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作文.课堂(共9篇)

来源:作文周刊网 时间:2017-04-27 03:35:59

篇一:初中语文生活化作文课堂教学

初中语文生活化作文课堂教学环节研究

“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门”,今天,我不揣浅陋,与同行们交流作文课堂教学操作问题,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理论性东西不多,主要是操作层面的东西,可能高度不够。

“得语文者得天下,得作文者得语文”。作文是语文的半壁江山,这已经是语文教学界的共识。

今天我想讲双课时“课堂操作的基本环节”。本来预备“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课堂操作环节的衔接”,也许讲不到因为时间关系。

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半壁江山,而作文课堂教学环节好坏,直接影响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优化课堂教学环节,已经成为生活化作文的重要内容。因此要努力建构有活力的课堂教学环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精心设计和组织的课堂教学环节,使学生充满乐趣作文的课堂上,逐步学会作文,形成能力,内化成习惯,提高作文兴趣和写作水平,写出优秀的作文。

一、我发现的问题:

初中生作文原本有鲜明的个性、活泼的文思与新颖的创意,写作训练也应充满乐趣,富有魅力。但长期以来形成的僵化作文套路,致使学生作文千篇一律,假大空套话连篇,不仅阻碍了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更抑制了学生个性与创造力的发展。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老师感到比较棘手的问题,不仅课堂内容和环节比较呆板,而且作文课堂组织尤其使语文老师深感头痛,因此往往造成两种现象:一种是作文教学从备课、上课、作文的批改到讲评都马而虎之,完成任务,草草了事;另一种是教师淹没在沉重的作文批改负担之下,透不过气来,也就没有精力多加思考如何指导学生作文,学生也觉得作文难做,从而对写作文失去兴趣和信心,达不到作文教学的要求和目的。

课堂是写作教学的主阵地,课堂环节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因此,我确定以生活化为基础,力求做到课堂教学环节的科学严谨。

我进行的研究工作:

(一)坚持不懈做好准备工作

(1) 增加阅读时间。每周抽出一节语文课和一节语文自习课,用于学生的课内阅读,课内阅读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年龄段和知识水平确定阅读书目,同时加大力度研究阅读课课型模式。

(2) 改变语文课外作业内容。以学生写观察日记、课外阅读、摘抄优美文段、收看新闻与电视剧代替以往的课下作业。关于课本的知识性作业,一律放在课内和自习课内解决。日记和随笔是学生对周围生活所见、所闻、所感的记录,是积累作文素材的一个重要方法。对学生日记提出 “追忆往事,把握今天,展望明天”的要求。以回忆的方式、日记的形式,追忆往事,挖掘被埋藏的素材;争做有心人,细心观察,侧重写现实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同时要加强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和评论;针对学生的实际,允许做一些摘记,或给予一定数量的命题日记;对作文基础较好的学生,提倡对自己的日记内容用简短精练的语言概括成“我的格言”。

(3) 引入多媒体设计优化训练内容,使学生听觉、视觉、嗅觉、味觉都参与感知活动,训练思维,发展智力。

(4) 丰富活动课内容。通过专题讲座、读书会、知识竞赛、读报比赛、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办班级周报、手抄报、游览观光、电影欣赏等形式,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写作素材。

(二)改革评价方法,实行综合评价。

(1) 将一次性卷面考试评价改为平时分散性检测与期中、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评价。对平时单课型、双课型作文成绩,演讲口头作文等比赛的成绩进行统计性评价。学生作文成绩可按下面得计分标准进行统计性评价:期末考试作文分70%+平时作文分30%=本学期作文成绩。另外,在评价学生作文时采取“分项分等给分法”,从内容、语言、结构、文面等几方面评判,偏重于语言表达。

(2) 要定期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比,以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学生通过比赛,阅读别人的文章,一方面是积累素材,提高修养,另一方面知道别人怎么写,得到借鉴,开拓眼界。

以上内容我们快一些,那是长期而且艰苦的工作。

看课堂操作:

先说时间安排:两节课加课间十分钟,100分钟左右。事先和学生说好,作文课中间不下课。其实即使下课他们也不会走的,这是第二个环节的问题。

1.导,即写作指导。作文指导应当贯穿于作文课堂教学的始终,指导学生根据教师的命题要求或给材料作文、给范围作文学生自己的命题的要求,在很短的时间里独立构思,列出结构提纲,作文训练既要让学生有自由挥洒的余地,但又不能没有调节。一般做法是:命题之后,学生分组讨论“写什么”、“怎么写”,学生自主选择、自由探索,根据训练要求制定出写作目标。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相互交谈、相互启发、开拓思路;这个过程既是学生产生作文灵感的过程,也是学生选材、进行心理作文的过程,是写作文的前提条件。

以上环节8-15分钟。

2.写,即学生写作。学生进行限时作文,40分钟写600字以上,且要做到文从字顺、结构完整。此时,教师巡视学生写作,及时通报学生写作进展情况。有条件的教师可同学生一起写“下水作文”,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下水作文”不是狭隘的与学生同题同类作文,而是指教师应该时常进行写作,以免笔尖生锈,只会评不会写,变成民间所称的“说把式”。

以上环节40分钟,特别提醒老师们的是,初中孩子,注意力不大容易集中很长时间,老师在这个环节要做的事是:不断大声宣布学生的写作进度、字数和卷面情况,注意:一定说出学生的名字。

3.批,即快速改文。主要组织方式为:依学生作文水平高低分组,每四人一组为宜,组内或共同、或交叉进行批改。对每次作文教师都从作文的内容和形式等方面编拟若干具体评议细则,运用标准的批改符号,并根据作文的重点训练项目确定分率,老师(或学生)读作文,学生听,并对照评议细则逐条评议,确定成绩,结末写出评语和修改意见。方式为个人改、集体改、口头改、书面改,具体分三步:

第一步:自改和“复作”。学生写作40分钟是指最低的基本要求,实际写作过程中,学生写作速度快慢不一,实际写作过程中快的十几分钟就可以写完,较快的二十三或者二十四分钟就差不多了。那么有效地利用剩下的将近一半的时间,就成了我们老师关注的问题了,一般做法是:提前写完的学生可以进行自改:对个别字句、标点、卷面进行初步修改。以求立体利用时间,提高作文课堂效率。对于作文速度比较快的前7、8名同学,要求他们一旦写完,就把自己的作文题目写在黑板上,并且把作文交给老师,由老师当面批改。因为这些学生相对于其余学生学有余力,根据分层次教学的理论,这些学生可以“复作”,“复作”,顾名思义,是“一题再作”,主要有三种处理方式:

(1)小修小改,主要是指对个别字句的改动,充实一些内容。

(2)大修大改,主要对文章的主题、结构、修辞、表达方式等方面作修改。

(3)重作,主要是指对文不对题、立意或取材不当之类的作文进行全部的改动。

通过复作,进一步提高学生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切实达到训练目标。这样也有助于课堂上立体使用时间,叫所有的学生都有事情做。同时,这些学生的作文水平也会有较快的提高。

第二步:互批。即小组批改,分三种形式:一是混合批改,即每组讨论合改一篇文章,并写好评语;二是分等批改,教师将学生本次作文按照实际写作情况分为优、中、差三类,按类别发到小组进行批改;三是分散批改,即四人小组内部轮流批改,写批语,学生在批语后签名。每人批改其余三人的作文,每份作文由其余三位同学各批改一次。以上三种形式交互使用,教师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四是自选批改,也就是教师已经批改并已经完成“复作”的同学帮助老师批改同学的作文。但是,学生可以选取他们自己认为负责并对自己写作帮助最大的同学(前提必须在完成“复作”的同学)帮助自己评改文章。一方面学生之间交流比师生之间的交流更方便,老师可以像孙悟空一样有了分身,点评面批的面更广泛,重点更加突出;另一方面,学生在批改他人的文章时,也可以站在更高的位置上去审视作品,使自己的写作能力发展更快。国家的经济政策是“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先富带动后富,整个社会走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必然”,我们为什么不能“允许一部分班级、一部分人写

作水平先高起来,以写作水平的先高带动后高,整个语文界的写作水平走向共同提高”?这也是语文教育发展的客观必然。

第三步:集体批改。即师生共同批改,也可称之为“口诵耳听改文章”。读、改、评分步进行。在互批中发现的典型文章,或优秀的、或问题较突出的、或学生互批时争议较大的,由学生朗诵文章及批语,其余学生耳听手记,对文章及批语多角度自由地发表看法,教师相机适时地进行点拨,可根据情况做出结论。有与学生同题同类“下水作文”的教师,在点评之后读下水文,谈写作体会。通过“口诵耳听改文章”的方式,让学生从作文内容和写法上得到启发和借鉴,这也是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有效方法。这个环节既是培养学生评判作文的能力,又是学生学习或重新写作的过程。

4.结。即师生共同小结。也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教师小结。教师总结本次作文课学生表现,根据学生写作情况总结。写作总结优点及需要改进的地方,点拨写作方法和规律。写后再指导,更有针对性,同时时效性更强,对学生的指导意义也就更能充分的发挥。

第二步:学生自结。学生在“互批” 批语后写作“写后记”,根据“教师小结”、“集体批改”、“互批”中的比较,指出自己文章的优点、缺点,提出修改意见,一般模式是:写作前的设想——写作过程中如何操作——通过批阅别人文章的对比、师生对自己文章的意见发现的优点、缺点——自己的修改意见。一般不少于100字。鼓励学生对自己的文章进行修改。

每次作文批改后都选择两篇好的,或教师范文,或同类优秀作文,向全体同学朗读,“奇文共欣赏”,提高学生对文章的鉴赏能力,方法是边读边评析。最好在作文教学中使用作文活页纸,课后可把经批改的作文原稿张贴上墙,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他人的文章的佳妙之处,也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该如何遣词达意,如何进行文章的修改等。学生头脑中的“范文”一多,潜移默化,写作水平也能相应的提高。同时,把这些优秀的作文加入到自己的“写作档案”, 毕业前拿出来,就可以看到自己的写作轨迹,看到自己的写作历程,也为中考复习作文部分提供了优秀的范文。可以肯定的说,积累的学生自己的习作,比起“中考满分作文”之类资料上提供的东西,对学生的帮助更大。

双课型作文课以100分钟(两节课加课间10分钟)计,以上各个环节时间大体分配如下:写前讨论5-10分钟,快速作文40分钟,学生自改、互改15-20分钟,集体讲评15-25分钟,教师点评、读下水文、小结5分钟,学生自结5-10分钟。

以上结构设计需教师学生紧密配合、加快节奏、提高效率。

篇二:七天课堂:初中语文作文写作攻略

初中语文作文写作攻略!

初中阶段是语文作文写作基础、也是关键时候,打好基础才能够提高写作能力,德智教育网专家建议同学们多动笔、多读书,这样能够帮助提高记忆力,扩大自己的阅读知识面,同时也要注意多做读书笔记。

初中作文备考攻略:

一、圈点笔记

阅读你自己的书籍时,可随时在书的重点、难点和精彩之处画线或做各种符号。如直线、双线、圆圈、黑点、交叉、箭头、曲线、方框、疑问号、惊叹号等等。有些精读的书,还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画线,以示区别。比如,在重点行下面画上红线,在难点行下面画上蓝线等等。每种线条和符号代表什么意义,应由你自己来掌握。

二、批语笔记

大家阅读时,在文章的“天头”“地脚”和其他空白处,随时写上自己的一些看法或体会。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以后阅读时引起注意,也是一种灵活、简便的读书笔记的好形式。清代金圣叹评点《水浒传》,毛宗岗评点《三国演义》,都属于这一类读书笔记。

三、摘录笔记

可摘录在本子上,也可摘录在卡片上。文摘卡片,文具商店里都有出售的。你也可以自制,纸质得选用硬一些的。卡片一般得有题目、类别、作者、书刊名称、第几期以及内容摘要这样一些内容,一张卡片只摘抄一类内容。等卡片积累到相当数量时,再按不同的类别(如警句格言、景物描写、人物描写等)分门别类,以便随时使用。摘录时应注意不要断章取义,不要改动原文的字句和标点。

四、提纲笔记

把文章的提要写出来,力求抓住重点,概括出基本内容,文字须简明扼要,但注意不要把自己的看法和感想写进去。提纲笔记对以后自己在写作中的资料运用会很有帮助的。

五、心得笔记

读了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以后,把自己体会最深刻、最有意义的部分写成心得笔记,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了解卓越的终极押题资料,用过的都说效果不错。也可以将提纲笔记和心得笔记合在一起写出。作心得笔记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心得笔记不必拘泥于某一固定形式,有感而发。比如,可以分析作品的写作特点和你的心得体会等。

篇三:浅谈初中语文作文课堂如何复习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课堂如何复习

复习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它不仅使所学知识系统化,而且加强了对知识的理解、巩固与提高,也可弥补知识的缺陷,使基本技能进一步熟练。作文复习,传统上采用模拟考试和讲评,每周一次或多次,收不到良好的复习效果。近几年来我们要用了以学生训练为主的复习方法,明显地提高了复习效率,收到了极佳效果。在此,我谈一下自己浅陋做法:

一、语言技能训练法。

每堂语文复习课前5分钟,学生按老师每周语言训练的题目,有准备的口头表达。例如各种简短的应用文训练,各种文体的片断训练等等,细水长流,以此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搜集材料法。

充分利用学生手中的各种资料,每周抽出一节课,自由阅读,使学生在广袤瑰丽的作文海洋,搜集作文素材,学习多种写作上的技巧。

三、佳作欣赏法。

指导学生在搜集材料法的活动中,把佳作选出来,每人选一篇,让学生在小组或班上交流。此法不但拓宽了学生的写作视野,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感。

四、专题训练法。

在一段时间里,配合搜集材料法、佳作欣赏法,集中训练一个专题。如说明文专题,以空间、时间或逻辑为顺序各练习一篇,从中找出说明顺序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应用文也可采用这种方法,不但使学生掌握应用文各类型的格式要求,而且也通过对比,把应用文极易混淆、出错的地方暴露出来,加以改正。

五、提纲训练法。

此法目的是增加训练密度、节约训练时间。例如训练议论文时,专题是一事一议,教师可启发学生提出一些作文题目,如《说难》,《说失败》,《迟到一分钟是小事吗?》等等,在众多的题目里,选出五个,然后要学生只拟提纲,不求成文。此法在有限的时间里要求学生多角度立意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的快速思维,同时在写作效益上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仿写法。

目的是训练学生的听力、记忆力和摹仿想象力,老师和学生先读一篇范文,然后让学生去仿写。

篇四:初中语文作文指导课教学方法

初中语文作文指导课教学方法

如何提高初中作文指导课的教学效率,一直是困扰教师的一个难题。首先,学生在习作时总会感到写作素材的缺乏,其次是不能确立作文主题,不能根据主题选择写作材料,作文难免无从下手,内容空洞,缺乏感染力。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对于学生的诸多缺陷,如果面面俱到地讲解,就没有了针对性,如果分开讲解,又顾此失彼,每每是老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听得却是云里雾里,一旦落实到动笔写作,所有的老毛病又复发了。

笔者从事初中语文教学二十余年,对于上述现象深有体会,因此,我摸索出了一个学生容易接受也容易操作的方法,就是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时时处处都有写作材料的原理,培养学生依据生活选取写作材料的习惯。同时,尽量让学生在课堂里去感悟依据材料确定文章的中心,依据文章的中心选取剪裁写作材料的方法。

其原理是从无一事到无限事,变无为有;由小灵感到大具体,化虚为实。操作步骤分为一列、二选、三细化,四练习。

“一列”,列什么?就是让学生自行列出过去一天里所做的事。比如:昨天我起床穿衣服,上课,读书,打球,画画等,学生通过回忆基本能完成此项任务,我会把它们一一列在黑板上,让其他同学看,然后就提示学生,从这些列举的事情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也就会感受到一天里发生了很多事。

这是我从俄国作家康·帕乌斯托夫斯基写的《金蔷薇》中的一段话得到的灵感,我在教学时经常会利用多媒体,要求学生齐读,然后细细讲解:“其实,一天的生活完全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那么短促。你们不妨试着去回忆回忆随便哪一天的情况,一分钟也不要漏掉,把所有在那天遇到的人,谈过的话、产生过的想法、有过的举动,以及所有发生过的事情和精神状态,既包括自己的,也包括别人的,统统都回忆出来,那你就会深信,要再现这样一段时间,就得写一整本书,甚至两三本书。”

然后,回过头来,让学生用口头表达去丰富他们所列出的内容,如,遇到的人、谈过的话、产生过的想法、有过的举动,以及发生过的事情和精神状态。这样,由易及难,学生会产生出兴趣。

“二选”,怎么选?就是在学生已经开列的内容中选出一项,同时为选出的这项内容定出三个主题方向。通常情况下,第一练是没有问题的,第二练就属于梯度问题了,可能极少数学生写出了三个方向,有的学生写不出一个,而大部分学生,会写一到两个。此时,就需要老师出示例子,学生通过观看、思考才能领会。

例如:早上6:30,穿衣服:

1.我穿衣服的动作很慢,还把扣子扣岔了——(主题)反思自己的生活习惯。

篇五: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作文情感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要求作文教学贴近生活,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表现生活的能力。为提高作文教学有效性,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兴趣是学生入门写作的法宝、钥匙,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我们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必须先培养学生对其的兴趣。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培养学生的兴趣。

1、感人文章激其兴趣在教学作文之前,我们可以先用情感渲染激起他们的兴趣,也就是选取别人的一些感人文章最好是选取能引起他们共鸣的文章,我的做法是选取本班学生获奖的作文或发表在杂志报刊上的作文在课堂上展示给全体学生,这样更有说服力,让他们来品评,让他们获得感触:这故事真感人哪!这文章写得多好啊!以情促其内在的一种写作欲望:我也要写出这么好的文章!我的作文也能发表获奖!

2、教学作文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即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点到面。对于学生来说,写作是学习过程中最怕的任务之一。不少学生害怕写作,不愿写作,所以我们首先要帮助学生克服这一心理障碍,这样他们才能真正成功地跨出写作的第一步。所以教师在教学作文时,遵循一定的规律,起点要低,难度要小,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点到面,关键要培养学生的兴趣。

3、通过课堂展示激发兴趣,提高兴趣

在每一次完成作文批改后,可以把学生的优秀作文拣选出来,打到电脑里。等到作文课时,投影到大屏幕上,当成范文展示给其他学生分享。分享过程中,老师点评作文的优点,精彩之处,并及时总结写作方法,提醒学生需要注意的地方。这样一方面使自己的作文成为范文的同学信心大增,写作热情也随之一步步升温;另一方面使其他同学燃起羡慕之意,也想有这样的机会展示在大家面前,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们的赞许。而想要获此

“殊荣”,就必须好好写作,写出好文章。这样一来,学生们的兴趣无形之中就萌发出来了。

二、培养学生阅读摘抄习惯,积累素材。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每一个人,凭直接经验,对社会的了解总是有限。要积累素材,也不可能样样亲历,这就必须学会多积累间接经验。而获取间接经验的最有效途径便是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获取写作范例的重要途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前人在读写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语文作业不妨这样布置,每天让学生做一些阅读赏析、摘抄词句的作业,这样日积月累,学生的阅读量和词汇量也与日俱增。在寒暑假的时候,教师指定一些课外名著给学生读,要求他们做好读书笔记。读书是吸收、积累的过程,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语言的表达方法都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一旦需要,这些储存就会蜂拥而至,跳出来供你应用。除此以外,还可以让学生摘抄阅读过程中发现的好词好句、精彩段落,并写上简单的赏析或是体验感触,到写作时就可以信手拈来了。

三、“秀”出个性

怎样才能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培尖补差因材施教,这里就有个掐时间的问题。我是这样做的:根据作文批改后的学生情况,每周确定2到3人,利用每天大课间单独辅导。对那些表达能力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多作一些选材角度、思维方向、立意技巧、谋篇方略上的点拨;对写作水平一般的学生多作些审题思路、选材角度、结构入格、语言表达的指导;把历年中考满分作文印发给优秀学生,让他们学习如何取得考场满分作文;对写作水平较差的学生多作一些记叙要素、结构入格的要求,分层指导学生写作,既保证了优秀学生作文能得高分,一般学生作文能够得到提高,又能使写作水平较差的学生作文能得到基本分,一举三得,这样逐步向“我手写我心”的境界靠拢。

四、有“模”可仿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学生的心理特点之

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叶圣陶先生有一个著名的观点,“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学生的模仿性很强,先仿写范文对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是非常有益的。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可训练学生先仿写句子,再仿写片段,最后仿写范文,让学生从范文中体会各种写作方法的技巧和语言。

五、循“练”渐进

任何技能技巧,都需要反复历练;写作也一样,训练达不到一定强度或熟练程度,就难奏效。写作更是一种创新,必须在反复实践中体味、揣摩才能悟出其中的规律。

让学生坚持写日记是一个很好的练笔方法。让他们每天都去记,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一些人、事、景、物,感受到的周围的变化以及从一天的学习生活中得到的一些感悟,皆可记下。一步一个脚印,慢慢来,循序渐进,写作水平也就能不断提高。我还借鉴某些名家的做法,先定出训练计划,结合学生实际水平有针对性的列出详细的训练点,如记叙文就可以划分构思、选材、描写、线索、场面、结构等等;然后针对这些训练点专题化训练。训练点确定之后,具体训练分五步完成:

(1)知识示范:教师按训练点精心备课,用至少一节课给学生讲清该训练点的知识要点,基本要求,基本技巧。并通过一定数量的范文分析,或者教师当场作文围绕该训练点作比较具体的示范。讲清系统知识,学生作文有章可循;教师做好示范,学生训练有“法”可依,避免了写作的盲目性。学生的写作实际上就是仿写,因此知识示范就显得尤为重要。

(2)分层训练:与一般的训练不同的是,分层训练是教师拟出从一般性的基础题到有一定深度的提高题,使能力强的学生与能力弱的学生量力而行,分别选择不同的题作文,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个别差异,避免全班“齐步走”,以达到因材施教逐步提高的目的。

(3)自评互评: “文从改中出”,传统的作文批改,常常是教师“精批细改”,弊端已是有目共睹,教师工作量大,苦不堪言且效率低下;学生迷迷糊糊,一知半解只能一塞了之,造成改与不改一个样。而把批改权交给学生,具有明显的好处。学生批改作文比老师认真仔细,大部分学生对

同学批语的关注程度远远超过对老师批语的关注程度,这样做既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互相借鉴间接增强学生作文能力。当然,在交给学生自批互批之前,教师应做好示范,教给学生评改方法。例如:教育名师魏书生要求学生从格式、卷面、错别字、病句、标点符号、中心、选材、文章结构、表达方式、语言等十个方面写出具体的评语,这是有借鉴意义的。互批的方式也可多样,如学生可交换互批,也可结成评改小组讨论批改,可固定批改对象,也可经常变换。 学生还可进行自评,针对同学的评语再阅读进行自我评价,与同学的评改观点进行比较,有助于学生提高对作文要求的认识,取长补短,提高能力。

(4)快速批阅:这一步主要由教师来完成。经过学生的互批互评。一篇文章的格式、书写、用语、中心、选材、结构等基本内容的好坏优劣已基本清楚,教师可以集中精力围绕目标看学生的作文是否达到了要求,同时也酌情处理一下互批互评中的不当之处。

(5)讲评再练:同批阅目标的相对单纯一样,讲评也集中在本次训练的情况上,其它方面的内容已无须罗嗦。最好是把优秀的文章与代表倾向性问题的文章印发给学生,通过集体讨论教师点拨以让学生明确好在何处及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专题化训练中,讲评绝不是一次作文的结束,除一部分确实已掌握该训练点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者外,余下的学生将再次认真审视自己的作文,直到教师认可自己满意为止,这大大有别于传统的作文训练写完改完讲完一塞了事的简单重复。

经过“五步走”训练,学生们的写作兴趣越来越浓,遇到征文比赛也能积极参加了,并且在各级各类作文比赛中获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学生的习作热情得到了激发,不少学生的习作刊登在各类报刊杂志上。

以上这些做法,是我在作文教学中的尝试,也比较稚嫩。作文,是一种复杂的精神活动,而作文教学又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细致的系统工程。在这项工程中,要做的还很多很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初中语文课堂生成性朗读的几点做法

襄阳市第三十一中学邓玉凤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朗读的指导与训练必不可少。关注生成,有效地进行朗读指导,能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并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也能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 所谓生成性朗读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前进行各种预设。整个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的思想和教学文本不断碰撞,创造火花不断迸发,新的学习需求、方向不断产生,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思考和感悟不断生成。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获得了多方面的发展,教师的劳动也闪着创造的光辉,师生都能感到语文课堂的活力。这样生成的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

生成性朗读教学,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一、教师应进行有效预设,准备生成

教学的设计要为学生的动态生成而设计,使教学尽可能地在预设之内生成,在一般情况下,做到朗读目标基本不变,朗读内容基本不变,朗读重点基本不变,朗读流程基本不变。同时必须认识到,课堂又是复杂的,教师在预设时不可能穷尽课堂所有的变化,要凭借教育智慧在教学机智中生成。

教师要为朗读的有效生成做好如下设计:

1、在朗读的内容上寻找生成点。

(1)教师要从教材中,寻找三维教学目标的生成点:a、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生长点:如时代精神,人生价值,人生智慧的感悟;b、知识与能力的生成点:如词句的感悟与积累,篇章的整体把握与诵读等;c、方法的生长点:如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质疑的方法,

篇六:初中语文课堂作文教法的探究

初中语文课堂作文教法的探究

在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可以说是越来越苛刻了,对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想把某个问题解释清楚,就必须通过写作来表现出来。这就要求学生掌握较高的写作能力,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培养是在初中阶段开始的,因此作为初中教师应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能说会道的人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怎样把每一个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是每个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大多数教师在讲解作文的时候,只是按作文的知识点介绍给学生,点明写好作文要注意的几要素,如记叙文要掌握“六要素”,议论文要掌握“三要素”等。像这样枯燥无味的讲解,即使是一个有多年工作经验的老教师,也会使刚接触写作的学生觉得作文课上起来有些枯燥无味,并且有空洞感,就像在泛泛而谈,抓不住中心。这就失去了传授知识的目的,一开始就灌输一种毫无兴趣的学习基调给学生,试问学生怎么会写好作文来。那怎样才能使初初接触作文的学生对写作感兴趣呢?笔者认为在以传统的课堂作文为主流的教学思想,有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塑造。要想学生掌握一般应用作文的写作技巧,就必须把课堂作文放到课外来上,这样反而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兴趣的培养

兴趣的学习任何知识的前提条件,有了良好的兴趣那事情就算成功了一半了。大多数学生对作文都有厌恶感,这是学生上作文课的一大心理障碍。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发现能让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的主法有许多种,但以不同的学生应该应用不同的方法。在第一次上课时,先摆明自己对学生们作文的要示,就是对学生们写的作文质量要求不是很高,只要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成文就行。这个时候应该说很多同学的心里都放下了一个大石块。因为他们老爱担心自己的作文写不好,会被老师,同学拿来作为茶余饭后取笑的材料。因此先把学生的这一个心病解开,再继续上作文课,心病解开了,学生就可以随意想象,自由的发挥,把心里的话一古脑都写出来了。

二、认清活动的目的

许多学生一听说外出做游戏,就非常的兴奋。根本不把发生身边的事情记在心里。等回到学校后,老师叫写一篇文章都不知从何写起。这就是出发前没有道明目的原因。有的老师却认为,在不出发之前告诉学生们这次游玩的目的后,会使学生们在玩的时候有所顾虑,不能很好的充分表现自我。其实不然,当我们说明了原因之后,这生还自觉的拿起笔和纸,在游玩之时,把自己认为是重点的,有趣的,值得留恋的一些事,物,景给记下来。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时老师在一边稍加叮嘱,那些所记录下来的东西一定是回来之后用得着的珍贵材料。

三、记录时应分清主次

记录时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这样会浪费掉大部分的时间,反而抓不住重点。

篇七:中学语文作文课教案

作文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作文评改反思,提高记叙文写作技巧;

2、深入学习读后感、观后感的文体写作特点。

二、教学重点:

熟悉并掌握读后感、观后感这一文体的写作。

三、作文写法指导:

(一)记叙文:寒假记事

总体而言,“寒假记事”这篇作文大家都写得不错,大部分都能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叙事完整,思路清晰、卷面整洁漂亮,部分同学语言比较优美,立意新颖、深刻,亮点较多。

优秀作文:

2、缺点: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个别同学卷面质量差,错字病句较多(殴打、己/已/巳、自怨自艾/期期艾艾/方兴未艾、一发不可收拾/一发不可收),标点不清,叙事繁冗,详略不当,犹如流水账。

3、改进措施:

(1)平日加强书写练习,以严肃端正的态度对待每一次作文;

(2)叙述中适当增加情感体验,学会抓典型事件。如XX同学朗读时哭了,可见所写事件蕴含了她丰富的感情,但是却未能成功的感染读者,可见这篇文章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需要提高场面和人物形象的再现能力,抓取最让自己感动的细节深入刻画描写,以情感人。

(3)另外,我们从《爸爸的花儿落了》中已经对“插叙”有了了解,那么在作文中就可以适当运用插叙、倒叙等手法来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4、总结记叙文写作要点:

1.构思新奇、合理。

2.叙事完备,6要素。

3.安排好写作顺序和结构。

4、详略得当、中心突出。

(1)事情的发生和结果略写,发展过程详写。发生:交代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结果:写出结局或点明中心。它们在整个事情、整篇文章中是枝节部分,要略写。发展过程,是整个事情、整篇文章中的主体部分,具体体现中心思想,要详写。

(2)点面结合,“面”略写“点”详写。 “面”上的内容往往是渲染气氛,交代背景,起烘托的作用。“点”上的内容往往是文章的重点。直接体现中心思想的,所以要详写。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要把握好度,详写并不是越详越好,只要重点内容充分地表现了中心思想,就达到了要求;略写也不是越少越好,要根据主旨简述次要内容,做到简洁概括,清楚明了,决不能一笔带过、草草了事。

5、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记叙为主,综合运用描写,抒情,议论)、表现手法(对比烘托法、欲扬先抑法、象征、借物喻人、情景交融)、修辞手法。

6、语言表达:在语意流畅的基础上追求文笔的优美、旁征博引。

7、选材精当,立意新颖、深刻:选取典型材料,翻出新意,以小见大。如写沈氏父子为梦想奋斗可以适当联系中国梦,深化主题。

8、错字病句、标点、卷面

5、质疑

(二)读后感、观后感

这篇作文大部分同学语言表达清晰流畅,叙事完备,能条理的叙述人物事迹,都有自己的感想;但是大部分同学的作文不符合观后感的文体格式,未能联系实际,部分同学错别字较多,价值观不正确,如认为我国普遍存在公私不分、私利至上风气,认为下基层是因为找不到工作等,写作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三观,弘扬真善美,如果文中出现了假恶丑,那么肯定是用来对比烘托真善美的。

4、优秀作文朗读、点评:

5、写法指导:

与一般议论文的“引——议——联——结”模式一脉相承,读后感和观后感也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1)引:捕捉感点、简要引述

通览作品,捕捉其中令你深有感触的“感点”并选定感点。读后感和观后感多分为正副标题,正标题一般以感点为题。一般来说,文章第一部分要围绕感点,有的放失的简述作品相关内容。目的是交代感想的来源,并为下文的议论做铺垫。

引述要简洁,不能大段大段的引用作品内容,比如这次600字的观后感,有的同学开篇就用500来字讲述人物的事迹,那么可想而知,对感点的论证会有多么的单薄。所以引述必须精简、准确、有针对性。

(2)议:剖析议论、亮明论点

针对引述的材料进行分析议论,可以只针对所引材料就事论事,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深入挖掘剖析,最后亮出自己的感点,也就是中心论点。

(3)联:联系实际、论证论点

这一部分是文章的主体,是对论点的阐释和论证,可(原文来自:wWW.zuOWEnzhouKan.com 作 文周 刊:初中语文作文.课堂)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或者是正面、反面论证证明论点的正确和合理。需注意的是所举例子和道理必须紧扣论点,不能离题。

“联”必须联系实际,深入论证。既可以联系生活中类似的现象,也可联系生活中相反的事例,还可以是个人的思想和经历等。这一点杨国辉同学做的就很好,他由此及彼,针对性地讲述了凛冽

刺骨的寒风中老爷爷为他而下车的感人故事,紧扣感点,论证有力。

(4)结:总结感受、升华论点

既可以呼应前文,表示强调;也可发出呼吁、提出希望。但都必须与前文衔接紧密、过渡自然,从而起到收束全篇的作用。 常见错误:

?读后抄:大段引用原文;

?脱离材料:行文中注意引出论点后仍要紧扣原作品,最后也要回归原作品,照应开头。

?不能联系实际,泛泛而谈,过于肤浅。观后感、读后感都重在“感”,必须要有感情和体悟。

6、自批自改,反思提高

7、质疑

篇八:浅谈如何上好初中语文作文课

浅谈如何上好初中语文作文课

语文新课程认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形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还特别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文风。那么,如何上好作文课呢?

一、考作文的开头,应以“咫尺见精彩,片言定高分”为追求这一目标,可遵循以下写作原则。

1、切题原则。

中考作文的开头应尽快入题,不宜兜圈子讲题外话。这一步做好了,能有“切题”之誉;做不好,则有“离题”之嫌。请看中考满分作文《我有一双闲不住的手》的开头:“说起我这双手,要是用?闲不住?来形容,那真是既形象又准确。它总是摸摸这儿,动动那儿,没有闲的时候。”这个开头,只有两句话,但每句都扣住题目中的“闲不住的手”来写,不蔓不枝。切题原则除指扣住题目来写外,还指扣住文章的主题来写,即开头点题。

例如《爱心》的开头“?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一听到这首《爱的奉献》,几天前在放学路上看到的那动人的一幕,就会浮现在我的眼前。”这个开头既扣住了题目“爱心”两个字来写,又点明了本文的主题“爱心使人间变得美好。”可谓一箭双雕。

2、简洁原则。

中考作文,篇幅和字数都有限(600字左右),如果开头一些议论抒情性的话过多,势必影响中间内容部分的充实,内容就显得单薄,不够具体。反之,开头简洁了,就能给中间部分腾出更多的篇幅,文章就能显得丰满而具体。所以,中考作文的开头应“惜墨如金”。

3、文采原则。

中考作文开头的语言应刻意追求有文采,这就像人要特别注意化装自己的脸面一样,因为这个位置人们特别注意。要使开头语言有文采,就要用诗化的语言去写,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和富于激情的语言去写。具体方法有下面几种。

1)用排比句。

如《美,在我们中间》的开头:“生活中处处有美:美的花,美的景,美的服饰,美的心灵……美,在我们中间。”这个开头用了排比句,且各分句的语言也很对称,既有节奏感,又有美感,很好地突出了“美无处不在”的主题,可谓是语言形式与内容高度统一。

2)用对偶句。

如“在前进的道路上,我经受过失败,也获得过成功。失败使我警醒,成功使我欢乐。”(《记我的一次成功》)这个开头两句话用了两组对偶句,对比鲜明,言辞斐然。

3)引用诗句歌词。

著名的古今中外的美好的诗词歌句,其语言富于文采,如能恰到好处地给予运用,就能使文章开头的语言呈现出光彩来。如《陶醉》的开头“?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每当吟咏这诗句,心中便有说不出的陶醉。心也朦胧,眼也朦胧,眼前便真正展现出一幅画来:”诗句内容与文章的内容融为一体,诗句的语言也为文章的语言添光争采。

4)用比喻句。

因为比喻句形象生动。如《守住一颗平静的心》的开头“人生如广阔的大海,

人便是大海的一叶小舟,大海没有风平浪静的时候,所以人也总有欢乐与忧愁。当心急的时候,深吸一口气,守住一颗平静的心。”把人生比喻成大海,人比喻成小舟,语言形象生动。

4、悬念原则。 中考作文开头如能制造悬念,引人读文,也能显得精彩动人。如《失恋》的开头“看到这个题目,你一定很惊讶,小小年纪就干起了这事,这还了得,别顾着生气,听我慢慢道来。”引人入胜。

二、重视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 学生作文感到头疼的原因就是没有兴趣,而无兴趣的根源在于写作不入门。正如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指出的“儿童学习任何事物的最合适的时机是当他兴致高,心里想做的时候。”“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想办法为学生创设写作情境,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投入到有趣的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发现并抓住写作材料,产生写作欲望。教师因势利导,指导兴味作文。引导学生紧扣写作话题,大胆地走进生活,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找到写作的素材。自由命题,喜欢说什么就写什么,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的写作天地。

三、贯穿一条主线

教师的教学都是在一定理念指导下进行的,有什么样的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的观念如果不改变,一切都是空谈。所以,作文教学要求中,我始终贯穿一条主线——树立生活教育思想,让学生享受抒真情之乐。 坚持两个“自由”:内容自由,解放思想,鼓励多写随笔,不限字数,让他们实现“以我手写我口,以我口表我心”的愿望,写不出来不硬写;思想自由,表达对生活的感悟,花草树木,人情世故,心有所动,一吐为快,一事一议,一文一得。

打造作文教学的“活力课堂”只是一种课堂教学理念,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关键在于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程度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求。只要我们不断地为学生创建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一切从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向着想,我们的作文教学就一定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四、理想状态——收放有度,收放自如

既要还写作用来畅所欲言的本质,又要让学生的作文符合一定的规范,最理想的状态就是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即有“收”有“放”。“放”的应是写作的内容,要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放心大胆地随意写作,写出真实的自己;“收”的应是必要的字词、文章结构等方面的规范。教师应在这“收”与“放”之间做到自然有度,游刃有余。

五、教学有趣一点

教师的个人魅力、教学功力对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至关重要。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要善于为学生的自主写作、乐于写作提供便利的条件。比如:题目亲近一些,出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语言积累上,出在学生写作的情感兴奋点上,让学生感受“自由”;目标亲近一些,把作文目标巧妙地与学生需要相结合,与学生的快乐生活经验相结合,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相吻合,从而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方法亲近一些,指导学生从多角度寻找、发现、积累、表达自然美、思维美、人性美,不断领略成功的乐趣。

此外,建立积极的学习团队,也将极大地激发学生写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我曾尝试“合作作文”,受到了学生欢迎。作文前,学习小组先进行讨论和构思,自由选择本组喜欢的作文方式,或小组成员习作接龙,或一个执笔,其他成员口述,成文后在小组内轻声细读,从作文的字、词、句、段、标点等方面进行自悟自查。小组合作学习,使作文困难的学生受到了启发,得到了锻炼,作文水平优良的学生通过彼此间的交流,也取得了进步,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都得到了发展。

六、讲评自主一点

让学生参与到习作的评改中,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作

文讲评课上,我经常请学生上台宣读自己的作文,并与学生一起从习作中找到作文的可取之处,然后再指出不足,而且采用“我觉得这样修改会更好”的语言来提出建议。朗读的同学既锻炼了自己的朗诵能力,又得到了同学的帮助;听读的同学,在鉴赏、分析的过程中,也学会了尊重他人和修改的方法,彼此都可使习作日臻完善。

在作文教学中,相对而言,我是更注重“改”的,始终坚持把作文批改贯穿作文全过程,并尝试运用多种说法、全方位地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作文批改,做批改的主人。如巡视批改、朗读批改、学生互批、他人评议、集体评议、精剖麻雀、只评不改、注重反思等,经常性地为学生创造表现自我、交互学习的环境,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走向完美,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篇九: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课堂实录四

细致描写,让文章更生动

——《那一幕,留在我内心深处》 (课前准备:批改学生作文,针对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不能够对能够突出中心的主要内容进行细致描写进行备课,并在习作中找出典型片段备用)

师:上课!

生:老师好!(看到有老师听课,学生有些兴奋,稍乱)

师:请大家肩平、腰直、腿放平,坐端正。

(学生按要求坐好,注意力集中)

很好,今天我们将以“细致描写,让文章更生动”为主题,对我们上周的习作《那一幕,留在我记忆深处》进行讲评(大屏幕展示出讲评主题)。

环节一:了解标准,心中有数

师:在进入正式讲评之前请首先看屏幕上为大家展示的中招作文关于内容这一项的评分标准。哪位同学可以为大家清晰地朗读一遍。

(三四位同学举手,跃跃欲试)

生: 一类(46-50分):内容充实,中心突出;二类(40-45分):内容具体,中心明确;三

类 (35-39分):内容尚具体,中心基本明确;四类(30-34分):内容不够具体,中心不够明确; 五类(29分以下):内容不具体,中心不明确

师:很好,声音洪亮,吐字清晰。我们可以发现,评分标准主要就是围绕内容是否具体中心是否明确展开。那么,除了这个大的标准,我们在上周习作时也提出了相应的习作要求,哪位同学还记得?

生:以亲情为主题,细致描写使写作对象具体形象(大部分同学都记得,异口同声回答) 师:非常好(屏幕上出示习作要求)那么,我们同学的习作是否达到了这种标准和要求呢?

老师节选了同学习作中的两个片段,请大家先大声自读一遍

环节二:对比阅读,借鉴学习

屏幕出示: A、半夜里,我在睡觉,听到有声音,好像是母亲来为我盖被子,我很感动。(32分)B、半睡半醒之间听到了一阵脚步声,缓缓向我移来。昏暗的月光,朦胧地映出了母亲百合般的脸庞。一双温柔的刻满老茧大手轻轻地拉着被子的边,哦,是那熟悉的薰衣草的香味。巡视了一遍的妈妈,踮着脚悄悄地走了,只留渐渐

消失在黑暗中的背影,和泪眼模糊的我。(44分)

(学生自读完成)

师:请大家结合评分标准和习作要求思考:为什么同是写母亲半夜为我盖被的场景,得

分却有这么大的差别?

生:B片段内容充实,也突出了亲情主题,描写的比较细致。

师:很好。那么,跟A片段相比它对哪些地方更细致,具体运用了值得我们借鉴的哪些

方法呢?

(教室里静悄悄的,学生独立思考了一分钟左后,似有疑虑,没有人尝试回答)

师:如果独立思考有困难,那么请大家和自己的同桌进行讨论交流,若有答案,请举手示意。

(三分钟后,讨论声渐小有同学举手)

生1:A片段只说了母亲来为我盖被子,B片段写出了母亲为我盖被子的具体动作“轻

轻地拉”,运用了动作描写的方法。(稍有停顿、迟疑)而且,还运用了外貌描写、神态描写,比如:映出了母亲含笑的脸庞。

师:运用了多种描写方法,说的很好,请坐。除此之外,哪位同学还有别的发现? 生2:描写的角度比较多,有听觉、嗅觉、触觉。

师:比如?

生:听到脚步声,感觉到温柔的大手轻轻地拉,闻到薰衣草的香味。

师:观察的非常细致。我们可以把这两点概括为:善用描写方法(板书)

生3 :动词运用的很准确。比如:移来、拉、踮。

师:只有动词用的准确吗?

生:(迟疑、看屏幕观察)形容词也准确比如:温柔的,熟悉的,泪眼模糊的。(停顿)

还有副词:缓缓地,轻轻地,悄悄地。

师:非常好。可以概括为:准确用词(板书)

生3: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母亲的脸比作百合。

师:很好。巧用修辞(板书)除此之外,还有别的发现吗?

(学生面露难色)

师:给一个小的提示。A片段中仅用了一句话:母亲给我盖被子;B片段先写听到脚步声接着朦胧的看到母亲的脸庞,感觉得母亲拉被子的边直到最后离开。

生1:有点像电影里的“慢镜头”(笑)