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新闻(共8篇)

来源:作文周刊网 时间:2017-06-26 03:49:01

篇一:新闻写作经验谈之一:用一些散文笔法写新闻

新闻写作经验谈之一:用一些散文笔法写新闻

新闻散文异同及“散文化新闻”争论的情况

一、关于散文的概念

散文的概念古往今来有过很大的变化。总体说来,分狭义和广义两种。

在中国古代?两分法?中,与骈文或与韵文相对的?散文?是广义的散文,既包括纯粹的实用文章,也包括一些具有审美特征的文学散文。?五四?以后,受西方影响,文学散文从广义散文中独立出来,形成现代狭义散文。朱自清先生曾作过详细的解释:

按诗与散文的分法,新文学里的小说,戏剧(除掉少数诗剧和少数剧中的韵文外),?散文?,都是散文。——论文,宣言等不用说也是散文,但通常不算在文学之内—— 这里得说明那引号里的散文,那是与诗,小说,戏剧并举,而为新文学的一个独立部门的东西,或称白话散文,或称抒情文,或称小品文。

当代认为广义的散文是相对于韵文而言的。凡不押韵的,均称散文。包括随笔、游记、新闻通讯、特写速写、日记序言、杂文政论、报告文学、小说等。

狭义的散文是单指形式灵活、笔调自由的记叙文和抒情文,其独立于新闻通讯、特写速写等新闻文体、杂文政论、报告文学、小说等评论文体和文艺文体之外。其内容仍然相当广,人称?海阔天空的散文领域?,可以?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

狭义的散文和广义的散文是密切相关、不可截然分割的。正如作家徐迟所说:?广义的散文好比狭义散文的塔身、塔基,狭义散文好比广义散文的塔尖、塔顶。?大家知道,塔顶塔尖是不能离开塔基塔身而独立存在的。

散文的审美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写真纪实,袒露个性。

散文是各种文学体裁中最讲究真实性的文体,这是散文的最重要特征。但对散文的真实性历来却有两种理解,一种是认为散文必须完全忠实于生活的原貌,除了在材料的剪裁、细节的描写上作必要的艺术加工以外,散文中的人物与事件不允许有任何虚构。倘有失真,必定虚假做作,削弱表达效果。另一种认为散文在整体纪实的前提下,为了增强艺术真实性,在细节或局部上可以有些虚构,这种虚构不同于小说戏剧在广阔范围内的艺术概括,而仅指对素材适当改造,添枝加叶,其中写实仍占主导地位,虚构只是补充,即所谓?大实小虚?。 对这两种理解,我们应辩证地分析。首先,两种真实程度不同的散文,都大量地存在着。前者多为史传、怀人、回忆等纪实性散文,后者则多为抒情色彩强烈的?务虚?性散文。其次,由于生活的复杂性和人的认识的局限性,完全真实地再现生活原貌是很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有句名言,?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我们不妨说,散文中的一切真实都是作者意识中的真实。即使在纪实性散文中也不例外。徐悲鸿的前后两位

[夫人蒋碧微、廖静文各为徐悲鸿写了一部传记,但在二书中徐悲鸿形象大为不同。陈徒手

《午门城下的沈从文》和范曾《忧思难忘说沈老》都写到了发生于沈、范间的同一个故事,可在两篇文章中故事又迥然相异。再次,属于第二种真实性的一些散文,读者未始不知其虚构成分的存在,但作品价值似乎并不因此降低。如冰心的《小桔灯》、何为的《第二次考试》、韩少华的《序曲》,作者均在他处交代过虚构的真相,但这没有妨碍读者对它们的喜爱;刘亮程 的《一个人的村庄》中一些叙事成分的虚构因素一望即知,这也不妨碍它成为众口交誉的散文佳构。

无论哪种理解,有一点是毋庸臵疑的:散文是作家直接面对读者袒露自己个性的文体。这不同于在小说中作家往往戴上假面具,穿上隐身衣,换用叙述人的口吻说话。鲁迅的《祝福》、《故乡》中的?我?虽有鲁迅的影子,但我们决不可把他们看做鲁迅本人,他们只是鲁迅安插的承担叙述任务的虚构人物。而散文《风筝》、《藤野先生》里的?我?,则可以大胆断定就是鲁迅。散文是作家和读者的正面交流,在这里,他用赤裸的灵魂,最真诚地讲述他的见闻,倾吐他的心声。

因此,我们不妨对散文的真实性作较宽泛的理解,凡是忠实于自己的人格和个性,真实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艺术感觉的散文,都不算逾越真实性的规矩,只要坚持一项基本原则:露出作者灵魂的真面目。

(二)题材广泛,以传达感受为中心。

散文的?散?本来是指?不押韵?、?非骈偶?而言。但如果我们把它理解成?散漫随意?,也未尝不切合散文的本性。这种散漫随意表现在题材上,就是散文的选材自由。小说和戏剧的选材仍有一定要求,如小说的材料需包含较丰满的人物形象和较完整的故事,戏剧的题材需要具备激烈的矛盾和紧张的冲突,而这些标准都不是散文的必要条件。这样,散文的取材就获得了广阔的自由度,正如周立波所说:?举凡国际国内的大事,社会家庭的细胞,掀天之浪,一物之微,自己的一段经历,一丝感触,一撮悲欢,一星冥想,往日的凄惶,今朝的欢快,都可移于纸上,贡献读者。?

散文家虽有万物皆挫于笔端的自由,但?散文是‘情种’的艺术?。只有那些触动作家情思、包蕴独特而典型的生活感受的材料,才能转化成精美的散文艺术。因此,散文家选择和处理素材不像小说家那样看它的完满性、深刻性,也不像剧作家那样看它的戏剧性,而是首先看情绪的真切和感受的独到。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围绕地坛公园,先后写到的人物有十几个,但每个人都不是带着分明的性格特征和戏剧化的完整经历出现于作家笔下。史铁生关注的只是他们的某个侧面:母亲的慈爱忧虑,老夫妻的相濡以沫,女工程师的素朴敬业,歌者的热情,长跑家的执著,饮酒老头的逍遥闲逸,小兄妹的手足情深……这些平凡的生活侧面,并非他们每个人一生中最精华的部分,但对散文家史铁生却是最重要的。正是这些片断透射出的质朴的生存意识和生命状态,他们的追求或不幸,映照出作家丰富独特的心灵感受。

(三)笔法章法灵活,语言富有美感。

散文的?散?还可以看做对散文的表现方式的灵活性的概括。散文率性自然,没有形式格套,因而行文自如,像苏轼所说,?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散文行文的灵活自如表现在笔法和章法两方面。笔法上,散文自由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各种表达方式,可以正面表现,也可以寓托暗示。在章法上,散文没有固定的结构法则。其结构中心多种多样,既可以人物为结构中心,也可以典型细节为中心;既可以景物为中心,也可以象征性事物为中心,还可以抽象的情思为中心;结构形式也不拘一格,时空的转换,情绪的递进,认识的深化,都可以成为组织材料的依据。总之,散文反映生活、表情达意的手法是十分自由的,有人称散文是?老年人的文体?,正是取其?随心所欲而不逾矩?之意。

优美的语言是散文美感的重要因素。散文的语言美首先表现为自然质朴,不事雕琢,话语方式里透露出作家的人格特征;其次表现在写人叙事绘景状物能把内情和外物、心声与天籁和谐地交融为一体,通过语言文字和色彩鲜明的画面传达出作家独特的感受和情趣。优秀的散文家都十分注重锤炼语言,以形成鲜明的语言风格。鲁迅的《野草》、何其芳的《画梦录》、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杨朔的《雪浪花》、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等都是现代汉语散文语言美的典范。

散文体性不定,因而品类繁杂。一般地按照主要表达方式把它分为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和议论散文。另外,还有几种常见的散文体式,因数量多,个性较明显,所以有了自己的特定名称,并有日益独立于散文之外的趋势,如小品文、杂文、报告文学和纪实文学。若勉强归类,则小品文以其富于抒情意味可归入抒情散文,杂文是短小精悍的文艺性政论文,可归入议论散文,报告文学和纪实文学以其写实叙事特征可归入叙事散文。

二、新闻通讯与散文的区别

按广义的理解,新闻通讯包括在散文之列,无所谓:?区别?的问题。而人们常说的散文主要指狭义的散文。所以,探讨狭义散文与新闻通讯的区别,就非常必要:

1、新闻通讯讲时间性、新闻性,它直接为当前的工作、生活服务;散文则不限,时间可远可近,只要作者在生活中有感触、有启迪,即可抒写成篇。

2、新闻通讯结构紧凑,篇幅有限,文字简明;散文则松散自由,?形散神聚?,篇幅可

长可短,文字优美。新闻一般不宜采用从容不迫的文体,散文则大多需要从容不迫,才有韵味,才能出意境。

3、新闻通讯大多用第三人称,散文大都是第一人称。通讯抒情成分、议论成分很少,强调用事实说话,少量议论抒情也是代表党和人民抒发;散文则抒情成分多,议论也多,且代表个人,突出个性。一个是喉舌,一个是表现个性,体现创作自由。一个缘物寄情,一个因情生文。

4、新闻通讯有严格的真实性,一般都要具体交待五个W,散文却可以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适当进行艺术加工,可以不写具体人名、单位、地点等。

总之,一个属于新闻范畴,一个属于文学范畴。虽然他们的祖先是一个,但是,在长期的写作实践中,已经形成两个?家族?。

三、新闻“散文化”一说的由来

前几年新闻界引起广泛兴趣和热烈争论的新闻?散文化?问题,实际上由来已久。1963年第一期《新闻业务》杂志上,发表了寄晨(即穆青)写的《在工作中感到的几个问题》一文。该文指出:

现在我们在新闻写作上碰到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这就是过去我们所肯定的一套新闻写作的理论,在实际运用中对某些新闻已不完全适合。如新闻的五个要素(即五个W)、把最重要的事情写在最前面、在新闻中不能有议论、要有最新的事实作为新闻根据、要有概括性的导语等等,这些原则从道理上来说,都是对的,用来指导事件性新闻的写作,也是完全适用的。但是,我们感到,还有一类新闻不能完全用这个框框去套。

这里所指的主要是一部分非事件性的新闻……

……有的同志现在尝试着用散文的笔法来写新闻,也是力求创新的一种努力。我个人是赞成这种尝试的。我觉得,从广义上说,新闻即是散文的一种。因为新闻无非是告诉读者发生了什么事,这件事有什么意义,散文中的叙事文不也是如此吗?既然叙事文可以这样写,也可以那样写,为什么新闻就非受一定的格式束缚不可呢?为什么散文可以有个人的风格,而新闻就只能按照死板的公式去套呢?

时间向前推进了近20年。1982年穆青同志在四川分社的讲话《关于新闻改革的一点设想》中,进一步提出和发挥了这一业务思想和学术观点:

我们要鼓励和支持记者捕捉社会生活中最重要、最生动、最活泼的新事物,鼓励记者探索最能反映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的新闻形式。我们的时代,应当是新闻、速写、特写比较发达的时代。但实际上还不够发达。不知你们注意到没有?在资产阶级世界,新闻报道的形式正在发生很大的变化,在向散文的方向,向松散的、自由的、不那么规格化的方向发展。现在,他们中有些入主张,新闻中最重要的东西不一定放在前面。他们说,我要把自己最精彩的东西献给能忠实读完我的报道的读者。这个意见对不对还可以研究,但至少说明长期以来当作新闻规范的?倒金字塔?的形式正在被突破;新闻报道不仅要注意开头,还要注意结尾。……我认为,我们的新闻报道的形式和结构,也应向自由的活泼的散文式的方向发展。改变那种沉重的死板的形式,而代之以清新的明快的形式 (见《新闻业务》1982年第二期)。 从前后近20年穆青同志对同一问题的叙述和阐说看,他的观点至少有两点发展:

1.从提倡尝试?用散文的笔法来写新闻?,到主张新闻报道的形式和结构?向自由的活泼的散文式的方向发展?,这是跨了一大步;

2.从主张非事件性新闻要突破传统的写作规范,到主张整个新闻要突破传统的写作规范,这又是跨了一大步。

这两个大步,正好是在全国新闻界热心从事新闻改革的时候提出的,加上穆青同志作为名记者和新华社主要领导人这个身份提出来,自然就引起了新闻界人士的广泛注意。由此,引起了一场热烈的讨论和争论。人们把这一场学术论争称为?新闻散文化?之争。争了很久,

似乎仍是各说各的,未有定论。

四、一分为二看待“新闻散文化”

关于?新闻散文化?之说,在学术论争中大体上有两种对立的意见,一种是赞成?散文化?,一种是反对?散文化?

我认为这两种意见都有些简单化,失之偏颇。要作一些具体的分析,而不是简单地肯定或简单地否定。

为什么不能简单地肯定呢?

?新闻散文化?一说,提法本身是有弊病的,是缺少具体分析的。穆青同志的一些文章中,都没有明确地用?新闻散文化?这一说法,但也不能说没有这个意思。有的同志写文章,说?散文化?之说不是穆青同志的本意,似也无此必要。提倡新闻要向散文的方向发展,是多少包含了散文化的意思的。这里,关键是要具体分析,要有限制词。即有不少新闻,仍需用传统的新闻格式来写,讲究五个W,把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放在最前面,运用?倒金字塔?式结构,按事实重要性的次序来安排事实。有一部分新闻,如故事性强、人情味浓的社会新闻,现场感强、?镜头化?的特写新闻(视觉新闻),提供大

散文新闻

量背景着重于分析事实的解释性新闻,以及经验性、述评性、问题性、批评性的新闻等,有时可以较多地运用散文笔法,不拘泥于五个W和?倒金字塔?结构,也不拘泥于导语的一般写作方法等等。我们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多作具体分析,不要简单化,一刀切,一窝蜂,一个样。笼统地提?散文化?或?向散文的方向发展?,之所以受到一些同志反对,其原因恐怕也在这里。特别是大家都熟知,?化?者,彻头彻尾彻里彻外之谓也。如果新闻都?散文化?了,那不就是抹煞了新闻和散文的区别,从而取消新闻本身了吗?那是人们难以接受的,实际上也是做不到的。有的同志说,散文化不行,散文式行不行呢?看来也可再斟酌。一部分新闻自由松散一些,活泼一些,具有某种程度的散文形式是可以的,笼统地提散文式新闻则容易引向谬误,与散文化合流。笼统地提向散文的方向发展,其弊病相同。

也许正因为这些原因吧,穆青同志在把自己有关新闻的一些研究文章汇集成《新闻工作散论》一书时,把1982年《关于新闻改革的一点设想》一文中,?松散的,自由的?删去了,?应向自由的活泼的散文式的方向发展?也删去了,而代之以?可以增加自由活泼的散文形式?,这样对提倡的内容和范围略加限制,可以减少一些争议,可以避免被导致谬误。另外,在这一段末尾,把?形式?二字,改成了?写法?,也是一种限制。这都体现了学术研究上的郑重态度。从整篇文章看,观点未变。

为什么对?新闻散文化?也不能简单地否定呢?

因为我们讨论问题,不能只是看名称,看用词,而要综观?新闻散文化?提出的全部内容和现实背景。长期以来,新闻写作中的死板、老套、枯燥乏味以至于充塞政治术语等现象是客观存在的。还有什么?三段式?、?排浪式?新闻,实在令人望而生畏。读者不愿意看,有志于改革的新闻工作者也不愿意写、不愿意编。因此,提出冲破陈旧格式,活跃新闻的形式,吸取其他文体之优点,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散文化?一说,也正是在这个背景之下提出的。特别是在广播电视等形象化的新闻手段迅速发展的情况下,报纸文字新闻为了 扬长避短,比较多地向特写性和解释性方面努力,以争取读者。而这种新闻的结构形式,又势必突破?倒金字塔?等一般摻式,以适合内容的需要。新闻散文化一说的提出,一方面暴露了它的弊病,一方面也显示了它的积极的一面。至少,这是一次思想上的解放,新闻工作者也由此进行了一些可贵的探索,在实践中取得了一些好的效果。事实上,并没有把所有的新闻都?化?成散文,而是把一部分新闻?化?活了。

五、新闻“散文化”的主要特点

1.内容讲究深度,讲究意境,不只是简单地、直接地反映一个事实;

2.结构多样化,自由活泼,按散文?形散神不散?的原则安排组织新闻素材;

3.文字优美、隽永,表情达意比较好,可读性强。

这些,正是不少新闻写作上的缺乏之处。如果我们运用得好,适当掌握一个?度?,那将使一部分新闻的写作大大改进,从而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近年来,有的论著列出新闻与文学的十几个方面的不同,说?新闻是健美比赛中的运动员,尽量要少着装,以突出体格的强健。文学是台上的舞蹈演员,必须借助服装灯光,以表现美的韵律、韵味。新闻是‘删繁就简三秋树’,文学是‘花簇锦绣满园春?’。此话并不为错。新闻与文学的区别要再列出十条八条也是列得出来的。问题在于,这些区别是否就是非此即彼、水火不相容的?是否也有互相渗透、借鉴之处?新闻是否可以向文学吸取一些营养?提出以散文的笔法写新闻是否是对旧的新闻文风的改革?看问题,最好是辩证一点,既有基本的界定,又不机械的割裂。

改革的口号(意见)并非完善无缺,改革的内容则未必完全错误。正确的做法是:肯定改革,完善改革,推动新的改革。在新闻改革还起步不久,还有更艰巨的改革任务在前头的时候,我们更应取这样的态度。大家对改革都没有经验,要探索,要试验,不断总结,不断完善。

?散文化?向何处发展?答曰:在新闻写作趋向浓缩性、连续性、特写性、服务性、深刻性的过程中,?散文化?的精神部分地实现了,?散文化?的提法则很可能在同时?化?掉了。或曰,此谓躯壳去矣,灵魂久在。所以,我主张今后不要再提什么?散文化?,只说?用散文笔法写新闻?,而且只是一部分新闻适宜用?散文笔法?。

“散文化”新闻之我见

新闻为什么吸引人?一是事实与读者有关,对他们有用,人们都有求知欲望——想知道。二是这些材事实见,有新鲜感,可以实现告知功能。三是叙述精美,能够在阅读后获得审美愉悦。

想方设法让?实话实说?的新闻借助散文的手法去?实话巧说?,使之更为深刻、精致、感人并富于文采,达到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新闻作品散文化,或者说使用散文写作的某些手法写作新闻作品,不仅可以把新闻写活,更重要的是这样写,可以把新闻事件中的新闻价值充分体现出来,从而达到所期望的效果。而这一点,正是新闻走向散文化的原因所在。

中国新闻界经过十多年的实践,散文化新闻在结构、主题和语言方面的确表现出了自己的特色。

新闻报道以叙述为主,但这并不是说新闻报道只能停留在对事物叙述的层面上。在保证新闻真实性的前提下,借用散文笔法去描写、抒情、议论,有感而发,升华主题,完全可以收到画龙点睛之效。其具体表现形式有:

新闻特写

新闻速写

新闻素描

这些体裁,既发挥了散文篇幅简短、结构小巧、语言清丽、观点鲜明的特点,又可把新闻作品写得轻灵含蓄、意味深长,成为令人爱不释手的“美文”。

如果两个记者分别采写同类事件,同时完稿,一个平淡死板地报道,一个恰当地采用散文化笔法写新闻,编辑肯定选用后者。前者的新鲜性、重要性、人情味远远不如后者,甚至于难以表现。

我这里谈一点用散文式笔法写新闻的体会,以就教于大家。

一、语言细腻 文采浓郁

散文,是文质相称,形神兼备的艺术品,它的创作更是离不开语言的支撑。散文的语言,

篇二:新闻报道文章例文

大学生福彩公益团队宠物疗法关爱孤寡老人

2011-09-20 08:53:06 来源:中彩网 字号: T | T | T

中彩网讯 广东科贸职业学院“狗狗志愿者”福彩公益团队首创宠物疗法走近孤寡老人、走进社区、走进心灵

家住荔湾区蓬莱路的八十四岁独居老人陆婆婆家里喜添新“丁”,家里“人气”旺了,婆婆的脸上时常挂上久违的笑容。

“哩个细路仔甘鬼死糖黏豆?!”(粤语,‘这个孩子怎么这么惹人喜欢呢’的意思)陆婆婆不时向邻里街坊褒奖家中的“新成员”——“C女”。

陆婆婆所说的“细路仔(粤语,‘孩子’的意思),其实就是“狗狗志愿者”福彩公益团队成员贵宾犬“C女”。“C女”作为一条经过专业驯养的贵宾犬,是志愿者肖建生同学专门为孤寡老人陆婆婆精心培养的一名“狗狗志愿者”。

自幼身患小儿麻痹的陆婆婆早年丧夫,行走不便,终年靠轮椅出入。几十年的独居生活,让她冷清的家中更显孤寂和凄清。对于陆婆婆的居住环境,志愿者李梓杰还描述一段:“记得第一次推着轮椅送陆婆婆回家的情景,一条伸手不见五指的走廊,两旁都是房间,走廊宽度刚好给轮椅通过,其中一间就是陆婆婆的家。进到屋里,一间十来二十平方米大小、没有独立卫生间、没有独立厨房的房子,房子的顶部搭了一个阁楼。感觉屋里没有多少为轮椅而辅助的设施,生活不方便。”邻居们都说,多少年来每天经过陆婆婆窗前总是看到她佝偻在轮椅里趴到窗棂上,从来没有笑容、从来没有话语,从来没有人知道她透过那狭窄的窗口在看什么,也从来没有人知道她佝偻在轮椅上想什么。街坊四邻们也都不知道该给婆婆些什么东西,能让她重拾温暖,重拾笑容。

一年前,在社区居民的介绍下,“狗狗志愿者”福彩公益团队的一帮大学生志愿者首先来到了陆婆婆家,他们实地探访陆婆婆的家庭环境,了解陆婆婆的生活习惯,沟通陆婆婆的街坊四邻,然后设计了一套适合陆婆婆的贵宾犬种驯养方案。在驯养志愿者的训练下,志愿者“C女”提前“出师”了。志愿者“C女”不仅活泼聪明,喜爱粘人,表情丰富,体型迷你且不易掉毛,而且会黏人、叼毛巾、叼鞋等能帮到坐在轮椅上陆婆婆的特技。大学生志愿者带着“C女”来到陆婆婆家,风雨无阻,定期上门。半年的时间,从来不爱说话的陆婆婆,磕磕巴巴地打开了话匣子,时常是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地跟“C女”逗乐,同志愿者肖建生也无话不说地聊起来。陆婆婆满面的笑容,成了志愿者们最欣慰的成就感,他们在带给陆婆婆幸福的同时,收获了喜悦与成长。

广东科贸职业学院“狗狗志愿者”福彩公益团队是全省第一支依托“狗医生”开展宠物疗法的心理安抚志愿服务团队。今年7月报名参加广东大学生福彩公益奖活动。该团队充分发挥畜牧兽医专业特长,将动物狗狗这一友好的桥梁与老人家进行心灵上的交流,可爱的狗狗给老人家带来慰藉与愉悦,称为“宠物疗法”。这是公益历史上一种新鲜、时尚的元素。除了温顺宠物“狗狗志愿者”们和大学生志愿者们,这支团队还有阵容强大的囊括心理学、宠物医学、动物科学、社会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等相关专业方向导师。团队在短短一年时间内,受到了全国道德模范、全国志愿者协会副会长赵广军的支持和指导,并受到北京奥运会首金冠军、广东省“十大模范共产党员”之一的冼东妹题赠赞赏。

从探访陆婆婆到吕婆婆,从探访一个老人到多个老人,狗狗服务团队凭借着新颖的服务方式深得大众喜好。通过狗狗将爱心、温暖、友谊带到全社会。团队不断升级公益活动,不断扩大活动服务的范围。在

短短一年的时间里,“狗狗志愿者”福彩公益团队走基层、进社区,在福彩公益的旗帜下,在积极助力幸福广东、踊跃投身社会建设的大背景下,先后组织宠物专业青年志愿者200余人、非专业青年志愿者300余人,先后驯养“狗狗志愿者”近40只。他们深入荔湾区广船养老院、越秀区金源养老院、广州市良典老人院等二十多个养老院和社区开展了“狗医生-宠物疗法”志愿服务,累计服务老人达300余次。在荔湾区东峻广场、白云区富力阳光美居、白云区金碧新城、花都区碧桂园等社区开展“宠物义诊”志愿活动,累计服务150次。向居民宣传文明养宠,爱护动物的理念,并提供宠物健康检查、皮肤病检测、美容护理、以及传染病预防、饲养常识等咨询服务。

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师耿永红告诉我们:以西方心理学中著名的“依恋实验”为重要依据的宠物疗法的心理安抚,目前在我国还有很大的探索潜力,特别是结合受众自身在安全的需要、温暖的需要等方面的个体特殊情形来设计心理服务个案,是很值得推广的。

在“服务社会管理,构建幸福广东”的今天,“狗狗志愿者”福彩公益团队首创的“宠物疗法”是探索出为基层群众服务、为社区居民服务的一个崭新亮点。这些学生志愿者们表示将继续把这种疗法推广,为更多的孤寡老人送去不一样的关爱。(广东福彩

篇三:2015播音主持练习稿件

2015播音主持练习稿件

一、散文诗练习

1.竹叶吹梦

作者:耿林莽

你常常被一根竹子摇醒,风把梦从竹枝上扫落,似残露一滴。这是竹叶子的梦,还是你的梦呢?

露宿街头的打工仔乔迁之喜,打到了这片竹林。这里没有市声喧嚣,没有子夜车轧破梦的幽深。风与竹叶簌簌的私语,如细雨沙沙,又引来乡悉的回声:竹林滴水,一个小男孩仰起瘦瘦的脸,承受清凉水珠,解渴的一粒。

是你告诉:家乡的山楂树全被砍去,不值钱的山楂果,一盏盏酸味的红灯笼,全被砍去。“我也是一枚,山楂果呢。”你说,脸上荡出了酸味的笑意。

无人问津。小民工蹲在马路的边角,两手空空。守望着车如流水,淌过的人潮,自晨至暮。有谁投过来探询的一瞥?

一千片竹叶之间,烟雾迷蒙。

一千片竹叶上面,泪水滚动。

坠落了一颗,停在你抖颤的嘴角边了。这是竹叶子的泪,还是你的泪呢? 把它擦干,站起来,拍拍身上尘土,你还要“上班呢”去呢。

“没有活儿干的活称,比干活还累。”你说,脸上露出了酸味的笑容。

2.命运与挑战

作者:艾君

我曾经在狂风暴雨中徘徊,我曾经站在浪尖上在苦苦思索,我曾经向贫困与落后呐喊。

我终于站到了历史与今天的长河里,我要发誓:向命运之神去挑战!

不要去买埋怨父母给我们的贫穷与落后的土壤;不要去埋怨啊,世间的沧桑摧残过我们瘦弱的脊骨。

我绝不会去祈求上帝,降给我一片肥沃与文明的家园而让我会在安逸碌碌中死亡。

既然是命运,我要向命运去挑战,我愿是上帝的叛逆者!

多少次我曾经在风雨中漂泊,漂泊与寻觅让我懂得了人生的价值;多少回我曾经在浪尖上思索,思索与梦想让我看准了航标。

在贫穷与落后的起点上,我要沿着历史与今天的河流航行......

面包在哪里?在哪里啊?

“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

在与命运挑战的厮杀中,我永恒的信念:那就是我的坚强!

3.孤独的沉思

作者:柯蓝

让落叶飘向昨天,让流水去歌唱明天,我把今天留给自己。因为我离不开我沉重的影子??

此刻,我的思绪是屹立的大山,是移不动的大树。

那城市穿梭来往的人群和车辆,是流水吗?那缤纷的色彩,青春的欢笑,都成了落叶,铺在一条通往昔日的小径上。

我并不认识这追随我长长的影子(人们说它就是属于我的影子),它为什么不离我而去?

黄土高原上的冷月,是我心中一个不醒的梦。大江大河中的水浪,是我日夜吟唱的歌。从大漠吹过的风,是我追踪的足迹。在起伏不停的茫茫林海,有我永不宁静的心灵??

既然我把一切都交给你,连同我的生命和眼泪,那么,凡是有天有地,有水有木的地方便有我。既然我把一切都交给你,连同我的记忆和追求,那么,凡是有哭有笑、有爱有恨的地方,便有我。于是,我既存在又不存在。

既然,既然我作了这样的选择,那我将连我的影子,也不留给这个世界。不增加这个世界的沉重。

4.空山鸟语

作者:郭枫

到山上来,我最喜欢的事就是听鸟叫。

当然,山上有的是娇艳的花、婆娑的树,有的是奇崛的岩石、爽飒的风、飘逸的云朵;在山上,每一片风景,都会使你神迷。但,我说我还是最喜欢听山里的鸟叫。到山里来,找一片幽深的林子躺下,静静地躺在铺着落叶的土地上,这时你的心灵便贴紧了山的心灵,别动也别想,好好地听一听鸟叫吧!

鸟儿的鸣声是世间最美的语言,你不懂得鸟的语言么?

你不懂鸟的语言么?我想你应该懂的。在山上,谁都喜欢鸟的鸣叫,谁都懂得鸟的语言;谁都懂,清风懂,白云懂,流泉更懂,连挂在树枝上晒太阳的小花蛇也懂。鸟的语言永远叙述着动人的爱情。

在朝来金色的阳光里,我喜欢用大半天时间,去谛听两只鸟在我头顶上鸣叫。他们总是用五个不同的音符串成一支歌。一只先唱,另一只接着,缠缠绵绵,重重复复,透明的情意,像滑滴在青石上的一线灵泉从歌声里迸落。我在小时候就很熟悉这种鸟,绿背黄纹有一只小巧的红喙。我喜欢它们灵活的体态,更喜欢它们的样子,依偎着、厮磨着,总是分不开啊!那时我不知道它的名字,现在仍然不知道,它究竟是哪种鸟呢?想着想着,自己却不禁失笑了。真是太傻!名字有什么用?人们喜欢各种好听的名字,鸟不一定喜欢,鸟喜欢唱的歌,人不一定能听懂;其实人爱不爱听都是一样,鸟是唱给鸟听的。

山雀是顽皮的精灵,老是成群结队地撒野,老是呼朋唤友,兴奋地吵闹。山雀们短促而嘹亮的鸣声,让人来不及凝神,只感到一阵轻快的音乐雨,散乱地、急骤地、漫天撒来,直把你全身淋透;而后,雨过天晴,在你阴翳的心版上引进阳光,在你灰白的生命里加上色彩,把你浸于奔放欢乐而又有些淡淡的悒郁里。不是么?谁,面对着山雀子这么奢侈的自由、这么天真的喜乐能不怅然呢?谁,没有山雀子一样的欢乐时光呢?可是,少年的好时光,总是流逝得太快又太恍惚,谁又能永远像山雀子那样的欢乐呢?想想看,人,制造出自己的桎梏,把自己套牢,乃是自然中最可悲的族类啊!但山雀们却不管这些,不管你快乐不快乐,不管你忧伤不忧伤,不管你有多少无聊的思想,山雀们,什么都不管;它们飞翔像一阵旋风卷起,它们落下你是一片云彩罩地,嗳,为了欢乐,它们是忙碌的。难得的是有这片深山广林,要不,这些喜欢唱歌的精灵向何处容身?

过午之后,山林便到了入睡的时候,高照在千山之外的秋阳,朦胧的光线竟灵空得如同饮醉了的月华:透着微醺,透着温柔,敛起那份耀眼的光彩!任凭幽谷深林去制造秋日的奥秘了。山林睡了,鸟儿们静默了。踏一坡金黄的落叶,踏一地斑驳的树影,也踏着一份薄薄的寂寞。在众鸟默默之中,“咕——咕”,从哪里传来的几声鹧鸪呢?忽断、忽续、忽近、忽远,那缥缈的几声,便会把人拉回一个古老的世界。“咕——咕——”,我回到了江南。“咕——咕——”,我沐着淡烟疏雨。石头城的苔痕,更加暗绿了哪!长檐飞角的小街,更加寂寥了哪!江畔的落日更加苍凉了哪!“咕——咕——”,奔驰在石板路上得得的马蹄声突然隐去了。

这是梦境,呵!这是在海角孤岛上奇幻的梦境。——是的,我知道这是梦,可是我多么喜欢重温!

到山上来,且闭起眼睛,不要再浏览风景,好好地听一听鸟叫吧!鸟儿们用一百种声调在欢唱,仙乐飘飘,回荡在峰峦间,流淌在涧谷间。你不是从这美妙的清音中,已经听到自然的消息和人世的沧桑了么?那么,除了敞开自己的心灵,还要做些什么呢?

还要做些什么呢?我想做一只鸟,在山中。

新闻稿件

一、社会新闻 1.男子驾小艇欲横穿大西洋 出海8公里后晕船被救回

中新网8月19日电 据外媒报道,一名男子日前驾驶一座无任何救生及维生装备的小艇,试图从英国越洋到达美国,但该男子出海后仅数公里就因晕船被救回岸上。

报道称,一名30岁的保加利亚男子当地时间17日乘坐一只小型救生艇从英国多塞特出发,企图穿越大西洋,航行近5千公里到达大洋彼岸的美国。

但这名男子离岸5英里(约8公里)后即发生晕船,附近的帆船看到这一情景后急忙向海岸警卫队报告。

随后,英国皇家全国救生艇协会(RNLI)出动,救起这名男子。参加救援的协会成员称,这名欲横跨大西洋的男子,在小艇上只带了一袋饼干、一些豆子和热狗,船上没有救生衣,也没有灯光照明设备。

协会成员指出,这名男子携带的唯一一张地图也是英国的地方地图,并且在救援人员抵达时拒绝协助。但协会人员说,男子如果没有获救,将会死于海中。

最终,这名雄心勃勃想凭小艇跨越大洋的男子获救上岸。

2. 男子抢劫珠宝店被6名路人叠罗汉压倒致死

【环球网综合报道】据英国《每日电讯报》8月19日报道,近日,英国一名男子持枪打劫珠宝店,几名路人发现后合力将他压倒在地,岂料该男子竟窒息身亡。

据悉,死者名为克林特·汤森德(Clint Townsend),33岁。案发当日,他骑着摩托车,戴着头盔,用大锤砸破珠宝店的玻璃窗,并入店殴打珠宝店经理和店主,逼迫他们交出珠宝。得手后,该抢劫犯欲夺门而逃,6名路人发现后,纷纷冲进珠宝店,将他制伏在地,叠罗汉般地压在他身上,店内瞬间陷入一场混战。警察赶到后,发现劫犯已失去意识,没有了呼吸,将其送往医院后抢救,但已经无济于事。

事后,警方对涉案人员进行审问。珠宝店长表示,当时只是想在警察来之前先拖住劫匪,谁也没想到会发生这么可怕的事情。据悉,审问还将持续两天。

3.墨西哥127岁老奶奶成拉美最年长老人 国际在线专稿:据阿根廷Infobae网站8月18日报道,日前,墨西哥Univision电视台栏目“苏醒的美洲”里介绍了拉丁美洲最年长的老奶奶贝塞拉·卢布莱斯,她出生于19世纪,还差几天老人就要过127岁的生日了。 1887年8月31日,卢布莱斯出生于墨西哥北部塔毛利帕斯州。她曾是墨西哥革命农民起义军的一名首领。1910年,墨西哥革命爆发,卢布莱斯加入了农民领袖潘乔·比利亚带领的农民军队伍,并成为了小分队的领导。

如今,这名百岁老人拥有一个非常庞大的家庭,包括5个孩子、20个孙子、73个曾孙、55名玄孙。卢布莱斯称,尽管自己年事已高,但每年看到这么多人来给自己过生日,还是从心底里感到高兴。

4.世界最胖男子服药自尽 体重达400公斤7年未曾走路

据了解,在很多年里,卢布莱斯曾遭到亲人的弃养,直到墨西哥家庭协调发展机构与她的家人取得联系后,这名老人才在2012年与家人重新一起生活。目前,百岁老人由她的孙女埃尔南德斯负责照料,其孙女称,老人需要十分细致的照顾,她的饮食几乎都是流食,老人很难消化固体的食物。另外,因为怕老人感染风寒,老人的洗澡次数也已减至1年2次。 国际在线专稿:据英国《每日邮报》8月18日报道,关岛男子里基·纳普提(Ricky Naputi)体重曾达400公斤,多年来一直与食物上瘾症抗争。他曾7年未走过路,最终因过度肥胖无法手术减肥而绝望自尽。

纳普提的妻子谢丽尔(Cheryl)称,照顾丈夫就像照顾一名超重的婴儿,纳普提只能待在床上,谢丽尔为他做好一切,包括做饭、清洁身体,甚至还要帮其如厕。谢丽尔说,结婚时她就知道,如果纳普提不注意体重问题,她很可能失去他。

由于气喘,纳普提几乎不能说话,经常需要氧气机的帮助。他也曾想过与谢丽尔生儿育女,但是因纳普提过度肥胖,他们的婚约甚至都没有完成。绝望中,纳普提发现得州休斯敦一名女子通过缩胃手术成功减肥80公斤,他希望通过同样的方式改变生活。他为此可能要切除80%的胃,但前提是减肥40公斤才能接受手术。

在随后的几年中,纳普提数次减肥数次失败,最终导致婚姻破裂。纳普提也因此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最终服药自尽,去世时年仅39岁。纳普提的故事不禁令人更加关注席卷全球的肥胖趋势。

篇四:新闻类文章阅读

新闻类文章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通讯,完成后面问题。

参演万余人 不见几个兵

“铁拳—2004”演习彻底摆脱我军传统作战模式

张乡林 王宏林

当兵20多年,记者参加过多次种类军事演练。提到大型战术演习,脑海里立即浮现的是“漫山遍野都是兵,冲声杀声破天”的景象。可是,9月25日,军区组织的“铁拳—2004”机步师山地进攻作战演习,却彻底改变了记者的“演习印象”。

10时20分,随着3颗红色信号弹升空,“红军”阵地上突然传来低沉的马达轰鸣声,“蓝军”无人侦察机临空“偷窃”“红军”阵地。侦察监视、电子干扰、精确打击,“蓝军”率先向红军发起攻击。“蓝军”的“三板斧”,并未能迟滞“红军”快速机动的步伐。多次演练过“新三打三防”课目的“红军”部队,巧妙周旋,与“蓝军”的攻击一次次“擦肩而过”。与此同时,在空中、地面各种火力的支援下,“红军”部队迅速向预定地域集结。只见百余辆涂满迷彩的坦克,数百辆满载战斗员的战车,披裹着层层伪装的火炮,在弥漫硝烟掩护下,消融在秋色斑斓的演习场。短暂的沉默之后,战火骤起。各型炮弹以排山倒海之势倾泻在敌纵深目标上,一枚枚导弹精确射向“蓝军”“死穴”。空中,歼击机、强击机穿云破雾、呼啸而来,攻击直升机成编队俯冲射击,炸得“蓝军”阵地四处开花。 “铁甲奔流,空地协同,电磁对抗,精确打击……万余人参加的大型演练,整个战场却不见几个兵,好一派现代作战的新景观,传统的作战模式难觅踪影了。”臵身这样的战场,记者热血喷涌,感慨万千。

演习指挥部的专家介绍说,这次“铁拳—2004”实兵实弹演习,动用新装备比较多,参演兵种比较全,增强了演习的复杂性、针对性和对抗性,演习中的战术情况具有像、活、动、抗等特点。

担负此次演习任务的某机步师,曾是我党掌握的“第一支武装”,是北伐战争中的先锋,素有“铁军”之称。“铁军”铸“铁拳”,军演展军威。他们着眼打赢信息化战争的要求,将战场感知、指挥控制、火力运用、陆空协同、信息对抗,贯穿演习全过程,重点演练了“动得快、打得准、破得开、突得进、攻得下”等作战行动、指挥协同和综合保障,全面检验和提高了机械化部队的整体作战能力。演习结束,官兵们激动地说:“今天,我们不再是喻义上的铁军,而是真正意义上的铁军、铁拳了!”

据悉,“铁拳—2004”演习,是我军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对外展示军事演习,“16个国家的60余名军队领导、军事观察员,在现场观摩了演习。

1.下列对文段的分析综合,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作品通过作者的亲临亲历,反映了我军在机械化向信息化跨越的征程中,军事领域发生的令人振奋的变化。

B、这则消息以翔实的新闻事实向人们宣告:我军军事演习已彻底摆脱了传统作战模式,整体作战能力有了显著提高。

C、这则消息从未来和现实的结合上,在人们最熟悉的场景中拨云见日,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我军现代化建设成果。

D、这篇“纯军事”新闻作品,围绕主题逐步展开,事件鲜活,信息量大,动感很强,结构巧妙。

E、此文把“‘铁拳—2004’演习彻底摆脱我军传统作战模式”这一新闻核心放到历史对比中去审视,深化了主题。

F、作品以第三人称的语气,采取叙述、介绍的方法去记录新闻事件,既有生动活泼的描写,又有画龙点睛的议论。

2.这则消息,标题引人入胜。请简要鉴赏评价。

答:

3.这则消息,导语别具一格,它具有哪些特点?请分三条简要回答。

答:

4.“今天,我们不再是喻义上的铁军,而是真正意义上的铁军、铁拳了!”这句话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不少于三点。

答:

参考答案:

1. C F

2.这则消息的标题由正题和副题组成。见事见物,有情有景。正题运用对比,精炼工整,“参演”与“不见”,“万余人”与“几个兵”相互映衬,对仗有韵,上口易记。副题有力补充了主题,准确引出了演习的深刻含义。因此,标题引人入胜。

3.导语具有下列特点:○1有穿越时空的对比;○2有作者切身的体验和感受;○3只照应

副题,不点明主题,以引人入胜。(总之,导语使人们看到了我军建设出现的历史性变化,明白了我军已彻底摆脱“抱着炸药包炸碉堡“的历史,进入了一个”激战不见面“的现代化作战境界。)

4.这句话有下列作用:○1表现了参演官兵的欣喜振奋、光荣自豪的感情;○2从历史和现实的对比中深化了本文的主题和演习的意义;○3 理性而又直观地有力回答了整个社会关注点。

二、阅读下面的新闻,完成后面问题。

银牌,重似金牌

在2006年冬季奥运会昨晚(北京时间今天凌晨)的花样滑冰比赛中,俄罗斯名将托特米安尼娜/马列宁以总成绩204.48分夺得双人滑冠军,中国选手张丹/张昊受伤获得银牌,申雪/赵宏博获得铜牌。

意大利都灵时间13日21时21分。意大利著名的《蝴蝶夫人》乐曲在都灵帕拉维拉体育馆响起,分别身穿黑白衣服的赵宏博、申雪深情对望,顺畅滑行、有力的起跳、优美的螺旋线……在短暂的动作稍紧后,赵宏博和申雪完全进入了状态。在一道完美的弧线后,赵宏博腾空而起,如一道黑色闪电,转体三周,稳稳地落到冰面——令人担心的后外点冰三周跳就这样轻松地成功了。之后的一切都是那么完美。五次热烈的掌声响起,为的是这个脚腱断裂后才半年就站立在冰面上的刚强汉子。音乐终止,掌声、欢呼声长达数十秒。

“124.59!”自由滑分列在已经出场的15位选手的首位,加上短节目的62.32分,他们的总分也排到了首位。不过十几分钟后,最后的决斗开始了。短节目中成绩最好的四对选手依次上场,倒数第二个出场的俄罗斯王牌组合托特米安尼娜/马列宁顶住压力,以近乎完美的表演得到高于赵/申组合的分数。中国队花样滑冰金牌的突破希望,寄托在了三对中国选手中最年轻的张丹/张昊身上。

22岁的张昊轻松地微笑出场,21岁张丹则神情有些严肃。表演开始不久,意外发生了:张丹在完成被认为唯一可以击败强大对手的秘密武器——抛四周跳时失败,她重重地摔在冰面上,再飞速滑行撞向挡板。张丹想站起来,又重重地倒了下去,她左腿内侧已经严重拉伤。

音乐突然停止,观众哗然。张吴轻轻拉起张丹,“还能滑吗?”这位清秀的哈尔滨姑娘点了点头,然而刚站起来又疼得蹲了下去。张昊把她扶到出口处,他已经不打算再上场比赛了。体育馆很静,观众都在关切地注视着张丹,掌声一阵响过一阵。两分钟后,张丹对拍档再次点头:我行!

音乐再次响起。那是《龙的传人》。张丹忍着剧痛滑向场中央。他们开始只是慢慢地滑,慢慢地做动作。顷刻,张丹加速了!张昊跟上,节奏又回来了!重新开始的表演是那么完美,那三周接两周跳、抛三周跳,张丹都完成得那样精彩出色。他们就在没有停过的掌

声中完成了也许是一生中最难以忘怀的表演。

张丹在张昊的搀扶下滑到打分区,一直咬牙完成比赛的姑娘一见到教练姚滨,眼泪才簌簌淌下来:“对不起!”等候比分时,张丹的左腿已被队医包扎得严严实实。

“189.74分”,张丹/张昊超越了申雪/赵宏博夺得银牌!一旁的托特米安妮娜/马列宁如释重负地拥抱在一起,观众却把更热烈的掌声给了张丹和一旁的赵宏博。因为那一刻,他们感动了全世界。

(2006年2月14日《羊城晚报》,记者周方平)

〖相关报道〗

何振梁:他们是英雄

新华社都灵电(记者阎涛、刘阳)中国国际奥委会名誉主席、国际奥委会委员何振梁在冬奥会花样滑冰比赛结束后,对新华社记者说,张丹张昊和申雪赵宏博两对花样滑冰运动员“永不放弃的精神震惊了全世界,他们是中国的英雄。”

何振梁谈到中国运动员的表现时,眼含热泪。对于张丹/张昊在受伤后坚持完成比赛,何振梁说:“这种精神震惊了全世界,本来他们可以放弃比赛,但他们决不放弃,拼全力去完成,很了不起!”对于申雪/赵宏博的表现,何振梁说:“他们的精神很顽强,虽然赵宏博的膝伤刚好,但他发挥得十分不错,两人的音乐表现力非常强。”

何振梁说:“比赛的名次已经不重要了,花样滑冰运动员的这种精神值得全国人民高兴。”

张丹:我决定继续比赛

新华社都灵电(记者高鹏、王镜宇)张丹在赛后说,摔伤后继续参赛是她自己的决定。 开场后不久,两人便向至今无人在大赛中完成的“抛四周跳”发起冲击,然而张丹在落地时双腿叉开,重重摔在了冰面上。重新站起来后,张丹已经无法再继续做动作。人们以为他们将放弃比赛,只见教练姚滨同两人说了几句话,他们又重新回到了冰场。

“(继续比赛)不是教练的意思。奥运会四年才一次,我们不想错过这次机会。”张丹解释说。

姚滨:最残酷的大赛

新华社都灵电(记者王镜宇、阎涛)赛后中国花样滑冰队总教练姚滨说,这是他经历过的最残酷的比赛。姚滨说,当时张丹/张昊做“抛四周跳”那个动作时,起跳很好,但是张丹在空中转到最后一圈时有些犹豫。结果落地摔倒,左腿内侧膝关节重重地磕到冰上。

姚滨承认,在是否让张丹继续比赛的问题上,当时自己的心情很复杂。一方面,从保护运动员的角度看,不希望她继续参赛。但是另一方面,我也不希望他们放弃这么好的机会。根据我们多年来训练的情况,这个时候决定权完全在他们自己。

1.下列对这系列报道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这组报道,从不同的角度,借助多人对该事件的态度,赞扬了张丹、张昊在赛场上表现出的永不放弃的精神。

B.张丹受伤后忍痛坚持比赛,记者周方平在报道中详细记录了她在比赛中精彩出色的动作及发自肺腑的拼搏之言、愧疚之声。

C.张丹/张昊第一次出场时没有介绍音乐,第二次出场才点明音乐是《龙的传人》,记者是想借音乐之名来表现运动员的精神之源。

D.中国国际奥委会名誉主席何振梁先生认为,中国花样滑冰运动员永不放弃的精神震惊了全世界,其实体育运动比赛的名次是不重要的。

E.在是否让张丹继续比赛的问题上,由于教练的不置可否、不敢负责的态度,促成了张丹独立自主、永不放弃的精神表现。

2.一直咬牙坚持完成比赛的张丹,一见到教练,眼泪便簌簌淌下来:“对不起!”在“对不起”这三个字中,你读到了什么含义?(4分)

答:

3.获得的是“银牌”,题目为什么说“重似金牌”,有人认为,这样的笔法不符合新闻报道的真实性要求,你的看法怎样呢?(5分)

答:

4.通讯《银牌,重似金牌》浓墨描绘赵宏博转体三周跳的成功,更加浓墨描述张丹抛四周跳的失败,却没有详细描述张丹/张昊重新开始表演的完美。因此,有人认为银牌是裁判给的人情分,有人认为那只是记者写作上的疏忽,还有人认为这样写正是详略得当地表现了主题。对此,你是什么看法呢?(6分)

答:

参考答案:

1.(4分) A C (B项在报道中,记者没有详细记录张丹精彩出色的动作和拼搏之言。D项何振梁先生认为是本次比赛的名次不重要,并非认为所有体育运动比赛的名次都不重要。E项对教练的态度概括为“不置可否、不敢负责任”是不准确的。)

篇五:谈谈用散文式笔法写新闻的有益尝试

谈谈用散文式笔法写新闻的有益尝试

——以《三城雨》为例

文无定法,尝试新闻写作的笔法可以多样化,散文式笔法写新闻就可以是其中一种。新闻写作的散文化要想成功,首先就得熟悉散文的特点。散文的最大特点就是“形散神不散”。意思就是表面看起来,一篇散文似乎漫不经心地从一件事说到另一件事,从一个故事想到另外一个故事,空间上可以从地球说到月亮,时间可以跨越亿万光年,但无论再怎么跨越,回过头来细细品味,故事与故事之间总有一个相同相通的点存在,好比一根线把珍珠串了起来,这个相同相通的点把看似不同的故事串了起来,这就形成了整篇散文的神。所以,用散文式笔法写新闻,首先就得找到一根能把整篇文章串起来的线。把《三城雨》串起来的线,就是“雨”,不同城市的雨,山西晋城的微风细雨,山东青岛迟来的雨季,以及广东珠海铺天盖地的暴雨。人物的故事就是在不同的雨中展开。到了最后,以为什么珠海的雨比其他两个城市的雨来得更猛烈的原因收尾,整篇文章的神由此而立起。看起来是在漫不经心地对比三个城市的天气,实际上说的是人物的精神。散文的另一个特点就是相对而言的文笔优美。相比严肃的新闻,在散文的范畴内,写作者发挥的余地较大,可以把新闻写得更优美。使新闻更优美的方法是,写故事的过程中不妨夹带写点景。景也不是随便写,要做到景色里蕴含着某中情,情景交融。就像《三城雨》中的雨景,晋城的微风细雨与主人公童年的憧憬是想通的,珠海暴雨滂沱的气势

与南海4000米水深的魅力以及我们开发南海的壮志是相通的??

尝试散文式笔法写新闻要注意文学与新闻之间的界限。真实是新闻的特质,文学可以想象,为了特定的主题可以捏造故事,新闻不能;跨越这个界限,新闻就会成为假话,被人唾弃。

附:

三城雨

5月8日,珠海发布暴雨橙色预警。电闪雷鸣中,暴雨铺天盖地敲打着珠海千家万户的屋顶,一片瓦吟哦,千万片瓦相和。

珠海的雨季总会让卫旭敏情不自禁地想起山西晋城,想起山东青岛。

卫旭敏是海油工程珠海公司设计部的结构工程师,从小长在山西晋城,2007年大学毕业,在保定一家研究所短暂工作后加盟海油工程青岛公司;四年后,卫旭敏从青岛来到珠海,支援珠海场地建设。

晋城的气候是温和的,卫旭敏熟悉晋城五月里的小雨以及微微的东南风。就是在这样的小雨里,卫旭敏参观了一次海洋知识展览,大海中的钻井平台留给了他深刻的印象,一粒的梦想种子便播种在了一个小学生的心底。

而此刻的青岛,应该是晴朗的天空。同样是海滨城市,青岛的雨季比珠海来得晚,似乎也没有珠海这般猛烈。2007年,学土木建筑的卫旭敏带着自己的梦想种子来到海油工程青岛公司时,正是海工迅

猛发展的时期,青岛场地的建设创造了“中海油速度”。年轻的结构工程师卫旭敏在这里也不断成长,四年忙碌而充实。等到2011年离开青岛去支援珠海场地建设的时候,卫旭敏已经被公司视为骨干力量了。

从青岛到珠海,感觉就象是从城市到了农村:珠江与南海潮水在珠海的高栏港冲积成大片滩涂,尽管经过了上个世纪60年代与70年代知青的围垦,高栏港依旧荒凉。

职工们住在高栏港区一个叫平沙的小镇里,这里条件简陋。有一次卫旭敏的一个同事被鱼刺卡住了喉咙,喝醋、吞馒头都不管用,赶紧送到了镇上的医院,但医生说院里没有咽喉镜,取不了鱼刺,你们赶紧去市区吧。小小的鱼刺硬是到了市区医院才成功拨出。

但就是在这片偏僻的远古滩涂上,2011年11月,30多人的团队在总经理田明杰的带领下拉开了向深水进军的序幕:白天,10多个集装箱围成的小院就成了最初的办公场地,珠海场地一期工程逐渐从规划的图纸中站立起来;晚上,平沙小镇的职工宿舍里,大家都在灯下阅读,各有各的备考计划。建设初期,朝气蓬勃,卫旭敏喜欢这种工作气氛与学习氛围,自己也成了“白加黑”中的一员。

“有一次要向广东省经信委与财政厅交一份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的申报书,对方要得很急,卫工带着我忙到晚上两三点。完成任务后,办公室已经锁门,我俩是爬窗户回家的。”设计部同事邓凯回忆说。

在这种“白加黑”的状态下,卫旭敏先后通过PMP考试、注册一

级建造师考试,论文《大型结构吊装仿真系统》获得海工科技进步三等奖。

“可以查分的那天晚上,青岛公司那边的同事来电话告诉我说广东也可以查成绩了,我上网一查,当看到自己终于过了的时候,激动得喊了一嗓子。” 卫旭敏回忆自己通过一级建造师那一刻时说。

没有什么时候比在珠海公司的这几年里让卫旭敏觉得自己离小时候的梦想更近了:2013年卫旭敏顺利通过答辩,完成了转制。不久,卫旭敏成为珠海公司设计部结构专业的负责人。同年,他参与“深水张力腿平台建造工艺研究”的大型科研项目。

“总有一天,我们设计的平台将走向深海!” 卫旭敏颇有信心地说。

在珠海工作了三年,卫旭敏终于明白了珠海的雨季比晋城、青岛来得更猛烈的道理:这里的雨水挟带着南海四千米处的深海气息,怎么会不气势磅礴,暴雨滂沱呢?

篇六:必修一 现代散文和新闻报告文学

新课文重难点提示 《小狗包弟》

1.巴金老人真诚解剖自己,用真诚、良知感染读者的为人为文的态度。

2.充盈于文中的歉疚、忏悔的感情基调。 3.通过细小事物展现社会大变迁的以小写大的方法。

4.叙事真实、自然,抒情真挚、强烈,且三者有机结合。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1.本文中对梁任公的特点的写作方法。 对梁任公的特点不是抽象的概说,而是具体地化为各种表现,有形貌特点、表情特点、声音特点、动作特点、气质特点、讲稿特点等,可以笼而统之概括为:才华横溢,博闻强记,修养良好,开朗直爽,认真细致,风趣幽默,谦逊而自负,稳健而潇洒。

2.品味对梁任公的外貌描写。 对粱任公的外貌描写:“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文字不多,但很传神。可以分两层:前一层写身材、肖像、衣着,后一层写精神气质,也就是说既写实相又写神采,既遵循人物固有特点,又略有夸饰。“风神潇洒”“光芒四射”就是夸饰,表达学生对老师的由衷的赞美之情。

单元归纳

散文阅读考点一:整体感知理清思路领悟主旨

[思路点拨] 从分析结构层次入手。从分析人物和事件入手。从分析文章的标题入手。有的文章题目本身就揭示中心思想,我们就根据题目内容进行归纳。从分析文章的议论、抒情成分和暗示主题的词语入手。从关键段落的大意入手,从重要的过渡句段入手分析。 [答题格式] 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感情。[答题要点] (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3)简答题时不允许用词语或短语答题,必须用完整且简洁的句子表达。 理清层次

[要点解析] 这部分内容包括找出行文线索、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故事情节。分析段落层次的依据可以是时间的转变,空间的转换,人物、情景的变化,选材内容或角度的变化等。

分析文学作品中常见的线索(如物线、事线、人线、地线、时间线、感情线)有助于准确地概括故事情节。[思路点拨] 可以按时间先后顺序划分。按地点的转换划分。按事物发展的过程或思想感情的变化划分。按描述内容的角度划分。按总一分一总的结构特点划分。抓住过渡句段分析。从材料的详略入手分析等。

散文阅读考点二:紧扣语境品味语言 重点词语

[要点解析] 包括文中多次出现的词、修饰限制词、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的词、文中生词、成语、代词等。分析一方面要注意词的感情色彩的变化,另一方面要注意词的特定含义。[思路点拨]从词的基本义入手分析引申义、比喻义等,从语体色彩、感情色彩入手分析,从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入手分析,从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入手分析,从词性入手分析,从句意入手分析等。代词要注意是前指代还是后指代,是远指代还是近指代。 关键句子

[要点解析] 包括难句、修辞句、过渡句、呼应句、哲理句、总结性语句。答题时需结合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可分成“由表及里的语境义”“语言表达的表现点”“思想层面的深刻义”“作者言外之意的潜台词”等几个层面来答。[作用简析] 修辞句要看运用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过渡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或是承上或是启下,或是承上启下。呼应句,一般找到对应句后还要答出呼应的作用。总结性语句包括开头、结尾的抒情、议论性语句。分析时应答出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及句子中流露出来的思想倾向和情感。作用要从两方面考虑,一从结构上,常有承上启下(过渡)、总领下文或总结上文的作用。二从内容上,常有开篇点题、设伏笔、作铺垫、深化中心、点明主旨(画龙点睛)等作用。技巧:含义要结合文章主旨中心去分析,表述要准确、通顺。[思路点拨] 可以从分析关键词、所用修辞格、句子结构、创作背景、文章主旨、作家风格、标点符号、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入手分析。

散文阅读考点三:把握形象 赏析技巧 [要点解析] 分析人物形象,指出人物的个性,或者点评你所喜欢的人物。品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如想象、联想、象征、渲染、衬托、对比、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等,指出运用这些表现手法的优点。体会结构特色如烘托铺垫、前后呼应、伏笔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承上启下、起承转合等,指出这些表达技巧的作用。 [思路点拨] A.分析中心 B.分析选材 C.分析结构 D.分析表达方式E.分析顺序F.分析文章的表现手

法G.分析语言 的一种新闻文体,是从新闻报道和纪实散文中 散文阅读考点四:辨析表达解析作用 生成并独立出来的一种新闻与文学相结合的散 [知识要点] 文体裁,速写、特写、文艺通讯的总称。它以 描写:从对象分:人物描写 环境描写 场叙事纪实为主体,以报告真相为己任,即要求面描写人物描写方法:肖像(外貌、神态、衣作品中占主体的人与事必须真实,具有新闻性;着)、心理、语言、动作、细节描写(对某些细小又经过艺术加工,以形象反映生活,并饱含作的举止、行为或细微的事件、细小的景物片断家的思想倾向和情感态度,具备文学性。 做仔细的描绘)。从描写角度(方式)分:正面描 新课标下的高考将新闻等实用文体纳入高考考写侧面描写(也叫直接或间接描写) 记叙:主要交代事实,把人物和事件概括介绍给读者和写出人物活动、发展、变化过程。 抒情:在记叙的基础上抒发作者难以抑制的感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抒情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寓情于景等)。 议论: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直接发表自己的见解,能起到点明主题的作用。 说明:是记叙的一种补充,用来解释记叙 文中需要加以说明的部分。 [作用简析](1)严格区分小说景物描写与散文景物描写的不同(小说景物描写是渲染气氛或交代时令、季节,衬托人物的;散文景物描写是直接 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题的)。 (2)议论的作用: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3)抒情的作用:要注意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 新闻与新闻阅读的方法 新闻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包括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等体裁;狭义的专指消息。新闻是“用事实讲话”,具有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的特点。一般新闻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标题、导语、主体 是消息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结语有时则蕴涵在主体里面,结语有时可省略。 消息(也叫新闻或报道)是用概括性的叙述方式和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具有新闻价值的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 消息有五要素,又称“五个w”,即:“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事”(what)、“何故”(why)。这五个“w”与记叙文的五要素是完全一致的.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一般写法都采用“倒金字塔”式。即先说结果,再说重要事实,最后说次要内容。特殊写法也可采用金字塔式、悬念式、并列式等。 报告文学是采取文学手段及时地反映真人真事

查范围。对新闻试题进行解答时我们可以借鉴记叙文的阅读方法。但又不能照搬全套。根据新闻特点,我们可采用如下的六个步骤: (1)看标题信息,揣摩新闻类型;(2)抓记叙要素,了解大致内容;(3)理行文线索,分清段落层次;(4)辨叙述方式,领会布局特点;(5)挖中心主旨,理解文本意义;(6)析表现手法,以供鉴赏探究。 下面,对这种阅读方法进行分析介绍: 第一步“看标题信息”.类似作文审题;而“揣摩新闻类型”,则是指阅读的审题目标要比作文单一。即通过对题意的揣摩,要能辨出该文的

记叙对象,是人物新闻还是事件新闻,是消息

还是通讯。 第二步“抓记叙要素”.这是由文体特点决定的。因为新闻的内容,无论哪种类型,一般都离不开人物、时间、地点和事件的起因、发展、结果这六个要素。 第三步“理行文线索”,即领悟文章的脉络、顺序,目的是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借此可准确地划分全文的段落层次。

第四步“辨叙述方式”。即辨析文本主要采用的

叙述方式,消息一般都采用“倒金字塔”式,这跟一般的记叙文不同。而通讯的叙述方式就

比较灵活多变,有顺叙、倒叙,中间或许还会有插叙、补叙等叙述方法。这就要求我们阅读时要特别关注。 第五步“挖中心主旨”,目的是针对考纲当中的鉴赏评价(“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和探究(“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这几

个考点。 第六步“析表现手法”。是从写作特点方面分析新闻的基本要求,一般可以从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烘托、借景抒情等文学手段,锤词炼句及比喻、拟人等种种修辞手法几个角度去考虑。但由于新闻往往运用多种表现手法,而考试时的阅读时间十分有限,因此一般宜结合新闻对象,抓其中最主要、最突出的来分析。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题。

溜 索 阿城

一个钟头之前就听到这隐隐闷雷,初不在意。雷总不停,才渐渐生疑,懒懒问了一句。领队也只懒懒说是怒江,要过溜索了。不由捏紧了心,准备一睹纵贯滇西的怒江,却不料转出山口,依然是闷闷的雷。见前边牛死也不肯再走,心下大惑,就下马向前。行到岸边,抽一口气,腿子抖起来,如牛一般,不敢再往前动半步。

万丈绝壁垂直而下,驮队原来就在这壁顶上。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一派森气。俯望那江,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

领队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那马平时并不觉得雄壮,此时却静立如伟人,晃一晃头,鬃飘起来。牛铃如击在心上,一步一响,驮队向横在峡上的一根索予颤颤移去。那索似有千钧之力,扯住两岸石壁,谁也动弹不得。

领队下马,走到索前,举手敲一敲那索,索一动不动。领队瞟一眼汉子们,一个精瘦短小的汉子站起来,走到索前,从索头扯出一个竹子折的角框,只一跃,腿已入套。脚一用力,飞身离岸,嗖地一下小过去,却发现他腰上还牵一根绳,一端在索头,另一端如带一缕黑烟,弯弯划过峡谷。一只大鹰在瘦小汉子身下十余丈处移来移去,翅膀尖上几根羽毛在风中抖。再看时,瘦小汉子已到索子向上弯的地方,悄没声地反着倒手拔索,横在索下的绳也一抖一抖地长出去。

大家正睁眼望,对岸一个黑点早停在壁上,不一刻,一个长音飘过来,绳子抖了几抖。三条汉子站起来,拍拍屁股,一个一个小过去。领队哑声问道:“可还歇?”余下的汉子漫声应道:“不消。”纷纷走到牛队里卸驮子。

牛早卧在地下,两眼哀哀地慢慢眨。两个汉子拽起一条牛,骂着赶到索头。那牛软下去,淌出两滴泪,大眼失了神,皮肉开始抖。汉子们缚了它的四蹄,挂在角框上,又将绳扣住框,发一声喊,猛力一推。牛嘴咧开,叫不出声,皮肉抖得模糊一层,屎尿尽数撒泄。过了索子一多半,那边的汉子用力飞快地收绳,牛倒垂着,升到对岸。这边的牛哀哀地叫着,汉子们并不理会,仍一头一头推过去。之后是运驮子,就玩一般了。这边的汉予也一个接一个飞身小过去。

我战战兢兢跨上角框,领队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猛一送,只觉耳边生风,僵着脖颈盯住天,倒像俯身看海。自觉慢了一下,急忙伸手在索上向身后拔去。这索由十几股竹皮扭绞而成,磨得赛刀。手划出血来,黏黏的反倒抓得紧。手一松开,撕得钻心一疼,不及多想,赶紧倒上去抓住。猛地耳边有人笑:“莫抓住不撒手,看脚底板!”方才觉出已到索头。慎慎地下来,腿子抖得站不住,脚倒像生下来第一遭知道世界上还有土地,亲亲热热跺几下。

猛听得空中一声唿哨,尖得直入脑髓。回身却见领队早已飞到索头,抽身跃下,走到汉子们跟前。

牛终于又上了驮,铃铛朗朗响着,似是急急地要离开这里。上得马上,才觉出一身黏汗,风吹得身子抖起来。顺风出一口长气,又觉出闷雷原来一直响着。

(选自《阿城精选集》,有删改)

(1) 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描写及其作用。从描写的角度及作用进行赏析。描写角度有方位、感官、视角。场景生动,如临其境。还可以从语言的优美角度进行赏析。

【答案】以壁顶为观察点,变换视角,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多方面描写,使人如临其境。

(2) 本文用不少笔墨写牛,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各有什么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表现手法的能力。主要作用是衬托,用牛烘托环境,正衬“我”,反衬领队及汉予。【答案】牛不肯挪动半步的恐惧和溜索时流泪发抖:①侧面表现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②与“我”“战战兢兢”互相映衬;又与领队及汉子的勇敢无畏形成反衬。

(3) 文中写领队比较分散,请统观全文,简要分析领队形象。

本题考查赏析人物形象的能力。人物形象的分析:性格特点(精神品质)+事例分析。可以从正面描写(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和行为描写,也可从其他人、物和环境的侧面烘托中概括。【答案】①“懒懒”地说话、“稳稳”地坐在马上:表现他在怒江天险前的从容不迫,胸有成竹;②敲一敲溜索,“吼”“我”过江:表现他认真负责,关爱部下;③瞟一眼,问一声:表现他受人尊敬,与手下配合默契;④一声唿哨、最后一个过溜索:表现他的英雄气概,粗犷豪迈。

(4)本文写了驮队飞渡峡谷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作品的,意蕴和情感取向。难度较 大。解答时要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作品所表现出来的 审美判断和价值取向。可以从多方面考虑:人、物、环境、人的精神等。表达的是对自然、人生、生存、文化、审美等方面有价值的思考,不需要面面俱到。

【答案】深刻意蕴:①飞渡峡谷的情景:表现人在自然面前接受挑战,战胜艰险;②驮队的人际关系:体现团结协作,相互信任,关心爱护;③动物形象:隐喻人应该像雄鹰飞翔、像骏马奔驰,而不是像牛那样软弱畏缩;④“我”与领队的对照:表示人会在艰苦磨炼中成长。

情感取向:①骏马、雄鹰、高山峡谷:对雄奇险峻崇高的赞美;②领队、精瘦汉子:对乐观向上人生态度的赞美;③牛的恐惧、发抖:对平庸、畏难的厌弃;④本文所写生存画面:张扬了原始、野性的阳刚之美。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边区行

看上去,这儿的一切都是悲哀,匮乏的。造成这一切不幸的最大因素还是交通。从这里到县城的恶梦般的路况,决定了任何东西运进来的费用可能都要超过实际价值本身——今天碰到的事例可以作为活生生的证明:小学在前两天要运几张不值钱的破桌子以及一台破电视,从县城找了一辆卡车,谈好的运费是令人咋舌的1 600块。这还没有完!车走到半路,下起了雨雪,司机在极度的陷车恐惧中坚持不向前走了。他拿了1 000块,把东西和随行的老师扔在半路拍屁股走人。在冰天雪地里熬了两天两夜,那个老师郁闷得快要仰天长哭了,今天总算幸运地被我们车队半途捡到,拉回了学校。

财政状况的窘迫,使学校没有足够的校舍,也没有足够的生火的牛粪或者被褥来保证学生的温暖,以至于经常被迫提前结束学期。那些贫困的父母们,却巴不得学校永远不放假,这样孩子永远免费地呆在学校,有吃有穿,不给家庭造成任何负担。不过学校的食物供应仍然是不足的。没有蔬菜,而且学生每十天要吃掉一头牛,这大大超出当地牧场生养的速度,所以孩子还是要经常饿肚子。最令人绝望的是,恐怕即使有钱也买不到什么东西,因为从县城运任何东西的代价和时间都是吓人的。

学校一直缺乏梦想中的一台油印机,或者打印机,这样他们就不必手工抄写所有的东西了。事实上,他们什么教学工具都缺乏,地图都没有,孩子们也不知道中国究竟有多大。学生的状况当然更凄惨,很多保暖的衣服都依赖于捐助,而捐助的数目,远不足以使他们在最漫长的寒冷冬季里保持足够的温度,因为这里从现在到明年五月底都一直寒风呼啸!

发放完物资救助,大群孩子们潮水般地涌来,带着欢笑让人给他们拍照。我们经过才措小朋友的家里,看到她的小妹妹美丽微笑的脸,像是个纯洁的天使。与此形成残酷的反差的是,她的哥哥,家里唯一可以指望的劳动力,由于脑膜炎躺在床上已近两年,没有任何钱可以治病,等待的是必然来临的痛苦的死亡。他尖尖的脑袋,枯萎的头发,没有任何气息的躯干使我握着照相机的手颤抖起来。

生活啊,残酷的生活。生固然沉重,死却更加的不易。唯一的希望是,他的美丽的妹妹在我们的资助下至少可以在学校里享受同龄人的欢笑,或许还有那一点菲薄但重要的土豆汤。

这是我们可以做的全部,除此而外唯有乞求上帝,抚慰千万个类似的挣扎着的灵魂。

(节选自《贫之殇》)

5、 本文写德钦县边区的贫困,重点通过什么素材来展现? 学校里的困难情况。

6.由文章内容可以推断,“我们车队”是做什么的? 是去发放救助物资的。

7.文章是怎样由学校写到才措的哥哥身上的?写这个孩子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发放完救助物资后,“经过才措小朋友的家里”过渡到她的哥哥身上。这一典型人物告诉人们那里最可怕的贫困 是人的生存和健康受到极大的威胁。

8.文中有多处议论抒情的句子,试选出一例并分析它的表达作用。 “生活啊,残酷的生活。生固然沉重,死却更加的不易。”表达了作者对那里的人们在生死线上挣扎的极大忧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她只能活七小时”[注] [美]保罗·舍恩斯坦

本市新闻编辑台上电话机的指示灯闪烁着微弱的白光,时间是下午3点40分。 本市新闻主编接了电话,他听到这些内容:“我的小女儿在路德医院。医生说她只能活7小时,除非得到新药青霉素。

这是她唯一的希望。医生已经使用了磺胺以及其他每一种药。我必须找到某个有足够能力的人帮她。你能帮我吗?”

打电话的人通报了他的身份,他叫劳伦斯〃马隆,职员,家住杰克逊海茨,第34大道第83号。濒于死亡的小孩是他的女儿,叫帕特丽夏,两岁,现就诊于路德医院,在曼哈顿,第144街和康文特大道交会处。

找到青霉素并非易事。因为这个被医学界誉为“创造奇迹”的奇药是如此的稀少,以致几乎不能得到它。即使是军方,也只能得到他们所需的一小部分。

然而,这位父亲恳求帮助两分钟之后,本市新闻编辑台决定开始投入这项援助工作。这是一场残酷的斗争。“只能活7小时,除非……”

电话打到路德医院,证实了那个小孩几乎不能活了,她患的是一种罕见的血液病,即葡萄球菌引起的败血症,一种血液中毒。磺胺制剂已用过了,输了两次血,都无济于事。有人提出青霉素是唯一的希望。

通过电话向华盛顿的美国公共卫生局局长托马斯〃帕伦请示,并详细调查了纽约的药品公司后得知,施贵宝公司生产青霉素。

打给帕伦博士的电话被A.N.理查兹博士听到了,他在华盛顿负责科学发展局的研究工作。“新泽西州新布伦瑞克的施贵宝实验室能提供青霉素。”理查兹博士说,“我将打电报,要他们立即定量发放。”

与此同时,人们获悉斯特〃基弗博士这位波士顿外科医生和战时生产委员会委员有权直接命令发放民用珍贵药物。他是由路德医院的外科医师丹特〃柯利蒂大夫通过电话取得联系的。

“你将得到青霉素。”基弗大夫向柯利蒂大夫许诺。那是下午4点钟。医生们对在红头文件的作用下找到青霉素的来源并被予以发放的速度感到惊异。

现在,计划正在实施之中,由两个州的警察护送青霉素这个仁慈的东西从新布伦瑞克运

篇七:宣传报道范文

宣传报道范文

团结协作共建美好家园

在日前竞争日趋激烈大浪淘沙的现代社会,一个企业若是想快速稳定健康的发展,除了创新能力外,团队的凝聚力和协作精神也是必不可少的。古人孙权曾说过:“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位于圣人矣。”德国伟大的作家叔本华也曾说过:“单个的人是软弱无力的,就像漂流的鲁滨逊一样,只有同别人在一起,他才能完成许多事业。”这些都充分的说明了凝聚力和协作精神的重要性。

一棵小树弱不经风雨,但是百里森林可以并肩耐岁寒。我们公司也是一个团结、积极、向上的团队。如我们新员工刚入职时,公司组织的素质拓展训练中就可以看到,特别是高空跨越求生项目更能体现我们公司的团队协作精神。在公司领导的正确带领下,大家齐心协力,求真务实,为我们明天的成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是一切事业成功的基础,任何个人只有依靠集体的力量才能完成个人的夙愿,任何团体只有依靠团队的力量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诚然,团队的凝聚力和协作精神固然重要,但是同事和周围人之间的相互信任是大家团结的前提。信任别人本就是一种高贵的美德,与同事共事,首先就是要给予同事充分的信任。有时候,同事不经意的一句话,就能让你摆脱桎梏的束缚,让你醍醐灌顶,使问题迎刃而解。与周围的人共事,要多一份信任信任,多一份谦虚,多一份微笑,多一份宽容,多一份主动。营造出和谐的工作和学习氛围,每天读保持一种愉悦的心情,而去快乐学习,快乐工作,快乐生活。

团队的合作,是为了达到既定的目标所显现出来的一种自愿合作和协作努力的精神,真正的合作是以“心甘情愿”为基础,当团队的合作是出于一种自身的自愿时,它必将产生一种无形而又持久强大的力量,他可以调动所有成员的资源和才智,此无形力量胜于有形。

同心山成玉,协力土变金。成功,不仅需要坚韧不拔的毅力,智慧和灵感,还需要团队的协作精神。试想一个公司,组织涣散,人人各行其是,那么这个公司就是一盘散沙,毫无生机和活力可言,那么还谈什么生存和发展。在一个缺乏凝聚力和协作精神的环境里,即使再有雄心壮志,再有智慧,再有能力和经验的人也不会有更好的发挥空间和施展才华的平台。我们不要像手掌一样打出去,我们要指头抱成团,像拳头一样打出去,这样会更有力。只有懂得团结协作的人,才会在集体中毫不保留的出己之力,因为他们把团结协作当成自己的责任来出这一份力,他们知道这对于个人,集体有着多么重大的意义。

一潭死水永远也不会泛起美丽的浪花,只有海纳百川才能惊涛骇浪。集体是力量的源泉,众人是智慧的摇篮,俗话还说得好,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呢,众人拾柴才能火焰高。我坚信我们这个团体,今后在共事时候,必能劲往一处使,众人众志成城,为建设宁东新的一片天地而努力奋斗。

宣传报道格式

新闻稿的格式有很多,而且都是在新闻事业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摸索出来的,不同时期格式也不一样。

一种是源于美国新闻界的“倒金字塔”式,这种格式由于迎合了受众的接受心理,于是得到了普遍的模仿,现在中国的很多都市报所使用的都是这种格式。

基本格式(除了标题)是:先在导语中写一个新闻事件中最有新闻价值的部分(新闻价值通俗来讲就是新闻中那些最突出,最新奇,最能吸引受众的部分),比如一场球赛刚刚结束,观众/读者/听众们最想知道的是结果,或者是某个球员的发挥情况,就先从这里写起。

其次,在报道主体中按照事件各个要素的重要程度,依次递减写下来,最后面的是最不重要的。同时注意,一个段落只写一个事件要素,不能一段到底。

因为这种格式不是符合事件发展的基本时间顺序,所以在写作时要尽量从受众的角度出发来构思,按受众对事件重要程度的认识来安

排事件要素。因而需要长期的实践经验和宏观的对于受众的认识。

另一种是一个中外结合体——新华体。我们国家的新闻报道一般是遵循时间顺序,但是这种“讲故事”的写法已经不适合受众的阅读习惯(一般人没有时间听你讲长篇大论),所以“新华体”在吸收中外新闻报道之长的情况下诞生了。

基本格式(除了标题)是:先把事件中最重要的部分在导语中简明地体现出来。

其次,在第二段进一步具体阐述导语中的这个重要部分,形成支持,不至于使受众在接受时形成心理落差。因而,第二段实际上是一个过渡性段落。

再次,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把“故事”讲下来。

以上是比较常见的消息报道的格式。

标题对于新闻报道很重要,甚至都出现了一个标题就是一条报道的情况。因而,标题要提炼新闻事件的“精华”,把最吸引人的地方体现出来,同时要简洁。如果需要可以在主标题前加上引题,在其后加上副题。如果要写作比较长篇的调查性报道、深度报道,就要注意在文中按照事件叙述明晰的需要,适当加一些小的标题,以概括一个部分的内容,便于受众阅读(针对印刷媒体而言)。

补充一点,最近很流行一种叫做“华尔街日报体”(DEE)的格式,这个格式的主要特点就是在文首特写新闻事件中的一个“镜头”,一般是以一个人的言行为主,从而引出整个的新闻报道,比如央行关于房贷要加息的消息,新闻报道就可以从一个普通市民的住房贷款行为写起,比较能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

除上述之外,要注意一些细节,比如文首要加电头,像“本报讯”;文中要尽量使用直接引语,尽量少地进行记者的观点表达;行文要流畅,不要艰涩等等。

最后,新闻报道实际上是一个很个性化和组织化的行为,个人可以有个人的特点,一个报纸可以有自己的原则。但是有一点不能放弃,就是任何格式都要以最快、最简洁、最能满足受众需要的格式去写,这是新闻报道的“真理”。

宣传报道怎么写

新闻宣传报道的写法

新闻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新闻组成: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特点:真实具体、反应迅速、观点明确、语言简洁。

新闻报道的写法:

新闻写作是新闻事实的文字表达手段,是准确、鲜明、及时地报道新闻的重要环节。我今天主要介绍新闻写作的一般规律以及几种常用新闻题材的特点和写作方法。要从事新闻写作,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新闻。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一定义明确规定了实施与新闻的关系: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事实在先,报道在后,也可以这样说,事实是构成新闻的细胞,离开了事实,新闻也就不存在了。

新闻写作,实际上就是客观地记叙事实、评述实事。 如何写好宣传报道

首先要充分认识新闻宣传报道工作的重要性,在当今信息时代的时代,掌握基层通讯员在进行新闻宣传报道时光说不练肯定是行不通的,但是光练不说同样会事倍功半。作为基层通讯员,从事宣传报道工作是件苦差事,有时为了一篇稿件,经常深夜伏案,殚精竭虑,绞尽脑汁,辛辛苦苦写出的稿件,投出去也可能如石沉大海、杳无音讯。

另外,在新闻稿件写作之前对信息需求的判断、对信息价值的评估、对信息资料的逐步积累和深入加工的过程,也要占用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这就需要通讯员要耐得住寂寞,自觉地、持之以恒地面对各种挑战,要付出比常人多几倍的努力和心血。惟有如此,方能渐入佳境,最终修得正果。因此,我们基层通讯员只有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从内心深处培养新闻写作的兴趣,热爱新闻宣传报道工作。

二、勤奋学习,多动笔写作是写好新闻宣传报道稿件的基础。基层新闻信息来源有限,不可能每天都遇到惊天动地的新闻,若想在报刊杂志上“抛头露面”,不勤奋是很难出成绩的。俗话说,勤能补拙,要努力培养自己的新闻敏感性和洞察力,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学习方式很简单,一方面利用业余时间多读书看报,加强相关业务知识的学习和对资料的理解,从中发现新闻点;另一方面经常走出去,深入一线采访,通过自己的切身感受,捕捉新闻线索。所以作为一名基层通讯员,新闻写作除了要做到手勤(勤写)、腿勤(勤深入基层)、嘴勤(勤问)、脑勤(勤思考)的基本功外,还要做到认真研究报刊杂志刊登的新闻稿件,做到稿件对号入座。因为报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报道重点;每个版面也都有侧重,都有自己的固定栏目。因此,基层通讯员要养成天天看报的习惯,在仔细研究各个版面、各个栏目报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本单位的工作实际,整理素材,选好角度,按报纸的版面、栏目有针对性地精心采写、对号入座,就能大大提高稿件的命中率。作为一名基层通讯员,要想拓宽报道面,不但要写身边有特色的消息、通讯,还应紧密结合单位管理实际,及时反映教职工关注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这方面的稿子可以采用图片、言论和读者来信的形式,以增强宣传报道的现实指导性。文章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了,成就感也就油然而生,我们在激动之余,还要冷静下来及时地把见报稿件和自己的底稿进行仔细研究对比,从标题到内容,看一看编辑做了哪些改动。通过学、写、改反复“修炼”,我们的写作水平就会不断提高。在写新闻通讯稿的同时,还要经常看别人刊登在报刊发表的稿件,从中学习汲取,弥补自身不足,再应用到工作中。同时在不断的学习和工作中,还要善于与其他人了解与沟通。就像打仗需要知已知彼,营销需要了解需求,做通讯员也要善于了解与沟通。及时了解时事、政策,分析现阶段各种宣传媒介的宣传导向,如果把宣传稿比喻成一件商品,把报社编辑比喻成客户的话,我们要先了解用户的需求是什么,需要哪些方面的文章,然后才动笔写文章。找到了需求,我们还要注意适销对路,就是要积极了解报纸各个版面的主旨和主要内容,有针对性的投送稿件,这样就有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 ,在新闻宣传报道工作中善于观察和总结是提高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我们每个人都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工作,身边不会经常发生那么多轰轰烈烈的大事件让我们去报道,我们只能通过平时细心的观察和了解才能在平凡的小事中找到与众不同,并且通过总结使它产生被报道的价值。 另外要善于抓点。这里的“点”指的是新闻点。每篇新闻报道都应有它值得报道的新闻价值,新闻价值就体现在这个点上。平时做任何一项工作都有它的目的性,而这个目的性往往都是围绕目前工作的热点、焦点所开展的,因此,在写新闻稿时不但要真实描述新闻事件的起因、过程和结果,还要不断地挖掘新闻事件背后的意义和目的,并且在稿件中要明确点出,一针见血,这样才能避免写出来稿件流于形势,缺少内涵。要善于充分利用新闻图片。因为新闻图片是会说话的报道,一张交待清楚、视觉冲击力强的新闻图片胜过千言万语的描述,一张好的新闻图片再配几句简短的解说,就是一篇很好的图片新闻,而且图文并茂,很容易得到编辑的青睐和读者的喜爱。还要善于“未雨绸缪”。未雨绸缪的意思大家都知道,就是要事先做好准备。写稿也是这样,不能打无准备之仗。比如在搞任何活动之前,应先了解活动的主题,搞这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在心中打好底稿,活动中仔细观察和认真发掘,活动结束后就能很顺利的写出新闻宣传报道稿件。

车间宣传报道

为了培养大学生员工写作兴趣,鼓励大学生员工参与到对车间的宣传报道工作中,8月7日,江苏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徐州卷烟厂制丝车间邀请厂政工处宣传管理员为车间所有大学生员工进行了宣传报道类基础写作知识讲座。

在讲座中,政工处宣传管理员为大学生员工介绍了江苏中烟和徐州卷烟厂宣传报道工作的基本情况以及做好宣传报道工作的意义。随后,通过引用大量典型稿件案例,细致、全面地对消息类、通讯类两种类型稿件的基本写法和注意事项进行了讲解,并通过现场修改制丝车间通讯员稿件的方式与大学生进行互动。讲座结束以后,宣传管理员幽默风趣的语言和深厚的写作功底得到了在场大学生员工的一致好评。

此次讲座活动活动不仅让大学生员工了解了行业宣传报道工作基本情况,认识到提高写作能力对工作和个人发展的重要意义,激发了大学生员工的写作热情,同时也给具有写作兴趣的大学生员工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本次讲座的举办,将对制丝车间的宣传报道工作起到较大推动作用。

班组宣传报道范文

旺盛的斗志,为我厂上半年提前完成发电任务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这也是宣传到位的具体体现。最后是培养到位,注重通讯员队伍的培训工作。为此,我分场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来提高通讯宣传员的写作能力。如:购买了大量有关写作方面的书籍,订阅了相关的报刊杂志,为通讯员提供多种写作上的方便等等。这些措施促进了宣传报道工作的进一步成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今年4月中旬我分场还召开了一季度宣传报道专题工作会议,各专业主任、及各班组班长、通讯员参加了会议。会上对一季度以来各班组的宣传报道工作做了总结,对完成任务较好的班组和个人给予了奖励,并按照《燃料分场宣传报道管理制度》对没完成任务的班组进行了处罚。变以往的年终一次性考核为年终目标管理与平常管理相结合,将任务层层分解到每个专业、每个班组、每个通讯员,实行一月一统计,一季一通报,加强了对日常工作的督察。实行了激励机制,制定了具体、可操作性强的奖罚措施。这次的奖罚完全执照制度严格执行,是新举措在燃料分场的直接体现。这次会议为促进燃料分场的宣传报道工作奠定了基础。

虽然我们在宣传报道工作中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作为一个近500人的大分场,我们的稿件数量和质量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对外宣传报道的广度、力度、深度还需不断加强。宣传写作队伍还不够成熟,人员素质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写作技巧、写作能力还要进一步提高。针对存在的问题,我分场下一步的工作重点主要是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加大考核,优化通讯员的外部环境,提高职工写稿投稿的积极性。另外,我分场准备和一些新闻单位结合起来,再办一期宣传员培训班,让各班组的班长、通讯员等都要加强学习,全面提高宣传队伍的素质和写作能力。与此同时,借鉴兄弟部门的先进经验,积极努力推进宣传报道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在此,也建议上级部门能够继续支持我们的工作,给我们提供一个更好的发展空间。为广大通讯员办几期学习班,及充实宣传报道书籍、器材等,提高宣传队伍的基本素质和写作能力,为我厂宣传报道工作再上新台阶铺路搭桥。

成绩属于过去,燃料分场要进一步构建宣传报道工作体系,扩大工作覆盖面,巩固和拓展宣传工作的渠道和纽带,发挥载体作用,提高工作水平,与时俱进,努力开创宣传报道工作新局面。

会议宣传报道

3月23日,公司2006年度宣传报道工作会议在多功能厅召开,党委副书记莫安建到会作重要讲话。各总支、支部书记,通讯员20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党委办主任唐明兵主持。

党委副书记莫安建对2005的宣传报道工作作了充分肯定,对今后的宣传报道工作提出要求,他说,宣传报道工作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淮钢实现“十一五”发展目标的思想保证,各级党组织和基层单位的领导要像抓生产经营一样重视抓好宣传报道工作,通讯员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完成好宣传报道工作任务,从而将宣传报道不断推向新台阶。

宣传处处长胥全迎在会上回顾总结了2005年宣传报道工作。他说,2005年,在公司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广大通讯员的共同努力下,宣传报道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除了正常每周制作一期《淮钢电视新闻》和每半月出版一期《淮安冶金》以外,还积极向上级新闻媒体投稿,据不完全统计,全年淮钢在市以上新闻媒体上稿346篇,其中省部级媒体上稿112篇。为此,淮钢被市委授予“2005年全市宣传思想工作先进单位”,被市委、市政府授予“2005年度新闻外宣工作先进集体”,被市委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授予“先进性教育宣传工作先进单位”,被省企业报协会评为“企业报先进集体”。他还对2006年宣传报道工作作了部署,2006年将更科学了组织、更努力地工作,将淮钢宣传报道工作不断推向前进,为将淮钢建成全国一流的特钢生产基地而大造声势。

轧钢厂等10个先进集体、范玉邦等10名优秀通讯员、费树义等10名先进通讯员受到表彰。先进集体代表烧结厂党总支书记邵本流、先进个人代表陈明分别在会上作了交流发言。总经办主任陶俊发、工会副主席沙波在主度台就座并参与颁奖。

活动宣传报道

根据集团公司《关于开展2012年“安全生产月”活动的通知》的文件精神,6月初,铝业公司动力厂积极开展“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为主题的安全生产月活动。此次活动为期一个月,制定了可行的活动方案,精心组织、全面部署、认真落实、注重实效,以宣传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知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增强全体职工的安全意识和防范事故的能力为重点。各工段、班组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安全活动,加大隐患排查治理力度,进一步强化了全员对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安全管理机制,提高了安全生产的质量水平和防范事故的能力,有效的控制了各类事故的发生,取得了显著成效,保证了安全生产。

一、紧紧围绕“安全生产月”活动为主题,认真做好动员、宣传工作

1、动力厂成立了“安全生产月”活动领导小组,月初召开安全月专题会议,对活动方案的各项工作进行了目标落实,部署工作重点,同时对此次活动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分解落到实处。

2、为认真做好安全生产月的宣传工作,活动期间,动力厂及工段、班组根据实际情况,广泛利用板报、宣传栏、横幅等大力宣传各种安全知识、预防事故的方法和自我保护的相关知识,全面提高了全员的安全生产意识,营造了浓烈的安全生产氛围。

二、深入开展员工消防安全知识,努力提高全员安全文化素质。 活动期间通过下发安全知识竞赛题、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知识竞赛题组织员工学习,要求员工对相关的安全知识熟记熟背,深刻领会,并利用闭卷考试的方式对员工掌握安全知识的程度进行考核,努力提高员工的安全理论知识,增强安全文化素质。

三、开展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演练和培训活动

1、各工段要普及事故预防、应急处置、自救互救知识,增强全员安全生产及应急救援意识,提高应急综合能力。

2、结合本单位实际在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演练周内组织电解槽跑马达、整流柜爆臂预案的演练,通过开展“应急预案演练周”活动,普及应急知识,提高员工应急意识和响应能力。以“应急预案演练周”活动为契机,结合“防大讯”的季节性应急工作重点,把有关应急预案规定的责任、制度、措施、应急救援物资等落到实处。通过应急演练及时发现问题,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应急预案。预案演练有方案、总结,达到了全员参与。

3、做好应急演练评估工作。在应急预案演练的过程中,组织专业部门和人员,对演练的每一个环节进行认真评审和总结。对应急演练准备以及演练策划与演练方案进行评估。对应急演练组织、预警、应急响应、决策与指挥、处置与救援、应急演练效果进行评估。演练工作结束后,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修订预案内容,对应急救援技术。装备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对应急管理人员、应急救援人员培训方面提出改进措施。

总之,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在动力厂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广大职工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了全体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责任心。安全生产人命关天,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在今后的安全管理工作中,动力厂将继续努力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规范安全生产的技术操作、规避习惯性违章违规行为,充分地将精细化管理落实到安全管理中,切实在公司上下形成人人关注安全、人人渴望安全的良好势态,有效地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新闻宣传报道

环渤海新闻网消息 (董洁)在“6.26国际禁毒日”到来之际,为了让在校学生更深刻地了解毒品的危害,唐山市路南公安分局民警近日来

篇八:新闻的种类及特点

新闻的种类及特点

一、新闻体裁的总特点

尽管新闻类型有多种,但它们都有共同的基本特点。主要是:“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简明性。新闻总的特点——立场:观点鲜明;内容:真实具体;反应:迅速及时;语言:简洁准确。

1、广义新闻和狭义新闻

狭义新闻专指“消息”,指对国内外新近或正在发生的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人和事实的简要而迅速的报道。种类较多,有动态消息、评论消息、社会新闻、文教新闻、国际新闻等。

广义的新闻指及时报道新近发生的重要事件或生活现象的各种文章,包括消息、通讯,和兼有新闻、文学双重特征的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文学体裁的一种,从新闻报道和纪实散文中生成并独立出来的一种新闻与文学结合的散文体裁,也是一种以文学手法及时反映和评论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的新闻文体。具有及时性、纪实性、文学性的特征。

2、新闻体裁大体分三类:

1、新闻报道,有消息、通讯、新闻特写、新闻公报、调查报告、专访等;

2、新闻评论,有社论、述评、编辑部文章、评论员文章、思想评论、理论文章等;

3、副刊体裁,有散文、杂文、小品、诗歌、小说、剧本、报告文学、回忆录、曲艺等;

1

详细说明如下:

消息:一般报道事实比较单一,突出最新鲜、最重要的事实,文字简洁,时效性最强。消息一般分为标题、导语、正文、背景和尾声五个部分。

通讯:是一种比消息更详细和生动地报道客观事实或典型人物的新闻体裁,它以叙述和描写为主,兼用议论、抒情以及修辞等表达方式,及时报道现实生活中有影响的人物、事件、工作经验和地方风情等。

新闻特写:是新闻体裁中富有表现力的重要体裁,以描写为主要手法,“再现”新闻事件、新闻人物“一瞬间”的形象化报道,它抓住新闻事件、新闻人物某些重要场面,或者具有特殊意义的一两个片段,用描写手法给予集中的、突出的刻画,将富有特征的真人真事“放大”和“再现”在读者面前,给人们留下深刻、鲜明的印象,使人们感受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新闻专访:是记者事先选定采访对象,对特定的人物、文体、事件和风物进行专题性现场访问之后所写的报道,是集新闻性、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炉的一种可读性很强的新闻体裁。

新闻评论:是一种对最新发生的新闻提出的一定看法和意见的文章,是就当前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重大问题发表议论、讲道理,有着鲜明的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政论文体,是新闻媒介中各种形式评论的总称。

所有这些与新闻有关的体裁,都是网络新闻资源系统中不可缺少的形式,它们从新闻写作的角度,共同建构了网络新闻资源的组织形式。体裁属于新闻资源内部形式的基础层次。各类新闻资源都有适应自身定位和表现内容需要的常用体裁,要从资源性质和体裁的固有联系出发,在把握体 2

裁特点和及其表现功能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发挥多种体裁相互配合的互补效应,恰当调动、巧妙运用各种新闻体裁。

通讯和消息相比,不仅需要六个新闻要素齐全,还要报道新闻事实的情节、细节。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区别:内容上来说,消息简略单纯,通讯详细丰富;形式上说,消息程式性强,通讯创造性强;写作技巧上说,消息手法简单,通讯手法多样;风格上说,消息朴实,通讯富有文采;时效上说,通讯不如消息迅速及时。

3、通讯与消息区别

(1)外表形式不同 在外表形式上,通讯与消息有着明显的区别,随便打开一张报纸即可看出:

1) 标题不同 一般而言,通讯采用一行标题,即主标题。需要时,通讯也可以加一副标题,即用破折号附加在主标题之后,用以解释或说明标题,把通讯做成两行标题。

一行标题如: 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 /红场易旗纪实 /中国市场,人人都想分享的蛋糕

两行标题: 生命之柱 ——张海迪之歌 /在大海中永生 ——邓小平同志骨灰撒放记

通讯也少有使用引题的,但不采用三行题的形式;但消息的标题则一行题、二行题、三行题都常用。消息不仅在引题方面区别于通讯,其副题也与通讯的副题不同,它直接说明内容,不采用破折号附加的形式。

2)开头形式不同 消息最明显的标志是“电头”或“本报讯”,即在导语之前有用异体字标出的“XX社X地X月X日电”或“本报讯”;通讯 3

则没有这种形式,即使使用“电”,也是“电尾”式通讯稿件,用括号尾部附加“XX社X月X日电”,以示所用为通讯社的电传稿。

(2)时效性不同 通讯的时效性往往不及消息。通讯发稿件较慢,是因为对材料的要求比较严格,要求更详细、深刻、生动、典型,记者需要有一个采集选择和认识的过程。同时通讯强调报道的完整性,有时还必须等新闻事件有一个较充分的展示过程或等事物发展有一个阶段性成果时,采写通讯的时机方成熟。

(3)详尽程度不同 通讯报道的事实比消息详细、完整、富有情节,可以满足读者知详情的需要。消息是将事件的几个新闻要素报道出去(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结果等),使受众尽快了解到最重要的概括性信息,而通讯则往往在消息之后,将事件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等读者渴望知道的详尽信息加以整合,然后完整地报道出去。通讯报道的事实往往比消息更形象、更生动,它以感性素材还以生活的原生状态,使文章更生动、具有感染力。通常消息篇幅几十字、几百字最多千字左右,而通讯则四五百字,长则上千上万字。

(4)主题结构不同 消息是新闻报道中的快速文体,讲求速报与时效。主题简明扼要,一目了然。有些消息,如简讯,无需提炼主题。通讯则不然,通讯必须提炼出主题,主题对通讯来说必不可少的。作者在采访中收集的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粗细庞杂的事实材料组织在一起,有主题贯穿起来进行写作。

(5)表现手法不同 通讯与消息的表现手法和写作要求有很大区别。出于反映事实信息的需要,消息报道讲究客观报道,与此相应,消息写作主题采用第三人称叙事,即以局外人的姿态出现,让“他”“他们”以及 4

被报道主人公的名称,身份运行在字里行间极少让“我”出现在报道之中;通讯则不然,出于详尽深入需要,第一、二、三人称各显所长,“我”、“你”、“他”在描写、议论、叙述、抒情中各取所需。消息较少有议论、描写,极少有抒情,通讯常常融描写、议论、抒情于一体。通讯通常借助文学手法表现主题,通讯包括报告文学,和一般意义上的文学作品的根本区别是就是在于真实性。

总结:通讯和消息两种新闻报道常用体裁,功能也有很大去别。通讯感染力远远超过消息,甚至让人伤感、落泪,也可以让人兴奋、欢呼,而消息一般做不到。还有一项特别功能——情感传播。

4、消息的具体特点

消息主要告诉人们发生什么事情(包括新的情况、经验、问题等),往往只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详细的经过和情节,是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事实的新闻体裁,也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基本体裁。

消息按事实性质分类,可分为事件性新闻和非事件性新闻;按报道内容分,可以分为经济新闻、社会新闻、人物新闻和政治新闻;按写作特点分,可分为特写式消息、目击新闻、解释性报道和背景报道;按篇幅长短分,可分为简讯、一句话新闻、标题新闻;按写作形式分,可以分为动态消息、经验性消息、综合消息和述评性消息;其他的消息形式还有公报式消息,答记者问等。

消息体裁的特征:

1) 比较短,多为百字或数百字,内容简明扼要,文字干净利落;

2) 常有一段导语,开门见山,吸引读者(听众、观众);

3)叙事朴实,实在,通常一事一报,讲究用事实说话;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