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多元价值观(共8篇)

来源:作文周刊网 时间:2017-06-21 03:51:21

篇一:2015年高考作文 必读素材 核心价值观解读

2015年高考作文 必读素材 核心价值观解读 凝聚当代中国的价值公约数

——论培育和践行社会化主义核心价值观

《人民日报》 2015.4.19

任仲平

(一)有些问题,越细想越觉得回味悠长。

有人好动,有人好静。有人生性温和,有人脾气火爆。有人喜爱热闹,有人享受独处。有人烟酒不沾,有人无肉不欢……这个世界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人与人更是千差万别。是什么将这些个性不同的原子凝聚成有序的整体,拥而不挤?又是什么让你的思绪贯穿岁月,与不曾谋面的古人心意相通?

价值观的力量,比生存的需要更崇高,比血浓于水的亲情更博大,它为人生赋值、为社会定规、给国家赋形。有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国家、社会和公民,就有什么样的取向、路径和行动。

也门纷飞的炮火中,中国外交官冒着危险、奔波协调,中国海军舰艇编队穿梭在亚丁湾海域,将613名中国公民、279名外国公民安全撤离。我们牵挂着每一个人,那一刻中国的宣示,诠释了一个国家的价值底色。

户籍制度改革试水、司法制度改革破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推进……两年多来,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改革举措,为的是增进人们的安全感、归属感和获得感。让每个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折射着一个社会的价值取向。

感动中国人物刻画出当代中国的价值年轮。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的于敏,化名炎黄行善27年的张纪清,守望39年照顾困难邻居的郑州陇海大院……人与人之间心心相印,让共同体意识渐渐回归。从对待自己到对待他人,体现了每个公民的价值选择。

这些新闻之所以让人有所感、有所思,正是因为它们不仅仅是事实,更指向我们心中的价值命题:什么样的中国,才是我们引以为豪的伟大国家?什么样的社会,才是令人向往的理想家园?什么样的人生,才有内心的安宁和恒久的幸福?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 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勾绘出国家的价值内核、社会的共同理想、亿万人民的精神家园,成为当代中国精神世界的价值公约数。近日,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印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动方案》,以15项重点活动举措,架起核心价值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教化于众的桥梁。

从倡导到践行,从理念到行动,十三亿中国人将在十二个词、二十四字划定的价值航标中,书写时代交给我们的考卷。

(二)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

这是一场激烈的竞争。柏林墙倒塌之前,已被西方的电视和电影凿得千疮百孔,提出软实力概念的学者曾如此描述价值观的较量。近年来,西亚、北非、中亚,一些国家动荡的背后,也正是意识形态的交锋。一个真正的大国,不是靠卖产品给世界就可以的,它更需要在思想理念、价值观念上,拥有影响这个世界的力量。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竞争,我们应该怎样确立自己的国家哲学?

这是一个尴尬的现实。发展的列车匆匆路过精神的站台,现实的变化把心灵的地图抛在身后,诗化的语言,道出令人痛心的价值失落。舌尖上的安全屡屡失守,腐败蔓延侵蚀社会信任,甚至连老人摔倒扶不扶都成了问题。辉煌成就与成堆问题共存、社会进步与社会弊病并生、社会和谐与精神失衡同在,我们需要确立一个怎样的价值航向,让亿万人民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

这是一种纠结的处境。我们这个时代,既有郭明义的浓浓爱心,也有郭美美的空空灵魂;既有支教毕业生扎根基层的奉献精神,也有宁在宝马里哭,不在自行车上笑的价值错乱。生活的日渐富裕,并未自动引来幸福的敲门,却让一些人感到精神的空虚、思想的迷茫。面对消费主义、拜金主义、物质主义的冲击,我们该如何解开口袋满当当、脑袋空荡荡的困惑,在改造物质世界的激昂乐章中唱响精神之歌的主旋律?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在当代中国,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应该坚守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

(三)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到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核心价值锻造,一直是我们党执政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取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最大气磅礴的书写,源于精神;最令人振奋的变化,始自人心。作风建设与反腐倡廉双管齐下,深化改革与厉行法治两翼齐飞,不仅在现实中讲述了又一个春天的故事,更在精神上催动了又一次崭新的觉醒。

从舆论对强力反腐的一致点赞,到三个国家纪念日的全民参与,国家的价值导航更加明确;从对暴恐活动同仇敌忾的打击,到对呼格案全面深刻的思考,社会的共识引领更加有力;从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定位,到名牌高校降分特招农村娃,深化改革的各项举措,给予梦想更大的空间,也让个人的信仰驱动更加强劲。新的社会气质正在涵养,新的时代精神正在呈现,中国的价值重整迎来了一个关键性拐点。

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在北京大学提出青年要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上下功夫,在上海考察工作时强调贵在坚持知行合一、坚持行胜于言,在北京民族小学寄语孩子们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习近平总书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提升到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高度,强调中国梦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价值体认和价值追求。

人生需要信仰驱动,社会需要共识引领,国家需要价值导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勾画的正是人生奋斗的梦想之舵、中华民族的精神之钙、当代中国的兴国之魂。

(四)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这个概括,实际上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

富强好比国之脊梁,挺起国家的腰杆,护卫民众的福祉。旧中国积贫积弱,备受列强欺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成为近代以来中华儿女最强烈、最执着的愿望追求。

我们倡导的富强,是人民共同富裕和国家繁荣强盛的有机统一,是和平发展与共享共赢的崭新模式。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不仅体现在最终能够创造比资本主义更发达的生产力,更体现在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中国现在不称霸,将来强盛起来也永远不称霸。我们追求的富强,不崇尚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不认同国强必霸的陈旧逻辑,而是希望与世界各国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共谋和平、共享和平。

民主如同国之经络,疏通国家的肌体,协调政治的机能。作为一种政治实践、价值理念,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我们倡导的民主,是真实的民主,没有门槛,不受财产、地位、民族、性别、宗教等因素限制,使每个人都享有平等的政治权利;是广泛的民主,绝不以牺牲多数人利益为代价来保护少数人的利益,同时又尊重和照顾少数人,充分反映和协调各方面的意愿和利益;是高效的民主,既真切全面地反映人民意愿,又致力于尽快形成统一意志、统一行动,以解决实际问题;是丰富的民主,不仅有选举民主,还有协商民主、基层民主,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

篇二:2015高考作文素材:核心价值观

2014年,甲午年。2月12日,《人民日报》公布了24字“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 24字浓缩了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奋斗目标和中国人民的中国梦提供了理想信念上的精神支撑。

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了精神之纲。彰显了现代中国的精神面貌,是知与行、继承与创新、目标与结果、倡导与规范的有效统一。

24字弘扬了中国优秀传统价值精神,既有传统的家国情怀、故土情结的体现,也有仁信、义利的美德;既有民主法意的彰显,也有幸福富强的追求,无不是民族精神的反映,体现了社会主义中国的精神追求和价值理念。

24字强化精神认同,纾解内心焦虑,排遣精神空虚。立言、立行、立业。试从词语的不同角度进行诠释。

【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富强 [fù qiáng]

【英译】Rich and strong (powerful)

【基本释义】富足而强盛。富足而强盛经济发达军事强大。财富充裕,力量强大;谓使富足而强盛,又指富足而强盛的国家。

【引证解释】

1、《管子?形势解》:主之所以为功者,富强也。故国富兵强,则诸侯服其政,邻敌畏其威。

2、《史记?李斯列传》:李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

3、《淮南子?泰族训》:或从或横,或合众弱,或辅富强,此异行而归於丑者也。---张仪、苏秦

4、《和吴御史汴渠》:郑国欲弊秦 ,渠成秦富强。---宋?王安石

5、《初闻灯船鼓吹歌》:“江陵今日富强成,圣人宫中奏《云门》。”

---清?杜浚

6、《春秋论》: 齐桓 、晋文阳为尊周而实欲富强其国,故夫子与其事而不与其心。---宋?苏洵

民主 [m?n zhǔ]

【英译】Democracy

【基本释义】民主,代表着由人民统治,即“人(全)民做主”。至于民主的统治方法、以及其“人民”的构成范围则有许多不同的定义,现在一般是由多数进行统治;民主通常被人与寡头政治和独裁政治相比较,在这两种制度下政治权力高度集中于少数,而没有如民主政治由人民控制;民主总是为一定的阶级所享有,总是属于被统治阶级,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是服从于统治阶级的,世界上不存在超阶级的全民的民主。

【引证解释】

1、民主的字源来自古希腊语:δημοκρατ?α(dēmokrat?a),意为由人民统治;这个字由古希腊语:δ?μο?(d?mos,人民),以及古希腊语:κρ?το?(kratos,权力或统治)所组成。

2、这个词被用来形容西元前五世纪,希腊城邦中的一种政治制度,以雅典为代表。它将

统治权力交给城邦中的多数人,与少数人进行的精英统治(古希腊语:

?ριστοκρατ?α),例如君主政体、独裁统治、贵族政体、寡头统治等相对。

3、《历史》:希罗多德记录了在大流士建国之初,要决定波斯帝国的体制,对独裁、寡头与民主三种政体进行比较,最终决定选择独裁(古希腊语:α?τοκρατ?α)政体的故事。欧塔尼斯(Otanes)支持民主政体,但麦加比苏(Megabyzus)认为采用民主会造成无知暴民统治国家,而大流士认为,民主最后仍会变成独裁体制。

文明[w?n m?ng]

【英译】Civilization; Culture;Civilized;Modern

【基本释义】文明是指人类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文明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个人道德完善;二是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指社会发展到较高水平和人类普遍有一定文化水平所表现出来的状态。

文明是人类审美观念和文化现象的传承、发展、糅合和分化过程中所产生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总称。是人类开始群居并出现社会分工专业化,人类社会雏形基本形成后开始出现的一种现象。是较为丰富的物质基础上的产物,同时也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基本属性。

文明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所逐步形成的思想观念以及不断进化的人类本性的具体体现。研究发现,人类现代文明在4.4万年前就已出现。

【引证解释】

1、《易?乾》:天下文明者,阳气在田,始生万物,故天下有文章而光明也;见龙在田,天下文明。---孔颖达疏

2、《河清颂》:泰阶既平,洪水既清,大人在上,区宇文明。---南朝宋鲍照

3、《天长节使鄂州刺史韦公德政碑》:以文明鸿业,授之元良。---唐李白

4、《天工开物?陶埏》:陶成雅器,有素肌玉骨之象焉。掩映几筵,文明可掬。---明宋应星

5、《觚賸?石言》:予既喜身亲古人未言之见闻,复重慨夫文明之璞一旦割裂而出,天地真蕴,山川元气,渐至竭耗。---清钮琇

6、《书?舜典》:濬哲文明,温恭允塞。--- 孔颖达疏:“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文德辉耀

7、《宋书?律历志上》:是以君子反情以和志,广乐以成教,故能情深而文明,气盛而化神。

8、《玉壶清话》:主上文明,吾辈苟以观书得罪,不犹愈他咎乎?---宋文莹

9、《继宋德懋韵》:圣人开运亿斯年,睿智文明禀自天。---元耶律

8、《贺黄云表》:柔远俗以文明,慑凶奴以武略。前蜀杜光庭 宋司马光《呈范景仁》诗:“朝家文明所及远,於今台阁尤蝉联。” 元刘壎《隐居通议?诗歌二》:“想见先朝文明之盛,为之慨然。”

9、《易林?节之颐》:文明之世,销锋铸镝。---汉焦赣

10、《寄怀楚和尚》诗:何得文明代,不为王者师。---前蜀贯休

11、《琵琶记?高堂称寿》:抱经济之奇才,当文明之盛世。--明高明

12、《愤时迭前韵》:文明种子已萌芽,好振精神爱岁华。---清秋瑾

13、《易?明夷》:“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 文王以之。---犹明察

14、《后汉书?邓禹传》:禹内文明,笃行淳备,事母至孝。

15、《新唐书?陆亘传》: 亘文明严重,所到以善政称。

16、《闲情偶寄?词曲下?格局》:若因好句不来,遂以俚词塞责,则走入荒芜一路,求辟草昧而致文明,不可得矣。---清李渔

18、《准风月谈?抄靶子》:“ 中国究竟是文明最古的地方,也是素重人道的国度。”---鲁迅

19、《茶馆》这儿现在改了良,文明啦!---老舍

20、《福建光复记》:所有俘虏,我军仍以文明对待,拘留数时,即遣归家。--民国 郭孝威

21、《老残游记》第一回:这等人??只是用几句文明的词头骗几个钱用用罢了。---合于人道。

和谐[h? xi?]

【英译】amiable and relaxed;friendly mood;harmonious

【基本释义】和睦协调。和谐是对立事物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具体、动态、相对、辩证的统一,是不同事物之间相同相成、相辅相成、互助合作、互利互惠、互促互补、共同发展的关系。这是辩证唯物主义和谐观的基本观点。

【引证解释】

1、《诗?周南?关关雎鸠》:后妃说乐君子之德,无不和谐。---汉 郑玄

2、《杂纂》:诸妇和谐,不嫌麤辣。---唐 李商隐

3、《琵琶记?寺中遗像》:敢天教我夫妇再和谐,都因这佛会。---明高明

4、《瞽叟杀人》:所贵於舜者,为其能以孝和谐其亲。---宋 司马光

5、《晋书?挚虞传》:施之金石,则音韵和谐。

6、《瓯北诗话?黄山谷诗》:自中 唐 以后;律诗盛行,竞讲声病,故多音节和谐,风调圆美。---清 赵翼

7、《魏书?萧赜传》:赜初为太子时,特奢侈。道成每欲废之,赖王敬则和谐。

8、《楚昭公》第一折:“此剑原是吴国之寳,他既来索取,不如做个人情,送还了他,两国和谐,可不好那!---元 郑廷玉

【社会: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自由 [z? yóu]

【英译】free; Freedom; Liberty; Latitude

【基本释义】由自己作主;不受限制和约束。公民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其自己的意志活动有不受限制的权利。哲学上指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自由的基本概念对一个社会的个体人而言,是指他(她)希望、要求、争取的生存空间和实现个人意志的空间,这个空间包括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文化及传统的等外部条件,同时也包括个人体质、欲望、财富、世界观价值观及理想观的表达欲望等个人因素和内在因素。

从意识形态来讲,自由分为感性的自由和理性的自由,理性的选择和感性的选择往往存在差异和冲突,因此可以说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自由。

从一般意义上来讲,人们更看重感性意义上的自由,而感性的自由更容易和外部世界发生冲突。

而理性意义上的自由和对这种自由的尊重,是人类个体、群体,以至民族和国家走向文明和发展的必然的先决条件。

所谓自由,不应该想要寻求谁的施舍,即使被束缚,只要心不被压制,对于自己而

言随时都可称之为自由。

自由是人类在获得基本生存保障的前提下,渴求实现人生价值,提高生活质量进而提高生命质量的行为取向和行为方式。由于存在自然条件和内在条件的局限性,这种取向有时是盲目的,甚至是非理性的。自由还是一个非常具有时限性和相对性的概念,因此不同的群体、不同的个体对自由的看法是不同的。

【引证解释】

1、《玉台新咏·古诗》: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2、《后汉纪·灵帝纪中》:“今方权宦羣居,同恶如市,上不自由,政出左右。---晋 袁宏

3、《北史·尒朱世隆传》:既总朝政,生杀自由,公行淫泆,信任羣小,随情与夺。

4、《胡笳十八拍》之七:寸步东西岂自由,偷生乞死非情愿。---唐 刘商

5、《聊斋志异·巩仙》:野人之性,视宫殿如籓笼,不如秀才家得自由也。--- 清 蒲松龄

6、《万国公报》从第136册起连载斯宾塞尔《自由篇》,---1900年

7、《自由原理》严复翻译出版了约翰·穆勒(John S. Mill)的on Liberty,同年,马君武将此书翻译定名《自由原理》出版,把西方的自由思想比较完整地介绍到了中国。英译为freedom;liberty;free;uestrained;at liberty ---1903年

平等 [p?ng děng]

【英译】Equality

【基本释义】平等意思是指政治、社会或经济地位处于同一水平;没有或否认世袭的阶级差别或专断的特权。在程度、价值、质量、性质、能力或状况上与他人或他物相同的或相等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特指在享受待遇或特权方面与他人等同的所有的人生来是平等的。

平等是人和人之间的一种关系、人对人的一种态度,是人类的终极理想之一。

人和人之间的平等,不是指物质上的“相等”或“平均”,而是在精神上互相理解,互相尊重把对方当成和自己一样的人来看待。现代社会的进步,就是人和人之间从不平等走向平等过程,是平等逐渐实现的过程。

【引证解释】

1、《金刚经·净心行善分》: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故名无上正等菩提。

2、《从江西至彭蠡道中寄齐相公》诗:本师留度门,平等寃亲同。---唐 顾况

3、《百喻经·二子分财喻》:尔时有一愚老人言:教汝分物使得平等,现所有物破作二分。

4、《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以佛法论,广大慈悲,万物平等。---清 纪昀

5、《聊斋志异·商三官》:优人 孙淳 携二弟子往执役。其一 王成 ,姿容平等,而音词清彻,群赞赏焉。---清 蒲松龄

6、《纪事》诗:“红黄白黑种,一律平等视。---清 黄遵宪

7、《意中缘·嘱婢》:“你不知道那女子是个聪明绝顶的人,我料他决不肯嫁个平等丈夫。---清 李渔

8、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郭孝成》:“若以本代表所闻,民国成立,汉、满、蒙、回、藏一律平等,确无疑义。

9、梵文意译。亦译作“舍”。佛教名词。意谓无差别。指一切现象在共性或空性、唯识性、心真如性等上没有差别。

10、《大日经卷》:一揭举身、语、意之三密平等。往生论注卷上载,平等是诸法

体相,由此所达到之智慧,应无所分别,主观与客观亦无区别,此称智平等;对于众生亦应等同视之,无高低、亲怨之区别,在值得怜悯和具有佛性上,平等无二,此称众生平等。

11、《一乘法》:表示与佛之智慧平等之大慧,称为平等大慧;普遍于一切而无差别之爱,称为平等大悲;对一切平等,了悟真理而不起差别见解之心,称为平等心。空、假、中三观中之从空入假观,又称为平等观;观身、语、意三密之平等无差别,称为三平等观;不论怨、亲之别,一概一视同仁,称为怨亲平等。

12、《新华严经卷五十三》:离世间品举出菩萨具有十种平等,即:一切众生平等、一切法平等、一切刹平等、一切深心平等、一切善根平等、一切菩萨平等、一切愿平等、一切波罗蜜平等、一切行平等、一切佛平等,菩萨若安住此法,则得一切诸佛无上平等之法。

13、《大方等大集经卷五十》:举出众生平等、法平等、清净平等、布施平等、戒平等、忍平等、精进平等、禅平等、智平等、一切法清净平等十种。

众生若具此平等,能速得入无畏之大城。此皆说明人、法、国土、修行乃至诸佛等悉皆平等无有差别之理。

公正 [gōng zhang]

【英译】Just;Fair;Impartial;Fair-minded;Equitable

【基本释义】公平正直。公正是伦理学的基本范畴,在英文中为justice,在汉语中的解释为“公平正直,没有偏私”。没有偏私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而言没有偏私,因而,公正是一种价值判断,内含有一定的价值标准,在常规情况下,这一标准便是当时的法律。英语中的jus本身就有法的意思,公正以jus为词根演变而来,也说明了这一点,任何一个社会都有自己的公正标准,所以,公正并不必然意味着“同样的”“平等的”。

【引证解释】

1、《荀子·正论》:故上者下之本也??上公正则下易直矣。

2、《史记·伯夷列传》: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

3、《朱子语类》卷二六:只是好恶当理,便是公正。

4、见于《荀子·赋篇》:公正无私,反见纵横。

5、《吕氏春秋·高义》:其为人也,公直无私。---战国 吕不韦

6、《淮南子·修务训》:若夫尧,眉八彩,九窍通洞,而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汉 刘安

7、《白虎通》:公之为言,公正无私也。公正往往作为一个道德范畴,是摈弃了一己之私的高风亮节。

---班固

8、《重回明末辽东·听教睢阳袁可立》:杨太曦忙上前恭谨施礼道:‘但让我最为感到难得的还是大人不认权贵,只认王法的公正无私,铁面无情。---文心海洋

9、《上海的早晨》第四部十九:只要我们做得公正,把问题摊开,给工人说清楚了,工人一定不会有意见的。 ---周而复

10、《辞源》对于公正的解释是:不偏私,正直;

11、《说文》解:公,平分也。从八从私,“八”即“背”,分也, “厶”象征财物。一说,“厶”音私,不公也,韩非曰:背私为公。正,是也(是,直也),不偏不

篇三:2015高考作文指导(核心价值观)含学生习作

高考作文指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考作文热点话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希望大家认真阅读,好好感受,勤于思考,多读多练,从中吸取精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时政热点,可能是今年高考作文的命题方向。考生可多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方面的信息,为高考作文积累素材。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中央主流媒体和地方省级党报,均在显著位置刊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相关文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了方向。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概括,反映了现阶段全国人民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

一个社会的本质、特征和理想追求集中表现为该社会的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典型特征,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我们要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正是一个经济富强、政治民主、精神文明、社会和谐的国家。这一价值理想鼓舞人心,满载我们对于祖国未来的美好期望。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属性。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从政治、经济、社会制度的改革,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党和政府不断重视人民的自由和平等,社会的公正和法治。近年来,我们党在实践中不断践行这一崇高理念,正是为了早日实现社会的自由、平等、公正和法治,使人民得到更加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是社会主义社会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其涵盖了社会主义公民道德行为各个环节,贯穿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各方面,是每一位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都应当树立的基本价值追求。只要每一位公民都能做到热爱祖国、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友爱善良,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社会一定更加和谐幸福,国家一定更加富强文明。

通过三个层次理念的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了政治理想、社会导向、行为准则的统一,实现了国家、集体、个人在价值目标上的统一,兼顾了国家、社会、个人三者的价值愿望和追求。可以说,这一表述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要求,昭示了中国共产党长期奋斗的一贯主张,继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精华,汲取了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共性又涵盖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个性,既坚守国家社会的目标又张扬了人的主体性,既有深厚的传统底蕴又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符合历史、合乎实践,贴近民情、顺乎民意,能够发挥出广泛的感召力、强大的凝聚力和持久的引导力。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当下中国,经过历史沧桑巨变,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变革,发生了全面的变化。发展起来以后的中国,对精神信仰、伦理道德、社会风尚的关注更甚以往,对主流价值和共同信念的归属感尤为强烈。倒地老人“扶还是不扶”的热烈讨论,折射出人们对道德良知的珍视与焦灼;教育公平、就业公平、司法公正一再成为舆论焦点,道出了人们对社会规则的态度和期望。人生需要信仰驱动,社会需要共识引领,发展需要价值导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要求,正对应这三个层面的时代要求,可谓大势所趋、正当其时。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发热议、产生认同、赢得共鸣的原因所在。

历史证明,一个国家和民族,贫弱落后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精神空虚。没有核心价值观,再丰裕的物质生活也难免让国家社会迷失。中国梦的重要内涵,就是寻求国家的价值内核、实现社会的共同理想、构建国民的精神家园。因此,我们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宣传活动,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为国家发展助力,更为民族进步铸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提出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和具体方法,为全党全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和具体路径。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在认知认同、做到知行统一。要坚持内化于心、外化为行、固化以制,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心入脑、知行合一,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行者、引领者、示范者、推动者。

一个人核心价值观能否真正树立起来,最根本的要将其内化为政治信仰、理想追求。内化得越迅速,宣传教育的成效就会越明显;内化得越彻底,核心价值观就会树得越牢固;内化得越自觉,核心价值观就会越管用。要把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无论是个人还是有组织的群体,都有自己的价值观。把践行核心价值观作为自己的社会责任,关键是要把这种核心价值转化为个体自己的价值观。要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个体价值观既体现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又具有个性特色。这样,就可以形成全体社会成员具有共同的社会价值信念和共同的社会价值追求。

实践是形成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也是衡量核心价值观是否确立的标准。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工作实践中,从小事做起,在实践中感知、在行动中领悟,使符合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受到鼓励,使违背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受到制约。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即使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在外在的诱惑和冲击面前仍然有可能放弃自己的正确价值追求,而做一些与之相悖的事情。因此,我们不仅要将核心价值观转化为自己的价值观,而且要矢志不渝地坚守,始终都出于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自觉地履行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使之真正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上,努力形成遵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荣、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耻的良好环境。

要以核心价值观作为价值标准检验自己的言行。核心价值观是一种完整的科学价值体系,包含了终极目的、核心理念和基本原则,所有这一切都应该成为社会成员的行为准则,成为行为正当与否的价值标准。每一个社会成员不仅要按核心价值观的各种要求行动,而且要以这些要求作为衡量是非善恶、正当与否的标准,反思和检验我们的言行,使我们的言行达到或越来越趋近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作文题示例】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我们常听到一句话说:“道不同,不相为谋”是说价值观会影响人际交往,还有人引用丘吉尔的话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那么在社会生活中,你认为“价值观”和“利益”哪一个对你生活更为重要呢?请联系生活,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问题,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例文】

核心价值观,立世之本

我们常听到一句话说:“道不同,不相为谋”是说价值观会影响人际交往,其中的”道”,就是我们所说的核心价值观,它是人们交往的前提和基础。常言道:“人以类聚,物以群分,”没有相同的价值观,怎能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呢?因此,只有确立正确的价值观,才能让我们寻找到志同道合的人,才能立足于世。因为,正确的核心价值观乃立世之本。

核心价值观,催人奋进。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的社会中,一些人向利益看齐,他们又有多少真正的快乐?真正的幸福?如同《华严经》中所言:“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初心又何尝不是我们正确的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说:“只要是中国人,就应该自觉地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诚信、友善??这是时代的需要,历史发展的必然。只有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践行它,我们才能得以走的更远。乔布斯的成功不仅仅是利益,更是价值观,他要创造属于自己的苹果帝国,服务于广大的消费者。假如他只追求利益,而忘了自己的价值观,也许今日的“苹果”将会香消玉损,假如盖茨没有一个普世的价值观,怎能大笔的捐款,救济贫困呢?因此,正确的价值观催促人们奋进,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追名逐利者,咎由自取。丘吉尔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但我却不以为然。生活中不能永远只追求利益,也许追求到了金钱财富,可内心就一定能收获到快乐吗?如郭美美、房车、房姐、表哥儿等人,他们只能收获物质上的财富,却没有收获内心的充盈,虚荣浮躁,有的人将被时代抛弃,有的贪官污吏,自取灭亡,受到万人的唾弃,正因他们没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过分追求钱财利益,才惹火烧身。事实再次告诉我们:追名逐利,为自己而活着,自私自利,终将为社会抛弃。

立世之本,普世之灵魂。如孟子所言“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大凡获得成功的人,无不具有正确的价值观。他很伟大——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中国革命事业立下汗马功劳;他很平凡——郭明义,一个普通的工人,十年如一日的捐钱捐物,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带动着千千万万的郭明义,使社会充满和谐与欢乐,幸福与安宁。因为,他们有着一颗朴实善良的心,都坚定为主义树立核心的价值观。

敬业、诚信、友善等核心价和直观,体现了古圣先贤的思想,体现了仁人志士的夙愿,体现了革命先烈的理想,如春风吹拂内心,如夏雨滋润心灵,如秋果甘甜生命,如冬阳温暖人心。有了核心的价值观,我们才能立足于人世之间,有了核心价值观,我们才能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让我们一起践行,一起奋进吧。

【修改与点评】

习近平主席在北京民族小学庆祝六一儿童节的讲话再次提及。此前二月在政治局常委会的理论学习、五四青年节北大的讲话、近日在上海市对领导干部的讲话,以及六一儿童节的重要讲话,一再强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核心价值观分三个层面:(1)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2)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3)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也是2015年高考作文考查的重要方向。

1.题目“核心价值观,立世之本”深刻地揭示了材料和文章的中心,立意拟题十分准确。

2.开篇运用材料,简明扼要地提出论点;中间运用三个小标题,围绕中心,列举实例展开论述,论证充分,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结构严谨。

3.结尾总结上文,首尾照应。运用排比句式、比喻的修辞,形象生动地阐述了核心价值观对实现中国梦的伟大作用。具有联系实际,号召激励,鼓舞人心的气势。

【学生习作】

树立基本价值观

意识进步和物质丰富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一个社会的健康发展,总是两者齐头并进,协同发展的结果。但是,当今的社会却是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人们的思想偏向于物质生活,人们对利益的追求到(达)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一个)正确的价值观的树立是极其需要的(显得尤为迫切)。

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但一个时期以来,商业利益的触角以空前的气势,无孔不入,不择手段,(甚至)丧心病狂,穷凶极恶地侵蚀着我们社会的各个角落。人们的价值观(体系)已经崩塌(坍塌),人们的世界观已经扭曲。在那些不法商贩的心目中,利益是至高无上的。于是乎,教辅读物成了学生的恶(噩)梦,回扣绑定了婴儿的第一口奶,地沟油、假羊肉走上了我们的餐桌,假种子、假农药坑农害农,不法商贩以假冒伪劣攫取利益,无良厂家以偷工减料、克扣工资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贪污腐败之徒以权力寻租中饱私囊,人性泯灭之医生竟然贩卖婴儿换取金钱,一时间“笑贫不笑娼”的价值观成了一部分人的是非标准。人们的基本价值观的遗忘,利益的无限放大,蒙蔽了无数人的双眼,破坏了社会应有的秩序。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奏响主旋律。以其正能量,肃清社会的歪风邪气。子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追求利益本身是并没有什么错误,错误的是他们心中那杆是非标准的秤——价值观。人们常说:“要想走得远,那就要确立一个目标。”树立基本价值观,以其为指路明灯,照亮我们在利益世界前进的道路,以其正确性,营造更美好的社会。人活着仅仅需要一碗饭,一身衣,一张床,而所追求的利益是身(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现代人常常因缺乏幸福感到困惑,他们常常觉得自己的物质生活已经很丰富了,但为什么精神生活感到缺乏,其实他们幸福感的缺乏是因为他们已经忘了基本价值观。

骗别人容易,骗自己难,做了亏心事就做不到内心坦然。真诚唤取幸福,美德呼唤美德,而恶行激发恶行,欺诈必受惩罚,这是被生活无数次证明了的事实。诚实劳动不但能创造财富,还能给人成就感,带来内心的坦然,感受内心的真谛。当我们确立基本价值观,社会才会更成熟。

【点评】

本文思路明晰,观点和倾向性也基本正确,我打了43分,但很多语句出自于材料上,如果是高考作文评分,很可能会给老师很差的印象而得较低的分数。慎之!

难题

来,走近点,这儿有道难题——“价值观”重要,还是“利益”重要?你眉头紧锁,不知从何想起,从何写起。

好,那就让我帮你做出抉择。 穿越千年时空,我和你来到战火纷飞、百家争鸣的时代(战国时代?)。一辆破旧的牛车缓慢移动,车轮的嘎吱声有节奏地一声声传向天际。牛车上那位衣衫褴褛的老者就是你熟悉的孔夫子。“知其不可而为之”“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老人沧桑睿智的话语悠扬飘散,你微眯着眼,于朦胧中,看到一个寄寓于破旧躯壳中的伟大灵魂。

低声浅吟老人的话,你看着眼前的难题,心中是否有些许光亮透过浮尘,照亮一方黑暗?

利者,不义得之,是谓小人;利者,于国于百姓,是谓君子。

来,我再带你去一个地方。充斥着刺鼻气味的实验室里,你看到埋身于实验器材之间的居里夫人,你看到她眼角的皱纹,疲惫的面容,却没有注意到她眼中火热的科学探索的光亮的眼神,却没有注意到弃在一旁的荣

誉奖章。她将发现的第一个放射性元素起名为“Po”,只因为她对祖国波兰深沉的爱。视金钱名利如粪土、如浮云,她勤劳爱国,无私奉献,为国家、为人类谋利益,再苦再累也无悔。

居里夫人的“价值观”与“利益”观是否能帮到你?

似乎,你的眉头又舒缓了几分。

请往那看,那是谁?身高一米五几,面貌丑陋,是拿破仑吗?不,你再仔细看看。循着我手指的方向,目光移到那个站在讲台上激情演讲的男子。没错,他是马云。我知道你心中必定会疑惑:马云不是一个商人吗?商人重利轻义,对我解这道题又有何帮助?嗯,听我慢慢道来。马云的商业理念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成功。对,你没有错,他给千万小家做“生意”(搭建平台),最终成就了他自己“大家”的辉煌。他的成功,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千万人的成功堆砌而成。原来“利益”也可以如此富有价值。

“哈哈哈??”我听到你释然开怀的大笑,我看到你澄澈坚定的眼神。你朗声道:“利益和价值观,两者并不矛盾,携二者也可灿烂一生!”

就这,所谓的难题悄然解决??

【点评】

文章以“难题”的提出为切入口,因“难题”的解决而结束,对“价值观”与“利益”的关系有较深的思考与分析。在论据使用方面,“孔夫子”一例将君子与小人的“义利观”说的较为透彻;结尾“马云”的例子烛照古今,将“义利结合”的现实意义揭示出来了;“居里夫人”的例子也可以说明为国家、为人类谋“利益”才是最有“价值”的,但光有例子而缺乏具体的分析和阐述,缺乏观点句、分析句、结论句等,需要深思。

本文我的评分是50分。但要注意,文章的文体特色不够鲜明,在高考阅卷时很容易被打低分,需慎重对待。

篇四:2013关于价值观的模拟作文素材与例文

2013关于价值观的模拟作文素材与例文

思维空间

2013-05-14 2155

2013关于价值观的模拟作文素材与例文

深圳市2013年高三二模作文审题立意提示

茹清平范磊

一、作文试题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任时曾经被媒体问到“中国的电视机已经出口到英国了,你是否感到危机?”撒切尔夫人一笑,回答道“等到中国的节目也输出到英国的时候你再来问我这个问题。”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在任时也说过类似的话,大意也是一个不能输出价值观的国家,不能说它是一个强国。她们所说的价值观,简单的说,就是有稳定性、持久性的思想。

在撒切尔夫人和希拉里看来,中国在没有输出电视节目或者是背后的价值观之前,中国是不足以为惧的。如果推而广之,一个国家、一个城市乃至一个人,在没有能力输出价值观以前,不能算真正的“强国”“强市”和“强人”。 请仔细阅读材料,然后从中选择一个角度作文。你可以同意也可以不同意她们的观点。写议论文的话,你可以就国家或城市立论,也可以就个人立论;也可以写记叙文。只要把你的想法通过文章很好地表达出来就可以了。要求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少于800字。

二、审题立意提示

(一)作文试题初读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试题(也有人称之为“新材料作文”“命意作文”),作文试题由三段文字组成。

第一段文字是材料的叙述。叙述两个政治女强人有关“中国是否为强国”“怎样的国家算强国”两个问题的理解。

第二段文字是对材料的分析,解读了两个政治女强人的“话外之音”——“强国”的评价标准。并将两个政治女强人评价“强国”的标准拓展至评价一个城市和一个人,是对作文立意方向的一个引导。

第三段文字是谈写作要求。

1、立意方向可同意,不同意,部分同意或部分不同意。

2、文体限定议论文、记叙文均可。

3、切入角度或国家或城市或个人。

4、行文要求自拟标题,不偏离材料含意,800字以上。参照2012年广东高考作文阅卷评分组规定,行文时材料可以引用,也可以不引用。

(二)作文材料的细读

其一、揣摩“电视机”“电视节目”“输出”的言外之意

其二、理解材料中的几个关键词的含意

关键词一“是否为强国、市、人的标准”(4处)

轻硬实力——外在的、经济上的、表层的,重软实力——文化的、价值观上的、内在的、精神层面的。

相关素材

①“硬实力和软实力皆至关重要,但在信息时代,软实力正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影响力。”——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院长约瑟夫·奈

②国家的几个层次三流的国家输出产品,二流的国家输出技术,一流的国家输出价值观

关键词二“价值观”(4处)

价值观是人们对事物有无价值和价值大小的认识及评价标准,是处理价值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态度的总和。通俗地讲,即稳定性、持久性的思想。包括文化风尚、政治生态、国民审美判断等。

关键词三输出”(3处)

有影响力、值得学习推崇、获得大众认可。

(三)审题立意角度

对材料的核心问题进行追问(即追问两个政治女强人对强国(市、人)标准的看法是否正确)

追问方向一(正向、肯定)能输出价值观的确是判断强国(市、人)的标准。 从“是不是”的角度立意

1、价值观一个国家(城市、人)的软实力;国家之间(城市之间、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文化纽带;兴国(强市、立人)之魂。

2、做输出价值观的国家(城市、人)。

3、输出价值观中国的强国梦。??

从“为什么”的角度立意

4、输出价值观,国家(城市、个人)生活品质的一张名片;

5、输出价值观,国家(城市、个人)才能获得尊重(拥有自信力)。

6、输出价值观,国家(城市、个人)才能体验文化多样性。

7、输出价值观,国家(城市、个人)才有稳定性、持久性文化(身份)认同。??

从“怎么样”角度立意

8、输出价值观,我们任重道远。

价值观扭曲,不少国民(市民、中国人)的流行病。如,社会信任度下降、戏弄经典、社会冷漠、信仰缺失、算命(信教)之风兴盛、国家认同、文化认同和民族意识淡化、道德失范。

事例如,在对待节日文化的态度上,90%的青年表示会庆祝圣诞节和情人节;57.1%的人认为中国传统节日都停留在吃穿等物质消费上;60.7%的女性则认为西方的节日轻松自在,而中国的传统节日过得累;我们将自己传统的根文化主动的放弃了近百年之久。

再如,热爱祖国被视为“假做作”,服务群众被视为“爱逞能”,崇尚科学被视为“书呆子”,辛勤劳动被视为“没本事”,团结互助被视为“冒傻气”,诚实守信被视为“老古板”,遵纪守法被视为“不开窍”,艰苦奋斗被视为“老保守,危害祖国成了“斗士”,背离人民成了“本事”,愚昧无知成了“时尚”,好逸恶劳成了“潇洒”,损人利己成了“能耐”,见利忘义成了“聪明”,违法乱纪成了“勇敢”,骄奢淫逸成了“荣耀” 。——摘自《人民日报》社评

9、中国的硬实力与软实力失衡价值观多元的时代。??

从“怎么办”的角度立意

10、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诚信、友善等。

11、坚守、积极践行国家(城市、个人)核心价值观。

12、“和谐发展”我们可以与世界分享的价值观。

13、输出具有国家(城市、个人)个性魅力的价值观,发出自己的声音。

14、珍重中国传统文化,重塑国家(城市、个人)核心价值体系。?? 追问方向二(反向、否定)

15、输出价值观西方强权的文化冷暴力。

16、傲慢与偏见西方人看中国价值观的有色眼光。

虽然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决定文化思想的传播和辐射。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在先,思想文化滞后,但是,历史发展速度与趋势常常超出设想,不能犯经验主义错误。中国的双重强大会很快到来。

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文化思想各自有相对独立性,即使中国不输出电视机,中国文化也会辐射世界,因为中国文化曾经并且正在辐射世界,同时,西方文化价值体系已经出现一些问题或痼疾。

17、中国输出价值观的泱泱大国

说中国没有输出价值观,这不是污蔑,就是无知。早在民国时期,中国一流的学者如梁启超、蔡元培等人就已指出儒家的“仁”包含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消极自由”和“己立立人,己达达人”的“积极自由”两个层面;同时,“仁”不仅是一种政治自由的诉求,更是一种心性自由的境界。也就是说,“仁”是一个涵盖西方“自由”而又超越西方“自由”的价值观。

法国汉学家夏尔·勒布朗和雷米·马蒂厄也看到了这一点。它们在新近出版的《儒家》一书中说“仁”比单纯的“人权”或“诚实”包含着更加深刻的内容。事实上,儒家的天下观念、大同理想、君子人格、和谐理念等都是超越了时空限制和民族界限的具有普世性的价值观。中国不能将这些弥足珍贵的价值藏而不露和秘而不宣,而是应该积极主动的奉献出来,与世界各国人民一起分享。

追问方向三(多维、辩证)

18、既“输出”又“输入”强国(强市、个人发展)之路。多元的价值观才会有文化的大交流、大融合。各民族国家坚持自己的文化思想体系的独立和完整,同时注重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就能在国际竞争中获得生存与发展。

19、不以是否输出价值观论强弱和而不同,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篇五:价值观作文素材

(1)从辨证法角度,说明建设“一带一路”为什么能实现“一子落而满盘活”。(6分)

(2)促进“多元文明的群体性复兴”具有怎样的文化意义?(4分)

(3)综合运用经济、政治生活知识,以“促进中国与世界关系发展”为主题,为建设“一带一路”写一篇实施策略报告。(8分)要求: ①观点紧扣主题,分析全面深入,合乎逻辑。②根据题目要求,运用相关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分析、论证。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控制在 300 字以内。

37.(1)①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2分)“一带一路”建设为我国赢得经济发展的主动,也为沿线国家提供了国际合作的新平台,为整个区域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1分)

②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2分)“一带一路”找到了未来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必将为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1分)

(2)促进“多元文明的群体性复兴”,有利于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打牢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2分 )有利于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繁荣。(2分)

(3)答题示例:①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需要中国。建设“一带一路”,必须深刻把握经济全球化趋势,坚定不移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不断开拓与沿线国家经济合作的领域,深化合作水平,实现互利共赢。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必须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沿线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积极承担大国责任,维护国家间共同利益,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促进我国与世界各国关系不断发展。

43.1)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鼓励“专车”服务,有利于打破垄断,促进竞争,实现交通运输业的资源合理配置;市场有失灵的情况,需要实施科学的宏观调控。政府要完善法规、规范市场秩序,促进交通运输业健康有序发展。

2)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1分)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1分)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参与民主决策和进行民主监督,(1分)普通乘客应增强权利意识,积极表达诉求,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1分)

3)辨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其实质是“扬弃”。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2分)既要保留原有交通营运管理制度的合理成分,克服不合理内容,又要与时俱进,研究交通运营中出现的新情况,敢于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完善交通营运管理。(2 分)

篇六:2016高考立意顺应社会主流价值观

高考立意顺应社会主流价值观

2016-05-31侯喜君语文月刊

高考课标卷作文试题的基本特点是:

一、作文材料带有叙事性。所讲述的内容是必定有人做了某事,或是映照现实的寓言故事。2012年提供的是修船工补船洞的故事,2013年提供的是商人请切割师切割钻石的故事,2014年是“山羊过独木桥”比赛中两个选手互抱换位的故事,2015年提供的是女大学生举报父亲开车时打电话的故事。

本特点给予我们这样的启示:既然是事件,则其必然有对错之分,我们可以借助于褒贬来追究材料中的人物做得对或做得错的原因,进而找到最佳论点。比如“山羊过独木桥”比赛中的两个选手,如果予以批评,则一定是因为他们违反了比赛规则,由此可以倡导社会上的人们违守规则,则这就是最佳论点。

二、材料内容有现实指导意义。每个作文材料的旨趣,都是健康向上的,是对人生具有指导意义的。修船工补船洞的材料,旨在引领人们养成自觉行善的习惯;切割师切割钻石的材料,旨在引领人们敢于冒险、做事专注;山羊过独木桥的材料,旨在引领人们遵守规则;大学生举报父亲的材料,旨在引领人们珍爱生命,遵纪守法,养成良好的公民素质。

本特点给予我们这样的启示:作文立意应该顺应社会主流价值观,应该朝着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去靠近。

三、属于任务驱动型写作。所谓任务驱动,指的是作文试题,在要求学生阅读材料之后,针对材料中的内容,按一定的要求完成写作任务。比如2015年课标一卷试题要求考生给“女儿举报”事件相关方写信来入情入理地谈问题、讲道理,全国二卷要求考生在深入思考“当代风采人物”推选标准的基础上优中选优,都会引导考生就一个具体明确的要求来写作。

本特点给予我们这样的启示:从前那种开头提出论点、中间举几个例子、最后照应开头的僵化写法,早已不适合;过去那种拿一群古人如苏轼、陶渊明、司马迁等凑成文章主体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在的写作,一定是针对材料中的事件而写,一定是为解决当代社会的问题而写。所以一定要注意:1.全面而细致地对材料进行分析理解,从而准确把握材料的主旨。2.写作时,开头一般要引述材料,之后要照应材料,注意联系写作任务。3.多进行哲理思辨,这样才能把事件讲清,把事理说透。

全国卷高考作文试题,到2014年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材料内容由事件有定论、最佳立意面狭窄,一变而为事件无定论、最佳立意多元化。2014年的材料是“山羊过独木桥”比赛中,两个队员互抱换位的事件。材料提示说:“这种做法当场就引发了观众、运动员和裁判员的激烈争论。事后,相关的思考还在继续。”2015年的材料是女大学生小陈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自己的父亲开车时打电话,材料提示道:“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由此可以确定,2016年的高考作文试题,就形式而言,会与2014年、2015年的作文试题,保持同样的特征。一是具有故事性,材料中有人有事件。二是最

佳立意多元化,材料不会给出固定的立意,而是提供不同的说法,要求考生从其中一个方向上找立意。三是具有现实指导性,它一定会引导考生注意社会问题,要求其就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发表看法。

在内容上,预计高考与社会现实问题会紧紧联系。其主要导向主要有四: 一是立德树人。通过写作指引学生养成美好品性,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素养。比如提供含有下列内容的材料:要有奋斗精神;不可急躁、暴躁;做一个燃灯者,向社会传递正能量;孝文化的传承;抵得住名与利的诱惑;少些戾气,多些志气。

二是引导他们深刻理解并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比如提供含有以下内容的材料:利益的舍与得,追求美好名声,一开始就要扣好人生的扣子,要有信仰,警惕“精神缺钙”,有担当精神,不可自然矮化。

三是通过作文,引导学生树立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比如提供含有下列内容的材料:遵守规则,遵守法纪。2014年课标卷作文提倡的是前者,2015年课标卷作文提倡的是后者。

四是引导学生理解和传承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比如以下种类的材料:不要忘记英雄,不要忘记历史,对当今的不爱国的现象进行批判,继承优秀传统文化。

篇七:作文素材 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名言及典例、时评集锦

2014年,甲午年。2月12日,《人民日报》公布了24字“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

24字浓缩了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奋斗目标和中国人民的中国梦提供了理想信念上的精神支撑。

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了精神之纲。彰显了现代中国的精神面貌,是知与行、继承与创新、目标与结果、倡导与规范的有效统一。

24字弘扬了中国优秀传统价值精神,既有传统的家国情怀、故土情结的体现,也有仁信、义利的美德;既有民主法意的彰显,也有幸福富强的追求,无不是民族精神的反映,体现了社会主义中国的精神追求和价值理念。

24字强化精神认同,纾解内心焦虑,排遣精神空虚。立言、立行、立业。

【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富强

【基本释义】富足而强盛,经济发达军事强大。财富充裕,力量强大。

【名人名言】

1、主之所以为功者,富强也。故国富兵强,则诸侯服其政,邻敌畏其威。---管子

2、楚不用吴起而削乱,秦用商君法而富强。——司马光

3、欲讲富强以刷国耻,则莫要于储才。——谭嗣同

4、郑国欲弊秦 ,渠成秦富强。---宋?王安石

5、齐桓 、晋文阳为尊周而实欲富强其国,故夫子与其事而不与其心。---苏洵

6、为了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我要献出全部学识智慧。——中国近代科学家、教育家 钱伟长

7、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中国近代工程之父 詹天佑

“富强”是一种向上的气场

从也门撤侨、在尼泊尔强震中展示“中国行动”“中国价值”,让国人对“富强”一词有了深刻而直接的认识。国富才能民强,富强如同一种强大的气场,能带给国民一种内在的、向上的精神力量。本期大家谈从公民认同的角度诠释“富强”的精神影响,分享他们的思考。

当以自强为精神支撑

河南禹州 何冠军

鲁迅在《藤野先生》一文中提到,日本学生不相信他的考试成绩是靠自己取得的,怀疑藤野老师提前给他透露了题目,“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国家不够强大,别人就要蔑视你,这正是鲁迅先生深为痛苦的地方。

经过百年奋争和探索,我们坚定走自己的发展道路,国家终于一步步强大起来。可见,只有先自尊自信,才能后发崛起;只有先自立自强,才能实现国富民强。自强

是一个人活出尊严、活出人生价值的必备品质,更是民族复兴、国家崛起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

自强不只是争一口气,更是一种精神格局、一种文化自信。出国旅游的言行优雅,商业交往的货真价实,改革发展的自主创新,等等,都是有自信自强的精神品质在支撑。在奋斗中练就博大坚强的内心,克服软弱消沉的不良因子,我们才能一步一个脚印走向强盛。

富日子要讲精神品位

湖北大冶 洪合林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国家综合实力大大增强,群众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拿我的家乡来说,上世纪90年代初县城还只有巴掌大一块,房屋破旧,街道狭窄,从县城到乡镇办事要颠簸大半天。现在,县城和农村都已旧貌换新颜,家乡还跻身全国“百强”县市。

国家富强了,接下来该想想怎么把富日子过出精神和品位来。如今有少部分人稍微富了一点就耍派头、图享受、吃喝玩乐。还有一些人不论在家在外都浪费惊人,仿佛不知道钱从哪儿来的。“兴家如针尖削铁,败家如大浪淘沙。”不能刚过上一点好日子,就“小富即安”“小富即满”,一味贪图享受、不知进取。

不能被糖衣炮弹迷了心智,不要因各种“捧杀”而失去斗志,“富强”是需要我们不断去追赶的价值,仍需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让心态更加开放,让精神更加富足。强要强在下“踏实功夫”

江苏扬州 顾 仁

最近生了一次病,住院17天医药费超过1.6万元,但自己只掏了4000多元,其余的钱由医保报销了。换到20年前,这样的事情想都不敢想。近些年,各项社会保障覆盖面越来越广,让群众生活有了更坚实的制度保障。

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共同富裕,二者统一才是全社会期待的富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是看得见摸得到的,富强也不仅是国家的发展目标,更要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富强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实干兴邦是至理名言。无论国家强盛还是个体发展,最根本的动力还在实干。只有每个人都“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工夫”,一切美好才能创造出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握在手中。只有大力弘扬实干精神,以实干为荣、以实干为责,才能用实干的双手托起幸福美好的明天。

《 人民日报 》( 2015年04月28日 05 版)

民主

【基本释义】民主,代表着由人民统治,即“人(全)民做主”。至于民主的统治方法、以及其“人民”的构成范围则有许多不同的定义,现在一般是由多数进行统治;民主通常被人与寡头政治和独裁政治相比较。

【引证解释】

1、民主的字源来自古希腊语:由古希腊语人民,以及权力或统治组成。

2、这个词被用来形容西元前五世纪,希腊城邦中的一种政治制度,以雅典为代表。它将统治权力交给城邦中的多数人,与少数人进行的精英统治,例如君主政体、独裁统治、贵族政体、寡头统治等相对。

【名人名言】

1、民主并不是什么好东西,但它是我们迄今为止所能找到的最好的一种制度。——邱吉尔

2、民主使每个人成为自己的主宰。——詹·拉·洛威尔

3、民主是在静脉和动脉中循环的健康血液,肌体的正常功能靠它维持,但它决不应出轨,就像血不能流出脉管一样。——柯尔律治

4、民主制度,天下之公理。——清·梁启超

5、民主制就是直接由全体人治理、全体人民拥有、全体人民享受的自治政体。——西·帕克

6、天下之权,惟民主是主。——清·何启

7、我信仰民主政体,因为它使每个人都能发挥出自己的能力。——伍·威尔逊

8、一切的一切都开始于相互尊重,人是有感情的动物,需要平等和民主与理解和信任。——佚名

9、在民主的国家里,法律就是国王;在专制的国家里,国王就是法律。——马克思

10、在我的一生当中,我已经把自己献给了非洲人民争取生存权力的斗争。我与白人统治进行了斗争,也反对黑人控制,我珍视实现民主社会的理想,在那样的社会里,所有的人都和睦相处,具有平等的权利。我希望为这个理想而生活,并去实现它,但是如果需要,我也准备为这个理想献出生命。——曼德拉

民主的“飞来峰”不易成功(有删减)

人民主权的民主价值是现代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但是,常见的一种政治现象是,不少国家在民主实践中翻了船,民众为之付出惨痛代价。个中原因何在?

从亨廷顿所说的“第三波民主化浪潮”到“阿拉伯之春”,世界上有80个左右的国家和地区发生了所谓民主化转型,结果成功者寥寥无几,大多数国家要么是“无效的民主”即国家不能得到有效治理,要么出现所谓“民主的回潮”,还有的导致“国家失败”,如利比亚、伊拉克和阿富汗。这绝不是这些国家的民众想要的民主。但是,一旦实行,想甩

高考作文多元价值观

掉所谓的“好制度”远比推行这一制度要难得多。

为什么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如此之大?关键原因就是人们常说的水土不服,成功转型者成了例外,普遍结果是画虎不成反类犬。

有效的政治制度必须根植于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与社会结构之中,否则只能把一个国家推上不归路。不同的国家可能有共同的政治形式,但并不意味着会有相同的国家命运。制度容易学习乃至移植,但一个国家内在的历史文化是难以改变的,相同的政治形式在不同的政治文化中会有不同的政治结局。按照英国政治制度建立起来的印度并没有变成英国,按照美国政治制度建立起来的菲律宾还是那个菲律宾。

至此应该明白,很多转型国家的民主实践之所以出现灾难性后果,都是因为迷信了错误的民主观念,把西式民主当成民主的唯一形式。民主是人类的共同价值,但实现民主价值的民主形式必须是内生的,民主的实践形式必须与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结构相适应。历史文化是多元的,民主实践形式也必然是多样的。

《人民日报》( 2016年04月22日07版)

宽容谣言不是民主素养

一段时间以来,围绕“谣言”有许多议论。绝大多数人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形式的谣言,也有个别人认为,有的谣言未必没有影子,造一造甚至可以“助推改革”“解决问题”。

在信息化时代,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谣言?又该持有何种态度?

从范仲淹慨叹“忧谗畏讥”,到鲁迅直指“谣言杀人”,就个体而言,没有人希望谣言损毁自身;而从百余年前“虐死婴儿数十名”谣言引发的“天津教案”,到今天“纸馅包子”、“香蕉致癌”、“军车进京”造成的恶劣影响,从社会来讲,恐怕也没人否认谣言的负面作用。

这里需要拆穿一个荒谬的逻辑。比如有人说,说话权利就包括说错话的权利,对谣言的宽容,本质上就是对说话权利的保护;再比如,在言论的自由市场上,谣言终究会不攻自破,要保护言论市场自由,最好奉行不干涉主义,让谣言自生自灭。

类似的辩解似是而非,因为说错话与造谣言,性质是根本不同的。道理很简单,一个人行使言论自由权利,是否就可以侵犯他人的声誉?因为鼓励市场竞争,是否就不去查处伪劣产品?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人们常说“谣言止于智者”,然而现代传播速度空前,许多谣言在被证伪前已然伤及无辜。

正因如此,包括我国在内的大部分国家,在法律上规定了诽谤罪,以及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即使是以言论自由自居的西方国家,其宪法也对那些引发“明显而即刻的危险”的言论加以限制,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有过一句名言:绝不会保护任何人在戏院中诳呼起火引起恐慌的自由。

在这个意义上,无论秉持什么观点,不管从何种视角出发,都应该有一种底线价值观和基本是非观。任何人、任何时候,都不能以言论自由当借口制造谣言,不能以追问事实真相为幌子扩散谣言,把纵容谣言也当作一种民主素养。

就政府部门而言,对那些危害国家和公共安全的谣言,要坚决依法处置。同时,也要研究传言背后的公众情绪,正视谣言产生的社会土壤,用更加公开透明的举措,让真相走在谣言前面;以更加及时主动的发布,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进而不断提升自身公信力和谣言粉碎力。

从社会个体来讲,应该懂得合法与非法的界限,懂得发表意见和造谣的本质区别。发表意见是公民的权利,而造谣则是具有主观故意的破坏行为。

国外有一句关于谣言传播的名言:“当真理还在穿鞋,谣言已经走遍了天下。”信息翱翔的超音速时代,说什么谣言“自生自灭”或“不攻自破”,这其实是一种极不负责的态度。虽然,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谣言不可能被完全消除,但我们必须拿起法律的武器,对伤害公民权利和国家利益的各种谣言进行坚决的斗争,毫不手软。这同样考验着中国社会的成熟理性,度量着中国民主政治的行进步伐。

文明

【基本释义】文明是指人类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文明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个人道德完善;二是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指社会发展到较高水平和人类普遍有一定文化水平所表现出来的状态。

研究发现,人类现代文明在4.4万年前就已出现。

【名人名言】

1、以文明鸿业,授之元良。---唐·李白

2、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 孔颖达

3、文明之世,销锋铸镝。---汉·焦赣

4、抱经济之奇才,当文明之盛世。--明·高明

5、文明种子已萌芽,好振精神爱岁华。---清·秋瑾

6、中国究竟是文明最古的地方,也是素重人道的国度。---鲁迅

7、人无礼不立,事无礼不成,国无礼不宁。——荀子

8、道之以告德,齐之以礼。——论语

9、行一件好事,心中泰然;行一件歹事,衾影抱愧。——神涵光

10、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礼记

11、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晏子春秋》

12、礼者,人道之极也。——荀子

大国崛起从文明崛起开始

一个民族崛起的标准,远远不止于经济总量,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同等重要甚至更加重要

许多人谈到“大国崛起”时,更多地将目光投向经济建设的成就与国际地位的提升。“不学礼,无以立”,虽然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关于“国民素质”的质疑,时有耳闻。

一些国家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也曾有过国民素质和经济发展不相称的情况。19世纪末的美国,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80年代的韩国等,都曾因国民素质备受诟病。今天,我们同样遇到了相似的问题:如何“文明崛起”?

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一个民族崛起的标准,远远不止于经济总量,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同等重要甚至更加重要。如果一个民族长期处于精神贫瘠状态,经济的发展迟早会遭遇新的瓶颈。

文明崛起,首先要清晰认识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大意义。

相当长时间里,许多部门往往重经济工作而轻文化建设;而文化建设,又常常简单视之为吹拉弹唱的业余生活,并没有和国民素质、社会文明联系起来。

我以为,尽管文化建设存在众多不同的门类,但是,塑造一个民族基本的精神面貌始终是一个根本的任务。从科技水平、劳动效率、遵纪守法,到知书达礼、互助友善、见义勇为,国民素质的方方面面无不来自文化环境的长期熏陶。

人们常说,未来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人才的竞争。许多时候,这种观点也可以具体表述为:民族的未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竞争。很难想象,懒散、无知、缺乏自律精神的社会成员,能够真正肩负民族的未来。“十三五”规划把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显著提高,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明确提出,正体现了党中央高瞻远瞩的眼光。

文明崛起,要有更切实的措施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领国民素质提高的重要标准。但是,许多时候,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并没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社会成员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

篇八:2016年高考作文趋势

2016年高考作文趋势!抓紧时间,积累,从现在开始!

简单学习网班主任 | 2016-03-21 21:08

2015年高考已尘埃落定。与往年一样的是,高考作文题,无论是全国卷还是各省市自主命题卷,依旧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热议;与往年有些不一样的是,自主命题的省市今年已少了江西和辽宁,明年还有广东、四川、重庆、安徽、湖北、福建等省市将采用全国新课标卷。在越来越多的省市采用全国新课标卷的特殊背景下,研究自主命题省市的高考作文题目与全国新课标卷作文题目的异同,研究广东、四川、重庆、安徽、湖北、福建等省市的作文题目对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作文命题的影响,研究新背景下的高考作文备考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2015年部分高考作文命题综述 不少高考作文命题研究者认为,评价一道高考作文题目优劣的标准大体有两大方面。一是贴近学生生活——包括关注现实,符合主流价值观;关注生活,易于引发真情实感;符合高中毕业生的年龄特征,适宜学生发挥,能在短时间引起思考等。二是具备选拔功能——包括题目(材料)立意有张力,具有多个角度;体现理性思维和思辨能力;注重公平性,不会雷同,不利于套作等。下面从这两大方面,对2015年高考的两套全国卷(新课标卷Ⅰ和新课标卷Ⅱ)和广东、四川、重庆、安徽、湖北、福建等几个省市的自主命题卷的作文题做一个综合评述。

先看全国新课标卷Ⅰ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今年的全国新课标卷Ⅰ作文题,就材料形式而言,延续着去年的开放性,又进一步扩大了多元性;就蕴含的主题来说,紧扣时代脉搏,及时关注社会现实。整体上,让人在现实中多元思辨,少了些捆绑的镣铐,少了些凌空的蹈虚。

从立意看,角度灵活而有张力。这种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是近几年高考作文的一个热点题型,直击社会热点话题,充分体现公民意识,洋溢着强烈的时代责任感。

从形式看,书信形式回归“传统文化”。很多人有疑问:即时通信时代为何考查书信写作?但恰恰是这一点,体现了高考语文回归传统、贴近生活的命题意图。在当今这个微信、微博流行的微时代里,我们更多人只是浅阅读和微写作,离传统文化也越来越远,这个问题有必要引起重视;而且,书信方式有利于写得入情入理。

从内容看,法治内容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驾驶机动车时不能拨打、接听手持电话”,但就是这样的基本法治要求,现实生活中总有人不当一回事,屡屡违反,因而这一材料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所揭示的是非常普遍的生活现象,考生肯定都有话说,不利于产生套作。

再看全国新课标卷Ⅱ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高职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小刘,酷爱摄

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同样是材料作文,今年的全国新课标卷Ⅱ作文题体现出了更加务实的风格。三个角度任选一个进行写作,这在立意的难度上有所降低,相比2014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Ⅱ“动物园禁止游客喂动物食物”的作文题,需要用多角度分析法进行立意。三个角度——锐意创新、爱岗敬业、追求梦想,符合当今社会的主旋律和核心价值观,贴近现实生活,与社会、国家的发展相契合。

相比两套全国卷,广东、四川、重庆、安徽、湖北等省市的自主命题卷作文题,也均采用了材料作文的命题形式,材料都比较有张力,适宜从多个角度立意。这些题目大体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见仁见智,争议较大的命题,主要是安徽卷作文题。今年的安徽卷作文题让考生针对“原来,蝴蝶的翅膀本是无色的,只是因为具有特殊的微观结构,才会在光线的照射下呈现出缤纷的色彩”展开讨论。根据微博的调查,安徽卷的作文题已连续两年“荣登”网友投票的“最奇葩”榜首。2014年安徽卷高考作文题目为“剧本修改谁说了算”,被网友评为脱离生活实际;2015年的作文题目“蝴蝶翅膀的颜色”,故事较长,与学生生活实际也距离较远,网友直呼“出题老师别闹了”。但不少语文界人士认为,高考作文的核心功能是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与表达能力,传达社会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是高考作文应该诉求的,但仅在这个维度上考虑,会僵化学生思维品质,甚至鼓励学生说空话大话套话;而只有引导学生关注科学,真正提升思辨能力,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素养的人才。从这一意义上说,今年安徽卷作文题的切入点还是很多的,如“科学发现的价值”“观察生活、观察事物不妨试着换

一个角度”“不被一种现象迷惑”“眼见不一定为实”等。不过,总的说来,与全国卷相比,安徽卷作文题材料内容不够贴近社会现实,有点偏远。

第二类是向全国卷靠拢且广受好评的命题,主要是广东卷作文题。今年高考,广东卷作文题核心是“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科技手段让自然直接呈现在多媒体的虚拟景观中,结果固然直接,但却令人失去体验过程、直接感知自然的乐趣。所以说,信息化带来便利,也带来某些新的问题,包括人与自然的疏远、人的感受力降低等。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信息社会的发展,都是近年来的热点问题,考生一般都会有所准备。作为自主命题的最后一年,广东卷增加了一点全国卷的味道。今年,全国卷的适用省市由15个增至18个,明年还将进一步提升至20多个,这就意味着全国卷需要肩负更大程度的“公平性”,让不论城市还是农村的考生都能表达出自我的观点。对比2014年高考,2015年高考广东卷作文题的科技成分大大降低,更加侧重人性以及对自然的感知,这与全国卷的审美旨趣更为贴近,即更多关注生活、关注人性,这正是自主命题向全国统一命题过渡的信号。

第三类是虽然缺少新意,但守正、平实的命题,如四川卷的“老实和聪明”、湖北卷的“喷泉与泉水”、重庆卷的“残疾母亲”的故事,都相对比较平实。湖北卷作文题,一则百来字短文,呈现出一幅动静相宜、有声有色的优美画卷。泉水在地下默默地蓄积,一旦喷涌而出,便汇成溪流,奔向远方。没有地下泉水的默默聚集,就没有地上清泉的淙淙流淌。然而,地上的喷泉引人瞩目,地下的泉水却鲜有关注。同一种泉水竟有如此不同的“际遇”,其中所隐含的人生哲理,容易引发考生的联想,使考生联系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经验,表达自己关于人生、生命、成长等的认识和思考。重庆卷作文题,材料短、事件小,能够贴近生活、贴近现实,也能够较好地弘扬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材料中最后写乘客们都沉默了,这足以表现出宽容、同情、关爱,展示了亲情的可贵、宽容的宝贵、等待的珍贵,真正体现了社会的

和谐与温暖,渗透着时代的正能量。但与全国卷相比,这几道题目的创新性都不够,有的容易产生套作现象,在选拔功能方面还差了一点。

二、2016年高考全国卷作文命题猜想及备考策略 2015年高考,两套全国卷作文题目都沿袭了之前的一贯风格,体现出了鲜明的导向性。明年将有20多个省市采用全国卷作文题目,一些省市经济、教育不均衡,不少省市还有一些欠发达地区,这些地域性因素也是需要考虑的内容。综合这两个方面的因素,我们猜想,2016年高考全国卷的作文命题将有以下一些基本趋势:

1.形式方面,依然会以材料作文为主,而且材料一定会具有较大的张力,有多方面的立意角度。这也是许多年来全国卷高考作文命题所追求的一致方向。但立意角度多不等于没有一定的限定性,高考作文命题应该在限定性和多角度之间把握好平衡。

2.内容方面,一是沿袭全国卷的一贯特点,贴近社会现实,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主流思想;二是注重考查学生理性思维,考查思辨能力;三是关注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具有人性内涵的命意。

3.注重公平性和均衡性,淡化地域色彩,让不同地域的考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淡化科技成分,让欠发达地区的考生也能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今年高考广东卷的命题方向可能会对2016年高考全国卷的作文命题产生一定影响。

根据以上的命题趋势猜想,我们对2016年的高考作文备考提出如下建议,仅供参考。

1. 加强作文立意训练,注重立意的多角度,重视角度的灵活选择。

一是平时备考中那些立意相对狭窄的题目可以不作为训练重点;二是多角度的立意要学会“对”中选“优”。例如,全国新课标卷Ⅰ作文题目中“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可以有以下几个角度:小陈的角度——“敬畏生命,警示他人”;老陈的角度——“心存敬畏,律己虑人”;警方的角度——“执法依法,讲求方法”;媒体的角度——“传正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