选择沉默,在现实面前沉默,在梦想面前沉默。但沉默的代价可能是,至死之时你仍在心底里寻找:我活着到底为了什么?就像一句话中形容的一样:真正突围而出的只是极少数,更多的人在经历青春的悲愤和不安后酣然迟钝。

有人学着解脱,在他们满腹的激情遭遇到现实一次次无情的摧残之后,他们选择了一种极端的方式来祭奠自己梦想中的青春――死亡。

我没有权利去指责前一种人生是怯懦,因为我很难分清是否自己也是其中的一个。我更不能虚妄的批评后一种人生的鲁莽,他们可能比我们之中的任何一个人都热爱生命,比我们任何一个人更接近生命的真谛,只是他们选择用自己认为唯一完美的方式去接近完美,如果这种坚定可以称作勇气的话,我承认,他们的坚定让我汗颜。

也许我和大多数人一样,在这两种人生之间徘徊着,试图逃离平庸,也避免堕入极端,总想选择一个平衡的支点,在那个支点上,悬立的便是人生的真正的意义。但是,这个平衡点隐立在何处呢?

幸好,在我仍是饱含激情的年纪,《死亡诗社》给了我一个让我醍醐灌顶的答复,让我在往后的人生里,能够清醒的活着。

“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生活的有意义,我希望活的深刻。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把非生命的一切都击溃,以免让我在生命终结时,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活过!”

当那个气度非凡的老师基丁

第一次走入我们视线的时候,一种独特的睿智,风趣,深刻和诗意的气

质既透过屏幕,让我如沐春风。在他的第一节课上,他让同学们记住了那个词:卡佩迪恩。他让同学们记住了一句话:seize the day。这,其实正是贯穿他全部精神的中心支点。同时他还诗意的嘱咐同学们,要用惠特曼的诗句来称呼他:“噢,船长,我的船长。”

我不禁会心一笑,生活的乐趣确实能从一些小小的细节窥得一二。

那种恬淡的风度让我也看到了他的过去,他曾经激情荡漾的青春,只有真正经历过这些的人才能把人生参悟的如此透彻。换句话说,他现在也在充满激情的活着,只是这种激情,早已历炼成了一种难得的平静,他用这种平静的眼光审视着周围的孩子们,看着他们在懵懂种的追求,在他们身上,他嗅到了自己当年的气息。他所做的,是在引导,帮助他们及时找到青春的意义,帮助他们在迷惘中突围,帮助他们抓住人生最精华时刻的每一天。

我甚至开始羡慕他们可以置身其中去享受那种春风化雨的感觉了。尼尔和托德,显然也被基丁的生活激情所触动了。虽然他们是不同性格的两个人,但他们无疑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都期待着生命的真谛。

尼尔性格开朗,他对生活的热情很快因为老师的热情而点燃。他喜欢演戏,憧憬未来美好梦想的时候都会兴奋的颤抖。忘不了他在争取梦寐以求的到《仲夏夜之梦》的角色时欣喜若狂的表情,好像那个时刻全世界都是他的,没有什么不可征服。除了,他异常威严顽固的父亲。是的,近乎专制的国王。所以当托德问起他:“那你怎么跟你父亲说呢,他知道的话会杀了你的!”他想极力回避的最大问题也无法回避了,极其沮丧的他黯然说道:我现在连剧本还没看,你就不能让我先在心里过过瘾。眼睁睁看着他脸上的狂喜和激情僵硬黯淡成沮丧和颓废,梦想和现实碰撞的结果让你目不忍视。其实他的父亲是残酷现实的一个化身,在尼尔的世界里,即使曾经多么美丽和强烈的冲动最后在父亲的严酷的面容前面只能轻轻的支离破碎。

托德内向羞赧,他的世界很封闭,其实他的内心很丰富,在他小心翼翼的隐藏的内心深处,梦想在那里闪着别样的光芒。但他不敢把他拿出来,他害怕别人的评价,他没有自信去展示自己。当我看到托德那种单纯无辜而又矛盾挣扎的表情时候,心头猛得一震。是不是当我们遇到似曾相识的感觉时都会有这样的心灵的震颤呢?我从他身上看到了过去的自己,虚弱的内心让我悸动,每次尝试的释放都会因为与期望的有的丝毫差池而不自觉的放弃,放弃后的失落会让我更加否

定自己的勇气。那份渴望变的自然而又无法摆脱的紧张始终左右着我,我在其中痛苦的挣扎。

当托德听到基丁老师的一席话后,他再平静的外表也难掩他翻腾的内心。我知道他开始觉醒了,但他长久的性格仍然强烈的抵制着这些改变,所以,他拿起笔在纸上写下了“seize the day”,然后,又把他揉碎扔到了桶里。他在挣扎,我看的很清楚,因为我也会经常的挣扎,看着他的一举一动就像再看自己,会不清晰吗?但是,毕竟是多少年的性格和习惯,虽然会因为那一阵的波涛而掀起风浪,不久又恢复到了往日的沉静。即使自己的内心其实知道,这种沉静以久,会变成麻木。

基丁发现了这个封闭但却丰富的小伙子,他知道让他释放自己才能激发出他潜在的激情。在课堂上,忐忑的托德站在讲台上感到无所适从,‘我不懂咆哮,我不会表达,站在这让我觉得难堪,但老师为什么让我做这些’他的心里在纷烦的跳出这些字眼。“说说你看到惠特曼的画像时想到了什么。闭上眼,不要思考,大声说出第一个跳入你脑海的字眼?? ”基丁大声的启发他的灵感,镜头开始绕着他们两个转动,一圈一圈,托德的内心也在剧烈的晃动,当“他看起来像个牙齿流汗的疯子”这样平日看来荒诞不经的话语都脱口而出时,镜头突然定格,一种坚定已经从心底油然而生,自信的惊喜第一次笼罩在自己的脸上。我喜欢这样的表情,因为它让我欣慰:他正在逃脱自己的束缚,像我所期望的那样,像现在的我一样!

突然之间脑子里冒出了王小波的一句话:人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有一个诗意的世界。难道不是吗?原来真理究其源头都是殊路同归,东西方文化在这个上面得到了完美的契合。

“我们的船长”带领着同学们一个个站到桌子上俯视四围,因为他告诉我们,换个角度看看世界,你会发现不同的东西。

“我们的船长”让同学们在校园里随意四处行走,不要跟随着别人的步伐,因为当你跟在别人的身后行走的时候你才会发现,顺从是多么的容易,而不受他人影响坚持自己的个性是多么的困难。

“我们的船长”让同学们在运动场上咆哮着运动,因为运动时的激情才最接近生命的本质。 世界就是这样的,当一大帮孩子们正为青春而激动的时候,传统的守旧势力便会跳出来指责这是不务正业,这是颠覆制度。他们会像校长那样板着面孔斜眼望着你,好像再说:年轻人,清醒一点,现实是不容你放纵的。

曾经听过“残酷的青春”这个词,现在渐渐明白,指的就是这个吧!

托德勇敢学会了面对,他了解

到了活着的意义。

诺克斯最终追求到了自己最爱的女孩,他明白了生命的美妙。

尼尔的戏剧之梦在那个大雪纷飞的夜晚成功的上演,他的心跳都在随着激情而疯狂搏动,他也终于像老师说的那样做到了自己真正想做的。

但是,然后呢?

父亲的拒绝,义正辞严的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

尼尔的反抗,苍白虚弱的把他逼到走投无路的地步。

在他面对父亲缓缓坐下的那一刻,我窥到了他眼中闪烁的泪光和――绝望!

我的脑中跳出的不祥的预感让我自己觉得害怕,虽然我知道这是必然的结果,但是,它能不能够不发生呢?

尼尔打开窗户,戴着自己演戏时的荆棘王冠,赤裸着上身的他张开双臂感受着自然之风的最后一次吹拂,他在最后感受生命的意义。这一刻的眼神坚定的告诉我:没有了梦想的生活比死亡更让人可怕!

枪声响了,苏格兰风笛的声音再此响起。不过这次没有《勇敢的心》里面的美妙悠扬。像死亡的回声一样沉闷冗长的让人窒息。

死亡的阴影覆盖了诗社的明快,残酷的现实浇灭了青春的火焰!

这是怎样一个世界!?

如果青春应该彭湃为什么现实又会这样残忍的拒绝?

很长时间里这个画面伴随着这个问题在我脑中盘旋。

其实,有些事情是无法回避的,你也不能回避。就好像你可以相信童话,但世界不会是童话。你可以选择失落,也可以从此愤世嫉俗。但我敢保证,你不会开心的,因为你始终没有参透生活的意义。得到真理就必须经受历练,拥有快乐先必须体验痛苦,这就是生活的代价。激情的背后也应该有一双能够洞察世事的眼睛。

基丁老师被诬陷与尼尔的死有关,结果是:离开。

在他收拾好自己的行李,黯然的走出门口的时候。托德再也无法忍受了,他从来没有如此坚定过。他不再顾忌任何人的阻止,毅然站到了桌子上:“噢,船长,我的船长!”大家陆续站到了桌子上:“噢,船长,我的船长!”这些声音充满了敬意,此起彼伏,任何反对和威胁听起来都是

那么渺小和无力。

孩子们集体站到了桌子上,看着他们的船长。这是一次意味深长的对视,无数双目光交错着复杂的感激和不舍的深情。这是一个无声的画面,但却是最令我震撼的情景,带给我的,是前所未有的心灵的冲击。

“谢谢孩子们,谢谢!”基丁老师微微颤动的嘴角,欣慰感动的目光已经说明了一切:在这里,再也没有什么遗憾留下了,因为孩子们,早已经体会到了他所教的一切!

还好,孩子们在正当青春时遇见了基丁老师!

还好,我在追

寻生命时遇见了《死亡诗社》!

二、一部精致的低俗小说

文:十一月的雨

这是我最喜欢的十部外语片里我最后写的一部,不是因为别的,只是我一直无从下笔。我知道无论如何我都不会企图对昆汀的天才结构做一个所谓的解析,那是影评家看过十几遍后一处处找出其中的向以前的电影致敬的部分再大肆宣扬时做的事情,我心有余而力不足。我想做的,只是像本片之于其他常规影片一样,把自己的风格颠覆一次。只要自己舒服,夫复何求?

《低俗小说》在我的心里占有非常特殊的地位。每个人都会偏爱一种类型的电影,有人喜欢科幻,有人钟爱言情,有人会看恐怖,有人会挑动作。我则对这种cult片(邪典)情有独钟。那种带点戏谑风格,带点黑色幽默,有着独特结构的影片我可以举出好多部。昆汀的《落水狗》是我看的第一部,其次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有《两杆大烟枪》《罗拉快跑》《木兰花》《冰血暴》,当然,在我看来,《低俗小说》是最好的同类型片。它颠覆了一切人们本来认为自然而然的东西,把不按常规出牌玩到了极致。

在戛纳折冠金棕榈后,许多人开始全方位研读这部奇特的影片,想从中挖掘出思想上更深层次的东西,于是,好像黑道乌托邦之类的言论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第一次看本片我完全处于兴奋状态,每一个细节,每一段戏谑,当最后一个故事出来时,我发现和第一个故事结合的如此巧妙的时候,那种激动就好像考古学家在发现了一个新的墓穴后竟然发现里面还有活人。

当第二次看的时候我注意到了萨缪尔 杰克逊饰演的那个混混每次杀人前的一番引自《圣经》的言论,煞有介事,替天行道的架势让我思考了好长一段时间:他到底想表达什么?百思不得其解,到后来还是丈二和尚摸不找头脑。

其实到后来想想也就释然了,恐怕昆汀的初衷也没那么复杂吧,要想隐讳的表达某些高深的思想从来都不像他的风格,他所做的,是让自己的影片看起来更酷,当然这个不是说影片整体,因为纵观全片他还是有野心表达某个主题的,在这我不想深究。但至少某些细节一定是这样的,那种颠覆带来的刺激和快感是前所未有的。

像文森特和乌玛饰演的玛撒拉的情妇的那段独特的妞妞舞,像玛撒拉被车撞两人误打误撞进一家店后他被同性恋警察鸡奸,像文森特他们误杀黑人同伴后的一系列奇遇。这样的经典片断回忆起来络绎不绝的经过你的眼前,像重新在脑中上演了一般。

写到这时我想到了一个问题,有人特别喜欢韩剧那么他必然是感性的,有人只喜欢暴力影片的话他肯定会有十分粗犷的一面。

如果说从一个人的观影习惯可以看出他的性格是真的话,那么我的性格里面肯定有昆汀的电影里的那种戏谑和冲动,不愿顺从和不愿符合常理的因子可能也会体现在我的潜意识里。但这样看来好像和平时的自己大相径庭。不过也有可能,它们作用于我的一举一动之中,只不过自己没有发现过多少罢了。不过也正是这种品质,把昆汀这个默默无闻的小子送上了皇帝的宝座。值得我去思索。

整个影片是经过精心策划的一场戏,它的精致不仅在它的完美结构,更在于它的创新,它的独一无二,它的反其道而名之的并不低俗的“低俗小说”。

谈了这么多,感觉更像是乱弹一气。

其实,能有这么一部影片,让你拿在手里就觉得喜欢,就算不去重温也能感觉特殊,还能再要求什么呢?

三、七宗罪:从梦魇中苏醒,从黑暗中挣脱

文:十一月的雨

Earnest Hemingway once wrote, "The world is a fine place and worth fighting for." I believe the second part.

当彼特被带上了囚车,在周围的一片黑暗中,我看到了他那双本来凌厉的眼里没有一点点生存的气息,绝望从灰色的眼睛里流出,充斥了整个画面。看着远去的囚车,逐渐消失在惨淡的斜阳里,摩根苍老的脸上已经看不出哀伤或者是愤怒,他缓缓的带上帽子,说出了那句让我心惊的话。 这句话,比那个让人震撼的结尾更让我无法忘怀,思绪无法抚平。

我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我一直这么认为。我也知道现实生活不是童话,在光怪陆离的童话外表里面,往往隐藏着不为人知的丑恶。人们向往着美好,所以淡化着丑恶。我没有真正见识过多么丑恶的事情,所以我也潜意识抗拒去想许多虚伪和腐化。

但是,总有这么一些人,会赤裸裸的拨去那层美好的外衣,把有些糜烂呈现给我们,展示给本来不愿去承认的我们。真实的让人心惊,残酷的让人发指。让我们在“直面惨淡的人生”之后,会不约而同而又不可避免的去想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怎么再去看待这个世界,我们用什么样的方式再去生活?

大卫?芬奇是这样一个人,《seven》也是这样一部启示录。

很多人说这是一部结局式的电影,即像《第六感》《小岛惊魂》那样仅是因为一个震撼人心匪夷所思的结局而神话了全片。我不否认这一点,但我不认为《seven》仅仅是因为一个结局而让人记忆如此深刻的。导演从一开头就开始了铺垫,就开始了巧妙而精确的设计,使那种压抑,紧凑,悬念迭生的感觉一直慢慢的积累着,待到最后一刻无可避免的完全爆发,没有恍然大悟的醒悟,只有无以复加的震惊。正是由于如此,他并不是单纯的为了一个结尾而

牵强的组织架构全片,而是通过那个惊世骇俗的结尾而升华了本来就思维缜密的影片,从而使《seven》达到了同类影片无法企及的高度。同时,这也是我最欣赏本片的地方。

大卫?米尔斯是一个年轻气盛的警探,他因为工作上的失职而被调到了纽约的一所警署。在那里他迫不及待的想接下一个大的案件,以此来显示自己的能力。其实从开始的一系列场景我们已经可以看出他的大概性格了,有些不羁,有些浮躁,容易冲动但对待工作却有股拼命的冲劲。当然,外表的冷峻掩盖不了他内心的温柔和善良,他爱他的妻子翠西。印象深刻的是刚搬到新的办公室时,妻子突然来的一个电话,让米尔斯措手不及,不好意思被别人看到自己温柔的一面,但是又

篇五:一百多部电影的观后感

[一百多部电影的观后感]最能保证看到一部好片的办法是让别人推荐,一百多部电影的观后感。这也是我为什么总是逛豆瓣的原因。找到电影很轻易,但找到一部值得你花掉一两个小时观看的电影却未几。平日找书和电影时总不忘在豆瓣搜一把,看看各家评论,受益不少。《西雅图夜未眠》一部很温馨的电影,片中的父子之爱,夫妻之爱就很令人感动。还有对缘份的描绘是如此地美妙,浪漫。看到结局,暧意由心而起。《天使爱美丽》不得不叹服导演的才能,把影片拍得如此妙趣横生.拍摄手法十分新意.童话的手法拍出童话一样的爱情.我们还可以享受那法式幽默所带来的欢快.可爱的艾米丽的那双精灵般的大眼睛将成为银幕的永久画面.《肖申克的救赎》这是一部很黑的影片,把社会最黑的角落描绘出来。在黑暗中只有人性在闪烁着微弱的莹光,令人欣慰的是就是这一微弱之光热和着散布于黑暗中的每一个人,并终极把他们送到自由的天地。很出色的一部电影,随时间流逝,其经典地位得到越来越多人的承认。《末代天子》很难以想像,一个外国导演竟将一个中国的末代王朝这样真实而生动地展现给观众。溥仪复杂的人生经历和他的无奈,悲凉的心理得到尽情演绎.观后不禁感慨世事的变迁.被历史所抛弃的人在历史的大潮中是多么地无助和无奈.《天堂电影院》上半部分还是很轻松地欣赏意大利人的特有的幽默,后一部分就是感动了,影片有太多的东西令人感动了。友情,爱情,*情,每一种情感都是那样真实。时光的流逝把这些至纯至真的感情发掘并真实地表现出来。对于这部影片的感觉只能用薛家燕吃了史蒂芬周的黯然销魂饭后的那种感觉来形容了。对于有着电影情结人,都能在这部电影中拥有自己一直在寻找的情怀。《中心车站》号称是世界上最好看的电影,虽有些夸张,但足以说明这部电影的经典性。影片故事就是寻赵冬寻找家。朵拉和约书亚的友情也在寻找的过程中渐渐发展了。结果他们没有找到约书亚的父亲,但约书亚找到了家。令人不能忘却的还有美丽的巴西乡土凤光和朵拉顾客们的表情。里面的音乐似曾相识,很美的音乐。《燃情岁月》影片的音乐,悠扬而婉转,大气磅礴而不失宁静.可以说得上是电影音乐中的尽对经典.前面的兄弟之情我们生于八十年代的人确实感觉不到了,应该是羡慕他们的爱.影片中的风景实在是美,只能对美国说:天杀的,有这么美丽的西部.《云上的日子》这部电影最美的地方不是情节,也不是表演。而是那种悠远,宁静,带着淡淡哀伤的意境。《东风化雨》这部电影应该让中国的观众好好看看,太适合中国了.个性和青春的*是不容被死气沉沉的传统所抹杀的.就想引用一九零零说的那一句:fuck regulation《马语者》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纯正的自然影片已经未几了。导演能够不受贸易的刺激的确令人尊敬.看完后是心灵像得到净化一样.平淡之中有一丝涩苦.《碧海蓝天》没有谁能像吕克.贝松那样把人对自然的眷恋拍得如此感人.把大海描绘得如此之美.令人难忘的还不止这些,还有让.雷诺的大老粗形象.那些令人忍俊不禁的台词和场景.《西西里的美丽传说》这是世界上把一个少年的青春萌动表现得最好的影片,能让每一个男人都想到自己过往的暗恋时节。很幽默,可情感也很饱满。女人之美被表现到了极致.而莫妮卡.贝鲁奇则因此片名声大噪。一跃成为世界级巨星。有时候为艺术奉献还是值得的。《钢琴师》罗曼波兰斯基的手法总是很冷峻,而且在冷峻中往往带着一丝脆弱的热和。第一遍看的时候看不出这部电影的好,还以为是利用对二战受难者的同情来赚取奥斯卡评委的投票。后来再看的时候却被波兰斯基那些冷冷的手法所折服。为那些在纳粹屠刀下,脆弱如草芥般的生灵而悲痛。《冷山》影片要阐述的无非就是等待,盼看,坚强.不过拍得还凑合.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蕾妮.齐薇格的出色表演.《教父》(1,2)没有理由不看,20世纪最伟大的三位演员都在这两部电影中。第一部还出现了电影史上最伟大的表演。《阿甘正传》看看和这部电影竞争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提名影片,最会知道这部电影的伟大。在笑看一个傻子滑稽经历的同时,每个人都会羡慕他幸福美好的人生.几乎每一个观看者的智商都比阿甘高,但又有谁像他那样执著,执著地往追求爱情,执著地往漫无目的奔跑.世界是美好的,对每一个人都一样,包括傻子.《海上钢琴师》影片的音乐美不胜收,实乃是莫里康内的代表之作。看似不可置信的故

事,却有着不同平常的人生哲理.托那多雷三部曲中,最有富有诗意,最哲学的电影。《爱国者》除了少了美女外,一切都是梅尔吉布森的凤格,把战争的场面拍得宏大而真实,影片的打斗十分出色。《兵临城下》大呼过瘾!战争片超级经典之作。《廊桥遗梦》爱情的描写和诠释非常地深刻,情节细腻而不乏出色.女主人公在美丽邂逅的痛苦抉择得到充分地演绎.两位主演的表演都很到位.特别是老牛仔的眼神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是影史上最棒的爱情影片之

一。《低俗小说》太独特了,应该是九十年快播伦理电影代最富创新的影片.一个字可以形容酷-片中音乐,人物对白,行为举止,故事情节,结构,电影海报一切都酷毙了.《美美人生》用笑剧的形式来表现一个残酷的世界,一个普通的父亲,把美好和希看留给了自己的妻儿,把痛苦和死亡留给自己。我是饱含泪和笑来看这部影片的,笑中哭着往向那一个伟大的父亲致敬。《辛德勒的名单》这应该是对战争反思的最佳影片了,艺术性和思想性之高足以永载电影史册.影片史诗般地展现了当年那段惨痛的历史.被以为是斯皮尔伯格的旷世之作.由此,斯氏终于能走进艺术殿堂,角色不再仅是票房弄潮儿。《与狼共舞》西部片最美的夕阳,在西部片日渐减少的九十年代,这一影片无疑是最后一部杰作。影片在表现人性主题的同时,也强烈谴责对印第安文明的毁灭行为。在磅礴大气的西部草原上谱写一曲悲歌,为被粗暴残杀的印第安文明而唱。《钢琴课》很简单的情节,却是用带着哀伤的钢琴曲慢慢地诉说。还是咱们的中文博大精深,取了个十分恰当的译名叫钢琴别恋。当年这部电影。和老陈的霸王别姬共享金棕榈大奖。个人以为是比霸王别姬稍逊一筹。《洛丽塔》(非库氏版)很好看的一部影片,故事节奏,画面,音乐,结合得非常好。演员的表演也恰到好处。尽管影片故事存在很大的争议,但对于电影本身而言还是一部优秀之作。当然,间隔原著的小准还是差很多的。可能原著太优秀了。《美国往事》一部长大的电影,一部美国史诗电影。看完之后,令人感慨万千。人生无常,岁月无情。当年的小伙伴已成为白发苍苍的老人,怀着对朋友深深的愧疚过了自己的大半身,阔别他乡,一无所有。而到头却发现自己被最好的朋友欺骗了一生。令人叹息不已。我总想写一篇长点的观后感来写这部电影,对于这部电影有太多的要说。《美丽心灵》最出彩的地方在于能把幻想与现实很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猎鹿人》影片过于沉冗,拖泥带水的。与奥斯卡最佳电影的地位实在是不匹配。我看不出此片有什么好。《上帝之城》令人大为震动的影片,很多的影迷都会用牛来形容这部电影。一部反映少年长大的电影影竟然拍成了黑帮火并的枪战片。当看到拿着手枪的小孩大摇大摆地穿街走巷,杀人,抢劫时,估计每一个观众都会在哑然失(转自:wWw.zUOwenzHoukan.com 作文 周刊:低俗小说影评)笑时不禁震憾。导演似乎觉得还是不够发人深省,还在片尾加上了本片根据真实故事改编字样。惟一不足的地方是稍微有点凌乱。《蛛丝马迹》擎匪片的上乘之作。悬疑迭起,扣人心弦。《情场世界波》超级搞笑,大胆地构思。匪夷所思之余,开怀大笑。《群尸玩过界》实在是考验人的视觉承受力,独自一人能看完整部电影就算你狠。《音乐之声》什么叫经典,魅力不随时间的流逝而褪往的就叫经典。在她诞生之时好评如潮,30年后的今天依然好评如潮,很多年以后还会好评如潮。不禁感叹歌舞片的没落,以后还会期看到像这么优秀的歌舞片吗《毕业生》那个羞涩迷茫的毕业生是当时美国一代青年的缩影,这部电影就是在五六十年代的映照。达夫汀的表演正确地反映出了那时候的青年的精神状态。那时候他就开始向众人证实了他就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男演员之一。《杀人三部曲》尽管洁尘说这部电影的导演比电影还弱智,但这的确是一部十分好看的电影,动作十分出色。《发条桔子》这是我的第一次看库布里克的电影,我被深深地震憾了。被那些暴力,怪诞的故事所震憾。库氏的电影很富于思想,可有点怪怪的那一种。那种思想和现实都是若即若离。《对她说》面包的电影看似离奇却总是给人以思考,给人以感动。这部电影就是这样的电影,不可思议的爱情同样让人觉得安静,纯洁,美丽。不过影片的结局太让人遗憾了,男主角苦爱一场却是这样的结果。《猜火车》一部很经典的青春电影,但表现得却不沉重。影片用幽默的手法往表现少年的背离和不羁,看得很轻松过瘾。影片结局终极还是回到了对主流价值的憧憬中,究竟少年终究会长大。《博击俱乐部》影片很诡异,但影片的玄色幽默元素十分地出彩,台词中不泛闪烁着

生活的哲学。此片虽讲述着和主流意识不一样的思想,有些令人费解,但却能融合艺术和贸易。可以这样往评价这部电影:这是一部幽默的,睿智的玄色影片。《天生杀人狂》是暴力片的代表作,是mtv式电影的代表作,也是公路电影的代表作。《恋爱中的莎士比亚》一般水准的电影,把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桂冠给它,实在是太过于提拔,没什么出彩的地方。《英国病人》又是一部战争加爱情的电影,这种题材拍得太多,有点看腻了。这部电影却能成为这一类型片的又一经典,可见导演的功力。除了在视觉上带来那浩如烟海的沙漠,还有就是男女主角出色的表演。《盗火线》最大的看点就是罗伯特.德尼罗pk阿尔.帕西诺,影帝对影帝,戏骨战戏骨。警匪枪战片的影迷决对不能错过的电影。《公民凯恩》被公认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电影。时至本日,我们当然不能以现在的眼光往评论这部影片。其伟大之处只有那些对电影的历史有研究的人所能确认。我等肤浅之人只能慕名观看。《出租车司机》马丁.斯克塞斯顶峰级作品。斯科赛斯在此片的表现技法堪称教科书。也就是此片让他被冠以大师之名。希奇的是,此片竟然在竞选奥斯卡最佳电影中落败,实乃奥斯卡污点。片中那个游离的男主角是罗伯特德尼罗所塑造最成功的角色。20世纪电影史中,德尼罗的这次表演尽对能进三甲之列。《奔腾疯人院》看完后久久地沉醉于其中,为主人公的这样的死法而伤心,也许是由于影片要表达的就是要打破束缚,尽管在最后有一线希看.但还是不能驱散心中的压抑之气.影片流程很平常,但到了最后相信每一个人的心绪都会被影片所掀动。《雪河男子汉》一般的作品,但还是值得一看,影片的乡村凤光特别的美,最为出色的是野马奔驰的画面,非常地壮观。《无人地带》一部很优秀的作品,从一个小角度往反映内战的残酷。有一份幽默,有一份仇恨,一份期待,还有一份无奈。《凤月俏佳人》朱大嘴的代表作,当年就是这一部电影让她成为一线红星。现代灰姑娘的浪漫爱情故事。影片本身就很轻松,浪漫.还有就是朱大嘴的表演的确出色,观后感《一百多部电影的观后感》。 ◆分享好文◆《疤面煞星》一部翻拍十分成功的黑帮电影。电影中的男主角成了猛男的代表,后来被很多的黑帮分子顶礼膜拜,竞相模仿。《筋疲力尽》只知道是新浪潮的最经典代表作,在电影史上地位崇高。慕名观看而已。谈不上好看。(3)《本能》此片成功之处就是把*和悬疑融合在一起,既有噱头,又有嚼头。为*电影又开辟了一条大道。莎朗.斯通因此片一跃成为好莱坞一线明星。实在,称此片为经典,最可能的原因在于,此片有一个*片中最为惊艳的镜头。引得无数登徒子争相按晢停。《西部往事》这是最经典的西部片,还被李抗育称为最酷的电影。的确,片中人物话语和子弹一样少。一个比一个拽,刚看到一个很酷,很拽的人物,却被另一个更牛的人物一枪嘣了。个个满是男子汉气概。酷劲十足。《情书》很多人都说这是一部经典的爱情片,记得在光良一部mtv里面,女主人公看此片泪流满面。可是我觉得此片说是经典好象差了点,应该说是一部好片,一部值得一看的爱情片。电影中的爱情不是很令人感动,但多了一份纯洁。《律政俏佳人》很轻松,活泼的电影。实在这样的电影最能赢得口碑和票房,双线飘红。影评家不会吝啬自己赞美的词汇,观众也乐意掏腰包,究竟谁都愿意轻轻松松看完一部好片,然后笑着离开电(4)《克莱默夫妇》朴实无华,却又很深动。说的事都是从社会现实中直接剥离出来的,此片在美国社会更易引起共叫。也许奥斯卡评委也感同身受,尽不犹豫地边思考自己的婚姻边送金像。做男人难啊,想要努力工作,让自己的家人过得好,却难免忽视对家人的感情;要工作没出息,家人又会抱怨。《十一罗汉》很普通,也许唯一的亮点就是帅哥集聚。其他的就没什么值得谈论的了。《大河恋》电影的音乐超级棒,宁静、舒缓、饱含深情。溶合了大自然的优美和亲情。这部电影并没有大的场面,曲折的故事,深刻的哲理,但却很感动人。由于电影描述的就是兄弟、父子间的真情,并无拖沓的内容。摄影特别出色,台词如诗歌,电影也像是一首对人生真情的赞美诗。《偷自行车的人》意大利现实主义电影的经典代表作,在六十年后看这部电影仍然是魅力四射。电影非常真实地描绘了那一个本来就不幸的人碰到不幸的事。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心里自然而然地就随着影片人物的情绪,和他一样着急,一样想知道自行车的着落。到电影结束的时候,看见父子二人无奈而伤心地走在大街上时,心里跟他们一样难过。这就

是现实主义人文关怀给人的震撼和感动。《天使之城》有一些影评人说这片拍得太娇情,与原著有很大的差距。我想这类的影评人应该是基本上已过了幻想和憧憬的年纪的人。实际上,电影拍得很感人,没有理由不为他们的爱情而感动。在这部电影里有多首动听的歌曲,特别是那首.sarah mclachlan纯净,空灵的嗓音唱尽凄美。《小姐好白》又是男扮女装的闹剧,没什么新奇的东西。但还是可以一看的。由于能给人以笑声的笑剧片就是一部好的笑剧片。这部电影在这一点是还是做到了。《银翼杀手》看得直迷糊,这部电影拍得挺没劲的。说故事也不像说故事,阐述的科学哲学也不那么令人理解。没什么看头。很令人失看的电影。《楚门的世界》没想到那个老喜欢扮着一副夸张表情的吉姆凯瑞也拍这样有深度的电影。这部电影让我想起了联想的一句广告词:只要你想。电影用笑剧化的方式是往表现一个人生的主题:面对生活中重重的束缚,我们能超越自己,向自己的理想飞往吗?实在每人人选择的生活都是自己最爱的,要不是最爱,为什么不离开呢?建议那些束缚在生活之茧的人往看这一电影,一定会感叹很多。《铁皮鼓》这可以说德国电影史上最好的电影之一。电影讲了一个很有趣的故事,小奥斯卡看到妈妈和别人的*,对成人的世界深感失看。于是他拒尽长大,想永远活在孩提的世界。直到身边的人都离开人世了,他才决定长大。很多人把这部电影看做是反战电影,我觉得电影更表达了一种对人世无常的悲叹,对纳粹时代小人物命运的怜悯。尽管电影中有一些令人会心一笑的场面。但终究罩在悲凉的气氛中。(5)《诺丁山》那个有点羞涩,木讷的英国名流又有了一段热和的爱情了。一部看完让人会心一笑的电影,让人觉得有一种热热的感觉流在心田。可以怀着和主人公一样的欢悦心情看最后的演员表。《四个婚礼一个葬礼》英式幽默的最为优秀代表作,台词可作学习英语的教材。尽管人过中年,麦克道威尔还是魅力依旧,眼睛太漂亮了。令我意外的是,憨豆先生还扮演了一位紧张的牧师。《杀出个黎明》尽管被赛缪尔.杰克逊不看待,鬼才导演昆汀还是坚持将表演进行到底。不仅在自己的电影里千方百计地要露把脸。这次还在好友罗德里格斯的电影里担当了主角。不过的确这次他的表演终于验证了杰克逊的活:他的表演可不怎么样!。但这部电影拍得还是相当不错地,对于r级片的忠实拥护者而言,可以说是大呼过瘾。里面的杀戮派对足以惊出一片尖叫。不过要提醒那些晕血的观众:假如不喜欢血淋淋的场面,那就不要按播放键。《美国美人》我对这部电影最深的印象是台词写得超好,很巧妙。不经意的一句话,却意味深长。这部电影应该是反应中年危机最好的电影。《蓝丝绒》不知道大卫.林奇又在讲述什么大道理。是做点份外的事,总会有好报的道理吗?总之,我没有感受到。只觉得这一部有点怪的悬疑片,怪得有点令人乏味。不过这也不怎么希奇,反正大卫林奇的片总是那样神神道道的。《穆赫兰道》看完之后还是有点似懂非懂的感觉。众人皆以为,看第一遍就能看懂的,算是高智商的人物。某不才,第一遍看得不是很明白。但觉得很耐人咀嚼。能把这部电影完全地剖析,恐怕能写出一大堆的论文。《午夜凶铃》超级经典的恐怖片,留下很多经典的快播电影片断。恐怖片迷必看之片。《罗拉快跑》这电影开创了mtv电影的一个全新的时代,拍得很独特,布满了创意。把一个游戏拍成一部电影本身就是创意。电影的构思很巧妙,象游戏一样可以更改电影的结局。罗拉的那一随风飘洒红发,已经成为电影史上不可磨灭的影像。实在,之所以喜欢本片,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喜欢罗拉的红发。《歌剧魅影》当影片中的一大吊灯升起,光彩夺目的颜色开始展洒在荧幕上,那一声激昂的音乐直扑进人心里时,我就想到,这会是一部很好看的电影。我肯定也会像风月俏佳人里的那个幸运女一样,说一声:太牛逼了。里面的音乐实在太棒了,光听音乐就足以让人欣赏下往。有一点美中不足的是,两位男主角的歌声还不够好,这实在也算是有点苛求了。究竟,电影演员能唱成那样,也算很不错的了。《黑暗中的舞者》我怎么不也不明白,为什么会用那转得头晕的手提拍摄手法,这就是导演追求的纯电影吗?他把母爱用这种残酷的方式表现出来。在感受到母爱的伟大的同时,会让人如此地难受。这是我看过所有电影中最让我心痛的电影。可能电影本身最成功的地方就是让观众难受,压抑。《星探》这是托那多雷的电影,费了好大劲才找到的。很多人都说这是托那多雷最出神进化的作品,

但我以为这部电影水准还是没有三部曲高,可也很好看,究竟是托那多雷的电影,幽默诙谐台词之中尽显众生之相。《2001太空周游》我实在是看不明白这部号称是最伟大的科幻电影,该片编剧称:假如你们看一遍就能看明白,那就意味着我们失败了。的确,我没看明白,整部两个多小时,除了那些慢腾腾的画面,我记不请这部电影还有什么。但我也不打算看第二遍。我惟一觉得这部电影了不起的地方就是能在六十年代拍出这样绚烂的画面。《阿拉伯的劳伦斯》一部典型的主流电影,正儿八经的,一板一眼说事儿。可称作是电影的教科书。在我看来,看这部电影的感觉和看教科书的感觉一样。教科书是好,但并不好看。《驱魔人》我实在看不出这部电影能够在恐怖电影史上占有那么重要的地位,有点感觉是徒有虚名。可能是这部电影超越了那个时代,在那个时代的恐怖电影做到这一水平已属相当成功的。但要在现在看来,则难已看到她的价值。电影的节奏很缓慢,让人失往了恐怖的感觉。《红龙》不可否认,看《沉默羔羊》的续集实际上完全是冲着霍普金斯老爷子扮演的汉尼拔往的。但《沉默羔羊》系列电影可算是一部不如一部。尽管此片大碗云集,但比起前两部来还稍逊一筹。此片的汉尼拔没有前面两集的那样令人不冷而溧了。《大鱼》波顿又一次带我们走进了童话世界,听童话似乎是属于孩童时代的事了。但童话永远都是美丽的。本片是波顿童话电影的代表作之一,温馨浪漫,奇妙无比。《v字仇杀队》一部关于政治哲学的电影,虽有些对白难以体会,但还是能感觉到其睿智。对我而言,还是那些超炫的武打好看。至于那些政治题目,则不感爱好。《第三类接触》现实中用两天往等待ufo值得,但假如电影花两个小时往等待ufo的出现实在是浪费人生。《偷香》不禁要问:倒底是偷香成就了丽芙泰勒,还是丽芙泰勒成就了偷香。有一点可以确定的,那就是,这是一部只属于一个人,只属于丽芙泰勒的电影。整部电影都是在看那一情动少女逼人的青春魅力。《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蒂姆波顿的电影总不会令人失看,这部也不例外。《千与千寻》一部动画片能拿到金棕榈,在世界影坛实为少见,实在力可见一斑。善良的心总能感动每一个人,评委也不例外。久石让的配乐中,时不时出现那段钢琴旋律,轻轻地,很动听。《黑暗侵袭》看到一半的时候都不想看下往了,看到后面时才知道不枉费等待。拍得很血腥,但也很出色。能够给人一种紧迫感。只是故事有点单调了。说的就是姐妹几个往一个洞*探密,碰到了怪物,然后就是杀戮了。人和人之间,人和怪物之间的杀戮。《风暴之门》俄罗斯究竟是军事大国,拍起电影来就会搬出一大堆武器,还找到了一部好题材:车臣战争。雄心勃勃按史诗的要求拍。可是好道具,好题材并不代表一部好电影。本片的摄影,导演手法太过平庸。最令人不能忍受的是配乐,可算是最大的败笔。《地下决斗》打斗场面的确很出色,弄了这么多身手非凡的演员。但看了整部电影后,不免有点遗憾,这么多优秀的武打的演员竟然浪费在这种单调的剧情中。剧情太单调,太老套了,毫无新意。《刀锋战士》很炫!很酷!很暴力!很血腥!《第九突击队》除了为数未几的战争场面值得一看外,其他的,少有令人称赞的地方。叙事方式,表现手法实在是平庸。《龙之战争》看过了指环王,哥斯拉,有点曾经沧海为水的感觉,本片到处充斥着都是破坏后火焰和碎片。可见制作人拍*的雄心勃勃。可是故事无甚新意,场面做得也不够精致。《时光倒流七十年》爱情故事的设计十分耐人寻味,奇妙无比。结局纵然令人惋惜不已,但一切尽皆命中注定。《食人鸟》算不上佳作,由于那种扣人心弦的紧张气氛还没有表现得很充分。似乎食人鸟令人感觉不到可怕。不过发现那个主角的侧面似乎小贝。《野草莓》看了此片,就感觉到毛主席的伟大,艺术还是应该为广大劳动人民服务的。拍得太艺术,太深刻,太哲学的电影只能在那些所谓知识分子中引起共叫,这些人连票房的零头都不到。此片是艺术片的典型代表,也是闷片的代表。不过要让大部分人在此片找到共叫之处只怕很难。《七武士》不得不叹服黑泽明的本事,能把日本的武士文化融进到简单的故事中。在一个又一个的矛盾冲突中实际上是对武士精神的由衷颂扬和对贫苦人民的悲悯。黑泽明的电影总不会落进俗套,拍得有思想,有艺术,却也很好看。《海底三万里》无趣之极。还不如看科教频道的海底世界好看,无非是借《海底二万里》挣点眼球。以一字之差诱*观众。看完之后大呼上当。方知商人之诈!《新桥恋人》两

篇六:一百部电影观后感

[一百部电影观后感]《西雅图夜未眠》一部很温馨的电影,片中的父子之爱,夫妻之爱就很令人感动,一百部电影观后感。还有对缘份的描绘是如此地美妙,浪漫。看到结局,暧意由心而起。《天使爱美丽》不得不叹服导演的才能,把影片拍得如此妙趣横生.拍摄手法十分新意.童话的手法拍出童话一样的爱情.我们还可以享受那法式幽默所带来的快乐.可爱的艾米丽的那双精灵般的大眼睛将成为银幕的永久画面.《肖申克的救赎》这是一部很黑的影片,把社会最黑的角落描绘出来。在黑暗中只有人性在闪烁着微弱的莹光,令人欣慰的是就是这一微弱之光热和着散布于黑暗中的每一个人,并终极把他们送到自由的天地。很出色的一部电影,随时间流逝,其经典地位得到越来越多人的承认。《末代天子》很难以想像,一个外国导演竟将一个中国的末代王朝这样真实而生动地展现给观众。溥仪复杂的人生经历和他的无奈,悲凉的心理得到尽情演绎.观后不禁感慨世事的变迁.被历史所抛弃的人在历史的大潮中是多么地无助和无奈.《天堂电影院》上半部分还是很轻松地欣赏意大利人的特有的幽默,后一部分就是感动了,影片有太多的东西令人感动了。友情,爱情,@情,每一种情感都是那样真实。时光的流逝把这些至纯至真的感情发掘并真实地表现出来。对于这部影片的感觉只能用薛家燕吃了史蒂芬周的黯然销魂饭后的那种感觉来形容了。对于有着电影情结人,都能在这部电影中拥有自己一直在寻找的情怀。《中心车站》号称是世界上最好看的电影,虽有些夸张,但足以说明这部电影的经典性。影片故事就是寻找,寻找家。朵拉和约书亚的友情也在寻找的过程中渐渐发展了。结果他们没有找到约书亚的父亲,但约书亚找到了家。令人不能忘却的还有美丽的巴西乡土凤光和朵拉顾客们的表情。里面的音乐似曾相识,很美的音乐。《燃情岁月》影片的音乐,悠扬而婉转,大气磅礴而不失宁静.可以说得上是电影音乐中的尽对经典.前面的兄弟之情我们生于八十年代的人确实感觉不到了,应该是羡慕他们的爱.影片中的风景实在是美,只能对美国说:天杀的,有这么美丽的西部.《云上的日子》这部电影最美的地方不是情节,也不是表演。而是那种悠远,宁静,带着淡淡哀伤的意境。《东风化雨》这部电影应该让中国的观众好好看看,太适合中国了.个性和青春的@是不容被死气沉沉的传统所抹杀的.就想引用一九零零说的那一句:fuck regulation《马语者》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纯正的自然影片已经未几了。导演能够不受贸易的刺激的确令人尊敬.看完后是心灵像得到净化一样.平淡之中有一丝涩苦.《碧海蓝天》没有谁能像吕克.贝松那样把人对自然的眷恋拍得如此感人.把大海描绘得如此之美.令人难忘的还不止这些,还有让.雷诺的大老粗形象.那些令人忍俊不禁的台词和场景.《西西里的美丽传说》这是世界上把一个少年的青春萌动表现得最好的影片,能让每一个男人都想到自己过往的暗恋时节。很幽默,可情感也很饱满。女人之美被表现到了极致.而莫妮卡.贝鲁奇则因此片名声大噪。一跃成为世界级巨星。有时候为艺术奉献还是值得的。《钢琴师》罗曼波兰斯基的手法总是很冷峻,而且在冷峻中往往带着一丝脆弱的热和。第一遍看的时候看不出这部电影的好,还以为是利用对二战受难者的同情来赚取奥斯卡评委的投票。后来再看的时候却被波兰斯基那些冷冷的手法所折服。为那些在纳粹屠刀下,脆弱如草芥般的生灵而悲痛。《冷山》影片要阐述的无非就是等待,盼望,坚强.不过拍得还凑合.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蕾妮.齐薇格的出色表演.《教父》(1,2)没有理由不看,20世纪最伟大的三位演员都在这两部电影中。第一部还出现了电影史上最伟大的表演。《阿甘正传》看看和这部电影竞争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提名影片,最会知道这部电影的伟大。在笑看一个傻子滑稽经历的同时,每个人都会羡慕他幸福美好的人生.几乎每一个观看者的智商都比阿甘高,但又有谁像他那样执著,执著地往追求爱情,执著地往漫无目的奔跑.世界是美好的,对每一个人都一样,包括傻子.《海上钢琴师》影片的音乐美不胜收,实乃是莫里康内的代表之作。看似不可置信的故事,却有着不同平常的人生哲理.托那多雷三部曲中,最有富有诗意,最哲学的电影。《爱国者》除了少了美女外,一切都是梅尔吉布森的凤格,把战争的场面拍得宏大而真实,影片的打斗十分出色。《兵临城下》大呼过瘾!战争片超

级经典之作。《廊桥遗梦》爱情的描写和诠释非常地深刻,情节细腻而不乏出色.女主人公在美丽邂逅的痛苦抉择得到充分地演绎.两位主演的表演都很到位.特别是老牛仔的眼神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是影史上最棒的爱情影片之一。《低俗小说》太独特了,应该是九十年代最富创新的影片.一个字可以形容酷-片中音乐,人物对白,行为举止,故事情节,结构,电影海报一切都酷毙了.《美美人生》用笑剧的形式来表现一个残酷的世界,一个普通的父亲,把美好和希望留给了自己的妻儿,把痛苦和死亡留给自己。我是饱含泪和笑来看这部影片的,笑中哭着往向那一个伟大的父亲致敬。《辛德勒的名单》这应该是对战争反思的最佳影片了,艺术性和思想性之高足以永载电影史册.影片史诗般地展现了当年那段惨痛的历史.被以为是斯皮尔伯格的旷世之作.由此,斯氏终于能走进艺术殿堂,角色不再仅是票房弄潮儿。《与狼共舞》西部片最美的夕阳,在西部片日渐减少的九十年代,这一影片无疑是最后一部杰作。影片在表现人性主题的同时,也强烈谴责对印第安文明的毁灭行为。在磅礴大气的西部草原上谱写一曲悲歌,为被粗暴残杀的印第安文明而唱。《钢琴课》很简单的情节,却是用带着哀伤的钢琴曲慢慢地诉说。还是咱们的中文博大精深,取了个十分恰当的译名叫钢琴别恋。当年这部电影。和老陈的霸王别姬共享金棕榈大奖。个人以为是比霸王别姬稍逊一筹。《洛丽塔》(非库氏版)很好看的一部影片,故事节奏,画面,音乐,结合得非常好。演员的表演也恰到好处。尽管影片故事存在很大的争议,但对于电影本身而言还是一部优秀之作。当然,间隔原著的小准还是差很多的。可能原著太优秀了。《美国往事》一部成长的电影,一部美国史诗电影。看完之后,令人感慨万千。人生无常,岁月无情。当年的小伙伴已成为白发苍苍的老人,怀着对朋友深深的愧疚过了自己的大半身,阔别他乡,一无所有。而到头却发现自己被最好的朋友欺骗了一生。令人叹息不已。我总想写一篇长点的观后感来写这部电影,对于这部电影有太多的要说。《美丽心灵》最出彩的地方在于能把幻想与现实很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猎鹿人》影片过于沉冗,拖泥带水的。与奥斯卡最佳电影的地位实在是不匹配。我看不出此片有什么好。《上帝之城》令人大为震动的影片,很多的影迷都会用牛来形容这部电影。一部反映少年景长的电影影竟然拍成了黑帮火并的枪战片。当看到拿着手枪的小孩大摇大摆地穿街走巷,杀人,抢劫时,估计每一个观众都会在哑然失笑时不禁震憾。导演似乎觉得还是不够发人深省,还在片尾加上了本片根据真实故事改编字样。惟一不足的地方是稍微有点凌乱。《蛛丝马迹》擎匪片的上乘之作。悬疑迭起,扣人心弦。《情场世界波》超级搞笑,大胆地构思。匪夷所思之余,开怀大笑。《群尸玩过界》实在是考验人的视觉承受力,独自一人能看完整部电影就算你狠。《音乐之声》什么叫经典,魅力不随时间的流逝而褪往的就叫经典。在她诞生之时好评如潮,30年后的今天依然好评如潮,很多年以后还会好评如潮。不禁感叹歌舞片的没落,以后还会期看到像这么优秀的歌舞片吗《毕业生》那个羞涩迷茫的毕业生是当时美国一代青年的缩影,这部电影就是在五六十年代的映照。达夫汀的表演正确地反映出了那时候的青年的精神状态。那时候他就开始向众人证实了他就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男演员之一。《杀人三部曲》尽管洁尘说这部电影的导演比电影还弱智,但这的确是一部十分好看的电影,动作十分出色。《发条桔子》这是我的第一次看库布里克的电影,我被深深地震憾了。被那些暴力,怪诞的故事所震憾。库氏的电影很富于思想,可有点怪怪的那一种。那种思想和现实都是若即若离。《对她说》面包的电影看似离奇却总是给人以思考,给人以感动。这部电影就是这样的电影,不可思议的爱情同样让人觉得安静,纯洁,美丽。不过影片的结局太让人遗憾了,男主角苦爱一场却是这样的结果。《猜火车》一部很经典的青春电影,但表现得却不沉重。影片用幽默的手法往表现少年的背离和不羁,看得很轻松过瘾。影片结局终极还是回到了对主流价值的憧憬中,究竟少年终究会长大。《博击俱乐部》影片很诡异,但影片的玄色幽默元素十分地出彩,台词中不泛闪烁着生活的哲学,观后感《一百部电影观后感》。 ◆分享好文◆此片虽讲述着和主流意识不一样的思想,有些令人费解,但却能融合艺术和贸易。可以这样往评价这部电影:这是一部幽默的,睿智的玄色影片。《天生杀人狂》是暴力片的代表作,是

mtv式电影的代表作,也是公路电影的代表作。《恋爱中的莎士比亚》一般水准的电影,把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桂冠给它,实在是太过于提拔,没什么出彩的地方。《英国病人》又是一部战争加爱情的电影,这种题材拍得太多,有点看腻了。这部电影却能成为这一类型片的又一经典,可见导演的功力。除了在视觉上带来那浩如烟海的沙漠,还有就是男女主角出色的表演。《盗火线》最大的看点就是罗伯特.德尼罗pk阿尔.帕西诺,影帝对影帝,戏骨战戏骨。警匪枪战片的影迷决对不能错过的电影。《公民凯恩》被公认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电影。时至本日,我们当然不能以现在的眼光往评论这部影片。其伟大之处只有那些对电影的历史有研究的人所能确认。我等肤浅之人只能慕名观看。《出租车司机》马丁.斯克塞斯顶峰级作品。斯科赛斯在此片的表现技法堪称教科书。也就是此片让他被冠以大师之名。希奇的是,此片竟然在竞选奥斯卡最佳电影中落败,实乃奥斯卡污点。片中那个游离的男主角是罗伯特德尼罗所塑造最成功的角色。20世纪电影史中,德尼罗的这次表演尽对能进三甲之列。《奔腾疯人院》看完后久久地沉醉于其中,为主人公的这样的死法而伤心,也许是由于影片要表达的就是要打破束缚,尽管在最后有一线希望.但还是不能驱散心中的压抑之气.影片流程很平常,但到了最后相信每一个人的心绪都会被影片所掀动。《雪河男子汉》一般的作品,但还是值得一看,影片的乡村凤光特别的美,最为出色的是野马奔驰的画面,非常地壮观。《无人地带》一部很优秀的作品,从一个小角度往反映内战的残酷。有一份幽默,有一份仇恨,一份期待,还有一份无奈。《凤月俏佳人》朱大嘴的代表作,当年就是这一部电影让她成为一线红星。现代灰姑娘的浪漫爱情故事。影片本身就很轻松,浪漫.还有就是朱大嘴的表演的确出色。《疤面煞星》一部翻拍十分成功的黑帮电影。电影中的男主角成了猛男的代表,后来被很多的黑帮分子顶礼膜拜,竞相模仿。《筋疲力尽》只知道是新浪潮的最经典代表作,在电影史上地位崇高。慕名观看而已。谈不上好看。(3)《本能》此片成功之处就是把@和悬疑融合在一起,既有噱头,又有嚼头。为@电影又开辟了一条大道。莎朗.斯通因此片一跃成为好莱坞一线明星。实在,称此片为经典,最可能的原因在于,此片有一个@片中最为惊艳的镜头。引得无数登徒子争相按晢停。《西部往事》这是最经典的西部片,还被李抗育称为最酷的电影。的确,片中人物话语和子弹一样少。一个比一个拽,刚看到一个很酷,很拽的人物,却被另一个更牛的人物一枪嘣了。个个满是男子汉气概。酷劲十足。《情书》很多人都说这是一部经典的爱情片,记得在光良一部mtv里面,女主人公看此片泪流满面。可是我觉得此片说是经典好象差了点,应该说是一部好片,一部值得一看的爱情片。电影中的爱情不是很令人感动,但多了一份纯洁。《律政俏佳人》很轻松,活泼的电影。实在这样的电影最能赢得口碑和票房,双线飘红。影评家不会吝啬自己赞美的词汇,观众也乐意掏腰包,究竟谁都愿意轻轻松松看完一部好片,然后笑着离开电(4)《克莱默夫妇》朴实无华,却又很深动。说的事都是从社会现实中直接剥离出来的,此片在美国社会更易引起共叫。也许奥斯卡评委也感同身受,尽不犹豫地边思考自己的婚姻边送金像。做男人难啊,想要努力工作,让自己的家人过得好,却难免忽视对家人的感情;要工作没出息,家人又会抱怨。《十一罗汉》很普通,也许唯一的亮点就是帅哥集聚。其他的就没什么值得谈论的了。《大河恋》电影的音乐超级棒,宁静、舒缓、饱含深情。溶合了大自然的优美和亲情。这部电影并没有大的场面,曲折的故事,深刻的哲理,但却很感动人。由于电影描述的就是兄弟、父子间的真情,并无拖沓的内容。摄影特别出色,台词如诗歌,电影也像是一首对人生真情的赞美诗。《偷自行车的人》意大利现实主义电影的经典代表作,在六十年后看这部电影仍然是魅力四射。电影非常真实地描绘了那一个本来就不幸的人碰到不幸的事。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心里自然而然地就随着影片人物的情绪,和他一样着急,一样想知道自行车的着落。到电影结束的时候,看见父子二人无奈而伤心地走在大街上时,心里跟他们一样难过。这就是现实主义人文关怀给人的震撼和感动。《天使之城》有一些影评人说这片拍得太娇情,与原著有很大的差距。我想这类的影评人应该是基本上已过了幻想和憧憬的年纪的人。实际上,电影拍得很感人,没有理由不为他们的爱情而感动。在这部电影

里有多首动听的歌曲,特别是那首.sarah mclachlan纯净,空灵的嗓音唱尽凄美。《小姐好白》又是男扮女装的闹剧,没什么新奇的东西。但还是可以一看的。由于能给人以笑声的笑剧片就是一部好的笑剧片。这部电影在这一点是还是做到了。《银翼杀手》看得直迷糊,这部电影拍得挺没劲的。说故事也不像说故事,阐述的科学哲学也不那么令人理解。没什么看头。很令人失望的电影。《楚门的世界》没想到那个老喜欢扮着一副夸张表情的吉姆凯瑞也拍这样有深度的电影。这部电影让我想起了联想的一句广告词:只要你想。电影用笑剧化的方式是往表现一个人生的主题:面对生活中重重的束缚,我们能超越自己,向自己的理想飞往吗?实在每人人选择的生活都是自己最爱的,要不是最爱,为什么不离开呢?建议那些束缚在生活之茧的人往看这一电影,一定会感叹很多。《铁皮鼓》这可以说德国电影史上最好的电影之一。电影讲了一个很有趣的故事,小奥斯卡看到妈妈和别人的@,对成人的世界深感失望。于是他拒尽长大,想永远活在孩提的世界。直到身边的人都离开人世了,他才决定长大。很多人把这部电影看做是反战电影,我觉得电影更表达了一种对人世无常的悲叹,对纳粹时代小人物命运的怜悯。尽管电影中有一些令人会心一笑的场面。但终究罩在悲凉的气氛中。(5)《诺丁山》那个有点羞涩,木讷的英国名流又有了一段热和的爱情了。一部看完让人会心一笑的电影,让人觉得有一种热热的感觉流在心田。可以怀着和主人公一样的欢悦心情看最后的演员表。《四个婚礼一个葬礼》英式幽默的最为优秀代表作,台词可作学习英语的教材。尽管人过中年,麦克道威尔还是魅力依旧,眼睛太漂亮了。令我意外的是,憨豆先生还扮演了一位紧张的牧师。《杀出个黎明》尽管被赛缪尔.杰克逊不看待,鬼才导演昆汀还是坚持将表演进行到底。不仅在自己的电影里千方百计地要露把脸。这次还在好友罗德里格斯的电影里担当了主角。不过的确这次他的表演终于验证了杰克逊的活:他的表演可不怎么样!。但这部电影拍得还是相当不错地,对于r级片的忠实拥护者而言,可以说是大呼过瘾。里面的杀戮派对足以惊出一片尖叫。不过要提醒那些晕血的观众:假如不喜欢血淋淋的场面,那就不要按播放键。《美国美人》我对这部电影最深的印象是台词写得超好,很巧妙。不经意的一句话,却意味深长。这部电影应该是反应中年危机最好的电影。《蓝丝绒》不知道大卫.林奇又在讲述什么大道理。是做点份外的事,总会有好报的道理吗?总之,我没有感受到。只觉得这一部有点怪的悬疑片,怪得有点令人乏味。不过这也不怎么希奇,反正大卫林奇的片总是那样神神道道的。《穆赫兰道》看完之后还是有点似懂非懂的感觉。众人皆以为,看第一遍就能看懂的,算是高智商的人物。某不才,第一遍看得不是很明白。但觉得很耐人咀嚼。能把这部电影完全地剖析,恐怕能写出一大堆的论文。《午夜凶铃》超级经典的恐怖片,留下很多经典的片断。恐怖片迷必看之片。《罗拉快跑》这电影开创了mtv电影的一个全新的时代,拍得很独特,布满了创意。把一个游戏拍成一部电影本身就是创意。电影的构思很巧妙,象游戏一样可以更改电影的结局。罗拉的那一随风飘洒红发,已经成为电影史上不可磨灭的影像。实在,之所以喜欢本片,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喜欢罗拉的红发。《歌剧魅影》当影片中的一大吊灯升起,光彩夺目的颜色开始展洒在荧幕上,那一声激昂的音乐直扑进人心里时,我就想到,这会是一部很好看的电影。我肯定也会像风月俏佳人里的那个幸运女一样,说一声:太牛逼了。里面的音乐实在太棒了,光听音乐就足以让人欣赏下往。有一点美中不足的是,两位男主角的歌声还不够好,这实在也算是有点苛求了。究竟,电影演员能唱成那样,也算很不错的了。《黑暗中的舞者》我怎么不也不明白,为什么会用那转得头晕的手提拍摄手法,这就是导演追求的纯电影吗?他把母爱用这种残酷的方式表现出来。在感受到母爱的伟大的同时,会让人如此地难受。这是我看过所有电影中最让我心痛的电影。可能电影本身最成功的地方就是让观众难受,压抑。《星探》这是托那多雷的电影,费了好大劲才找到的。很多人都说这是托那多雷最出神进化的作品,但我以为这部电影水准还是没有三部曲高,可也很好看,究竟是托那多雷的电影,幽默诙谐台词之中尽显众生之相。《2001太空周游》我实在是看不明白这部号称是最伟大的科幻电影,该片编剧称:假如你们看一遍就能看明白,那就意味着我们失败了。

的确,我没看明白,整部两个多小时,除了那些慢腾腾的画面,我记不请这部电影还有什么。但我也不打算看第二遍。我惟一觉得这部电影了不起的地方就是能在六十年代拍出这样绚烂的画面。《阿拉伯的劳伦斯》一部典型的主流电影,正儿八经的,一板一眼说事儿。可称作是电影的教科书。在我看来,看这部电影的感觉和看教科书的感觉一样。教科书是好,但并不好看。《驱魔人》我实在看不出这部电影能够在恐怖电影史上占有那么重要的地位,有点感觉是徒有虚名。可能是这部电影超越了那个时代,在那个时代的恐怖电影做到这一水平已属相当成功的。但要在现在看来,则难已看到她的价值。电影的节奏很缓慢,让人失往了恐怖的感觉。《红龙》不可否认,看《沉默羔羊》的续集实际上完全是冲着霍普金斯老爷子扮演的汉尼拔往的。但《沉默羔羊》系列电影可算是一部不如一部。尽管此片大碗云集,但比起前两部来还稍逊一筹。此片的汉尼拔没有前面两集的那样令人不冷而溧了。《大鱼》波顿又一次带我们走进了童话世界,听童话似乎是属于孩童时代的事了。但童话永远都是美丽的。本片是波顿童话电影的代表作之一,温馨浪漫,奇妙无比。《v字仇杀队》一部关于政治哲学的电影,虽有些对白难以体会,但还是能感觉到其睿智。对我而言,还是那些超炫的武打好看。至于那些政治题目,则不感爱好。《第三类接触》现实中用两天往等待ufo值得,但假如电影花两个小时往等待ufo的出现实在是浪费人生。《偷香》不禁要问:倒底是偷香成就了丽芙泰勒,还是丽芙泰勒成就了偷香。有一点可以确定的,那就是,这是一部只属于一个人,只属于丽芙泰勒的电影。整部电影都是在看那一情动少女逼人的青春魅力。《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蒂姆波顿的电影总不会令人失望,这部也不例外。《千与千寻》一部动画片能拿到金棕榈,在世界影坛实为少见,实在力可见一斑。善良的心总能感动每一个人,评委也不例外。久石让的配乐中,时不时出现那段钢琴旋律,轻轻地,很动听。《黑暗侵袭》看到一半的时候都不想看下往了,看到后面时才知道不枉费等待。拍得很血腥,但也很出色。能够给人一种紧迫感。只是故事有点单调了。说的就是姐妹几个往一个洞@探密,碰到了怪物,然后就是杀戮了。人和人之间,人和怪物之间的杀戮。《风暴之门》俄罗斯究竟是军事大国,拍起电影来就会搬出一大堆武器,还找到了一部好题材:车臣战争。雄心勃勃按史诗的要求拍。可是好道具,好题材并不代表一部好电影。本片的摄影,导演手法太过平庸。最令人不能忍受的是配乐,可算是最大的败笔。《地下决斗》打斗场面的确很出色,弄了这么多身手非凡的演员。但看了整部电影后,不免有点遗憾,这么多优秀的武打的演员竟然浪费在这种单调的剧情中。剧情太单调,太老套了,毫无新意。《刀锋战士》很炫!很酷!很暴力!很血腥!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