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代表性作文(共8篇)

来源:作文周刊网 时间:2017-06-26 03:58:20

篇一:新课标下高中作文评价

新课标下高中作文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第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评价。”因此,在具体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倡导多元评价。 对学生的作文评价,可以评价学生是否做到了态度认真积极,书写是否工整,是否抒真情、说真话,是否体验到写作的乐趣,写完后是否乐意与人分享自己的快乐、交流自己的感受等。不但要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更要发现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特长,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可采用多种多样的激励形式。

第一,自我评改。叶老曾说:“作文能自己改,不能请别人改,改的优先权理应属于作文的本人。”我以为自我评改可以在教师先看了一部分作文,掌握了共同的优缺点,进行点评之后,再让学生去修改自己的文章。这样让学生的自我评改更有针对性和方向性。

第二,学生互评。互评作文体现学生作文评价的主体性,又是一个合作与交流的实践活动,让评改双方作文迅速“升格”。小组互评最好由3-5位同学组成,由一位写作水平较好的同学担任组长,可按如下分工操作:第一遍快速浏览,勾出错字、病句;第二遍慢读,从头至尾精批细改,写好眉批;第三遍粗看,既检查批改情况,又酝酿批语。由组长写好眉批和总批。批改后,要签上批改者姓名,以示负责,也便于教师检查。

第三,.面批,即口头评价。每次作文中我选择一部分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作文当面评价,力争学期结束前每一位同学都能轮到。通过面对面的个别交谈,心灵沟通,对其写作的亮点当面肯定,对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充分发挥了评价的诊断与激励的功能。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最有效的作文评价方式是教师面批,而且他们希望教师能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具体有效的指导,指出优缺点,以便对症下药争取今后改正。

第四,择优评改。教师先浏览一部分作文,了解此次作文共同的优缺点,然后选择一篇写得好而又有代表性的文章交同学们在课堂上集体批改。也可以把准备集中批改的作文印发给每个学生一份,然后在全班组织讨论,在讨论中大家再

取长补短,进一步修改。通过教师择优集体评改,更重要的是要学生学会评改作文的内容和方法。

第五,张贴。每次作文我都会选择一部分有亮点的作文,张贴在教室后面的墙上,每位学生都有被选中的机会。一旦选中就在该同学的作文总成绩部分给予加分或相应的奖励。这种奖励性评价方式很能增强学生写好作文的信心,激发学生发表的欲望,因而广为学生关注。比如,每周的随笔,挑选出有亮点的文章,要么题材比较新,要么有思想深度,要么语言有进步,要么感情比较真挚,要么关注生活热点。总之,只要发现有一点进步,就及时张贴表扬,并以结集的方式不断激励他们认真完成每一次随笔。在选择的过程中,我尤其关注一些平时写作不怎么好的学生,一有亮点优先表扬鼓励。

我们革除了作文教学中大一统的、单向的、片面的和终结性的评价模式,用发展的、欣赏的、多元化的观点去评价学生作文,相信作文评价一定能够折射人性的光辉和教育的智慧。

篇二:高中学习心得作文

高中学习心得体会

一、学习需要目标和计划,一个有理想的人一定会有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为此而努力。想使理想最终得以实现,需要不断为自己设定具体的目标。每日审视自己,找出与目标间的差距,你会从中获得动力。

制定适当的计划是必要的,它能提醒你下一个目标是什么,此刻应做些什么。它能使你有紧迫感,每当你有些倦怠时,看一眼你的计划书,提醒自己:此刻付出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自己的将来,辛苦定会有回报。

有些人的计划会制定得相当具体,例如可以具体到某一个知识点等。但也许你并不习惯于制定过于具体的计划,这也没有关系,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做。计划应该是个性化的。计划要具有可操作性。应尽量将计划制定得适合自己,并且应该务实。

二、学习需要兴趣

老师能在教学中提起学生的兴趣,使学习显得不枯燥,同时也使学习显得更容易。这个过程也需要学生自己的积极参与,学生不应该基于自己对人的喜恶而排斥某位教师的课程或教师本人。试着使自己有一点耐心,也许你会有新的发现。

如果你对自己所必须学习的东西不感兴趣,那么你将会极为痛苦。与其天天生活在苦闷中,倒不如主动地对自己所学的东西培养兴趣。这样做,你会渐渐感到学习变得轻松了。

三、学习要专心

专心是效率的保证。人不容易像计算机一样高效率地执行多线程任务,不专心往往会使你的学习效率不高。

也许学习并不是你一天之中最愿意做的事,但为了你的理想,你需要学习。每个人都有自己想做的事情,但你应该暂时将它们放在一边,先不让它们分散你学习时的注意力。注意力不很集中时,你的学习效率会降低,出错率会上升。这样,你的学习效果就不会很明显,辛苦付出的努力也很难得到回报。

假如你以前学习有时不是很专心,我建议你试着强迫自己专心一些。你会发现这样做会使你的学习效率提高,效果变得明显起来。

四、学习要刻苦

学习要刻苦。可能你曾听过无数人讲这句话,可能你并不喜欢这句话。但从很多人的经验来看,你需要这句话。

刻苦会使你的学习成果很扎实。也许在有些人眼里,刻苦读书的人是书呆子,但刻苦学习的人脚踏实地,这样做的好处会慢慢显现出来。它会带来成绩的稳定性,并继而带来较好 的心理素质。总之,耐心地再听一遍这句老话,对你应该是有好处的。

五、学习需要适当的方法

学习的方法每个人都有,并且每个人都需要认真地去考虑和研究它。

某种学习方法对于一个人来说也许是优秀的,但没有被推广普及的必要。因为学习的方法因人而异,方法的奏效是它与这个人相适应的结果。方法,也是个性化的。借鉴他人的学习方法并不是不可以,但找寻适用于自己的学习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六、高中阶段的学习需要老师的指引

有些处于高中年龄段的人可能会表现出与长辈的相处障碍,他们不愿意或不屑于听从长辈的建议或要求,这种抵触有时是毫无原因的。

这种现象反映到学校中时,就显得有些尴尬。学生习惯性地不理睬老师给出的建议,老师有时会因此而变得十分愤怒。于是,学生更加不理睬老师给出的建议,老师会更加感到一种莫名的愤怒??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最多是感到愤怒,而学生则忽略了大量本应注意的东西。 若学生能放弃偏见,耐心地听课,那么,课堂的气氛会变得轻松一些,而更重要的是,学生能从课堂中获取足够的知识。

在高中阶段,老师会较多地帮助或代替学生做一些事。这时,学生应该信任老师,并耐心地从中学习,而不是过早地在这些方面表现出自己多少显得有些危险的独立。 篇二:高中学习心得体会

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能全部奥秘就在于热爱每个学生。”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情感在学习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信念的催化剂,我国教育家曾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此,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是政治教师道德威信形成的根本保证,职业学校教师只有以良好的感情,崇高的道德去关爱学生,才会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力量,受到学生的尊敬与爱戴。如果教学中忽略了这种情感的关爱,就等于抽掉了教学的灵魂。教师在授课中的情感以及伴随而发的语言,不仅能激活学生听课的情绪,而且能增强说理性,可以收到感人至深的效果。只有用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学生才会在情感上与教师产生共鸣,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

对待学生要温和、微笑、多赞扬

微笑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热忱、关心和爱护,是“爱”的一种表现。实践也证明,教师的微笑,能取得多方面的教育效应,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说,凡是教师寄予希望的学生,感爱到教师的关心,爱护和鼓励,他们就常常以积极的态度对待老师,对待学习和对待自己,但如果被教师

冷淡或厌恶的学生,则势必走向反面。

要以情动心,与学生心与心的交流

俗话说:情通才能理达,情不通则理不达。如果教师不讲情,就会把课讲得干干巴巴,枯燥无味,影响教学效果。一位心理学家说,青少年的心灵像一架多弦琴,其中有一根弦是和音,只要找到它弹一下,就会使其它弦一起振动,发生共鸣,协奏起来产生美妙的音乐。如果教师能用真情拨动这根弦,使它在学生心中产生共鸣,教学就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要讲实话、真话、要理论联系实际,这样学生就会感到亲切,不知不觉地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从而受到生动深刻的思想教育。

一切为了学生,我认为要做好学生的服务,主要是帮助学生能够有效地进行个别化自主学习,必须转变学习观念,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切实转变观念,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开放教育以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为主,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手段为学生提供多种媒体教学资源和多种形式的教学组织活动,以学生为中心提供多种学习支持服务。只有围绕“以学为中心”,才会千方百计寻找资源,一心一意提供服务,把搞好对学生服务变为我们的自觉行动,并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所求所需都能得到较好的满足。对学生的支持服务不只是针对某一个人、某一门课程、某一个时期,而是全方位、多层次、多功能的纵横交错的支持服务体系。

篇三:高中生学习心得体会

爱因斯坦有个成功的公式:a=x+y+z。a代表成功,x代表艰苦劳动,y代表正确的方法,z代表少说废话。这个公式指明事业成功的三要素。学习方法就是学习效率,方法正确,学习得心应手,事半功倍。方法不当就会顾此失彼、效率低下。以前发现有些尖子生对学习方法讲座不感兴趣,这些学生到了高二和高三学习都遇到很大的困难,甚至学不下去了,这就是不重视学习方法的后果。结合我自己和所教学生的学习经验,高考状元们的经验来谈学习方法。对大家肯定实用,希望大家做好笔记。

一.学生的困惑

1. 高中的各科很难学。尤其数学和英语,而这两科最容易拉开高考成绩的差距,这两科都好考大学就有90%的把握。而我校学生的入学基础普遍不好,那应该怎样抓呢?2.高中有9门科要学,按新的高考方案,至少有6科要考,高考的录取控制分数线是看总分的。那么如

何在高中有限的时间内争取总分最高? 3. 学习很苦,厌学情绪严重,那又应该怎样提高学习兴趣?4. 高中要记的东西太多,记不住?比如英语单词,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知识。到底有没有比较好的记忆方法?今晚就谈谈这些问题。

二.偏科如何补

案例:我的高中在四川一个乡镇上一所普通中学度过的。高一时很多科目出现问题,最难的是数学。高一上半期考试总分100分拿了37分。到后面,越学越吃力了。真正开始补是从高三上学期开始的。高三数学突飞猛进,最后高考总分150考了121分。高三是两极分 化的时期,高三开学初有一个男生发展热头很猛,好几次考试总分比我多40多分,他也非常自信,但是他没有笑到最后,高考总分应届生中我最高,仅少于班上的复读生2分。我为什么能成功呢?

大家想不想了解我是怎样自己补习数学的呢?我想:我为什么数学会比别人差?因为我的基础差,现在很多东西看不懂。那我就去补基础,高一时没学会,我现在是以高三的智力还学不会,没道理。基础抓上来了,不就可以赶上那些好成绩了吗?久的账太多,很多东西要抓,难度又大,一本书一下搞不懂,我一章应该可以搞懂吧。毛主席说:伤敌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好,我就各个击破。于是我开始投入大量的时间来学数学。教导主任讲过:数学和英语是高考中最容易拉开差距的科目。只要有一门偏科,就很难考上。我看准了:只要我的数学抓上去,成功的机会就很大。于是我开始看高一数学第一章:函数。一个小节一个小节突破,书上的练习题全部做完,包括很基础,很弱智的题全部做,快不得,一快就没有效果。高三上学期第四周,一个同学发现我还在做第一章的基础题,还不是单元练习,很吃惊地问:你还在看这里?我说:是啊,我不懂嘛,但是我已经知道该怎样补数学了。接着我就看了一本练习册。北京市海滨区教师进修学校出的,很好,对我的提高很大,主要就是靠这本书,选好资料也是一个关键。这本书例题经典,题也配得好。然后,我再拿出高一时的试卷,重新做。我保存了以前的资料,这个资料对我来说就是最好的资料。我很吃惊地发现以前自己居然连基本概念也不懂,我知道自己进步很大。如果还不懂,就说明复习没有效果,还要调整。我对数学的兴趣越来越高了。我已经很自信了,因为我知道怎样补弱科了,我不怕别人跑在我的前面,我有信心赶上他们,甚至超过他们,因为我从中掌握了补习差科的方法,而他们不知道。

我高中换了四个数学老师。高一一个,高二上学期换了一个全校共认最厉害的数学老师,高二下学期又换了一个年轻老师。高三又换老师了,这次是老教师,教法旧,例题也很陈旧,教学水平很一般。我就感慨:老师很好,但是我的数学成绩一塌糊涂,老师不好,我是数学却学得很好。

思考: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1. 成绩好的学生一样会遇到很多问题,关键是怎样解决它。

2. 弱科完全可以补上去,并不是一件痛苦的事,苦中有乐。其实:英语,数学都可以很快突破上去。只要你满足三个条件:抓好基础、注意方法和投入大量的时间。你英语能学好,但数学不好。说明你不笨,只是说明你还没有找到数学的学习方法。英语和数学相比,哪一个更难?数学,因为它强调的是逻辑思维能力。而英语懒人是学不好的,要大量的听说读写译。

3. 最好不好有弱科,有偏科现象要及时补,为什么?它会用掉你大量的时间,影响其它科目的学习。

4. 文科生数学好,就占便宜。理科生英语好,就占便宜。为什么?因为文科生一般数学不好,理科生一般英语不好。只要你看准这一点,你就成功。

5. 学习关键在于自己。自己占90%的作用,老师只占10%的作用。有些人成绩跟不上 去了,就开始怀疑老师不行了,老师教得不好。而没有想到是自己的学习方法没有进步,

没有调整造成的。

6. 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感兴趣的科目,学起来不累,效果又好。有的同学说:我对英语,数学没有一点兴趣啊!其实:兴趣是可以培养的。某个科目成绩进步了,自然就有兴趣了,苦中有乐,这是别人体会不到的。

7. 我发现理科关键在于培养理解能力,数学学得精,物理,化学很容易抓上去。因为理科学习的方法是共同的,数学是理科中最有代表性的学科。

篇四:赴上海市某高级中学学习心得体会

为了进一步促进永临中学的教学改革,加快改革步伐,完善改革体制,学校组织我们来到上海市xx高级中学参观学习,很荣幸成为其中一员,在这短短的一段的内,我的收获很大,感触很深。下面我将自己参观学习的心得体会汇报如下:

上海市xx高级中学创办于1978年7月,学校地处历史文化积淀厚重、现代文明气息浓郁,以西班牙风情为特色的现代化生态城镇——上海市xx区xx镇。该校占地面积19670平方米,建筑面积8441平方米,拥有图书资料26000多册,办学设施齐全。设教学班18个,学生854人,教职工106人,专职教师76人。xx高中也是上海市高中课改研究基地学校、xx区学校管理等级达标唯一的b1级学校。

我认为上海市xx高级中学办学理念新,管理方法先进,课堂效果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有许多东西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由于时间仓促,深入不够,加之本人知识水平有限,我把本次学习的收获概括为如下三个方面:理解式教育贯穿始终,个性化管理不拘一格,课堂落实有效。

下面我从这三个方面具体介绍。

一.理解式教育贯穿始终

进入上海市xx高级中学,首先会被一块大墙壁上的文字所吸引,这就是学校的理解问候语:“理解学生,教在心灵;理解教师,勤学奋进。”这个理念不仅强调了对学生的理解,更加强化了对教师的理解,只有互相理解,才能达到共同受益。

走进课堂,几乎每个班级的黑板上面都有这16个字,后得知,这16个字的问候语并不是为摆设而用的,而是在每堂课开始之前,老师和学生都会利用这16个字来问候彼此,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开始课堂内容。

教学过程中,可让始终贯穿着理解的精神,学生互帮合作,老师提示指点,虽然有很多老师去观摩学习,学生表现的却和平时一样,自然得体,落落大方,不拘谨,不慌张,显然在理解教育的熏陶下,他们理解了办学理念“自律求真,活学求新 ”的真正意义。篇二:高中学习心得总结

高中学习心得总结

前言:高中三年,是我人生中真正意义上开始拼搏奋斗的三年。在三年的学习生活中,我有一些经验来分享,归结如下。在此之前,我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实际情况,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是最好 的。

一、高一

高一要有野心,不要沉浸在考上好高中的喜悦中。把目光放到三年后的高考,那才是人生关键的一步。从高一开始就要比初三更刻苦,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前进,才能一路走好。在熟悉新环境,认识新同学的同时,也要专注于学习,提前预习,上课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学后及时巩固练习。

到了高中阶段,我们逐渐成年了,应该意识到要把学习作为生活的中心,做到一切为学习服务。这并不是说要死抓着书本习题不放,而是时刻明确自己肩上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做到劳逸结合,收放自如。

如此稍作调整后,心中的杂念自然少,进而以最好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高二

高二和高一都是打基础的阶段,基础一定要打好,到了高三你会发现基础好的同学更占优势。所谓打基础,在我看来,就是吃透知识,啃透书本。很多辅导书上讲的速效方法都是鸡肋,表面华丽,其实不值得看。你重点需要看的是老师上课讲的笔记,结合书本的内容去理解,去深记。然后才去翻教辅书。

给各位讲个例子,我高中的同桌是个学霸,高一高二时老师讲课提到以前的内容,她都记得很清楚,而且运用灵活。她常年霸占年纪第一的位置(佩服她~~)。

切记!高一高二打基础,看课本最重要!

三、高三

高三最苦但也最难忘。在高三的最后阶段,高考分数的增长点应该放在三个方面:一是审题,二是规范,三是错题。审题是开局,可谓是一着不慎,全盘皆输。规范是得分的保障,如果答案意思正确,但表述不规范被扣分,就实在冤枉。回顾错题,是对自己过去劳动成果的充分利用,也避免了将来的后悔。

高三的题目做得多了,容易产生思维定势。比如说看到与做过的题目类似的物理模型,心头一热,暗自窃喜,用过去的方法一做,错了,原来题目之间有细微的差别。为了走出这个圈套,我们必须对每道题都具体分析,切不可想当然。 以前常听人说高三是地狱式的训练。走过这一年,我却并没有感受到地狱式的压迫。我认为,只要分清主次,合理安排,一天一天地走过来,高三是充满挑战与激情的。

四、提示

要多与老师同学交流,不要怕问老师,有问题不要只和同学讨论,我有切身体会,一般同学讨论时不可能得出都满意的结果的,只有老师最权威,毕竟老师教学经验丰富,什么问题他们没见过?

其次,班风也很重要。班风好的班级一般成绩都不差。当周围的人都在玩时,你可以好好学习,带动周围的人一起学。千万别找“他们都在玩,我怎么学!?”的借口,你一定可以克服的。

还有,上课认真,这对高中很重要。有些问题你在辅导书是找不到的,这与中小学不同,自学都不行。记住了!要上课专心!高中很容易走神的,因为信息量巨大。

五.怕老师,怎么破

各位叔叔阿姨的孩子都是高一新生,而高一新生最不会的不是学习,最缺的也不是学习方法,最不会的就是与老师交流,最怕的是和老师说话。而和老师交流沟通做朋友是我最擅长的,那我就斗胆献丑了。

许多学生都把老师想成特别凶猛的老虎,但是老师首先是一个人,其次才是一位老师。老师是他的职业,所以请这样想,只有在工作时他才是老师,一下课,他就是一个长辈甚至是个朋友。有这样的认知之后,平时才不会打心底里惧怕老师。

我认为,和老师改善关系最有效的方法是问问题。下课后有事没事去老师那蹭一下,不管这道题会不会,都去问一下,顺便和老师说说话,一下就把和老师的关系拉近许多。问问题还有其他有用的地方,例如我高中阶段经常会被大林老师批评。这时,我就随便找一个化学题下课去问他,每次他解答完后就会笑着拍拍我的头说“小伙子要老实点呀,还要再加把劲呀,李老师相信你”,就这样,我和老师关系都很好,尤其是物理老师。

顺带把和老师关系好的好处说一下。大多数人都只知道,和老师关系好学习上会被多关注一些。但是,极少数人知道,和老师做朋友更大的好处是在生活上!举两个简单的例子:

一.我曾今在群里说,我把我们年级很多的办公室变成我的饮水机。学校的饮水机供水很不稳定,经常停水,所以一停水大家就没水喝了,而我和老师们关系好,就可以大摇大摆地走进办公室倒水喝。二.很多孩子抱怨说人很多抢不到饭,这种情况从来没有发生在我身上过。因

篇三:中考前学生代表演讲稿

初三动员大会学生代表发言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很高兴能站在这里代表全体初三的同学发言,因为这个机会对我来说不仅是一种锻炼,更是一种激励。时光如梭,一转眼初三的学习生活已将过半,上初三以后,学习的题量增多,难度加大,作业繁多,考试不断,种种压力袭来已让我们感受到了初三的紧张与竞争的残酷。

但我们知道,中考是我们人生旅途的第一个加油站,它意味着我们的希望、前途和未来。我们应该要有勇气挑战初三,我们要用飞扬的青春、跳动的热情来填充我们生命的颜色。

我自认为自己并不是很聪慧的女孩,但我自信够努力、够勤奋,我觉得初三了应该这样做:

第一:要树立远大的目标 有位哲人说:“世界上一切的成功、一切的财富都始于一个信念!始于我们心中的梦想!”。一个人之所以不成功是因为没有梦想,没有信心。目标非常关键,常言说“人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没有目标的努力就不会有结果,没有目的的奋斗就不会有动力。同学们,你们一定久仰过著名作家——张海迪的大名吧!她是怎样从一名残疾人成为一位赫赫有名的人呢?她是怎么克服困难与挫折的呢?带着一连串的疑问,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童年吧??。在她五岁时,这个只能用画笔来描绘一串串梦想的时候,厄运就无情地降临在他身上,残酷的剥夺了她的自由。她因患脊髓血管瘤造成高位截瘫,从此变成了一个残疾儿童,她的美好人生就从此毁灭了吗?不!我们的张海迪在残酷的命运面前,她没有沮丧和沉沦,而是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圆了她的轮椅梦!但是只知道奋斗而没有目标,把自己搞得筋疲力尽也徒劳。现在我们已经进入初三了,每一位同学首先就要有一个远期目标:想想你要考入什么样高中,也许你现在还不算优秀,但只要你朝着目标执着地追求,理想高中的大门就会向你敞开。

第二:要有努力、勤奋的自主学习精神

成功从不主动上门,它来自积极的努力,勤奋可以创造奇迹。大家都知道这样一个人吧!被人们誉为“书圣”的王羲之,他7岁练习书法,勤奋好学。王羲之练字专心致志,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他吃饭走路也在揣摩字的结构,不断地用手在身上划字默写,久而久之,衣襟也磨破了。17岁时他把父亲秘藏的前代书法伦着偷来阅读,看熟了就练着写,他每天坐在池子边练字,送走黄昏,迎来黎明,每天练完字就在池水里洗笔,不知用了多少墨水,写烂了多少笔头,天长日

久竟将一池水都洗成了墨色,这就是人们今天在绍兴看到的传说中的墨池。王羲之的成功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坚持就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坚持就要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所以如果同学们也想成功,勤奋就是最好的资本。再如:海伦·凯勒双目失明、两耳失聪,却努力的从一个让人同情默默无闻的小女孩变成让全世界尊敬的女强人。如果生活真的不公平,那么,生活对她的不公平可谓到了极致。她完全可以放弃她的梦想躲在阴暗的角落里放声痛哭,没有人会责怪她,她也完全可以躺在床上或坐在轮椅上,像一个植物人一样由人服侍。可是这一切,她都没有做,她只是吃力的在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学习盲语,触摸着事物,仅仅凭着她永不言弃的信念和坚持不懈的意志。她把她理想的天空涂上了人生最亮的色彩。所以我希望在座的同学们要有倾尽全力的学习态度,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或许,以前你因为疏懒、不认真、散漫,学习成绩有些不如意。那么,就从现在起,把学习变成自已的自主行为,奋起直追,和每一位老师默契配合,认真对待每一次考试,认真作好每一科笔记,认真处理每一个问题,认真作好每一个细节,分秒必争,勤奋学习,相信半年的努力就足以让你走向成功。半年真的改变一切。

同学们,看过最近几天中央一台播出的中国古诗词大赛吗?是否注意到一个叫彭超的参赛者,他来自四川大学法学院的大一新生,也是去年高考后媒体传红的一名考生。大家了解他的身世吗?在他六岁那年,由于调皮贪玩触电失去了双臂,当他还在医院的时候,爸爸就教他用脚拿笔写字,当时他就不解,后来七岁时他和其他孩子一样上了小学一年级,那是他才知道爸爸的用心良苦??去年他以理科608分的优异成绩被四川大学法学院录取。大家可以不去想他十年寒窗是怎么度过的,大家只要思考这位没有双臂的学哥在高考的考场上把那608分的答案抄到答题卡上有多不容易!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同学们来靖远七中就是来刻苦学习的,就是来拼个好前程的,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

第三:要尊重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鲁迅,非常珍惜时间。他有一句至理名言:"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鲁迅确实惜时如命,他把别人喝咖啡、谈空天的时间都用在工作和学习上。鲁迅还以各种形式来鞭策自己珍惜时间,刻苦学习和工作。在北京时,他的卧室兼书房里,挂着一副对联,集录我国古代伟大诗人屈原的两句诗,上联是"望崦嵫而勿迫"(看见太阳落山了还不心里焦急),下联为"恐鹈鹕之先鸣"(怕的是一年又去,报春的杜鹃又早早啼叫)。书房墙上还挂着一张鲁迅最崇敬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照片。鲁迅在《朝花夕拾》中写道:"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

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鲁迅用这朝夕相处的对联和照片督促自己抓紧时间。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惜时如命的精神,鲁迅在他56岁的生命旅途中,广泛涉及到自然、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一生著译一千多万字,留给后人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以最少的时间赢得最高的学习效率,这是我学习的诀窍。现在,同学们进入了初三阶段,也许我们将要面对较多的作业和考试,所以就更需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如何提高学习效率呢?我先给大家分享一个“一分钟的故事”:著名教育学家班杰明要接待一个向往成功渴慕成功的青年人。当那个青年人来到时,房门一开,眼前的景象却令青年人颇感意外,班杰明的房间里乱七八糟、狼藉一片。没等青年人开口,班杰明就打招呼道:“请你在门外等一分钟”,一分钟后,当房门再次打开。房间里已是井然有序,并且有两杯刚刚倒好的红葡萄酒。没等青年人把自己满腹的有关人生和事业的疑问说出来,班杰明就非常客气的说:“干杯,你可以走了!”青年人手持酒杯愣住了,既尴尬有非常遗憾地说:“可是,我还没有向您请教呢?”“这难道还不够吗?”班杰明一边微笑着一边扫视着自己的房间,轻声轻语地说“你来了有一分钟了。”“一分钟??”青年人若有所思地说:“我懂了,你让我明白了一分钟可以做很多事情,可以改变许多事情的深刻道理。”

一分钟,在我们同学的心目中,可能不会被算作用来做事的时间。可是,我要告诉大家,只要你愿意,只要你真心投入,一分钟我们都可以取得进步!何况还有260天的时间呢?

时间是最公平的,决不多给谁一分,也决不少给谁一分,谁赢得时间,谁就能赢得最后的胜利。希望同学们明确学习任务,形成做事前思考的习惯,课堂上力求当堂掌握,自习课及时巩固。合理安排,就会提高效率,也就是节省了时间。 亲爱的同学们,与其让我们去揣测无法预知的明天,还不如踏稳脚下的路,一步一步走向中考。上帝是公平的,只要你付出就会有回报。想想殷切期盼的父母老师,看看关心支持的同学朋友。起码,人要对自己负责。我的未来我做主,我的未来我创造。希望我们一起努力,为自己一辈子仅有的初中生活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创造属于自己的明天!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祝大家在明年的中考中取得辉煌的成绩。谢谢!

篇四:2015高考作文素材

2015年高考语文科目结束后,对作文题目的关注与讨论又成为社会焦点。记者采访教育部考试中心语文命题组专家,对今年的语文作文题目做以分析。

记者了解到,2015年全国高考语文作文试题,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3套,各省市自主命题13套,总计16套,全部采用材料作文题型。作文试题坚持了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学生实际的命题理念,体现出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教育方向,对考生积极面对人生、体味文化传统、理解高尚人品、追寻科学创新精神等方面给予了积极的引导。同时,作文在命题技术上稳中有进,部分试题在提高作文的测试功能方面作了新的尝试,主要体现出四大特点。1坚持立德树人,试题立意体现育人导向作文命题总体上体现高考改革方向,弘扬时代精神,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创新能力等四个方面的考查,形成“一点四面”在作文育人方面的合力,实现高考作文试题独特的教育功能。

“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比较典型的如全国二卷作文,利用材料创设风采人物评选的情境,要求考生从三名具有时代风采的模范人物中,选出自己更为赞赏的一位。材料中的三个候选人的原型分别代表着矢志创新的科学家群体、爱岗敬业的大国工匠群体以及寻求个人爱好与社会价值结合的自由职业人群,呼应着科技创新、迈向制造业强国、提高全民文化素养、建设美丽中国等当代人的梦想,渗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渗透依法治国理念比较有代表性的如全国一卷作文“女儿举报父亲开车打电话”,直接取材于近期媒体报道的新闻事件,在基本保持事件原生态面貌的同时,命题在写作要求中提出了写信的文体要求,希望激发考生选择一个说理的对象,在有明确针对性的条件下,说真话、讲道理,表达自己的伦理观、法制观,帮助和引导学生树立并践行正确的法制观念。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比较有代表性的如北京作文题,聚焦岳飞、林则徐、张自忠、邓稼先等古今中华英雄,直接以“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为题,要求考生展开想象,理解英雄人物不朽的精神价值,写出英雄人物的风貌和当代青年的真情实感,带动大家赞英雄、学英雄,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这个命题比往年更主动、更积极地引导考生去思考人生观与世界观,探寻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

“加强创新能力考查比较有代表性的如上海作文题以“心中坚硬的东西和柔软的东西之间的关系”为内容,引导考生对“和谐自我”进行思考,符合考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既能体现传统社会刚柔相济的修养问题,又顺应新时代要求的公民意识,考查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方面有见地、有创新的思考。另外四川作文题“老实与聪明”、湖北作文题“地下的泉水”、广东作文题“感知自然的远和近”、安徽作文题“显微镜下看蝴蝶”等都紧密联系生活事理,有助于发挥高

考试题的立德树人功能。各省的作文命题普遍在如何调动学生思考“个人成长与社会责任”“守正与创新”“科技与当代生活”等问题上作了深入研究,在激发考生写作兴趣和创新思维方面作了多方面的努力。2精选材料内容,更加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学生实际从熟悉的题材或社会热点问题切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成长,引导考生激活人生经验和知识积累,写出个性风采。例如,天津作文题是有关“范儿”的流行语,贴近学生生活,亲切平和,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考生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理可讲。山东作文题用小中见大、常中见新的名言民谚形式,重庆作文题用“公交车等妈妈”的事件等,都易于考生联系生活实际,畅谈独到见解,引领考生关注社会生活,思考个人成长方向,努力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永葆积极向上的心态,探索科学发展的深层内涵。这种“三贴近”的材料已成为高考作文命题选材的常态。3激发深度思考,突出考查独立思考能力从全国范围看,今年的作文题从整体上注重强化材料内容、含意和考生思维的深度,引领学生辨析核心概念,在比较中说理论证,既让不同学习风格和思维习惯的考生都有发挥空间,又强化试题的选拔功能。如江苏卷以“智慧”是经验、能力、境界为素材,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引出对智慧探讨的话题,既打开写作思路,又可以引发考生的自由拓展、多向发散和深度思索。题目本身并不复杂,但要阐释清楚、论证合理,就需要考生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较高的思维水平。浙江作文题对“人品与文品”、全国汉语文作文题“阅读意义的反思”等试题都给写作提出了逻辑阐释的要求。这类思考强度较大的作文题,需要考生调动课内外积累的背景知识,清晰而有条理地组织思想和语言,才有可能将写作向深度展开。从这些试题可见,目前高考作文对思维能力的考查比以往有了更高的期待。4加强功能设计,材料型作文题更加成熟通行的材料作文测试形式尤其是事件类和事理类这两大题型,经多年实践已基本成熟。今年作文题的设计,在承继自主空间大、立意角度自然、多元等传统优势的同时,又在避免套作、宿构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探索。全国一卷和二卷作文都在材料引发考生思考、激发写作欲望的基础上,通过增加“写信”“权衡与选择”等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任务的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和对象感,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如全国一卷要求考生给“女儿举报”事件相关方写信来入情入理地谈问题、讲道理,全国二卷要求考生在深入思考“当代风采人物”推选标准的基础上优中选优。浙江作文题引用古人“文如其人”的精炼概括,要求考生思考“人品与文品”的关系,加大了事理与哲理表达的难度。这些做法从不同角度拓展了材料作文的测试功能,使材料型作文的考查功能不断完善。

语文命题组专家介绍,总体而言,2015年的高考语文作文在考查学生写作能力、甄别考生语文素养的基础上,能更好地发挥“言为心声”的表达特质。将当代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很好地融入作文试题的材料,使作文的考试能充分发挥“立德树人”的独特功能,体现“立德树人”的教育价值。

中青在线北京6月7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樊未晨)2015年高考今天上午结束了语文学科的考试,教育部考试中心语文命题组专家,对全国高考语文的作文试题进行了权威解读。

2015年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3套,各省市自主命题13套,总计16套,全部采用材料作文题型。作文试题坚持了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学生实际的命题理念,体现出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教育方向,对考生积极面对人生、体味文化传统、理解高尚人品、追寻科学创新精神等方面给予了积极的引导。同时,作文在命题技术上稳中有进,部分试题在提高作文的测试功能方面作了新的尝试,主要体现出四大特点。

特点一:坚持立德树人,试题立意体现育人导向

作文命题总体上体现高考改革方向,弘扬时代精神,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创新能力等四个方面的考查,形成“一点四面”在作文育人方面的合力,实现高考作文试题独特的教育功能。

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比较典型的如全国二卷作文,利用材料创设风采人物评选的情境,要求考生从三名具有时代风采的模范人物中,选出自己更为赞赏的一位。材料中的三个候选人的原型分别代表着矢志创新的科学家群体、爱岗敬业的大国工匠群体以及寻求个人爱好与社会价值结合的自由职业人群,呼应着科技创新、迈向制造业强国、提高全民文化素养、建设美丽中国等当代人的梦想,渗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渗透依法治国理念。比较有代表性的如全国一卷作文“女儿举报父亲开车打电话”,直接取材于近期媒体报道的新闻事件,在基本保持事件原生态面貌的同时,命题在写作要求中提出了写信的文体要求,希望激发考生选择一个说理的对象,在有明确针对性的条件下,说真话、讲道理,表达自己的伦理观、法制观,帮助和引导学生树立并践行正确的法制观念。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比较有代表性的如北京作文题,聚焦岳飞、林则徐、张自忠、邓稼先等古今中华英雄,直接以“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为题,要求考生展开想象,理解英雄人物不朽的精神价值,写出英雄人物的风貌和当代青年的真情实感,带动大家赞英雄、学英雄,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这个命题比往年更主动、更积极地引导考生去思考人生观与世界观,探寻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加强创新能力考查。比较有代表性的如上海

高中学生代表性作文

作文题以“心中坚硬的东西和柔软的东西之间的关系”为内容,引导考生对“和谐自我”进行思考,符合考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既能体现传统社会刚柔相济的修养问题,又顺应新时代要求的公民意识,考查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方面有见地、有创新的思考。另外四川作文题“老实与聪明”、湖北作文题“地下的泉水”、广东作文题“感知自然的远和近”、安徽作文题“显微镜下看蝴蝶”等都紧密联系生活事理,有助于发挥高考试题的立德树人功能。各省的作文命题普遍在如何调动学生思考“个人成长与社会责任”“守正与创新”“科技与当代生活”等问题上作了深入研究,在激发考生写作兴趣和创新思维方面作了多方面的努力。

特点二、精选材料内容,更加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学生实际

从熟悉的题材或社会热点问题切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成长,引导考生激活人生经验和知识积累,写出个性风采。例如,天津作文题是有关

“范儿”的流行语,贴近学生生活,亲切平和,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考生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理可讲。山东作文题用小中见大、常中见新的名言民谚形式,重庆作文题用“公交车等妈妈”的事件等,都易于考生联系生活实际,畅谈独到见解,引领考生关注社会生活,思考个人成长方向,努力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永葆积极向上的心态,探索科学发展的深层内涵。这种“三贴近”的材料已成为高考作文命题选材的常态。特点三:激发深度思考,突出考查独立思考能力

从全国范围看,今年的作文题从整体上注重强化材料内容、含意和考生思维的深度,引领学生辨析核心概念,在比较中说理论证,既让不同学习风格和思维习惯的考生都有发挥空间,又强化试题的选拔功能。如江苏卷以“智慧”是经验、能力、境界为素材,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引出对智慧探讨的话题,既打开写作思路,又可以引发考生的自由拓展、多向发散和深度思索。题目本身并不复杂,但要阐释清楚、论证合理,就需要考生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较高的思维水平。浙江作文题对“人品与文品”、全国汉语文作文题“阅读意义的反思”等试题都给写作提出了逻辑阐释的要求。这类思考强度较大的作文题,需要考生调动课内外积累的背景知识,清晰而有条理地组织思想和语言,才有可能将写作向深度展开。从这些试题可见,目前高考作文对思维能力的考查比以往有了更高的期待。

特点四:加强功能设计,材料型作文题更加成熟

通行的材料作文测试形式尤其是事件类和事理类这两大题型,经多年实践已基本成熟。今年作文题的设计,在承继自主空间大、立意角度自然、多元等传统优势的同时,又在避免套作、宿构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探索。全国一卷和二卷作文都在材料引发考生思考、激发写作欲望的基础上,通过增加“写信”“权衡与选择”等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任务的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和对象感,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如全国一卷要求考生给“女儿举报”事件相关方写信来入情入理地谈问题、讲道理,全国二卷要求考生在深入思考“当代风采人物”推选标准的基础上优中选优。浙江作文题引用古人“文如其人”的精炼概括,要求考生思考“人品与文品”的关系,加大了事理与哲理表达的难度。这些做法从不同角度拓展了材料作文的测试功能,使材料型作文的考查功能不断完善。

总体而言,2015年的高考语文作文在考查学生写作能力、甄别考生语文素养的基础上,能更好地发挥“言为心声”的表达特质。将当代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很好地融入作文试题的材料,使作文的考试能充分发挥“立德树人”的独特功能,体现“立德树人”的教育价值。我们相信这样的命题理念将发挥引领学生健康发展的积极作用。

7日是高考第一天,首考科目——语文的作文题成为社会关注焦点。今年高考全国有18个省是统一命题,其他省份仍然是自主命题。从各地的作文题来看,“材料作文”是今年的主流,同时更加放开了文体限制,有的地区甚至可以写诗歌,充分考查考生的阅读量、思考力和想象力。

北京:微作文和大作文

作文题:微作文三选一:①语文老师请同学们推荐名著中的章节或片段供课上研读。范围:《三国演义》《巴黎圣母院》《四世同堂》和《平凡的世界》。你选择哪部著作中的哪个章节或片段?请用一句话表述推荐内容,并简要陈述理由。②乱涂乱贴、违禁吸烟、赛场京骂等不文明的现象,与首都形象极不相称。请针对社会上的某一种不文明现象,拟一条劝说短信。要求态度友善,语言幽默。文体不限。③请以“圆”为题,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

大作文二选一:①请以“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②请以“深入灵魂的热爱”为题作文。

点评:北京市特级教师、北京顺义区教研考试中心高中语文教研员刘德水等专家认为,今年北京的题目有几个特点:

第一,考查学生的想象力,给不同阅历的学生更多选择。如大作文“深入灵魂的热爱”要学生写一种喜爱的植物、动物或器物,首次放开了全部文体,可写诗歌,实现了写作文体上的全开放。而微写作第三项要求以“圆”为题,写一首小诗或抒情文字,考验考生的想象力及抒发感情、表达感悟的能力。

第二,倡导阅读经典名著。如“微写作”中,让学生从《三国演义》《巴黎圣母院》《四世同堂》和《平凡的世界》中选择一个章节或者片段,并陈述理由。这几本书有的是课外阅读书目,有的是当代文学名著,但均未进入教材。这道题意在鼓励学生课外多读名著。第三,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记叙文《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要求考生从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选择一位“心中英雄”,写出英雄人物的风貌,赋予了试卷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信、陶冶爱国情操等丰富内涵。

上海:造就和谐自我

作文题:人的心中总有一些坚硬的东西,也有一些柔软的东西,如何对待它们,将关系到能否造就和谐的自我。

点评:华东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所长、终身教授胡晓明:上海近几年来高考作文题目的趋势,我想归纳为两点,一是由外向内,越来越多地从关注外部的社会热点,转向年轻人的生命成长;另外一个趋势是由文向质,更加注重思维的训练,这更多地要靠平时的阅读积累。对于中学生来说,生活当中如何去培植柔软素养,音乐美术文学艺术很重要。另外做义工,利用暑假时间去关心弱势的群体,为老人做些事情,为父母尽点孝心,这都是有助于自己的柔软的那个部分成长的。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环境,要在如何培养柔软的心方面,多用心。

复旦附中语文教研组长,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黄荣华表示,今年的题目延续了以往的风格,体现两概念对立统一的辩证思考,考验学生的思辨力。有时代性,强调人的内在精神的和谐统一,对健康人格培育、生命情怀的关照具有意义;写作空间很大,是一个开放的题目,可以从多角度切入。

广东:感知自然

作文题:看天光云影,能测阴晴雨雪,但难逾目力所及;打开电视,可知全球天气,却少了静观云卷云舒的乐趣。漫步林间,常看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但未必能细说花鸟之名、

篇五:高中作文

议论文的写作

2008年春高一作文写作训练

一、第二周周六作文(2008-3-1)

题目:

1、论

分析:这是一道半命题议论文题目。题目的补充形式主要有两种:

A、概念B、观点

例如:

A、补充概念型——《论宽容》

题目中的概念“宽容”是论述的对象,其中心论点可以有两种形式:a、宽容是什么;b、宽容怎么样。具体如下:

①宽容是一种美德。② 宽容让我赢得友谊。??

B、补充观点型——《论近朱者赤》

题目中的观点“近朱者赤”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

2、请根据以下材料,写一篇800字的议论文。

一只老鸟指着开着门的鸟笼对它的几个孩子说:“进去吧,我早就为你们准备好了家。”

“不,我们要上天!”它的孩子回答说。

简析:这是一道旧材料作文题,材料的中心或主旨是关于“自立”的。

写过旧材料作文的人都知道,“材料作文”的“材料”是作文中心或主旨的出发点与归宿点,它提供的一般是中心意见,而这个中心意见往往是同学们要写作的根本(即立意)。

所以,要做好这道材料作文题,必须先审题,明确材料中心是关于“自立”的。这样,写作时,只要紧扣这一中心来写,就可以了。

二、第四周周六作文(2008年3月15日)

题目:阅读下面的一首小诗,然后写一篇800字的议论文。

萤火虫

并非不知道,

最暗的星,

也比我更辉煌,

我还是一闪一闪地飞行,

尽管我只有这么一点点光。

分析:

抓住关键词“还是” “尽管”,不难掌握小诗的中心。以下立意可供参考:

1、弱小而不自卑

2、位卑未敢忘忧国

3、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4、有一分光,放一分热

??

三、第六周周六作文(2008年3月29日)

议论文的写作指导

(一)、论据的选择

论据分两大类:

一类是理论论据,即用人们熟悉的普遍道理或理论权威的经典论述及经过实践证明的可以信赖的格言、谚语等来做根据;理论性论据是指那些来源于实践,并且已被长期实践证明和检验过,断定为正确的观点。它包括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党在不同时期内的路线、方针、政策、科学的定义、法则和规律,一般的公理、常识以及成语、谚语等等。

一类是事实论据,即用具体的、可靠的事实,或中外历史和现实的事实,或实践经验和统计数字,或从图画、图片、电影、电视、戏剧中搜集、积累的材料来做根据。事实性论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的描述和概括,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因此是证明论点的最有说服力的论据。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就是这个道理。

论据是证明论点的基础。缺乏论据,论点就得不到证明。选取论据要紧扣论点,为论点服务,做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论据要选得精,选得充分。要恰当运用事实论据。

1、论据要贴切(观点和材料的统一)

有同学以《勤能补拙》为题作了一篇文章,选了以下论据。大家讨论,选择合适吗?

①姚明作为世界体坛冉冉升起的巨星,已成为全世界年轻人的偶像。与其他NBA球员相比,姚明身体条件偏差,在弹跳、肌肉方面根本没法和黑人比。但姚明相信勤能补拙。每次训练前,他都要自己先练上两个小时的体能。负责给他们洗衣服的师傅说:姚明训练可真刻苦。大冬天,也出那么多汗,鞋子里倒得出水来。

②我国第一个电子学女博士韦钰在西德进修期间,没有空暇到繁华的街头漫步,没有精力去剧场、影院欣赏艺术,她一心扑在专业学习上,就连生病也拒绝休息。正是刻苦,才使她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③王羲之经常在自己的衣服上写字,将衣服划破,终于成为一个有名的书法家。

④梅兰芳小时候口吃,为了弥补这一缺陷,他坚持每天早上含沙练唱,最终改掉了口吃的毛病,成为一位闻名中外的艺术大师。

明确:论据①④合适,②③不合适。因为王羲之确实“勤”,也取得了成功,但王羲之并不拙,与补拙毫无粘边,也并没有能表明韦钰是“拙”的。而梅兰芳天天口含沙粒练习这是“勤”,有口吃的毛病这是“拙”,经过刻苦努力最终改掉了毛病,取得了事业的成功,这是补了“拙”这个例子紧扣了论点。这是论据选择时容易出现的第一个问题,论据选择没有围绕中心论点。

选材要弄清材料的实质,紧扣论点,不能貌合神离。

2、论据要典型

典型性即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论据典型,能受到以少服多的效果。论据不典型,就不能说明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就没有说服力。生活中的偶然性的个别的事例,是不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的,也就不能作为论据,否则就会导致论点的谬误。

有同学以“我们可以不欢迎挫折,但不应该回避挫折,畏惧挫折”为话题,以“挫折铸造成功”为中心,选了下面的论据,大家思考合适吗?

挫折铸造成功。我们学校一个女孩在学校踢足球,因表现很不理想而遭到老师的训斥。大家都说她并不适合这项运动,但她并没被挫折吓倒,更加发奋努力,终于考进了专业球队。

明确:不合适。首先“我们学校的一个女孩”这种说法似乎不典型,还有体育似乎需要天资的,而女孩在被认为是“不适合这项运动” 时,仍考进了足球队,只能说明要么老师说的不对,要么她开始只是没有发挥好。她实际是适合这项运动的。因此,用它做论据不典型。

这是论据选择是容易出现的第二个问题,论据选择不典型。

在我们的身边,有许许多多的典型的材料可以作为论据,从古到今,由中而外,从名人到普通人,由名言而俗语,皆可作为有力的论据,使文章丰满起来。但是只要用到名人名言作为论据时,总有一批学生连举一大串, 而其中的一部分学生所的几个人物,又往往是同一个国家、同一个时代、同一个类型、同一个领域,这便犯了缺乏典型性的错误。因为从同一个角度举出来的论据再多,再贴切,也只能代表一个方面普遍意义。

如能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地选择论据,避熟就生,避旧就新,典型性和信息量就会增加,就有利于阐述道理,会令人耳目一新。由此可见,选例不在多,而在精,如果能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去选例,那么会起到以一当十的作用,会使论证全面,更有说服力。

常用的选例角度有:不同的领域(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不同性质(正面、反面)不同国别(中国、外国),不同的时间(古代、近代、现当代)。

请大家看这段文字:

古今中外,多少英雄豪杰、风流人物丧失理智,拜倒在感觉之中,铸成千古遗恨!秦王赢政,开创了大秦帝国,何其壮哉!然而,令人痛心的是他利令智昏,认为基业已固,企望恩蒙万世,自号“始皇”,对人民实行野蛮残酷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丧心病狂地“焚书”、“坑儒”、“以愚其黔首”,及至传至二世,终致“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多么可叹!被誉为世界物理界“伟人”,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杰出科学家牛顿,晚年为“感觉”所左右,一味信奉神学,走了与科学背道而驰的道路,令人扼腕。当代著名作家周而复声名显赫,身为共产党员,却为“感觉”左右,竟然丧失理智,不顾民族尊严凭吊靖国神社。跪倒在犯下滔天大罪的日本战犯的脚下,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奇耻大辱,他本人也因此声名狼藉。

这段文字从古今中外的角度,从政治家、科学家、作家的角度,从反面的角度来选取典型事例,说明了“跟着感觉走”的危害性,从而论证了“要跟着理智走的观点,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3、论据要新颖。

现在非常强调创新,学生的作文也很重视有新意,在议论文的写作中,我们则可以通过论据的新来使文章增添新意。

论据的新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所引用的材料是新的,如新事例、新人物,新思想、新理论、新观念等;如果选用的事实论据都是陈谷子、烂芝麻,都是老生常谈,游离于日新月异的生活,落伍于前进的时代,缺乏新鲜感和说服力,这样难免使人生厌。

不能一谈到身残志坚,就写到张海迪,一谈到革命纪律性,就写邱少云,这些英雄人物固然不错,但用得太多太俗,就会影响文意的表达。所以使用事实论据要有时代特色,要有新鲜感,要在“新”字上下功夫。

二是旧材料的新作法。有时,我们找不到新的材料,当然也可以运用一些旧的材料,但是在运用的过程中要力求用旧材料写出新意,让人感到材料虽然是熟悉的,但你这样运用这样处理仍让人感到不同凡响。

例如爱国诗人陆游在《示儿》诗中写道:“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人们一直用这个事例,是因为它突出地反映了一种爱国思想,但是否能从教育子女的角度推陈出新呢?有的同学把领袖人物、著名人物、先进人物、名言警句当作“万能胶”,而且多年不变,没有从中挖掘出更有说服力的东西;也不注重平时的阅读积累,不善于从生活中选择新鲜的论据,说到这个论点,或者说到那个论点,都是常用的几个论据,让人味同嚼蜡。

曾在报刊上看到这样的一句话:在议论文写作中,选择新鲜的别人尚未用过的论据是金子,别人已用的论据你能变换角度去用是银子,别人经常用的而你又照搬照用的是石子。我觉得说得很有道理。在论据的运用中,我们要力求用的都是金子是银子,而不是石子。

4、善于由此及彼地进行联想,对选择最恰当的论据也十分重要。

例如提出“人才重要”的论点,引用《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萧何追韩信的故事作论据之后,可以展开联想,接着选择相应的反面论据针砭时弊:

萧何慧眼独具,识才,荐才,而毫无嫉才之心。由此,我又想起漫画《武大郎开店》里的“掌柜”。确实,在现实生活中,不识才或知才不用的领导还不乏其人,他们就和《武大郎开店》里的掌柜一样,比自己高的伙计“一个也不要”。这岂非可悲而又可笑!

这里选择“武大郎开店”这个论据,恰当地引入文章,产生了强烈的对比效果,不能不说是联想的作用,由此及彼,善于联想,就可以将有关的材料串联起来,拓宽议论思路,加强论点的说服力;有时选择了事实论据之后,可联想到相关的理论论据,引入文章,使议论更见深度。

(二)、论点的确立

论点,是作者对要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或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起着统帅全文、纲举目张的作用。确立论点是写好议论文的前提。

写议论文时,要注意把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交代清楚。中心论点是议论文的基本观点,它是全文的主旨和核心,在文章中起主导作用。分论点是证明中心论点的论据,是为中心论点服务的。

议论文中心论点的确立:

提出论点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一般大致有以下四种:一是开头提出论点;二是结尾提出论点;三是篇中提出论点,一是标题就是中心论点。考场议论文则应以第一种方式为主。

下面分别以“理想”和“快乐”为话题就“怎样确立论点”加以说明。

话题一:理想

请以“理想”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1、参考一

从对象的角度确立论点,如《青年的理想》,青年人要树立理想,奋斗是青年实现理想的阶梯。

青年最爱谈理想,青年最苦恼的是理想常常与现实矛盾。有的青年在奋斗中逐渐实现自己的理想;有的青年虽有理想,但刻苦和勤奋不足,常常在碌碌无为的苦闷中慨叹蹉跎。

2、参考二

从“是什么”的角度确立论点,如《理想是什么》,理想是人毕生追求的崇高目标。理想就是人的奋斗目标,是人对自己未来的理性思考和一个方向性的设计。理想是人不息奋斗的动力,理想是人毕生追求的那盏明灯,它时刻照耀人前行的足迹。

3、参考三

从“为什么”的角度确立论点,如《呼唤理想》,我们为什么要树立理想?因为理想是我们生活的坐标。

树立理想是把握自我的首要准备,只有这样,才能对未来充满信心和憧憬。如果没有理想,就容易对生活失去信心和兴趣,在生活和工作中迷失自己。

4、参考四

从“怎么样”的角度确立论点,如《理想的实现》,怎样才能实现我们的理想?只有通过奋斗。青年人怎样才能找到通往理想的阶梯,实现自己的理想?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离开奋斗,理想就只能是幻想而已。有理想的青年,都应从眼前的现实起步,以非常艰苦的奋斗,作为通往理想境界的阶梯。

话题二:快乐

一般字典上对快乐下的定义多半是:觉得满足与幸福。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快乐是我们的需求得到了满足”。

请以“快乐”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1、参考一

从对象的角度确立论点,如《人生的快乐》,以人生为对象来讨论快乐。

人生在世,谁都希望生活得快快乐乐,快乐的人生是一次成功的旅行。拥有快乐的心情会感到活着是美好的,但只有理解了快乐的真谛,才可能拥有真正的快乐,体验到人生的快乐。

2、参考二

从“是什么”的角度确立论点,如《真正的快乐》,真正的快乐是什么?它是追求精神的快乐。

人们对快乐的理解一般有两种认识。一是物质生活享受,为求得这种“快乐”,增加了诸多烦恼而失掉了生命的本真。二 是 追求淡泊纯美的心灵和高雅的文化素养,可以说这样的快乐才是人生真正的快乐,值得追求的快乐。

3、参考三

从“为什么”的角度确立论点,如《拥有快乐》,人为什么要拥有快乐 ? 因为 快乐是人 生活和前进的动力。

人是一种感情的动物,除了基本的物质需求外,快乐也是源于人之天性的自然需求。快乐是一种美好的状况,快乐是人情绪的自然流露,是人类今天最基本及最深切的心理需要。拥有快乐,人才能拥有充足的精力;拥有快乐,人才能拥有昂扬的斗志;拥有快乐,人才有不竭的前进的动力。

4、参考四

从“怎么样”的角度确立论点,如《理想与快乐》,怎么样才能拥有快乐?只要有理想的人才能真正拥有快乐。

快乐是一种对理想的投入,是一种献身事业的追求。因为奋斗的过程和达成目标一样,都能使人产生无比的快乐。追求理想会带来快乐,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不难发现:凡是有理想、有追求的人,看上去总是精神饱满,脸上洋溢着快乐;那些患得患失、浑浑噩噩的人,常常

篇六:学生平时作文

学生平时作文:形式模式化;内容假、大、空;语言大人腔,缺乏青少年应有的青春气息。究其根源,实乃缺乏个性化。而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随意性很大,缺少计划的严密性和训练的科学性,无论从作文题目的设计到批改与讲评,都显得十分粗糙。这样的作文教与学,就如一片沙漠,缺少生命的韵律。长此以往,写作教学很难改变低效状态,很难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很难拥有春天和绿洲。而要改变这一难堪的作文教学现状,笔者认为最切实有效的办法是注重作文个性化教学,探寻个性化教学途径。倡导学生作文个性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写作是一种生命的活动,精神的活动。因此,它完全是自己的事,自己是写作的主人,所有与写作有关的事情,都得“事必躬亲”,别人至多只能给予指导,而不能越俎代庖。倡导学生作文个性化有助于养成学生自主写作的习惯。描写自己熟悉的事物,诉说自己想说的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是学生作文个性化的精髓。在日常生活、学习和交往中,注意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善于思考有关问题。有了新的发现,及时记录下来;有了新的感受,及时付诸笔墨。这样使写作也便成了自然而然的事。倡导学生作文个性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文贵创新”,写作要力求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切忌人云亦云,千篇一律,而应从多角度去观察生活,破除思维定势,突破固有的条条框框,发现过去发现不了或者别人尚未发现的东西,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和事物的闪光点,而这一切必须基于思维的创新。倡导学生作文个性化有利于更新教师的作文教学观。教育的要义在于培养人的全面发展,要实现作文个性化,教学引导鼓励是关键。教师要有“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境界,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各种思维观点,各种风格特点采取包容的态度,特别是对那些不合自己心意的观点和风格更要宽容一些,切忌居高临下,胡评乱批,那样往往会扼杀学生的写作个性。所以,要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张扬学生的写作个性,教师自身的素质必须提高。教师要换脑筋,加强学习,改变旧有的僵化的评价模式,以一种新的眼光来审视学生的作文。一 语文教师都认为作文很重要,学生也同样意识到写作的重要性,但目前的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到底如何呢?笔者于上个学期,在2个班级118名高二学生中,开展了一次作文问卷调查:①你认为写作重要吗?②平时有无自觉用于写作的时间?③你喜欢写作吗?如果不喜欢,则主要原因是什么?④你对有效地学习写作有哪些意见和建议?从答卷统计结果看,认为写作重要的几乎为100%(有5位学生认为一般),喜欢作文36人,占30.5%;不喜欢作文82人,占69.5%。从调查的结果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问题①与②的回答显得自相矛盾,认识上重要,行动上却不努力,由此可见,平时学生作文是被迫的行为。从多年的作文教学与阅读大量的学生习作,笔者感到,学生作文的弊病在于缺少个性化,而缺少个性化的主要原因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心理上一个“怕”字。(摘录学生原话如下)甲:“每次碰到写作文,心里总觉得没有底,空荡荡的,高中生活像在鸟笼里一样,那么闭塞,那么单调,那么枯燥,除了吃饭、学习就是睡觉。拿到作文题目,脑中只有一片空白。”乙:“自己写出来的作文不好,主要是语言表达的水平低下,有时听听或者看看别的同学的作文都会觉得自卑。另外,写作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要花那么多时间,有时付出了很多,回报却微乎其微。”丙:“写出来以后分数不高,因为虚的东西怕被看穿,老师知道我在胡编乱造,而写实的东西,怕过于偏激,考试时会来个作文不及格。内心有东西要抒发时,写作文还好,当没有激情时,觉得没什么好写,笔下无物,只能挤牙膏般地挤出来。”以上三位学生所言很有代表性,它较为真实地反映了学生怕写作文的心理状况,而正是因为怕的缘故,学生在写作中缩手缩脚,平白无故地丧失自我,总认为自己写的文章不如别人,因而,很容易在盲目崇拜的过程中,明明是白的东西,别人说黑自己却不会说白,亦步亦趋,步人后尘。2.思维方式僵化单一。思维能力当是写作智能的核心,写作活动的各个环节——观察、思考、想像、构思成文无一不是思维沿着一定轨迹的运行。从目前学生作文现状看,学生的习作“大路货”居多,一个话题几乎一个面孔。例如,去年三月以来,SARS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SARS疫情报道充斥媒体。同样一个话题,可以有多种认识理解,多种写作思路。可是我们的学生基本上是从正面去讴歌医务人员舍己救人的崇高品德,颂扬党和各级政府官员对人民深切关怀的执政意识,几乎没有学生从反面去思考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和应急机制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国民不良的饮食卫生习惯等等。又如由华中师大组织举办的第五届“新世纪”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题目之一“我的前后左右”,学生的习作,从立意到选材,基本雷同,前后左右一并写,没有轻重详略之分,哪里还有创意的文章。正因为学生缺少求异思维,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所以思考问题的角度单一,分析肤浅,一言以蔽之;缺少自己的真知灼见。3.行动上一个“懒”字。以前文人称写作为“爬格子”,其中一个“爬”字十分形象地说明写作是一件艰辛的事情,写作不仅仅是写作本

身,它需要平时大量的阅读与积累。再看现在的高中学生,我从2个班级学生的调查中发现,70%的学生没有比较完整地阅读中国四大古典小说,90%的学生在课外没有完整地读过一部外国小说。除了寒暑假有一些时间看点报刊杂志和散文小说外,平时每天的课外阅读几乎为零。再从积累方面看,我从2个班级的学生调查中发现,80%的学生没有积累的卡片或汇集词句的本子。从以上调查统计的数据中发现,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与积累的习惯为其个中原因,但最关键的因素是学生“偷懒”,不够勤快。凭心而论,学生如果能在课外像做数、理、化作业那样,舍得花时间,又那样专注,那么写作之前的阅读与积累的基础工作又何愁做不好!作文的过程就犹如绿树深深扎根土壤,充分吸收水分和养料,从而呼出氧气的过程一样,需要植根于生活厚实的土壤,从生活中获取作文的养料,从而写出充满生命活力的文字来。4.语言文字上的贫乏、干瘪。语言是文章的基本材料,语言的好坏直接影响文章品位的高下,所谓“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就是这个道理。中学生写作用语主要存在两个方面问题:一是无话可说。由于平时缺乏积累,因而每每在写作的时候,即使搜肠刮肚,也难表寸心。有一位学生在调查问卷中这样说:“平常没有注意一些好的词句,文学修辞知识也太少,有时死命想回忆一些名言警句来,好装点一下门面,结果总是以失败告终。”二是说不好话,即驾驭语言的基本功很差。中学生在平时写作实践中不习惯于锤炼自己的语言,因而在作文中通常表现为:说明时不够准确简洁,拖泥带水,杂七杂八;记叙时不够清晰有序,枯燥乏味,琐碎纷繁;议论时不够鲜明严谨,模棱两可,以偏概全;抒情时不够真诚自然,矫情造作,自作多情;描写时不够形象生动,枯瘦干瘪,面目可憎。语言总是那么一本正经,四平八稳,或老成拘谨,人云亦云;或辞不达意,空话套话。总之,中学生写作用语上表现出来的通病,其本质是没有自己的语言,没有自己的语言体验,没有自己运用语言的方法,即缺乏个性化的语言。5.写作技巧上的程式化。写作是一种技能。而技能只能在写作实践中反复历练,才能逐步提高。写作技能包括立意构思、谋篇布局、材料取舍、语言表达、过渡照应等等。教师在平时写作教学中比较注重写作知识的传授,忽略对写作技能的培养,因而导致学生写作技巧上的呆板划一。例如在立意上总是平淡无新意,“滥竽充数”历来将南郭先生作为批判对象,“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历来被认为不良环境对人的消极影响,“有志者事竟成”,历来认为立大志者一定能成大事。不会换角度思考,花样翻新,旧瓶装新酒。再如写作材料作文,总是先对所供材料加以阐释(有的甚至是照搬),然后举例联系现实,最后就是归纳总结,三段论式,千篇一律。不少学生不懂得谋篇布局,顾前不能瞻后,材料的运用不会灵活取舍,写作议论文时对所引材料详尽叙写,缺少高度的概括和深刻的分析,写作记叙文时却是三言两语,缺乏具体细致而又生动的叙写。语言表达技巧上同样令人心寒,不少同学不重视炼字炼句,不会巧用修辞,不会使用生活中有表现力的语言,不会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二心理上的“怕”,思维上的“窄”,行动上的“懒”,语言上的“瘪”,技巧上的“拙”,是当前中学生作文存在的通病,而其根源在于缺乏个性化。因而,倡导作文个性化不失为提高学生写作素养的一条有效途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量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以上表述,贯穿了关于作文教学新的理念和新的精神。指明了作文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而其中的一个主要精神,就是倡导学生作文的个性化,而作文个性化的基本内涵,主要是“自主”与“创新”,我们作文教学的着眼点也应该在这儿。

1.自主。自主的核心是个性,没有个性就无所谓自主。作文教学改革必须适应现代教育改革的需要,必须采用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张扬个性,是对学生的尊重和呵护,是对作文的正本清源。(1)培养独立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写作是一种生命的活动,精神的活动。因此,它完全是自己的事,自己是写作的主人,所有与写作有关的事情,都得“事必躬亲”,“写作需要搜集素材,可以采用走访、考察、座谈、问卷等方式进行社会调查,通过图书、报刊、文件、网络、音像等途径获得有用信息”,别人至多只能给予指导,而不能越俎代庖。同学的作文以及一些优秀作文汇编只能供自己学习参考,不能机械地模仿,更不能抄袭,高考作文尤为强调这一点。(2)激发写作兴趣。写作实践的主体是学生,写作是主体的一种观念形态的活动,只有写作主体积极思考,力求表现,付诸文字,才能将认识、观念、情感物化为文章。笔者认为,只有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才能使写作成为一种自觉的行动;只有让他们热爱写作,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写作活动的心理障碍。例如,可以讲述名家写作轶事;教师示范写作,让榜样的力量去唤起学生写作的热情;可以向

学生介绍一些美文时文;可以变常规写作为竞赛作文和有奖作文,以培养和引发学生对写作的迷恋。实践证明,只有当学生写作的心理动力调动起来后学生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写作活动中去,把写作当作一种精神享受,真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3)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习惯有好坏之分,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以上陈述,有两层意思,一是写作需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二是良好的写作习惯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形成。而写作习惯不仅仅是写作本身,它包括阅读习惯、观察习惯、积累习惯、思考习惯和多练笔习惯。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下笔如有神需要读书破万卷,阅读可以使人聪明,可以诱发写作灵感。写作需要观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并积极感受和体验生活。在阅读和观察的基础上,要善于思考,万事问个为什么?透过现象看本质,多一些理性分析。平时能把阅读、观察和思考过的一些精髓及时摘录或叙写下来,并加以整理,作为以后作文的素材,这就是积累的习惯。另外写作毕竟是一种技能,熟练方能生巧,著名语文教学家魏书生养成每天写2000字的习惯,他要求自己的学生每天15分钟写作,我们平时的课外练笔,其实也在培养自己良好的写作习惯。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方仁工先生在《作文应该怎样写》一书中曾这样说:“用连贯的语句,记下自己的所见所闻,写下自己的实感真情,这就是作文。你不说别人也知道,你说了别人也不知道,这些内容请不要在作文中出现。从普通中找出特殊,从平凡中发现伟大,从别人习以为常的人和事中,写出别人没有看到的闪光点,这就是——作文的窍门!”2.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文贵创新”,写作要力求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1)思维创新。“语言和思维密切相关,语言说得好在乎思路的正确。因此锻炼思维至关重要。”思维的创新在于思维的多样性,让学生多角度去观察生活,破除思维定势,突破固有的条条框框,发现过去发现不了或者别人尚未发现的东西,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和事物的闪光点。例如,写一篇“龟兔赛跑有感”的作文,极大部分同学思维雷同,立意的重点确定在赞扬龟的持之以恒,锲而不舍,从而造成“撞车”现象,也有少数同学,换一种思维方式,另辟蹊径,很有创见地提出“乌龟的侥幸取胜不值得赞扬,真正的较量和竞争是要凭强劲的实力”的见解,体现了文章思维鲜明的个性色彩。最近几年高考的话题作文,开放度很大,对开启学生多向思维,促进学生作文个性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而,选择有意义的话题,不失为培养学生思维创新的好途径。如材料,“有人说,高三是黑色的,尝到的是枯燥,得到的是失望;有人说,高三是金色的,经历的是充实,收获的是希望。有人说,高三充满了竞争,友情似乎在你追我赶中稀薄;有人说,高三充满了友情,竞争似乎在你帮我助中浓厚……也许,高三的心情是复杂的,高三的生活是多彩的,高三的感受是独特的,高三的思考是深入的。人在高三,身处此境,你一定有许多话语想要倾吐。”请以“人在高三”为话题,或讲述有关高三的故事,或抒写有关高三的心情,或发表有关高三的见解,或展望有关高三的前景,等等。(2)语言创新。作文是语言的艺术。“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语言是文学的主要工具。……艺术作品的目的是充分而鲜明地描写事实里面所隐藏的社会生活的重大意义,所以必须有明确的语言和精选的字眼。”要想写出好文章,一定要具备好的语言,即语言的鲜活独特有个性。我们在平时写作中,可以从以下几条途径去启发学生写作语言的个性化。①移用他词,独创妙语。例如“高三两个字很沉,我觉得分量超过了高山”,“某某同学居然也克隆家长签字了”,“高二(3)班不愧为是高二散班”。第一句中的“高三”写成“高山”非常形象地突现了高三学习的繁重、竞争的激烈、心情的沉重……。第二句中用“克隆”一词代替“模仿”,显得谈谐又风趣。第三句中将“3”改写成“散”,既概括又形象地表现该班懒散的班风。②巧用修辞,活化语言。厨师做菜需用油、盐、酱、醋、糖、味精等多种调料,这样做的菜,往往色、香、味俱全,学生作文也一样,要写出好文章,也需要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例如“每当看到秋叶飘零,或是露珠在草尖上跳跃,你的心就没有一下颤动?还有那春苗破土,日月旋转,雨打芭蕉,惊涛拍岸……其实,这就是生命!”文章运用拟人、反问、排比等修辞格,把生命写得具体可感,含意隽蕴。③巧借熟语,妙笔生花。如“美国之所以多年与台湾保持暧昧关系,全然是为了自己的被窝温暖。换句话说,如果台湾这只热水袋不能保障美国伸在亚太地区的脚趾暖和,甚至还倒灌冷风,他立马就会把台湾蹬出被窝去。”“被窝”、“热水袋”、“灌冷风”等日常生活用语,用在分析美国与台湾的关系上,极尽揶揄嘲讽之能事,使人顿觉耳目一新。另外还可注意引用古代诗文和名言警句,借用古语、成语,活用外来语、优美的新词,收集《开心辞典》、《实话实说》等电视栏目中充满睿智的语言等等。大千世界,瞬息万变,新人、新事、新景层出不穷,只要你细心观察,有心搜寻,新的语言便俯拾皆是。(3)技巧与模式创

新。文无定法,如何开头,如何过渡,如何展开,如何收束,都有学生自己的习惯,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教师切不可将“新八股“的紧箍咒套在学生头上。叶圣陶先生说:“写作系技能,不宜视作知识,宜于实践中练习,自悟其理法,不能空讲知识。”写作是一种技能,与学开汽车,如何倒车、移库、避让,与学游泳,如何换气、蛙式、仰泳等一样,这种技能与知识是有联系的,但不能专讲知识,而应该“在实践中练习”“懂其理法”。画家石涛在《画语录?变化章》中写道:“至人无法,非无法也。无法而法,乃为至法。”我们说,作文没有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这就是最好的模式。商品虽然很普通,但因为它的包装精美,也能受到顾客的青睐。文章内容一般,如果能在表现形式上创新,同样能赢得读者的欢心。例如别人写作多用三段式,我就来个列小标题,或先写题记后正文,或写成日记体,或写成对话体;别人喜欢顺叙,我可以倒叙;别人习惯写作记叙文、议论文,我可以写小说,或编故事……,这些与众不同之处,往往是文章形式上的亮点,能起到引人瞩目的效果。诚然,探寻学生作文个性化的路子既艰辛而又长远,主观愿望也许不一定符合客观实际,但我们毕竟在努力探寻学生写作的新途径。虽然我们探索并不那么深入,但我们深信,任何成功都来自不断地实践,写作教学也同样没有终南捷径,靠的是孜孜不倦地追求,靠的是以学生为本,从学生实际出发,不断改进作文教学方法,不断开拓创新。因而倡导作文个性化,凸现写作主体意识,不失为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条有效途径。

结合,但读写结合的理念却是蕴含在字里 行间的:“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 悟和运用。”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便是吸 收,注重语言的运用便是倾吐、写作。 老师要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把好词、 名言、名句等记在日记本上,为丰富、充实 自己的写作内容做积累,人常说:“熟读唐 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是告诉学生 要多积累,要善于积累。 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读书方 法,这不仅仅是理清文章的头绪,更重要的 是要清楚文章为什么好,即“知其然,还要 知其所以然。”要达到这个目的,就不仅要 要求学生读书、阅报、听广播、看电视、网上 查资料、背古诗文等,而且教师还要常和学 生在一起进行评议。从遣词造句、表达方式 等方面分析,使学生明白文章好在哪里。可 见,读书的目的不在于读,而在于理解内 容,灵活运用。读书使学生们增长了知识, 拓宽了视野,提高了认识水平。 通过阅读和写作,学生慢慢形成文章 从生活中来的意识,在学生的经验世界中 让语文学习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我们 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所想到的就是生活本 身.我们学习语文就是为了更好地关注生 命、更好地了解人生。

谈如何培养初中生写作的兴趣和能力

作文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运用书面语言反映客观事物、表达主观思想感情的一种教学活动。而作文一直是学生的一大难题。由于他们少有创作热情,所以写出来的东西,不是无病呻吟、矫情做作;就是言不由衷、假话连篇。个性没有得到发展,写作水平就很难提高。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必须寻找一条作文教学的可行之路。笔者经过近年来的观察、实践和思考,在作文教学中注重从以下几点来培养和指导学生作文,并取得一定成绩。

现在总结如下,仅作抛砖引玉,以供同仁参考。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作文教学计划,诱发学生的写作欲。

其实,写作过程往往是学生心理和情感的体验过程。没有对自我心理情感的主动积累和积极审视,就不能写好作文。

教师应根据语文教学大纲中规定的作文教学的比重和要求,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作文教学规律的教学计划,并认真执行。根据每一个阶段每一个年级的目标计划,教师精心设计作文命题,诱发学生的生活积累,引起写作欲望,以培养作文兴趣。命题要尽量新颖别致,含蓄隽永,有趣味性和启发性,要留有想像的空间和驰骋的余地,使学生看到题目就大有愤悱之感,大有话在喉头,一吐为快的劲头。作文教学训练计划,关键在于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需注意以下几点。

①命题要注意中学生“成人感”的心理特点,有意识激发他们的这种情感。例如,《我最在乎的人》《我对老师的评价》。

②命题要注意学生“觉醒感”的心理特点,应在分辨是非、认识美丑方面启发学生进行严肃的思考。例如,《一张纸( )给我的启迪》。

③命题要注意学生的成长意识,要充满对未来的憧憬,对理想的追求,以适应学生这种心理愿望。例如,《当我30年后回母校》《当失去的不再回来》。

④命题要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注意学生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过渡以及常用的归纳思维、类比联想的思维方法。例如,《鲜花为谁而开》《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⑤命题还要注意学生的情感特点。命题应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积极的感情,使之先情动于衷而后言于外。例如,《我的理想》《路在脚下》等。

只有培养学生欣赏自我热爱生活的积极人生态度,才能引导学生注重感受生活和热爱生命的情感培养,把关注生命质量放在突出位置。只要学生的写作是发自生活的真实,来源于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思考,无论他们的文笔多么稚嫩多么拙笨,都要设法欣赏设法肯定,因为它真。因此,评语要感情真挚,态度中肯。评讲要动人,形式活泼,发现学生文章中的可贵之处、闪光之处,不断鼓励和激发学生自我欣赏自我完善,激发起他们对人生的思考,对自然的关心,对社会的关注,以唤起全班学生写好下一次作文的欲望,最终写出倾吐的好作文。

教师也可以安排几次自命题作文,连体裁、题材也可不限,放手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写自己长于表达的文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特长。这样,必然会涌现出许多有真情实感的优秀习作,显示出不同的学生写作某种文体的特殊才华。教师充分肯定这些习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写作特长并加以引导,以激励更多的学生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达到诱发作文兴趣的目的。

二、搞活作文教学方式,培养学生作文能力

作文教学是双方共同的实践活动。因此,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写作情况,处理好“教”与“学”、“动机”与“效果”的关系,针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不同问题,适时传授写作技能,帮助解决具体困难,是培养和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方法。单独交流做法有:个别交谈,

篇七:中学生应该怎样写作文

中学生应该怎样写作文

那么作文应该怎样写呢?

第一步,确立中心思想。

什么是中心思想?中心思想其实就是作者写作的动机,也是作者在写作时对写作对象所持有的感情:是爱还是恨,是赞成还是反对等等。

任何人都是有感情的,有了感情就想抒发出来,而写作完全就是为了抒发感情,因为没有人会无缘无故地就写起文章来,都是受到了刺激或者有了某种感受某种想法才开始动笔的。例如《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文章,就表达了作者对志愿军战士的高度热爱和赞扬之情;《硕鼠》则显示出了作者对统治者不劳而获且又不关心人民疾苦的强烈不满。

中心思想是一篇文章的核心,文中的一切都要为它服务。文章如果少了它,就等于人没有灵魂,就等于一串珠子断了线,作者写这篇文章就等于白写,这就是中心思想的重要之处,因此,文章不能没有中心思想,当然,除了某些应用文之外。所以,中心思想的确立是最重要的,应该放在写作的第一步。只有确立了中心思想后,才能进行下面的工作。

然而,对于中学生来说,确立中心思想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这方面,作家倒是比较自由,比较容易的,因为他们有某种感情就可以写,没有就可以不写,所以他们在动手写作时,素材早已积累很多了,感情也已酝酿很久了。而学生都是命题作文(不给题目,只提供素材的也算在此列),困难相对就大多了。因为学生拿到题目后,一切都得从零开始,感情要现培养,材料要现抓,短时间内要完成这些工作谈何容易?而如果没有充足的素材有力的素材,哪有强烈的思想感情?没有强烈的思想感情,又怎么能写出好文章?那些本来就持有与题目要求相反态度的学生,要想写好,就更困难了,因为他们尽要说违心话,要现造假素材。可见,平时多积累各方面的素材是多么重要。

对于命题作文,还有一个很困难的事,就是有些学生对中心思想不能

把握准,还有的干脆就不知道去确立中心思想,这个困难如何解决呢?关键是要好好分析题目。

对于给定的题目,可把它们分为两类:一类已经指定了明确的中心思想;一类没有指定,必须自己确立。

对于第一类,正确地把握住所给定的中心思想是关键。在这类题目中,修饰词往往很重要,不能忽视。例如,《记一次有趣的活动》这个题目,重点应该放在“有趣”上,“有趣”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所以这次活动有什么趣,作者必须重点写。除了修饰词之外,中心词在有些题目中,也得非弄清楚不可。例如,《我爱小花猫》和《可爱的小花猫》这两个题目,虽然都有一个“爱”字,两个题目乍一看差不多,但是中心思想不一样。第一个题目的主要对象应该是“我”,中心思想应该是“我爱”,重点应该写我是怎样爱小花猫的,例如怎样逗它玩,怎样给它洗澡,怎样给它治病,小花猫的可爱之处应该略写。而第二个题目的主要对象应该是小花猫,中心思想应该是小花猫的可爱,重点应该写小花猫是怎样的可爱,例如长相漂亮,动作好玩,忠于职守。

对于第二类题目,先确立中心思想是关键。这类题目往往只给出写作对象,没给出明确的中心思想,所以,拿到这类题目后,首先应该确立中心思想。例如,《记一堂语文课》就属于这类题目。这个题目要求写的是一堂语文课,写作对象给我们了,可是没有给定中心思想,这就要自己确立。你对这堂语文课是喜欢的,还是厌恶的;它是有趣的,还是有教育意义的,使你受益非浅,还是很糟糕的,这就要靠自己先确立,然后才能动笔。但是,有些同学一看到题目,丝毫都不假思索,根本就不知道确立中心思想,立即写起来。从老师一进教室写起,一直写到下课,其间写到老师讲课是多么吃力,多么详细;学生听课和做练习是多么认真,多么刻苦。当中还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能做到前后呼应,点面结合,详略搭配,乍一看写得实在是太好了,而其实呢,它只能算是流水帐,因为它没有中心思想。要知道,这堂课,既然值得你记,多长时间一直念念不忘,肯定有它的特殊之处,要么很幽默风趣,要么很有教育意义,使你受到很大教育,要么很糟糕等等,写作时,应该围绕其中一方面来写才行。但是,上面同学所写的那篇作文,让人看起来却仅仅是千堂课万堂课中极普通的一堂课,根本不值得一提。然而,如果把这样的文章放在小学作文里去,就能算是好文章了,因为小学作文不要求有中心思想,只要会简单的描写和叙述就可以了。

第二步,选材。

确定了中心思想之后,就要想方设法选择一些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这种思想感情不是无中生有,这就是选材。选材其实也是酝酿思想感情很好的方法,因为通过选

材,你的某种感情可以由无到有,由弱到强,甚至由那一方(例如反对方)转到这一方(例如支持方)。

要选择哪些材料呢?这当然要根据中心思想来决定。不管是写景的、状物的,还是说理的、叙事的,只要对中心思想有支持作用就能选,没有这个作用就不能选。例如说,写一篇《我的学校》,应该选哪些材料呢?写学校,无非是从环境、人物及发生过的有影响有意义的事件等几方面来着手。然而,环境、人物及事件等都有好有坏,究竟是选好的,还是选坏的?这就要看你对学校的态度了。如果你喜欢这学校,那么你必须净拣好的,让你自豪的来写。如写校园是多么整洁美丽、教学设备是多么先进、老师是多么和蔼、同学们是多么团结、某年曾发生过一件什么样的好事。如果你厌恶这学校,那么你就尽力施展你败坏的本领好了,可以写校舍破败不堪、厕所里蝇蛆成团、老师蛮横无理,同学们勾心斗角、某年曾出过一件什么样的丑闻等,写这么多还不能让你解恨吗?再拿鲁迅的小说《故乡》来作个例子。《故乡》写于20年代初,中心思想(也就是写作目的)是抨击当时的黑暗统治,所以在这篇小说里,作者通篇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展示了故乡二十年来由可爱到可憎的巨大变化,让人一看,自然而然就对当时的黑暗统治痛恨入骨,唤醒人民去摆脱黑暗,“适彼乐土”。在描写二十年前的故乡时,作者选择了自己富裕的家境、月下西瓜地的美景、难忘趣事、活波可爱的少年闰土、漂亮的青年杨二嫂等材料;在描写二十年后的故乡时,则选择了自己破落的家境、枯草破屋、可怜愚昧的青年闰土、丑陋贪婪的中年杨二嫂等材料。

这两个例子说明,选材一定要根据中心思想来选,中心思想一旦确定,

就要选择各方面的材料来为它服务,而且应尽量从多方面来选择。但是,这不等于说材料选得越多就越好。这就牵扯到了选材要遵守的另一个原则:同一方面的材料应精练,应有代表性,忌重复。

有时候,关于某方面的材料可能有很多,是不是都选呢?例如,在写《我的学校》时,在人物方面,有很多优秀老师,是不是每个都写?没有必要,一是因为文章的篇幅有限;二是因为选多了就等于叠床架屋,实在没意义。所以,只要把其中最优秀,最有代表性,最能突出写作对象特色的选出来就可以了。例如,要写《我的学校》这篇作文,学校里有三个池塘,都很美丽,是不是要把这三个池塘一个个都描写一遍呢?这就显得太罗嗦了,让读者感到厌烦,因为这毕竟不是画地图,

也不是写说明文。所以,只要拣其中最美丽的一个或最有我的学校特色的,其它学校都没有的一个描写一番就足够了,或者把三个池塘的优点都集中在一个上写也可以。再例如,要表现某人助人为乐的高贵品质,虽然他一生中做过很多好事,但是只要选择几个典型的即可。《故乡》在人物方面的刻画上,在正面描写上也只选择了闰土和杨二嫂两个做代表。

第三步,编排顺序。

珠子往线上穿,要一个一个地来,同样,材料运用到文章中去,也要分个长幼尊卑。但是,刚选择好的材料,通常是杂乱无章的一大堆,是不能直接搬到文章中去的,必须对它们进行整理,即给它们分类、编排顺序等,其中编排顺序最重要。 一篇文章,如果顺序安排得适当,就不显得凌乱,最起码让人容易看懂。如果顺序不当,那简直就成一团糟了,让人摸不着头脑。什么样的顺序才算适当呢?记叙文一般以时间或空间的连续变化为顺序,如《雨中登泰山》就是以空间的连续变化为顺序的。说明文一般以物体的自然构造为顺序,比如从外到内,从上到下。论说文一般是按照由浅到深、由已知到未知的顺序。

写作文除了要讲究顺序之外,还有一个要注意的重要问题就是“过渡”。当从一类材料写到另一类材料时,为了使读者不感到突然,能弄明白两类材料之间的联系,中间通常要用“过渡”把它们衔接起来,这就好比电焊。过渡自然的文章,可以让人读起来一气到底,觉不出有丝毫的断点和接痕,就象摸一根滑溜溜的无缝钢管一样舒服;而过渡不好的文章,感觉上就象摸一根竹竿,疙疙瘩瘩的,让人难受,有时甚至不能让人理解。例如,在《雨中登泰山》里,当作者写到抵达“岱宗坊”时,接着写到“我们才过岱宗坊,震天的吼声就把我们吸引到虎山水库的大坝前面”,这句话就起到了过渡的作用,它把“虬在湾”和“岱宗坊”顺理成章地联系起来了,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来作者的游览路线,即使从来没到过泰山的人,也能从只看出泰山的风景结构。如果把这句话去掉,味道就变了,给人的感觉就象作者会“云里翻”,一个跟头从岱宗坊翻到虬在湾,究竟岱宗坊和虬在湾在位置上有什么关系,读者就弄不清楚了。

上面说的是关于写作的几个基本步骤,如果中学生能严格地按照这几步来练习,定能收到很大的效果。然而,这还不等于就能把文章写好了,这是相当于搭了一副干巴巴的骨架而已,要想使文章有血有肉,有声有色,还必须在整体的布局上

(例如,何时该呼,何时该应;哪里该描写,哪里该叙述;哪里该详,哪里该略)、表达手法的运用上(何时何处该用何种手法才最能说明事理、最能表达自己的心情等)、语言的锤炼上(语言要贴切、流畅、精练、幽默、富有变化及感染力等)等方面多下工夫才行,这正和大楼建好主体之后,还要经过装饰才能美观一样。还以《故乡》为例,它在对现实风景的描写上,仅用寥寥数笔“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瓦楞上许多枯草的断茎当风抖着”就把故乡那种凄凉的景色,由远到近、由整体到局部自然而然地活生生地展现在了读者的面前,这真是略得恰到好处,不愧为大手笔,因为令人厌烦的东西,谁都不愿意多看一眼,细说又何从谈起?然而,这些毕竟都是写作的较高境界,初学者不必刻意追求。

学生要想提高写作水平,光靠自己的努力还是不够的,还需要老师的正确指导和训练。但是,在这方面,许多老师因为不得法,就感到有力无处使。我根据上面的写作要求,想了一个我认为比较不错的方法,在此奉献出来,权当是一块引玉之砖了。

篇八:高中学生作文扩写能力训练设计

节外生枝枝繁叶茂团花簇锦绚丽多姿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学生作文扩写能力训练设计

1、 扩写材料: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注释:①王维:盛**水田园诗人,画家。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他的诗大多反映闲适、退隐的思想,色彩清淡,意境深幽,优美如画, 苏轼评价说诗中有画,画有有诗。②接舆:春秋时一名凤歌笑孔丘的楚国狂士。在这里,诗人把裴迪比作接舆。③五柳先生: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中塑造 的人物一位忘怀得失、以诗酒自娱的隐士,其实这是陶渊明的自我写照。在这里,王维以陶渊明自况。据《新唐书。王维传》,(王维)别墅在辋川,地奇 胜&&与裴迪游其中,赋诗相酬为乐。

将这首诗歌扩写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合理想象,在尊重原作精神的基础上化简为详,对原作进行必要扩充;②巧妙剪裁,突出重点,使文章主题鲜明,情趣盎然;③侧重于写景,侧重于叙事,还是两者并重,可以自己决定。

二、快速审题

首先明白什么是扩写。扩写是将短小的原作通过合理的想象加以扩展和生发,形成较长的文章;扩写以后的文章较原作不只是篇幅加长了,主要的是内容更加丰富了,景物更加鲜活了,情节更加具体了,人物更加丰满了。

其次明白怎样去扩写。扩写不是天马行空胡思乱想,更不是随心所欲胡编乱造,扩写不能改变原作的基本内容和主题,只能是在原作的基础上进行丰富和补 充。所谓在原作的基础上进行丰富和补充,就是指首先吃透原作的基本精神,然后寻找使原作的主旨得到进一步彰显的扩写点需要着重扩充的那些与表达中 心思想关系密切的主要内容,诸如场景,诸如事件,诸如人物,再展开联想和想象,通过对场景的细致描绘,对事件的充分展开,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合理添 加,将抽象的改成具体的,把叙述的换成描写的或两者兼而有之,从而使原作内容更加丰富充实,思想更加鲜明深刻,语言更加形象生动,使文章更为枝繁叶茂,花 团锦簇,具有强大的视觉震撼和冲击力。

具体操作步骤:

(1)分析原作,把握主旨。既然扩写的基本要求之一是忠于原作,即主题、主要内容(景物、人物、事件等)与原作保持一致,增写的内容要紧紧围绕原 作的主题且合情合理,那么认真分析原作(包括注释),吃透原作精神对于扩写就显得十分重要了。这首诗是诗人王维与裴迪相酬为乐之作。裴迪是王维的知交(从 作文材料中的注释中也可以看出来),两人情趣相同,都有隐逸之思,早年一同住在终**,常相唱和;以后,两人又在辋川山庄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 日(《旧唐书?王维传》)。这首诗首联和颈联写景,描绘辋川附近山水田园的深秋暮色;颔联和尾联写人,刻画诗人和裴迪两个隐士的形象。全诗情景交融,无 论是辋川附近山水田园的优美景色,还是诗人和裴迪两个隐士的形象,都能完美地表现诗人的隐居生活的闲居之乐和诗人对友人的真挚感情,体现出王维闲居辋川这 一精神家园时内心生活之丰富及其所达到的深度。总的来说,这首诗不可单纯地当作写景诗或闲适诗来看,作者并非闲逸地描写辋川秋日暮景以寄托闲居之情致,也 并非将景物作为欣赏的对象或情感的附着物,而是把景物看作时间意义的体现者,在写景的同时,表达对生命之思索,可谓是一首以景写意的哲理诗。这首诗体现了 王维对生命存在的自觉性:并非只在隐逸中体会生命的意

义,从而满足于辋川隐居,而是在更高的哲学的层次上去思索生命的存在及其意义,其中蕴含了朴素的辩证 思想,在宁静中表现出诗人的不宁静,在短暂中表现出永恒。我们在进行扩写是如果能抓住原作的这些基本精神,文章必然深刻。

(2)突出重点,合理展开。扩写要有特色,在尽量保持原作的结构和各部分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必须对原作进行必要的艺术处理,即科学地安排文章详略,对原 作进行大胆取舍,该略处做到疏可跑马,当详处则要密不透风。比如,首联和颈联写景,苏轼评王维的诗歌是诗中有画,那么我们就应该在本诗的景物 描写这个方面用足心思,认真加以扩写。诗人选择了寒山、秋水、落日、孤烟等一系列富有时间和季节特征的景物,巧加点染就形成了一幅和谐的 山水田园画卷,而且景中含情,在看似寻常的景物中都染上了诗人的浓烈的主观色彩,具有了诗人的空灵隐逸的灵魂,显示出人和自然的高度和谐。那么秋天还有一 些什么景物能足以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感的呢?我们可以展开联想,联系曾经学过的诗词歌赋中的有关秋景的描写,对本诗中的秋的意象加以丰富;也可以不做任何意 象添加,就抓住本诗提供的寒山、秋水、落日、孤烟等意象进行细致的描写,使景物鲜活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又比如,颔联和尾联写人,我们知道 他们的身份(诗人),思想性格(志趣相投特别是王维赏识裴迪这个年轻人,喜欢应和酬唱,向往隐逸等等),那么我们就要对这两联进行充分的扩写,可以在细致 描写诗人倚,听的动作和神态的同时细腻地写出诗人此时此刻的内心感受,可以在渲染裴迪醉态狂态的同时想象并出设计他那个性化的醉语 歌词(最好是诗句之类的),及其带给场内唯一观众王维的感情共鸣。总之,从这两个方面就可以做如下扩写:扩写环境,扩写神态,扩写动作,扩写音 乐,扩写语言,扩写心理,扩写思想。

(3)运用想象,化虚为实。在扩写中,如果还我们能够别具慧眼找到原作的含蓄处、简略处而巧加扩展的话,那么文章就会出奇制胜,倍增风采。比如, 本诗的颈联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里面就有需要扩展的地方。所谓渡头余落日,即渡头上仅余下了落日,那么渡头的人呢?到哪里去了 呢?渡头的人又是一些什么人?渡头只有落日,没有了人,诗人要表现一种什么思想呢?诗人见到此番景象会有什么神态和思绪呢?假如我们能对这些内容 展开合理想象,文章定当显得山重水复别有天地,曲景通幽情趣盎然。

(4)深入思考,细化认识。深入思考下列问题:①自己寻找的那些扩写点怎么安排?如何安排详略?如何安排先后?②原作中还有哪些地方也是需要可以 加以扩展的而被遗漏了?比如,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一句,寒山,表明秋意已浓,而转苍翠的转字,则又将静态的山水画写得富有动态的变化 美。秋水潺湲,天生是动态的,着一日字后,则使流动不息的水又具有了永恒的特征,既可以表达诗人对人的生命短暂的思索,也暗示了裴迪始终如

一 的高洁人格和精神的永恒。又比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一句,写尽了苍茫暮色中的原野那夕阳、炊烟带给人们的日落黄昏时乡村田野中蕴涵的那份宁静。 而且,渡头余落日写出落日即将与水交接的一刹那的景象,似乎又蕴涵着瞬间就是永恒的哲理之思,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和美感。与首联侧在写动不同,此联 重点是突出一个静。在一动一静的景物天地里蕴含了诗人朴素的辩证思想。又比如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一句,诗人要告诉我们的是在如此宁静的美景之 中,他遇到了也有着同样远大理想的好友,内心感到莫大的安慰,而这也正好把诗人无法报效国家的怀才不遇的那一丝幽怨含蓄地表现了出来。毕竟,朝纲混乱哀鸿 遍野,以及安史之乱所造成的一切,都使王维无法彻底地安静下来,即使是身处如此安静协调的优美景色之中。

三、快速立意

(1)侧重描写美丽的乡村暮景。①景物描写,要求抓住时令特征。比如本诗中的寒

秋暮,告诉了我们具体的时节,我们不能弄错了。②景物 描写,要求准确把握意境。山水田园派是盛唐诗坛两大诗歌流派之一,其代表人有王维、孟浩然等。他们学习并继承了陶渊明、谢灵运的山水田园诗的长处,并将它 矗立成一座高峰。作品以题咏山水景物**园生活著称,较多地反映闲适、退隐的思想,色彩清淡,意境深幽。尤其王维,深受佛教影响,闲适、退隐的思想更为突 出,所以他的诗清新淡雅,意境恬淡。所以我们扩写的景色要具有一些清幽的气息,不可大红大绿太过热闹。③景物描写,要求选取典型意象。意境是由意象组成的 一个艺术整体,所以我们在确定了文章意境后要认真选取代表性(或者可称之为标志性)的景物。我们除了用好诗歌中出现的意象,还可以借鉴王维诗中常用的一些 其他的景物入诗。比如,君言不得意,归卧**陲。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送别》),**有茅屋,幸为扫荆扉(《送张五归山》),行当浮桂 棹,未几拂荆扉。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送綦毋潜落第还乡》),落日山水好,漾舟信归风安知**转,偶与前山通老僧四五人,逍遥荫松柏 涧芳袭人衣,山月映石壁(《蓝田山**精舍》),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青溪》),千里横黛色,数峰出云间 残雨斜日照,夕岚飞鸟还(《崔**兄季重前山兴》),晨鸡鸣邻里,群动从所务新晴望郊郭,日映桑榆暮(《丁寓田家有赠》),斜阳照墟落,穷 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渭川田家》)等等,诗句中的景象,大多是归隐之人喜欢的景物白云、远山、桑麻、**、垂柳、菊花、篱笆;飞 鸟、归牛、鸡鸣、狗欢等,皆可以化入我们扩写的文章中。④景物描写,要求体现层次错落。比如,本诗的景物描写,是有动静和远近的巧妙组合的,我们在扩写时 肯定要重新整合以形成新的艺术形象,这就要求我们注意景物描写的先后顺序、注意景物搭配的高低错落和动静结合。

(2)侧重刻画人物的情态心理。①刻画人物,要求首先展开情节。诗歌写人,往往只是一鳞半爪,我们进行扩写就必须抓住诗歌中那一鳞半爪,展开 合理的想象,使之形成或具体生动或跌宕起伏的情节。具体操作的办法是:或化隐为显,节外生枝;或绝处逢生,柳暗花明。比如,题目中的闲居赠都是人 的动作,颔联中的倚杖听可以看作诗人的情态,颈联中的渡头孤烟也有人的活动在其中,尾联中的醉狂歌更是形神毕现,情态万千。我们 在扩写时就把这些信息融通起来,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叙事情节。②刻画人物,要求再现人物个性。原作中诗人和裴迪都是隐士形象。隐士或者有隐逸之思的人有哪 些个性化的动作或者语言呢?我们比较熟悉的、可以借鉴的人物有老子、庄子、陶渊明,甚至孟浩然、苏轼也可以作部分借鉴。他们或厌恶官场、喜好园田,或清净 无为、与世无争,或乐观旷达、超然物外,或恬淡隐忍、宁静致远。③刻画人物,要求描摹情态心理。比如表现闲的情态动作,表现赠(即互相应和酬 唱,)的神态表情,表现听暮蝉的悠闲神情和恬淡容貌,表现内心痛苦挣扎、壮志难酬苦闷的醉狂姿态等等。④刻画人物,要求写活人物语言。这首诗 歌里面没有人物语言,这也给我们扩写提供了自由驰骋的广阔空间,应该在这里化点力气,为两个人物设计一些个性化的语言。比如,我们可以用人物的语言(比 如,交谈等),写出诗人闲居辋川与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的诗酒应酬的生活,表达诗人面对哀鸿遍野、朝纲混乱的时代,面对安史之乱造成的国 家和人民苦难,虽然有美景悦目,有好友解颐,但是内心还是无法彻底地安静下来的情怀。

(3)刻画人物和描绘景色并重。将上述两个方面完美地结合起来,用辋川的安静宁谧的优美景色,以及闲居生活的悠闲从容,写出诗人的隐逸之乐和那一丝无法遣解的淡淡的不宁静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