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亲人散文(共7篇)

来源:作文周刊网 时间:2017-06-26 03:11:12

篇一:【散文随笔】难忘故乡情

难 忘 故 乡 情

前言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山河依旧,斯人已逝;人去楼空,触景生情;养育之恩,终身难忘;岁月流逝,一去不返;往事如烟,不堪回首;游子在外,常思故乡。随着年龄增大,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也愈来愈浓。

几年前就想写篇文章纪念逝去的亲人,但一直没有写成。最近重读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不禁触发灵感,写成以下文字以作纪念。同时告诫子孙后代,千万不要忘记祖辈生活过的故乡。因为故乡是那么美丽可爱,故乡的亲人是那么勤劳淳朴,让人肃然起敬。

每当读到唐代诗人贺知章写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不禁激起思乡之情。从读书、当兵、工作至今,转眼之间,我离开故乡已四十余年。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越来越浓。尽管每年清明节和春节都去老家走一走,看一看,但很少留在那里,因为原先居住的老房子,早已卖给叔伯兄弟。然而,从小生活在老家,喝着故乡清凉甘甜的山水长大,对故乡的感情,如同对母亲一样,使人终生难忘。

我出生于雁荡山北麓仙岩脚下一个村庄,离章纶公故居南阁不到五里路。其中显圣门和散水岩就是故乡最著名的景点。从仙溪卓屿村横溪桥头向西眺望,那里群山环抱,奇峰突立。西有仙杖峰,东有百丈岩,南有百岗尖,北有连绵起伏的外塘山、大公山。中间有条永不枯竭的小溪,细水长流,清洌透明。两岸青山绿水,相映成趣;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环境宜人,民风淳朴。有时遇到阴雨天气,云雾笼罩山谷,奇峰怪石,朦朦胧胧,隐隐约约,犹如世外桃源。

我从小生活在老家,对故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非常热爱。特别是门前有条小溪,流水潺潺,清澈见底。其中有个水潭,深达数米,宽广几十丈,如同一个天然浴池。每到夏季,许多大人小孩都喜欢到那里游泳,可容纳近百人。潭边有块巨石,高达四五米,许多人爬上去再跳入水中,往来反复,乐此不疲。干活回来,跳入水潭,一身尘土,都被洗净。可惜如今已无踪影,只剩下小溪流水汩汩流淌,似乎在向人们倾诉——原先天然可爱的游泳池已不复存在。 1

每当山洪暴发,门前小溪就变成汹涌的黄河,如同脱缰的野马,势不可挡。而风和日丽时,小溪犹如温柔的绵羊,令人可爱。那时,河中有许多自由游动的鱼儿,我们经常去捉鱼,现在已不多见。

故乡的山山水水,随同我的童年生活,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但印象最深的是,曾经共同生活在一起的亲人。

记得五六岁时,我白天就跟随祖父一起去放牛,听他说家乡流传的民间故事——明朝景泰年间,为立太子,章纶公直言进谏,被打入天牢,受尽酷刑。英宗复位后将他从牢中放出,并宴请他。他离开时,“一步三回头”,结果英宗皇帝十分奇怪,问他为什么不忍离去?他回答说,我离开雕梁画栋的九重楼(指皇宫)后返回南京上任,不知何时再能与皇上相见?皇上听了深有感触,赞叹说:“真是忠节名臣!”为了表彰章纶忠贞不屈,皇上下旨在他故乡建造牌坊??此外,祖父还讲了倒灵峰、石门潭以及毛端公“降魔除妖,误杀爱子”等故事。可惜当时年纪太小,大多早已忘却。如果祖父能多活几年,就完全可以记录下来流传于世。

那时,除了跟祖父放牛听故事外,还时常跟祖母去串门。记得有一次,祖母从“外屋”到“里屋”去串门聊天,我发现她不在,就哭着喊着到处找她,至今仍然留下很深的印象。直到7岁那年,我看到许多小朋友背着书包去上学,十分羡慕,便缠着祖父也要去上学。从此,不再形影不离地跟在祖母身后当“跟屁虫”。

记得那年祖父得了糖尿病,颈部长瘤,可惜无钱医治,只好听天由命。当时农村还未“分田到户”,靠赚“工分”过活。年终分配时干一天不到一元钱。因此,许多人家都非常困难。万一生了病,哪有钱治疗呢?每当想到此,我就十分难过,不禁泪流满面,只恨自己无能为力,挽救不了祖父性命,最后不治身亡。

我家有5个兄弟姐妹,仅靠父亲拼命劳作,才勉强度日。平时吃的大多是番薯干,很少吃到白米饭。每到夏季,晚餐吃的几乎都是“番薯粥”。不像现在当作营养餐,偶尔吃一次。这东西吃多了,真的不想吃。记得有一次妹妹实在吃不下,只好悻悻地离开。母亲看到后不忍心,等我们吃好后将她找回来,偷偷将剩饭给她吃。至今想起来还觉得心酸心疼,心中留下的伤痕,一辈子都无法抚平!

那时,我刚从部队回家,住在祖母楼下不到20平方米的简陋陈旧的小房间。不管白天黑夜,祖母总是不停地用纺车纺线。当时父亲 2

在村里办的麻袋厂当工人兼厂长,将制作麻袋的原料分给社员纺线,纺好后收回厂里,年终结算时大概每斤只付几毛工钱。但祖母为了自食其力,不知疲倦地日夜纺线,每天纺到深夜才罢手。“吱吱呀呀”的纺麻声,至今仍然留在我耳边。回想那段艰难困苦的岁月,使人感慨万千,终生难忘。尽管时过境迁,但至今记忆犹新。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农村老百姓的生活逐渐好转,但有不少家庭仍然非常困难。当时祖母还健在,日常生活尚能自理,我们作为下辈感到很欣慰。1981年我大专毕业后被分配到大荆中学任教,每月工资仅54元。几年前建房时,父母欠了不少钱。后来兄弟分家,分摊到我们身上。只好省吃俭用,结余点钱还债。

遇到星期天,有时偕同妻子去探望祖母,常从街上买点鱼干、虾皮之类的东西送给她。她看到后很高兴,说自己孙子孙女有十几个,如果都像我夫妻一样,经常带点东西给她,她怎么吃得了呢?我返回学校时,往往塞给她几十元钱。她舍不得花存了起来,直到临终前床头还藏着几百元钱。她一辈子省吃俭用,勤俭节约,恨不得一分钱掰作两分钱来花,从来不敢浪费奢侈。事实上,祖父祖母一辈子生活在贫困农村,没有过上一天好日子。那时我们下一辈都很困难,没有条件能让她过上无忧无虑的安逸生活,至今仍然觉得内疚。

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后,山区农村老百姓也逐渐富裕起来,但当时还有不少家庭靠种田为生,只是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当时,祖母身体尚可,但不再纺麻,因为麻袋厂早已关闭。1994年9月初,我突然得到祖母生病的消息,便与妻子匆忙赶去探望。此时她已中风,舌头僵硬,躺在床上只能说些含糊不清的话。本来可以去医院抢救,只因子女无钱,拖了20余天,至同年9月27日夜子时病亡,享年91岁,也算是长命百岁了。但在我心中,至今回想起来,仍然心疼不已。因为当时妻子“应会”被骗,血本无归,欠下不少债,实在拿不出钱来为祖母治疗,所以至今遗憾,无法补救。

与祖母相比,父亲的命运更可悲。1989年9月,父亲患上食道癌。听到他患病的消息,我犹如晴天霹雳,简直不敢相信:父亲身体一直很好,平时连感冒也很少,怎么会突然之间得这种病呢?

我与父亲很少谈心交流,对他的经历和内心世界并不清楚。小时候听母亲说过,解放初期,父亲年轻时曾去过湖州安吉替人搬运毛竹,攒钱谋生,后来就没有出过远门,只在温州打过工。

3

说来可笑,我在当兵填写政审表时,还不知道父亲解放前就已参加地下党。祖上留下的阁楼,曾经是地下党开会活动的场所。我只知道,父亲读过几年书,认识不少字,在村里当过干部。直到后来教书时,才听说父亲曾任村党支部副书记,连个七品芝麻官也算不上。他一生默默无闻,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经历。父亲生前,我没有发现他看过什么书,也没有听他讲过故事,直到整理父亲遗物时才发现他留下一个笔记本和一本他曾经看过的书——《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乐清县故事卷》。我想,大概其中有我搜集整理的民间故事,他才拿去看,并在晚上空闲时练习抄写。打开笔记本,发现父亲用钢笔书写的字非常工整漂亮,我确实有点不敢相信:这一笔一划竟然写得这么刚正有力,远远超过一般人的水平,不禁使我感到非常惊奇。

父亲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双像松树皮一样粗糙皲裂的手。父亲临终前,我站在他床前,他用嘶哑低沉的声音跟我说要小便。我抓住他双手将他扶起来,刚碰到他的手,就像触电似的一惊:怎么如此粗糙僵硬、结满老茧呢?随后一想也难怪——父亲一辈子勤劳俭朴,埋头苦干,历尽艰辛,没有好好休息过一天。即使细雨蒙蒙,也去干活,舍不得休息。如此健壮结实的人,怎么会突然生病呢?

记得患病前一年,父亲到乐清公路段浇灌柏油路,每日从早到晚在烈日底下干活,浑身都被汗水湿透,常常累得精疲力竭,也不肯休息。为了养家糊口,拼命干活,劳作不已。回顾往日艰难的情景,至今仍然历历在目,真是不堪回首!

那年国庆节前夕,我与妹夫一起从温州将父亲送上海治疗。返回后父亲很高兴,认为自己基本痊愈。回到村里后不听母亲劝告,忙于组建老年协会,成为第一任会长。时隔近一年,旧病复发,他想再去上海治疗,一直未能如愿。因为当时出院时,医生曾吩咐家属,别让他感冒了,一旦复发,就无药可治,再来也没有用。于是,我们只好用各种借口安慰他,拖延时间。加上当时经济困难,没有满足父亲临终前的愿望。至今回忆及此,追悔莫及。尽管最终还是挽救不了他的生命,但能满足其最后要求,让他不留遗憾地离去,岂不更好?

1990年9月25日晚8时许,父亲离开了我们,享年不到65岁。失去父亲的日子,我总是觉得阎王爷太不公平,过早就夺走了父亲的性命。究其原因,主要是他一生太勤劳俭朴,长年累月,起早摸黑,劳累过度,没有注意劳逸结合,才被癌症夺去了宝贵的生命。 4

值得告慰父亲在天之灵的是,我们三个兄弟各有一个儿子,如今你的三个孙子都已高中或者大学毕业,两个孙女也已出嫁,最大的曾孙已上高中。从小在你身边长大的几个外甥女,如今都已成家立业。其中最大的两位外甥女研究生毕业后留在上海工作。如果你有幸活到现在,看到他们健康成长,一定会感到无比欣慰!

自从你离开之后,我们每年清明节都到你坟前祭奠,为你打扫清理,并在你坟前种了几棵龙柏,如今已郁郁葱葱。愿你在天之灵也能享受天伦之乐,作为你的子女,也就放心了。

人生如梦,一晃而过。父亲离开我们,至今已达26年。他一生勤劳,从不偷懒;终生劳碌,没有享受过一天清福。回想当初,为了填饱肚子,我们跟着他冒着严寒酷暑,从早到晚拼命开荒种地,上山砍柴割草,往往干到天黑,也不肯歇工回家的情景,至今如同刀割,令人痛心,难以忘怀。这种艰难困苦的日子,有多少年轻人能体会到其中酸甜苦辣的滋味呢?如今这些在蜜罐里长大的子孙后代,有谁能体会到祖祖辈辈生活之艰辛呢?有多少人能像他们一样勤劳俭朴,自强自立,无私奉献,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呢?

附注:本文撰写于2014年12月5日,修改于2016年8月1日。 5

篇二:怀念已故亲人的句子

怀念已故亲人的句子

1、在我们的生命和人生中,一些人注定很重要,一些人注定在我们的心中有着很重要的位置。我怀念我的父母,怀念和他(她)们在一起的时光!

2、茶碗里还温存着他在我儿时给我浸泡的生命,那透彻的心情还在为我倾诉他那段年久的沧桑,只是我已经遗忘,我已经遗忘,我来的地方和我将要去的地方,他也不在那书桌旁陪我倾谈,他带着不愿离开,去了我们都会去的天堂。

3、又是一个思念已故亲人的日子,原来时间并不能让人忘记所有,相反只会让人越记越深,故去的小姨呀,如果真有来世的话我还想你做我的姨,真的好想你!

4、清明,这一天,叫我如何不泪流满面;这一天,双膝跪地、双手合拢,让我祝愿远方的父母长安息、幸福!

5、写我的亲人们,其实只是写自己,写自己在经历许多不幸,面对了许多死亡后的痛与思,怀念我的亲人们,让我今天用这滋意流淌的泪水,用这蘸泪写成的文章祭奠我逝去的亲人,祭奠我们已经流逝的光阴。

6、金钱,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这辈子最重要的是亲情!是前世几辈子修来的福,才成为了一家人,可是,我在干什么!姨姨,我对不起你!所有的哭泣,悲伤,痛心,都已无用,都无法挽回你逝去的生命!

7、第一次面对死亡,是外公的辞世。第二次面对死亡,是英年早逝的表哥,第三次面对,是年轻的堂兄。那时年纪还小,亲人们的离开,给我的只是暂时的心酸,暂时的哀伤,多少人生的精彩等待着我,我不会长时间沉湎在痛中。

8、我们对亲人的思念(本文来自:WwW.zuowENzhoUkaA.Com 作文周刊:思念亲人散文)是永不会停止的,而思念却是多种的,阿婆的伤痛,妈妈的文字,我的小女儿情绪,不管怎样,已故的亲人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

9、清明节到了!只希望爸和外公在另外的世界,过得开开心心的,不要象在世时那么的辛苦!也许他们也已相遇。在将来的某一天,我们也会相遇的。

10、人常说好人一生平安,而我的和善,纯朴,与人无争的亲人们却总是与磨难相随,命运为什么老和我们开这天大的玩笑?叔叔的眼里的无望、痛苦、渴求,深深地剌痛着我,我的心是在滴血。

11、在路上,我想,父母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我们应该报答他们。烧纸其实是没有用的,我们应该在父母还健在时好好对待他们,不要等到失去了才知道珍惜。当失去时,我们才能体会到亲情是多么珍贵。

12、父亲曾说,死了以后不要孤伶伶地呆在山上,也不想每年的清明,我和妈妈奔波劳累地上山看他,他说他想变成一株米兰花,清幽淡雅地活在另一个世界看着我们。于是家里

多了一盆米兰花,高大沉重的花盆底处就是我父亲的骨灰。妈妈总说,想你爸爸的时候就可以看到他了。

13、父亲去逝一年了,他老人家走时,我不在身边。现在,第一个清明节来临,我也无法回去为他敬一杯洒,叩几个头。遥望家乡,感觉漂泊无依,身不由已。伤。

14、我真切地记着当时对人生的绝望,对逝去亲人的无限怀恋,看着父亲被人愈抬愈远,那种永无再见的绝望与彻心的冰凉的感觉让我对生命的体验是残酷、是无奈、是悲哀、愤恨。

15、忘却,往深处想还真是一种美德,与其日日为旧人放一双筷子,哀痛得不能自拔,还不如与逝者相忘于生活。

16、我们一天天地长大成人,然后,都各自成家,为自己的小家奔波而忙碌,来看外婆的时间就越来越少了,甚至几年不来,很少顾及到年迈的外婆,可是,现在有了空闲,然而,时光不会倒流,外婆已经不在人世。我们永远失去了补偿的机会,留下的只有惭愧的泪水!孙欲孝而亲不待啊!

篇三:有关家的美文6篇

家是我的避风港

我的家位于美丽的望景湾花园,风景迷人,空气清新,是我成长的避风港。

从我住进这所温馨的家开始,我就开始了生命的旅程,奋斗起来。一提到“家”不免心里会感到一丝丝暖意,因为家是我们成长的乐园,心灵的驿站,同样也是我们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则是一位老师,肩负着一个培育幼小心灵的神圣职责。

7月31日的早上,我要去上毛笔了。妈妈看到我袋子里装满了宣纸非常生气,说道:“你怎么搞的,那么懒惰,连纸都懒得折,还带到蔡老师那边去折,你真是太令我失望了。”妈妈这么一说,我满肚子的火都上来了,根本不理睬,准备破门而出。妈妈火冒三丈,挡在门前不让我出去,用手指着我 说:“你要是不把纸折好,你就不用去学了。”我提着袋子,小跑着走进自己的房间,把门重重地关了。在里面跟妈妈赌气,一边折着纸。我打开房门,理都不理妈妈,就走了。在去新安小区的路上,我非常生气,觉得妈妈非常的坏,爸爸也不帮我说说话。在路上我感到很孤单,很无助,没有一个人来关心我。他们都干着自己手头上的活。我迈着沉重的脚步,来到了学毛笔的地方。毛笔在我的手中挥动着。转眼间一上午过去了,太阳公公都已经爬到头上了,放射出刺眼的光线。我踏上了回家的路程,在来的路上,我也曾想过:妈妈真是太坏了,可是,一想到妈妈那甜美的笑容;妹妹可爱的脸蛋,亲切的问候;爸爸严肃的神情,也不知怎的一种温暖的热流涌上心头。也许这就是家的魅力,让我感受到我不能离开这个温馨的家。在我最无助的时候,都是家人最关心我们。我回到家,妈妈总会用嘴甜美的笑容迎接我。是啊!

家,是我成长的避风港!

家是什么

那所充满爱的房子叫家,没有爱的房子不管多大都只是房子??

家是什么?有人说世界上有多少栋房子就有多少个家,也有人说世界上有多少扇门就有多少个家?可是,也许答案不这么简单?

这是一个女孩的故事?

在她10岁的时候,父母的婚姻走到了尽头,家不复存在?她被判给母亲,可是母亲抛下女儿再嫁了?她从此和年迈的姥姥姥爷在一起,勉强支撑着一个家?又过了6年,姥姥姥爷相继去世,女孩再次失去了家?

这时候,父亲来了?看到女儿的景况,他觉得很内疚,于是掏出自己所有的积蓄,又东挪西借,凑了10万元钱,在村子里为女儿买了一座二层楼的宅院,然后默默地离开村庄?他希望女儿有一个让她自豪的家,他觉得拥有了这么大一座让村里人眼热的宅院,她应该知足了?为了不打扰女儿的幸福,父亲选择了到远方放羊,一走就是10年?这10年,大宅院里没有生气,没有欢笑,更没有家的温馨,女孩在这个大宅院里独自长大,感受着无家的孤独?她恨死了父亲,他不要她了,把她抛弃了,她没有家?终于有一天,她实在忍不住,给一位记者打通电话,哭诉了自己的故事?

在记者的帮助下,女孩见到了父亲?他们的重逢如此尴尬?父亲为了偿还买楼所欠下的债务,10年来一直生活在一个茅棚里,除了羊,竟然一无所有?女孩惊呆了,她没想到自己恨了10年的父亲居然是这样生活的?她终于感受到来自父亲的博大的爱,感受到幸福,也感到了愧疚?父亲在电视上看到了她对家的渴望,赶着他的羊群,连续跋涉6个昼夜,回到了女儿的身

边?

他没想到那所耗尽他财力的大宅院对于女儿来说并不意味着幸福,更不等于家?写到这里,想起另外一个故事?在美国旧金山,有一个醉汉躺在街头?警察赶快过去把他扶了起来,一看,原来是当地的一个富翁?警察要送他回家,富翁哭着说:“家?我没有家?”

警察指向远处的一幢别墅,说:“先生,那是什么?”

“那是我的房子?”富翁说?

“那我送你回家?”警察搀扶着富翁?

“那是房子,不是家?”富翁大哭道?

在我们这个世界上,许多人都以为,家是一间房子或一个庭院?其实,房子只是家的载体,没有亲人,没有欢歌,没有笑语,房子就仅仅是一座空洞洞冰冷冷的建筑物?

只有填充上爱的房子才是真正的家?

家是每个孩子成长的摇篮

家是每个孩子成长的摇篮,是每个孩子栖息的港湾。我就有一个温馨、幸福、和睦的家。我爱我家。

我爱我家,一个幸福温暖的家。爸爸妈妈对我百般的疼爱,使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家中的温暖。每逢放学回来,妈妈正忙着在厨房为我做着可口的饭菜,爸爸坐在我的一旁,陪我学习,当遇到不会的题,爸爸便会耐心地给我讲解,妈妈对我的学习甚是关心,她怕我学习累着,尽力想办法为我加强营养。每天早晨都给我煮一杯热牛奶,还总是调方的给我做菜。

我爱我家,一个和睦快乐的家。在我家里,总是充满了祥和的气氛,我们一家三口总是和睦相处。爸爸妈妈的感情非常好,几乎不吵架,爸爸说话很幽默,总是逗得我和妈妈哈哈大笑。我是一个很懂事的不任性的孩子,不惹爸爸妈妈生气。如果我考试取得了好成绩,爸爸妈妈就会为我庆祝一番,带我去吃我最爱吃的冰点,每次我都是先给爸爸妈妈斟上一杯酒,因为我深知,我成绩的取得,除了有老师的功劳外,也离不开爸爸妈妈对我的培养。

我爱我家,一个让我有依靠的家。每当我在外面遇到困难或委屈;是爸爸妈妈帮助我排解困难,听我诉说心里的苦闷,使他们教会了我如何面对生活,面对事实;是他们教我懂得了人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但一个人要懂得面对生活的挑战与考验。

我爱这个温馨幸福的家,让爱永远驻我家。

我爱我家

每个人都有一个家,而且每个人都会很爱他自己的家,因此,我也不例外。

家,能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能让人充满自信,从失败中振作起来。然而家在任何一个地方都是人们最重要的支柱。

我爱我家有许多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我的父母和家庭的环境。"日久生情"这句话说得一点都没错,无论是人还是一样死物,只要你面对的时间一长,就会产生深厚的感情。不知不觉地,我在我家已经生活了十三年了,那里有我最敬爱的父母,最熟悉的环境,还储存了我多年的故事。

在家中,父母亲犹如我的好朋友,每天都说说笑笑地过日子,哪怕是在回家的路上多么的不高兴,只要一踏进家门,我的心就像被松绑一样的轻松、自如。

在我成长的环境中,有令我快乐的一面,也有令我悲伤的一面。在整间屋子里,我最喜爱的就是我的房间,房间里有一张书桌、一张大床、一个书柜,一张梳妆台和一台电脑??我每天在书桌上写作业,在大床上睡觉,有时候累了,就坐在电脑前轻松轻松,让工作多时的大脑松懈下来,有空的时候就翻翻书柜的书。房间里的每一物都是陪伴着我的喜、怒、哀、

乐。另一个我熟悉的地方就是我家的小花园。花园里有翠绿的小草,争芬斗艳的鲜花。我还时常在花园里玩耍。我爱我家,爱家里的每一个成员,更爱我家的每一个故事。

这是我的家

久晴大雾必雨,久雨大雾必晴。”天气变化无常,却又暗藏着某种规律,而今果应了这句话,天空中开始飘起了小雨,薄薄的,轻轻的,像细细的小雪,斜斜的织着。天气似乎变得冷了许多,而我心里却一直暖烘烘的,是一股流动的热泉——久违的家的味道。

来到广益学校已经几个月了,在这几个月里,我变了很多,也学会了很多。我努力用心去接纳每一个人,也隐藏了很多情绪。不知为什么,在一开始大家想家哭泣的时候我却不会,或许是因为好强,于是我没有给家里打电话,家里很着急,我也知道,不过我说着说着就哭了。

说不想家是不可能的,也许在我自己也浑然不觉的情况下,醒来时,脸上会布着泪痕。在之后,我将这种心情深深的埋葬在我心底。可是终究我是骗不了自己。上次在学校感冒发烧,爸爸妈妈却不在身边。只有在那一刻,电话线接通了山乡里的父母,所有的孤单、委屈与痛苦迫使我接受现实——我想家,真的很想。那种亲人不在身边,又不能及时与他们联系,无处诉说的无奈与无助,都让我深深震撼。然而,在这种无望之后,我才后知后觉的发现,其实早在我身边,我拥有了另一个新家。我后知后觉的嗅到它的气息。

在我生病时,同学们陪我一起说笑,帮助我??直到后来,我发现我们班上,同学间虽然经常嘴不饶人,但在其他同学有困难时,同学们会异常团结、关心、帮助,一起渡过难熬的时光。还有老师,也像家长一样细微的关心着我们。原来,有了他们的陪伴,我便不再无助,不再孤独,远离了亲人,我不再害怕,而是用思念送去祝福。

我想,这就是幸福的味道。噢!我久违而亲切的家!

家——我们永远的避风港

世界上总有这么一个地方:在狂风暴雨的时候给予我们庇护;在心灵疲惫时总给予我们安慰;我们的身体与心灵总需要一个供我们能够歇息的地方——这就是家。家是永远是我们能停靠的岸,无论人在多远,心里唯一牵挂的就是家??

无论你是否记得它的存在,但是只有家人才是不管风吹雨打都不会放弃你,永远守护你的人,家,是最温暖的怀抱,永远不会让我们受伤的港湾。在社会上无论受到任何困难,任何挫折与失败。总有一个地方的大门永远为你打开,那就是家??

在人生的路途中。真正伟大的是母亲;真正了解人生的是母亲,真正经历沧桑,用自己的行为诠释什么是爱。也是母亲。而父亲的爱是深沉的,难以理解的,虽然冷冷的,似乎感觉不到他的爱,但是,父亲的爱却是疲惫中的一杯龙井;困难中的一支拐杖。黑夜中的一棵明星,在你需要的时候给你自信??

这个世界上,有一种爱是:亘古不变,无私无求,不因季节更替,不因名利浮沉,这就是父母的爱。善待自己的父母,不要到了:“子欲养而亲不在”时才后悔自己还没

来的及对父母好。世界是有很多误会,成见与不公。曾今我也误会,怨恨父母的不公与她们蛮蛮不讲理,一味认为对我不公的“事实”。但是,父母始终是父母。没理由去质疑些什么,我们拥有的一切,都是父母给予的。父母给予的一切,你不能简简单单的说声谢谢,尽管父母并不期望得到什么回报。千万别把回报当成一种法律义务。撇开法律,我们还是血浓于水的亲人,这是一个为人子女“善”、“忠”、“孝”的体验。

当我们发生冲撞时,体谅他们就像小时候我们错了,他们体谅我们一样。多给一些关爱给父母。当他们老了走不动的时候,当他们梳头时双手不停颤抖时,请不要吹促他们,因为我们慢慢长大,而父母正慢慢变老??

父母给予了我们宝贵的生命,他们不欠我们什么,反而我们欠父母很多。父母把一生的青春与精力都花在我们身上。父母的爱如长江黄河延绵不断,而我们的孝心只是一点微不足道的水滴,所以我们要用一生所能给予父母的爱来回报他们付出的一生努力??

家不论天塌地陷,世事变迁,总有扇门为你打开,总有人在里面等着你,不离不弃的守着你,直到生命最后终止的地方。

家,永远是最温暖的避风港

房东又来催房租了。

我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把钱给交上,朋友的背叛,亲戚让人捉摸不透的承诺,一次又一次的欺骗,已经让我的口袋干瘪了好一阵子。我心灰意冷,真不明白这些朋友,这些亲戚为什么这样对我!我对他们是多么的信任,结果换来的是无情的玩弄,真让人心寒!我感到十分的绝望,绝望的原因不仅是失去的钱,更重要的是被钱污辱的感情。但想想此时最叫人烦的还是钱,没有钱我拿什么交房租啊,房租已经不知不觉地拖欠了二十天,这二十天一直是早出晚归为的就是躲开烦人的催租。但是今天躲不过了,也不知怎么了,我竟然在屋里睡大觉,迷迷糊糊中被敲门声惊醒了,才知坏事了,急忙开了门,果然躲不过了,房东就站在门口。

房东说:“你那房租什么时候给我?”

没办法,我这人又好面子,就听自己说:“明天吧!”

“明天几点?”

“晚上六、七点吧!”

说完,房东便走了。

而同时我便开始后悔了,后悔自己不该这么草率地答应,我拿什么交房租啊?让人期待的六、七点,让人恐惧的六、七点!

我想到外面躲几天,可往哪儿躲呢?网吧?那总是要回来的,回来如果还不能交上,岂不是要在“失信”上再拧上一个疙瘩,这不是办法;到“失信的亲戚”那住几天,再让他想办法?但我们之间已经有不小的疙瘩了,住在一起,那只能在他挖的陷阱里越陷越深。

躲债这条路是走不通了。

借钱。我只能借钱了,但必须要先给“失信的亲戚”打个电话,毕竟他负有很大的责任。 电话拨了两次终于通了,他说再过几天吧。

几天,又是几天。

我无奈地放下电话,现在找谁借呢?朋友吗,同学吗?倒还是有个初中同学在本地上班,但多年没联系了,感情也生疏了;倒也有几个高中同学在本地上班和读书,虽说平常说得来,但都是女同学,怎么也撕不下男子汉的尊严啊;朋友,倒也有朋友在本地,但都联系不上。

怎么办呢?我又后悔起自己冲动的承诺,躺在床上辗转反侧。

叫家里送点钱给我吧!

我被自己的主意吓了一跳。怎么能再向家里拿钱,我已经长大了啊,家里用在我身上的钱已经够多了,现在家里的钱已经不多了,弟弟还在上学,况且上次回家我大多时候都是臭着脸面对家里人,没有很好地跟家里人沟通,现在怎么还好意思向家里要钱呢?

我惭愧得想扇自己两耳光:你应该寄钱给爸妈,而不是爸妈给你寄钱,现在该是你孝敬爸妈的时候,爸妈为你操劳了二十来年,磨去了多少属于他们的春天,磨白了头发,磨弯了脊背,他们该享受了,你应该给他们幸福,而不是要再为你的生活奔波。我为自己的不争气而难受,想着家中孤独的爸妈,不由得有种想哭的冲动。

得想想别的办法。不如去做个兼职吧,但什么兼职一天能挣二百元呢?我左思右想,想了一个小时,最终还是放弃了。那只能借钱了,向远点的亲戚、朋友借吧,但想想还是不知如何开口,也撕不下薄薄的脸皮。我真不知该怎么办另外,嘴里咒骂着浑蛋的朋友和亲戚,而这时头脑里像放了一个闷炮,晕晕的,糊糊的,一时间什么念头都有了。

走,远走高飞,离开这个鬼地方,到一个没有人认识我的地方。我为自己的想法而兴奋,迅速开始了出发的准备。

这时,电话响了。我随手接过来,很粗鲁地“喂”一声。

爸爸,是爸爸!我有点慌乱了。

爸爸先是问了最近的情况,然后又问我有什么困难。

我支吾了老半天,才强作镇定地说:“没事,挺好的!”

爸爸沉默了一会儿,说:“你一定有事!”

我说:“没事,没事,真没事!”

爸爸说:“难道你连家里都信不过了吗?有什么事,爸妈给你撑着,你们永远都是爸妈的孩子!”

我的眼前开始有点模糊了,踌躇了半晌,深深地吸了口气,厚着脸向爸说了要钱的事。 爸立即说:“我马上到银行给你汇去!”

接着又说了许多安慰我的话,便挂了电话。

我靠着墙壁,手里紧紧握着满是热流的电话,怔怔地看着准备随我飘泊的行李。许久,鼻子猛地一酸,泪水终于彻底地模糊了双眼。

篇四:《怀念儿时的春节》(散文)

怀念儿时的春节综合管理部章德海前记:从背井离乡外出求学,到毕业后回川参加工作,一路走来,感觉自己离家越来越远,每到夜深人静时,常常怀念家乡,怀念那个生我养我的地方,怀念那个让我无数次热泪盈眶的地方??恰逢2012年春节回家,发现家乡已陡然变化,再也没有青青的河水,再也没有幽静的老街,再也没有那时的天真与无邪??儿时的记忆已变得模糊,内心忧伤不已,夜深人静时,听着窗外稀稀疏疏的鞭炮声开始回忆,希望通过怀念儿时的春节完成此文,缅怀故乡那逝去的春节。夜还不是很深,天空依旧下着南方春节期间特有的润润细雨,静悄悄的,像蚂蚁在纸上攀爬的婆娑声。站在窗前,鼻子里溜出来的暖流在窗前停留,眼前开始变得朦胧,透过这份朦胧凝望雨夜,远方几点橘黄的灯光温柔地闪烁着,朦胧的大山在夜色中若隐若现,村庄沉浸在一片宁静之中。这时,几声清脆的鞭炮声在远处的某个角落突然响起来,立即换来几声悠远的狗吠声,仿佛打破了宁静,又仿佛没有打破宁静,唯一的遗憾是只能透过此起彼伏的狗吠声,在想像中触摸那几个“捣蛋”的小孩那带着无限刺激和欢乐的淡淡惊恐。几天的细雨,天气已经很湿冷了,大人们此时很乐意蜷缩在被窝里一边看着电视,一边小声议论着明天赶集办什么年货,又因突然憧憬到了来年的幸福生活而偷偷地在心里陶醉着,心情愈发愉快是无法掩盖的,**时勤俭节约的母亲也高兴得唤来小孩,大声嚷嚷着要给小孩买套新衣服??小小的房子里总是弥漫着温暖而欢乐的气息。孩子们此时却很不安分,总幻想着能偷偷溜出去,仿佛无边的夜色中藏着什么秘密和惊喜,无奈家中偏大而沉重的毛拖鞋、屋外湿滑的泥巴,以及事后父母责备的风险让他们内心充满矛盾,可那一声声诱人的鞭炮声却反复地、狠狠地刺激着他们那兴奋的神经,终于,本已脆弱的心理防线坍塌了。于是,你就会透过细微的雨声听见一声悄悄的木门声,然后便是几声“拖泥带水”的、紧张而欢快的步履声伴着大人们毫无作用的呼喊声一并在茫茫夜空中荡漾开来??雨停了,天还不是很亮,朦朦胧胧的,泛着一种黎明的淡蓝色,远远近近的鸡鸣声已经把整个村庄叫醒了。偶尔,也有几个嗜睡的懒汉还不愿醒来,可妻子尖锐的催促声和厨房锅碗相碰的“交响乐”,甚至还有屋外小孩们夸张的叫喊声逼迫着他们醒来,年前的事情总是那么多,但是每个人都乐于这些充实的繁忙。屋前板凳上捆绑了一整夜的昨天还胀得浑圆的米浆袋已经瘪了下去(代表里面得糯米浆已经差不多干了)---春节前夕,按照故乡的风俗,每家每户都会做两种很好吃的“粑”(类似年糕),这两种“粑”分别以糯米和大米为原料,而做粑用的糯米和大米必须先在水里泡胀,然后再放进石磨磨成米浆(现在大都改用机器磨米浆了),磨成的白白的、滑滑的、粘粘的米浆会被装在特制的布袋里,而这些混着空气和多余水分胀得浑圆的布袋会被紧紧地捆绑在屋前的板凳上,以便米浆里多余的水流出来,待米浆里的水流得差不多了的时候,大人们就会把布袋里的米粉(此时,米浆已经变成较干的米粉了)倒进一个特大的木盆里,准备好糖或者肉馅儿等材料后,便可以邀请家人或者邻居一起过来帮忙做“粑”。做“粑”在家乡是一件大事,往往被视作年终的一个总结,亲人们和邻居一起做粑的场面,永远是那么令人期待和回味。最后,这些做好的半成品“粑”将被放进蒸笼里蒸,大约1个小时后,这些冒着热气的软软的白白的“粑”就可以出笼啦。有趣的是,几乎家家户户都喜欢早早地把米磨好装进布袋里,再夸张地捆绑在屋前显眼的板凳上。我想,这样做大概一方面是营造一种过年的气氛,一方面又是在向邻居们“炫耀”自己家过年的东西都准备好了,就等过年了!可那些胀得圆鼓鼓的米浆袋子往往会勾起小孩们无限的拍打欲望,他们通常会趁主人家进屋取东西的时候,一窝蜂地冲上来,胆小些的会带着慌张的表情轻轻地抚摸几下便赶快跑掉,而大胆些的会将他们黑黑的小手伸向那雪白的胀得浑圆的米浆袋子,反复拼命地拍打,有时会拍出一阵很“纯正”的闷响声,那声音很奇怪,总是让他们情不自禁地一起傻笑起来,仿佛在拍打他们嫩白嫩白的屁股一样,有的拍得忘乎所以竟忘了这米浆袋子是别人家的,哪怕是屋内传出几声紧急的呵斥声,他们也“无动于衷”,继续陶醉地拍打着。春节,在母亲宣告团年饭已经彻底准备好,在家中所有成员按照老幼尊卑落座后热闹的鞭炮声中终于来临了!霎时,天地之间都会弥漫鞭炮的火药味和饭菜的香味还

有那淡淡的酒味,特别是在三颗最大的鞭炮爆炸后,过年的氛围达到最高点,此时小孩们通常不会听大人们“不准去捡炮”的警告,在那弥漫着浓浓的淡蓝色火药烟雾和漫天飞舞鞭炮碎片的天地中,忘我地疯抢着,尖叫着,欢笑着?此时的夜晚,在小孩们心中,总是来得太晚,因为,他们在等待晚上的惊喜——烟花!夜空中,阵阵的烟花将夜空染成五颜六色,空明悠远的爆竹声往往会让胆小的小孩们躲在妈妈的怀里,使劲地捂着耳朵却总又不时地伸出小脑袋,在夜空中搜索着那一片片绽放的绚丽。在这个最美丽的夜晚,小孩们通常是不会主动去睡觉的,当然,也是睡不着的。有时,望着烟花过后漆黑安静的夜空,他们往往会突然莫名其妙地忧愁一阵:“天亮后就过完年了,想过春节就要再等一年,要等好久好久啊!”可每当听到屋外又一阵爆竹声或者想到明早,也就是大年初一的早上,亲人们的压岁钱和那些小鞭炮、糖果之类的礼物,他们便会一下子高兴起来,不再去想那些莫名的忧愁?小孩的世界里,永远没有真正的忧愁。然而,年复一年,曾经无忧无虑的小孩们终将会长大,终将会背井离乡外出求学,终将会踏上工作岗位,也终将会建立一个新家??怀念儿时春节时,我总会埋怨变化太快。是的,变化总是让人充满伤感,然而世间万物无时无刻不在变化,我们不能阻止,也无法阻止,与其慨叹岁月如梭,变化无情,还不如接纳变化,珍惜当下的一切,用行动去维护那些我们能维护的回忆,或者早日功成名就,为我们的父母、子女创造更多类似儿时春节时的美好温存。每一次怀念,都勾起一份追忆,荡起一份感动,拾起一份珍惜。后记:家乡的变化总是很让人伤感,也很让人矛盾,虽然现在家乡慢慢变得富裕了。

篇五:散文中的情与景

散文中的情与景

安徽 鲍亚民

“文章不是无情物”“一切景语皆情语”。散文中的情与景是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情是景的魂,景是情的形。刘熙载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雅人深致,正在借景言情,若舍景不言,不过曰春往冬来耳,有何意味?”那么怎样使情感融入到景物之中呢?一般有以下四种方法:

一、触景生情法

“触景生情法”也就是“情以物兴”,触及外界景物而引起情感,发出感叹抒怀的方法。《故乡的榕树》写久居异乡的“我”,带着小儿子在大榕树下散步,触景生情,由眼前的景引出故乡的情,通过对榕树的描写抒发思乡之情。“故乡的亲切的榕树啊,我是在你的绿阴的怀抱中长大的,如果你有知觉,会知道我在这遥远的异乡怀念着你么?如果你有思想,你会像慈母一样,思念我漂泊天涯的游子么?”这哪里是对榕树说的,分明是呼唤着故乡的亲人,作者面对榕树捧出一颗赤子之心,抒发感人肺腑之情。

二、寓情于景法

“寓情于景法”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寄托到景物中去,以景衬情的写法。朱自清的《绿》,通过描绘梅雨潭的绿抒发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激情。全文依次写了瀑——亭——潭,处处流露出狂喜之情,把倾慕、欢愉、神往的感情寄托在这一片绿色之中,融情于景,还常常直接赞叹:“那醉人的绿啊”、“那满是奇异的绿啊”,抒发出难以抑制的浓烈的喜悦之情。茅盾的《风景谈》描写北国清晨,朝霞粉红,喇叭嘹亮,两个战士如雕像一般站在岗位上的情景,则烘托了作者对这些英雄战士的由衷敬仰之情。

三、情景交融法

“情景交融法”是指在描写景物时,句句流露出感情,将写景和抒情自然地融合在一起,达到“水乳交融”的境地。朱自清写《荷塘月色》,抓住了月色下的荷塘,荷塘上的月色中的景物特征来写,在写景之中流露出一种不满现实,幻想超越现实的淡淡的喜悦之情。内心的“不宁静”和环境的“静美”相辅相成,轻淡朦胧的景色和淡淡的喜悦、哀愁紧紧地融为一体。

篇六:一篇纪念母亲的文章

一篇纪念母亲的文章,催人泪下 忆母亲

岁月匆匆,人生苦短。转眼间母亲离开我们已经半年了,母亲那音容笑貌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想到母亲的人品,一生艰辛的生活,使我们做女儿的真正体会到:儿女们的寸草心,永远报答不尽母亲那三春养育之恩。愧疚之心使我想写对母亲的回忆,也算是留给儿女和亲人的一点怀念吧!

母亲,×××,出身大户门庭,生于1922年阴历腊月初四,她一生勤劳、善良、心地清楚,但生活路途坎坷,多灾多难,她很刚强,在大灾大难面前不屈不挠,正视困难,想尽办法度过难关。她比常人刚强,能干,为人和善,通情达理,处事公道,胸襟开阔,从不与人计较小事。虽然她一生清贫,没有什么物质财富,没有显赫的地位,但从不向权势财富折腰,只求安然生活。一贯干净利落,直到晚年还保持着一生的良好习惯,让儿女们喜欢,可以说母亲的一生是极平凡的,也是了不起的一生。

母亲去世于2000年5月9日(农历四月初六)下午5:20左右,享年78岁。母亲一生五个儿女,大哥虽不是母亲亲生,但一岁起就跟随母亲生活,大哥是个有德有识之人,孝敬父母,从不忘记母亲的养育之恩,母亲也视他为亲生。大姐生于1944年8月,二哥生于1949年7月,我生于1954年11月,小妹生于1965年3月。

由于我家祖辈人门单薄,又是书香门第,人世精明,家业兴隆,土地多,据母亲说,在解放前,邓湾村还有我家的许多土地,多数地是租给佃户耕种,家中有长工,到了农忙季节,还得用短工,是村中的大户,每到封粮上差,总是我家最多,但人都短命,祖辈们多在青春之年就去世了。这些解放前的资本,注定在解放后父辈们有受不完的苦难。

母亲经历了土地革命运动,由于历史的变迁,解放前村中的大户,经过一场运动,家境

一落千丈,一夜间成了贫困如洗的“地主家庭”,子女们也戴上了“地主子女”的帽子。解放后,我家上无片瓦,下无立足之地,土改时分到的一间烂草房,很快就倒塌了。听母亲说,我出生时,家中没有一粒米,农历11月份,风雪交加,是10岁的姐姐到邻居哑巴家借来一碗小米,熬了一点粥,才保住了母女性命。在我半月的时候,为了一家人的生活,母亲不顾身体虚弱,衣着单薄,就到院子里烧火做豆腐,由父亲沿街叫卖养家糊口,虽然家里做豆腐,但孩子们那时从未尝过豆腐的滋味,只吃那剩下的豆渣糊口。因家境贫寒,在我满月的时候,还没有衣服穿,是二奶奶送来一身小衣服,才出的被窝。

在三年自然灾害中,父亲饥饿煎熬,精神压抑,心灵受到极大伤害,身患浮肿和其他多种疾病,由于治疗不及时,在大哥送到洛阳二院治疗的第二天夜里,父亲满含着一生的悲愤和辛酸离开了我们,撒手人寰。父亲的去世使家里生活雪上加霜。更艰难的日子还在后头,送走了父亲,母亲带着四个还未成人的孩子生活,那时我才五岁,因地主成分,是专政对象,全家人受人欺凌,不敢抬头,好在兄长、姐姐都很懂事,特别是大哥,小小年纪就和母亲一道肩负起生活的重担,他给了母亲和弟妹许多关爱,这使得母亲十分疼爱大哥。

那时对于我家来说,饥饿可怕,穷困可怕,被人欺压可怕,这些都可承受,最可怕的是连一间住房都没有。草房倒塌以后,全家便常年寄人篱下,三天两头换地方,最后借住在南街××子家一间破烂不堪的瓦房里,那××子时常去逼房,哪怕是下雨天,他也不忘去逼房,且话语伤人,他恨我家穷,恨我家腾不出房子。在我的记忆之中,他站在门口大声吆喝,我们兄妹几个躲在母亲身后,母亲是低着头无言对答,忍辱负重,遭受着别人训斥和侮辱,刚强的她在夜晚不知吞下了多少眼泪,大概只有此时长眠于九泉的母亲自己知道。逼房实在紧时,只有去找村干部,母亲说,当时有个干部见了地主成分的人象黑煞神一样,每当母亲走到去干部家的胡同口时就兀自泪流满面,想想一群嗷嗷待哺的孩子,只好停下脚步,擦干眼泪,鼓起勇气,独自去遭受他人的白眼和训斥。每当母亲回忆起这段经历,总是老泪纵横,泣不成声。被逼求人,孤独无助,没有安身之所,是当时家里最大的困难之一,也是母亲一生中最难忘、最无奈的时期。

生活所迫,被迫逃命。1963年春,母亲领着我流着泪违心地离开了我出生的地方—×庄。大哥送了母亲一程又一程,那伤心、那无奈,全家人泪眼相对,伤心无言。二哥当时14岁,人格的尊严,使他怎么也不愿随母亲到程村,跟着二奶奶、叔叔一家留在了×庄。那时,全家人各奔东西,大哥在洛阳做工,大姐出嫁成家,二哥在×庄,我和母亲在×村,一家人骨肉分离,母亲特别思念大哥、二哥,经常牵挂他们直到流泪,1966年大哥帮二哥安排了工作后,母亲才少了些许牵挂。

本是逃命,母亲带我到了×村以后,却走上了一条维艰之路。前面的子女心术不正,他们容不下母亲和我,时常无事生非,更有封建管家老太婆撑腰,加之思想偏见和世俗的欺生,其情景可想而知。母亲虽然不停劳动,极力维持那个家庭,却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还受了许多冤枉气。每到这时,母亲总是默不做声,尽着自己的职责。这其中,母亲忍辱负重,更多的是为了我,许多事情,我亲眼目睹,这一切,都使我过早地懂得了生活,体味了许多人生的苦辣酸甜,看透了人世间的真善美,假恶丑。

因为我,使母亲受了许多委屈。首先是在上学的问题上,我受到了不平等待遇,后伯父的孩子能上到高中毕业,而我从上初中就遭到他们反对,原因很简单,家里没有人挣工分,想让我回家干活挣工分。1970年我上初中一年级,被迫辍学三次,最后一次长达两周,是大姐得知后找到老师说情,才使我再次返回学校。1971年春天,老师推荐我跳级上高中,但就我的情况,上初中家里就不让,高中又怎么能?母亲从心里想让我上学,早日跳出农门,脱离苦海,因此母亲多次恳求伯父,回答只有三个字:“我不供。”母亲左右为难,我想上学,伯父不供。母亲便想尽办法为我筹措那仅仅8元钱的学费。记得那时家里养的一条狗被人打死,母亲托人把它杀了,杀狗的人拿走一条狗腿,邻居要走一条,二表舅要走一条,剩下一条狗腿,母亲把它煮了,舍不得让探亲的大姐吃一口,想拿出去卖几文钱为我积攒学费。当时的情景现在想起还历历在目,母亲把那二斤三两狗肉用布包好放到篮子里,带上一杆秤从后门往外走,两次走到门口就泣不成声,当母亲第三次走到门口时,大姐拉住母亲放声大哭:

“妈呀,日子咋过得这样艰难呀!”妈说:“都是为了你妹子上学呀。”母亲是个外柔内刚的人,她最后擦干眼泪,走出那门,到矿上卖掉狗肉,换回了一块七毛钱。但那远远不够我的学费。正是因为我上学的事,母亲操持家务的一点点经济权利也被伯父剥夺了,他怕母亲为我攒钱交学费,这使母亲正常的花销钱也没有了。我那时想,自己在家里是个多余的孩子,让母亲因我受难遭罪。临近开学了,学费还是没有着落,母亲万般无奈,含泪拉着我的手说:“闺女呀,妈是真没有办法了,去洛阳找你哥吧。”他深知大哥、二哥也不容易,平时从来没有向他们伸过手。在这最困难的时候,大哥、二哥给了我极大的支持,是他们圆了我的上学梦,二哥每月从微薄的工资中挤出5元钱供我上学,大嫂还给我些钱买些衣物。亲人的支持给母亲了极大的安慰,也是我能够刻苦学习的源泉。不到一年的高中生活,因家境贫寒,使我不得不放弃了学习机会,回到村里当了民办教师。母亲虽然没有文化,却很明白道理,她总是教诲我努力工作,要争气。她的教导使我读懂了人生,懂得了人生要努力奋斗,母亲是我前进道路上的航标、路灯。

随着时间的推移,乔家老太去世了,她的大女儿也出嫁了。前面的儿子在母亲的养育下慢慢长大,在他没成家之前,也感受到母亲的温暖,和母亲相处的还好,特别是小妹凤琴渐渐长大,替母亲说了好多不敢说的话,给母亲撑了腰,平息了家中不少是非风波,伯父也看清了前边的儿女,对我的态度也逐渐改变。母亲心想,苦难熬到尽头了,该过几天舒心的日子啦。

平静的日子没过几天,1979年9月××结婚了,却娶了个无理的泼妇,自从她进了家门,又是家无宁日,她不孝敬老人,搬弄是非,好象母亲欠了她,总与母亲过不去,真是娶个妖怪家该败,凑合了两年只好分家另过。不到两个月,伯父突然病故,这个家庭又沸腾起来了,这对母亲来说,又是一个大灾难的降临,前边儿子和小妹为接班的事,反目成仇,他不仅不报母亲养育之恩,反而弃老嫌小,想独吞家产,变本加厉要撵母亲出门,加上那个蛮横的媳妇,两人演出了一场撵母出门的双簧。平日里指桑骂槐是常事,更可恨他们心狠手辣、虐待母亲,把母亲住的三间房屋前门堵上,后门锁住,不让出入,使母亲无法在家生活。没有办

法,母亲到我工作的地方小住两天,趁此机会,他们和娘家人一道装作盗贼,晚上偷走了母亲的全部家当,之后不久,夫妻两人搬进堂屋,母亲真正是无家可归了,只好随我在学校生活。那时,小妹才16岁,上班的手续还没有办好。

生活的磨难使母亲百病缠身,面容更加憔悴,心绪也不甚好,一天躺在床上多半天。我夫深知母亲不宜,除了生活上关心照顾、给母亲看病外,还不断开导母亲,他同情母亲的遭遇,痛恨前边儿子的忤逆,经常陪母亲聊天,通过一段时间的相处,母亲感到了这个家庭的温暖,哥、嫂、姐、妹也经常来看望母亲,特别是大嫂、妹妹经常买些衣物和药品,大姐常捎些面和油,使母亲那受伤的心得到了极大抚慰,儿女们的孝心、爱心给了母亲重新生活的勇气,心情也变好了,疾病经过治疗有了好转,身体日渐康复,度过了那生命的难关。

没多时,我的儿子出生了,母亲很高兴,帮我带孩子,减轻了我好多负担。1987年我经考试转为公办教师,工资待遇提高了,1988年儿子的爸爸调入公司当了经理,小妹也调入县税务局工作,哥、嫂、姐常来看望母亲,母亲也常到他们那里小住,我们的日子都好了!一家人尊老爱幼和睦相处,倍受外人高看,一家人在附近一带曾被传为佳话。

1990年—1992年,女儿小的时候,母亲常带她在小妹那儿住,小妹在税务局工作,待遇、福利也好。那时侯,妹夫官运正兴,人也能干,工作上很得志,对全家人都很好,母亲别提有多高兴了,一家人可以说是枯木逢春,走过了严冬,迎来了美好的春天!

母亲是受过大苦大难的人,虽然没有卧床不起,也是疾病不断。1993年冬,小妹陪母亲在地区医院作了CT,发现心脏主动脉有小瘤,医生说无法手术治疗,吃些药后,情况大有好转。1997年冬,母亲的身体显然不如以前,也不愿去其它地方,总是说,我岁数大了,言外之意让我有思想准备。也是那段时间,母亲经常回首往事,从过去到现在,从祖辈到父辈,从儿子到孙子,从媳妇到孙女,在心灵深处,她特别垂青晚辈,大哥、大嫂每年的看望,长孙女平儿给她送的生日蛋糕,都使母亲由衷地高兴。母亲虽不善言辞,但心明如镜,总为

篇七:高三,散文,1200字以上

精选作文:红楼梦读后感1200字以上作文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这黛玉低吟着的悲凉试句一直被古往今来的独孤人士吟唱至今,这句诗出自曹雪芹的手笔,似乎也暗示着《红楼梦》这部小说的悲凉结局和它之中蕴涵着的封建社会独有的苍凉和无奈。

记得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读《红楼梦》了,怀着一种压抑的心情,小时候素来不爱读书,那印象中大观园的繁杂与喧闹似乎就是儿时对《红楼梦》的理解.宝玉的轻浮,黛玉的忧郁,宝钗的大方,刘姥姥的和善,凤姐的小家子气,其他人物各自的轻佻,刻薄,总之,这本书只是记录了晚中清时一户人家的兴衰史,当时,我是这么理解的.

可再仔细品读之后,随着见解的丰富,这本书在我心中,不仅只意味着一个纯粹的俗气的故事,它开始有了更深远的寓意,那故事背后所揭示的那些不为人知的悲伤与凄惨,也让我领略到了曹雪芹这个怀才不遇的文学者的深刻思想和反叛观念.

宝玉曾说:”女人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前者在婚前纯洁,而在婚后受泥土玷污,自然也浑浊了。”宝玉为何有此感?这也不正暗示着曹雪芹对当时社会重用男才,而置女子不顾的现象觉得无比反感与愤愤不平么?黛玉为何生性郁郁寡欢,喜散却不喜聚?因为作者正是借这个凄惨美人儿所表达自己内心所受到的凌辱和对封建社会文人没有自由所以心中悲伤,忧郁的心境.而其他的像凤姐之类人物的刻薄尖酸也正是那个年代猥亵小人的真实写照。也有善良的主儿,如袭人,也如像前面所说到的尖酸小人,也有乐于助人,热心,善良的一面,这也正是作者心中的善良和祥和激发的片刻.然而,悲剧的色彩仍笼罩着这个美丽切极具讽刺意味的故事,那荣宁二府的家破人亡与天各一方也表明了作者内心对社会的极度失望和那看破红尘的一分洒脱与伤感,令读者不觉为之一颤。

虽说这本书字里行间显露路出的的社会的世态炎凉着实能令人如作者一般忍不住仰天长叹,然而其中也有美丽的,善良的一面,如大观园中的一家人一同饮酒对诗,一同喜接春联的热闹,开心,亦如宝玉面对黛玉时的那一份讨巧与能言善辩,一家人在一起的温馨,也使读者在阅读时嘴角不禁泛起一丝浮萍.其实,这也正是民间人家风俗与良好教养与中华民族丰富文化的真实写照,然而越如此,结局变越显得沧桑凄凉,越觉得不舍,若不是如此,作者那犀利的语言和矛头也不会直指人们内心的最深处,如此伤感。

读完《红楼梦》,从那个压抑封建的社会阴影中逃脱出来,长吁了一口气,环顾四周,自己生活的环境至少能有让自己长吁一口气的空间,而当时的人们呢?身不由己,思想倍受禁锢,他们的心情又是如何呢?所以,每当读完一遍《红楼梦》,那在读之前的紧张,压抑,似乎都烟消云散了,内心对苦难,艰苦的理解也多了一份深刻,对梦想的追逐也越发执着。我们也理当为了这而庆幸,我们生活在一个民主时代,在生活中,有艰苦,有困难,但那是人生历程中不可避免的,和环境,观念无关,但是,比起封建社会的人,我们至少有权利去战胜他,我们有能力起战胜他,我们有资格去战胜他,这,难道不值得庆幸吗?

靠在书架上的《红楼梦》,静静地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是喜,是忧,是聚,是散。它,孕育着狂热的内涵;它,传承着深刻的思想;它,透散着醉人的感伤??

主旨深化欠妥

篇一:红楼梦读后感

《红楼梦》读后感

文学家读《红楼梦》,读的是一代名家曹雪琴留下的撼世的不朽传奇,惊叹于他的卓绝的文学才气,赞美这样一个请棋书画、天文地理无不精通的伟大文学家;历史学家读《红楼梦》,读的是封建社会制度的腐朽败坏,痛快于其黑暗的统治注定了其必将败亡的惨烈结局;自由主义者读到红楼梦,读出的是它封建制度、等级制度对人们的压迫和压榨,对生命的不尊重以

及贵贱的划分令他们义愤填膺;也有人悲叹于文学的流传必将因为其从盛到衰的历程,除去《红楼梦》,纵观中国其他渊源流传的古代名著,如《三国演义》《水浒传》,似乎其发展的趋势正是与如今的经济企业等的发展盛衰趋势如此吻合,似乎从聪明的古代人眼里,我们早已可以看见未来??

一百个人读红楼梦,就会有一百种理解,这句话真的不错!从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感受!我不是文学家,思想家又或者历史学家。我只是无数拜读《红楼梦》的平常人之一!我无法从他的文学价值和影响上去精研细琢,我只能倾心于我的感觉,那如漏漏细流一般倾入我心脉的思感,令我久久平难以自拔。它向恋人一样牢牢地抓住了我的心。感动、欣喜、愤怒、心疼、惋惜??我似乎被它死死地抓住,难以脱身。这就是宝黛之间刻骨铭心的爱情! 荣宁二府的家破人亡,红粉丽人的香消玉殒,投机分子的欺世盗名,都不是重点。

葬花词里说的好:“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捧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

林黛玉“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她自卑、自尊、自怜。黛玉性格里独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对世俗的不屑一顾,令她处处显得特立独行,卓尔不群。花前痴读西厢,毫无避讳;不喜巧言令色,言随心至;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她“质本洁来还洁去,一如碧玉般盈澈”!黛玉每每与姐妹们饮酒赏花吟诗作对,总是才气逼人,艺压群芳。无论是少年听雨歌楼上的诗情,清寒入骨我欲仙的画意;还是草木黄落雁南归的凄凉,花气温柔能解语的幽情;无不体现出她娟雅脱俗的诗人气质。最叹息的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红颜薄命。黛玉的身世,注定了她的孤独无依,而她的性格,又注定了她的寥落忧伤。纵使大观园里人来人往好不热闹,可是这里没有她可以依靠的亲人,没有她可以倾诉的知己,只有风流多情的宝玉让她芳心暗许,却又总是患得患失。于是她无奈着“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悲哀着“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套无情”,伤感着“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终落得“一缕香魂随风散,三更不曾入梦来”的凄凉结局。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庶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上诽谤!”要说黛玉命运中唯一幸运的事,那便是遇见了宝玉这个多情但专一的男子!生命里有他牵挂,有他惦念;死后有他伤心,有他思念!得到了他一心一意,忠贞不渝的爱情呵护!虽然结局并不美满,甚至充满了无尽的伤感,令人潸然泪下,但至少他至始至终只属于她,从未改变!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枉凝眉》

一个是绝色佳人,一个是翩翩少年;一个聪明绝顶,一个博学多才;一个无意于功名利禄,一个从不说“仕途经济”的混帐话;她整天为他哭泣叹息,他整天为她牵肠挂肚;她心里只有他,他心里只有她——这不正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吗?然而在荣国府那样的牢笼里,他们的爱情始终被压抑着。张生还可跳过粉墙去同莺莺幽会,杜丽娘还可在梦里同柳梦梅结成夫妻,宝玉和黛玉最终连这点幸运也没有。封建道德观念在贵族之家就是天条,窒息了人的一切天性。“父母之命,媒的之言”,以及贾家的败落最终隔断了他们的缘分。黛玉这个多情善感的女孩子,像一支柔嫩的小草在“风刀霜剑”凌逼之下枯槁了。她和宝玉的恋爱过程,始终伴

随着痛苦和烦冤,最终还是一场虚幻,“命运”把他们大大地捉弄了一场。这出和着血泪的恋爱悲剧,不仅使作

者为之“泪尽”,几百年后的今天,仍是人们谈论不尽的话题,感受不完其中的酸甜苦辣!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假假真真,让人琢磨不透《红楼梦》中的一切,林黛玉作为灵魂人物,她与常人不同,她就是她,一丛清高孤傲的、孤芳自赏的空谷幽兰。林黛玉的自卑情结是命运所赐,也以此写成了她的命运。我们一边感慨着宝黛之间爱情的忠贞不渝;一边痛恨封建社会腐朽败坏,愤愤不平这宝黛爱情的真正凶手;一边惋惜这纯洁高贵、美丽坚贞但却是残缺遗憾的爱情!

但我们也不要忘了汲取其中留给我们的教训!社会方面我们暂且抛开不谈。在人与人之间相处的过程中,无论是恋人、朋友又或者是陌生人,我们都应该以诚相待,相互信任!其实宝黛爱情悲惨结局背后的责任,又怎么能少得了“缺少信任”这一爱情生存的重要准则呢!

篇二:《红楼梦》读后感1000字作文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这黛玉低吟着的悲凉试句一直被古往今来的独孤人士吟唱至今,这句诗出自曹雪芹的手笔,似乎也暗示着《红楼梦》这部小说的悲凉结局和它之中蕴涵着的封建社会独有的苍凉和无奈。

记得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读《红楼梦》了,怀着一种压抑的心情,小时候素来不爱读书,那印象中大观园的繁杂与喧闹似乎就是儿时对《红楼梦》的理解.宝玉的轻浮,黛玉的忧郁,宝钗的大方,刘姥姥的和善,凤姐的小家子气,其他人物各自的轻佻,刻薄,总之,这本书只是记录了晚中清时一户人家的兴衰史,当时,我是这么理解的.

可再仔细品读之后,随着见解的丰富,这本书在我心中,不仅只意味着一个纯粹的俗气的故事,它开始有了更深远的寓意,那故事背后所揭示的那些不为人知的悲伤与凄惨,也让我领略到了曹雪芹这个怀才不遇的文学者的深刻思想和反叛观念.

宝玉曾说:“女人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前者在婚前纯洁,而在婚后受泥土玷污,自然也浑浊了。”宝玉为何有此感?这也不正暗示着曹雪芹对当时社会重用男才,而置女子不顾的现象觉得无比反感与愤愤不平么?黛玉为何生性郁郁寡欢,喜散却不喜聚?因为作者正是借这个凄惨美人儿所表达自己内心所受到的凌辱和对封建社会文人没有自由所以心中悲伤,忧郁的心境.而其他的像凤姐之类人物的刻薄尖酸也正是那个年代猥亵小人的真实写照。也有善良的主儿,如袭人,也如像前面所说到的尖酸小人,也有乐于助人,热心,善良的一面,这也正是作者心中的善良和祥和激发的片刻.然而,悲剧的色彩仍笼罩着这个美丽切极具讽刺意味的故事,那荣宁二府的家破人亡与天各一方也表明了作者内心对社会的极度失望和那看破红尘的一分洒脱与伤感,令读者不觉为之一颤。

虽说这本书字里行间显露路出的的社会的世态炎凉着实能令人如作者一般忍不住仰天长叹,然而其中也有美丽的,善良的一面,如大观园中的一家人一同饮酒对诗,一同喜接春联的热闹,开心,亦如宝玉面对黛玉时的那一份讨巧与能言善辩,一家人在一起的温馨,也使读者在阅读时嘴角不禁泛起一丝浮萍.其实,这也正是民间人家风俗与良好教养与中华民族丰富文化的真实写照,然而越如此,结局变越显得沧桑凄凉,越觉得不舍,若不是如此,作者那犀利的语言和矛头也不会直指人们内心的最深处,如此伤感。

读完《红楼梦》,从那个压抑封建的社会阴影中逃脱出来,长吁了一口气,环顾四周,自己生活的环境至少能有让自己长吁一口气的空间,而当时的人们呢?身不由己,思想倍受禁锢,他们的心情又是如何呢?所以,每当读完一遍《红楼梦》,那在读之前的紧张,压抑,似乎都烟消云散了,内心对苦难,艰苦的理解也多了一份深刻,对梦想的追逐也越发执着。我们也

理当为了这而庆幸,我们生活在一个民主时代,在生活中,有艰苦,有困难,但那是人生历程中不可避免的,和环境,观念无关,但是,比起封建社会的人,我们至少有权利去战胜他,我们有能力起战胜他,我们有资格去战胜他,这,难道不值得庆幸吗?

靠在书架上的《红楼梦》,静静地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是喜,是忧,是聚,是散。它,孕育着狂热的内涵;它,传承着深刻的思想;它,透散着醉人的感伤??

篇三:红楼梦读后感

读书笔记

如果把中国古代文学典籍比作浩渺星空的话,那《红楼梦》无疑是其中最璀璨的那颗明星。它的出现使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达到顶峰,也是时至今日最受读者追捧的古典著作。自古有言:开篇不谈《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其不朽的价值由此便可见一斑。作为还是学生的我受自身文化修养的限制,可能还并不能完全领会这部恢宏巨作的精华,但文学作品的高妙之处正在于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今天所谈到的仅是该书给我自身留下的所思所感。

提到《红楼梦》不得不提的就是原著前八十回的作者曹雪芹,这也是作品给我留下深刻感触的

举手投足之间,作者的才华彰显的淋漓尽致,美文佳句为文章增色不少。一首《葬花吟》曾让多少人为之销魂神伤,特别是结尾那句: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美的不知如何形容,只愿沉醉在其中久久品味,这可是是注定会陪伴某些人一辈子的词句。一直以来我认为《红楼梦》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在于它能使读者置身其中,仿佛自己也是小说的一员,与主人公同喜同悲,随情景的跌宕起伏而内心涌动,这便是小说的灵魂深深的抓住了读者的心,让你总有一种想一次读完的感觉,又想从新再读再去品味,每一次的阅读都会有不同的体味,每一次放下都有一种莫名的不舍和急切打开的冲动。一切的一切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美,美的歇斯底里,美的肆无忌惮。小时候曾经感慨曹雪芹只完成了前八十回的作品,故事始终缺乏曹雪芹式的结尾,究竟他想说什么?究竟是不是读者想要的结尾?想到此处尽是遗憾。后来渐渐地明白也许没有他给出的结尾,才是最好的结尾。不完整的美,才会美的绚丽,才会更能让每一个读者心中活着一个曹雪芹,为他讲述着自己的《红楼梦》。

最后想说的就是我眼中作品的核心:爱情。这是一部充满爱的作品,爱之深沉,爱之迷茫,爱之错乱,爱之纠结。这可能只是一个人的故事,亦或者是一群人的情思。但这都不重要,在爱的面前,甚至连结局都不那么重要了。想起曾经说过话:爱一个人就是在心里挖个坑,把他买了,他若是粒种子便随他生长,他若是具尸体,我的心里就是他的墓地。请相信在爱的世界里,护花者和守墓人同样值得尊敬,不同的只是,你的心里有座花园,而我的心里是座陵园。多年以后也许我们会明白:为了长相厮守的爱,不是爱,是依赖:为了春宵一刻的爱,不是爱,是伤害:为了肝肠寸断的爱,不是爱,是无奈;真正的爱,只有等待。越是凄美,才越绚烂。

这便是我读《红楼梦》后的感悟,可能略带稚嫩,可能稍显偏激,可能笔力不足,无法尽诉心智,可能目光肤浅,只言表面文章,但这一切绝对真实,是一部作品对于一个人影响的直接体现,单纯但绝不惨淡,直白却蕴含深意,如此书般复杂无形,又如此书般简单可感。诚然,恩怨情仇早就寓于宝玉那一隅红楼之中,是非对错也已随黛玉葬花深埋黄土。这就是《红楼梦》,我眼中的情歌绝唱。

篇四:红楼梦读后感

红楼梦读后感

红楼梦是一部中外闻名的宝典,是我国古典小说发展到高峰的代表。我利用上个暑假把红楼梦读了一遍,觉得红楼梦太深,太奇,太杂。作者的思想和艺术手法,我似乎只领略和欣赏的到其中的十之一二,的确,我现在虽然是个大学生,也不能完全领会其主旨。但在这,我还是想谈谈书中的人物给我留下的印象和多多少少给我的一点启示。

首先,我想谈谈书中的男主人公贾宝玉,贾宝玉身上散发着许多新奇古怪的思想,从他衔玉落草起,他就整日与女儿厮混在一起,他欣赏和赞美女儿的天真,乐观和无畏,感伤和体恤女儿的悲惨命运。他不喜欢仕途经济且痛恨八股,认为文武百官都很虚伪,为考取功名而读书的人是庸碌的。所以,他尽可能地与姐妹们玩笑嬉戏,能活一天就乐一天。死后,化成烟和灰,随风而逝,无影无踪。我认为这就是他的反叛和追求自由的表现。然后,在他的生命中,一件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和林黛玉相爱了,但是他们的爱情被无情的封建制度和习俗扼杀了。在宝黛二人身上都燃烧着对封建制度的不满和反抗,但他们这种反抗就像茫茫黑夜中的几颗明星,无论它怎么闪,怎么亮,在封建制度和习俗这一毒热的太阳出来的时候,他们就必须消失得无影无踪,即使身不由己。林黛玉身为金陵十二钗之首,在她的身上的确洋溢着与众不同的叛逆气息,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情节就是荣国府在庆元宵摆夜宴时,贾宝玉给林黛玉斟了一杯酒,林黛玉顺手将酒杯送到宝玉唇边,宝玉将顺势一饮而尽,这一举动引起了在座许多人的惊异和不满。宝玉吃的是合欢酒,在当时,只有结婚了的男女才可以有这样的举动,但她二人却置腐朽桎梏的封建习俗于不顾,一心追求自由和幸福,这不得不引起我对他们的敬佩。提起林黛玉,我相信读者们印象比较深的就是他的眼泪了,正像她所说的她要用一生的眼泪来报答神瑛侍者,他这一生的确流了许多眼泪。首先,她的命运很不公,她自小父母双亡,被迫寄人篱下,这使本来小性的她越发多泪了。其次,她要面对着“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风刀霜剑严相逼”的挫折和困惑。但在她的一生并不总是风霜和阴影,她也有阳光的时候。这主要表现在诗社的比赛中出类拔萃,赢得喝彩。与黛玉的才华不相上下的就是薛宝钗了,她的诗作的确雄浑深厚,但我在她身上最注意的并不在这方面。有的人认为宝钗的城府很深,的确,她为人深沉老练,做事总能顾全大局,不失体统,是一位标准的封建妇女形象,但我也为她感到悲哀,因为她太封建了,虽

然这样做,赢得了周围人的好评,但这却恰恰葬送了她的幸福,在后面宝玉失玉癫疯后,她虽然深知宝玉是为黛玉而疯,且此时神志不清,嫁给他很可能丧失了后半生的幸福,但由于贾母和薛姨妈做出的决定,她也只好佯作满意接受了。可怜的宝玉只能“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秼寂寞林”。我不禁悲宝黛,悲他们那无法缔结婚姻的爱情,叹玉钗,叹他们那没有爱情的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