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散文(共7篇)

来源:作文周刊网 时间:2017-06-26 03:45:08

篇一:苏轼散文的成就

他的散文往往兼有诗情画意,既蕴含美学兴味,又具有哲理深度。记叙、抒情、议论总是融为一体,很难截然分开。

苏轼散文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首先是游记,而尤以前后《赤壁赋》最为脍炙人口。

和其他宋人杂记一样,苏轼的杂记也以议论见长。

苏轼一些随笔性的记叙文,风格与上述以“记”名篇者又不相同,基本上不发议论,而是充满了精妙的意境和优美的情趣,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苏轼散文的基本特征,最好的概括是他自己的一段话:“吾文如万斛泉涌,不择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文说》)

总之,苏轼散文集是唐宋两代古文运动最佳成果,融合韩愈的雄奇奔放和欧阳修的平易和畅,加上自己的独创,形成了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的散文风格。苏轼的确是宋代古文运动的集大成者,中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散文大家

篇二:有关苏轼的美文

有关苏轼的美文

1、风雨任平生

他的多情造就了他的豪放;他的豪放造就了他的豁达;他的豁达造就了他风雨无阻,?风雨任平生?的一生。他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

苏轼一生风雨,一生坎坷,然而,无论他走到哪里,他的名字就响彻在那里的天空中,响彻在那里的人们的心坎上。他的?一蓑风雨任平生?道尽了千古的真理,让人懂得用开朗、宽容、豁达的心去面对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和物;让人知道用感激、豁达的心境去挑战人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多少英雄豪杰。苏轼站在曾经是三国人物竞风流的赤壁面前,像一个关西大汉,手持铁板,大声高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这是他历经风雨后的坦然,这是他真情的告白。他知道在有生之年要用美酒来面对如画的江山,如梦的人生。

古人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美丽的西湖承载了多少中国文人的梦,苏轼虽被贬至此,然而他没有悲怆,没有哭天地,没有愤愤不平,风雨任平生。他懂得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简单道理。于是,一道苏堤便横卧西湖。他要让西湖储藏的心灵,淹没他所有的痛苦,所有的忧伤。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常作岭南人。?这是他被贬至天涯海角的海南所作的诗。他用荔枝的甜美洗去了官场的污垢。他宁愿一辈子做一个普通的岭南人,每天尝尽甜美的荔枝。你看,这是一个何等豁达的心情,官场的风雨,生活的风雨均无法阻挡他心灵的前行。他要让他的一生过得甜美、豁达。

《明月几时有》一词道尽了诗人在外想家想人的心境。?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然而他也没有因此悲伤叹息,对生活失去勇气,失去信心。他让天上的明月传达自己对远在千里之外的故人、家人的思念。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仅让他的风雨一生得到升华,而且抚慰了多少中国人思乡思人的心灵。这个时候,他把其豁达的心交给了饱怀思念之情的人们。他要告诉他们——生活的风雨摧不倒我们,我们同在。

风雨的一生,豁达的一生;美丽的一生,多情的一生。 苏轼,永垂不朽。

2、苏轼的赤壁

风飘飘,水飏飏,掸掸这一路素衣风尘,驾一叶扁舟,于清秋的黄昏,残阳如血,苍海如幕,来到这古战场——赤壁。

心中沉浸着如此的哀闷漫想:那?乌台诗案?的苦楚,那皇帝谪贬的敕令,那洛阳亲友的牵念。于是黄州成为苏轼的落脚,赤壁成了苏轼的赤壁。

他想起了周瑜。?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他问自己难道自己不正是那东吴的都督吗?自己满腹经纶,胸中有的是治国平天下的笔墨,而此时?面对这一片漫漫江水,他陷入沉思。

他的思绪像长了翅膀似的,继续飞扬,斟一杯酒,临江而酾,是祭奠那死去的英雄,也是祭奠自己的往昔。是啊!他清醒了:哀吾生之须臾倒不如托遗响于悲风,取山间之色,听江上清风之歌唱。他不再悲观,不再耿耿于怀。

后来,他用自己的行动证实自己的顿悟。他在黄州兴修水利,奖励耕织,清廉从政。黄州的百姓感念这一位父母官。后来修了一祠庙来缅怀这一伟大的文人,知心的父母官。文学的殿堂里永远可以听见那《赤壁赋》华美的乐章。

余秋雨先生在《东坡突围》中呼?苏轼选择了赤壁,赤壁也成全了苏轼。?

是啊!这一路艰辛,这一路坎坷,这一路无奈。苏轼没有消沉,没有失落。他永远也不会去吟唱那软绵绵的情诗与愁苦。

什么?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只属于李清照的小女子。?杨柳岸,晓风残月?,?竟无语凝噎?只适合柳三变的多愁善感。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忧虑只为李后主吟唱。 苏东坡是关东大汉,他只吟?大江东去?的豪迈,他只唱?千古风流人物?的激昂。 赤壁记载了苏东坡的崛起。 赤壁沉淀了苏东坡的不屈。赤壁诉说着苏东坡的豪迈与诗情不朽。 赤壁只因苏轼而光芒四射。

赤壁,只属于苏轼。

3、豪者、侠者——苏轼

每当我吟诵起苏轼的诗、词、文,心中便会激荡着一股豪放激荡之气。眼前往往浮现出这样一种景象:高山之巅,山脚下江水滔滔不绝,微风使他的衣袂飘飘,并吹拂着他的头发,他敞开心胸,向那山、那水抒发他永远坦荡的情怀,与那永远豁达的心境。

谁能不说他是一位豪者?!从他那豪放派疏荡的笔风,与他那为人处世洒脱的性格,豪者一词便舍他其谁。他的豪放,不全是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事,可怜白发生?的悲壮自嘲;不全是李白?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狂傲不羁;不全是曹操?周公吐脯,天下归心?的雄壮志向;也不全是陆游?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的萧瑟凄凉。他便是他,他的豪放是?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的黯然神伤;他的豪放是官场失意后仍傲视群雄?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的清高孤傲;他的豪放是历经坎坷后仍豁达处世?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的不计俗事;他的豪放是丧妻后?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痛苦悲凉。正所谓,成亦豪,败愈豪;喜亦豪,哀愈豪。真正的豪者,不会因外物而熄灭心中的浩然之气,更不会因外物而改变笔尖流露出的豪气。

我说苏轼是一位侠者。读他的作品便会从心底感受到一种像读武侠小说般的爽感。他的笔墨、他的经历、他的作为,无一不透着两个字——传奇。他的一生便如一部小说,读下去滋味难解。他不是普通意义上的武侠,而是具有一颗仁侠之心的文人墨客。他的侠义,不全是萧峰?痛饮一场,放手大杀?的无所畏惧;不全是郭靖?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精忠报国;不全是杨过?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的痴情骇俗。他便是他,他也会喝酒,却不似萧峰那契丹大汉来得那么激烈,而是?举酒嘱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的闲适从容;他也爱国,却不似郭靖那鲁钝之人来得那么执着,而是?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的豪迈英气;他也痴情,却不似杨过那倔强不屈之人来得那么极端,而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追忆思念。正所谓,乐亦侠,苦愈侠;胜亦侠,溃愈侠。真正的侠者,不在于有没有一身傲视天下的武艺,也不在于有没有真正为为国为民做了多么了不起的事。只要心中装着仁义,装着天下苍生,即使无法施展?拳脚?,退而隐居,一样是一位侠之大者。

苏轼,这个集豪、侠于一身的人。也许他的一生是个悲剧,但他依然为我们留下了不朽的诗篇。他的豪放,他的侠义,必当感动一批又一批的后生。

4、与苏轼相遇

假如有时间隧道,让我与苏轼相遇,我愿意选择——在秋天。 ——题记 日落西山,暮色苍茫,秋风卷来丝丝凉意,在空气中肆意蔓延。我站在他必经的城门外,看城楼的轮廓一点点稀释在秋色寒霜中。遥望远处,古道西头,一个身影在踽踽独行,蹒跚的脚步踏过一地的落叶。在他身后,每一片叶子都记叙着他的人生坎坷和精彩篇章。

他走近了,面庞逐渐清晰,神情疲惫而目光炯炯,飘拂在秋风中的是那花白凌乱的胡须。我镇静的等待,等待他的发问。

?你为何选择在秋天与我相遇??

?四季轮回,秋天是个最为特别的季节,越过了夏的繁华,面对冬的临近而不由的彷徨,所以秋天是再好不过的沉思季节,总结过往的点滴,树立超越冬天的信心。好比短暂人生前依青年,后傍老年,人于是不惑而知天命,许多意外的收获才会呈现在眼前……?

?说得好!?苏轼微捋胡须,含笑点头眉宇间却凝聚一股散之不去的哀愁,?这么说,我应该高兴我步入了人生之秋了,然而我一向积极乐观面对人生,却总是居无定所,瓢泊四方,命运究竟给了我一个怎样的位臵??

我笑了,作为古人,哪能比拟今人的思想,放眼现代,大学士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文采飞扬,早就是名作家了,何必担忧仕途不顺?

?一旦被牵入政坛,卷入这浑浊的洪流中,有思想的人便难以立足。隐退避世固然是一妙法,在文人身上屡见不鲜,难得你空怀一身抱负,却仕途不顺,佩服的是在这辗转漂泊中,你仍葆有一颗清澈豪迈的心,在中秋之夜诵‘明月几时有’,赤壁之畔‘遥想公瑾当年’,密州之林‘老夫聊发少年狂’。用现代眼光看,你的生活是充实而深刻。更佩服你超然物外,不计得失,尽情享受自然赋予的山间明月和江上清风,这又是怎样的心境。看来,你并没有缺憾,词人和散文家的行列中,不是有你显著的位臵吗??

天边隐有晚归的孤雁,落叶依旧一片片地飘卷在空中,做最后飞翔的美丽,寂静夜幕中的一切拨动了我的心。万物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纵使不够完美。我又该如何做到深沉地面对人生,面对苏轼的困惑呢?

而苏轼则不停地捋着胡须,微锁眉头,半晌,只见他仰起头,眉头舒展了许多:?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我抬头,夜色渐浓,头顶是广阔的苍穹,那般深邃,高不可测。天幕上,星河浩瀚,偶有流星闪电般划过。我豁然开朗,面对无垠宇宙,人又是怎样的渺小!何必困惑人生的坎坷失意,天空会告诉你一切。

意犹未尽地收回目光,与苏轼对视。从他的双眸中,我又读出了一份悠远的自信。这就是心灵的沟通,超越时空,纵横千古,今人与古人之约,原是如此简单而不凡。我们不约而同地仰天大笑,笑声穿破夜空,惊起夜鸟无数。

5我读苏轼

幼时的我,读苏轼的《题西林壁》,熟读成诵,其名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更是信手拈来,但对个中精深的哲理却并不深谙,只是读出了庐山的奇异,庐山的多姿。

童年的我,读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了解了原来诗竟可以神奇地将画这种截然不同的艺术形式融合。?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不仅精要地再现了惠崇这位宋初著名僧人的画作之形象,而且还不为原画所囿,表现了画笔难以表达的感觉和事物,使人感到一种扑面而来的温暖气息和蓬勃生机,将画意与诗情完美地结合起来。

少年的我,读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读明白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以绝色佳人喻绝佳胜景的绝妙之笔,反复吟哦,暗自佩服叫好。

后来的我,读《江城子》,读苏轼与妻子伉俪情深;读《水调歌头》,读苏轼对弟弟深挚的同胞情谊,以及超然达观的襟怀;读《念奴娇》,读苏轼豪放词的气势磅礴,感情奔放,境界雄阔。

直到现在,我开始读懂苏轼了,读懂了他与客泛舟于赤壁之下,?物与我皆无尽?的旷达的人生态度;读懂了他戏谑自己的学生秦观?小人繁须也?的诙谐幽默……

这就是苏轼———北宋文坛上的领袖人物,一位才华横溢、为世人所敬仰、为后人所钦佩的一代文豪。他的名、他的作品、他的精神境界一定会被人们所铭记,并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6苏轼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一生曲折,旷达传千秋;亘古辉耀,文章成四家。?当东坡的生命携着明丽的色彩,浩浩荡荡地穿空而过;当几纸金墨伴着喧嚣散落,我思索,是一种怎样的神奇而强烈的力量,用旷达塑造英雄;又是怎样一种气概,用豪情冲破了逆流?

风光霁月

枝柯涌流日月精华,花萼孕育出一朵尘世绝唱,他是文人的奇迹,他太出色了。一杆竹管潇洒地涂画,便能镌刻山河,撼动寰宇;多才多艺,超然的风范更能倾倒众生,俯仰万世———那是琥珀般的思绪飞扬,那是旭日喷薄般的才情流转,那是中华文化长卷中瑰丽的色彩一抹。他的诗是一种雄浑的蕴藏,可以令人思接千载,让时空飞腾;他的文是高山流水般的风雅,清新畅达,洗尽浮华。

到处都在传诵他的华章,在文人雅士的青衫拂动间,在晚秋惊鸿的一掠间。仕途顺达,皇上重用,才华横溢,这位天之骄子尽享生命的喜悦。

命途多舛

太耀眼的光芒总是引起小人嫉妒的目光,卑劣的小人们媚笑着走来,历史的阴霾从此要羁绊苏轼一生,?乌台?的暗流褪尽了昔日的荣耀,颠沛流离取代了曾经的风光霁月。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这样的挫折他始料未及,这样的遭遇注定坎坷,因为小人们总喜欢在暗中加害于他。

但苏轼毕竟是苏轼,他能驾一叶扁舟,出没于惊涛骇浪而从容应对,豁达处之。在白露横江、清风徐来之际,他要以自己更为旷达、疏狂的性情和更俯仰万世的思考,来压制内心深处对人生变迁、世事无常的感伤。他猛然间豁然开朗,终于悟出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观之,则万物与我皆无尽也?的哲理。霎时,他的内心已一片澄明。于是,所有的不幸与困苦,都在这旷达的胸中渺小得如同一缕游丝,一缕轻尘。那些小人不懂,可江上的清风懂了,山间的明月懂了。在这场与邪恶的拔河中,苏轼取得了心灵上的胜利。于是,他远离了喧嚣,回归于清纯空灵;他习惯了淡泊,才情更加俊逸洒脱;他明白了如何应对困难,才能做到宠辱不惊。

繁华落

苏轼的散文

尽见真醇,于是他寄情于优美的诗文,沉淀出不朽的艺术。于是,凄苦得以超越,灵魂得以提升,奇迹得以出现。历史永远记住了这个彻响千古的名字———苏东坡。后记:痛苦的历练往往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面对困难,我们要做的不是用迷雾来遮盖心灵的光辉,不是把困难放大来羁绊人生。放大困难的蛹,永远成不了蝶;放大困难的鸟,决不会在烈火中重生。我们要做的是用心灵的月光照亮黑夜的路,用乐观豁达的浩然之气点化人生旅途中?千里快哉风?的惬意!

7走进苏轼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

苏轼的才华一直令人钦佩不已。他的诗词,他的书法,他那粗旷却不失细腻的文笔,早已深深地埋在读者心中。

唱着?大江东去?的苏轼,把一片豪情赠予世人。何其潇洒,何其旷达,吟颂之际,倍感舒适。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可谓脍炙人口呀!一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就把那威风凛凛的将军描绘得淋漓尽致,那份飒爽英姿顿时浮现在眼前。想象着,那简直是一幅栩栩如生的将军出猎图啊!品味苏轼,不由自主地涌出一种舒适之感。

苏轼的?狂?,更狂在面对逆境时的那份无惧。

江面倏忽变化,波涛汹涌,风云开阖,但无论是多么的惊心骇目,苏轼都不随之动容。真真切切,那是无所畏惧的脸,那是时刻保持浩然正气的躯干。那份无惧,早已化作征服逆境的自信。然而,正是这坦荡的人生态度,给了我们无穷的动力,给了我们步入成功的力量。恍惚间,那分舒适之感似乎更深了。

苏轼是豪放的诗人,但更是多情的男子。

还记得?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吗?苏轼的多情让人着迷。越读苏轼的诗,越爱苏轼,那一份沁人心脾的舒适,好比一颗甜甜的巧克力,带出一丝丝醉人的情怀。苏轼的诗重细节,重感情,更重在让人领悟那广阔的情怀。苏轼,一位伟大的诗人,一位让无数人着迷的诗人。这位达观而放荡不羁的诗人,用他的诗词传达心理感受。萧萧暮雨中,大家都在抱怨这恼人的细雨,而苏轼却道?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这是哪一份情怀,又是哪一份乐观呀。心中的舒适之感随着脉搏在不停跳动。

面对苏轼,值得享受的很多,值得学习的更多。那一篇篇诗词,流淌着苏轼的血液,正在慢慢地渗入读者的心扉。鲜红的血液得到了重生,永远永远地活在大家心中。

猛然间,那份舒适之感跃出身躯,向着蔚蓝的天空不断飘洒,化作一缕缕阳光,温暖着大地。

8独特的视角品味苏轼

你的一生如此波澜,但你却像一叶平稳的小舟。这样洒脱的处世为人,超然物外又重情重义的你,会料想到今日众人将你歌颂么? ——题记

欧阳修一时的多虑将你判为第二,而你,只是淡然的笑了;朝中无人同你一样看透朝政,你毅然请求外调,离开时,不舍的笑了;被人冤枉,差点送命,再次出京,你依旧是笑,无奈的笑了。你,竟如此爱笑么?本属于你的东西没了,本可保住的官职丢了,本子虚乌有的事情将你闭上绝路..但你,却还能如此释怀的去面对生活,依旧高唱出?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爱国之歌,依旧感慨出?物与我皆无尽?的人生哲理。是你的性格使然,让你如此乐观。还是被一次又一次重创的你,已无力去品味悲伤?

自古文人大都是不愿涉足政坛的。但你,却总怀揣着治理国家的志向。纵使被伤害,甚至赔上性命。你还是不放弃,是你不知道腐败的官场很难去改变么?我想,你是知道的。但在左边胸膛跳动的那颗爱民之心,是不允许你独自离开,臵百姓与不顾的。

谁说一进入官场,心就会如石般坚硬、冰冷?你还是那么多愁善感。与兄弟的离别内心很难受吧?七年未见,其实很挂念他吧?为什么一直忍着不说呢?是怕自己的思念会使弟弟的生活受到影响,还是要证明自己的坚强?七年了,七年,喝的大醉之时,才敢吐露真言,用?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话来安慰自己。与妻子的分离内心很痛苦吧?刹那间,那样深爱过并承诺要厮守一生的人,就这么远去了。这痛苦,你怎能忍受十年?这十年中,你的内心承受着多大的煎熬?白天与他人吟诗作赋,在寂静无人的黑夜,恐怕只有你一人在偷偷落泪吧?末了,只可诵出?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这样悲伤的词句来表达深情。你啊,面对这亲情与爱情,你的直率又跑到哪里去了呢?

篇三:苏轼的散文艺术成就33

苏轼的散文艺术成就

苏轼一生对散文用力甚勤,咳唾成章,作品宏富,今存各体散文约四千余篇。体裁有赋铭、颂赞、论议、杂著、记叙、表状、书牌、碑传、笔记等多种,略可区分为议论文、记叙文、小品文、杂著几类。

议论文是苏文中的一个突出部分,它包括奏议、进策、经解、杂说等,其中重要的是史论和政论。

记叙文包括碑传文、山水记、亭台记等,在苏文中艺术价值最高,最富有独创性。碑传文善用生活素材和日常细节刻划个性,以突现奇人异才的高风特操,《方山子传》、《石氏书苑记》等可作代表。游记文长于在写景记游、烘染意境中,寄寓识见,融入诗情雅趣,《石钟山记》、《雩泉记》、前后《赤壁赋》等,是这方面的名篇。

比之欧曾诸家,苏轼在散文艺术上有新的推进和开拓。

其一,由长于议论到精于思辨。苏文也以议论见长,它的议论具有一种雄辩的气势和化隐为显的形象状述力,如苏轼的史论、政论,大多立意新警,善于翻空出奇,推倒旧案;在论证中,上下古今,援据赅博,雄辩滔滔,一往无前;而笔力纵横捭阖,腾挪变化,使文章具有一种滚滚不穷,浑浩流转的气势。东坡的议论,不同于某些政治家一味平正的开陈正见,他善于用形象化的手段,来阐述复杂的道理。

其二,由重在传道义到重在写性灵。北宋古文运动从倡导尊韩崇道开始,初期古文家多主张宗经明道,至三苏强调了写胸达意。苏轼说:“作文先有意,则经史皆为我用。”(《清波杂志》)苏轼写人耿介旷达,敢笑敢骂,曾自谓“与人无亲疏,辄输写腑藏(《密州通判厅题名记》),故其文多写自我,见胸臆,显性灵。

其三,由容与闲易到灵动活脱,舒卷自如。欧文“修达疏畅”、“容与闲易”,是平易自然风格的典范。东坡沿着欧文的路子迈入了工巧与天然浑化统一的新境界。

苏轼散文不仅以议论见长,且贯于向思辩化的更高层次升华,不拘于明道议政,而尤长于写胸臆,见性灵,妙手生春,涉笔成趣;在手法和体制上,由单一化走向复合化,善于融众长于一炉,破旧格生新变,由此文风从自然平易一途,迈入了活脱灵动、仪态横生、出神入化、气韵天成的高境妙域。因此,我们说苏文集中体现北宋散文的特色,代表一代散文创作艺术的最高成就。

篇四:散文阅读训练《苏东坡》附答案

(12分)

①因“乌台诗案”,苏东坡被捕进京,长途押解,犹如一路示众。在途经太湖和长江时苏轼都

想投水自杀,由于看守严密而未成。当然也很可能成,那么,江湖淹没的将是一大截特别明

丽的中华文明。文明的脆弱性就在这里,一步之差就会全盘改易,而把文明的代表者逼到这

一步之差境地的则是一群小人。一群小人能做成如此大事,只能归功于中国的独特国情。②

小人牵着大师,大师牵着历史。小人顺手把绳索重重一抖,于是大师和历史全都成了罪孽的

化身。一部中国文化史,有很长时间一直捆押在被告席上,而法官和原告,大多是一群挤眉

弄眼的小人。③究竟是什么罪?审起来看!怎么审?打!④请允许我在这里把笔停一下。我

相信一切文化良知都会在这里颤栗。中国几千年有几个像苏东坡那样可爱、高贵而有魅力的

人呢?但可爱、高贵、魅力之类往往既构不成社会号召力也构不成自我卫护力,真正厉害的

是邪恶、低贱、粗暴,它们几乎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所向无敌。现在,苏东坡被它们抓在

手里搓捏着,越是可爱、高贵、有魅力,搓捏得越起劲。温和柔雅如林间清风、深谷白云的

大文豪面对这彻底陌生的语言系统和行为系统,不可能作任何像样的辩驳,他一定变得非常

笨拙,无法调动起码的言词,无法完成简单的逻辑。他在牢房里的应对,绝对比不过一个普

通的盗贼。因此审问者们愤怒了也高兴了。原来这么个大名人竟是草包一个,你平日的滔滔

文辞被狗吃掉了?看你这副熊样还能写诗作词?纯粹是抄人家的吧!接着就是轮番扑打,诗

人用纯银般的嗓子哀号着,哀号到嘶哑。这本是一个只需要哀号的地方,你写那么美丽的诗

就已荒唐透顶了,还不该打?打,打得你淡妆浓抹,打得你乘风归去,打得你密州出猎!13、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2分)罪孽颤栗 笨拙 哀

号14、谈谈下面语句的含义。(3分)那么,江湖淹没的将是一大截特别明丽的中

华文明。

15、第④段开头撇开一笔,说“把笔停一下”,意为暂时中断苏东坡受审问、拷打的叙述,插

写另一与之相关的内容。请问:(4分)⑴“停”所统领的内容到什么地方为止? ⑵插写这段话有什么表达作用?

16、文末“打得你淡妆浓抹,打得你乘风归去,打得你密州出猎”关涉苏东坡三篇诗词,请

写出它们的篇名(原句)。(任写一处即可)(3分)⑴打得你淡妆浓抹: ⑵打得你乘风归去:⑶打得你密州

出猎:参考答案:13、nia zh

àn zhuō háo 14、苏东坡的作品代表了北宋文学的伐鼎之作,自然是中华文明发展的标志。

(意近即可) 15、⑴“现在”前。⑵回叙历史,构成比较,说明苏东坡的可贵,理应受到

爱护和推崇,而邪恶势力对他的作贱和迫害荒唐,太不应该。

16、⑴《饮湖上初晴后雨》:淡妆浓抹总相宜。⑵《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我欲乘风

归去。⑶《江城子·密州出猎》

篇五:道教与苏轼游记散文

一、道家在北宋代发展的历史背景:北宋时期,是道教在中国古代发展的一个高峰期。真宗、徽宗掀起的两次崇道高潮,使之有了重大发展,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

人数:真宗继位,掀起了北宋时期道教崇奉的第一个热潮,道教的势力迅速膨胀,教徒队伍迅速壮大。合计道士、女冠共二万零三百三十七人,超过了唐代的一万五千人。徽宗时期是北宋道教崇奉的又一高潮。这时的宋徽宗,集教主、上仙、皇帝于一身,对道教的崇奉达到了疯狂的地步。

宫观:从宋太祖建立建隆观始,以后历代皆有兴建。宋太宗上台后,首先建上清太平宫,以崇奉诩圣将军,此后又陆续建有太一宫、洞真宫等。

中国古代社会的等级结构中处于可上可下之间,上则为朝廷重臣,达官贵人,下则贬谪荒野,浪迹江湖。在人生的大起大落,如何处世?如何在身处逆境时求得心理的平衡?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自号道人,世称苏仙,北宋眉州眉山人。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苏轼生性放达,为人率真,深得道家风范。 道化童蒙 苏轼、苏辙兄弟少年时在家乡今四川省眉县天庆观读书,他们的启蒙老师是道士张易简。当时张易简道长收的学生有几百人,苏轼是倍受张道长青睐的学生之一。由于苏轼自小受道教的启蒙教育,他的一生对道教情有独钟,常穿道袍,游访道士。如《放鹤亭记》对道人张天骥大加赞赏,而《后赤壁赋》又以道人入梦结尾。在他被贬时,仍给许多道观、道堂撰文。在《众妙堂记》文中他讲述了梦中见到自己的小学老师张易简道长并深受教诲之事,可见道教对其影响之深.

一、初入仕途

从嘉祐六年到平元年,散文有《滟滪堆赋》、《喜雨亭记》、《凤鸣驿记》、《凌虚台记》,思想主导:胸怀报国之志,儒家积极入世精神。其中《滟揣滪堆赋》,表达了“江河之大,与海之深,而可以意揣,唯其不自为形。而因物以赋形,是故千变万化,而有必然之理”的哲理。抒发了“用危求安”福祸相依的思想。

二、两次在朝任职

从熙宁初返京任职,到元佑初再次被召入京,是苏轼两次在朝任职期。有《墨君堂记》、《四菩萨阁记》、《北海十二石记》。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以王安石为首的新党被打压,苏轼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心情苦闷和内心纠结矛盾。其中《墨君堂记》为例,作家表面赞美竹子,实际是把具有“得志,遂茂而不骄,不得志,瘁瘠而不辱”的品质比作好友和自己的为人。

三、两次外任

熙宁四年,苏轼因反对变法而受排挤,自请外任以避祸,先后出守杭州、密州、徐州、湖州。创作记散文主要记述了为民造福的活动,反映苏轼进退随缘的的思想。

鱼与熊掌不能兼得,为了寻求心理的平衡?(乐天派)

苏轼选择了“中隐”(白居易诗云:“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不如作中隐。”《超然台记》可谓苏轼处世心态真实的显现,从游超然台的乐趣中体会到“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只有采取“游于物外”的超然态度,才能到达无往而不乐的地步,从而表明自己的处世观:一个人的苦与乐,不完全有物质生活决定,关键在于个人对事物的态度。《宝绘堂记》进一步阐释这样的观点,强调苦乐观的实质不是被动屈从与物质生活的驱使,而在于人的主观因素,要“可以寓意于物,不可留意于物”。这是道家的生活态度和人生价值观,也正是这种乐观的心态,在屡遭迫害和打击仍能安之若

素,不改其乐。《墨妙亭记》“余以为知命者,必尽人事,然后理足而无憾。物之有成必有坏,譬如人之有生必有死,而国之有兴必有亡也。虽知其然而君子之养身也凡可以久生而缓死者无不用其治国也凡可以存存而救亡者无不为至于不可奈何而后已此之谓知命”他认为只有辩证的看待得失,超脱人生缺憾所带来的痛苦,才能安于现实,自得其乐,所以现在他是接受道家“无为而无不为”的理论。

四、两次谪居

乌台诗案这一巨大打击成为他一生的转折点,贬为黄州,心情郁闷,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览,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赠写真李道士》等。此时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起的。此期散文众多,《答李端叔书》“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渔樵杂处。”他把谪居当作安时处顺,任其自然的人生经历,一种脱离了世俗功利,感悟人生的机会,老庄的安平乐道,归真返朴和儒家的独善其身在他身上到达了巧妙的契合。《黄州安国寺记》中“间三日辄往,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则物我两忘,身心皆空……表里饰然,无所附丽”。

据文献记载,苏辙自幼身体多病,每到秋季就咳嗽加剧,所以较早就注意向道士学气功养生之术,效果还很显著,这对苏轼很有启发。他在《论修养贴寄子由》中,因为至人(处于《庄子》,是道家所向往的一种理想人格。至人之心,乃是摆脱世间是非利害计较和自我欲念束缚的本然之心、虚静之心)的逍遥齐物、随缘自适,能给人带来心理上的平衡和满足,可也有赖于身体的健康。苏轼特别重视道术的养生修炼,在《养生诀》、《续养生论》有所体现。

《前赤壁赋》,“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表现出接受了庄子的相对主义和人生的虚无主义的思想。《后赤壁赋》又以道人入梦结尾,“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 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 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这种以入梦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人生观可以追溯到《庄子·齐物论》里讲的庄周梦蝶。

篇六:苏轼散文艺术特征

浅析苏轼散文的艺术特征

【摘 要】苏轼是北宋时著名的文学家,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散文,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苏轼的文学作品以其丰富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特征,达到了古文运动以来散文艺术的高峰。苏轼散文具有精湛的的艺术特征,表现在:一是挥洒自如的行文;二是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风格;三是精妙的语言艺术。苏轼为我国散文创作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关键词】苏轼散文;艺术特征;挥洒自如;个性化和多样化;精妙

苏轼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大家,他善于师法前人而又不为前人所拘泥;他善于向父辈及同时代的文人学习,但又能在创作实践中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在前辈的影响、个人的艺术修养及人生思想等各个方面的综合因素作用下,苏轼在散文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他不仅广备众体,而且还自成一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特征。下面将从三个方面试析苏轼散文的艺术特征。

1、挥洒自如的行文

苏轼曾这样评价自己的文章,云:“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行文挥洒自如是东坡散文的一大特色。

《前赤壁赋》是一篇烩炙人口的散文赋。通篇文理自然,一气贯注。文章开门见山,点明出游的时间、地点、人物。接着是状物写

篇七:散文《喜欢苏东坡》

散文《喜欢苏东坡》

(方方)

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史中,名垂青史的文人多如牛毛,被后人格外喜欢的诗人亦不计其数。但往往诗文作得好的,可人不可爱;人品相当不错的,诗文却不过尔尔。而像苏东坡这诗文书画和人品道德都趋于完美都富于魅力者实在也是凤毛鳞角。所以,我总觉得自从有了苏东坡后,除去李白之外的其他中国文人都在他的光照对比下显得黯然失色。

喜欢苏东坡当然最先是由他的诗文开始。对于苏子诗文,用什么样的溢美之词都不觉得有过。在中国,如若游历名山名水,如若中秋月下饮酒,人们往往会情不自禁地提到苏东坡仿佛离了苏东坡,山、水、月、酒都会大为逊色。历史上最具文化意义的山是庐山,将庐山写得最有韵味的诗是苏东坡(“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最具文化意义的水是西湖,将西湖写得最为传神的诗也是苏东坡(“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而中秋,自有了苏东坡大醉而作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后,其他便都“余词尽废”。无论苏东坡是在思亲,或在怀旧,无论他自品孤傲,或自作潇洒,无论他心情畅快,或清苦闷,总而言之,但凡他有所作,其作品都几乎可列人同类作品“之最”。当年神宗陛下每逢“举箸不食”时,人们就知道他必是在读苏东坡的文章;学者章元弼家有美妻,可因大爱苏子诗文,每日读之不肯放手,其妻难以忍受,章便为苏而休了妻。一个人的才华到了这种地步实在是让人除却佩服和仰慕,再无话可说。

苏东坡之让无数的后人崇敬和偏爱.除了他的才华盖世,还因为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所致。他的性格色彩层次丰富,太具魅力,人们不由自主地为他倾倒。他的人生经历也算是够坎坷的了,因为才华太出众而一生受小人陷害:坐牢于京城,遭贬于黄州,浪迹于天涯,最后还上了个“元佑党人碑”,累及子女。观其一生,其实他并没有过多少太平宁静的日子,然而他也并没有因了这些而整日里蓬头垢面哀哀切切,见人便“痛诉革命家史”。困惑虽有过,烦恼也有过,但这些到底也还是如同烟云从他悟性非凡的心里只作穿行而从不停滞。他依然我行我素地热爱着生活,乐观着人生,使他的天才横溢一生;他一戏墨,就创立了中国文人画;他一写字,就有着惊世的书法流芳千古;他一好吃,就传出东坡肉“、”东坡饼“诸类佳肴;他一穿戴,就使”东坡帽“、”东坡屐“民间长存;他一说笑,就让和尚成为名僧??如此等等,仿佛只要苏东坡稍一动弹,就会留下一道浓重的文化色彩。一个人能活得如此举足轻重,那该是件多么有趣的事。中国的文化倘若将苏东坡连根须带枝蔓地挖取出来,我相信整个中国文化史都会因之而失重。正是有了苏东坡的存在,有了他的生活态度和人生精神的存在,才让我们后人真正见识到什么叫做天才诗人。什么叫做大家气度。

我喜欢苏东坡有些人迷,甚至听不得别人不喜欢苏东坡。如有听之,便一定是红下脸来,意欲一争高低。这种态度,使得我家先生一次不由得问:如果你同苏东坡活在同一时代,你是不是会嫁给他?只要苏东坡肯娶我的话,回答自然是肯定的。他不知道,能成为世上第一个阅读苏东坡诗文的人,能一天到晚听到苏东坡谈笑风生的人该是怎样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