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特点是(共7篇)

来源:作文周刊网 时间:2017-06-26 03:37:07

篇一:散文的特点和分类

一,散文 的定义 现代散文 散文, 现代 散文 , 是指与小 诗歌, 说,诗歌,戏剧并列的 一种文学体裁,对它又 一种文学体裁, 两种理解. 有两种理解. 广义的散文, 广义的散文 , 是指诗 小说, 歌,小说,戏剧以外的 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 行文章.除以议论抒情 行文章. 为主的散文外, 为主的散文外,还包括 通讯,报告文学, 通讯,报告文学,随笔 杂文,回忆录, 杂文,回忆录,传记等 文体. 文体.随着写作学科的 发展, 发展,许多文体自立门 户,散文的范围日益缩 小. 狭义的散文是指 文艺性散文, 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 以记叙或抒情为主, 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 材广泛,笔法灵活,篇 材广泛,笔法灵活, 幅短小, 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 学样式. 学样式. 二 , 散文的 分类 散文具有记叙,议 抒情三种功能, 论,抒情三种功能,与 此相应, 此相应,散文可分为记 叙性散文, 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 和议论性散文三种 三种. 和议论性散文三种. ⒈记叙性散文 以记叙人物,事 景物为主的散文称 件,景物为主的散文称 为记叙散文. 为记叙散文. 记叙散文叙事较 完整,写人人物形象鲜 完整, 明,描写景物倾注作者 的情感. 的情感.这类散文与短 篇小说相似, 篇小说相似,但又有明 显的区别.就叙事而 言,散文所述的事件不 要求情节完整, 要求情节完整,更不追 求曲折变化, 求曲折变化,而小说对 叙事的要求要较散文 高得多;另外, 高得多;另外,散文在 叙事的时候需要饱蘸 情感,小说的情感则主 情感, 要由人物体现出来, 要由人物体现出来,不 须作者明确抒发. 须作者明确抒发.就写 人而言, 人而言,小说要求努力 塑造典型人物形象, 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典 型人物是作者虚构出 来的. 来的.而散文中的人物 则是在真人真事的基 础上, 础上,进行某些剪裁加 工,注重对人物进行写 式的描绘. 意式的描绘. 根据该类散文内 容的侧重点不同, 容的侧重点不同,又可 将它区分为记事散 写人散文, 文,写人散文,写景散 文. 偏重于记事的散 文以事件发展为线 索,偏重对事件的叙 述.它可以是一个有头 有尾的故事, 有尾的故事,如许地山 落花生》, 》,也可以 的《落花生》,也可以 是几个片断的剪辑,如 是几个片断的剪辑, 鲁迅的《 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 味书屋》,魏巍的《 》,魏巍的 味书屋》,魏巍的《依 依惜别的深情》. 》.在叙 依惜别的深情》.在叙 事中倾注作者真挚的 感情,这是与小说叙事 感情, 最显著的区别. 最显著的区别. 偏重于记人的散 文,全篇以人物为中 心.它往往抓住人物的 性格特征作粗线条勾 勒,偏重表现人物的基 本气质, 本气质,性格和精神面 貌,如鲁迅《藤野先 》.人物形象是否真 生》.人物形象是否真 实是它

与小说的区别. 实是它与小说的区别. 偏重于描写景物 的一类, 的一类,这种散文描写 一地的景物, 一地的景物,除一些风 土志以外, 土志以外,主要是游记 性散文. 性散文.它的内容十分 广泛,山川景色, 广泛,山川景色,风俗 民情,名胜古迹都属记 民情, 游范围. 游范围.游记散文最主 要的特点是: 要的特点是:作品所描 写的景物必须完全真 实,不允许夸饰和虚 构;但又不是照相似的 实录, 实录,而是作者融情于 物,达到情景交融.写 达到情景交融. 景散文一般都能抓住 景物的特征, 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 的转换为顺序, 的转换为顺序,运用移 步换景的方法,把观察 步换景的方法, 点的变化交代得清清 楚楚. 楚楚.对景物加以生动 的描绘, 的描绘,可以起到交代 背景,渲染气氛, 背景,渲染气氛,烘托 人物思想感情,更好地 人物思想感情, 表现主题的作用. 表现主题的作用. ⒉抒情性散文 主要用以抒发作者主 观情感的散文叫抒情 散文 . 富有情感是所有散文 的共同特征, 的共同特征,但与其他 散文相比, 散文相比,抒情散文情 感更强想象更丰富, 感更强想象更丰富,语 言更具有诗意. 言更具有诗意. 抒情散文主要用象 征,比兴,拟人等方 法,通过对外在形象的 描绘来传达作者的情 思,因此借景抒情和托 物言志是这类散文最 常用的手法.而直抒胸 常用的手法. 臆的方法, 臆的方法,在文章中可 以出现, 以出现,但通篇用此一 法者并不多见. 法者并不多见. 托物言志式散 文,即象征性散文,作 即象征性散文, 者将情感融于某个具 有象征意义的具体事 物,借助象形联想或意 蕴联想把主观情感表 现出来. 现出来.如杨朔的多数 散文,茅盾的《白杨礼 散文,茅盾的《 赞》 等. 借景抒情的散 文,将感情寓于景物之 赋景物以生命, 中,赋景物以生命,明 写景,暗写情,做到情 写景,暗写情, 景交融,情景相生. 景交融,情景相生.如 朱自清的《荷塘月 ,刘白羽的 日出》 色》 刘白羽的 日出》 , 《 等. 议论性散文, ⒊ 议论性散文 , 也叫 哲理散文 哲理散文 哲理,是感悟的参 思想的火花, 透,思想的火花,理念 的凝聚,睿智的结晶. 的凝聚,睿智的结晶. 它纵贯古今,横亘中 外,包容大千世界,穿 包容大千世界, 大千世界 人生社会 寄寓于人 社会, 透人生社会,寄寓于人 生百态家长里短,闪现 百态家长里短, 在思维领域万千景 高明的作者, 观.高明的作者,善于 抓住哲理闪光的瞬 间,形诸笔墨,写就内 形诸笔墨, 涵丰厚, 涵丰厚,耐人寻味的美 文.哲理散文以种种形 象来参与生命的真 理,从而揭露万物之间 的永恒相似,它因其深 永恒相似, 相似 邃性和心灵透辟的整 合,给我们一种透过现 象深入本质, 象深入本质,揭示

事物 的底蕴, 的底蕴,观念具有震撼 性的审美效果.把握哲 性的审美效果.把握哲 理散文体现出的思维 方式, 方式,去体悟哲理散文 所蕴藏的深厚的文化 底蕴和文化积淀. 底蕴和文化积淀. (1). 哲 理 散 文 中 的 象 征思维:哲理散文因为 征思维: 超越日常经验的意义 和自身的自然物理性 质,构成了本体的象征 表达.它摒弃的是浅 薄,而是达到一种与人 的思想情性相通,生命 的思想情性相通, 交感,灵气往来的境 界,我们从象征中获得 理性的醒悟和精神的 畅快, 心灵的平静转 畅快,由心灵的平静转 到灵魂的震颤,超越一 到灵魂的震颤, 般情感反应而居于精 神的顶端. 神的顶端. (2). 哲 理 散 文 的 联 想 思维: 思维:由于哲理散文是 个立体的,综合的思维 个立体的, 体系,经过联想, 体系,经过联想,文章 拥有更丰富的内涵, 拥有更丰富的内涵,不 至于显得单薄,把自 社会, 然,社会,人生多个角 度进行了融合. 度进行了融合. (3). 哲 理 散 文 中 的 情 思维: 感思维:哲理散文在本 质意义上是思想表达 对情感的一种依赖. "外师造化,中得心 源 ", 由于作者对生活 , 的感悟过程中有情感 参与, 参与,理解的结果有情 感及想象的融入, 感及想象的融入,所以 哲理散文中的思想,就 哲理散文中的思想, 不是一般干巴巴的议 论,而是寓含了生活情 感的思想, 感的思想,是蘸满了审 美情感液汁的思想. 美情感液汁的思想.从 哲理散文的字里行间 去读解到心智的深 理解生命的本义. 邃,理解生命的本义. 这就是哲理散文艺术 美之所在. 美之所在. 鲁迅先生的杂 文,陶铸的《松树的风 陶铸的《 ,苏轼的 赤壁赋》 格》 苏轼的 赤壁赋》 , 《 等都是典型的哲理性 散文. 散文. 三 , 散文的特 征 ⒈较强的纪实性 散文写作, 散文写作,在选材 上也并不是绝对地排 斥任何虚构的, 斥任何虚构的,而是主 张"大实小虚 .也就是 大实小虚". 大实小虚 说,在保持题材上大体 真实(请注意, 真实(请注意,这里的 概念并不等同于文学 科学中的'真实性 真实性'的含 科学中的 真实性 的含 故称之为'题材的纪 义 故称之为 题材的纪 , 实性质') 实性质 ) 的前提下,某 的前提下, 些细节的虚构, 些细节的虚构,乃至某 个次要人物的虚拟, 个次要人物的虚拟,不 但在创作实践上是有 成例的,被允许的, 成例的,被允许的,而 且有时甚至是很必要 关键则是要'大 的 ……关键则是要 大 . 关键则是要 实小虚'. ( 实小虚 ." 韩少华 散 《 文散论》, 》,北京师范大 文散论》,北京师范大 学出版社《写作论》) 学出版社《写作论》) 但是, 但是 , 尽管散文的细 节可以虚构,但散文中 节可以虚构, 的情感是绝对真实 的,这一点也应该是散 文真

实性的一个重要 侧面. 侧面. ⒉取材的广泛性. 取材的广泛性. 散文的取材范围十分 广泛, 广泛,大千世界几乎无 不可写,所以郁达夫 散文清淡易为, 说 : "散文清淡易为 , 散文清淡易为 并且包括很广,人间天 并且包括很广, 草木虫鱼, 上,草木虫鱼,无不可 (《<达夫自选 谈 . "(《< 达夫自选 (《< >》鲁迅说 鲁迅说, 集>》鲁迅说,散文的 "题材应听其十分自由 题材应听其十分自由 选择,风景静物,虫 即一花一叶均可. 鱼,即一花一叶均可." (《致罗清桢》,《 (《致罗清桢》,《鲁 致罗清桢》,《鲁 迅书信》 ,人民 迅书信》P241) 人民 ) , 文 学 出 版 社 1959 年 ).周立波说 周立波说: 举 版 ). 周立波说 : "举 凡国际国内大事,社会 凡国际国内大事, 家庭的细故,掀天之 一物之微, 浪,一物之微,自己的 一段历史,一丝感触, 一段历史,一丝感触, 一撮悲欢,一星冥想. 一撮悲欢,一星冥想. 往日的凄惶,今朝的欢 往日的凄惶, 都可以移于纸上, 快,都可以移于纸上, 贡献读者. (《 (《散文 贡献读者 . "(《 散文 特写选序言 序言》) .骆文 特写选 序言》) 骆文 . 散文"作为一种文 说 , 散文 作为一种文 好处甚多. 体,好处甚多.一石之 嶙,可以为文.一水之 可以为文. 可以写意. 波,可以写意.一花之 可以破题. 瓣,可以破题.实在自 《我的散文观 ) 由." 《我的散文观》 ( 我的散文观》 正因如此, 正因如此 , 有人讲散 文作者"触目闻声 , 随 文作者 触目闻声, 触目闻声 处可感. 处可感.鲁迅目阅白雪 纷飞而抒怀, 《 纷飞而抒怀,形成 雪》 的精魂; 的精魂;茅盾见白杨挺 拔而命笔,致成《 拔而命笔,致成《白杨 礼赞》; 》;巴金观朝暾乍 礼赞》;巴金观朝暾乍 涌而心吟,因有《海上 涌而心吟,因有《 的日出》; 》;吴伯萧忆纺 的日出》;吴伯萧忆纺 车声韵而挥毫, 车声韵而挥毫,写下名 记一辆纺车》. 》.总 篇《记一辆纺车》.总 之,一个作者的所见所 闻,所知所感,都有可 所知所感, 能被取来作为写散文 的材料. ( 汉基《 的材料 . "( 汉基 《 关 于散文取材种种》 . 于散文取材种种》 ) ) 在取材领域上,小 戏剧, 说,戏剧,诗歌都不能 与散文相比.小说的题 与散文相比. 材,要有完整的故事情 节,鲜明生动的人物形 戏剧的题材, 象.戏剧的题材,要有 激动人心的矛盾冲 突.诗歌的题材,要有 诗歌的题材, 深郁的情韵. 深郁的情韵.而散文却 没有这些限制, 没有这些限制,可以写 小说,戏剧, 小说,戏剧,诗歌的材 都可以写散文, 料.都可以写散文,不 可写小说,戏剧, 可写小说,戏剧,诗歌 的题材,亦可写散文. 的题材,亦可写散文. 取材广泛, 取材广泛 , 首先表现 在它选择题材可以不 分古今,不分中外, 分古今,不分中外,不 分大小上下,

分大小上下,凡能给人 以知识,美感,陶冶人 以知识,美感, 的情操的东西都可信 手写来, 手写来,缀成优美的篇 其次, 什.其次,表现在写作 散文时, 散文时,可以在一个主 题的统率下选取不同 时间,空间的材料,十 时间,空间的材料, 分自由. 分自由. 我们承认和强调散文 取材的广泛性, 取材的广泛性,但也不 是说什么东西都可写 成散文.那种不分青红 成散文. 皂白, 皂白,挖到篮里就是菜 的做法是行不通的. 的做法是行不通的.写 散文要选取揭示"人类 散文要选取揭示 人类 那种崇高感和庄严感" 那种崇高感和庄严感 的材料 的材料,要选取反映具 有"超世俗的审美理 想,审美情趣"的材 料. 3.形式的灵活性 形式的灵活性 散文取材广泛, 散文取材广泛 , 内容 丰富,为其服务的形式 丰富, 也灵活多样,不拘一 格. ① 结构多种多样 首先散文的结构中心 多样.既可以用人物为 多样. 结构中心, 结构中心,如《藤野先 》;可以用典型的细 生》;可以用典型的细 节为结构中心, 节为结构中心,朱自清 背影》; 》;可以用景物 《背影》;可以用景物 为结构中心,郁达夫 故都的秋》; 》;也可以 《故都的秋》;也可以 用某一象征事物作结 构中心, 《茶花赋》 构中心,如 茶花赋》 . 其次, 其次 , 散文的结构形 式不拘一格: 式不拘一格:有的按时 间发展先后顺序或以 空间转移为序组织材 料,如 小桔灯》 《从 《小桔灯》 和 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有的以作者的思想认 识和感情变化为序,如 识和感情变化为序, 变化为序 张洁《挖荠菜》 张洁《挖荠菜》和杨朔 》;有的以某 《荔枝蜜》;有的以某 荔枝蜜》; 一思想为统帅, 一思想为统帅,把材料 分别组织在几个不同 的侧面之内,如《土 地》. ② 表达方式自由 灵活. 灵活. 散文可以自由地使用 叙述, 叙述,描写等五种最基 本的表达方式,也可使 本的表达方式, 用暗示,象征,比兴, 用暗示,象征,比兴, 联想等手法. 联想等手法.记叙散文 以叙述,描写和议论; 以叙述,描写和议论; 议论散文以议论为 间用叙述, 主,间用叙述,描写和 抒情. 抒情. 语言运用自如. ③ 语言运用自如. 现代散文的语言 主要是现代汉语, 主要是现代汉语,但有 时为了表达的需要, 时为了表达的需要,可 以借用文言词语和用 方言俚语, 法,方言俚语,歌谣谚 语等语言形式. 语等语言形式.文言语 辞如陶铸《松树的风 格 》 中 : "松树的生命 松树的生命 力可谓强矣!松树要 求 于人的可谓少矣. " 于人的可谓少矣 . 用歌谣谚语的如: 用歌谣谚语的如:朱可 大自然的语言》 桢《大自然的语言》中 引用了"阿公阿婆 阿公阿婆, 引用了 阿公阿婆 , 割 麦插禾. 郦道元 郦道元《

篇二:散文的特点是什么?

散文的特点:

散文是一种常见的文学体裁。由于它取材广泛,摇曳多姿,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如同五彩斑斓的风景画,让人陶醉,让人喜爱。那么我们怎样来写散文呢?写散文要牢牢掌握它的五个特点:

一、时间跨度大

散文不受时间限制,前可以远涉古代,后可跨及未来,又可覆盖今天。如秦牧的散文《土地》从今日的土地一片生机,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晋公子重耳狼狈出逃时手捧泥土感谢土地是上苍的恩赐。再如杨朔散文《荔枝蜜》,从小时候上树掐海棠花被蜜峰蜇了一口,写到现在的参观蜜蜂场。时间跨度很大,但却紧紧围绕作者要表现的主题没有让人感到丝毫的散乱。联想极丰富,文笔挥洒自如,极有感染力。

写散文时可以根据散文的这一特点,扩大时间跨度,多充实一些有关事件,插入多组镜头,来增加散文的内容和色彩,使文章多姿多彩,知识性强。

二、空间转换广

散文既不受时间限制,也不受空间限制,天南海北,空间宇宙,无不可以包容其中。如鲁迅的回忆性散文《藤野先生》,空间跨度从中国到日本,再从东京到仙台,又从仙台回到北京,接着又写走到厦门,空间跨度大,空间转换之多让人目不暇接,但写得层次分明,详略得当。把复杂的人和事放在每个空间里,有的随意点染,有的泼墨描绘,错落有致,色彩斑斓。如果我们在写散文时注意到这个特点,就不大会犯单薄、贫乏的毛病。

三、事件牵涉多

写散文,多数离不开事件,尤其是叙事散 文,事件是散文的“硬件”。许多好的散文有一个中心事件,以及烘托连带的一些与之有关的其它事件。如袁鹰的散文《井冈翠竹》,写井冈山的竹子做过武器杀伤敌人,做过竹筒盛粥,做过红军的扁担挑着中国革命从井冈山走到延安,走到北京。新中国成立后,竹子又被派上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用场……事件多得让人应接不暇。

四、表达方式活

散文常用记叙、说明、抒情、议论、描写等表达方式。茅盾名篇《白杨礼赞》,就综合地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如文章开头就记叙和描写了汽车在黄土高原上奔驰看到的黄土高原的外貌,用抒情和议论点明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这些方式的运用,有力地表达了主题,使文章气势浩大,摄人心魄。我们在写散文时,特别要注意综合地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使文章富有波澜。

五、勾连全文巧

散文的取材,可谓“杂乱”有章。既使散思路开阔,包容量大,又使散文紧紧围绕作者的意图而不“越轨”。秦牧说写散文最不能丢的是“思想的红线”。即用一个醒目深刻的思想,把看似散乱的一大堆材料,贯穿成文。若把这一个个事件喻作“珍珠”,真可叫做“红线穿珠”了。

一、散文的定义

现代散文,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对它又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散文,是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行文章。除以议论抒情为主的散文外,还包括通讯、报告文学、随笔杂文、回忆录、传记等文体。随着写作学科的发展,许多文体自立门户,散文的范围日益缩小。

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

二、散文的分类

散文具有记叙、议论、抒情三种功能,与此相应,散文可分为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三种。

⒈记叙散文

以记叙人物、事件、景物为主的散文,称为记叙散文。

记叙散文叙事较完整,写人人物形象鲜明,描写景物倾注作者的情感。这类散文与短篇小说相似,但又有明显的区别。就叙事而言,散文所述的事件不要求情节完整,更不追求曲折变化,而小说对叙事的要求要较散文高得多;另外,散文在叙事的时候需要饱蘸情感,小说的情感则主要由人物体现出来,不须作者明确抒发。就写人而言,小说要求努力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典型人物是作者虚构出来的。而散文中的人物则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进行某些剪裁加工,注重对人物进行写意式的描绘。

根据该类散文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又可将它区分为记事散文和写人散文。

偏重于记事的散文以事件发展为线索,偏重对事件的叙述。它可以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如许地山的《落花生》,也可以是几个片断的剪辑,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叙事中倾注作者真挚的感情,这是与小说叙事最显著的区别。

偏重于记人的散文,全篇以人物为中心。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作粗线条勾勒,偏重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如鲁迅《藤野先生》。人物形象是否真实是它与小说的区别。

另外,这类散文中还有一种偏重于描写景物的一类,这种散文描写一地的景物,除一些风土志以外,主要是游记性散文。它的内容十分广泛,山川景色、风俗民

情、名胜古迹都属记游范围。游记散文最主要的特点是:作品所描写的景物必须完全真实,不允许夸饰和虚构;但又不是照相似的实录,而是作者融情于物,达到情景交融。

⒉抒情性散文

主要用以抒发作者主观情感的散文叫抒情散文。

富有情感是所有散文的共同特征,但与其他散文相比,抒情散文情感更强想象更丰富,语言更具有诗意。

抒情散文主要用象征、比兴、拟人等方法,通过对外在形象的描绘来传达作者的情思,因此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是这类散文最常用的手法。而直抒胸臆的方法,在文章中可以出现,但通篇用此一法者并不多见。

托物言志式散文,即象征性散文,作者将情感融于某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具体事物,借助象形联想或意蕴联想把主观情感表现出来。如杨朔的多数散文,矛盾的《白杨礼赞》等。

借景抒情的散文,将感情寓于景物之中,赋景物以生命,明写景,暗写情,做到情景交融,情景相生。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刘白羽的《日出》等。

⒊议论性散文

以发表议论为主的散文称为议论散文。

它与抒情散文一样注重情感的抒发,不同的是议论散文重于理智,抒情散文重于感情。

它又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用事实和逻辑来说理,而主要用文学形象来说话,是一种文艺性的议论文。

它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严密的逻辑;既要以情动人,又要以理服人;融形、情、理于一炉,合政论与文艺于一体。鲁迅先生的杂文、陶铸的《松树的风格》等都是典型的议论散文。

三、散文的特征

⒈较强的纪实性

散文具有较强的纪实性质。但对纪实性的理解,至今仍有较大分歧,比较有代表性的意见有三种。

一是主张绝对真实:“描述真人真事,是散文的首要特征。散文家们要靠旅行访问,调查研究了积蓄丰富的素材,要把事件的经过,人物的真实,场地的实景,审察清楚了,然后才提笔伸纸。散文特写决不能仰仗虚构。它和小说、戏剧的主要区别就是在这里。”(周立波《散文特写选·序》,《散文特写选(1959-1962)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

二是主张“大实小虚”:“散文写作,在选材上也并不是绝对地排斥任何虚构的。也就是说,在保持题材上大体真实(请注意,这里的概念并不等同于文学科学中的?真实性?的含义,故称之为?题材的纪实性质?)的前提下,某些细节的虚构,乃至某个次要人物的虚拟,不但在创作实践上是有成例的,被允许的,而且有时甚至是很必要的。……关键则是要?大实小虚?。”(韩少华《散文散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写作论》)

三是供实用的散文,要严格地写实;供欣赏的散文,允许有虚构的成分存在:“谈散文创作,我们还不能不谈虚构。虚构是文艺创作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它对于概括社会生活、塑造典型形象、突出作品主题均有不容忽视的作用。散文创作也不一味地排斥这种方法。具有写实特点的散文体裁之所以不排斥虚构,是因为人们写散文,自古以来就有供实用和供欣赏的分别。供实用的散文,只能严格地写实,不允许有任何虚构;而供欣赏的散文,在写实上就不那么严格,允许有虚构成分存在。”(冠显《散文写实说》)

在这三种意见中,我们认为第二种意见是可取的。首先,“大实小虚”说在实践上反映了散文创作的客观实际。以冰心《小桔灯》为例,据散文家韩少华说:“前不久,在拜访冰心同志的时候,得到了她的指教,得知文章中的小孩一家,以及作者同他们的接触,包括女孩父亲的姓氏都是确凿的,是实有其人、实有其事的。”“只是在个别次要之处做了一点虚构。”冰心在《漫谈〈小桔灯〉的写作经过》一文中,对该文“个别次要之处做了一点虚构”作了补充说明,即“我的朋友”这个次要人物是虚构的。“大实小虚”说在理论上也是顺理成章的,散文是文学作品,而虚构是文学作品常用的一种手法,所以散文不可能与虚构无关,但这种虚构又不能破坏散文的纪实性原则,所以它只能是“大实小虚”了。

尽管散文的细节可以虚构,但散文中的情感是绝对真实的,这一点也应该是散文真实性的一个重要侧面。

⒉取材的广泛性。

散文的取材范围十分广泛,大千世界几乎无不可写,所以郁达夫说:“散文清淡易为,并且包括很广,人间天上,草木虫鱼,无不可谈。”(《<达夫自选集>》鲁迅说,散文的“题材应听其十分自由选择,风景静物,虫鱼,即一花一叶均可。”(《致罗清桢》,《鲁迅书信》P241),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周立波说:“举凡国际国内大事,社会家庭的细故,掀天之浪,一物之微,自己的一段历史,一丝感触,一撮悲欢,一星冥想。往日的凄惶,今朝的欢快,都可以移于纸上,贡献读者。”(《散文特写选·序言》)骆文说,散文“作为一种文体,好处甚多。一石之嶙,可以为文。一水之波,可以写意。一花之瓣,可以破题。实在自由。”(《我的散文观》)

正因如此,有人讲散文作者“触目闻声,随处可感。鲁迅目阅白雪纷飞而抒怀,形成《雪》的精魂;茅盾见白杨挺拔而命笔,致成《白杨礼赞》;巴金观朝暾乍涌而心吟,因有《海上的日出》;吴伯萧忆纺车声韵而挥毫,写下名篇《记一辆纺车》;杨朔赏茶花绚丽引起创作冲动,留下脍炙人口的《茶花赋》。总之,一个作者的所见所闻,所知所感,都有可能被取来作为写散文的材料。”(汉基《关于散文取材种种》))。

散文的内容涉及自然万物、各色人等、古今中外、政事私情……可以说是无所不包、无所不 有的。可以写国内外和社会上的矛盾、斗争,写经济建设,写文艺论争,写伦理道德,也可 以写文艺随笔,读书笔记,日记书简;既可以是风土人物志、游记和偶感录,也可以是知识 小品、文坛轶事;它能够谈天说地,更可以抒情写趣。凡是能给人以思想启迪、美的感受、 情操的陶治,使人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心旷神怡的,都可选作散文的题材。

在取材领域上,小说、戏剧、诗歌都不能与散文相比。小说的题材,要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戏剧的题材,要有激动人心的矛盾冲突。诗歌的题材,要有深郁的情韵。而散文却没有这些限制,可以写小说、戏剧、诗歌的材料。都可以写散文,不可写小说、戏剧、诗歌的题材,亦可写散文。

取材广泛,首先表现在它选择题材可以不分古今,不分中外,不分大小上下,凡能给人以知识、美感,陶冶人的情操的东西都可信手写来,缀成优美的篇什。其次,表现在写作散文时,可以在一个主题的统率下选取不同时间、空间的材料,十分自由。如秦牧的《土地》。

我们承认和强调散文取材的广泛性,但也不是说什么东西都可写成散文。那种不分青红皂白,挖到篮里就是菜的做法是行不通的。写散文要选取揭示“人类

那种崇高感和庄严感”的材料,要选取反映具有“超世俗的审美理想、审美情趣”的材料。

3.形式的灵活性

篇三:什么是散文?散文的特征和种类是什么?如何写好散文?

什么是散文?散文的特征和种类是什么?如何写好散文?

一、散文的定义

现代散文,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对它又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散文,是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行文章,除以议论抒情为主的散文外,还包括通讯,报告文学,随笔杂文,回忆录,传记等文体,随着写作学科的发展,许多文体自立门户,散文的范围日益缩小。

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

二、散文的分类

散文具有记叙,议论,抒情三种功能,与此相应,散文可分为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三种。

1、记叙散文

以记叙人物,事件,景物为主的散文,称为记叙散文, 记叙散文叙事较完整,写人人物形象鲜明,描写景物倾注作者的情感,这类散文与短篇小说相似,但又有明显的区别,就叙事而言,散文所述的事件不要求情节完整,更不追求曲折变化,而小说对叙事的要求要较散文高得多,另外,散文在叙事的时候需要饱蘸情感,小说的情感则主要由人物体现出来,不须作者明确抒发,就写人而言,小说要求努力塑

造典型人物形象,典型人物是作者虚构出来的,而散文中的人物则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进行某些剪裁加工,注重对人物进行写意式的描绘。

根据该类散文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又可将它区分为记事散文和写人散文。

偏重于记事的散文以事件发展为线索,偏重对事件的叙述,它可以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如许地山的<落花生>,也可以是几个片断的剪辑,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叙事中倾注作者真挚的感情,这是与小说叙事最显著的区别。

偏重于记人的散文,全篇以人物为中心,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作粗线条勾勒,偏重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如鲁迅<藤野先生>,人物形象是否真实是它与小说的区别。

另外,这类散文中还有一种偏重于描写景物的一类,这种散文描写一地的景物,除一些风土志以外,主要是游记性散文,它的内容十分广泛,山川景色,风俗民情,名胜古迹都属记游范围,游记散文最主要的特点是:作品所描写的景物必须完全真实,不允许夸饰和虚构,但又不是照相似的实录,而是作者融情于物,达到情景交融。

2、抒情性散文

主要用以抒发作者主观情感的散文叫抒情散文。

富有情感是所有散文的共同特征,但与其他散文相比,抒情散文情感更强想象更丰富,语言更具有诗意。

抒情散文主要用象征,比兴,拟人等方法,通过对外在形象的描绘来传达作者的情思,因此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是这类散文最常用的手法,而直抒胸臆的方法,在文章中可以出现,但通篇用此一法者并不多见。

托物言志式散文,即象征性散文,作者将情感融于某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具体事物,借助象形联想或意蕴联想把主观情感表现出来,如杨朔的多数散文,矛盾的<白杨礼赞>等。

借景抒情的散文,将感情寓于景物之中,赋景物以生命,明写景,暗写情,做到情景交融,情景相生,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刘白羽的<日出>等。

3、议论性散文

以发表议论为主的散文称为议论散文。

它与抒情散文一样注重情感的抒发,不同的是议论散文重于理智,抒情散文重于感情。

它又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用事实和逻辑来说理,而主要用文学形象来说话,是一种文艺性的议论文。

它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严密的逻辑,既要以情动人,又要以理服人,融形,情,理于一炉,合政论与文艺于一体,鲁迅先生的杂文,陶铸的<松树的风格>等都是典型的议论散文。

三、散文的特征

1、较强的纪实性

散文具有较强的纪实性质,但对纪实性的理解,至今仍有较大分歧,比较有代表性的意见有三种。

一是主张绝对真实:[描述真人真事,是散文的首要特征,散文家们要靠旅行访问,调查研究了积蓄丰富的素材,要把事件的经过,人物的真实,场地的实景,审察清楚了,然后才提笔伸纸,散文特写决不能仰仗虚构,它和小说,戏剧的主要区别就是在这里,"(周立波<散文特写选·序>,<散文特写选> (1959-1962)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

二是主张[大实小虚":[散文写作,在选材上也并不是绝对地排斥任何虚构的,也就是说,在保持题材上大体真实(请注意,这里的概念并不等同于文学科学中的`真实性`的含义,故称之为`题材的纪实性质`)的前提下,某些细节的虚构,乃至某个次要人物的虚拟,不但在创作实践上是有成例的,被允许的,而且有时甚至是很必要的,关键则是要“大实小虚”,(韩少华<散文散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写作论>)。

三是供实用的散文,要严格地写实,供欣赏的散文,允许有虚构的成分存在:[谈散文创作,我们还不能不谈虚构,虚构是文艺创作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它对于概括社会生活,塑造典型形象,突出作品主题均有不容忽视的作用,散文创作也不一味地排斥这种方法,具有写实特点的散文体裁之所

以不排斥虚构,是因为人们写散文,自古以来就有供实用和供欣赏的分别,供实用的散文,只能严格地写实,不允许有任何虚构,而供欣赏的散文,在写实上就不那么严格,允许有虚构成分存在,"(冠显<散文写实说>)。

在这三种意见中,我们认为第二种意见是可取的,首先,

[大实小虚"说在实践上反映了散文创作的客观实际,以冰心<小桔灯>为例,据散文家韩少华说:[前不久,在拜访冰心同志的时候,得到了她的指教,得知文章中的小孩一家,以及作者同他们的接触,包括女孩父亲的姓氏都是确凿的,是实有其人,实有其事的,"[只是在个别次要之处做了一点虚构,"冰心在<漫谈〈小桔灯〉的写作经过>一文中,对该文[个别次要之处做了一点虚构"作了补充说明,即[我的朋友"这个次要人物是虚构的,[大实小虚"说在理论上也是顺理成章的,散文是文学作品,而虚构是文学作品常用的一种手法,所以散文不可能与虚构无关,但这种虚构又不能破坏散文的纪实性原则,所以它只能是[大实小虚"了。

尽管散文的细节可以虚构,但散文中的情感是绝对真实的,这一点也应该是散文真实性的一个重要侧面。

2、取材的广泛性。

散文的取材范围十分广泛,大千世界几乎无不可写,所以郁达夫说:[散文清淡易为,并且包括很广,人间天上,草木虫鱼,无不可谈,"(<<达夫自选集>>鲁迅说,散文的[题

篇四:散文的特点与写作

散文的特点与写作

散文是一种常见的文学体裁。由于它取材广泛,摇曳多姿,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如同五彩斑斓的风景画,让人陶醉,让人喜爱。那么我们怎样来写散文呢?写散文要牢牢掌握它的五个特点:

一、时间跨度大

散文不受时间限制,前可以远涉古代,后可跨及未来,又可覆盖今天。如秦牧的散文《土地》从今日的土地一片生机,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晋公子重耳狼狈出逃时手捧泥土感谢土地是上苍的恩赐。再如杨朔散文《荔枝蜜》,从小时候上树掐海棠花被蜜峰蜇了一口,写到现在的参观蜜蜂场。时间跨度很大,但却紧紧围绕作

散文特点是

者要表现的主题没有让人感到丝毫的散乱。联想极丰富,文笔挥洒自如,极有感染力。

写散文时可以根据散文的这一特点,扩大时间跨度,多充实一些有关事件,插入多组镜头,来增加散文的内容和色彩,使文章多姿多彩,知识性强。

二、空间转换广

散文既不受时间限制,也不受空间限制,天南海北,空间宇宙,无不可以包容其中。如鲁迅的回忆性散文《藤野先生》,空间跨度从中国到日本,再从东京到仙台,又从仙台回到北京,接着又写走到厦门,空间跨度大,空间转换之多让人目不暇接,但写得层次分明,详略得当。把复杂的人和事放在每个空间里,有的随意点染,有的泼墨描绘,错落有致,色彩斑斓。如果我们在写散文时注意到这个特点,就不大会犯单薄、贫乏的毛病。

三、事件牵涉多

写散文,多数离不开事件,尤其是叙事散 文,事件是散文的“硬件”。许多好的散文有一个中心事件,以及烘托连带的一些与之有关的其它事件。如袁鹰的散文《井冈翠竹》,写井冈山的竹子做过武器杀伤敌人,做过竹筒盛粥,做过红军的扁担挑着中国革命从井冈山走到延安,走到北京。新中国成立后,竹子又被派上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用场……事件多得让人应接不暇。

四、表达方式活

散文常用记叙、说明、抒情、议论、描写等表达方式。茅盾名篇《白杨礼赞》,

就综合地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如文章开头就记叙和描写了汽车在黄土高原上奔驰看到的黄土高原的外貌,用抒情和议论点明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这些方式的运用,有力地表达了主题,使文章气势浩大,摄人心魄。我们在写散文时,特别要注意综合地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使文章富有波澜。

五、勾连全文巧

散文的取材,可谓“杂乱”有章。既使散思路开阔,包容量大,又使散文紧紧围绕作者的意图而不“越轨”。秦牧说写散文最不能丢的是“思想的红线”。即用一个醒目深刻的思想,把看似散乱的一大堆材料,贯穿成文。若把这一个个事件喻作“珍珠”,真可叫做“红线穿珠”了。

关于写散文

如何写散文?这在我就是一个难题,因为我自己的散文就向来

写不好。--自然,这不是说我写的诗更强些。

先说散文是什么?往广处说,散文是和韵文对待的,相当于英

文的Prose。在习惯上,小说游记论文也包括在内。我没写过小说,

我虽梦想这件事,可是觉得很难。梦想之切,也和畏难之甚差不多。

我曾经发过恨,"不写小说,也得写自传",于是一气写过十万多

字的自传,可是白招了一些骂,自己看着也不满意。我的朋友吴组

缃先生看见了那第一章后,就说:写得太不具体,就像那写的两个

丫头吧,假若他写,一定写得胖瘦很清楚,叫人一合上书就记得。

我承认这话,写不具体,就不能写小说。他又说,像我写的义和拳

一段,就很生动,那是听人家告诉 ,为什么自己亲眼见的,反而

写不出呢?他问得我很窘。可见并不是我的笔不行,而是天资上有

问题。到现在我仍然很想写小说,说不定有一天用个假名写一部出

来,倒要瞧瞧有没有这副本领呢。

虽然手生,可是眼高。普通的作品,我看不上眼。我有一个偏

见,小说里一定要有幽默。这不是因为看了使人笑笑,更根本的原

因是艺术制作须多少站在对人生有其一种距离上。太贴近了,不会

成为艺术。同时,既成为一个艺术品,就要有点机智(先不要说是

智慧!),机智加上同情,又站在某种距离上,这就构成幽默,大

小说家都有这种本领。法国的佛楼拜耳,英国的戈德斯密,不必说

了,就是《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的作者,也何尝缺

少幽默?在这点上,我又想鲁迅的代表作《阿Q正传》来。也就因

此,茅盾的《子夜》虽然是部无可否认的巨著,可是在这点上究竟

的缺陷。幽默不是油腔滑调,是同情和严肃,再说穿了,简要有点

衷心里的悲痛才行。老舍的《骆驼祥子》,可以算是一个好例子。

我不能写小说,可是想到写小说,一定要这样。结构也是要紧的,

尤其是长篇。假若说《阿Q正传》有点毛病,结构上差就是毛病。

嚣俄的作品结构好,高尔基就不如了。

还有些人觉得写小说总也有点用意的呵,不点明了,读者看不

出来,岂不可惜?说一次,还怕读者不注意,于是反复申说。更怕

读者在读完了后,只是享乐而去,就把这种叮咛置之卷尾。其实这

些办法都不太聪明。读者哪有这样笨?画蛇添足的结果,一部好小

说敢因此贬了价。

我的手生是事实,可是假若我能写的话,一定设法避免这些毛

病。

小说之外,散文的另一种游记。我对于游记也是有些怕。多人

人来没写过一篇满意的游记。今天春天,因为到了彰明青连场,写

过一篇李太白故里的巡礼。可是写得糟透了!我不是不能欣赏风景,

可是总写不好游记。原因恐怕也在我的根性太过于抽象的理了,创

作就不适宜。创作一定要具体的感印的而后可。我一宇航局游记,

就是那样的枯燥,空洞,而近于杂感。中国人的游记中,我很爱邓

以垫先生(最近才知道他在故都仍过着一种寒然后知柏的生活)的

西班牙游记。在西洋人中,法国马里美的游记也是叫我五体投地的。

说到论文,我比较有一点自信,但是在战前战后所写的二百多

万字的文字中真正能使自己满意的,不过一二篇。战前写的《杨丙

辰先生论》(现在收入《批语精神》一书的附录中)战时写的《孔

子与屈原》(收入《苦雾集》中),我比较能忍耐地重读下去。以

字数论,不过我写过的文字中百分之一而已。我写论文,有一个特

点,就是视如创作。我一定等待感来时,好像一气可以把握整个文

字的面貌--内容和形式--了时,才激动着写下来。这种文字往

往有好几年的酝酿。《孔子与屈原》是孕育了七年,可是写去只有

一万多字,费时间有三日,写完像患了一次恶性疟疾,浑身无力,

面色女白。写文字并不是件容易事,写文字简直等于输血。我有时

灰心,我们费了这些心血,未必有人看,看了也未必有共鸣。反倒

有些说风凉话的畜生,简直是畜生,一看见文字发表,就替你许金

钱的代价。你这里说什么人道,理性,自由,他更理不着。比请马

吃酒还难!

写论文要像写创作,这是我的第一个要求。其次是,我把风格

看得很重。所谓风格,就是这一篇东西,放在别人的作品中,可以

立刻令人辨认出来。出来。风格有消极积极两意义。消极是,它不

同于流俗,积极是,它要显示自己。风格要纯,要一贯,风格就是

个性。

假若把散文的范围缩小,就不能泛指小说,游记,论文等等了,

篇五:散文语言特点的分析

散文语言特点的分析

散文的语言特点分析应从以下五个方面考虑:

(一)看“字”

用词精炼准确、鲜明生动。

步骤:哪些字用得好。

这些字的意义。

用这些字的作用:

突出描写主体的——特点

表情达意

(一)看“词”

1.看是叠词、拟声词

作用:突出描写主体的——特点

形成语言的音乐美(音节和谐)

2.看是否用了仿词、双关、移就等

3.看用词是否富有色彩

颜色、方言、褒贬、反语、口语。

(二)看“句子”

1.从整句、散句,长段句的角度看

2. 从修辞的角度看

(四)看语言的风格

常见散文的语言风格:平实、清新、华丽、幽默、辛辣、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寓庄于谐、口语化、生动形象、有地方色彩、富有情趣、符合人物身份

考卷试题举例:

1.舒婷的《我们在十七岁时干些什么》:以文章中加点两处语句为例,简要说明这篇散文的语言特点。(6分)

本文语言特点是幽默诙谐。“横看成岭侧成峰”借用古人诗句诙谐而又形象地写出了儿子脸上青春痘之多、之大;“见缝插针频频跟电视机接吻”则以夸张的手法描写儿子由于近视而不得不凑得很近去看电视的情景,让人忍俊不禁。显出幽默诙谐的智慧。

2.李存葆的《雪野里的精灵》:请赏析“看到如此众多的小生命,坚忍不拔而又蓬蓬勃勃地活在这雪地里,我的眼睛被染得灿烂起来”这句话。(4分)

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小生命顽强的生命力。

用鲜活生动的语言,写出了“我”见到这些小生命时的惊喜与感动之情。

3.张锐锋的《被时间决定的讲述》:以③④段为例,简要分析本文语言的两个主要特点。(4分)

①形象生动。如“她撒一把米,鸡们怀着感激之情扑动翅膀,争夺地上的米粒”,在精致的细节描写中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语言鲜明生动。②优美抒情。如“古老的笨重石磨转动起来,金黄的玉米被缓缓磨成面粉”,运用多个抒情性

意象,给人诗情画意之感。③含蓄蕴藉。如“这一点儿也没有损害劳作中的默契,仿佛一出戏剧的出演,已经经过了预先的排练”,语言含意丰富,从而具有了多重思想情感。④简洁而细腻。如“蓝,蓝,白云停留一会儿,就又很快散尽,剩下的,仍然是蓝”,语言简洁凝练,描写细腻。

4.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4分)

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晖之时。

(1)运用拟人手法,通过“走下“”爬上“等词语将太阳人格化,生动形象。

(2)运用对比的手法,使日出与日落情景形成鲜明的对照,给人以深刻印象。

(3)运用前后对称的语言形式写景,给人以整齐的美感。

5.杨振声的《书房的窗子》:本文语言典雅,请以第②段为例,从词语运用、句式选择、修辞方法三个方面加以简要赏析。(6分)

①选用了诸如“山阴水曲”“隐翳”“枝叶扶疏”“清虚”“清晖”等有文言色彩的词语,格调典雅。

(或:在用词上使用了对比手法,如“强烈”

与“清淡”“敞开”与“隐约”“中午的骄阳”与“落日的古红”等成对的词语并举,使语言繁富而典雅。)

②句式上长短相间,以长句为主,且整散结合,错落有致,具有典雅之美。

③使用排比,如接连使用了三个“不喜欢??喜欢??”,显得整齐、工整、典雅。 (或:多处直接引用了古典诗文名句,如“晨光之熹微”“残夜水明楼”“明月照积雪”,使语言具有古典韵味。)

6.老舍《骆驼祥子》第四章19. 第一段中画线部分突出的语言特色是什么?请举例分析。(4分)

口语化、善用短句,对比。应举例分析。

7.(1)对小说中画线①处的人物语言进行赏析。“①这鸟笼根本不用养鸟,只要在树上一挂,它自己就会叫起来。”说着??

运用了夸张、比拟的手法;写出了鸟笼的精美,表达了老大夫对鸟笼的赞赏之意。

8.指出下面这句话所体现的人物语言特色,分析它的表达效果(5分)

那书法太不像话了,在我的背上贴这么蹩脚的书法,真难为情!他原来应该好好练一练的!

特色:幽默风趣、意味深长。效果:沈从

文这句意味深长的话既委婉地吐露了心中的不平之气,显示了自己的人格尊严,又含蓄地讽刺了侮辱他的人,表达了对他们的轻蔑态度。

篇六:散文特点

。一、回答:散文的特点有三:

1、形散神聚:”形散“既指题材广泛、写法多样,又指结构自由、不拘一格;“神聚”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贯穿全文的线索。散文写人写事都只是表面现象,从根本上说写的是情感体验。情感体验就是“不散的神”,而人与事则是“散”的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形”。“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

2、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的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3、语言优美:所谓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也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它除了有精神的见解、优美的意境外,还有清新隽永、质朴无华的文采。经常读一些好的散文,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还可以从中学习选材立意、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的技巧,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扩展知识:

1、概念:

散文是指以文字为创作、审美对象的文学艺术体裁,是文学中的一种体裁形式。

(1).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散文与韵文、骈文相对,不追求押韵和句式的工整。这是广义上的散文。

(2).在中国现代文学中,散文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行的一种文学体裁。这是狭义上的散文。

2、分类:常见的散文有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哲理散文。

篇七:散文的语言特点

散文的语言特点

一、鉴赏散文中的句子的角度:

结构上:扣题,引出,开门见山,总领,总结,首尾或前后呼应,承上启下,铺垫,伏笔。

内容上:本句内容概括,突出主旨

修辞:比喻、拟人、对比、排比、夸张;

写作手法:对比、象征、衬托、虚实、动静、联想与想象。

散文的语言特点: 朴素自然美:口语化,方言色彩。朴素无华,亲切感人,充分展示作者的情感。 含蓄美:含义丰富深刻,富有哲理,给人启迪。(有哲理,借景抒情。)

音乐美:(叠词、句式上整句为主或整散结合)节奏明快,音节和谐,富有韵律,给人以音乐美。

绘画美:(多种修辞,多角度写景,画面感强。)画面感强,具有诗情画意。 典雅美:(文言词汇多,引用或化用古人诗词)语言典雅。 诙谐美:幽默 简洁美:短句子。 细腻美:细节描写或表现情感细腻。

二、标题的好处:有好几种作用,关键还是要具体分析,一般作用有: 第一,作为全文的线索 第二,点明主旨 第三,概括全文主要内容

第四,借物喻人,或象征手法(这一般标题是物)

第五,含蓄委婉,或引起读者注意

第六,虚实结合的含义。有的标题是有多层含义,字面的和深层的。

第七,标题也反映作者感受,奠定情感基调。 第八,小标题。作用:格式新颖条理

清晰.能够很好反映文章的脉络结构,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三、反复:同样的词语,同样一句话连继或间隔地在文章中出现,叫反复。

反复具有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感的修辞效果。间隔反复还能前后呼应,使结构整齐。

四、开头的作用

1、点明文章主旨。 2、定下文章感情基调。 3、引出下文。

4、交代写作意图。 5、制造悬念,引起读者思考,吸引读者。6、写景为了渲染气氛。 7、介绍人物。 8、抒发感情。9、与结尾相呼应。

※1、如果开篇即点题,首段的作用往往是总括全文,点明题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奠定感情基调)。

2、如果开篇没有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就是开启(引出)下文,或与下文形成对照,或为下文做铺垫。

3、文章开篇如果是景物描写,那么,首段的作用,从结构上看,它可能是铺垫作用,从景物描写上看,它的作用是以衬托、勾勒环境,提供背景,或营造(渲染)某种气氛。

4、如果首段连续发问,那么,首段还兼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思的作用。

5、如果开篇即连续感叹,那么,首段还兼有强烈的抒情作用

6、如果开篇是倒叙,那么,首段还兼有设悬念的作用。

在一般记叙文、各种文学作品中,经常会碰到景物描写,我们如何全面理解、准确分析其表达作用呢?

首先,我们应从思想内容上考虑。可以试着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抒发感情。景与情常是互相渗透、相辅相承的,正所谓“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这是景物描写的主要作用,诗歌、散文中尤为常见。比如《春夜喜雨》,

诗人精微描摹润物的春雨悄悄降临的景,以抒发诗人闻到春天气息的喜悦之情。

二、渲染气氛。这一点在小说、戏剧中很常见。《生命的意义》一文用“冷冷清清”、“阴森森”的景渲染了刚刚遭受白匪屠杀、严重破坏的肃杀气氛;用“苍翠的小树”、“挺拔的青松”、“如茵的嫩草”又渲染了战胜白匪后欣欣向荣、充满生机的气氛。

三、衬托人物。这一点还可细分为衬托人物心理活动,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表达人物性格特征等等。也经常出现在小说、戏剧中,写人的记叙文中也有。《七根火柴》的开头写的是艰苦、阴森、荒凉的景色,烘托了卢进勇苦恼、着急和盼火的内心活动。

四、突出主题。这种作用一般出现在文章的末尾。《七根火柴》一文最后的夜景,烘托了红军战士生起篝火后的欢乐情绪,说明无名战士用生命保存下来的七根火柴发挥了巨大作用,从而赞颂了无名战士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突出了中心。

五、交代背景。这种作用一般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故乡》一文开头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萧条荒寂的现实冬景图,也是当时中国农村的缩影,这是闰士活动的典型环境。

其次,要从结构思路上考虑。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为全文定下感情基调。这种作用一般也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果树园》开头集中笔墨写果园明丽宜人的晨景,为全文定下欢乐的感情基调;而《故乡》开头的描写,定下的基调则是灰黯的。

二、起线索过渡作用。这种作用一般出现在文章的段落衔接处。《听潮》就是以潮涨潮落的景色变化为线索的。

三、推动情节的发展。这种景物描写一般穿插在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小说、戏剧中较常见。《碑》一文中冰天雪地的自然环境,就将故事不断推向高潮。

四、暗示人物命运

五、另外,还应兼顾到语言表达上的作用。描写常常使语言变得更加具体、生动、形象、可感,使读者产生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之感。

当然,有些文章中的景物描写的作用是多元的,这时我们要作综合分析。比如,《故乡》开头的景物描写:既烘托了“我”当时的悲凉心情和广大农民的悲惨遭遇;又交代了背景,揭示了中心;还为全文定下了灰黯的感情基调。

通过以上分析比较、归纳整理,我们也就不难准确分析、全面掌握景物描写的作用了

六、如何分析景物描写的特点:

是否借景抒情。 是否绘声、绘形、绘色。

是否从多种感官描写。

是否动静结合或以动写静或以静写动。

是否虚实结合或以实写虚。

是否联想与想象。

是否由远及近,由高到低,由里到外,由整体到局部(由面到点),或顺序相反。 是否有比喻、拟人、排比、对比、夸张等修辞。

语言上是否有朴素、含蓄、音乐、绘画、典雅、简洁、诙谐、细腻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